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一公结束了。谁也没能想到,一手好牌的那英败给了处处不如她的宁静。吴莫愁和黄小蕾也因此被淘汰了。但显然,那英依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儿,所以二公时,很多一开始追随她的姐姐产生了动摇之心。
二公分组,多位姐姐的选择,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而这三个姐姐的选择,暴露了那英与宁静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大家还记得一公时,刘恋十分想跟赵梦在一队,但是她经过考虑之后还是主动选择了那英。主动选择,说明她对那英是怀有期待的。
但是二公时,她却是第一个决定加入宁静战队的。她的理由是,不想跟赵梦对抗了,她想跟她并肩战斗。
刘恋的离开,暗含着她对那英的失望。大家还记得一公时的选歌吗?刘恋运用自己的数学模型快速计算出第一首歌要压的花。后面,她看到宁静第一首歌押了0朵花之后,立马推断出对方要把24朵花都压在一首歌上,于是又做了新的提议。
但是那英却没有听取她的意见,虽然她们拿到了三首自己想要的歌,可是却失去了那首刘恋很想要的歌。
有人说,这是那英的风度,不能四首歌都赢了。或许这句话说得对,但这也暴露了那英的态度,她并不是那么想赢。我们再来看看那英一公排练时的轻松,与如此失败的对比。
这对于那英来说,就是一个舞台,可是对于其他姐姐们来说,就是一次较量啊!那英想赢的欲望并不那么强烈,所以才让一些姐姐们有些心凉。尤其是那么拼命的姐姐,比如郭采洁。她跟那英的理念是不统一的,所以她们才不会选择那英。
跟刘恋不同,于文文是下定决心要跟着宁静的。她三次都被那英抽到,可是她三次都没有站起来。最后一次她说,如果她再被那英抽到,一定要给她下跪……
她不想去那英那一组。
为什么呢?
大家还记得那英和宁静第一次选队长时,其实她俩谁也不想要于文文。因为觉得她“不好摆弄”。相比于那英的直接,宁静更加委婉一点。可即便如此,于文文内心也是有怨怼的。
但这些怨怼,在一公选歌时烟消云散,甚至于文文开始喜欢宁静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宁静身上的那种魅力吸引了她。一公选择,宁静虽然牺牲了于文文那首最喜欢的歌,可是于文文依然卖力地“表演”,就是因为她认同宁静的“作战思路”。
同时,在于文文那一队的舞台上,宁静也给予了她最多的信任和支持。大家还记得于文文一开始提出“玩乐器”,节目组一开始是不怎么赞成的。但是宁静却对于文文说,别管他们。这句话,让于文文彻底喜欢上了宁静的性格吧。
虽然于文文还是爱跟宁静互怼。但是两个心意相通的人,早已经不会介意这些了。她们的共同努力,只为了把舞台做到更好。
于文文对宁静的追随,恰恰体现了宁静身上自有的魅力。
跟于文文一样,赵樱子也是始终追随宁静的。只是她跟于文文不同,她三次都被宁静抽中,而且每次也都主动站起来,可是宁静始终没有选她。
宁静其实是不想选她的。至于原因嘛!大家应该都看得到。她本事不大,事儿倒是挺多。而且在一公时的表现,也并不怎么令宁静满意。按照宁静的想法,她自然是不想要赵樱子的。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赵樱子是想要跳舞的,可是宁静队里大多数都是跳舞的,她急需要唱歌的。
宁静纠结了很久,那英还给了她台阶:把她给我吧。不过,宁静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赵樱子。
明知道她不合适,可还是选择了她。这是宁静的一个“成长”。因为她知道,这不仅仅是比赛,更有姐姐们的感情在里面。如果她这一次伤害了赵樱子,或许就没有下一次了。而宁静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向姐姐们传达了一个理念:愿意跟随她的,她都不会放弃。
虽然得到了一个不想要的队员,可是却能收拢姐姐们的心,这也算是一个收获吧!
二公分组,再一次暴露了那英与宁静的差距。宁静在选人上有自己的考量,可是那英却一直随心所欲。这或许是跟她俩的进阶之路相关吧。宁静在第一季的浪姐是腥风血雨中过来的,而那英在第二季却是被姐姐们追捧着过来的。所以那英不会想那么多,而宁静则会瞻前顾后。
不过,这正是这两位姐姐的反差,才让节目如此好看吧!
