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科技好像总是&人性,艺术这些人类的需要相矛盾。。
一个导演,为了追求艺术,放弃了毛病大的女主角。
而同时放弃的也是商业片的传统&行为准则,他就要破产了。
但是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找到了一种用电脑去模拟的演员,那就是simone。西蒙娜。
他贯注了自己的所有热情&爱到这个虚拟的女演员身上。结果电影十分成功! 但是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这个虚拟的人是无法出现在观众&媒体面前的。
于是,他种种借口,百般的设计。但是居然弄巧成拙,众人都认为他成了谋杀simone的凶手。
而在最后的时候他的老婆,也就是他的制片人接手了他的simone,选择了继续去制造假象去维持simone的现实存在,居然还和导演有了孩子?!
最后这个忠于艺术的导演,还是选择了商业的欺骗。。。。
2 ) 人人都爱Simone,除了他
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尽管在一堆老帕的电影里,都没什么人提起。
首先从题材就是我爱的类型,有人批判剧本不好,觉得应该加上Victor和Simone的互动,展现下“她”的感情。好吧,只能说我就爱Simone从头至尾只是一段程序代码,代码不需要情绪。
老帕在开头说,我们造假的能力已远胜于分辨真假的能力。人们很多时候放弃思考真实性,他们只是需要这些信息八卦罢了。为什么?因为你根本也无法分辨,只能自己选择你想相信的。
或许可以从老帕这个角色的塑造上去谈本片表现的另一些东西。
开头是这样的,过气导演,面对耍大牌的人气明星终于无法忍受,要走就走吧,他是不会改剧本了。那么多演员,制片方看重的是人气,因为默默无名的演员没什么人看。
这时候一个疯子出现了,他带着逆天的发明,将老帕从泥沼中拯救。
我们不需要真人,程序就可以完成我们想要的表演。这是非常理想化的设计,然而这一切并非自动运行,仍旧需要靠人来实现。于是老帕就开始设计,同时他也在扮演。Simone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他的精心编排,身体力行。
他再次被公众纳入视线之中,但大家关注点显然都只在那个极富魅力的女人身上。久而久之他对Simone的爱变成了恨,她让他做不了自己,才华不为人所赏识。她毁了发明者Hank,这里要提到对方因此眼部肿瘤去世,还借之讽刺了电子设备的危害,包括老帕对女儿总是抱着笔记本的反感,与今日的我们是多么类似。本片在细节方面还是不错的。
那段人机自我对话真是看得我一把眼泪。他用尽手段向世界展现Simone,他说服自己是为了作品,发现到头来还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什么真正的他无人赏识相信,那个他所扮演的虚无的程序却让所有人疯狂迷恋?我们需要别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相信自己。于我个人来说,此段非常触动,共鸣强烈。之后的结局我也没什么好说。
老帕的演技我想自己已经词穷到无法表达了,从来没有一位演员能让我从他的表演中有全身过电的感觉,老帕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一次又一次。能够欣赏到他的作品,我觉得自己实在太幸运。他拥有着太强大的魅力和气场,实在让我难忘。
3 ) 西蒙妮:好莱坞的意识形态
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足够小制作,却是一部精良的科幻片。本来我的观影经历并不与它发生交集,然而在著名作家美女夏笳和我的偶像戴锦华戴爷都向我推荐这个片子之后,我还是决定要找来看一看。费了一番功夫之后在淘宝某网点买到了DVD,观影过程是相当地轻松愉快,以至于爱不释手地看了三遍,并评为我2007年的十大佳片。而就影片本身来说,当然它是一个讽刺好莱坞明星制的轻喜剧,但是从某些角度它提供了一些其他话题的切入途径。
当然,作为一个科幻片,首先还是要讨论其中科幻的语境(再次鸣谢夏笳小姐对我的提示)。就其科幻性而言,是虚拟影像技术发展到极致,至少在影像层面无法区分真实和虚拟。事实上这部影片说到底,与科幻有关的只有这一点,在片名S1m0ne——simulation one,simone,1和0——中就能看出这一点。而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所以能够发生,主要地原因还是,这是一个好莱坞故事——关于电影,关于成功和成名,而正是好莱坞自身提供了这个故事的可能性。
试想一个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隐藏自己的身份?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好莱坞的规则决定了意识形态层面上,明星的行为方式就应当是这样的。这是一个不断复制循环的过程,而当西蒙妮这个“Bug”出现的时候,这个自我强化的机制开始启动,事实上形成制片方-媒体-受众的一个有趣的共谋。当这种形式被以意识形态确认下来的时候,它变得有效而又隐蔽,以至于成为了一种“常识”。而这部影片剧作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使得这种意识形态自我曝露——它隐藏起“故事”,以“幕后故事”作为叙事方式来转移视点,而这种讲述方式是如此地巧妙,以至于观众乐于认为这是并非一个故事,在观影过程中往往忘了他们正在观看一个被讲述出来的故事。而在另一个角度,这个故事又与我们日常经验中的明星故事没有什么不同,这个可能漏洞百出的故事就这样巧妙地完成了自圆其说。
