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佳片,背景是南北战争时期的一所南方女子学校,整体故事情节是:女孩将一名腿部中弹的敌军士兵带回学校治疗,但士兵试图让所有女士(学校还有一个校长、一名老师和五个女学生)都青睐讨好自己以此满足私欲,脚踩多只船,后因事故伤口加重被校长锯断左腿治疗,士兵大怒持枪威胁,不料终死于牡丹花下。
为便于分析,六个性分别命名为:校长(玛莎 )、老师(埃德温娜)、大胆妹(艾丽西亚)、蘑菇妹(玛丽)、嘟嘟妹(艾米丽)、一号冷漠妹(简)、二号冷漠妹(艾米)。
对于士兵初到时女生的暗送秋波,我并不感到奇怪。有以下情节做暗示:
1.女子学校的第一个镜头是课堂,教授的内容死板而无聊,学生(尤其是大胆妹)早就心不在焉,面对外来的新鲜男子肯定有兴趣,这一点在第一次晚宴(电影里主要有三次晚宴,后两次有士兵参加)时大胆妹也提到了,士兵的到来让他们学到许多课堂以外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
2.女子间交谈时的攀比。这些女生大多是因为战乱难以归家而留在学校避难,开头有几个女生未做沙发交流的场景,一号冷漠妹似乎要证明自己并非是不得已而留校,但嘟嘟妹不买账,冷漠妹回应自己父亲是某将军部下,一声令下自己就可以回到父亲身边,大胆妹反驳你父亲在哪都不知道。女生间的日常攀比也暗示了面对唯一的异性时难免争风吃醋
3.影片的背景是战争,男性大多在前线抗战,学校的黑奴也全部逃跑,而女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情窦初开的年纪,校长丈夫早逝,独自经营学校,内心孤独幸苦,至于老师,和士兵的分析一样,她有些不合群,最大的愿望是有人带她逃离学校,但一个柔弱女子为了安全还是留在了学校。影片一个细节是女教师问士兵是不是逃跑的,士兵承认后教师说那真不勇敢,士兵辩解空中都是炸弹,逃跑是最明智的选择。这里教师也在试探士兵是不是有能力带她走并保护她
将士兵抬上门廊时,主动妹第一个迎上去,其他姐妹也陆续跟上。但是士兵处于敌军阵营,所以初次见面多数人还是表现出拒绝,声称要把它交给南方军。但是蘑菇妹认为这和基督教的仁慈不符,其他姐妹其实也不想送走这个男人,包括校长,于是在半犹豫中留下了他
留下士兵,剧情才真正开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动与示好的方式。对于经历丰富的校长,他的心动开始于给士兵擦拭身体,影片以校长的视角展现是士兵的毛发与肌肉,这对于丧夫的校长而言是很有诱惑的,同时擦拭时士兵身上仅剩内裤,校长将内裤上撮又下拉的动作,表现其内心饥渴好奇与宗教信仰之间的挣扎冲突,但理智的她还是选择了冷水冲脸来恢复理智,即便决定留下士兵,还是从路过的南方军那里要来了子弹以自保。
上面是校长的心动,对于校长的示好,主要是多次挣扎后都决定留下士兵,尤其在士兵伤口已经近乎痊愈时,每当自己犹豫留下敌军是否正确时,就故意征求群众意见,毕竟她早就看出这个士兵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早餐和第一次晚餐都在和学生谈论士兵),当然最终还是告诉士兵离开,这样是第二次晚宴举办的直接原因——践行。还有就是主动邀请士兵和自己喝白兰地,借此抒发内心的孤独,以及第二次晚宴后(士兵第一次参加)告别时几近与士兵接吻。