先说浪姐三我是追着最爱的刘恋看的,以示我此时此刻沉在谷底如死灰般的心情。
//
但不得不说,浪姐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于文文。
她拧巴,别扭。她不饶人,更不饶自己。
初舞台后,她在一众姐姐讨论美甲时直戳戳地说“我不是女人,我从来不做指甲”,场面一度尴尬,成了厚厚弹幕的黑点。
我对此印象深刻,其实不是因为大家议论纷纷的情商问题,而是我感受到了她带有某种对女性气质的排斥和无措。
尤其是她本人明明“长得很女”。
阿雅的高情商回应让气氛瞬间缓和,于文文脸上也忽然柔软轻松下来,她也是开心的。
她如此抗拒女性气质,却也会忍不住因为被提醒外表拥有女性气质但性格特别而感到开心。这一点是很微妙的。
//
直到二公前,她选择对家人说的话,突然让我仿佛有了答案——或许让她难以接受自己女性气质的,是她的生长环境。
在简短的三言两语中,她描绘出了她的童年,一个疑似重男轻女(至少是对孩子性别十分敏感)的离异家庭。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想要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爱的小女孩、一个想要努力让父母关系缓和的小女孩,她能想出的解决方案或许便是——我要是一个男孩就好了。
当一个小女孩冒出这样的念头,她会做各种努力——她会想要事事争第一,她会想要酷不要美,她会想要以“哥”自称而不习惯被喊“姐”,她会想要时时刻刻靠近男性气质拒绝女性气质。她会觉得一切和“男”相关的都是“好”的,或许可以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的;相反,一切和“女”相关的都是“坏”的,或许是造成家庭不幸的根源之一。
这样的她会拧巴,会别扭,但小小的她或许坚定地相信——这样她就能变成男孩,这样就能得到关注和爱、就能让这个家不散。
//
自此之后,我始终带着深深的心疼和共情看于文文。
后来我看到三公《佳人》,看到她的美甲,她的长发,她的身体曲线,她的曼妙舞姿,她的温柔声线。
我看到,她开始接纳自己的女性气质了。
这样的她,美极了,酷极了。
改变的发生,是因为她的队伍选了这样一首极尽柔情的歌,但我更觉着也是因为现在的她生长在拥抱她肯定她的环境中。
只有这样,真实的她(她的女性气质的那一面)才能在接纳中自由自在地生长出来。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解读,连带着我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共鸣和遐想。我并不能确定这是否真是于文文的心路历程,希望不会引起误解。
另外,我也并不觉得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有高下之分(我个人也并不完全认同二元划分,但这里只是为了表达理解方便),我想讨论的只是“环境对真实性别气质表达的影响”。
一个女性有满身的男性气质也没问题,一个男性有满身的女性气质也没问题,按任意比例混合着来更是没问题。重要的是,这是他们真实的自己喜欢不别扭的样子。
我也经历了对女性气质的拒绝,成天脸上笑着心里别扭着以“哥”自称、挑衣服绝不碰纱裙/粉色/公主之类的太“女”的元素。
因为我也浸泡在对性别表达气质极为敏感并有明显偏见的环境中。
我也经历了对女性气质的接纳,开始想化妆就化妆、想不化妆就不化妆,开始在性别表达光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我是谁”比“我要通过符合谁的规则来获得关注和爱”更重要更珍贵。
//
谢谢读到这里的你,希望你可以成为并拥抱真实的自己,因为你很重要、你很珍贵。
上个月,《乘风破浪》开播,在几十位姐姐中,钟欣潼、蔡卓妍、薛凯琪是香港歌手代表,如果说第一季的郑希怡是从未有机会晋升天后、第二季的容祖儿头戴无可争议的天后桂冠,那么这三位便刚好夹在两者之间,差一步到天后,却不幸在登顶之前便下山了。
香港最后的天后是谁?如果要说歌后影后双开花,那无疑是杨千嬅了,音乐上,《可惜我是水瓶座》《勇》《野孩子》《小城大事》《处处吻》等,金曲一首接着一首,而电影上,前有方丽娟、后有余春娇,在不同年纪各有银幕代表形象。自杨千嬅之后,容祖儿和谢安琪称得上歌坛天后,但是奈何一直无法打开电影事业版图,我曾经以为钟欣潼、蔡卓妍、薛凯琪会有机会成为下一站天后,然而,一次恋爱、一场婚姻、一段抑郁症,似乎分别让她们手上的称后入场券作废了。
Twins当年有多红?她们一经出道便爆红,扑面而来的青春感染力,全香港的人都为她们疯狂,说从1岁到80岁都爱她们也不过分,并且以只发行了一张5首歌的EP,便挑战红馆开演唱会并大获成功,至今仍保持着红馆多项纪录。
在2005年发布首张国语专辑《见习爱神》之前,Twins便以一首又一首粤语歌,就已经红遍亚洲,和SHE一齐瓜分着华语女团市场,如果当时在网上发帖讨论谁更红,必然会在粉丝间诱发一场腥风血雨。
在她们的众多金曲中,最为众人所知的莫过于《下一站天后》了,她们在《乘风破浪》中也打趣地说,这首歌唱了可能有2万多遍。
“到天后当然最好,但华丽的星途,途中一旦畏高,背后会否还有他拥抱”、“在台上任我唱,未必风光最好,人气不过肥皂泡”、“其实心里最大理想,跟他归家为他唱”,时过境迁之后,听起来多少有些预言般的酸楚,她们在最红的时候遭遇突变,只有彼此拥抱,时隔两年再合体,人气已再难回巅峰,各自经历一段婚姻却都以离婚收场,只有友情未变。