Taransky这个倒霉的导演,他显然是一个追求“电影艺术”的人,他得过奥斯卡提名(虽然是短片),从片中提到的他的三部片子《Straw God》、《Eternity Forever》、《Sunrise,Sunset》就能看出来,这三部片子分明指向的是欧洲艺术片(《Eternity Forever》的某段镜头看起来有些像《法国中尉的女人》,名字则让我联想到安哲罗普洛斯,而《Sunrise,Sunset》的题目则让我联想到茂瑙)。而他的成功并非来自这些晦涩的影片——试着想一想那些影片段落,难道那些片子会好看么?——而是来自“完美女人”西蒙妮,而西蒙妮的走红,更多地来自于其“做派”,是看似与明星做派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做派,但这种“做派”首先是来自其虚拟,而更重要地是来自Taransky精心利用规则而试图完成的对现存规则的僭越。而正式因为这种“独一无二”,媒体和观众的好奇心才被持续的窥视欲望所建构和强化。从另一个角度看,西蒙妮无疑是Taransky的一个分身,当一个男性试图扮演一个女性的时候,最有趣的事情便发生了。Taransky不断地试图通过西蒙妮建构自我,然而他被认可的部分恰恰是西蒙妮的那部分,于是事情越描越黑,谎言越编越复杂,终于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当然,在结尾还是要回归好莱坞的主流意识形态,一切的谎言被原谅(虽然明显地是出于巨大的商业利益),人物也回归核心家庭,回到生育——适度的僭越,然而终究必须向意识形态妥协。
这是一次有趣的挑战,当电影开始涉及自身的时候,这个事实上不能成立的自指变成了一个寓言。在这个寓言里,明星作为符号被消费的意义被放大,而导演试图把持影片的话语权——无疑这又是对好莱坞电影工业之意识形态的一个反讽。《Gone with wind》换过四个导演,恰恰是因为在流水线上,导演并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人。本片在这个角度做了一个有趣的尝试,当事实上导演扮演,或者穿透了明星的时候,导演已然无法找到自我。这是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而更加有趣的是,电影作为一个先在的男人视点存在的时候,一个完美的明星——注定还是一个女人。
DVD提供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删减镜头,其中包括一个嘲讽奥斯卡的段落,当Taransky为了毁掉西蒙妮的公众形象的时候,他以西蒙妮的名义拍摄了短片《I am the pig》,删掉的段落是一段电视评论,一个长的非常学院的评论家说:“I have seen the movie.I just wanna say, I am the pig, I am the Oscar Winner!”当然还有一些有趣的段落,比如《Eternity Forever》试映的时候,Taransky在电影院外的凄凉状况,等等。当然,最后正片不出意料地很是和谐。
当然影片的技术细节非常出色,在台词的处理上是好莱坞工业标准下的优秀产品。至于科幻的层面,事实上并不那么重要,只需要一部电脑和优秀的电脑美工师,当然还有不能缺少的阿尔·帕西诺,这是一部讽刺喜剧,当然也是一部来自“If...”的影片。你可以在其中看到明星制的寓言,也可以看到那些总在幕后出现的制片厂,当然,还可以看到电影永恒不变的性别权力关系。和《雨中曲/Singing in the Rain》放在一起看,好莱坞的时光似水流年。
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1028263/
4 ) 完美的人只能是假人
完美的人只能是假人
类似的娱乐片外表的轻松反思之作,好莱坞也不是第一部了。
曾经看过一个影片,那片里有个村庄,里面男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男人的缺点,却过着十分完美的生活,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个无可挑剔的妻子。真正做到了床上荡妇家里主妇外出贵妇的标准,集一切女人的优点于一身。几乎每个女人都这样完美。最后,观众发现原来这个村里所有的女人都是机器人。
看完之后,情不自禁会想,要找一个如此符合自己要求又如此完美的人,大约也只有做一个假人了。因为真人是没有完美的,没有一个活生生的人会如此100%符合你的需要。
西蒙妮作为一个大众偶像,也是假的,却是完美的。
电影并不算特别的精彩,但是消遣之余,不妨一看。
另外就是看完这部电影觉得,外国的电影如此的充满新鲜想像,为什么中国电影电视就这么缺乏想像,这么死板呢?
