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人会想,苏联人能有什么青春,不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吗?然鹅,最近看的这部苏联青春电影《我漫步在莫斯科》,清新可爱得不像话,优雅从容,没有堕胎斗殴辍学,一个大写的美。 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当桌面了,构图光线没得说,演员们的颜值也很对得起观众。随便跑个龙套的演员都美哭了……配乐轻快可爱,尤其是最后那首“我漫步在莫斯科”,晴天雨天都适合哼的小曲儿。先来三张图随意感受一下电影画风。
电影的海报也很好看。
电影讲述的故事非常清新,两天,四个年轻人,一场婚礼。画面很平和,似乎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和余生并无差别。年轻的西伯利亚维修工瓦洛佳在莫斯科停留两天,他在《青春》杂志上发表了小说,吸引了主编的注意,于是顺路过来与主编见个面。
电车上,他结识了莫斯科本地人,18岁的地铁工人科利亚。他总是自称是个诗人,乐于助人,热情开朗,笑起来透着点小狡颉。瓦洛佳的朋友萨沙来找科里亚,让他帮忙把自己的入伍时间推迟一个月,好跟女朋友结婚。三人在商店买唱片的时候约女售货员阿莲娜参加萨沙和女友当晚举行的婚礼,手续办妥后,两人因为种种误会又要分手,萨沙一气之下剃了光头准备明天入伍,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最终两人和好。
莫斯科地铁里,阿莲娜、科利亚和瓦洛佳分别了。阿莲娜和科里亚依依惜别,电灯泡瓦洛佳在电梯上唱着小调,我漫步在莫斯科…… 习惯了《荒野猎人》茹毛饮血重口味的人,看了剧情简介会不会觉得寡淡?咦就这么结束了?居然没有堕胎斗殴辍学?好像不太是战斗民族的风格哦?可是,可爱的青春不就是这样吗?小小的情愫小小的友谊,无所事事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依然停留在原点的两天,一切都还没有改变。 就像淡淡的校园民谣,眉目寡淡,天马行空。有姑娘有兄弟,有还没被污名化的诗和远方。尚未匍匐在地用力生存,还能轻盈跳着,翘着弯弯的嘴角,耍着嘴皮唱一首 “我漫步在莫斯科” 。
电影中有很多幽默好玩的桥段,比如瓦洛佳家门口的咖啡馆,咖啡馆小哥用跳广场舞的超高分贝放英语磁带,学英语的痛苦样子好像听专八听力哦……
还有路遇载歪果仁的出租车司机,因为语言不通没法儿让客人付钱,于是司机大叔把车停到路边求助年轻人瓦洛佳和萨沙,英语狂烂的瓦洛佳强行揽下这桩事,最后还是稍通英语的萨沙和稍懂俄语的外国人把事情弄清楚了。那种跟外国人对话的样子大家都懂的,各自懵懂。
电影中串联起各人物的莫斯科小哥瓦洛佳,由后来拿了奥斯卡小金人的大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扮演。对就是拍了《蒙古精神》、《西伯利亚理发师》、《烈日灼人》等影片的那个。就不放他现在照片了,看了有点心疼(微笑脸
18岁的米哈尔科夫自带莫斯科小青年气质,非常可爱。热情善良,很爱现,那种 “整天无所事事还没长大” 的小男孩样子,大写加粗下划线着 “青春” 两个字,轻盈有灵气,因此一角成名…… (此处省略对 18 岁小米的赞扬一万字) 据说电影拍摄过程中,小米同学耍滑头要求将片酬从一天8卢布提高到一天25卢布,导演达涅利亚也很滑头地微笑表示,如果提高片酬,那就换个人来演。小米同学痛哭着表示那还是算了,并说坐地起价这一招不是他自己想的,是他大哥哥教他的…… 《我漫步在莫斯科》的导演,格鲁吉亚人格奥尔基·达涅利亚在苏联时期拍了好几部经典电影,比如《秋天的马拉松》、《米米诺》啥的。最受俄罗斯人好评的大概是《幸运先生》,据说其中 “讲师” 这一经典形象非常讨俄罗斯人尊敬喜爱。整部电影非常幽默可爱,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豆瓣上评分并不高。(b站可看)
- 八卦 - 国家电影委员会一开始评价这部电影是 “不好笑的喜剧”,导演于是提出了一个新名词:“抒情喜剧”。这个梗后来被用到了《幸运先生》的台词里,出现了一个“不抒情的喜剧”。 导演还说,剧中最小清新的场景之一,也就是那张著名的红色海报上的场景:骑着自行车的小伙子和脱下高跟鞋姑娘在下大雨的莫斯科走(tiao)路(wu),前后一共换了三个姑娘拍,第一个姑娘第二天不知为什么就没来片场,第二个姑娘因为第二天有考试也没来,到了第三个姑娘,终于拍出了这个美哭的小清新桥段。 - End -