当理智的校长都动心时,其他女性就更容易了。再看老师,前文分析了她的性格,对于士兵的心动,在开头就有表现,一个细节是校长给士兵割开裤子取子弹时,她静静的给士兵擦脸,镜头展示了她的视角,细节刻画了士兵的英俊脸庞,这就是心动的开始,第二天早餐又女生问士兵什么时候才离开,教师立刻回应要腿完全恢复才可以。至于老师的示好,表现就很明显,精心打扮去见士兵,对同样打扮了的嘟嘟妹感到不满,士兵要牵手时的欲拒还迎,士兵说要去她房间时精心换上睡衣,包括即使士兵残疾还是献出身子,这一切都是因为士兵的诺言,她在士兵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感到了爱的温暖。这个程度上讲,她对于士兵是有真爱的,尽管这是基于自己的理想实现的。
然后是主动妹,像校长说的,她是处于情窦初开的淑女,对性也是好奇的她对于士兵的喜欢,更多是出于好奇。虽然校长一直压抑她的欲望(一个表现就是不让穿露肩装),但她是主动且叛逆的。她的心动也始于初次见面。面对受伤的士兵,她是第一个迎上去的,而且是继蘑菇妹之后第一个主动搭话的。她喜欢士兵,更多是处于一种青春萌动、情窦初开的好奇。在一个夜晚的祷告期间去偷吻他,首先和士兵发生性关系,都表现出其好奇。也正因为仅仅出于好奇,在自己和士兵的私情被撞破后将责任全部推到士兵身上,在面对士兵的要挟后她第一个强调留下士兵很危险
以上三者是电影海报里的封面女性,是有“性意识”与“自主意识”的人,也是以女人的身份去“喜欢”士兵的人。至于嘟嘟妹,有一个情节是她去见士兵时特意打扮了自己,但很难得出她是出于女人的身份而喜欢士兵。她用老师的珍珠耳环打扮自己,在面对老师的指责时,她说:“所有人今天都精心打扮了”,加上她年纪并不大,很多行为都有明显的对主动妹的模仿色彩,所以她的喜欢很可能是“从众心理”。和她年纪相仿的蘑菇妹,则可以明确,对士兵的喜爱,不是出于女性身份,而是朋友身份,主要有五个情节:
1.士兵撩她的理由也是:“你是我在这里最好的朋友”,而不是撩老师时那套:“你是我见过最美的女人”
2.蘑菇妹和士兵的交流话题都局限在动物、自然这些事物上
3.在主动妹警告蘑菇妹不要对士兵说她坏话时,她一脸茫然吃惊:“我为什么要说坏话”。显然,她并未参与这场感情争斗。
4.第一次的晚宴交流上蘑菇妹对于士兵的到来的感受是:应该祈求士兵早日恢复,然后可以安全离开
5.每一次群体祷告时,蘑菇妹的愿望都是士兵早日恢复健康
至于一号、二号冷漠妹,最多只有趴在门上偷听士兵治疗时屋里动静的好奇,并没有实质性的喜欢(起初简认为士兵是危险敌人,并且在音乐教室养伤阻碍了自己练琴),当然受从众心理,她们对士兵没有明显排斥。
之前都是士兵与不同女性的单独恋爱,群芳争艳则被安排在第二次晚宴。事实上,影片一共有三次晚宴。第一次是女性公开谈论自己对士兵到来的感受,是群芳争艳的前奏;第二次是首次邀请士兵参与的晚宴,所有女性都盛装出席,由士兵说“这个苹果派好吃“而引发公然争宠:主动妹做的苹果派,老师强调是自己的配方,蘑菇妹强调自己摘的苹果,嘟嘟妹来一句她也喜欢苹果派。这一切都被士兵看在眼里,是他由之前的语言诱惑到行动出击的直接原因:许诺老师今晚拜访她,晚宴结束时与校长接吻但被学生打断,在主动妹诱惑下放老师鸽子与她发生性关系。老师撞见后因愤怒不慎将其推落楼梯导致伤口恶化,校长决定截肢治疗,自此剧情发生转折。而第三次晚宴的冷静谋杀、先前还热烈示爱的女性在面对士兵中毒后苦苦挣扎的无动于衷,与前两次形成强烈对比,构成情节的张力。
不可忽视的还有女性视角下的士兵,他是一个风流的人,在应对校长严厉冰冷的问题时油嘴滑舌,对女教师的性格特点可以轻易把握,即便还有伤势仍奔赴主动妹房间……但有个前提,他之所以能撩这么多妹子,不全是因为自己的魅力,更多是战争背景下这群妹子自己被迫面临的孤独。影片始终在强调感情戏下的战争背景:
