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高山下的花环1985

战争片大陆1984

主演:吕晓禾唐国强何伟童超盖克王玉梅刘燕生斯琴高娃倪大红何毅石磊贾雨岚李丹军管宗祥李振平胡宗琪洪军

导演:谢晋

播放地址

剧照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2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3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4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5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6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3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4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5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6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7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8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19 高山下的花环198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09:53

详细剧情

  驻扎在四川广元的九连长梁三喜(吕晓禾 饰)为了从军政治部调来的指导员赵蒙生(唐国强 饰)推迟了探亲假,可出身高干家庭吃不了苦的蒙生打算只干几个月就走。1979年,赵母吴爽(刘燕生 饰)得知蒙生部队将要赴越作战,加紧督办调动之事。耿直的炮排长靳开来(何伟 饰)听说后火冒三丈,扬言要自费上北京告状。部队开赴云南边境,吴爽孤注一掷请求军长雷震(童超 饰)将蒙生调回后方……

长篇影评

1 ) 36年前,我们曾有一部远胜于《金刚川》的国产战争片

70年前的10月20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了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序幕。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最终逼迫世界第一大国美利坚签订了停战协议。

10月23日,纪念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电影《金刚川》上映,由于电影技法和叙事内容的问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我个人也对这部电影十分不满意。因为,我们在36年前就拍出来过一部战争电影,这部电影跟现在的《金刚川》比起来,真是 高 出好几个量级的存在。

这部电影,就是《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为什么有花环?

这部电影的内容取材自1979年发生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对于这场战争,现在的百度百科是这样记载的。

虽然这部电影跟这场战争有关,但在影片开始的镜头却是这样的

有的老司机可能看到这个画面脑海中就不自觉地想要开♂车,但收起你们不纯洁地思想,因为这只是为了我们解放军战士休息日时搞卫生的画面,而随着镜头的展开,这部电影的两个主要角色便登场了。

梁三喜,AKA知心大哥哥。他是片中九连的连长,来自沂蒙老区,待人和善,深受士兵们爱戴。

靳开来,AKA牢骚大王。无论从语言还是身形来说,都是一个“粗”人。一身蛮力还特别喜欢“发牢骚”,对看不惯的事情当场就说出来,丝毫不会拐弯抹角,但是他身上的“优秀射手”四个字已经说明他的业务能力相当优秀。作为九连炮排的排长,他一直因为爱挑上级的词儿而无法晋升,但也因为耿直的性情成了连长梁三喜的铁哥们儿。

在这里还出现了一个我们都熟悉的人--倪大红,他在片中饰演段雨国,AKA雨果先生,他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兵,满身的文艺细菌,喜欢读书作诗和搞怪,不过他只是这部电影中的一个戏份不太重的配角。

这时候的倪大红虽然还是个小鲜肉,不过在一举一动之间已经流露出了苏大强的风范~

电影的开头部分,是三年没见到媳妇的梁三喜接到了上级的休假批准,好哥们儿靳开来赶紧忙活着让他收拾东西回家看老娘和老婆,但是此时的梁三喜却无法动身,因为他在等一个人的到来。

这个人,就是九连的新任指导员赵蒙生

这个赵蒙生的来头可不小,他是高干子弟,他们这个军的军长就是赵蒙生的母亲当年在沂蒙山从死人堆里背出来的。这次之所以让他到九连这个基层部队来任职,完全就是想走个过场,以便尽快调他到更高更清闲的岗位上去。

在片中饰演赵蒙生的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唐国强老师,彼时的唐老师还没有开始自己的“帝王生涯”,也没去中国山东找蓝翔,而是刚刚开始自己的事业上升期,还是一枚溜光水滑的小鲜肉,形象正好跟刚登场的赵蒙生十分吻合。

果然,赵蒙生来到九连后,让九连的这些大老粗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大家喝水用的是搪瓷茶缸,洗脸就是胡乱搓两把,抽烟也就抽很普通的烟;但赵指导员来了之后,首先从包里掏出来的就是粉色的高级保温杯、擦脸的雪花膏和洗脸专用的香皂。

而且,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梁三喜和赵蒙生看长相差五六岁的样子,但其实,两个人是同一年出生的。

