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70年代非职业演员的小制作
Stroszek《史楚锡流浪记》,德国导演Herzog所拍。人们对德国人的脸谱化是他们比较古板,严肃,他们拍出来的喜剧片味道十分古怪。德国刑满释放人员史楚锡和前妓女艾娃一起躲灾躲到美国威斯康星州之后,好日子很快过完,最后穷途末路,艾娃跟人跑掉,邻居老头和史楚锡持枪去收走自己房屋的银行抢劫,邻居被抓。史楚锡跑到一印第安保留地,发动车子,然后自己跳下来,让车子自己打转,自己跑到娱乐中心,将所有的娱乐设施打开,让娱乐场所的动物一个个无休无止地登场表演,比如那只鸡在不停地跳舞,让人看得有些心酸,因为人也和鸡一样,做着的一些事,看似是那么回事,其实机械而绝望,就如同这只条件反射的跳舞鸡。
这个片子的演员史楚锡是非职业演员,他是一妓女所生,受尽折磨,童年不幸,后又被送入精神病院。成年后再街头说唱为生,被导演发现,拍摄此片,原汁原味地使用了其生活中的很多细节。片中大量使用本地演员,包括真实的皮条客和汽车修理工,导演很多地方只是给他们一个情节的大概,让他们自己去发挥。
这电影的名字是导演一个同学的名字。导演当年写作文,让同学史楚锡代写,作为报答,他通过电影,让同学不朽。
这个片子其实还有70年代时候的一些政治思考,颇耐人寻味,也很有争议性,比如将德国纳粹时候人们的苦难和美国的资本主义生活对比。史楚锡说以前德国的困难,就好象他小时候尿床的时候,老师罚他讲床单举起来,直到晾干,他们还从后面打他。这是一种身体上的折磨。他说到了美国后,看放贷的银行家一个个都笑眯眯的,却也会在你付不起房款的时候,笑咪咪地来把房子收走,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时至今日,对照起自己在美国的实际感受,史楚锡这话听起来,仍觉十分现实。
2 ) 你想要一只什么样的鸡
“你的女友跟别人跑了”
“对”
“你身无分文了”
“对”
“你的房车被别人拖走了”
“对”
“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
“干杯!”
“干杯。”
IAN死的那天晚上就是看的这部电影,不知道他看完没看完,也许他死的时候他家的电视机里还放着这个叫《Stroszek》的电影。
雪后苍凉的街道,没有表情但是却听着音乐的人群,为了50马克就可以让别人操的鸡,尖头的漆皮鞋,美国梦,一点也听不出阴郁的旋律。
史楚锡是个神经病,这样人就该死,IAN也是。
“你想要只什么样的鸡?”
“会跳舞的么?”
“会弹钢琴的么?”
3 ) 去年我才发现
很不幸,直到去年我才发现了世界上有过这样的不可复制的导演,和他拍的这样的不可复制的片.甚至让我怀疑是否以后有从事电影的必要,因为他已经太完美了.