5 ) 骗十万人比骗一个人容易
呼,终于找到了完整清晰的版本了。
嗯,很有创意的电影,值得一看!很轻松而愉快的看完了全片。
很让我有想法的东西到是在影片之外。第一,导演维克多在解释西蒙妮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演出时,说的一句话“你知道,不在一起的人更容易相处”,用钱钟书的说法是赤裸裸啊。第二,对我来说也许是本片的主旨,“骗十万人比骗一个人容易”。也许这是最让人类痛心的一句话了,可你不能不承认它是真理,它也是赤裸裸的。因为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这么来的,希特勒是被民主选上去的,墨索里尼当时是被很多人崇拜的,日本侵略战争是得到几乎全民族支持的,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是经过国会和人民认同的。而事实上我们曾经那么的相信“计划经济”;那么的相信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再看看“藏独”在奥运会前夕导演的那场闹剧里西方普通百姓的表现,这里包括我尊敬的大导演、那个善良单纯的老头“斯皮尔博格”。你能明白那句话了吗?这也许是人类永远的悲哀,电讯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了,可人的心筑起的围墙又让人们咫尺天涯,科学能改变这一切吗?你之所以被骗是因为你认为你是对的,你是聪明的,你是清醒的,你是与众不同的,你是绝对不会被骗的。
以上与本片完全无关,本片是老少咸宜的轻喜剧片,推荐观看。
6 ) Al Pacino的口红
因为《闻香识女人》去看《教父》,因为《教父》搜索Al Pacino的其他作品,刚巧看到这一部。这部打分不高,可能很多人认为Pacino不适合演喜剧,不过个人看来《simone》实在是Pacino另一部成功之作,他有忧郁气质不代表他不适合演喜剧,有些喜剧为了搞笑,有些喜剧为了讽刺,而《simone》更多的是一个大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游戏人间的故事。
影片还没有看完,已经忍不住一边看一边写评论,总觉得Al Pacino演绎角色有独特的孩子气,这部片把他的天真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台词、剧情、演员,统统都好玩得不得了。
看一些深刻的评论,关于现实和虚拟的探讨,顿时把影片的立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无可否认,电影的确是有其哲学意味,当舞台上灯光闪耀,Al Pacino略带得意地说“我知道骗十万人比骗一个人容易”,依稀有教父的身影。Simone是不存在的,但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所以Simone又是存在的,在全世界的影迷心里,她是女神的化身,美艳不可方物。
虚拟偶像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数码科技的先进,可以说这是对当今世界人类盲目崇拜的一个绝佳讽刺,越神秘的事物越容易蛊惑人心。艺人,性情莫测行踪不定才好;商品,价格高昂产地未知才妙;新闻,谣言四起真假难辨才信。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把皇帝的新装供奉在香火飘渺的神砻上当做圣物,谎话说过多遍就成了真相。
抛开这些高高在上的理论,Pacino真的很可爱,和Simone一样的动作和语气,大大的眼睛扑闪扑闪的,有种小孩子玩角色扮演的专注;为了安排Simone出场,慌乱布置现场的手足无措像极了打翻牛奶怕妈妈责骂的皮小孩,一面掩盖一面流露出骗局成功的得意笑容;至于后来伪造Simone唇印涂满口红的一幕,根本就是每个小孩想要提前长大的必经之路,被撞破还带着一丝尴尬的侥幸,何止会心一笑,每一遍看都大笑不止。
不过到了后半段,整部影片风格大变,有一种换了编剧的突兀,甚至当小女孩说出“虚拟人物不是你的错,只要不撒谎就好”,顿感前所未有的矛盾,不知道创作人员到底想表达什么,还是临近终结,为圆故事而心力交瘁,以至于把好端端的开篇毁在硬凑的结局上。如果只看前段,这是一部五星的电影,以男主角的纠结为止,留下一个任人猜测的谜团;加上后段,那个貌似圆满的片尾,层次大跌。