但这里是军营,并不是保养的好就能让大家喜欢,真要服众还要靠自身实力,可惜我们的赵指导员从小娇生惯养,一到了基层连队里,美好外表下的缺点,就统统暴露无遗了。

最典型的一个画面就是连里拉练,别的战士们都全副武装军容齐整的爬到山顶又回来了,而赵指导员才走到半路,不但武装带都解下来了,还把负重交给了比他体型小很多的警卫员,这一个场景,便让连里的所有官兵知道了他到九连来的真正目的了。

从那之后,九连的官兵们都知道这个新来的指导员肯定留不住了;而赵蒙生也一天天的给母亲写信,催促她赶紧把自己调走。时间一天天过去,赵蒙生跟九连官兵特别是耿直的靳开来矛盾也越来越多,为了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就拿到假条的梁三喜也迟迟没有踏上回家的路。

然而就在这时,意外的情况出现了,战争爆发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提拔赵蒙生的调令,也在部队向前线开拔的同一天到来。

同时接到开拔命令和赵蒙生调令的九连连长梁三喜终于爆发了,他对赵蒙生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并且说出了这部电影中最经典的那句台词:

“中国 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陷于理亏、愧疚和懊恼的赵蒙生最终还是没有拿着调令离开,而是跟着队伍一路开到了国境线上。

看着儿子并没有回来,赵蒙生的母亲赶紧给他所在部队的雷军长的战地前线打了电话,求他看在往日的情面上把自己儿子弄回来。但雷军长在接到电话后直接到了九连所在的师,当着所有人的面不指名的痛骂了赵蒙生和他的母亲。

军长的发言过后,九连的官兵对赵蒙生更加的鄙夷,甚至连一向没个正型喜欢阿谀奉承的段雨国也表决心要为国流血。只有连长梁三喜耐心的陪在他身边,俗话说泥人还有三分土性,赵蒙生好歹也是将门之后,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毅然决然的站在全连面前,向所有人宣告自己要做一个真正的男人。

至此,一个男人完成了他的蜕变,从此他不再是一个养尊处优的高干子弟,而是一个敢打敢冲的基层指挥员。

在出国作战前的最后一顿饺子宴上,赵蒙生砸碎了自己象征高级的葡萄酒,跟大家一起端起了白酒,与一向跟自己不对付的靳开来一笑泯恩仇。

接下来,便是惨烈的战争了。

由于九连担任的是尖刀连的任务,所以不得不轻装上阵,大家身上的东西除了武器弹药和水壶之外,几乎全部扔掉了,为的就是快速穿插。在行军途中,梁三喜还发现了一个读《战争论》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自称“小北京”,理想就是要当元帅,这让梁三喜很是意外。

牺牲接二连三的到来,为了让断水的全连能够保持体力,靳开来带人去砍甘蔗,却在回来的途中踩到了越南人的地雷,不幸牺牲。

那个想当元帅的“小北京”,也在攻克敌人高地的时候,不幸中弹牺牲。

而在攻克下敌人高地之后,正要向营里发报的九连遭遇了敌军暗堡的攻击,为了保护赵蒙生,连长梁三喜替他挡了子弹,也倒在异国的土地上。

看着自己的亲密战友接连死去,赵蒙生彻底的被激怒了,他不顾一切的抱着一捆手榴弹冲向了敌人的暗堡。爆炸燃起了熊熊烈火,赵蒙生也在此时完成了他的凤凰涅槃,当受伤的他在战友的搀扶下回来的时候,一个真正的英雄诞生了。

战争,终于结束了。按理说,电影到这里也应该结束了,但意外的是,这部电影却没有。

回到国内的赵蒙生依旧留在自己的部队里,而没有选择心安理得的调走,他觉得自己亏欠那些牺牲的战友太多太多,他亲切的接待每一个到部队来的家属。最后一个到来的,就是连长梁三喜的家属。

他的母亲和妻子还有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一起来到部队,面对这个拯救了自己的人的亲属,赵蒙生不惜卖掉了自己心爱的相机,为了还上自己心中的债。而梁三喜在临死前也留下了债,那是一张因为当年给父亲治病而留下的欠条,染满了烈士鲜血的欠条。