1.时不时有南方军路过或拜访
2.嘟嘟妹每天傍晚都难望远镜观察行军状况
3.阴沉黑暗的氛围暗示战争
所以士兵只是“撩动了”,但并没有真正“撩到手”。尤其是当女人们的安全受到了士兵威胁时,她们就瞬间清醒了。像影片开头介绍的那样,她们留守学校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战争背景下,安全是不容侵犯的最高利益。这个时候,校长那颗在纵欲与禁欲之间挣扎的内心清醒了,主动妹的好奇被恐惧代替了,嘟嘟妹主动贡献出“毒蘑菇”的方案,蘑菇妹则勇敢接命,就像最初冒险拯救士兵那样,善良的她们并不想置士兵于死地而是令其离开,但是嘟嘟妹报告北方军正路过这里,比起士兵是存亡,她们更担心放走士兵会引来北方军洗劫“学校的菜园”,于是合力谋杀了他,即便是动了真情的女教师,士兵的死意味着自己逃离愿望的落空,还是选择了接受,至此,士兵的中心地位也就荡然无存,他从未得到谁的真心,自以为将女人玩弄于股掌,实际是自己拜倒在牡丹花下,最终做了鬼。
这部影片是女性导演下的女性视角,他们眼中的男人是自恋、可笑且悲剧的。当女人们为了安全而反击时,男人还认为这些女人是因为自己“没去她们的房间”而报复自己。其实士兵并没有真正想杀女人的意图,他不想回到部队,想留在这个女儿国,他享受被讨好的滋味,他后来的持枪威胁也是因为认为自己残疾了,这些女人不会再为了他而争风吃醋,他还希望被当作之前的“客人”对待(实际是希望这些女人依然向自己献媚)。起初他撩妹很有自信,但作为一个没钱没权的逃兵,这份自信建立在薄弱的基础上:一个完整的男性躯体,一个男人的身份。所以截肢后的他瞬间没了自信,因为身体不完整了。这时候的他是自卑的。于是要重建自信,具体的情节体现有三处:
1.讨好式:恳求一号冷漠女孩再次为自己演奏音乐,表明她们依然喜欢自己
2.威胁式:直接持枪恐吓,试图在恐惧感中让女性臣服自己
3.自我安慰式:当初他选择和年轻貌美的主动妹发生关系而放老师的鸽子,因为他相信自己的魅力;现在他接受老师主动的投怀送抱并非是喜欢老师,而是想证明自己作为男性的能力与魅力仍旧存在
在”女性因为自己截肢了而嫌弃自己“的错误的事先判断下,他采取了种种激进行为,女性对这种威胁的反击又进一步加重了他的判断。极端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导致了对女性态度转变原因的错误的判断,没弄清反击的原因,无法”对症下药”,也就难免命丧其手了。直到电影的四分之三处,即反击前,女性始终是善良的角色:拯救受伤敌军、悉心照料、为救性命不得已截肢、截肢后没有赶走他的打算、士兵持发怒时仍保证帮他收拾行李离开,但这些善良却成为了士兵骄傲的资本。这种蜜汁自信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也是电影值得反思的点
其实电影在叙述上没有很出色,没有强烈的反转或出人意料,但是是引人回味的。影片的服化道也很出色。借助森林树木与雾气的意向,经常营造出阴沉的氛围,室内的光线也常常是昏暗的,暗示影片的悲剧色彩。为数不多的几处晴天,都出现在女人们春心荡漾的时刻,借助阳光刻画女性的美好,多处与士兵的挑逗也都发生在晴天。女性的服装也都是十九世纪的典型束腰群,晚上室内都是蜡烛,年代感十足。
总之,这是一部让女同志觉醒、让男同志反思的佳片,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BesTV】
