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向人诉说得不到好的答案,向神可以。
很多事情,无法向他人诉说,就算是说了,也未必得到智慧的答案,有时还会使自己陷入更困难的境地。而来到神的面前,在诉说的过程中,也理清了自己的真实处境,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看到自己的内心的罪,而这些,只有跟神交托诉说,才是安全的,不会被嘲笑和厌弃,而又能引导自己内心听到真切的声音,走该走的路,做该做的事。
2 ) 《耶稣,你知道》超140字影评
merde~英文也超!
a bunch of weakening people trying to get a firm hold of their last straw.the real value of this film and the solo star i give lies in its representation of the troubles and restlessness that everyone has in ordinary lives.
3 ) 过份干净的镜头
太冷静了,导演似乎没有让镜头运动的意识。这在纪录片中来说应该比较少见。除了个人家里,通常就是教堂、教堂门口这两个场景来回切换。这么一比较,徐辛的房山教堂就活泼多了。
我爱上帝。
借教堂里教徒向耶稣的自告,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似絮絮叨叨的个人独白,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家庭内部的故事,看到亲人之间的复杂纠葛。确实,亲人之间的关系是最困扰着人们的东西,那是无法舍弃也无法回避的。里面唯一未涉亲情的,是男孩的独白,他为情欲所烧灼,让人忍俊不禁。
for Christmas
3.5 由歌颂神殿开始,亦由歌颂神殿结束,但听了这些真实的、无解的、无奈的、绝望的人生之后,一开始被歌颂的恢弘和肃穆好像也因此变得黯然失色了。
給你一個神的位置去看世人
简洁乃是神圣的
还是那么冷
神是否存在或许已经不重要了。一个可倾诉的塑像能使人达成平静,这就是神圣啊。
观众成了耶稣,呵呵
小成本,大收获
耶稣,你知道
树洞
头顶中文字幕,脚踏英文翻译,原味德文放送,可谓德语为体中英为用,看得相当分裂。
每句“耶稣,你知道”后面都跟了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夫妇不和、修道院和婚姻的矛盾、与儿子的紧张关系、从幼年积累的对神的怀疑、参加弥撒引起的家庭不和、穆斯林丈夫的反对……摄影机给了观众一个神的位置。那位读《圣经》都能读出春心来的爱幻想的小哥最有意思。
一段没有反馈的交流仍然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交流不一定是双方的互相印证,只要有“人”听,就能奏效。尽管我不同意这般论述,但至少导演举了例子
没有信仰就没有充实的人生吗?有了信仰并且是盲信就更充实吗?神知道一切?知道一切为什么还无法扭转这世界糟糕的局势?我什么神都不相信了,自从我遭受了致命打击的那一刻起,我更相信自己手中的强权!
《狗日子》作为塞德尔纪录创作生涯中叙事元素运用的高峰在该片中得到延续,通过不同年龄的七名教徒在空荡教堂里同耶稣的对话反映执着于信仰的社会边缘群体的愿望与恐惧,而他们面临的嫉妒和婚姻纠葛等问题实则无异于他人。松散编排且严格构图的固定长镜头强调了拍摄对象的孤独与内心矛盾。
没看完 需要耐心听着兄妹们的祷告
其实有个如此具象的精神寄托真是一件好事,我感觉自己现在就是在撑着……
以往只能从圣经文本旁观基督宗教。这个电影则提供了一个对信仰直观的旁观。祈祷中的德语听来质朴抑扬,轻微的奥地利口音也让人觉得可爱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