赵蒙生想要瞒住梁三喜的母亲和妻子,但没想到梁三喜在寄给家里的最后一封信上对此早有交待,生活在贫困老区的她们硬是拿出了梁三喜的抚恤金,来还上了这笔债。因为,人死账不能坏,这是来自一个老百姓最朴实的诚信。

而在另一边,牺牲的“小北京”身份也已经确认,他不是别人,正是雷军长的独子。

军长的儿子和老百姓的儿子,都一同埋在了这片他们热爱的土地上,那高山之下的花环,是所有人无声的誓言。

为什么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一直以来都说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但对于很多“生在春风中,长在互联网里”的Young friends来说,“最可爱的人”这个名词已经非常的陌生,“最可爱的人”究竟“可爱”在哪里呢?

我想,这部电影能够帮我们找到答案

在这部电影的开头部分,我们看到的只有最“土”的人和最“洋气”的人。

靳开来和梁三喜,很土。他们穿得土,说话土,甚至连回忆过去都沉浸在“大胖媳妇大花被,大胖儿子热炕头”这种非常乡土的意念中;

赵蒙生,很洋气。他吃穿讲究,抽烟高级,回忆的也都是跟自己穿着洋气的老婆在家跳迪斯科的场景。

可以说,他们两类人对我们现代的都市年轻人来说,都有一定的距离,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戏剧的冲突,很难去感同身受。

然而这一切的矛盾在战争来临的时候就都改变了,他们不再是城市人和农村人,也不再是老百姓的孩子和高干子弟,他们只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国军人”。

中国是我的,也是你的。无论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朴素生活理想,还是追求人生价值的高端生活理想,都是我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热爱的原因。当战火烧到这片土地上时,他们一起走向战场,就是为了保卫其他人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生活理想的权利。

新中国从1949年建立之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战争也一刻没有停止,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中印自卫反击战、中越自卫反击战等等等等,我们之所以能够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享受到更好的生活,都是因为有那些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在保卫着。

不论是将军的儿子还是普通来百姓的儿子,他们都愿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保卫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同胞,他们的离去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安心的生活,这,不就是最可爱的人吗?

而除了歌颂最可爱的人,这部电影也十分尖锐地把当年存在的很多问题也表现了出来,比如:高干子女参军混资历的问题、为大家牺牲的靳开来功劳不被认定的问题、批林批孔时期生产的劣质弹药害死我军战士的问题。

这些都是我们在回顾那段岁月的时候所不能够回避的问题,而这些今天看起来很不“和谐”的内容,则从许多个侧面更加反映出我们解放军战士的可爱与伟大。同时,这些问题也体现出了当年中国电影人对自己身上使命的负责。我们能够看到,近些年国内的战争电影,都喜欢去寻找一个外在的、敌对的视角去观察我们自身,而《高山下的花环》却始终都把视角放在这些人的身上,依然讲出了一个十分动人也发人深思的深刻故事。

战争电影应该有反映战场惨烈的镜头,但也并不是一味地只有惨烈镜头才能叫战争电影;战争电影也没必要都要去寻找对方的视角,通过反映战争双方的经历来呼唤和平。因为,在近代中国的每一场战争中,我们没有一次是主动侵略别人,都是在别人侵略我们的时候才被迫反击的,该“反战”的是所有侵略过我们的敌人,而他们的视角,对于我们自己的战争电影来说,不重要,也没必要。

时至今日,战争似乎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它变成了游戏里的画面、电影中的剧情、书中的章节,但请不要忘记,在那些遥远的青山里,埋葬着许多曾经年轻的生命,他们,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2 ) 那个人叫做赵蒙生

