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4

记录片英国1984

主演:(teenagersfrom7plusSeven)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播放地址

剧照

人生七年4 剧照 NO.1 人生七年4 剧照 NO.2 人生七年4 剧照 NO.3 人生七年4 剧照 NO.4 人生七年4 剧照 NO.5 人生七年4 剧照 NO.6 人生七年4 剧照 NO.13 人生七年4 剧照 NO.14 人生七年4 剧照 NO.15 人生七年4 剧照 NO.16 人生七年4 剧照 NO.17 人生七年4 剧照 NO.18 人生七年4 剧照 NO.19 人生七年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5 20:03

详细剧情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四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 ,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此时,他们已经长到28岁,正处在一生中的黄金年华。有的结婚生子,有的正在打拼自己的事业。儿时的梦想正逐步转为现实的面目,漫漫人生的旅途才刚刚开始。  2012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推出《人生七载之当我五十六》,继续忠实的记录着这些年过半百的“孩童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长篇影评

1 ) 28 Up

21岁的Bruce让人禁不住微笑。
但看到Suzie,这样方方面面片段式的剪辑却让我不舒服。就像14岁的John含糊但口齿清晰、21岁的John言语难以辨识但态度坚决地强调的那样,7 up series使我们看到每七年他们的生活剪影,仅此而已,没有太多typical results可言,何况对同一种生活状态,上午与下午的陈述方式不同会给我们带来太大的误解。7岁的Suzie跳舞时弄了弄鼻子,这种细节十分动人,但我们真不该随便代入角色,甚至不应被轻易地感动到。
Nick和21时一样地语速快和表意直白,只是正如他妻子希望提醒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其实在乎着许多事情。他们的婚姻危机(还上升不到这个层面,后来总结,谁28时和最命中注定的配偶经营最风调雨顺的婚姻)也被暴露出来,非常坦率,不像是21岁Jackie的反问和略略焦虑。
Peter和Nick在婚姻上的矛盾很相似;只是他自知缺乏天赋,也质疑学校教育——也许是专业不同,职业发展上物理比历史更方向稳定。他和Bruce一样在comprehensive school任教,但他并不快乐。在他21时没没来及想或是不愿考虑而搁置的未来规划,被迫由环境决定,而他似乎并没有更多主见。我突然意识到,在这个角度上,每个人都是同一个人。这个人有理想主义倾向,又是个妥协派,没有“永不服输”这一回事,他们在和自己的对话中,用当时的言语逻辑来勉强认识自己。
真高兴Paul跟青年时代的恋人仍在一起生活。他不是很自信,两人恰好互补。他们看上去那么快乐满足,being Mr. and Mrs. Average.
Andrew和秘书妻子的生活很悠闲,他不如John那么绝对和偏激,也不像Charles用太多游混和戏弄社会的动词(C的职业生活很不错嘛),性格温和,声音好听稳定,律师中的田园派。
Neil竟然长这么高了,看上去有点心塞。但我相信他的点评自我,自己比21岁时更快乐。
妻子的独立在28 up中被反复讨论和强调,这是Nick和Peter婚姻矛盾的一部分,工人阶层的女孩子们也在讨论这件事,她们在意此事的存在但并不太在意自己的选择。Jackie, lynn and Susan,我说不清谁更愤世嫉俗,但他们一再表示自己欣赏自己安宁的生活。
Symon似乎还是那么忧伤,私生子与少数族裔时时压在他的肩头,影响工作、朋友、家庭选择。呵护孩子的父亲可以治愈自己的忧伤吗?
说实在我非常惊讶这么多人都早早结婚了,也许晚婚的风潮在近二十年更为流行。

2 ) “有些人以为自己有很多选择,其实他们没有。”

人们的理想和愿景,好像大多是相似的,二十多岁的他们,考虑工作,未来,向往安定幸福的生活,希望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忠诚于自己的想法。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真的大概率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然,如果没有为之付出努力尽力去做,说明现状也还算过得下去,其实也并不是真的很迫切想达到。

28岁的他们大多数比21岁时更加平和自洽了,在社会和家庭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和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家在自己的生活圈里,其实很难看到其他阶层真正是什么样的,早就适应并习惯了固有的生活状态。最妙的是,虽然大家千差万别,但都能找到对自己来说满意和喜欢的位置。

