哥斯拉最初是受到1933年黑白电影《金刚 King Kong》影响下产生的怪兽电影。名字Gojira (ゴジラ)是源于 gorira (猩猩 ゴリラ, "gorilla")和kujira (鲸 クジラ, "whale")。我不知道日本人民为什么如此的喜欢大猩猩以至于许多漫画作品中都有,例如日本著名中锋赤木刚宪,还有真选组局长近藤勋,甚至该漫画的作者。
电影讲述的是等待哥斯拉拯救人类的故事。剧情就是一般的可以闭着眼想象的美国电影套路。先是美国人民幸福的生活着,接着美国人民陷入了大危机,但是美国人民自信的觉得可以用枪解决问题,结果美国人民发现自己错了,于是美国人民开始恐慌了,最终美国人民被拯救了。
这里的危机是MUTO (Massive Unidentified Terrestrial Organism),一种形似小强的寄生虫怪兽(详见:
http://www.mutoresearch.net/一个很不错的电影主题的网站)。最终被谁拯救了?哥斯拉,怪兽之王。甩尾加喷火,忽闪着他的小眼睛,优雅的转身离去,深藏功与名。当然他不是有意识的拯救人类的,其实人类就像一个跳梁小丑一样在这场怪兽对决中不停的秀存在感却根本插不上话,而哥斯拉就是纯粹的来建立怪兽圈新秩序的,来告诉你们谁才是爷的。
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 Gareth Edwards的上一部电影,《怪兽 Monsters》(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871833/)制作成本是$500,000,向我们展现了他在视效方面的鬼才。而本片是 $160,000,000,再加上两个多小时的片长,这位新晋导演就显得有些拙计了。导演显然还是想玩点深沉和人文关怀的,不想被简简单单的看做一部怪兽动作片,但是无奈表达的一团浆糊。呆板,生硬。
此外本片也着实浪费了一大票演技派,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一开头就挂了, 布莱恩·科兰斯顿 Bryan Cranston老白挣扎了一下也马上挂了。倒是渡边谦老师还是贯穿始终,虽然戏份不多,但是还是很有表现力的,一句“狗急啦”真的不能怪他,但是太特么的好笑了。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这位今年奥斯卡女配提名者就这样的被浪费在渡边谦老师身后成天一副“卧槽这他妈的是什么?”的表情。相反,作为主演的海扁王 亚伦·泰勒-约翰逊 Aaron Taylor-Johnson,整片都呈现一副“幼年丧母患有面瘫别来理我后果自负”,唯一可辨识的特点是会温柔的哄小孩子。
本片的优点首先还是导演的老本行视效。其次就是多镜头多角度的展现怪兽,正着看反着看,从下面看从门缝里看,从呼吸面罩里看,让人不觉得乏味,灵活的应用烟雾和阴影,整个表现都很到位。渺小人类在怪兽的冲击下崩溃破裂,碎屑纷落显得世界一片荒凉。印象比较深的一段是4人小分队去铁路桥前面侦察。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哥斯拉的形象设计很正确。绕不开的另一部怪兽电影《环太平洋》,总体感觉差不多好看。
总之,感觉电影外的美国人民看的还是很high的,哥斯拉每次炫酷的击打总能激起掌声一片。
你在干什么?我在等待戈斯拉多。 他什么时候来?我不知道。
但是反正我也打不过MUTO。Let them fight!
