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天心月圆,悲欣交集
佛家看待万事,均讲因缘。如是,我和这部电影,也算有缘。
06年去厦门的时候,在南普陀寺待了半天,寮房很干净,僧侣按时作息课读,一切井井有条,不同于其他寺院。意外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海报,方知弘一法师曾在南普陀寺弘法。
中学的时候,唱弘一法师的《送别》,曲韵婉转感伤,诗词苍凉,余味悠长。杭州虎跑寺曾看到他断食出家的整个记录,他的一些手书,和他对自己“一事无成人渐老,一文不值何消说”的评语。
他除了母亲替他娶的原配,后来还有一个日本的妻子。他出家后,日本的妻子来质问:什么是爱?法师说:爱是慈悲。
却不知道原来他在出家前,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个日本的妻子。她也通音律书画,又温婉美丽,是李叔同(弘一法师在俗时候的名字)理想的爱侣。妻子问他,既然放不下,为何还要放下?李叔同说:我仿佛已经看了你几万年,可是我紧紧抱着你,心还是觉得渴。妻子说,那我和你一起修行吧,在日本出家,也可以有家眷。叔同说,中国的和尚不允许娶妻,我是中国人,我要做中国的和尚。好友夏丏尊问,你一出家,置妻儿的责任何地?叔同说,如果我病死了,一样无可挽回。(竟与佛祖的回答如出一辙。)
他修的是持戒最严的律宗。律宗已几近失传,他又重新搜理教义并严格遵行,成为律宗的一代传人。
却不知道他修行律宗的前后情由。传他衣钵的师父问他,修律宗极难,不知你的愿力如何。他对师父说,弟子入佛门晚,非严格持戒不足以破障。师父看他诚心所至,才收他为徒。此后弘一法师闭关四年,终于整理并完成了弘扬律宗的著作典籍。
他修行后粗茶淡饭,过午不食,海青都是补丁,毛巾棉被净是破絮,但他不以为意,继续使用。
却不知道他的这种修行方式,深受普陀寺净土宗高僧印光法师的影响。他曾同这位高僧共住7日,同行同止。镜头中他和高僧一起补衣袜,高僧说,你在僧俗两界都极有声望,我们不要师徒相称,你我同修吧。他学高僧一样,吃完木钵中的饭粒,倒点水匀一匀,再把水一饮而尽。高僧微笑地看着他说:要惜福啊。
他在俗时家境富裕,风流倜傥,艺术上的戏曲诗词篆刻文墨音律无一不通。
却不知道他读书时,几十门课程,他最喜欢法学,并深谙国际公法是强国对弱国的约束。他深怀救国救民之心,出家后还求教高僧:人心不古,佛法如何救国?高僧答:要让国民都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国人都信佛,则国为佛国。抗战后,弘一法师目睹侵华日军的暴行,深悲吾民信佛求善,可日本人不信佛求善。
这就是“悲欣交集”的悲字吧。法师本人已经得道,他的一生,经历了生活、艺术、宗教(物质、精神、灵魂)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臻于圆满,然而他所爱的中华吾民,仍然苦难深重,苦海无边。法师圆寂时候的心情,也满含着佛的慈悲。
见过这几个字。在不通书法的粗鄙的我看来,这些没有铁钩银划的字,没有刚劲没有机锋,朴拙天然,一如赤子之心。
2 ) 可惜了这好题材!
看完以后,就像一个嗝总没打出来,太憋得上了。为这我去百度百科看了一下陈家林的简介,原来这位先生一直是拍主旋律的电视剧呀,怪不得......而且他也没有什么好的电影作品,这也就难怪了。所以我更感到可惜,可惜了这么个好题材。
陈导的手法在七、八十年代可能也还算好的,平铺直叙,把人物的生平事件罗列出来就行了。可是真不知是他不愿学习现代的电影知识,还是他从不看现代的好电影,一件事一个人可以让观众感受的感情,得到的感悟可以是多角度的,可以是更激荡的,何况是弘一法师呢,这么个传奇人物被陈导就这么简单的说完了,于是,这部片子也就完了,可惜!其实,不管是情节的安排还是电影画面的美感,有太多文章可做。哪怕,他就只捉住李叔同的一件小事的都是可以由此而勾出我们的眼泪,或给我们以生命的警示。哎,悲哀!我替弘一法师悲哀!