 英雄是什么也许并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但英雄一般都有担当,在绝处可以逢生,猝变可以从容。而《高山下的花环》里的赵蒙生显然一开始并不符合这些要求,甚至可以说反其道而行之。
  他来到部队就是过一下汤,试图把冰冻饺子变成可以吃的饺子,想不到部队竟然用的不是家用的柴火,而是真刀真枪的野餐。这部电影很多是放在一个特权阶层和普罗大众的冲突上:一方面是高干子弟,一方面是农村来的泥娃娃。一方面吃得是奶油蛋糕麦乳精,一方面抽自己的“卷”烟。开始还一起抽抽扑克,聊女人聊前途显然很快都聊不到了一块。于是靳开来自然而然地说了心里话:打仗还得靠咱这些农村娃。
  这个书的冲突到了临战前夕有了突变,赵蒙生的母亲——一位神通广大的贵妇人把电话摇进了指挥部,结果换来的是“老子叫她的儿子第一个去炸碉堡!”
  电影和小说都是倒叙的,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赵蒙生还是个面娃,但到了战争开始,面对战友的尸体他一下子就转变了,当然也是本身并不真的就是孬种,因为如果是石头的再怎么煮也不会是茶叶蛋的。特别是吕蒙生的死已经接近战役尾声,然后又是掩护这个高干子弟,在这个刹那,赵蒙生抱着机枪咆哮着冲入了坑道,他涅磐了。
  人往往会屈从习惯而逐渐腐烂,这个时候如果有特别尖锐的东西刺激一下就会突变,结果不是短路就是大放光华,赵蒙生就属于后者,又因为吕蒙生的妻子母亲来到营地的现实教育,使得这种猝变的影响得以深远绵延,但我想终其一生他也会怀念那个挺枪怒射的自己,因为那一刻被他射杀的还有一个人,那个人叫做赵蒙生。

3 ) 高山下的花环

搜狐大视野中看过一则越战纪录片,故事和高山下的花环十分相似。兰州军区某士官所在部队恰逢各军区轮战,派到越南战场,接到命令吓到快尿裤子,后来生死经历多了,某次战役后一个人在战场上不愿意撤下来,坐在洞口内看守很多死难烈士的遗体,夜半常有幻觉以为尸体堆内有人活着,不过算是他的美好愿望了。
人皆畏死,其实也都有不怕死的血性的基因,和平年代都被深深地压在体内。
在那个年代算是五星的片子了。