4 ) 在哪里能看
像这样的电影一般都是在哪里能看到刚刚GVvvVB不反反复复付出粗粗日让人觉得肉了柔柔弱弱乳的吗天太热挖让人月汝退热贴对联头痛医头忍一忍着有人如意它日日日东上了个日你大爷⊙∀⊙!人肉叉烧包任盈盈染发任天野突然有一天晚上日女和女的非常丰富染发剂快捷键雨同仁堂衣服的。一坨肉一日夫妻要听话不方便7踢我同意啊啊u土话压一条鱼太阳了有一个人吗u有人等下就要上班
5 ) “事情就是这样,循环转圈儿。”
“这是我最后的三美元。”
“谢谢您,欢迎再次光临。”
……
只要25美分,就可以看到跳舞鸡、钢琴鸡、敲鼓鸭和消防兔,随便哪一个都能让人笑上几分钟。多划算的生意啊,消费,取乐,喜新厌旧,好在永远都有新的选择,永远不缺“下一个”。
……
布鲁诺·史楚锡长得像猩猩,是那种很小型的黑猩猩。眼球乌溜溜的,嘴巴前凸,下颌皮肤松弛、叠成好几层;鬓角留得很长,又杂乱,让人联想到动物的毛发。衣服永远不平整,打扮也滑稽,身上算不得肮脏,但就一副理所当然会被当作流浪汉的样子,甚至是从小失智、后天受过刺激的那种。
爱娃是典型的劳动妇女,无论是身材还是技能,都很难想象是女主角的配置——所以她当然也就不是什么女主角,除了在德国酒馆里的第一次出场。那时她裹着裘皮大衣,焦糖色的波浪卷发盖住小半张脸,只看得清一双眼睛和轮廓精致的鼻尖,是被皮条客欺凌、被史楚锡捡回家照顾的街妓。她是温柔的无助的纯真的(看她教小八哥儿唱歌时的眼神),是电影艺术中最常见的女性形象;但到了美国之后,角色的另一面展现出来——她依然温柔依然谅解,但也精明能干,英语娴熟以至于能够游刃有余地对付生活。她是史楚锡唯一的翻译;她在餐厅打工,与客人们任意调情;她解决贷款的问题;她需要自己的房间了。
后来,像成年人抛弃自己的小孩一样,爱娃甩掉了追上车来的史楚锡。她是与美国的卡车司机们一同离开的,去往“会很好玩”的温哥华。
……
史楚锡的演员,是整部影片成功的关键,其人自幼丧家、精神不稳定,辗转教养院与看护所,后来自学乐器,成为流浪艺人——片中角色几乎完全是按照他本身设定的。
片中史楚锡一出场就展现出令人反感的异常性:一个犯人,还是个笨蛋;长得不仅丑,而且显露出返祖现象。他反应迟钝,耽于酗酒,思维与常人不同、因而难以达成有效率的交流。生活在底层,似乎也没什么关系的样子
回到家中,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探望“老朋友”——一架直立钢琴,一架三角钢琴,几只铃铛,甚至还有占据一整面墙的排钟。他问,如果布鲁诺有一天不在了,这些家伙们又该去哪里呢?
去水果摊,他称了一公斤葡萄,“还有一公斤给爱娃的柑橘”。
上街头表演,拖着一只大箱子,在灰蒙蒙的冬日里停下来。他抽出箱子里的乐器,背上手风琴。他说,女士们先生们,布鲁诺要用他的钟琴(glockenspiel)为你们表演点儿东西,因为布鲁诺现在有爱娃了。
人生之艰难就在于,其本身是没有奖品的。你得自己瞎编一个。
爱娃是他的奖品。
……
史楚锡开枪自杀时,坐在缆车上,而缆车实际上已经环绕过一整圈了——上山、下山,爬坡、降落,他抱着猎枪安安稳稳坐在上面,还是那副面无表情时就微微带笑的样子。