总体来看,出生时的阶层同长大后的阶层基本上是没太大变化的。似乎阶层中下的人更容易安于现状,缺乏向上的行动力,而那几个读牛津的人,倾向于勤奋努力然后获得更优异的成绩,这种选定目标,并持续做出艰辛付出的能力,很好奇是怎样得来的,而且他们21岁时想达到的目标,在28岁时大多已经达到了,而其他人更像是走一步看一步,对人生的规划没有那么清晰。那三个人,看似从出生开始一直被固定着朝既定的路线在行进,不如说是从一开始,就被引导着看清了全局,明确自己的目标,于是可以全力去实现,不至于中途因为纠结摇摆而浪费许多时间和努力。能达到那样的领域和高度不简单,但如果想要选择退下来很容易。

“有些人以为自己有很多选择,其实他们没有。”这句话我觉得蛮意味深长的,甚至像在暗戳戳怼人。

3 ) 人生路漫漫之28UP

Tony终于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生活貌似不错,只有两个孩子,一个六岁半,另一个两岁。每年可以出国去旅游,现在计划着开一家酒馆,1985年,他的生活还是不错的,心中的高光时刻依然是和偶像参加同一场赛马的时候。对教育的态度也不再那么抵触了,但依然没有重视。

Bruce结束了在牛津的数学专业学习,现在任教与Tony曾就读的伦敦东区小学,我对此是比较遗憾的,但他本人觉得尚可,目前还没有成家,好像也没有女朋友,性格对个人的影响确实很大,感觉他过于内敛。

Suzi结婚五年,有两个孩子,老公是一家律所合伙人,一起住在农场。看起来老了很多,果然女人更不经老吗?21岁的时候颜值巅峰,看起来有一种很妩媚的感觉,现在却是一种隔壁大妈的样子,时光催人老,女孩子们要注意了。

Nick七岁想探索月球,牛津大学核物理专业博士毕业,现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做助教,顺利从事研究工作。结婚四年,妻子在读研究生,目前面临事业家庭难以兼顾的麻烦。

Peter也结婚四年了,但怎么感觉夫妻之间并不恩爱。也没有小孩,可以看出有小孩的话肯定会影响自己的事业安排。小时候也是天马行空,想做宇航员,21岁在伦敦大学历史专业,后来在师范学院遇到了妻子。

Paul14岁和父亲一起去了墨尔本,从一个泥瓦匠开始,现在变成承包商。妻子在理发店工作,四年前放下一切开启了跨越澳大利亚的旅行,其实也是很幸福的。现在也有两个小孩,妻子Susan很体贴,家庭很不错。但是看起来很显老,应该是工作很辛苦吧,内向的性格也开朗起来,妻子对他应该疗愈很多。

John,Andrew,Charles感觉就是三剑客,一直绑定在一起讨论。John已经宣布订婚了,现在是高级律师,对于自己前三部的表现很满意,觉得无需赘言,这一部没有参加拍摄。由此可见其一直以来都有明确的观念,并没有偏离预定轨道。14岁时有私教陪练钢琴再一次击中了我,他的家境应该是三剑客中最好的一个。Charles没有考上牛津,做过一段时间报纸编辑的工作,现在BBC做纪录片助理编辑,没有提及感情状况,也没有参与拍摄。Andrew现在本城最大的律所做律师,已经结婚一年半,妻子是一名秘书,周末和妻子一起在农场买下的住所度假,工作日在伦敦的公寓。三人中John和Charles的性格都比较强硬一些,特别是John,Charles有一种忧郁的气质,Andrew则是个机灵的小鬼。

Neil14岁时在综合学校,21岁辍学在郊区务工,现在居无定所,漂泊无依,靠社会救济金生活。七岁的时候是那么可爱的一个小孩子,可惜16岁之后一直受精神疾病折磨,不难发现他难以集中,身体不受控的晃动,平时动作也不协调。21岁的时候具有很大的野心,渴望有所成就,现在还是没能达到目标,开始反求诸己,对社会有很多意见,目前还没有找到出口。