4 ) 高山下花环,永远放光芒

近来由冯小刚导演严歌苓编剧的电影《芳华》上映,引发了热烈反响。许多人开始对四十年前的那场所谓的“自卫反击战”,英雄与时代以及老兵退伍待遇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我因为一直以来对谢晋导演心怀敬意,对他的影片更刮目相看,所以在《芳华》上映的前后期间,我观看了另一部同样是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他导演的影片《高山下的花环》。 影片采用的“双主角”叙事方式在别的影片中不多见可偏偏谢晋的影片中出现过几回。第一男主角连长梁三喜家境贫寒,但尽职尽责,待人真诚,深受大众喜爱。第二男主角指导员赵蒙生家境优越,养尊处优,做工作蜻蜓点水,俯不下身。二者一开始就形成鲜明对比:连长梁三喜为了连队战士们能更好的训练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了自己的探亲假,放弃了陪伴母亲和结婚不久快要临盆的妻子。这一次他本想让组织上新派来的指导员赵蒙生可以尽快地熟悉工作,把探亲假又往后推了推,可谁知赵蒙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只是听从他那位高干母亲的“妙计”,来部队下基层镀镀金走走过场(曲线调动)根本没想在这儿驻扎下来。 战争马上就要打响了,赵蒙生的母亲又想方设法把赵蒙生调到后方,避开战场。赵蒙生请求得到同志们的原谅,梁三喜愤怒了,不仅仅因为他辜负了自己的一片苦心,更因为他这种贪生怕死想做逃兵的行为是对军人最大的侮辱,他当着赵蒙生的面严厉训斥了他。说到这儿,梁三喜对赵蒙生说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引人注目:“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或许这又是谢晋导演一次家国主义情结的升华,我认为在谢晋的影片尤其是其中后期影片中,除了人道主义的关怀以外,家国一体的民族大义也是贯穿影片的中心思想。 军人保家卫国是天职,临阵退缩是耻辱。更何况在军队之中这么一个本应该纯粹的地方,竟然还出现了走后门,拉关系的不正之风,实在是令人震怒。谢晋借片中雷军长的口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有力的鞭笞这是大胆的,估计今天的导演不敢如此揭露。雷军长摔帽子骂娘的片段是本片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那段“我偏要让她的儿子第一个扛着炸药包炸碉堡”的台词当时的观众听起来很过瘾,现在的观众听起来一样过瘾,雷军长这个角色也得到了升华,他原本是被赵蒙生的母亲从死人堆里背出来活了下来,然而他却“不近人情”,不走后门,不拉关系。这不是不讲人情,而是讲天理。雷军长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他的儿子“小北京”凯华也送上了战场 最后壮烈牺牲……有人说这是谢导和作者当时为了作品能顺利通过检查的“神来之笔”,我不这么认为,虽然雷军长的所作所为有文学艺术化的倾向,但我从不否认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高尚人物! 说到高尚人物我们不得不提第一主人公梁三喜,梁三喜的高尚之处不只是他“位卑未敢忘国忧”的精神,更在于他的诚实守信的品质。他在战前给妻子的信里写到,自己因给父亲治病借了欠别人和公家620块钱,如果自己牺牲了要妻子用他的550元抚恤金和家里卖猪的钱替他还账。后来,梁三喜真的牺牲了,他胸前的欠账单被鲜血染红,他的母亲梁大娘和他的妻子韩玉秀抱着他们刚出生未满月的女儿千里迢迢地来到部队,而且是下了火车步行了几天几夜,最终把620块钱还清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高尚啊,俗话说:“人穷志不能短”,梁三喜他们一家诚实守信,坚守“人死帐不能赖”的道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虽然贫穷但他们活的有尊严有骨气! 另外一个高尚的人物我们也不得不提,就是副连长靳开来。这个人物一出场我就感觉他很真实,很熟悉,好像是你见过的谁一样。靳开来他与我们国家以往战争片中的英雄不同,他不是“高大上”的只出现在宣传画中或课本上的人物。他有不少缺点:脾气不好、爱发牢骚,心眼直、一根筋、没脑子、认死理。他总是爱顶撞上司,提意见,当知道内幕后总是不给赵蒙生好脸色看。所以领导干部也一直对他不看好,几次连里面推选他当副连长,可是上级就是不批。但是没人否认他是英雄,当战争打响了,他冲锋在前、吃苦在前,最后为了救活全连战士,违反纪律去砍甘蔗,结果踩到地雷壮烈牺牲。 因为他的牺牲不是去堵抢眼,所以他牺牲后竟不被组织上承认是英雄,不给他发军功章。这引起了所有战士的不满,大家都说了“如果不给靳开来同志立功我们就不干了”之类的话,就连雷军长知道后也说:“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靳开来这个特殊的英雄形象对我们后来影视作品的创作起了很大的影响,像后来出现的李云龙,石光荣,姜大牙等人物,他们虽然不完美,但他们很可爱,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第二主人公赵蒙生。赵蒙生在梁三喜和雷军长的训斥后,受到了刺激,慢慢的改变了,特别是当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之后,他成长了,他成为了一名内心无比坚定无比勇敢的战士,可是他的内心是最纠结最痛苦的,因为靳开来为了救全连战士壮烈了,梁三喜为了救他牺牲了,而他却活了下来。他觉得自己活下来就是对不住大家,他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军功章,所以他把那枚发给自己的军功章送给了靳开来的遗孀和孩子…… 我似乎觉得《高山下的花环》和《芳华》之间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又说不上来,不过《高山下的花环》的编剧李准恰好是《芳华》的作者严歌苓的前公公,而且严歌苓也说过李准对她的写作影响很大。这是不是说明《芳华》的灵感和成就来源于《高山下的花环》呢?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高山下的花环历久弥新,将永远绽放它的光芒!

5 ) 英雄的事迹,不该沉寂!