对此,早在出狱时他便有所预言——
“那么他将被清除出去……”
“先是送看护所,最后就进监狱啦。”
“他将被清除出去……严严实实地关进精神病院里。”
“被清除出去。”
“事情就是这样,循环转圈儿。”
“对天发誓,希望死去。”
6 ) 死磕
死磕
——《史楚锡流浪记》
《史楚锡流浪记》的主角叫做布鲁诺,演员真名也叫布鲁诺(Bruno S. ),与赫尔佐格的电影角色类似,他神经不正常。布鲁诺是妓女的儿子,他娘不愿养他,愿意揍他。三岁,耳朵被打聋,过许久恢复听力.这事之后他被送进精神病院。此后二十三年,布鲁诺于不同精神病院、福利院间辗转,时常不守规矩。尽管生活如此不堪,仍自学音乐与绘画,在《史楚锡流浪记》里可以看他很带劲地唱歌、拉手风琴、弹钢琴,这是他最爱的消遣。不得不工作的时候,去工厂开过叉车。1970年代初,赫尔佐格在一个纪录片里见到他,起誓要找他拍电影,于是便有《加斯·荷伯之迷》,随后是《史楚锡流浪记》。布鲁诺拍电影时很难缠,比如拍一个镜头前,他间或要令人错愕地尖叫几小时。1974年拍完《加斯·荷伯之迷》,他花片酬给自己买架大钢琴,《史楚锡流浪记》中可以看到这琴的身影。布鲁诺的绘画才能,在美国“圈外人艺术”(outsider art)领域有所施展,2004年,有作品在纽约展出。
赫尔佐格有一回说:布鲁诺是德国电影界的无名英雄。
没错,布鲁诺不起眼,没演技,除了神经不正常,没理由记住他。镜头前他不过演自己,以自己生活积攒下的一切艰辛苦楚做演技。《加斯·荷伯之谜》,他演从小被关在地下室,青年时才得以面见世界的怪胎,心灵澄明透彻,敢与小镇粗俗村民、虚妄的神父与知识分子做抗争,终于被刺死。《史楚锡流浪记》,演酗酒入狱的无业者,监狱出来,与自己的女人伊娃受流氓骚扰,于是计划去美国安居乐业。伊娃卖身换旅费,到美国,原先臆想的天堂,不过是文明的牢笼,分期贷款买来的活动板屋,月供还不起,银行连电视机一起收走拍卖。伊娃与一班卡车司机厮混,扔下布鲁诺远走温哥华。史楚锡此时的境遇还不如在德国受流氓骚扰的日子——那时至少还能在邻居的小楼里拉手风琴卖唱,伊娃还愿在被欺负之后靠在他肩膀。如今一无所有,他拎杆枪,开车到一个小镇,坐上游览小山的缆车,开枪自杀。
片中有一段,史楚锡与女人谈话,他拿起一团蜷缩起来的人形木偶,对伊娃说:“我在德国备受欺凌,现在我们到了美国,我以为情况会好转,我们最终能够达成梦想,但是我错了,人们对布鲁诺视若无睹,你也好像不认识我一样。”伊娃说:“你至少没有被拳打脚踢。”布鲁诺说:“没错,但精神上的凌辱却一如既往,感化院里的情况,跟这里一模一样,在纳粹时期,如果有人尿床,受到的惩罚是整天用手举着晾衣绳,背后则是拿着棍子的教官,尿床的人要是因为忍耐不住而放下手来,就会遭到一顿毒打。”
伊娃问:“你也受过惩罚?”布鲁诺答:“有,但当时的凌虐是有形的,今天他们对你的伤害却是无形的,他们不会拳脚相加,而是彬彬有礼地伤害你。人们的不屑弥漫在空中,清晰可见,这比以前更残酷。”