我不太懂电影,但是我找出几处这部电影中让我耿耿于怀的地方,不知说的对不对,请大家指教。
比如说,李叔同的幼时,那几句“来镖了”有意思吗?倒时画面挺漂亮,而且,这么漂亮的画面后面再也没有了。大娘、二娘的出场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主人公自己的解说词里已经有了这个介绍,又何必在这多浪费无谓的镜头给她们,还是很缓慢的节奏,好像预示的要发生什么似的,可是我们什么也没等到。
再如,父亲的去世如何使其母含辛茹苦的带他,儿时,他如何“理解荣华尽头是悲哀的意思。”这都是可圈可点的,而且还可以和后来的出家形成呼应,可是他只给安排了个见洋人的大家族场面。青年时,和京剧名伶杨翠喜的交往,没有任何动人之处,我连那女演员长什么样还没看清,她就“在津门舞台上消失了”。还有,后来上海的诗妓李平香,她为什出场我更没看明白,几乎和李叔同还没交往就一个背影OVER了,这么没戏,她还出来干嘛,我真替她难过,导演,您让她来干什么呢?露脸也得给足机会呀,导演!还有,李叔同母亲的葬礼,本来是件即破除封建迷信又很凄婉的情节,也因他对三娘要求“叔同啊,我死后,你把这首歌也给我唱一遍,行吗?”而不置可否而失去了感人的力量。
又如,在电影27分钟时,给了一个看日本演艺的场面,难道是因为那个蹩脚的男声引出了李叔同的演艺天赋吗?给了半分多钟的时间啊,浪费镜头呀。
然后,作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导演给出的《茶花女》的场景和对白都是那么苍白无力,一丝也看不出李叔同在其中的“善演艺”之特点,关键,我实在看不出濮存昕的演技有什么,奥,我真悲哀!我连电影里那个清政府老头子都不如,他还看濮兄演《茶花女》看的眼睛发亮的说“好啊”。“阿尔玛,你完全听懂了吗”,奥,天呐,我实在没看懂你演的有什么好。从这段中,更看不到“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而且,这事还穿插了与他后来的日本妻子交往及画人体模特的事,于是,我们平静的看完他画裸体和他演茶花女。并在电影中我们竟也无缘见到李叔同的第一张裸体画。
电影中展示的他在浙江一师教授图画课时,除了用了人体模特,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显示对丰子恺等未来的这些艺术家的成长给予更多的精神上和修养上的引导。这也是多可惜的损失。而,见学生第一面时刘质平问出的“他头一天来就知道学生的名字”,我也奇怪,是呀,为什么?导演!而且,这能证明什么呢?导演!
更有,李叔同为什么就要出家呢?难道就为看了那本断食的书,断食之后忽然感悟出家了?
再有,他的妻子隐隐约约在剧中出现几次,可是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眼神和语言上的关系,也没有任何交代就拖着个孩子消失了,知道李叔同不赞同这门婚事,可也不能就这么随意的把人灭掉吧!
算了,算了,太多了,就这样吧,强烈建议重拍!!!!!!!
不过,其中一句话,我得叫好,是夏丏尊先生说的一句话,“一加课,就来挤美术、音乐,教育当局这帮管坯们狗屁都不懂,从来没拿美育当回事!”鼓掌!
3 ) 天心月圆
“爱是什么?”
“爱是慈悲。”
世间男女执着的情爱,究竟是该舍还是该得。
握在手中的是对方的爱,还是一个缥缈的幻觉。
承诺有时太过沉重。
能看尽世间繁华,超离浊尘,遁入空门,何等福报。
4 ) 我用我的夜来祭奠一轮明月
夜很深了,四野很静了,当所有的空间只留给了一个人,我独自品味一部有关弘一法师的电影----《一轮明月》。看着看着,整颗心都很沉重。
在中国历史上,李叔同是我最喜欢最欣赏最敬重的一位大师,虽算不得文人,但我总是喜欢把他当成半个文人,大概那性情与文人太相似了。
电影里的李叔同是爱心大使濮存昕主演的,表演还能令人满意。我实在也无必要吹毛求疵了。
李叔同,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文艺大师。是小三郎,是风流才子,曾经“二十文章惊海内”,曾经“天涯五友”撼申城,曾经赢得“李也文名大似斗,等身著作脍人口”。总总,就是做留学生也风光无限,作教员亦受众人敬重。最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把他推向了极致。然叔同仍不快活,他决意出家做和尚。
最让我难忘的是那夫妻分别的场面,叔同要获得什么必定要放弃什么,我想这其中的抉择是很难的也是很痛苦的。叔同的心里必做了一场艰难的斗争。也罢,既要做个和尚就要来个彻底,从此我不再是你的叔同,你就管我叫弘一了,从此我们也不要再相见了,你回你的日本,我做我的中国和尚,再见就是陌生人了。我们就以西湖为证吧,而后,你坐你的船我乘我的舟背向起行,再没有交点了。你问我爱是什么,我说爱是慈悲,我用我的慈悲来渡完我们余生的爱。