附录:
关于哥斯拉的九个迷思(原文地址:
http://www.toplessrobot.com/2012/02/9_misconceptions_people_have_about_godzilla.php)粗略翻译如下:
9.哥斯拉是坏人
当人们提到哥斯拉这个名字的时候,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巨大的怪兽踩踏破坏无助的日本的画面。在70年代的电影中,哥斯拉的银幕形象一直是一个好人。最先从1964年的电影《战龙哥斯拉之三大怪兽》开始,哥斯拉和摩斯拉、拉顿并肩战斗。之后的几部电影,哥斯拉一直担任着地球卫士的角色,和一系列的怪物战斗,海底怪兽、外星生物,甚至机械哥斯拉。直到1984年的电影《哥斯拉之怪兽王复活》,哥斯拉才重回破坏城市的老路。
8.哥斯拉是变异的霸王龙
这个迷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版《金刚大战哥斯拉》,里面有一个场景讲到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设想哥斯拉是一种霸王龙和剑龙的混合体。尽管哥斯拉长得是有点像当时人们概念中的肉食系恐龙,例如霸王龙,但是哥斯拉的形象设计并不仅来源于这一种恐龙。哥斯拉的导演本多 猪四郎(Ishirō Honda)和特效设计师円谷 英二(Eiji Tsuburaya)结合了多种恐龙的不同特点。除此之外,在1991年的电影《哥斯拉之魔龙复仇》中提到哥斯拉其实是一种活在太平洋上一个孤立的岛上新型恐龙,就像日本版的尼斯湖怪。之后哥斯拉由于核试验变异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7.哥斯拉是不会受伤的
哥斯拉几乎不会受伤。得益于一种再生基因"Regenerator G1",哥斯拉对一般的人类武器免疫,那种基因可以让他像金刚狼一样自我修复。
然而,哥斯拉实际上死了至少四次。在最早一部哥斯拉电影中,哥斯拉毁灭于芹泽博士(Dr. Serizawa)之手。哥斯拉在1985年版的电影中,由于从咽喉击入的含有镉的导弹,心脏停止跳动(不过他又复活了)。在电影《哥斯拉之世纪必杀阵》,他的核能的心脏超负荷融化了自己。在电影《哥斯拉:大怪兽总攻击》,一个海军军官乘小船进入哥斯拉的身体引爆炸弹,导致他体内的原子能再次失控分解了自身(不过他在片尾字幕的时候又复活了)。
6.哥斯拉是个愚蠢的怪兽
在早期,哥斯拉确实被描绘成一个笨拙的怪兽,一个移动的自然灾害,他的行为没有规律和缘由可言。但是1964年的电影《战龙哥斯拉之三大怪兽》,哥斯拉和摩斯拉、拉顿有交流:摩斯拉试图说服另外两个货一起打基多拉,哥斯拉一开始拒绝了,说人类总是试图伤害他所以为什么要保护他们?
之后,哥斯拉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拟人化贯穿整个60,70年代直到昭和时代(Showa)的结束。他和其他怪兽多次合作,制定战术计划,在《哥斯拉·伊比拉·摩斯拉:南海大决斗》中,他和一个人类女人共同作战。他甚至在《哥斯拉之怪兽大战争》中跳起了舞。在电影《战龙哥斯拉之决战宇宙魔龙》,他和安基拉斯有过对话,安基拉斯是被塑造成讲话有对话气泡的一个怪兽。
在之后90年代的平成时代(Heisei)直到千禧年,哥斯拉变得更加兽性,但是也很狡猾。他同时也对自己的子女显露了明显的情感,甚至和人类有过几次某种程度的交流
5.哥斯拉在日本版的《金刚大战哥斯拉》打败了金刚
到目前,大多数哥斯拉粉丝和那些可以查看维基百科的人知道这不是事实,但是多年来人们都曾以为是。尽管制片人John Beck对日本版的《金刚大战哥斯拉》做出了很多修改直到它最终呈现在美国观众的面前,但有一点他并没有改动那就是结局。两个版本的结局都是哥斯拉和金刚一起掉入海里最终金刚浮出水面。
哥斯拉以胜利者姿态出现的传说要追溯到一本叫做Spacemen。该杂志曾经声称在日本版的电影中哥斯拉获胜。直到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谣言才不攻自破,如今的哥斯拉粉丝更愿意更正这一则谣言而不是继续散布它。
4.哥斯拉只攻击日本