一直都是看电影评价时,会上豆瓣,没有过评论。但今天,两个半小时看了电影,又花了半个小时平复心情后,写下这篇评论,不为抒发个人过多的情感,只为致敬那战斗时牺牲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些真正的英雄。我就生活在当时的战区,云南文山,爷爷辈经历过79年自卫反击,父亲辈经历过两山战斗。身边也有朋友的父亲上过战场经历过生死。记忆中,小学清明节都回到马关烈士陵园扫墓。那是,只知道里面长眠的是英雄,却对他们的真实事迹知之甚少。可想而知,我一个就在边境长大的孩子都不能太多得了解,那,没有生活在这里的人,广大的其他地方除了切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那批60后,又有多少人多少80后90后对那场战争,对那些英灵,知之甚少。冯小刚拍下芳华,有人认为他做了其他人不敢做的事,拍了其他人不敢拍的题材。我不禁疑惑,祭奠英烈,为什么就成了部分人‘不敢做的事情’,那些年国家养了个白眼狼 越猴子 ,我们做了正义的事,维护了尊严,救边民于水火!为什么不能挺直了腰杆传唱我们英雄们的故事。感谢,这部电影,从2:20分副连长牺牲后,小北京牺牲,到连长牺牲,赵蒙生嘶吼着端起手榴弹包冲向敌人,战斗后截肢的小柱子让爸爸转给奶奶的拐杖和烈属们到部队一幕幕一个个故事让我眼泪一直停不下来。感谢为国捐躯的英烈,感谢英烈背后的烈属,感谢诸如臧雷营长这样的从战场活下来后为战友传唱事迹的英雄,感谢这部拍摄于80年代的电影。伴随着赵蒙生的蜕变,也希望唤起我们心中不该沉寂的对英雄的敬畏!

6 ) 中国最好的战争电影是它,我不接受任何反驳!

《八佰》的热映引发了网友对于战争电影的讨论。

关于如何评价《八佰》, 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有人同意,有人反对,这都在意料之中。

在文章的最后,我写到:“中国最好的战争电影是《高山下的花环》”。

正好借这个机会,聊一聊这部我个人认为中国战争电影的NO.1。

国产战争电影十有八九都是抗日抗美,只有那一二分才聚焦其他战争。

《高山下的花环》的历史背景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年轻人可以上网查一下,我这儿就不科普了。

七八十年代,一个特殊的时期,一场特殊的战争,一部特殊的电影。

《高山下的花环》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谢晋。

狂放不羁的姜文对他崇拜不已,称他为“丰碑”;

国师张艺谋说,谢晋他们那一代导演比我们会讲故事。

影后陈冲说:没有他就没有我。

在中国能称为大师的电影导演不多,谢晋绝对算一个。

不管是红色时期拍摄的《红色娘子军》,还是后面令他名声大噪的《芙蓉镇》,亦或者是这部《高山下的花环》。

他都能用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讲述故事、构建人物。

《高山下的花环》的主演分别为董卓、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扮演者吕晓禾、唐国强和倪大红。

当年的唐国强名副其实的小鲜肉一枚,只不过是另外一个称呼“奶油小生”。

那个年头,“奶油小生”算不上什么好词,唐国强因为这部电影成功转了型。

男主角吕晓禾凭借《高山下的花环》获得金鸡百花双料影帝。

还有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苏大强”。

《高山下的花环》的剧情分为三段:战前、战中和战后。

战前,在部队的高干子弟赵蒙生想要调回城市,采取迂回政策下放到连队担任指导员,和连长梁三喜、排长靳开来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

就在调令下来的那一天,南边战争爆发,部队开拔。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赵蒙生随着部队南下。

战中,赵蒙生从一个纨绔子弟在连长的信任、战士的激励之下,成为一名真正的战斗英雄。

战后是关于烈士的善后问题,以及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的讨论更是让今天的电影望尘莫及。

既然是战争电影,宏大的战争场景必不可少。

《高山下的花环》因为有部队的支持,所以在拍摄大场景时,一点儿也不含糊。

尤其是坦克、重炮、直升机,这种镜头几乎可以媲美好莱坞的越战电影。

战争的惨烈场面绝对空前。

国产战争电影中首次出现如此血腥的场面,应该就是这部电影。

场景再怎么宏大,战争再怎么血腥,如果没有反战思想,那在我眼中都算不得好电影。

我们应该有一个常识,为什么要拍战争电影?

