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劲儿特别大的一部纪录片电影
珍·古道尔是我还是中学生时候,她已经是全世界研究大猩猩的明星科学家了,没想到能遇到国家地理出品她的传记纪录片
而且影片几乎全部都是历史珍贵影像构成,很多应该都是后期上了颜色
前半个小时,我非常疑惑,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啊,这些原始影像是如何记录下来的,为什么镜头里的珍·古道尔有一种超然于世的与非洲大自然的自在融入、自信、清澈,维纳斯般的美,甚至是圣洁的美,我从未在人物传记纪录电影中感受到如此迷人的魅力
看到后面终于解谜,珍在这里遇到了爱人雨果,他也是后来世人公认伟大的野外摄影师之一,2002年去世,电影中间也讲了两个人的相爱,结合,生子和分手的故事
总之,我已经忘记了我在看一部研究大猩猩专家的人物传记电影,我只是觉得很美,人,动物与自然融为一体,生老病死,就是轮回
这个电影没有任何预期,我就是很小时候看过珍·古道尔的关于研究大猩猩的科普画册,然后就蒙着买票来看,影院里只有我和另一个观众,两人包场,但却是2023年少有的难忘的观影体验
类似对比,前一阵我在影院里刚看过《火山恋人》,也是火山科学家夫妇的传记电影,就完全另外一个气质
想来,镜头是有魔力的,这部电影中的珍,正是她的爱人雨果拍摄,每一个镜头充满爱与灵性,这是伟大的创作
Louis Leakey sent me to Gombe with the hope th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mpanzee behaviour might provide us with a window on our past.
Our study of Chimpanzees had helped to pinpoint not only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and us, but also those ways in which we are most different. Admittedly, we're not the only beings with personalities, reasoning powers, altruism and emotions, nor are we the only beings capable of mental as well as physical suffering. But our intellect has grown mightedly in complexity since the first true man branched off from the ape man stock some 2 million years ago and we, and we, and only we, had developed a sophisticated spoken language.
For the first time in evolution, a species evolved was able to teach its young about objects and events not present, to pass on wisdom ? from the successes and mistakes of the past. With language, we can ask as can no other living being, those questions about who we are and why we're here.And this highly developed intellect means surely that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wards the other life forms of our planet, whose continued existence is threatened by the thoughtless behaviour of our own human species.
When I look back over my life, seems I've been extraordinarily lucky. Although as my mother Van always says, luck was only part of the story. She's always believed that success comes through determination and hard work, and that fault is not in our stars, but in ourselves that we're under? I certainly believe that's true. Yet I have worked hard all my life that I have to admit that the starts seem to have played their part, too.
这是一篇生命的赞歌。“我从小就想在非洲观察动物,这是我的梦想,我很幸运。”“抛弃男人没什么大不了,他们只是在意他的工作。”是的,她做到了,她为了理想和人类社会跳出了父权社会的条条框框,告诉世界,没有什么“小姑娘”我们见到的是一个伟大的植物学家,一位伟大的母亲。珍不仅告诉了我们生命的伟大,人性的光辉,更告诉了女性怎么活?这他妈才是真正的女权。同时,幸运和努力这两个词贯穿全篇,这包含人类最初始的美德—感恩和勤劳,珍把她贯穿了整个人生,并呼吁人们也这样,感恩社会,感恩动物,最重要的—感恩自然。而反观雨果,同样一位伟大的摄影师,对生物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在所有他的行为里无不体现,影片也较为客观的讲述了他与简的微妙关系。影片的优秀剪辑使整个故事无比平滑,音乐也恰到好处。终于在电影院用了几十元享受了一次,毫无遗憾。向这位历史性的伟人致敬,让我们歌颂人性的美丽,歌颂自然的光辉。
电影很好,只是我很难受,因为没办法共情,没办法认同。有三个哲思,乱写一下。
第一个思考:人对动物的关爱之心从何而来?