在我的学生时代,《风筝与风》是Twins众多金曲中我最爱的一首,如今回望,依然是我的最爱。明明是一首情歌,写一段失去自我又无所畏惧的爱情,但是从阿娇和阿Sa口中唱出来,总会让人觉得她们是在唱给彼此,“没有灯,背影怎可上路,如没云,天空都不觉高”,唱得更像是彼此支撑走过爱与痛的友谊,她们皆是风筝,也皆是对方的风,“不管吹得多痛,狂风里也活得英勇,若能遇上所爱,我会不分轻重,不怕沿路跌碰,谁怕痛,有他支撑跌不痛,有风筝,便有风”。
巅峰时期的《恋爱大过天》《我们的纪念册》《大红大紫》《死性不改》《救生圈》等,也都是让许多人单曲循环过无数遍的歌,巅峰过后的《饮歌》《大过天》《不爱之恩》等也依然值得一遍又一遍地听。
2008年,阿娇的事业遭遇了致命打击,阿Sa被迫只能单枪匹马继续闯荡娱乐圈,阿娇担心自己会拖垮对方,而阿Sa公开宣布Twins不会散伙,一别两年,2010年两人才再次以Twins再出发。
在阿Sa单飞的2年,她遇见了《小酒窝》,让她的单打之路多了不少漂亮的成绩,为她在颁奖礼上没少夺奖,再加上《二缺一》《放得低》等歌的表现,几乎已经摸到了有了天后姿态,可惜2010年的隐婚离婚事件还是多少影响到了他,并且一直不开个人演唱会也成了与天后之间一道逾越不了的鸿沟。
两人最后的一张合体专辑《2 Be Free》距今也已经10年了,之后便是不时的精选、EP、单曲,今年已经是他们成团第21年了,她们从少女到熟女,人生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Twins,当年的歌迷老了,却依然在等她们的下一首新歌,毕竟她们从来没有解散。
在Twins最红的那几年,除了有一首歌接着一首的好歌可听之外,她们的电影也是从年头一直看到年尾,合体主演、单独主演,每年都足有五六部,2004年甚至多达10部,而且几乎每一部都票房大卖,甚至当时还能带动搭戏演员翻红,其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因受双琪夺面影响而在世纪之初陷入事业低谷的郑伊健了。
出道的前三年,以合体主演电影居多,而后便各自单独主演居多了,也开始在青春喜剧之外尝试更多类型的电影。
阿娇其实比阿Sa演技开窍要早一些,2004年和彭浩翔合作了《公主复仇记》,让人看到了外表娇滴滴的她其实可以挑战更复杂的角色,软弱中带着算计,倔强中带着狠辣,开始引起了电影评论界的关注,次年让她提名了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
只可惜,当时的她和我大概都没有想到,那会是她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有含金量的影后提名,再之后,便是2017年以《罗曼蒂克消亡史》提名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配角,片中她和葛优的对手戏最多,不仅漂亮地接住了戏,还很好地融入了动荡的大上海时代中。
在复出后的《前度》一度让人觉得她还可以继续挑战向影后发起冲击,却也只是幻象而已,之后主演的作品就开始雪崩般坍塌。近几年,她再次走进观众视野的作品,是因为演了糟糕的网大,去年的一部《封神:妲己》被不少影视up主争相吐槽,豆瓣评分低至2.7分,而她接下来还有待上映的网大……
如果《乘风破浪》真的能够让阿娇翻红的话,我最希望的是她能够至少再次演一部好电影。
其实在不少电影里,阿Sa的表演都值得赞扬,《古宅心慌慌》《情癫大圣》《戏王之王》等,但是她始终没能跳出古灵精怪,在《阿孖有难》《再说一次我爱你》《妄想》等中也开始尝试转型,却不甚成功,尤其是《妄想》中,被师妹梁洛施仅以最后15分钟便把戏抢光了。
阿Sa真正有蜕变的表演要等到2014年的《雏妓》,那一次是她距离金像奖影后最近的一次,然而终究还是输给了《亲爱的》,后来哪怕还各提名了一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也都是毫无竞争力的陪跑。
其实阿Sa力求转型之心很坚决,但是,她的娃娃脸似乎成了她转型路上的最大,比如《非分熟女》中,她的形象便是和角色割裂的,即便挑战了大尺度戏,却也没能让人被她的表演有更多的认可,反而会让人觉得她用力过猛。
不过,阿Sa一直以来的票房号召力都甚是强劲,从2007年-2009年曾连续上榜香港电影市场最卖座女艺人名单,也是目前在大陆最有票房号召力的香港女演员之一,虽然近年少有票房大爆之作,也有《原谅他77次》《感动她77次》这样的低成本卖座电影,所以至今阿Sa都是不少香港电影的女主角人选,其中便有预计今年会上映的《神探大战》《金手指》。
薛凯琪的歌坛征途以一首《奇洛李维斯回信》杀出血路,“明知我们隔着个太空,仍然将爱慕天天入进信封,抬头望星空发梦仍然自信,等到远处你为我写我一封;人人都怕难、怕倦、怕扑空,全球得我未死心没有放松,专心得超级偶像也动容,一直相信,所以给你一直写信”,唱出的,不仅是一个粉丝对偶像的迷恋,也是一场卑微又不认输的单恋,年底横扫四大颁奖礼,横空出世成为最受瞩目的歌坛新星。
随后又有《南瓜车》《男孩像你》《小黑与我》《糖不甩》等歌,一首一首让她坐稳了最强新人王之位,如果当时她能够趁热打铁,也许就可以直接飞升一线了,但是世事哪来那么多如果。
Fi的歌唱事业,怎么都绕不过那位曾经只有“吃饭、唱歌、薛凯琪”的方大同,这对做了十余年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好友,不仅合唱情歌,Khalil还为Fi写了多首歌、制作了多张专辑。
因为本身国语不错,Fi似乎应该更容易打开大陆市场。