是的,哥斯拉通常情况下是攻击日本的,但他也袭击过两个别的地方。在电影《战龙哥斯拉之怪兽总进击》中,哥斯拉攻击了纽约。在电影《哥斯拉之世纪必杀阵》中,哥斯拉攻击了香港。如果算上98年的美国电影哥斯拉,哥斯拉又一次攻击了纽约。
3.迷你拉是哥斯拉的亲生儿子
很少有其他怪兽角色比迷你拉(aka Minya、aka哥斯拉之子)更加讨厌的了。在1960年《哥斯拉》同名电影中,一个为了公然向孩子们示好而创立的怪兽形象,意图塑造一个“可爱的”小哥斯拉形象的尝试,但这个尝试的结果是一个可怕的错误。就像电影《Stay Puft Marshmallow Man》中有很多和E.T.的性爱镜头而且其中一个怀孕了。
当你在幻想我描述的这个画面的时候(不用谢),我会为你指出迷你拉的四次出场,分别是《怪兽岛决战:哥斯拉之子》、《战龙哥斯拉之怪兽总进击》、《哥斯拉之机械哥斯拉的反击》、《哥斯拉之终极战役》。没有人曾经清楚的证实迷你拉是哥斯拉的亲生儿子。他可能是,但是根据体貌特征也不能百分百确认这一点。大家都以为是这样因为他一直跟着哥斯拉并且制造烟雾。
2.哥斯拉是绿色的
从17世纪第一次发现恐龙开始,他们总是被认为是绿色的。因为毕竟他们是大型的蜥蜴,而最为西方人所熟知的蜥蜴大多是绿色的。这个看法在美国人民心中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5、60年代引进的哥斯拉电影海报上几乎所有的都是绿色的,当哥斯拉在70年代末拥有自己的卡通片的时候他也是被染成绿色的,同时期的漫威漫画里也是绿色的。
但是事实是哥斯拉在早期影像里从来未被描绘成绿色的,直到1999年之前,没有日本电影里的哥斯拉是绿色的,他们通常是木炭的灰色。但是在1999年的电影《哥斯拉2000》中,哥斯拉确实在这部千禧年的续作中变成了绿色。
1.哥斯拉喷火
根据曾经在二战期间真正经历过核打击的日本人的设定,对哥斯拉的恐惧不仅仅是因为他由于受到辐射而基因突变,更是因为他会释放放射性能量。在早期的几部电影中,更多的是一种腐蚀性的气体,但是到60年代中期,变成了一种射线,而且自那以后就是这样了。通常是湖蓝色的(鲜有例外),并且在喷射之前哥斯拉的背部鳞甲也会发光。
有意思的是,在美国制作的影视剧作品中例如Hanna-Barbera动画,以及漫威漫画中,哥斯拉喷的有点像一种橘黄色的火焰。有些人把这个解释为美国人想让哥斯拉尽量脱离他是源自美国对广岛长崎轰炸产物的这一事实。不过这看起来更像是制作人只是简单的想让美国人民更多的联想一个经典的绿色的喷火龙形象,而不是一个炭灰色的喷射蓝色射线的生物。
随着2014年传奇影业的暑期大片《哥斯拉》登陆内地,怪兽电影之尊——哥斯拉,这个电影史上人气最高的大怪兽,在60岁生日之际,重回观众视线。有人说每个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大怪兽,它不会随着你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只是隐藏在了内心的深处。如今这部《哥斯拉》代表着每个人心中沉睡的怪兽苏醒,以高调的姿态宣布自己的归来。甚至你堵上耳朵,都能听到它的响彻云霄的咆哮。
但这次终究也只有吼叫而已。
名义上的致敬
在茫茫影史中,从1954年《哥斯拉》诞生之日开始,到60年代雷•哈里豪森监制的以《杰逊王子战群妖》为首的怪兽冒险题材作品,再到70、80年代《红海魔影》、老版《战栗无底洞》为代表的惊悚类怪兽电影,乃至如今内地热卖的《环太平洋》,《哥斯拉》虽不过是沧海一粟,但论其影响力,可称得上是引领风潮的宗师级作品。1954年,日本著名的特摄片导演圆谷英二就受到《金刚》的启发,设计了哥斯拉的形象。而导演本多猪四郎因为当年开车路刚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广岛,目睹了人间地狱般的惨状,他将这种末日情结融入到《哥斯拉》中,末世危机、存在主义恐慌、反战和科技恐惧的主题,东方式怪兽大片自成一派,同样也成为日系怪兽电影的模式依据。怪兽来自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副产品,它们更加凶残、为毁灭人类而生,战争的阴霾和末日景象成为这些电影的主题。成为《哥斯拉》区别于以《金刚》为首的西方怪兽电影的主要特点。