前两天去菜市场买鱼,老样子,阿姨帮我收拾,无论买过多少次,还是不敢看,听见邦邦邦,活活把鱼敲死的声音,还是很难受。阿姨略无奈的语气说“这有啥心疼的啊”。
古人云:饱暖思淫欲。淫指额外、其他、多余的。
经济文化为轴,很贫穷-贫穷-发展中-准发达-发达-高度发达。不同的经济文化阶段,对动物的爱心程度是否有规律
关爱在哲学心理学里并不是“世俗意义好词”,不客观、不对等、至上而下、俯瞰、高拔价值。但是人类需求这个,看微博就明白了,关爱更弱的人或动物,使广大网友心里舒坦。
————————————————————
第二个思考:人与动物的真正关系,东西方文明给出的答案为什么不同?
(也没人看就简单写了)
乔布斯被佛教吸引,是因为看见了新世界。“众生平等”对于西方文明来说骇人听闻。上帝先创造人后创造动物,大洪水时命令人类拯救其他所有动物。记住关爱是不对等关系。我爱蚂蚁,至上而下的包容。
东方文明万物皆命名为虫:大虫、长虫、昆虫昆指多、人虫。佛教略极端,但很具代表性,我既是蚂蚁,蚂蚁也是我,我既是你,你既是我,空相即平等。量子物理在微观研究的越深,越跟佛教相似,量子物理学家去信佛无门槛,万物皆是都是夸克、电子罢了,没有任何不同。
天人合一,万物平等,或者,人是上帝(上天、自然界)的特殊造物,你如何觉得呢?
————————————————————
第三个思考:我是谁?(人类如何看待、摆正自己的位置,人类如何定义自己)
我既是宇宙,宇宙也是我,宇宙是一切,是灰尘,是h2o,是细胞,是电子,是奇点,我也是。万物演化,蚂蚁被踩碎,猩猩被虎杀,恐龙被消失,太阳被衰变,地球被吞噬。稀疏平常,人类不特别,珍亦不传奇。珍的“关爱”,小有幽默。
这是一部透过科学与自然,讲述人类美好情感与胸怀的纪录片。虽说有100多分钟历史珍贵影像资料供导演剪辑,但真的要用这些用于科学观察的视频资料去讲述一个丰富立体的女性人物的一生,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导演非常合理的安排了视频的顺序,没有补拍和任何后期人工安排,包括纸质文字照片等资料,全部是历史的沉淀,导演极其深厚的功底,就是用这些旧东西编织出了一个完整、丰满、具有现代审美的纪录片。
影片一开始镜头平静缓慢,一个年轻的女人在丛林里穿梭、时而爬上爬下、慢慢讲述她开启冒险的故事,甚至都没有多少大猩猩的镜头,让人不禁疑惑,这些美丽的镜头后又是谁在凝视。直至影片进行到1/3时,我们才知道有一个与女主志同道合的摄影师,他一直存在在这些镜头之后,所以在很多很多的影像里,是他的视线,即作为一个专业的、对职业充满理想抱负的、对大自然充满向往的野外摄影师,也是作为女主伙伴→恋人→丈夫→孩子父亲→朋友等多重角色的男人,他眼中的女主和所处的丛林、所看到的大猩猩和一切美好的自然生命。美好的是,女主也偶尔拿起摄影机给他拍摄,让我们得以看到从她的视线望过去,那个阳光微笑的男人是如何在丛林里忙碌、生活,留下来很多趣味的影像。以及后期男人独自去探索新的世界时留下的影像。这是两个灵魂极其相似的人,是双向的奔赴。虽然各自的理想最终让他们分离,但这自始至终的情投意合是最真实的情感。让人不禁羡慕这样的人生——自由的拥抱自己向往的工作和生活。
影片有一个极其感动的地方,就是女主的母亲。这也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女性。当女主说在开始的探险里,只有一个人能够陪伴她时,我再也没想到,下一个镜头里,出现的是她的母亲,她站在丛林的溪流里打肥皂洗脸,肥皂不慎滑入河里流走,她闭着沾满肥皂沫的眼睛用手摸索,最后急急忙忙洗掉泡沫去找肥皂的样子,虽然拍摄这个视频的女儿一边拍一边孩童般咯咯的笑,镜头里母亲看到她拍下自己的样子、也冲着镜头欢快的笑着时,我流泪了。在半个世纪以前的时候,在所有英国女性还在以当一个会打字的女秘书为最好职业然后结婚生子的年代,这个母亲可以支持与陪伴女儿的程度,是何等的豁达与爱,这可不是当下帮女儿带娃打扫卫生操持家务这么简单,这是支持女儿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并与她共赴充满危险和艰辛的丛林的母亲。所以后面女儿想离婚时,母亲那封支持的信件,是她对女儿志向有完全的理解和长期的支持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女性主义。