她在《复刻回忆》里唱着“我们都没说那遥远的曾经,我们也没提那故事的原因,青春的复刻回忆像一片云,没法子抓在手里”,她在《半路》里唱着“有人等我,有人爱我,某一种未来适合我,爱情是礼物,送到很远之后……”,在《苏州河》里唱着“爱只是爱,伟大的爱情到头来都只是爱,碧空尽的深处谁也不曾存在,追怀追怀,还逃不过要置身事外”。
依然动听,却又似乎没有她之前作品那么能够引起共鸣了。
明明Fi一出道便被视为歌后预备役,然而几年之后,谢安琪以《囍帖街》大火直接冲到一线,甚至一度威胁到了容祖儿,卫兰数次夺得年度销量最高女歌手,还成功在红馆开演唱会,两位出道比她晚的同辈都跑到了她前面,而她在最能冲顶的时刻没有跟上队伍,虽然歌差不多每年都还在发,却再也没有一首可以和出道之初那样大火的金曲了。
要说Fi的电影事业,无论是电影处女作《早熟》,还是她的演技巅峰《分手说爱你》,以及她那些年生活的男主角,甚至于她第一次遭遇事业低谷和患上抑郁症,可能都绕不开一个名字,房祖名。
《早熟》中是初尝禁果后不得不提前为人父母的少年少女,《分手说爱你》中是曾经烈爱如火、如今燃尽成灰的分手男女,电影的故事似乎也会让人联想现实中两人关系的变化,而两部电影也分别让Fi提名了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和最佳女演员,尤其《分手说爱你》的得奖呼声并不低,却还是最终输给了《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刘嘉玲,灵气肆意新生代败给了多年媳妇熬成婆。
Fi遇见《分手说爱你》的同年,另一部主演的《人间喜剧》也是好评不断,此后,Fi的事业重心开始转向了电影,然而,和她在歌坛的表现很像,在观众们期待她成为下一位影后时,她却再也没有主演过哪怕一部值得提起的电影。
如果说她没有被抢《四大名捕》系列中的姬遥花一角会有区别吗?并不会,那也并不是值得多费笔墨的电影。
如今Fi尚未上映的作品中,只有一部电影,一部看简介看卡司就让人觉得不知所谓的科幻喜剧,而且不是主演。
她们之后的现在,一曲《女神》让歌后的希望似乎落到了郑欣宜身上,下一站影后中邓丽欣、蔡思韵、廖子妤等也更被看好,阿娇、阿Sa、Fi还有机会再次冲回一线吗,看目前三人时常显出的佛系状态,似乎已经没有了。
那么,就好好享受吧,享受唱歌,享受表演,享受人生,愿她们幸福。
赶路的人
一定能遇见同行的人吗
但铺路的人
一定会照耀迷路的人
曾经的我们
都做过很野的梦
扑过很多次空
白云苍狗
四季枯荣
是谁
依然赤着脚
昂着头
奔跑在烈风中
兵临城下
萤火中的凛冬
三十而悦
平凡而后勇
已经踏过了千重浪
却依然挚爱着
像刀锋一样
转眼渡过了万重海
依然骑鲸追梦
请你别担心
请你别放弃
清风拂明月
山海有相逢
三十而悦
唱一首悦耳的歌谣吧
就像从来不曾害怕过一样
跳一支悦目的舞吧
就像从来不曾伤心过一样
说一句悦心的话吧
就像我们永远不肯沉没一样
离离春风
万物生长
乘风破浪
别来无恙
延伸阅读:
呼叫康熙,台湾的那些综艺咖们现在还好吗?
//www.douban.com/note/681671430/
台湾,渐行渐远的青春乡愁
“Ho Baby,情话多说一点,想我就多看一眼,表现多一点点,让我能真的看见……”
“小酒窝,长睫毛,迷人的无可救药,我放慢了步调,感觉像是喝醉了……”
相信在周末,随着“浪姐”第三季的播出,不少小伙伴的DNA都动了起来,我也不例外。
打从“浪姐”第三季的阵容官宣开始,我就一直关注着。
在节目第一期上线之后,我是一边在拼命肝着《瞬息全宇宙》,一边忍不住第一时间去看了,结果没承想,看完之后,我又产生和大家说道说道的想法。
所以,今天我干脆写篇图文,简单聊一聊个人的感受,纯粹是主观的一家之言,如果有不同想法,欢迎小伙伴们理性留言讨论——
《乘风破浪》 第三季
自打2020年《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横空出世以来,这个节目就备受关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热搜制造机。
这不,第三季一开播,就贡献了一连串的热搜。
就比如那英和宁静那段斗嘴,讨论度可以说是相当之高。
两人刚一见面,宁静说那英你比以前漂亮了,那英就来了一句“但我没整”。
那英问宁静儿子几岁了,宁静说我不能告诉你,怕你生气,那英“哦”了一下说“早婚早育”,直接让宁静不知说啥好了。
可以说,只要是姐姐,无论是在娱乐圈里长青不倒的,还是曾经光芒万丈的,亦或者是相对小众的,到了这个节目中,人气和话题都会随之而来,成为焦点。
前两季中,曾经诞生了不少的名场面,有魅力十足、令人感动的瞬间,也有尴尬搞笑、明争暗斗的撕x,被人以各种方式解读。
比如,霸气中带着虎气的张雨绮,以及她的那首《粉红色的回忆》。
比如,张含韵带着戏腔那首惊艳四座的《大碗宽面》。
再比如:伊能静、黄圣依、张萌三人组队时,伊能静的那句“你怎么哭着笑着,像个孩子在哭闹”,以及黄圣依那耐人寻味的眼神。
总而言之,在这档节目里,甭管你是想看姐姐们无限魅力的,还是热衷于搬起小板凳吃瓜的,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不管你承不承认,节目的火爆,让所有人都明白,上了这节目,就意味着有机会“翻红”。
因此,有了第一季的榜样,当节目来到第二季,无论是节目组还是嘉宾,都较之第一季显得有些“急功近利”。
最后,第二季的口碑一路下滑,在某瓣上面从第一季的6.7分直接跌到了5.1,不及格。
不过,该说不说,咱们也不能因为“浪姐”第二季的糊,就把“浪姐”第三季直接拍死。
不说别人,反正在未播出前,我是万分期待的,不为别的,就为前面我提到的,嘉宾阵容实在是太顶了!