文艺创作者拍摄战争电影不是为了报仇,不是为了泄愤,而是要反对战争,倡导和平。

观众看完战争电影应该也是同样的感受。

所以,对于一部真正的战争电影来讲,反战很重要。

国产电影中反思战争的片子很少,《高山下的花环》是一个例外。

虽然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在倡导为国捐躯的理念。

作为师长的雷震在战前动员会上为全体军民打气;排长靳开来也对下属说,谁敢后退就一枪毙了他。

赵蒙生作为电影中最为复杂的角色,他从之前的胆小懦弱到后面英勇杀敌,也符合这种逻辑。

但看到最后,在残酷战争的洗礼之下,在战后内部矛盾推动之下,这种感觉逐渐减弱。

你所感受到的只是战争的残酷和荒谬。

正如电影一直在讲敌我矛盾,可讲到最后你看到的只剩内部矛盾。

反战之外,还有反思。反思的是官僚主义,反思的是当时的社会。

赵蒙生是高干子弟,母亲可以动用各种手段让他调回城市,甚至可以把电话打到战争前线的师部,要求师长对她的宝贝儿子另加看待。

梁三喜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子弟,他一生清苦,最后的遗书是一封欠账单。

他说:人死,账不能空。

这种情况在当时并不是少数。

炮排排长靳开来,他直言不讳、顶撞领导,反映问题从不缺席。

可在上头领导看来,他这是“爱发牢骚”

干了几年一直是排长,直到临上战场,才被提拔为副连长,赏了他一个“送死的官”。

这样的英雄在最后,连个三等功都没评上。

除了这些英雄,有一个人物更加有意思。

赵蒙生的母亲,一个曾经立功无数、现在身居高位的“马列主义老太太”

“马列主义老太太”这一形象在八九十年代电影中经常出现。

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82年潘虹主演的电影《人到中年》;

1985年黄建新执导的《黑炮事件》里也有这么一个老太太。

这些老太太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曾经是共和国的功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早已失去了当年的精神,变得自私,甚至有些刻薄。

电影里很多场景和台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梁三喜对想当逃兵的赵蒙生说: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他说这句话时,眼中泛泪。

当九连踏入越南境地,发现他们使用的、食用的都是中国援助的物品、食品。

当年越南抗美时,我们确实没少捐献。

讽刺的是,靳开来因为砍了越南的几根甘蔗,就失去了授勋的资格。

“200个亿换不回来一捆甘蔗!”

因为“批林批孔”时期的哑弹,小北京被敌人打死。

连长愤怒地说:批林批孔,批你奶奶的头!

赵蒙生在经历了战争以及战后那么多事,他对自己的母亲说:咱们离开人民太远了。

梁三喜的母亲说:你是一个军长,送自己的孩子上前线,我哪怕只看到这一个,就这一个,中国能兴旺啊!

银幕前的我们看到这些时,我们会难受,我们会流泪。

流泪过后呢?我们更应该思考。

老生常谈再说一句:看电影得思考,如果只是为了打卡晒照,那就真的很可惜了!

短评

我想说的是,这电影之所以成功,不是应为导演的能力,是因为书的作者,我们应该感谢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你看过书,再对比电影就知道,电影上的东西基本上找不出跟书上不一样的,情节、动作乃至对白,基本完全一样,我甚至怀疑根本没有剧本,剧本就是那本小说

9分钟前
  • Putin 547
  • 推荐

三十多年后再看才发现是谢晋导演的,唐国强演的小白脸,是斯琴高娃演的东来嫂。战争场面堪称巨制,飞机坦克在当时应该是让人叹为观止了。这电影打100分的话,战狼什么的15分吧。

14分钟前
  • 唐宋
  • 力荐

至高牺牲都是温饱生活 都不曾享有的人做出来的。唐国强演出的指导员,望好里说是高富帅接上了地气、受了真正的人的薰陶;望坏里说,就是安插进去化解阶级矛盾的洗地侠。宣传干事那个角色在30年前,就隐隐透出了一股微博大V兼公知的味道。

19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8.7你是大山的孩子 你也是祖国的孩子 你是高干的孩子 你也是祖国的孩子 你是军长的孩子 你也是祖国的孩子 你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 你们也是祖国的孩子 祖国是我的,也是你的 生,血液流淌在一起 死 ,军魂葬在一起 你是祖国的孩子 思念写成的书信最终变成一张还不完的情感欠账单 你是祖国的孩子 享乐的吞云吐雾最后烫成了浴血重生的疤痕 你是祖国的孩子 军衔庇护的免死金牌最终换成了英烈勋章 祖国是你的家 来自五湖四海的你们各自有家 生,为了小家而守护大家 死 ,为了大家而舍弃小家