Jackie,Lynn,Sue则是工人阶级版的三剑客,Jackie和Sue14岁时就读综合学校,Lynn选择文法学校,然后Jackie和Lynn19岁就结婚了,Sue24岁结婚。目前也都是工人阶级,配偶也都是同一阶层,也没有对自己阶层有过多考虑,生活背景和人际交往都很稳定。只是三个人都看起来显老,应该是生活压力所致,对于目前的状况谈不上满意,但也都挺积极面对生活的。只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句话在她们身上好像不太适用,28岁的年纪都是标准的家庭主妇的样子了,发胖,没有曲线。

Simon13岁离开儿童之家开始和母亲一起生活,21岁在冷库工作,当时是希望能够离开的,现在还是在那里工作,也没有升职,对此也没有打算。21岁结婚,现在有5个孩子,对此也很乐观,一家人住在廉租房,也不想push下一代,对目前的状况都很接受,没有改变的动力和能力。

28UP这一集看下来,女生都已经稳定下来,当然这也是很多年前了,富人阶层的几个都还在攀爬着社会阶梯,很多底层的已经放弃这一打算,开始了自己现世安稳的生活。

4 ) 人物背景笔记

LEVEL A @ 伦敦富人区

约翰拒绝采访

查尔斯BBC助理制片人,拒绝采访

安德鲁已婚,律师,老婆是秘书

LEVEL A @苏格兰

苏西已婚,2个孩子,丈夫是律所合伙人,在乡村生活

比21岁时更幸福快乐,会送孩子去私立学校


LEVEL B @ 萨里郡

布鲁斯在伦敦东区教书,住在公租房

背离了自己的成长背景,但认为这样是有意义的

LEVEL B @ 约克郡农场

尼古拉斯已婚,老婆是牛津大学同学,读博之后,在威斯康辛大学做教授助教,

LEVEL B @ 利物浦郊区

尼尔失业,靠社保生活,周游英国,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环境

看不到未来的方向,认为自己的人生可能荒废,有一定心理问题,不希望要孩子

彼得已婚,在综合学校工作,住在莱斯特施,老婆在进修教育学

如果有孩子,不会送他们去私立学校

LEVEL B @ 伦敦东区

杰西已婚,不想要孩子,丈夫是油漆工,在保险公司工作

林西已婚,2个孩子,丈夫在邮局工作,在图书馆工作

苏珊已婚,1个孩子,丈夫是煤气工,住在伦敦东区的公租房


LEVEL C @伦敦东区

托尼已婚,3个孩子,出租车司机,兼职做临时演员,加入了高尔夫俱乐部,很喜欢现在的生活

认为比其他人会更多的关爱孩子,希望开家酒馆

LEVEL C @ 儿童之家

保罗已婚,2个孩子,住在墨尔本郊区,砌砖工,老婆兼职理发师

曾变卖家当开车旅行

西蒙已婚,5个孩子,搬运工,住在伦敦南部公租房

5 ) 做你人生的掌控者,这片子让我满满危机感

《人生七年》,终于抽时间拔草了。每一集都会带来不同且强烈的感受,尤其是每个人各阶段的横向&纵向的对比,无比现实。

他们7岁时,觉得每个孩子都好可爱好活泼,对世界和未来充满希望。

14岁时,则发现多数人有了青春期的抑郁,部分孩子表现出明显的内向和自卑,逃避镜头。

21岁时,有了鲜明对比,顿觉得阶级固化好严重,一个人太难摆脱ta的原生阶层了。

28岁时,终于领悟到人生的掌控者模式多么重要。

1、掌控者模式

当你一直把自己当成是受害者时,那种将失败归于他人及环境的逃避措施,很轻易就能做到,却对现实没有用。

当你选择了当自己人生的掌控者时,你会看到现状不满的同时,努力去改变它,然后变得越来越好。

同样是出生在条件一般的家庭,有人抱怨和安于现状、乃至徘徊或放弃,长大了靠救济而活;而有人却一直努力做出改变,明确目标和方向,长大后突破阶级固化,变得小有成就、跻身上流;

同样是14岁面临父母离异,有人说自己还是个小孩、很难接受现实,而有人却说我已经长大了、父母离异对我的影响很小;