总共30位,涵盖了众多领域。
歌手方面,有那英、张蔷、许茹芸、钟欣潼、蔡卓妍、王心凌、谭维维、吴莫愁、于文文、郭采洁、……
演员方面,有宁静、胡杏儿、张歆艺、黄小蕾、黄奕、齐溪、薛凯琪、张俪、张天爱、吴谨言、赵樱子、王紫璇、毛俊杰……
其他的,有以做主持人为主的阿雅(柳翰雅),新裤子乐队贝斯手赵梦,奥运冠军徐梦桃,国内顶级舞者朱洁静、唐诗逸……
以及国内首支人声爵士乐队主唱,目前还在广告公司做文案的刘恋。
可能有小伙伴们要问了,那英和宁静不是前两季的冠军么,怎么这回又来了?
是啊,我也有点奇怪,会不会是凑30个人确实是有些吃力……
玩笑话就不说了,按照节目组的说法是,这回她俩是以师姐身份回归的,将要全程护送第三季的成员乘风破浪。
行吧,敢情“浪姐”都成学校了。
整个第一期,算是姐姐们的一个亮相。
流程简单来说大概是这样:
除了那英和宁静以外的28位姐姐,先是在入场时投个票,表明自己是否想要当队长,最终毛俊杰、唐诗逸、赵梦、于文文和吴莫愁5人投了想当队长的票,成为预备队长。
接着进入“初舞台”环节,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所谓的上半场,就是5个预备队长先做表演,然后其他人对自己最心仪的队长进行投票,每人整个上半场只能投一次,票数排名前三的直接成为首发队长。
上半场结束的结果是,吴莫愁、赵梦、于文文三人成为了首发队长。
在这之后,所谓的下半场,就是剩余的其他人也都登场表演一下,包括那英和宁静。
等待表演完毕,除了之前的三个首发队长,所有人用卡面写下三个你最想合作的成员名单(自然不能写宁静和那英),以此来决定另外三个首发队长花落谁家。
最终,全场的票最高的谭维维、阿雅(柳翰雅)和刘恋三人,与吴莫愁、赵梦、于文文一样,成为了首发队长。
也就是说,首发队长总共六人。
由此,将开启同盟对抗战——
那英和宁静组建两个阵营,分别选择不同首发队长到自己麾下,待组队完成后,与对方进行一队对一队的PK。
在第一期结束之前,第一场同盟对抗战对战双方的首发队长得到了确定,那英这边的是谭维维,宁静那边的是阿雅(柳翰雅)。
至于两队的成员都会是谁,以及对战的情况,只有等到下一期才能揭晓了。
平心而论,整个第一期,我的感受是好坏参半,让我感到引起共鸣的地方有,让我觉得不太行的地方也不少。
先说说几个令我印象最深的部分吧。
排在第一位的,必须是王心凌再唱《爱你》的段落。
当年听《爱你》的时候,我还是个懵懂的少年。
如今看到王心凌穿着一身学院风,唱起熟悉的旋律,做着经典的动作,我仿佛一秒穿越回了那些戴着随身听的青葱岁月。
在节目中,有人问王心凌:你觉得甜心的标签会跟着你一辈子么?
王心凌笑着说道:你是说甜心奶奶吗?甜心奶奶也不错啊!如果我80岁还在拄着拐杖跳《爱你》跟《彩虹的微笑》,还可以被叫甜心奶奶,不是也蛮好的吗?
我猜,听她这么一说,很多粉丝可能都已经内心里发誓:只要是你来跳,80岁我也看!
排在第二的,是阿娇与阿SA的同台,两人同样是不少人的回忆杀。
虽然我之前也吐槽过不少阿娇拍的戏,但看着两人,仍免不了感慨万千,岁月如梭,我们都经历了很多,这一次她们分别亮相,期待后面能看到两人合体唱歌吧。
好了,情怀向先到这里,接下来讲几个其他我觉比较记忆点的部分。
唱跳方面,嘉宾们的水准和状态整体都还不错。
赵梦弹起贝斯时的炫酷、于文文弹唱《黑色柳丁》时拽拽的样子、谭维维令人瞬间起鸡皮疙瘩的原创《但求疼》;
朱洁静与唐诗逸的精湛舞蹈、张天爱的迷人魅力、刘恋吹的那个小喇叭……都是很有看头的场面。
限于篇幅,我就不一一点出了,没提到的,小伙伴们可以留言补充。
小情节方面,特别有趣的不多。
吴莫愁的社恐、徐梦桃的社牛、黄小蕾的爽朗、张俪在社交账号上偷偷关注的内容被发现的反应,以及于文文“无聊”时的一动不动等等,算是有点意思。
讲到这里,是时候大胆开麦,讲讲我觉得不行的地方了。
首先,第一期上下加起来一共将近四个小时,但达到炸裂级的场面其实没有,整体看下来难免有一些无聊和冗长。
本来每个嘉宾出场时就亮相了一次,随后每个人又轮番表演一次,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走马观花一样。
为什么会如此?
我的理解,是过于复杂的赛制所导致。
仔细想来,折腾了一圈,其目的不过是为了选出六个首发队长。
但既然是这样,难道没有其他方式?非得所有人这么一股脑地端出来才行?
