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自然,春风扑面,不做作。
2.演员演坏角色就可能会讨厌他,本来在以前一个电视剧里面,吴启华是坏人(万梓良的一部戏),但是这部戏里面,他演好人,那种讨厌感消失了。
3.鸠摩智在这里演好人,以前看到的他不是反派就是非完全正派,以为他气质适合反派,没想到这里面演正派,觉得他更适合正派角色。
4,剧情走向也大多不无聊,蛮好。
缺点:
1,主要是有些大的剧情发展感觉非常,怎么说,无脑,极度老套和难受。
就是鸠摩智一出现,就让人感觉,希望大姐和警察一起才好。但是后面,就是那种极度老套和难受的,以前那个不要,被别人甩,又要。
而且非常非常没有说服力,好像昌哥突然就喜欢大姐了,而且非常喜欢。感觉是硬塞的,非要和观众(我)的期望过不去。
总而言之,大姐的感情线的结局设计非常难受,非常不符合期望。
2.拿地这件事的设计,一开始比较好,但是到末尾,这个悬念,似乎有些疲软,应该换成其他的。这个悬念或许中途已经解决比较好,然后后半部换成其他的东西。
20年后重温此剧《大澳的天空》,写下这段文字——这是一部清新自然的乡土剧,在90年代家族、商战、刑侦、金庸扎堆的tvb时代,本剧题材令人耳目一新,太喜欢离岛剧~1997“大澳的天空”和2001“美味情缘”可以说是我港剧的启蒙,最喜欢的离岛姐妹篇,男主居然都是吴启华,大澳渔村的虾膏厂,南丫岛的百里鲜酒家,这样带着浓浓情怀和美食印记,无任何滤镜的轻松港剧,原汁原味的……对陈松伶这样的角色有种迷之好感,同时也第一次注意到陈妙瑛,她那个害羞的状态真的是太过浑然天成,以至于让我以为演员性格本身就是这个样子,直到后来看到她的洗冤录,无头东宫……各种不同角色,才发现她的演技好强(现实中她是真正大哥的女人,是大嫂(*ꑒꆯꑒ*)这里有青葱时期的鸠摩智饰演的正直警察,少年感的吴启华,最美好的陈松伶……以前的天空真的好蓝,松松的主题曲蛮好听的“將開心笑容畫上了 ,來活過愛過自然 ……”
不管你喜欢平平淡淡的人生,还是轰轰烈烈的日子,总之没有什么对与错,也无须指责别人的选择不对!自己有自己的活法!
阿哲暂别了香港的快节奏生活,来到了大澳寻回父亲留给自己的土地,从而机缘巧合与原模特女友琦琦分手,而在纯朴的乡下妹开心走到了一起!但当琦琦回来找他,问他我们还可不可以一起时,明显可以看到阿哲眼中的犹豫!
当阿哲卖了土地,重新奋斗在金融圈时,真的还可以和开心在一起吗?和琦琦多年的感情就真的会烟消云散吗?都是未知数!婚姻就像穿鞋,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其实,挺一般的一部电视剧,可能大家和我一样,都还是有TVB的怀旧情节吧!手动加一颗星!
这部是搜陈松伶作品得来哒,意外很好看!
优酷可以直接搜的到,有些集数画质清晰,有些就感人了……
优秀基金经理吴启华遭人陷害导致失业,他和好哥们阮兆祥前往大澳渔村想收回爸爸的地去创业,由此和村民们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虾膏厂三姐妹个个都很可爱呀~
大姐陈妙瑛是单纯傻大姐,暗恋阮兆祥无果。和小警察的相遇好像《阿飞正传》里的张曼玉和刘德华,结果也是没有在一起,还是和阮在一起了。
二姐陈松伶男孩子性格,和吴启华的恋爱有好多老梗,不过老梗放在那个年代又不算老,反而很可爱,有心动的感觉~
小妹和环游世界的男仔是打打闹闹的。
除了三条感情线,老一辈的三姐妹的爸爸元华和舅舅舅妈夫妻俩的明争暗斗也很有看点,三姐妹一家的亲情非常符合tvb“一家人最重要是整整齐齐”的旋律呀。
没有恨得让人牙痒痒的人,没有把好人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亲情足温馨,爱情够清新,道具很老,道理不老,希望可以挖到更多好看的老剧~
很喜欢看早期20集的港剧,风格也多变,都市的,职业的,乡土的,情节紧凑不拖拉,演员演技在线,所以受不了现在动辄六七十集的剧。
大澳是香港的一个渔村,远离繁华都市,所以感觉整部剧都充斥着一股乡土气息,主要女性角色的服化也不时髦,可是就是爱看这些纯朴的人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锁事。
最喜欢后段的剧中用梳子吹出来的那首曲子,石快乐坐在船头,立光吹着曲,罗兰姐摇着船唱着小曲。岁月静好。
小时候看过的剧,当时懵懵懂懂,看得马马虎虎,到现在只模模糊糊记得一点儿人物关系,最近偶然想起重温了一遍,倍感惊喜。
前几集非常精彩,故事背景交待清楚,几个主要人物都立起来,轻松又到位,让人印象深刻。演员们的表演也不着痕迹,吴启华就负责帅啦,美女们都降维扮演村姑,不仅没有刻意为之的虚假感,反而呈现出比小家碧玉还要多一些落落大方的魅力。老一辈的人就负责搞笑啦,元华那一伸脖子一瞪眼睛,简直就是村主任本人了!不得不说在没有流量压力和偶像包袱的时代背景下,演员还是非常尽责了!