不知谁给电影起了这么个含蓄美丽的中文片名,弥漫着死亡气息却又异常撩人,直让人心痒难耐。上一个印象深刻的片名还是“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现在简称:惊情四百年),血腥、恐怖、香艳,隐隐透着股令人震颤的凛然与浪漫。想出这些名字的人,绝对深谙华语看客的心理。
看简介以及某些短评,原以为是女人间的“宫斗戏”,或是男人利用女人们的好感左右逢源、互相制衡、为己谋利。看完后则不得不感叹西方人到底“头脑简单”,玩不来“人与人斗,其乐无穷”,更别提高深莫测的驭人术。西方女性成长环境也还是宽松,对男人再争风吃醋,也不至于像处于专制皇权和家族男权双重压迫下的古代东方女性那样丧失尊严,相互间只能勾心斗角、机关算尽、你死我活。你看那可怜的甄嬛,千辛万苦力压群芳,想报仇却还得委曲求全、曲意逢迎,苦苦熬到老皇帝动不了的临终一刻。西方女性则简单粗暴多了:我再平淡无奇,你对我虚情假意,那你就该承受我的满腔怒火;我于你有恩、对你示好,你竟不领情,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而且一旦感受到男性威胁,柔情蜜意顷刻烟消云散,大人小孩齐心协力、共同制敌、一招制胜。最痴情的那个也不过就强忍悲痛为你默哀一时。当然,一切的一切追根溯源,手握大权的毕竟是个女校长。
上述观后感肯定也是“简单粗暴”,这大概就是带着典型的东方思维先入为主却未达预期的结果。也或者近年来单位总强调坚守意识形态,导致现在看啥都能看出个中西差异来。注意:是“差异”,不是“差距”哦!
另外,影片据说完全用自然光拍摄,所以画面晦暗模糊,有时甚至连人物表情都难以分辨,虽然观影时有些费眼,倒也很契合旨在反映人性幽微、人心叵测的主题。
在剧情形式上,讲述一个异类闯入者引发的故事,整体像是一个微缩版的社会实践,每一个人表现出一些典型的行为和性格特征:
1.
强尼的求生欲让他对每个女人都表现出强烈共情 (这说明男人是可以尽可能共情女人的,只是看他觉得需不需要),从战争中逃生,在这所世外桃源般学校里被一群不同年纪的女人们优待爱慕,对他而言只要不走就是天堂般的日子。
他享受自己用话语和眼神就能引得女人们为他倾诉真心,互相嫉妒。他那时的感受或许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当然前提是不要真的死),但他不知道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奸出人命” 。
2. 妮可基德曼的角色是一个理性的领导者,女孩们的明争暗斗她全了然于心,但她相信她是是否让强尼走的决定者,所以强尼会来他的房间……
3. 邓斯特饰演的角色是那种表面虽然普通,但心中认定自己是最特别的那种女人,强尼的夸赞和“我懂你”之类的表述满足了邓斯特的情感诉求,更让邓斯特相信自己是独特的,终于有男人懂我,尽管身边的几个女人对他示好,但自己对于这个男人才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强尼一定会来她的房间……
4. 但结果,男人果然是男人,他们从来欣赏的都不是理性的女领导者,和顾影自怜的女人,一定是美丽鲜活少女,这次是带着一些狡黠性感的少女——艾丽范宁饰演。实在意料之中。
5. 还有个女孩小胖,是她提到“艾米采毒蘑菇”的计谋。前面她几乎没有参与这些女孩的明争暗斗,她可以自己不参与,但不能忍受被忽视,微小的不满与恨意,在适当的时候会致命。
奸出人命的结果你们也知道了,当你心里觉得“这是一群无聊的蠢女人时”,危险就开始了!