或许日本特摄片引起独到的拍摄理念和视觉方式,并不是如今广大观众的菜。但在1954年,第一部哥斯拉电影问世以来,一共有28部哥斯拉特摄电影问世,它笨拙的身材、古怪的咆哮、口中的死亡烈焰,征服了全世界,或许你不知道日版特摄片《哥斯拉》讲的是什么内容,但一定知道这个无比巨大、喜欢攻击地标建筑、有些呆萌的怪兽大名——哥斯拉。
大多内地观众对《哥斯拉》的具体印象基本来源于1998年罗兰•艾默里奇那部同名作品,那是美国为了纪念哥斯拉诞生45周年拍摄的美国版。但这版《哥斯拉》却不容易让粉丝买账,除了形象上的差异,无论主题还是哥斯拉的设定都与日版相距甚远,为此哥斯拉的母公司东宝公司将美版电影中出现的这只生物命名为“齐拉”,以示区分。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尤其是对日本特摄片产业和哥斯拉电影不算熟悉的群、众来说,这个大怪兽,有着典型美式怪兽电影的特点,代表着原始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对冲,最终带着一抹悲情之色,丧生在人类的炮火之下,孕育的自然拜倒在人类工业机制之下。
2014年的《哥斯拉》实则是一部致敬作品,不是致敬哪一部或哪一版哥斯拉,而是对哥斯拉,这个有史以来最知名的大怪兽、流行文化的代表的一次综合类致敬。电影的整体氛围很像1954年版电影,阴郁、灾难、末日氛围、战争的临近。传奇哥斯拉的设定也是来源于此,根据最初的官方设定,这个依靠吞食辐射长大的史前怪兽拥有无边的破坏能力。来自暴龙的直立身躯的姿势,禽龙粗壮有力的上肢,剑龙的尾刺与背后骨板,还有身上的粗犷的纹理皮肤,来自自于广岛核爆幸存者身上的伤痕外形。传奇哥斯拉与日版一样,也会吐出辐射火焰,发射之前背后骨板发出蓝白色的光芒,以及它那震耳欲聋的吼叫声,这才是真正的被称为“哥斯拉”的怪兽。
甚至片中渡边谦饰演的芹泽博士,名字都是来源于老版中的芹泽大助博士,只不过定位来了个本末倒置,老版中芹泽杀死了哥斯拉,新版中他似乎是哥斯拉的头号粉丝。
隐去的巨兽
来自英国、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之前导演过一部叫做《怪兽》的电影,他用极低的成本,拍摄出了宏伟的怪兽电影气质,这部电影并不算出色,但别具一格拍摄手法是他让好莱坞看中并担任新版《哥斯拉》导演的原因。平心而论,《哥斯拉》是一部名义上的致敬电影,采用了原版的躯壳。在好莱坞,真正致敬日系怪兽电影的片子叫做《环太平洋》,后者用绚丽的色彩和热血的大战包装了一部特摄片。而这部《哥斯拉》,名义上是一部科幻电影,实际上是一部如假包换的灾难片,或者在“灾难”二字之前加上“怪兽”二字。
2014年《哥斯拉》的表现方式类似斯皮尔伯格的《世界之战》,或许人人都明白,本片的真正主角是这只怪兽,包括片中出现的叫做M.U.T.O的另外一种怪兽,它们才是电影真正的卖点。但希望看到如《环太平洋》般的怪兽对战的观众恐怕要失望了。电影将目光投向了灾难背景下的小人物身上,通过片中的一个家庭,突出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求生以及反抗。真正的大怪兽沦为灾难的背景,这与《世界之战》的观点不谋而合。
但这一点并不意味着电影不好看,简言之,《哥斯拉》不是《环太平洋》那样突出热血效果的视觉大片,而是纯粹的灾难特色。这样也有好处,从人类的视角审视巨大的生物,片中不只一次出现传奇哥斯拉咆哮的场面,无不是仰拍,配合大量烟雾效果,在烟幕中的大量强光背景照射下,更加突出了其宏伟之感。更加突出了怪物雄伟的身姿。同时,从人类的角度出发,利用场景之利和类似偷拍晃动的镜头,并且多次出现从列中、房间中、甚至哥斯拉脚下仰拍怪兽的反差感,这种巨大化的渲染效果《环太平洋》就不突出,但在本片中做到了极致,当年迈克尔•贝的《变形金刚》就是这样做的,但被炫目的视觉效果冲淡了反差感,而《哥斯拉》则充分体现了这只身高达到108米、体重9万吨的巨兽之宏伟。
这种表现手法,恰恰是为了突出哥斯拉这种超巨型怪兽的所必须的一环,也是当年日版哥斯拉,在特摄片这种形式下,想要表现但没有表现出来的地方。不信,可以看看《环太平洋》,就没有这种渺小人类与巨大猛兽之间的反差感,后者可是真正用特摄片的手法包装了一部电影。