电影说 莫斯科是座可爱的城市 每个把心打开的人来到这里 都将遇见真正的朋友们
和东京、纽约、巴黎、伦敦一样,此等级别的大都市,从来不缺电影将片名直接贴上来,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陷落》、《莫斯科,我爱你》……无论是战争大片还是城市爱情,不同时期的电影作品或多或少都记载下了时代风貌的某个截面,让后世可以在光影中,见识一座伟大城市的毁灭和重生。
《我漫步在莫斯科》,有着1960年代东欧青年电影无忧无虑又隐约忧伤的气质。十八九岁的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在成为导演之前,先在此片中鲜肉了一把,扮演了夜班工人高利亚,在清晨下班的地铁里,认识了一日游的维修工瓦洛佳,带着这个外地人,和即将在服役前结婚的好友萨沙,在一天之中,忙碌地做了好多事。那个年代的交通真顺畅,可以让青年们在一个昼夜间结婚离婚又复婚,让萍水相逢的主宾艳遇、约会还抓贼,让外地来的朋友到出版社赠书、批评并约稿。至于米哈尔科夫扮演的高利亚自己,则在转车吃饭上夜班路上,挥别了一日友情的新朋友,对地铁检票员轻快哼唱起“走在莫斯科大街上”,如同《雨中曲》的苏联公民版,忙碌而快乐。
非黑即红下的一抹嫩绿
青春无敌,奇迹春日,真希望这样的日子多一点儿,再多一点儿。
审美极好的社会主义青春片,首都青年平凡但是浪漫的一天还是很值得羡慕的。故事讲得很好,足够巧但是因为微妙而不奇怪,还有一种别样的放肆和深沉(抓小偷和结尾的地铁站)。片尾曲很棒,虽然我并不是很喜欢米哈尔科夫的声音。
7,应该算是苏式小清新偶像剧吧,第一次看到米哈尔科夫鲜肉时期的电影,真的很难跟后来胡子大叔联系到一起
人人工作都像被催眠,但那不是人生的全部。悠哉游哉的生活着,实在气不过就弹个额头骂句傻瓜。社会主义田园牧歌。
美好的青春电影。以前只在教科书上看到米哈尔科夫自己还演过电影,现在终于也亲眼看到他的表演了。四个年轻人,一场婚礼,一天,一个温暖的小故事。音乐和画面超级棒了。
好看。youtube 链接:http://www.youtube.com/watch?v=vuEWpdLatLI
喜欢这种不张扬叙事欲望的电影。这算是最不平凡的一天吧
竟然是Nikita Mikhalkov。Gosh!
城市一日,漫步在莫斯科街头。莫斯科青年和年轻的姑娘,生活真美好。美妙,突如其来的夏日暴雨,俄罗斯的诗意。
太浪漫了,柔性的现代建筑。
看过好多遍,喜欢,满满少年气!夏日暴雨中少女小腿与自行车辐条交错的镜头太经典了!
杰作!少女的腿与在雨中滚动的车轮,汽车的人追逐她;众人追小偷穿梭莫斯科,一些建筑的调度安排得特别微妙(石柱暗影中的情人);少女为了把小偷困住请他玩游乐场的游戏,警察来的时候小偷在机器上边旋转边大笑。为了婚礼,新浪的朋友在楼对面喊新娘的名字没有回音,下一个镜头就切到亲友在楼下齐喊新娘的名字,太温馨了!最后地铁站的告别,想触碰的手因为地铁站的门又松开了。男主最后的歌唱
用个老套的比喻这片就是写给莫斯科的一首情诗,拍遍各处美景。可惜青春爱情和战后的美好年代都很快褪色,最后剩下不过是“真实的人”.......
那时候东欧青年电影无忧无虑又隐约忧伤的气质啊。鲜肉米哈尔科夫哼唱着“走在莫斯科街上”,挥别一日谋面的新朋友,犹如果戈里站最后的探戈。那时交通真顺畅,一个晚上能发生那么多事情,结婚离婚再婚,艳遇约会抓贼,赠书批评约稿,指路找人被狗咬,转车吃饭上夜班。那时的公民们都么忙碌,又多么欢乐
社会主义本应是浪漫的
DCP 2018 restored version
好看的程度:已经看了两遍,然后开始写公众号推文了
这才是我喜欢的青春电影。“生活是怎样的?我活着,天气不坏,这就够了。” 看几个年轻人漫步在莫斯科,闲谈的都是一些没有边际的事情,内心感情如何真挚也不用侧重描绘,就这样在城市各处跳着舞,轻轻跃过烦恼,一路唱着爽朗的歌谣:“而我漫步在莫斯科,我还要去天南地北,去咸味的太平洋,去森林和冻苔原。我要张开白色的风帆,不知有谁和我作伴。如果家乡庭院引人怀念,我就到白雪下寻找紫罗兰。啊...莫斯科...”
好可爱!!!所以艺术一定要表现悲剧表现社会痛苦这个论调根本就是偏颇的,生活的真相不一定都是伤痛,即使冷战时期的莫斯科也可以是一个活波可爱生机旺盛的地方,有游乐园,有热闹的商店,有光脚走在雨里的漂亮女孩,有婚礼和爱情。西伯利亚的男孩乘着地铁来了又离开,莫斯科的年轻人们在扶梯上唱着“我漫步在莫斯科,还要去天南地北”,这也是生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