和尚,清贫是必须的,艰苦也是不可或缺的。我既已出家,又决意一心钻研律宗,今后也就不怕孤寂了。清清静静闭关四年,我四年不出,我只躲在自己的小屋里修律宗,偶尔听听自然之音,偶尔喂喂窗前的小鸟,虽苦亦能苦中作乐,好不惬意。
当慕访印光法师是,法师说要惜福啊!大师何尝不是一生惜福呢,一瓢一钵一杖足矣,行走天下,布道四方,朋友有识之士虽有所助亦皆赠人矣,大师之品行为众人楷模。此皆赖于惜福。
想想大师一生,忠孝悲悯,对国有无限的爱,此忠也:对母亲有无边的爱,此孝也;对芸芸众生有无疆的爱,此悲悯也。此至忠至孝至悲悯之人,前无古人,今亦无人。
大师,确是天上的一轮明月,普照大地,普渡众生。
我用今无限静的夜来怀念弘一法师,来祭奠一轮明月。
2007年8月24日
5 ) 陀螺与渡船
上周到厦门办事时顺道去了趟南普陀——弘一法师创办闽南佛学院的地方。发现宣传栏中《一轮明月》的海报。濮存昕的扮相着实吸引了我的目光。回到家中便四处寻找光碟。但是,正如许多网友说的那样,市面上没有人听说过这部获得华表奖的影片。
我很是失望。其实,去年福建佛教学会就在驻地免费放映了,但那时候我不在福州,错失了机缘。于是,我只能下载了一个不是很清晰的版本。
它终究没让我失望。虽然,整体叙事仅有简单的单线条,但其中对于佛教教义与象征的理解却是庄严的,没有流于坊间的浅薄观感;濮存昕的表演也是令人感动的。
然而,最让我感怀的还是影片中出现的两个象征物——陀螺与渡船。影片以少年李叔同玩耍陀螺开始,又以弘一大师观看一个少年玩耍陀螺终止,完成了一个人生的轮回。而片中的渡船不仅上演了李叔同与妻子恩爱也在后来上演了弘一与俗事情缘的挥别。“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慈悲就是爱。”两艘渡船在西湖上的摇荡象征着苦难的人生等待着悲悯的救赎。
相信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记得那句台词,但我还记住了陀螺与渡船。
6 ) 缘起在我心
关于弘一法师,最先接触是在南怀瑾的著作上,刚开始我是无法把这个法号与李叔同这个大名联系在一起的, 记住的也是他的讲义大意,更多关注他的优美诗句。 我常常在想,是怎么样的人,可以修养这么多门高超的艺术造诣,如果有转世一说,他肯定在轮回长河中保留了完美的记忆。
但是他只是一个孤独的人。无论是年幼严明的家教,还是在上海躲避战乱,还是最后和他认为是天生注定的姻缘的雪子相拥时,依然孤独。这种精神上的无所依使他决定抛弃俗世繁华,探究佛理真相。
有幸在灵隐看过大师的真迹,字型很飘逸寂寥。还很幸运有这样一群文艺工作者,把大师的一生讲述出来,虽然电影时间有限,很多的情节要查阅资料才能理解,但是在心情低落,觉得人生苦闷时,看这个电影,让人心中充满平静。
只缘尘世爱情姿,莲座现身月上时
菩萨尽多真面目,凡间能有几人知
发慈悲心,做自在人。虽然大师生于乱时,在世时并未得自在。
人物传记电影,比文字的记录更加形象
很多年前对这部影片的印象停在了湖中
终究是党国治下的电影呀,末尾只说“念佛不忘救国”,却忽略了大师还说过“救国必须念佛”。
关于善与坚持。。。。
电影的整体水平很高 很是难得 由猛烈的太阳变成柔和的明月 弘一大师前半辈子观念自由开放 洋溢着青春的激情 后半辈子四大皆空 心空祥静 是追求也好 是坚持也好 是脱俗也好 是逃避也好 都不重要 因为这一切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阔的胸怀 还记得 面对这样的转变 弘一大师自己只用了四个字来解释 人世难料
让我数次流泪了。。。。。如此好片~
一轮明月耀天心。明月指的是白色的性光,天心是眉心部位。修到这个级层的,定力可见一斑,不过最高等级的据说是看到金色太阳。
由厦门下岗女工自筹800万拍摄,获夏衍文学剧本奖,华表奖。
师父,如何才能救国?
当年在CCTV6看的。我的确对那个时代有迷恋,觉得但凡是讲述那个时代的,就是好的。
濮存昕跟佛教好有缘啊,已经两部了
不能对这种片子要求太高
不是部好电影,星给科普价值。「不说,让空气里的风,草丛里的虫,和树上的蝉,说给你们听吧」
一部四平八稳的传记片 与主人公为人倒也契合 濮存昕表演+1
出仕或是隐于市
泪点很奇怪,最后一幕听见母亲叫唤“三郎,回家吃饭了”,眼泪就掉下来。
一事无成人将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深悲早现茶花女 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数奇珍供世眼 一轮明月耀天心
受益受益。
是含着眼泪看的,那个音乐做的真好,法师晚年在福建度过,是福建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