人类唱主角
然而,这样的拍摄手法也有一个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让观众有一种菜量不足的感觉。对比一下《世界之战》与《独立日》就会明白两种拍摄方式的不同之处。电影真正表现哥斯拉与自己的宿敌——两只M.U.T.O大战的场面只有电影的结尾部分,大多时候怪兽们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要么是远景、要么隐藏在烟幕之中,或者干脆一个局部特写。
关于怪兽之间的PK,电影真正表现之处只有结尾10多分钟,是好莱坞电影炫技的时刻。为什么说本片类似《世界之战》呢,因为在此之前电影没有表现正面战场的任何细节,后者也是这样做的。其实回眸导演英国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之前的《怪兽》就能了解该片对哥斯拉等的表现方式,电影用大量篇幅表现战争来临之前的恐慌、混乱和一触即发的危机感,接着跳到一场战斗结束之后,毫不掩饰的渲染一片断壁残垣、被破坏的城市、坠毁的人类武器残骸,突出之前战斗的激烈。因此,这部《哥斯拉》是一部标准的灾难电影配置,其中虽不乏大量视觉效果的冲击,但在隐藏在大量浓雾之中的怪兽,为本片打上了猎奇和奇观的标签。
至于电影的剧情和人物,虽然作为重点表现的层面,实则差强人意。“老白”布莱恩•克兰斯顿领便当之后,电影无论从剧本设置还是角色表演方面一直在走下坡路。这也是观众对这部奇观大片比较怨念的地方,观众想看哥斯拉搞破坏,但电影偏偏犹抱琵琶半遮面。主要描写灾难中的小人物,但故事性和人物刻画在这样的电影中无法施展。尽管在好莱坞特效大片中讨论演技和剧本有些多余,但本片偏偏以此为主来突出本片的灾难性,因此,《哥斯拉》最终让人留在脑海里的还是它那响彻云霄的咆哮。
纵观历史上的怪兽电影,大到《金刚》这样炫目的特效大片,金刚毫不掩饰的震撼眼球,小到以《大白鲨》为首的惊悚类电影,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怪兽的神秘感和危害性,基本代表了拍摄怪兽电影的两种方式。很遗憾,本片采用的是后一种,并不是说《哥斯拉》不好,而是因人而异,最起码电影里,哥斯拉的镜头还是蛮多的,给足了60岁寿星的面子。
温柔的大怪兽
关于传奇哥斯拉在电影中的角色问题,本片这位大家伙显得相当柔和,破坏力不强,甚至保护了人类,其实也是与日版一脉相承的。
尽管1954年版哥斯拉带着一腔怒火将人类世界搞得天翻地覆,但在东宝公司茫茫的28部哥斯拉电影中,随着年代的推移,斯拉近似人形般的体态和笨拙的动作赢得了很多观众喜爱随着科技恐惧的淡化,以哥斯拉为首的怪兽定位也发生了转变,它们从最开始的令人恐惧、阴郁负面的形象逐渐趋于多元化。哥斯拉逐渐成为一个中性怪兽的代表,有时甚至会站在人类的一方包括地球免受外来入侵,怪兽特摄电影也渐渐的向儿童开放。终究,哥斯拉从核弹阴影的危机中走出,变成了自然世界的代言人。也就是说,哥斯拉代表了自然的力量,无论人类还是其他怪兽,只要危害自然,危害地球的生存环境,一律被哥斯拉视为敌人。
片中承担“敌人”角色的就是那两只苦情的情侣怪兽M.U.T.O,它们的定位与98年那只美国哥斯拉一样,代表了人类文明和原始自然对冲的牺牲品,以破坏为主,但身上带有一定悲情色彩。而哥斯拉,则代表了地球,代表了自然法则中的优胜劣汰。
如果说初代哥斯拉对日本民众有着独特的意义,那么在历史长河中,哥斯拉的形象转变,受众越来越多,才是其真正成为流行文化的标志之一。本片正是选取了后者,电影整体阴郁,末日感浓厚,但哥斯拉的出现成为了人类希望,他的满腔怒火都喷向了自己的对手,捎带脚的拯救地球。
这就是本片给人以希望的原因,每个人心中的大怪兽,随着怒吼,从人们内心深处走出。作为一部怪兽电影,本片不像《金刚》那样悲情,也不如《环太平洋》那般绚丽,而是那样的特殊。就像电影结尾一样,哥斯拉击败死敌,在沙滩小憩片刻之后,转身走向大海,深藏功与名。
一对真爱亿年的螳螂巨怪,雄怪不畏艰难远赴重洋来到美国旧金山唐人街与雌怪共续海枯石烂之盟,不料因超生问题,被地球计生委主席哥斯拉同志一路追击,并予以击毙,违规出生的螳螂崽子们被集体打酱油的人类烤成了肉夹馍。