大可不必。
就算是出于公平或者流量的考虑,非要每人表演一次,其实也没必要分个上半场下半场,直接都表演完投票可以了,属实是有点多此一举。
你敢相信,近4个小时,连分组都还没分出来?
另外,对于看这档综艺的人来说,宁静和那英大家都太熟了,少了一些新鲜感,两人的对话,有些地方看似剑拔弩张,实则假模假式。
而与此同时,因为节目刚刚展开,其他嘉宾之间交集不多,所以没太碰撞出什么化学反应。
结果是,无论是主持的环节,还是大家social 部分的内容,能够提供的快乐或者共情都十分有限,有的时候还比较尴尬。
所以,整个第一期,能看的主要还是表演和嘉宾本身。
可偏偏,剪辑有点碎不说,舞台效果比前两季差了不少,眼花缭乱的最后,只能是越看越疲,我看有网友表示甚至忍不住倍速或者快进着看完。
除此之外,这一次的“初舞台”,没有采用全开麦的方式,修音的效果实在是有些明显了,人家张蔷是自带电音,但有的嘉宾也活生生被修出了电音。
对于这,我是真的无语了。
想想看,声音没有了现场感和气息感,那感觉差得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看唱跳,如果不是全开麦,那还有个啥意思啊!
可能,随着赛事的展开,节目的戏剧性和冲突性应该会增加不少,搞不好还会诞生点名场面,让吃瓜群众看热闹,顺道着“分析分析”明星们的人性。
也可能,这一次,节目走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暖心励志路线,不会那么抓马。
这些都不重要,在我看来,对于这样一档节目,咱们也不必期待过高,唯独希望自己喜欢的嘉宾能够玩得开心快乐吧。
如果你也有和我一样的想法,那就多多点赞关注支持一下吧!
今天就到这里,我要去继续肝《瞬息全宇宙》了。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沼泽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爬虫(film5252)
电影《芳华》里,老实人刘峰第一次蒙上红布听邓丽君的《侬情万缕》时,整个人被震住了,他双颊微微发红、声音微微颤抖地说:“我觉得这歌都是唱给我一个人听的,净往心里钻……”
听完甜甜的情歌,再看到嗲嗲的林丁丁,一个没把持住,刘峰拥抱了林丁丁。
这是电影中关键的剧情节点,在片中,邓丽君的歌作为时代的印记,成为了重要的“配角”。
邓丽君走红于70、80年代,持续长红于90年代初。
在《芳华》所处的历史背景之下,这位来自中国台湾的甜歌皇后是不允许被讨论的对象。
像邓丽君这样穿着贴身连衣裙,扭着曼妙的身姿,甜甜嗲嗲地唱着情歌的女歌手,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和身着戎装或是黄衫蓝裤的内地年轻人仿佛来自不同的世界。她的脸上没有严肃,只有活泼,甜得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邓丽君的甜歌在那些年最有名的称谓莫过于“靡靡之音”这四个字,也有人说她的歌是“黄色歌曲”,既然不允许被光明正大地传唱,当时的群众想听她的歌,都是晚上悄悄躲在被窝里听。
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越是被压抑,越是反弹汹涌。
后来,邓丽君的歌在内地正式解禁后,长红不衰,凡有华人处、皆能唱甜歌,《何日君再来》、《漫步人生路》、《我只在乎你》、《千言万语》、《甜蜜蜜》……
在邓丽君大火之后,香港的周慧敏和内地的杨钰莹也相继成为一代人的女神,甜美的歌声配上甜美的外表,在那时一度代表了大众审美的主流。
有人说,八九十年代的甜妹好像格外要多。其实,不是那个时代的甜妹格外多,而是那个时代格外需要甜妹。
与邓丽君等老一辈甜妹当年在内地的走红相似的,还有这段时间在内娱大幅度全方位翻红的王心凌。
《浪姐3》这个节目本身并不出色,除去比较为人乐道的强大阵容以外,其赛制设计并不出彩。而王心凌此次依靠节目的走红,属于偶然事件。
当她穿着百褶裙,打起响指,对着镜头甜甜一笑,唱起《爱你》,没有人能拒绝她所带来的青春感、甜美感,沉醉在她元气活力的甜度里。
芒果应该都没有预估到,王心凌能够带来翻天覆地的屠榜热搜,掀起一场上至80后、下至00后的“爱你浪潮”。
看王心凌唱跳的时候,身在北京的我已经居家办公三周多了,精神疲惫,内心秩序随时崩塌。
打开电视,当“Oh Baby,情话多说一点,想我就多看一眼”响起来,忽如一夜春风来,仿佛有一只手轻轻拨动我的心,在30度的高温之中,吃了一口沙瓤西瓜的甜,在歌里感受到久违的轻松快乐。
相信有不少和我一样的观众,疫情之下被关在家里,非必要不出门、非必要不聚集、非必要不社交,日常仅剩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
屏幕里,在舆论场一众吹捧刚强独立、孤傲高冷的大女主之中,突然出现一个温温柔柔、盈盈一笑的甜妹,谁能不被一击即中?在全员紧绷的当下,这份柔软的甜美属于“非必要的”稀缺资源。
正如邓丽君唱着“长藤倚老树,形影永相系”钻进刘峰的心里,王心凌一声声的“爱你”也揉进了人们的日常里。