这就是一部精美打造出的艺术品,琉璃翡翠珍珠珐琅彩,淡淡白月光。
类似于十四行诗。
一、
战争对美国妇女的影响,美国护士的先驱克拉拉·巴顿作了意义深远的论述:要不是战争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她们也许比当时还要落后五十年。
是战争重塑了美国妇女, 缩小了美国男女的社会差别。
南北战争实质上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战争,这场进步的战争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性别的变化,战争不仅磨练了女性,更重要的是女性在磨练中重塑了自我,战争把女性推到了社会生产的行列之中。战争把东南西北的男性召上了战场,他们脱离了生产劳动,社会生产领域出现真空,人们不仅要打仗,也要生存,要以经济支持战争。妇女自然地填补了这一真空。南部种植园和中西部农场的妇女担负起犁耕、修理工具、经营种植园和农场、处理财务等原来由男性肩负的工作,妇女在社会生产中成了主体,她们不仅维持着家园,而且广泛地进入社会生产领域,她们认识到在这种困境中无所依靠,社会重担只有自己承担。战争使女性变得坚强自信,使她们变成生活的强者,她们的毅力得到男性的认可;战争使妇女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敬;战争使妇女的智慧凸现出来,她们的智慧不仅局限于家务,而且在许多社会事务中也凸现出来,不仅使男性感到吃惊,也使女性自己感到惊奇,这标志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社会实践检验出男女智慧无差异,女性和男性一样有着非凡的智慧,妇女在自我觉醒中,开始向男性挑战,她们要自己养活自己,自己挣钱用,以此实现经济独立,妇女认识到男女社会性别差异的经济根源,这是女性觉醒的重要标志。
二、
影片前一小时是美国内战版《大唐仕女图》。女人们重复的采蘑菇,衣裙飘摆,祷告和精致单调的女校生活,以及那个不速之客和楼上向远方看视的望远镜。 无聊至极。 恍惚的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互相交汇,男人口头的渲染和调情,让人不禁想到性。森林深处小别墅,一男多女肯定有好戏!可索菲亚并没有按照套路来,轻轻的一滴水花坠落湖面,《大唐仕女图》没有变成欲女宝鉴,而是变成《钟馗送妹》。 极度工整,无比克制。观赏者大多觉得不够过瘾,所有的冲突都仿佛被一个看不见的东西遏止住。没有女人的哭喊,没有过于激烈的镜头,没有肆意的性爱,有的只是什么? 一个愚蠢并且具有象征意义的直男,一群野蛮又纯粹的女人。 全片后三十分钟是集合推进剧情的关键点,纵观全片,男人的角色格格不入。懒惰脆弱情欲占便宜,依稀对应着女校的每一个女生。而男性女性不同的性格特质下的来源却天翻地覆。 可是女人的欲望在片中是野蛮和纯粹的,男人的欲望是虚伪和崩溃的。 这不是宫斗戏,中国的宫斗是一群女的为了老公和儿子斗得你死我活爬上高位。《牡丹花下》呢?这房子是谁的,这一切都是谁的? 都是女人的。 索菲亚精致的嘲讽让她过于短暂和克制的剧情错失了金棕榈,但不需要圆形荧屏就能融会贯通的窥视角度必然可以夺走最佳导演。 有趣的是,女人男人们都分不清女人到底如何想。 当不速之客开始撩时,你们看出来这群女人在想什么吗?
仙女们只是寂寞了缺个男人玩玩,无论是索菲亚还是剧情中所有的女性角色,从老到少,从美到丑,从救命恩人到水乳交融,面对男人的态度就是-
和艾米的乌龟没什么区别,一只有大捷豹的乌龟。
喜欢,我喜欢这种损天瞧不起地天上地下老娘最屌的电影,还披上了一层软骨皮嘻嘻。
捋捋剧情,看看谁对谁干了什么,就知道这是宫斗剧还是女权剧了,评论区的蠢直。
@balmes 三幕时间分配非常不平衡不合理,开场拖沓,结尾仓促,角色之间的张力完全没出来,一切转折的发生都显得动机欠缺。光打得是真漂亮,但摄影全是中远景不怎么懂,不用眼神和特写做文章太浪费这故事的心理惊悚潜质了(想看尘世女王导演拍)。科波拉根本不会调教演员,一个个都是面瘫。
Sofia Coppola跪下看《七月与安生》十遍也理解不了东亚人对宫斗戏的理解有多深。不同年龄段女人对男人的态度,单纯的友好,性启蒙层面的引诱,不顾一切以身相许,即便有所动心也在关键时刻理性做决定。我最讨厌这种用角色口播方式交代故事背景的剧本。
索菲亚科波拉这回还是很有进步的!砍掉了老版中“不必要”的旁枝侧节,去历史化和阶级化只为更集中关注两性关系和其中渗透出来的人性,同情、爱欲、嫉妒、仇恨悉数亮相,整体感极强。摄影加分,后半段惊悚氛围恰如其分;每个角色性格鲜明,更难得的是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极强的幽默感。
空洞和留白、飘忽和细腻还是有本质差别的。所以个人还是觉得只是很平庸的封闭空间喜剧。几位评委对双面情人和好时光的厌女症评价和这个戛纳最佳导演奖项都透露出浓浓的美利坚田园女权气息……
非常想推荐科波拉看一下《甄嬛传》
无论怎样故事,到科波拉手上永远是美国女高中生版,然而科林·法瑞尔比东木蠢多少,新版就比老版蠢多少!