抛开故事背景,感情线就是吴启华和陈松伶各自感情不顺被甩,二人相互吸引走到一起;大姐略曲折,就是暗恋未果,又无法接受爱他的鸠摩智,最后又得成好姻缘。几个当事人在我看来都算是冷静克制,没有无理取闹也没有歇斯底里。吴启华和陈松伶,在前一段感情中都是欢喜大于矛盾,但因为现实的矛盾没能够得以解决才不得不分手,一个事事业差距,一个是对方出轨,都是简单真实有说服力的情节。
然而到我这个年纪(三十来岁)再看,就远不如二十出头时看着更有代入感了。因为二十岁的时候,是可以因为一个理由就分手,还会有机会认识新的朋友感受新的生活。但是年龄增长一些,能够越发包容和珍惜眼前人,知道缘分不易不愿轻易放弃。再现实一些,吴启华就是在北京混不下去被女友甩,回老家爱上村姑的故事。陈松伶有她的魅力所在,这个魅力对吴启华来说,一小半是个人魅力,一大半是村姑的生活环境塑造出的简单无压力又积极向上的性格魅力。
原来到了我这个年纪,看什么都先看到利益。我不知道该喜于自己的成长,还是悲于自己的事故。
只记得做虾膏了
以前一直以为大澳是澳大利亚
童年记忆
小时候第一次看这剧,就很喜欢陈松伶,觉得她和我妈很像。那时看到剧里有她出场都挺开心的,也许是想从她那找老妈的影子
港式小清新吴的角色为什么每次都对ex那么好????彩色的Chris超可爱 差点都忘了第一集西装革履出场也是个金融街精英了23333
小时候记忆啊
3星半。劇情普普通通,但是整體感覺像大澳這個離島一樣,緩慢,溫情,蝦膏和侯王誕作為地道的離島文化得以發揚光大,可惜對風光景致的涉及不夠。元華演這種純樸的小人物真實到骨子裡,全家人的相處氛圍也特別純樸真實。以前get不到松松的美,在這部裡忽然發現確實很單純可愛。主題曲像大澳的風土一樣陽光正能量。
纯粹是为松松看的,剧情都已经忘干净了。。。
当年的大澳感觉和2014年看到的差不多,好喜欢这个地方。
土土的地方土土的人:p "你咁快就要同我分手了?" 笑~可爱的大姐.
没了伊面,松松和其他男演员的配对还真是无感啊。
咸虾酱
三观不正,曹众的角色把大陆妹黑死了。吴启华后生那时真是靓仔,吴美珩阮兆祥从此被角色定型了。
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职场行业剧和大家族商战题材扎堆的TVB剧集里,本剧题材非常乡土化,故事情节的新意欠奉,但大澳的风土人情和淳朴观念倒确是耳目一新。与之后的离岛特警一样,算是小题材里偶有灵光的作品。可叹当时的乐易玲潘家德梅小青等话事人,始终没能将目光放低一寸,依然醉心于偶像堆砌和商战市井而乐此不疲。反观处处矮人一等的亚视,乡土气息浓厚的作品如我来自潮州等都很出色,却也未能再进一步,真是时者命也。
D 蝦膏好似好好味甘……
香港农村戏
那时候有很多话题可以拍,网络上资源贫乏聊个ICQ已经很新奇,大澳还不是人尽皆知的旅游景点,吴启华陈妙瑛陈松伶小快乐小光都那么年轻,元华程可为还是中年人,阮兆祥还能演男二号。监制还能用心拍。
看#舌尖上的中國#第四集的時候 講到大澳 裡面講了蝦膏 蝦醬 我才想起來 我看過這麼一部電視的說~
啊吴启华好帅啊……
大澳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