她们的走红,有着异曲同工的一致性,都是在时代情绪低迷的高压之中,用甜甜柔柔的歌声、形象,为大众带来“久旱逢甘露”的情绪体验。
她们的甜歌,有点像一副心灵安慰剂,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首歌的能量,还有着安抚情绪、舒缓镇痛的治愈效果,在3分多钟的时间里,让我们稍微从残酷现实中挣脱出来,逃遁到粉红色的梦幻中放个小假。
这些天,只要我感觉到内心的弦快要断掉了,就马上播放《爱你》,甚至还对着视频学唱跳,“如果你突然打了个喷嚏,那一定就是我在想你”,沉溺进去,屏幕面前露出痴汉笑,差点就要给通讯录里的靓仔们群发《爱你》短视频。
所以说,王心凌的翻红,绝不仅仅是回忆杀这么简单,某种意义上,这代表了某种群体性的心理需求。
换句话说,甜可以是一种生产力。
再往前一点回顾,上一个靠甜美刷屏的人是央视主持王冰冰。
在一众端庄大方的央视女主持里,王冰冰却有着一张可爱的娃娃脸,穿着鲜艳的大衣,在新闻直播现场甜甜一笑,便俘虏了万千直男的心。
我觉得,在愈发鼓励女性要刚强、要一口气扛着煤气罐上五楼不费劲的舆论场里,这种凸显女性柔美气质的公众人物特别难得、稀少,才会让人觉得可贵。
不是说“女性刚强”不好,而是社会上不应该只有一种“好的标准”,力扛泰山是一种好,甜美娇柔也是一种好。
如同我喜欢在家里摆放的鲜花,春天的郁金香、初夏的芍药、茉莉、一年四季都有的玫瑰……鲜花不止是非必要的,而且护理起来很麻烦,要醒花得当、每天剪枝换水,再新鲜的花再盛的花,花期都不过一周多,矜贵脆弱又无用,但我还是爱它们。
某天失眠,半夜起来经过客厅,茶几上传来一阵似有若无的花香,走过去一看,茉莉花开了,在暗夜里青翠的叶子衬着小小洁白花朵,失眠的我突然欣喜若狂。
在灰暗的、窒息的当下,就是这些花开的、香甜的瞬间支撑我度过一个个看不到尽头的长夜。
王心凌这样的甜妹,她娇柔甜美的女性气质,曾经被认为已经“非必要”,现在流行步步为营杀伐果断的“宫斗式大女主”,没有人关心那个活不过两集的娇弱美人。
甜妹们被愈发极端的舆论环境逼退,甚至被归类为“直男审美”乃至“男性凝视”下的产物。而当王心凌再度翻红,还有人觉得这是“直男审美”的又一次胜利。
直至这个夏天,看到铺天盖地的“爱你文艺复兴”,我们才终于承认,甜妹永不过时。
这种看似甜腻腻、没有实际用处的糖水歌,看似娇花照水、肩不能扛的女性形象,终于再次证明了自己,甜妹不止能迷倒直男,女性同样会为甜妹着迷。
王心凌现象,也暗合了经济学里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口红经济”,是指在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逆势上升。
“口红效应”又被称为“低价产品偏爱趋势”,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那时美国人口袋里没多少钱,因为很难攒钱实现“买房、买车”等大额消费,所以他们转而购买一些低价的商品以获得一些心理安慰和满足感,口红作为一种“相对低价的非必要之物”销量大涨。
后来,每当经济下行时,与口红类似的消费品也更为红火。
疫情三年,我们已经见识过动物森友会的全网火爆,也见识过禁止堂食之后露营野餐、飞盘等娱乐活动的走俏,再次印证了“口红经济”理论。
而王心凌和她的《爱你》,也正像是这一只小小的口红。
在情绪不稳定、万事不确定的当下,我们太需要这一抹亮色来点缀灰暗的日子,需要这些温柔的、带一点黏的“非必要甜歌“来进行一次灵魂出逃,它是暗夜里的茉莉花开,也是“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今天去看了蔷蔷的live,我一边嘶吼一边狂跳
感觉把一年的愤怒和委屈都发泄了出来
她在台上轻描淡写的唱歌,我们在台下疯狂迷醉。没有酒精,也没有柯药,单纯的因为音乐而迷醉
蔷姐只要是英文版翻唱的歌,都会先唱英文再唱中文,而那些英文歌也是我最喜欢的disco,比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现场听到有人唱Gimme Gimme Gimme
每周工作120个小时的时候,冒着催泪弹去上学的时候,感觉心脏快要停止了却必须要强打精神继续开会的时候,我没有流过一滴眼泪
但是在这个live完了之后,当我耳边再次响起“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快车”的时候,我蹲在路边爆哭
我不是很想的通为什么,但也不需要
生活在病毒中,我们需要Disco做解药
感谢Disco,感谢蔷姐。我还可以直面生活,我无所畏惧
三十个姐姐镜头加起来好像还没有两太后多,个别姐姐一集加起来都不知道有没有一分钟,比如齐溪,而那英玩个手机麻将学个英语都要拍下来。
看第一期来了两个太后,以为来做个助力观演的嘉宾差不多了,没想到越到后面发现越不对劲,这两太后还要带队,还要参与表演。。。天啊我真的是来看姐姐的,不是来看太后的,怎么这两人的镜头还越来越多了呢?