最后是女主的儿子的到来。他改变了女主对很多事物的感受和领悟,这是身为母亲的改变,也是一个生命之于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力。母子二人从朝日相伴、到孩子回英国上学每年寒暑假相聚、再到孩子大了父母讨论离婚的过程,直至影片最后孩子已经成人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这些细节穿插在影片中,穿插在女主的自然科研的过程中,改变着她的生活轨迹、也改变这她对一些事情的做法。为了陪伴孩子、也同时为了科研,她建立了研究基地,招收了徒弟和做论文的博士生来帮忙,让她得以放手做一些其他事情,而这些团队的到来,也影响了她的很多认知和后来的科研之路,以及到后期到全世界去宣传动物保护的终身事业。
女性主义不是不把男人、不把婚姻、不把家庭、不把生儿育女放在眼里,而是能把自己、事业、理想跟这些事情放在一个天平上,平等看待、理性选择的权利。有想做的事业就去做;遇到相爱的人的话,就去结婚;想生孩子就生,生下来就对他负责,有能力平衡所有事情的,就都抓住不放,没办法全部拥有的时候,就适时的松开几样,松开那些可以离开你、你也可以离开的即可。
这就是这个传奇女性的一生。她怀揣梦想,自由且勇敢,她与人相遇,与世界相遇,她认真的拥抱了生命。
对于熟悉古道尔博士的人来说,纪录片内容并没有新鲜之处,反而是那些私人化的影像与叙述更为动人。怎样才能过好一个女人的一生?怎样又是一个好的人生?年轻的简和年迈的简,在银幕上都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平静与满足感,美得那么动人。
珍访问魔都市领导见,我做的翻译,有幸接触到本尊跟她那常年不离身的黑猩猩毛公仔,两个字形容:devoted, inspirational.电影节散场后听到身边两个mm讨论,为啥珍后来不跟前夫去serengeti,"换我就带儿子跟老公一起回英国生活啊,哎你说他们有钱不?"所以你不是她
“男人都是可以甩掉的,没有男人会因此心碎……对男人来说,工作和梦想总是第一位,女人不过是他们的附属。”
珍问妈妈丈夫希望自己放弃研究去塞伦盖蒂陪他怎么办,妈妈回复她男人根本不会为了感情的事难过事业排在他们心里第一位——珍的妈妈太英明睿智了这个男的果然就把拍有前妻珍的美好影像不小心遗失了直到2015年才找到。也难怪本片一开始就把妈妈的形象首先树立起来,她真是影响了珍一辈子的人。
“我亲爱的珍 男人都是可以甩掉的”
她的眼睛,从二十多岁到七八十岁,一直没有变,是清澈年轻的,在野外风餐露宿也一直是年轻女子的模样。flo年老死去,小猩猩从此不吃不喝三周后也死了,这真让人难过。
好美,好好看。不仅是电影,还有这个人,这件事。
非常喜欢。开头拍摄珍的画面充满了爱意,果然是爱人所拍。黑猩猩带给了珍事业、爱人与孩子,最后也因为黑猩猩与爱人分开,孩子从未喜欢过黑猩猩,听到这里让人唏嘘。久居城市,已经忘记世界如此广阔,万物有灵且美。
非常珍贵的纪录片,能看到真是幸运。Jane的一生与她所研究的黑猩猩群体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能与自己的挚爱的事业相守一辈子真是美好,如今想要纯粹地做成一件事情,已经是奢侈了。最后还是忍不住要赞叹她的美貌,那双眼睛太活泼、太明亮了!