赫尔佐格借布鲁诺说明现代商业文明的欺凌。那个银行派来催讨住房贷款的美国年轻人,温雅谦顺,举止得体,甚至看上去有些弱势,布鲁诺一眼看清他代表的啃噬人们生活的巨大机器,这雅致的机器榨干人们的辛勤与努力。人们必须为缴清贷款死命工作,倘有一丝松懈,身后拿棍子的教官就劈头打下来,这便是“奋斗”,是“美国梦”。这1970年代的电影,如今看着,仍叫人起冷汗。我们去售楼部,漂亮小姐笑面如花,银行也给舒适的服务,人们被蛊惑着付定金,被告知买下了幸福,并应当为之奋斗。这幸福何尝不是惩戒,一如布鲁诺所说的手举晾衣绳。
片头、片尾,赫尔佐格花了许多时间展示一只被关在玻璃格子里的杂耍鸡,它会拿嘴挑起身旁喇叭的开关,喇叭放音乐,鸡就跟着节奏舞蹈起来,那是条件反射的吃力动作,你可以做“舞蹈”的美称,也不妨说他是受驯的不自知的活体玩具。世人这般不自知的舞蹈,不知进行多久了。
2006年赫尔佐格拍《重见天日》,影片收尾处,在丛林中挣扎许久,几近野人的克里斯蒂安·贝尔狠狠捏一条活蛇,生生从蛇身上撕咬下一条肉,肉下是森森白骨。后面的镜头,便是美军飞机发现这位被越南军队俘虏并逃出看守的大兵,美军解救了他,视他为英雄。赫尔佐格竟给了希望,这希望多么撼动人心。赫尔佐格拍的电影时常被强大的绝望独占,动物保护者被自己心爱的熊吃掉,一个疯子历尽艰险要将一艘大船拉过高山……当看到许多苦难之后的一丝希望,其间的力量便化作勇气,让我们敢于在未来的丛林中开一条路。
与演员布鲁诺类似,赫尔佐格在电影中永远退出“正常”生活,与生活死磕。在他的电影中,隐约看见一种信念——我们到底要以什么态度,站在什么立场,持什么精神武器,面对世界这庞大垃圾站。在躁动繁华的时代,人们于二十岁之前便被灌输,应安逸地投机、稳妥地钻营、幸福地待宰。日复一日下去,头脑一片荒芜、浅陋、空虚。当死亡终有一天要巧取豪夺钻营来的一切,便横生恐惧,不知所措。只有信仰、思想、姿态这些被轻蔑地定义为“没用”的东西得以出窍,留存世间,只有这些夺不走的东西,让人在最后还保有信心,坦然对待、剿灭空虚与恐惧。
《加斯·荷伯之谜》、《史楚锡流浪记》中,布鲁诺配合赫尔佐格,对生命的沉重如山的压迫做声嘶力竭的抵抗,为阴险而啸叫的生活做笔录。在无信仰、千万人以物质事功做信仰的现实梦魇中,我们的幸运是,总有赫尔佐格式的糙人与疯人,帮助我们时刻准备,狠狠看清梦魇的构造,在脑中筑起城墙,填满弹药。不看清、不嘲笑、不给生活以明枪,待到我们以为到达稳妥的日子,生活也许裂开小丑的嘴角,对你戏弄、冷笑、发暗箭。
评分:(8/10)
影片资料:
[史楚锡流浪记]Stroszek (1977)
导演/编剧:沃纳·赫尔佐格 Werner Herzog
主演:布鲁诺·斯列斯坦Bruno S.、伊娃·梅茨Eva Mattes、威赫姆·冯·霍姆伯格 Wilhelm von Homburg等
7.6/8.1 这电影的名字是导演一个同学的名字。导演当年写作文,让同学史楚锡代写,作为报答,他通过电影,让同学不朽。
音乐好 普通人在唯利是图的社会难以找到位置 悲剧 循环象征 悲观主义 环境与人性的主题 剥削 人的无能 环境制约的强大 一听音乐就跳舞的鸡
不小心瞄了一下簡介嚴重影響觀賞啊... ...