第二期开头那儿,两太后带着队长各坐一桌,姐姐们全部坐到后面,如此等级分明,真是像极了公司开大会。
整一套流程下来,都在看太后们怎么排兵布阵,姐姐们就等着被安排和配合得嘞。所以这节目的宗旨到底是什么,看节目的时候除了翻白眼,我脑子里还经常写满了问号。
小红花选歌那一段充分把这种一言堂的爹味管理模式表现得淋漓尽致。刘恋再聪明算得再准也没用,凡事还得太后拍板,但无奈太后想争取的只有谭维维,吴莫愁那两队的曲目,至于刘恋,不知道太后是真傻还是按剧本这part要让给宁静,牺牲掉一个刘恋。但也无所谓,反正她应该也没有考虑过刘恋。
反而显得刘恋那股聪明,为自己努力争取的劲儿,让人心疼没跟对人。更吐血的是,没选到自己喜欢的歌,还得被太后PUA:咱不能都抢,得让人一个。太后你真会挽尊,真慷慨,慷他人之慨呗,刘恋可太委屈了。
刘恋被迫拿到《雾里》,还得靠她自己去拉朱洁静她们加入,太后也没帮她去解决这个困难,等拉到人了,太后一看屏幕:哟,咱们这队有专业舞者,稳赢啊。。。合着您就坐等着呗。
社畜都怕遇到这种领导吧,不听劝,产生了包袱扔给你,等着你自己解决,做的好功劳又是大家的了。
看的真的太累了,看浪姐最想看的是女性之间紧密联系,又各自精彩的样子,虽然浪一浪二都各有缺点,但是总体来说姐姐之间还是比较平等的姿态去交流,一季也就一个太后影响有限,现在好了,还搞了两个,姐姐都成太后背后的插花了,有太后在的镜头里,仿佛世界都在围绕她们转,我真的看不见姐姐们的光芒。
为什么去掉最重要、最精华、最关键、最核心的【 姐 姐 】二字?!//浪姐浪姐,第3年删【姐】,第4年删【浪】。对于《乘风破浪的姐姐》这种经典大热的系列IP来说,频繁改名可是搬石砸脚的大忌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节目名字把最重要的「姐姐」去掉了,初舞台这个赛制是什么鬼啊
国家队天花板 得0票。一群三五十岁的人了,在这玩裙带关系。当个队长,官不大,摆谱不小。好一出内娱“官场现形记”。
这一季,我的目光只锁定一个人,那就是王心凌。
姐姐们都是有各自魅力的好姐姐。但是节目组还是不做人,应该是让姐姐们在平等轻松地氛围下展现自己,结果上来就整俩大领导,下面还有几个小组长,有让集团内部搞pk提升业绩那味儿了……太爹了
赛制无聊到底,请那两个人回来干嘛,果然什么节目都是第一季好看
宁静的话好适合来形容第一期:“她们都有点漂亮有点强,但是现在特别平,在脑海里像剃了头一样”。
我真的好烦宁静,看过脱口秀大会和线下repo就不会对这个人有任何好感。
观望下。最不喜欢的居然是谢娜
来看王心凌的,就这几个镜头???有良心吗剪辑师???
一星给王心凌,一星给薛凯琪,一星给郭采洁,还有一星给twins!可能有太多喜欢的人,才觉得可以忽略赛制,忽略镜头地看下去吧!
一帮资产阶级即使上了年纪,仍然能追逐唱跳“梦想”,其中朱洁静还说什么“代表了各个行业的优秀的女性”,可是工人在哪里?农民在哪里?难道劳动妇女不优秀吗?唉,可惜了我的心头好齐溪。
错别字实在太多了!“的地得”基本没有写对过,“锲而不舍”能写成“契而不舍”,综艺节目都不质检的吗!错字多了不罚钱吗!(谢娜的小学生联欢会报幕式主持和前后鼻音发音就不提了
谢娜就不能把台本背下来吗 主持人的基操吧 一直照着念 剪辑师都不好切她近景 全都是画外音 哈哈哈
剪辑好烂没看点,规则好离谱exm,舞台收音真不行,超乎想象的尴尬。
我每年都是只看第一期然后就不看了。。
没专业粉丝做数据,没圈内朋友吆喝转发,“糊咖”硬生生靠一骑绝尘的国民度、路人缘,和一个全开麦唱跳的业务能力视频,在开播前怒刷全网好感,成为本季最受期待的姐姐。一首初舞台怎么够?《当你》《睫毛弯弯》《第一次爱的人》《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彩虹的微笑》《我会好好的》《花的嫁纱》《大眠》《水仙》《honey》《DaDaDa》 ……喊!出!她!的!名!字!——
宁静和那英像两个装傻的黑社会老大
第一期看完,先说观感:这季多了很多喜欢的姐姐,但雷声大雨点小。名字里“姐姐”去掉后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在“去性别化”,整个节目单纯成为了一个竞技比赛,所谓的“30+女性”等话题就退为了辅料。然而整体的初舞台又让人觉得特别平淡,尤其是在前两季的铺垫下,所有人都有了一个可遵循的初次亮相的“模板”,知道怎样呈现出来的那个“明星”人设是最安全的,再加上不再打分,不全开麦,这些都让初舞台的呈现显得无聊,甚至看出了一点“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感觉,反正大家都是美的专业的,反而只有运动员是可爱的,因为她是最没有包袱的。到了开始分宿舍选人,大家又意识到这是一个pk节目,火药味又出来了。这种所谓的“镜头前”和“私下里”的状态是完全割裂的,导致第一期看完根本记不住什么亮点。继续观望中。|不管好坏,居然全部追完了哈哈哈。
好奇怪的赛制 谢娜这么多年了怎么还这么拉 对宁静没有任何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