同样是长大后当老师,有人是不知道该做什么、最后被动地当了老师,没有热爱;而有人则是遵循了从小到大的梦想轨迹,为理想而选择教育事业,满满动力。

2、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片中多数在长大后过得更好的人,都是明确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人。

而如果目标太泛,或者一直在摇摆不定,则很难集中往一个方向去努力。

3、论伴侣的重要性

一个积极向上,且对你好、能包容你并愿意与你并肩成长的伴侣非常重要,ta能协助你去改善原本并不太好的生活现状及性格缺陷,让你的人生轨迹整体都往好的方向去拉动。

4、长大过程中思想一致在变

7岁、14岁、21岁、28岁,我们的想法常常会变,或许会互相矛盾。比如恋爱、比如结婚生娃,都有可能发生“真香”定律。然而这才是意外的有趣之处吧。

5、自我安慰和知足模式

处于底层的人,也许是因为视野不够,看到和感受到的都太少了,同时也会对自身不太好的背景和经历进行自我安慰,所以他们通常都会更加知足和稳定,对未来不会有太多的期望和突破。

看到这些就想到了自己,灵魂拷问: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喜欢和擅长什么?

6 ) 人生七年4影评

the sweeney,churchill:the wilderness years,kojak,warren mitchell。

tony:没当成jockey,出租车司机,三个孩子,临时演员。

杀死你身边的人挤占他前面,狗物价女人街头规则马路广场爸妈爱。

bruce:四年数学,教书,唯一的社会主义者。

suzi:和rupert结婚,双亲离异父亲死了,富二代。

nick:农民孩子,牛津物理,教授助理,jackie结婚,也少有官僚体制欢迎来天朝。

peter:大学历史,rachel结婚,所学的出了学校一点用没有。

paul:susan结婚在澳大利亚,走了24000公里,21岁砌砖,两个孩子。

john:法律专业,律师,没展现嗑书的无眠夜晚。

andrew:法律专业,律师,jane结婚。

charles:报纸写文章,助理制片人。

neil:loser,21岁临时工人,走遍英国,靠救济金生活,会说法语,

思想缺失,洗脑过程,注定毁灭,他们没有任何未来,

有满意工作,结婚,可能有孩子,有不错的收入,足够过得舒适,有随时联络的朋友。

jackie:综合学校,19结婚,21岁新家,油漆匠,保险公司。

lynn:语法学校,19结婚,21岁图书馆,邮局工作,两个女儿。

susan:综合学校,结婚四年,两岁儿子,煤气装修工。

simon:结婚生子,yvonne,21岁香肠冷冻室

不逼迫自己就不会长进,我想要愉快轻松的生活

nicholas

7 ) 警惕,对人生一定要高度控制。

看到28岁的感受: 真的有阶级之分,较上层的人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也比较爱思考,不会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思维活络,爬上一个高度以后看到更多的东西。 而较底层的人会比较安于现状,不去考虑太多,出租车司机和黑人小男孩比较乐观平和,他们应该是活着自己想要的人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往上爬。而三姐妹说有钱人家的孩子人生太早被定型,其实是不对的,是她们自己的人生太早被定型而不自知,但如果她们满意自己的现状,也挺好,这样社会秩序平稳。片中她们说到周围的人总是告诉她们“女孩子就是要结婚”这样的话,脱离那个说这样的话的环境才是正选,不必反抗或顺从。 最后是Neil,太可怜了。也许就被一个磨难折磨一辈子了,落魄了却只为自己的落魄找理由,注意到他说话总是说“我也一定可以怎么样”“我想有收入不错的工作”,这些都只停留在想,而没有为此付出心动,抱着自己的缺点就那么定型下去,明明三十都不到,看着就像人生还没真正开始过就等着结束了。

28up让我看到了人生和阶级残酷的地方。只有牢牢把握自己人生的掌控力,有独立思考的头脑,有行动力,有毅力,才有可能过上自己期望的人生——而不是一再和现实妥协而不自知的人生。