所以,还是扯回Al Pacino的口红,颜色真适合他,粉红色的老男人,沧桑与童稚并存,魅力无限。
当Winona 洗心革面来到AlPacino 面前的那段表演很是令人佩服。Winona和任何大牌对戏都是那么精彩语气眼神表情我见犹怜。传神至极其实她的天赋完全被其相貌所遮盖(尽管演过许多垃圾电影中的花瓶吧)
纯粹冲着安德鲁·尼克尔和Winona Ryder看的
【C】安德鲁尼科尔是个典型高概念低完成的编剧,点子都很妙,如果有个强效的制片人或导演做主就很可能拍出很好的电影,让他自己弄,往往越写就越一言难尽,放飞自我到乱七八糟。此片显然属于后者,不但弄成了没什么深度的YY喜剧,而且把普罗大众的智商想的未免太低。
很不爽帕西诺的独角戏。中段太拖沓。
现在已经有虚拟偶像了
我喜欢这个故事所以不计较BUG"如果我可以接受虚假,那么为什么不能传递真实".如果说[费多拉]是[日落大道]的延续,那么[西蒙妮]则是对[费多拉]的延续,真实和谎言对我们来说哪个才是美好的?影片就是收尾成了典型的好莱坞俗套结局,我觉得帕西诺把那个箱子扔进河里之后已经是一个完美结局
是溫老推薦的片。關於虛假與真實,關於利用科學創造出一個虛假形像,但人們相信其真實。阿爾帕奇諾演技很棒,雖然故事有許多漏洞,但明白其想表達之意涵也可忍受。題材少見,可看,只是看完會覺得故事有些許空虛。
只看热门的我误打误撞看了这部,还不错,老戏骨彪戏,特技已是当时极限了
今天英语课刚上的,we need hero to guide us.(结局毁了……
故事构想还是很不错的,但我讨厌这个结局。。。重蹈覆辙,是为了表示说人类无法抵制这样一种虚幻的诱惑么??
看这个的时候我总是在想,洪金宝儿子洪天照去学校做关于Avatar的3D技术讲座时,我问他们关于Beowulf的事情是不是太让他们下不来台……
将男主角的身份设计成导演以外,还将其妻子、工作伙伴制片人合为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前提才能在讽刺娱乐界的各种黑料同时,还进行家庭向观念和自我认知观念的探讨。不过结局真的很仓促,基本上已经想要牺牲掉仅存的逻辑而凸显家庭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了。另外演绎这个虚拟偶像的演员其实把电脑创建人物的僵硬神态演得特别好啊!(结尾居然还有一个小彩蛋~)
编剧安德鲁尼科尔之前写过《楚门的世界》,那部是全世界都在骗一个人,这部反过来变成一个人骗了全世界。挺爱玩解构的一个导演,结尾稍弱。
这部电影通常说是集喜剧、剧情、科幻于一身,就我看来,剧情是占最大比重的,科幻只是其中的一个元素,而喜剧就更谈不上了。故事中的导演维克多希望用Simone挽回他的地位和观众,而最后却发现Simone才是夺走真正的他的人。影片的结束是乐观向的,维克多赢回了妻女,Simone也没有如沙尘般消失,而是继续着人们心目中女神的地位。维克多也正视了他与Simone的关系和她作为新科技的未来,没有在Simone的“魔力”中迷失。影片让我看到最多的还是科幻元素与电影、与人的关系吧。它甚至有一种预见未来的神圣感。
一个虚拟偶像通过媒体可以让人以为是真人偶像,反过来说,媒体带给人更多的是虚拟的快感。
Action/Sci-Fi/Thriller/Suspence/Crime Drama
Simone = Simulation One. 结局。。。
剧情逻辑再次硬伤,虚无缥缈漏洞百出的年代背景也解释不了匪夷所思的冲突,缩水版Gattaca,导演没能超越前作,2002年的片子拍得跟八、九十年代的感觉似的
6.8/10 题材是真的好,但是拍成喜剧又太过浪费,曾经无数次构思过这种题材的恐怖片,也许惊悚恐怖风更合适?但是这个结局也是属于细思极恐类型的… 早年的木头妹也太可爱了。
【7.1】Showbiz people are so phony!想法概念是好的,就是剧本问题太多了,很多地方就是传统低成本烂片式的想当然。最后一群人给一个不存在的人送行时,居然还有点迷之感动。很奇妙的感觉。其他就没什么好说了,幽默的地方也挺多的,总体看的还是很舒服的,还有埃文蕾切尔伍德小时候看的我想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