22分钟前
  • 之晨
  • 力荐

唯一还能让我们感知新时期硝烟的记录,仅评这一点,就具备了应有的价值。

25分钟前
  • small脉望
  • 推荐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

28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借着《芳华》,看一下这部,人物塑造情感充沛。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中国电影在倒退,真的。

30分钟前
  • 就这样醒到天黑
  • 力荐

8/10。批判大于歌颂,臭弹失效招致部队牺牲,上级用尺量图瞎指挥,副连长开路牺牲却因生前话直不予评功,革命干部家母亲打电话到前线开后门。后半段以人死不赖账为主线揭示老区人民的贫困,收阵亡通纸书、遗物等桥段含蓄处理为哭坟高潮释放巨大情感,烈士归来及家属的人物关系层层递进、结构线索流畅。

35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国产五星,千禧年之后中国的电影最大的毛病,还是情感的缺失,导演当商品做,不带情感,标榜冷静克制,虽然八十年代电影滥情,但这种电影里的真情感,现在是在也看不到了

40分钟前
  • 阴到贵
  • 力荐

这部电影我肯定看过,但是确实没有印象了,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于原著小说,应该说,在80年代初期出现的原著小说思想性相当超前的,说实在,这片子放在今天,可能都要禁映,反应的问题实在是太尖锐了。

45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力荐

我觉得是中国最好的战争片,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出现了,再见伟大的八十年代。电影中表达的情感到今天依旧能打动我,战友情、亲情、爱情,以及对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真挚而热烈。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二百个亿养个狼。赵蒙生,名字起得好,赵家从沂蒙老区那样的群众中诞生,千万不要忘了啊。

47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不论是真实出镜的武器装备(62坦克,170,56等),还是战术动作细节(单手换弹夹,三三式等),还是对尖锐问题的反映(WG十年对工业体系的影响,高层特权等),处处透着认真和严谨,秒杀一众当下敷衍圈钱的片子。

48分钟前
  • 驱逐舰
  • 力荐

黄昏将至,我们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那些身强力壮的士兵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愿后代子孙铭记历史,惟愿青山不老,忠骨永存,惟愿国家强盛,无敌来犯,我们的英雄能够不再流血牺牲。

51分钟前
  • 一句话与一辈子
  • 力荐

批林批孔,批他奶奶的。

56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力荐

他们默默地死去了,沉默,像脚下的土地,像地里的粮食,连留一下一句遗言的机会都没有,只有靳开来留下一句话:“让大伙儿吃甘蔗。”

60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爷爷跟我们讲过,抗日战争时,第二天他被派第一个去炸碉堡,前一晚,把他叫到指挥所,给他做了一碗红烧肉践行。第二天,日本兵夜间转移了,才捡回一条命。朝鲜战争时,他们连打到只剩他一个人,捡回一条命,后为了让连队留种,把他调到指挥所当电话员。有次战役中,电话线被炸断了,军长要他们半小时必须连接,否则电话员挨个枪毙,可线断了再拨打也无济于事,第一个电话员就地枪毙,我爷爷第二个,后在指导员提醒下,爷爷是军官,枪毙需要组织汇报,所以没有枪毙成,捡回一条命。后来接线过程中,他的最好兄弟跟他并排走,一颗榴弹炮当爷爷面直接把兄弟炸成了碎片,瞄的不是他,捡回了一条命。爷爷打了日本人,打了解放战,打了抗美援朝,洗澡见他满身弹坑,其实战争离我们真的不远。不经历战争的人,不知何为太平,何为珍惜。爷爷已经走了19年了。

1小时前
  • Mr.long森
  • 力荐

我只用一句话来表示我看这部电影的感觉:我差点没在公司里哭死。第一次看电影如此。

1小时前
  • 竹傲风
  • 力荐

一部表现和平时期战士的影片 将战争作为背景 突出的是人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情感 而人是社会的人 是社会矛盾的承载体 在战争背景下将凝聚强烈情感指向各种矛盾一一展现 有对走后门不正之风的批评愤慨 在对四人帮倒行逆施造成灾难后果的愤懑 有烈士留下的带血的欠账单 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撼动人心引人思考

1小时前
  • 李小庫
  • 力荐

30年后的《芳华》竟然还比不过当年《高山下的花环》,谢晋导演牛逼!

1小时前
  • 最爱喝白开水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