8 ) 我的28UP

刚刚看完了所有的影评。

现在说说我的。

首先,就像我一再跟朋友们说的,我认为这部片子不是国内很多人口中说的“穷人与富人的七年”或者是“一部怎么怎么关于阶级的鉴证实录”。我觉得统统不是。

这部片子,描述的仅仅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们,怎么面对自己的世界、爱情友情亲情、面对生活的琐碎和怀抱怎么样的信仰。

摒弃“阶级论”,这部片子才真正的有灵魂。

1人格的高尚。

Bruce 在很小的时候就“我要去非洲,让那边的孩子多多少少变得更好一些”。 多么可爱,多么朴实。这样的一生,即使并不会“飞黄腾达”,他的内心也一定是充实的、美好的。 nick 是个乡村男孩,他说“我觉得乡村让我知道很多东西。城里人一直在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这样的人,很本质。 Susan 也是个工薪家庭女孩,但是她拥有一个 比 Suzy 还要独立自主的人格。 她认为女性不该很早就结婚,要多多探索。 tony 看起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男孩,这来源于他的内心“ 我只关心马路,和爸爸妈妈的爱”。 内心乐观阳光充满爱。 这些灵魂闪耀的瞬间,不应该是这部片子表达的主题吗?

2面对困难时候的态度。

群象性的迷茫在于21UP时。 Suzy 感情不顺。 neil还是性格的问题 他自己也意识到了。 peter 有些悲观 。 三剑客似乎受到外界压力较多。

Suzy 遇到了好男人。 但是这里面没有她自己的努力吗? 我看未必。至少有嫁给他的举动吧。 她走出来了 并且生孩子 努力付出来维护这份爱。 neil 一直在原地打转 但是大家也能看到他的无奈和痛苦。 peter 坦诚自己太懒了。 这也是他最大的问题 悲观。 三剑客有俩选择不说话, 这也是在逃避吧。 但是他们也确实在往自己的方向发展努力。 Paul 跟suzy一样,用行动守护着爱情。 Bruce 一直默默地努力实践自己的高尚情操。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着。 这也是我看到的。

短评

这不仅是起跑线的问题,是每个孩子的跑道都不一样。但是整个系列带给人的思考,又不仅仅是阶级那么简单,无常、心态、自立、健康、家庭、婚姻、教育……每一个维度都烙印在生命里。希望几年后还能看到63岁的他们

5分钟前
  • 冯扭扭
  • 力荐

看到Neil,我想到了极致的INTP。极度内向,边缘性人格,没有办法很好地适应社会。极度地空想主义。探索人与世界、自然的关系。极度没有计划性。哲学家和流浪汉之间其实也就是一线之隔吧。看评论说很多人为Neil可惜,我觉得他这种个性有他存在的意义。梭罗的瓦尔登湖估计也就是在这么个环境下写出来的吧。

7分钟前
  • 队长是我别开枪
  • 力荐

跟俄版区别在于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生存这些话题和牵挂,而他们真的是7岁就确定下了气质,而且大部分的配偶都接受了采访。

11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看的纯英文字幕版,看懂了大概。正如我在看完21岁篇的时候想的,很多人生活发生了变化。Tony已是一个潇洒的出租车司机。Bruce放弃高薪职业去教书,Nick去美国当大学助教…当然也有除了结婚变化不大的Paul和黑人symon。最让人唏嘘的是Neil从开朗活泼小男孩到患有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女孩们除了苏西都没变

15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burce真是一个从小心中就有大爱的孩子 并且长大后竟然真的超着自己小时候的梦想一步一步靠近了 真的很了不起!nicholas简直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一定是一个很聪明很聪明的小孩,而且从小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19分钟前
  • 沫沫茶’
  • 力荐

穷人阶层在28岁之后已经没有梦想了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圈,不想动,觉得钱也够用。问simon还有什么梦想,他说,让孩子好好长大。 这解答了我们一个问题,穷人阶层安于现状,对自己人生没有期望的时候,生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富人阶层不同,他们也生孩子,但是他们依然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20分钟前
  • 飞碟熊二
  • 力荐

我正在走向的 距离我最近的一个7年 你以为21岁是最动荡最迷茫的时刻就错了 因为28岁的时候可能跌的更惨…… 印象最深刻的是Sue的那句话“不管现状变成什么样子,你最终都会习惯的。” 所以每天一问:我还能不能站起来呢?