配乐很吵。开头很怪异,古铜色皮肤,刺眼的绿色丛林,卡其短裤。后来你知道了,这些确实是hugo拍出来的可以发社交媒体的好看影像。而作为纪录片,这个开头的假让人不爽。有两三个地方把古道尔做的各种数据图像快速剪辑似乎在证明是严肃的(rigorous)研究工作,但我甚至都不知道那些数据图像都记录了什么,给出了什么样的帮助/发现。也许导演认为这个作品就是关于古道尔这个人,而不是她的工作;但这些工作如何做,以及后来如何教学生,理应是一个研究者传记的一部分。影片展示的工作主要是观察和打字,似乎古道尔真的就是一个英国秘书。(也可能是hugo影像本身的男性视角)其他部分还行,虽然不深入,但我至少知道那些文字是古道尔自己的话。最有效的还是writing的影像。最有意思的是flow和古道尔母子的对照。
珍的妈妈才是最厉害的:没有什么男人是不可以被抛弃的
影像资料非常珍贵,开天辟地的工作,而且有这样的决心当成终生事业。她妈妈对她的支持完全无条件,而且对男人跟女人的不同看的非常清楚,在她要离婚的时候。
有些人很幸运,因为他们很早就发现了自己想做的事、并用尽一切办法和力量去追寻,珍·古道尔女士就是其中的一员。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又如此神秘,人类应当谦卑地生活于其中,而不是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
“我想毫无保留地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就像杜立德医生;我想毫无畏惧的走进他们,就像泰山…” 珍·古道尔的《猩球崛起》+《动物世界》+《泰山》+《艺术家在场》…“当我盯着一只黑猩猩眼睛的时候,我知道我在盯着一个会思考的生命。”
包场。很烦对动物的过度美化浪漫化倾向,比如前面讲母猩猩如何是个好母亲,结果养出一个很大了还不自立的小猩猩,最后母亲死了儿子也跟着一起死,这么不健康的依赖关系只说明这是个烂母亲好吗,烦躁(我对自然的观点类似赫尔佐格的“鸟儿在痛苦中尖叫”:混乱、暴力与无序)。于是我对她的整个研究都产生了怀疑:研究黑猩猩行为这么多年,竟然不认为最后的过度依赖说明母亲养育有问题?或者是因为投入太多主观感情无法客观评价?再一搜她确实因为给黑猩猩起名而非编号等一系列过于不客观的操作引发过争议。这个片使用archive footage的部分颜色有严重问题,过饱和成荧光色,尤其绿和橙红,泛滥到刺眼。还有配乐一起来我就:这是不是山寨Philip Glass,和《时时刻刻》的配乐简直像得不行,结果配乐就是他整的,笑死,有点出戏
古道尔。深深地沉溺于对梦想的追逐。
9.2/10,SIFF18迄今为止最喜欢的纪录片!
年度最美最治愈纪录片。导演也是科特柯本传记片导演,国家地理的人发现这100多小时被遗忘的历史资料后说,找那个导科特柯本纪录片的家伙来做这个片子吧。
年轻时候标准英伦女孩面容,拘谨又闪闪发光,卡其短裤下长腿夺目(不怕蚊叮蛇咬植物割伤吗!)。并不知博士有过婚史(儿子英俊惊人),挣扎更近人情。Emory教授参与问答环节,上座率很高。过度渲染非洲之美、配乐和寂寞的画面里,有人为婚姻破裂哽咽,有人在猩猩死去时哭泣,都是没见过真正苦难的人。
电影里人猿泰山娶了叫珍的少女,现实中叫珍的姑娘住进贡贝成了泰山。镜头里恋母的猩猩三周后随母亲死亡,镜头外远离人迹的儿子逃不开母亲的庇护。爱猩猩至深的女人,拥有憎恨猩猩的儿子。懂得靠工具觅食的生物,死于赤手空拳的残杀。珍一直穿着绿衬衫,仿佛穿越半世纪,讲述着死亡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