他没能成功融入他国的生活,那里的物质环境更加丰盛,仿佛也更加和平而无人欺负,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比以往受到了更加强烈的摧残,因为他毫无办法,诸事艰难。导演以不凡的果断与理性逼真记述人物精神和物质上的煎熬的悲惨境遇,不避讳地展现他显而易见的生活与性格上的缺点而没有将其圆润成一个令人讨喜的仿佛完美受害者的角色,并以饱含同情的姿态描述他在另一种环境中生存而缺乏所需技能与毅力时的无助困境。影片具有超强的激发人同理心的力量,但需要超脱角色本身的思考才能领受故事的现实意义以及电影的魅力。
赫尔佐格剧情长片里少见的现实主义题材,就连背景音乐也罕见地用上了流行音乐。这一次导演彻底展示了对现代性的怀疑,它彬彬有礼、让人无法拒绝,它也冰冷无情随时抛弃每一个人,个体在现代性面前和电影结尾的动物几无区别,价值经由社会判断行为也经由社会规训。
喜欢德国部分,还有结尾的跳舞。美国梦部分,在荷索自述里就是没有钱,机动、即兴的拍法,看得出来那种游击队作战的散漫模式。德国部分的布鲁诺独奏,老头儿的月光奏鸣曲,还有抓握医生手指的早产儿(几个小娃娃看着都像迷你版的小老头儿,或者金斯基),太触动了。
卑命如草芥的微渺灵魂在尘世的苦苦抗争,无形的精神凌辱比肉体的拷打更能摧毁生命。
感谢EE出了D9终于让我看了完整版~小史同学看着好悲情好心疼
伊娃问:“你也受过惩罚?”布鲁诺答:“有,但当时的凌虐是有形的,今天他们对你的伤害却是无形的,他们不会拳脚相加,而是彬彬有礼地伤害你。人们的不屑弥漫在空中,清晰可见,这比以前更残酷。”布鲁诺最后坐上的缆车椅背后面写着”is this really me?“
“我的角色没有影子,他们都来自黑暗世界,这样的人物自然没有影子,光使他们疼痛。他们默默地在那里,然后消失。”——赫尔佐格
大家都用原名出演。电影特地为Bruno而写。一开始觉得满眼都是Kaspar…然后突然明白,Bruno一直都在演他本人。后半段黑色幽默绽放。Bruno爱弹琴,Herzog就写给他。Scheitz真棒。跳舞鸡弹琴鸡大概是所有人的焦虑人生。(拍卖单口是怎么回事 2018.4.1 天山
兜圈子的车,跳舞的鸡。西西弗斯式的缆车,最后一张游乐园入场券。
死是唯一的选择。翩翩起舞,不要自以为,也许正被人利用。20110718,13:55
一听音乐就跳舞的鸡,一看灯光就按警铃的兔子,始终逃脱不了一种命运的束缚。史楚锡想摆脱自己的命运,但却又重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埃娃不希望再做妓女,但情势所逼,又重操旧业。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又何尝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进行着一种循环呢?
赫尔措格回顾展+大师班看的2k修复。其实若不是赫尔措格控场好这片儿都不知道要跑到哪儿去了。埃娃·马特斯好棒。音乐很有结构作用。“美国梦的破灭”写得也很有意思。拍卖师笑死人(其实早在纪录片里看过啦哈哈)。片尾动物简直神来之笔。
4.5 赫尔佐格展最后一部,赫老与法斯宾德混血之感,比起不正常与疯狂,聚焦的更是边缘的底层,沃伊采克里一句“每个人都是深渊”,也同样适用这部,拳打脚踢的生活是苦,彬彬有礼的逼迫更是悲惨的深渊,绝望的狂欢节,过于寂静的喧嚣;美国部分有一丝出戏,特别是拍卖一幕,是不是赫老趣味发作哈哈
一个精神失常的疯子的故事,人生是如此辛酸。生活就是一脸傻相,一滩狗屎,不幸的事情就会发生在你的身上,然而不会降临在别人身上,不公平,告诉你,没有公平,你活该倒霉,谁叫你善良,叫你傻。再美的旋律也会被不怀好意的人迫害成一滩噪音。摄像美,配乐美,可再美也不能拯救你残破的生命。
9.5;看的版本少了八分钟。赫尔佐格的片子怎么也满是隐喻符号
这部电影的叙事风格有一股未开化的生猛:没有什么巧妙撰写的戏剧冲突,但处处都是触目惊心。两个场景后劲很大,一个是Eva为了筹路费出去卖,对不停讲价的猥琐男说做吗50块,脸上满满是对即将开启新生活的期待和欣喜;一个是邻居老大爷端着枪去银行“讨回公道”,拿到钱转头就去小超市买食杂,被破门而入的警察扣押时愤怒又无力地控告着,你们也是一伙的,你们全是一伙的。兔子以为自己真的在开车,鸡以为自己真的在跳舞,鸭子以为自己真的在打鼓,我们以为自己真的在为梦想的生活而奔波。
Herzog之三。渐入佳境。精神折磨比肉体折磨更让人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