25分钟前
  • 十二辰子
  • 力荐

一直不敢看这一集,因为心里预估到几个小伙伴的人生会发生的变化。看完发现果真如此,《21 up》里人物的青春朝气今犹在,大家都宿命般的走向了各自的人生道路。阶级从未消失,它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趋于稳定。越来越佩服导演当初的慧眼,这几位小伙伴的履历都是社会人类学里的范例。

30分钟前
  • 老泰瑞
  • 力荐

英国作为创世鼻祖 探讨的还是龙生龙凤生凤问题。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穷和富掌握的资源不同。里面钓丝逆袭成功的 印象有两位。男生是智商一流,念了哈佛数学 转去美国任教。(神奇的是他七岁就有独立意识:主持人问你有女友吗,他道我不想答这个问题。)另外的女生是情商高,不起急,虽然离婚独立带孩

33分钟前
  • munianhe
  • 推荐

基本上是我看的最认真的一集,因为今年25周岁的我,也在面临28岁的我会怎么样。然而我想要的是明年在乡下把老房子推到重新盖新房,然后在家里的附近找个工作,继续看书看电影,期待在40岁之前写一本书。在家种种地,父母健康,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不知道28岁之前能不能实现呢?

34分钟前
  • 卤味米饭
  • 力荐

多数为人父母了。顶层人士在成功的轨道上依然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中低层有些变化太大。 9.2

35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不怀超出实际能力的欲望,不做大于知识水平的思考,有目标,脚踏实地。这是过上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点,不管什么阶层。

37分钟前
  • 马马
  • 力荐

虽然良好的家庭环境基本上决定了孩子未来人生的方向。但是英国的穷人,长大了当出租车司机或者水泥匠,小日子还是很滋润堪比小康,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生活就是好啊~!每7年一部纪录片,一路看下来,非常震撼~!第3,4集 没有字幕,可以跳到第5集。地址:http://my.tv.sohu.com/pl/6524102/

41分钟前
  • 李哥
  • 力荐

中产阶级的未来真是一线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为Neil捏一把汗。

44分钟前
  • 坍塌
  • 推荐

28就是人生的定型了吗?觉得Neil有自己的影子,还是说我会变成Neil?那样子太可怕了,不要啊,真的要很留心,稍不留神就走错了长歪了

49分钟前
  • 粟粟
  • 力荐

托尼真是有活力的小伙子,人生目标都完成了,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干嘛!出人意料的有三位,布鲁斯,苏兹,保罗,还有为什么感觉尼古拉斯要离婚。。。

54分钟前
  • 阿席达卡
  • 力荐

几个中上层男生基本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Nick的成功和Bruce对底层人的关心帮助仍然让我敬佩。Neil的状态太让人心碎

58分钟前
  • headradio
  • 推荐

Nick和Neil是最触动我的两位。前者带来希望,没有决绝意味的“逆袭”,His success just so naturally flowed. 而后者,是对挫败感隐隐的共鸣。遗憾的同时,我对他抱以理解。

60分钟前
  • #_N%0-#
  • 推荐

28岁的尼尔其实比别人更明白自己,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他的古怪正是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却又不想去改变的逃避。28岁在84年代更像一个收获的季节,21岁时候定下的目标,付出的努力,比如托尼为开出租车做准备,比如约翰为学业而努力,等到28岁,这时候的成果就是瓜熟蒂落,而21岁的尼尔也清楚认识到28岁应该有什么,有家庭,有事业,有孩子还有不错的收入,这一切其他人都实现了,但是尼尔却还是一事无成,尼尔只想到了结果,却没有想过其中的过程,这也是尼尔的性格缺点导致的,能有行动的想法,却总是不想去尝试,那不如没有行动的想法,给自己徒增苦恼,这正是托尼和尼尔之间的不同,也是我们普通人最需要警惕的地方,还是无行即无知。

1小时前
  • 我醉君复樂
  • 力荐

28岁,尼尔流浪英国,尼古拉斯在美国成了教授。查尔斯进入BBC,和约翰一起退出拍摄。有些人结婚生子,大家的脸上少了愤怒的表情。

1小时前
  • 雨宫萤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