科波拉之女的片子一贯浅薄路线,除了摄影还不错以外。但是貌似还不止于扑街
中国版:内战后期,一名帅气的国军飞行员坠机误入山中密林尼姑庵,众尼姑相继出手相救,甚至隐瞒他的存在被共军知晓,结果引来女性之间的骚乱。新中国成立前夕,一场血雨腥风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两性间的关系翻转、正邪间的飘忽游移颇耐寻味。一名负伤的男性闯入者,起初是等待被恩赦被分配的猎物。而当他自诩风流,以为能游走花丛尽情狩猎时,却再度落入最初的被动境地。他展示力量与威慑,反倒丧命。讽刺在于,餐桌上的虔敬祈祷是一场谋杀的前奏,而当蓝布系上铁栅门,则化这场谋杀为名正言顺。
迫不及待YY了中国版:受伤的新疆籍(英挺高壮的)恐怖分子逃窜到成都一家破败的gay吧,菊花丛中,杀“基”四伏,“精”彩绝伦,
标准三段式:凤头、猪肚、豹尾。郎一来,芳心乱;争献媚,妒火烧;锯断腿,枉做鬼。
本来就没什么期待结果还真是烂,精华全部快进,无意义一模一样的空镜一大堆在那浪费时间。九十几分钟能做的事很多,索菲亚科波拉选择了无聊放空。甚至让人怀疑她自己真的想拍这部电影吗?还只是为了给演员摄影师服装师一份工?希望电影节不要再以发奖给她展现落入身份政治圈套的愚蠢了。
一上来就瞎喊boring的人基本就是无聊本体,以蠢评片的人几乎就是自认蠢货。一个人说甄嬛就人人跟着论宫斗,看到别人差评看起来高级就换俩字给自己装逼。看电影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人云亦云,这样的短评区有什么可信度……
戛纳过后这部片子评分低迷,我带着审慎的眼光观影之后,却喜欢的不行,如同喜欢处女之死和迷失东京那样。最会拍少女的导演和最少女的老中青三个年龄层女演员,结合成了这部典雅,含蓄,少女感十足的电影。肖像群画般的构图和古典沉静的用光十分美妙。
动辄发春的人物,前后割裂的剧情,清教徒女性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可是莫名的觉得好笑,越想越好笑,科波拉阿姨以绝经脸的表情讲了一个外国董永遇七仙女的故事,艾玛我要被笑死了~~~~~~~~~~~
剧情真的是……在影院差点睡着;这男的这么丑何苦呢;小女孩提出he likes mushrooms全场笑出声
全程自然光摄影,古典主义的美学风格,剧作极简反类型,年代感和生活细节上很强迫症,生活流的方式展示不同年龄段禁欲系女性在遇到男人后的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的群像,最后从人性扭曲的犯罪行为动机上升到女权主义层面上的时代控诉,完成导演的主题诉求。电影拍的好不好,跟电影好不好看,是两回事。
“采毒菇,宴席上毒死他”,然后就真的采蘑菇,开宴席,死掉...无惊喜无高潮无戏剧张力,人物形象也含糊得很。而所谓自然光,看一个多小时的伦勃朗,也会受不了啊…
蠢也许观众仍旧能从一众明星还算合格的表演中获得某种快感,或从考究的景物摄影中满足视听需求。但既不能还原原著精髓,又无法达到前作高度的新版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摄影算亮点吧,自然光,几无配乐。但是相比原版,还是弱了不少,男主游走花丛中的自得与反转的讽刺也没太出来。整体很平庸,情节亮点太少,而且进行很快,索菲娅科波拉仍然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