当电影结尾,两架固定翼战斗机从昂首着的哥斯拉的身躯上空轰鸣着呼啸而过时,我想,哥斯拉得到了彻底的致敬,这是这个北美国度标准式的致敬,而不是十六年前,在人类的炮火下,悲鸣着倒在大雨滂沱中的曼哈顿。哥斯拉的日式精髓,终于得到了好莱坞的认可。
法国全球首映~!! 哥斯拉本身很不错,眼神太善良导致有点萌。 导演节奏把握得太憋屈,每次露一下脸就不让看哥斯拉打斗了,到最后才有一段打斗,不过瘾。另外太强调人类了,而不是哥斯拉本身。 看人文主意个人英雄主义干嘛看哥斯拉啊?有一大把电影可以看呢。。。
编导并未过分依赖电脑特技,而是充分利用观众对未知领域的恐惧感,并以此渲染神秘氛围,直到观众见到怪兽真容后才一点一点喂饱观众,带来更大的乐趣。此法与当年《大白鲨》不谋而合。以人类角色为切入点,为故事注入更多的情感元素。最后那招神龙摆尾大战飞龙在天来的痛快。
类型电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观众就是冲着叮叮咣咣来看的。你做好特效打斗,观众就心满意足肯定买账。但现在影片特效差强人意算不上令人惊艳,还非要杂七杂八生生往里塞一堆个人主义、亲情温暖、子承父志、核弹危机、广岛原爆啥的,就是本末倒置了嘛 #比《环太平洋》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四个想法。一,敦胖肉拯救世界,瘦长条都是坏人。二,会打架不如会喷。三,《环太平洋》是对的:如果不发展机甲,真的只有靠哥斯拉才能对抗怪兽。四,渡边老师,这个宏大恐怖的梦,是莱昂纳多附赠给你的,看你头发都墨里藏针了。
特效一般,人戏太多,高潮太短。真正主题是:烧死那对异性恋。奥特曼不在老子身边,你丫还敢当着老子的面谈恋爱!
就当我以为小怪兽们要出来搞点什么小高潮的时候巴拉巴拉一大段文戏,就当我以为小怪兽们这下该开打了吧戛然而止又巴拉巴拉一大段文戏。结果就是2个小时的电影一个半小时都在巴拉,特效也不咋滴。最后当小拉拉保护完人类决然地沉入海底时我真不知道到底是该笑还是该哭,搞不懂这么高分怎么来的。
助人为乐的哥斯拉,一言不发转身离开,深藏功与名
哥斯拉是红领巾,是活雷锋,本着拆散一对是一对的心情解决了小怪兽夫妇。孤独的背影,深藏功与名。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一挥手,打死两个怪兽。
看完只有wtf,为什么评分这么高?!
直接五分,今年最期待 没有之一
哥斯拉最后大吼一声: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一个怪兽!那就是我!!!(跳伞那段太牛逼了……预告片里有这个段落)
年度良心预告片,把不剧透贯彻到极致。为了不剧透我也只能说把哥斯拉拍出了新角度。期待的朱丽叶比诺什居然就打了个酱油。男女主角太无感。最感人的桥段居然在开头。。。(其实把怪兽孩子烧死的时候我也挺心疼的,我变态?)
犹抱琵琶半遮面。夜色里、黑暗中、云雾里、尘埃中,这次的哥斯拉是朦胧的、隐约的、局部的、昏暗的,甚至只有在零星荧光弹的微弱光芒照耀下才能略微端详出哥斯拉的身影……这种塑造方式成功营造出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距离感、悬疑感、惊悚感。况且这次的哥斯拉还无比巨大!形成强烈的反差!
爱上一头怪兽,可惜我的家里没有海洋……
功夫熊猫这种货在哥斯拉面前都不敢提【萌】这个字!故事0分。
想要拍灾难大片,却硬是加了美国特有的造作人物感情戏在里面,最后的场景也莫名其妙,美国看来只有一艘航空母舰+6飞机,用机枪打哥斯拉,导游你确定不是因为你脑残了还是真的没钱借用更高级的武器来拍摄了
剧透!在夏威夷穿着皮夹克羊绒衫的战五渣面瘫男主演技为负,在与各怪兽多次近距离深情对视后却毫发无损。Godzilla本着“人类虐我千百遍我待人类如初恋”的精神化身奥特曼,与大蟑螂深喉一吻时一口盐汽水喷死了对手!豆豆眼小短手的Godzilla略蠢萌。跳伞那段大赞!老白纯酱油。剧情是坨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