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奇葩说》第三季要来了,《我是歌手》第四季要开播了,过几天还有《欢乐喜剧人》,半红不红的《中国之星》也还未结束,好像忽然间不必担心寂寞了。 我小时候听说别人家的小孩都不许看电视,父母下班后甚至会模电视机后面的散热孔来检验小孩的“忠诚”,我那时第一次觉得人生好幸福,从没有人不让我看电视不让我玩电脑不让我死在手机上。我小时候常常自己在家,害怕时把门用铁棍别上,关上灯,留着电视声音躺在沙发上装死。刚刚开始长大的时候,就会有好朋友去我家这个“无人地带”抽烟打牌聊女生。我那是第一次看康熙,大概是初二吧,0506年的样子。我朋友播到一个偏僻的省台,在放陶喆的专访,我后来再也没在电视机上找到过这个栏目。一晃十年过去了。 我读初中在没有家长的小院子里追星的花痴状或许稍稍缓和一下深夜独自在家的恐惧;我读高中时第一次谈恋爱在狭小的旅馆房间里找回一丝丝的熟悉赶走一些些不安;我在南京的四年里每一晚哭哭笑笑的四十分钟,在大理时觉得最没有仙气最通俗的熟悉的安慰…… 诚如蔡康永所说,《康熙来了》经历了一个电视史上特殊的时刻,这是电视被无限放大又被迅速掩盖的十年。是娱乐至死的星星之火到燃遍世界的十年。是从谐星到天后的十年。是珍惜爱到没有爱的十年。也是我长大的十年。当然,它也是最终会被遗忘的十年,既然终有这么一天,早或晚并没有什么差别。 我从大学开始一集不落的看康熙,像许多事情一样,它慢慢侵入生活,让每一天都暗存期待;也像许多事情一样在习惯它的时候忽然退出,无力又心照不宣。我给自己看康熙找过很多理由:这是两个访问技巧高超的主持人;这是一档最红的节目没有之一;这是个包含了最多流行文化的节目;这是个开启聊天话题迅速找到同类的方法……诸如此类,好像没有其他节目让我自己找这么多理由说服自己去看。最开始我不喜欢小s,她有很多我一辈子都不会说出来的字词和段落,可是当我经历了一些长大后必然带来的不堪与尴尬的境地我忽然发现我要向她那样,做一个勇敢的真实的自己,哪怕没有蔡康永在你身边。 我最后几次的康熙都迫不及待的看完,不像之前总是攒着算着在周天和周日的晚上如何度日。而慢慢我发现这甚至成为我生活的重点,我要安排每一个节目放到最恰当的时间去看。我害怕寂寞吗? 康熙的最后一夜,蔡康永对电视的“忠诚”和“保守”,对人的细小的体察,对自身清醒的认知,对无法解决的矛盾的坦然都让人泠然。这仍然让我意识到,我还没有那么勇敢的去真正认识自己,没有超脱出来的身份去审视自己,它给了我莫大的勇气。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电视史上很少有准备好的告别,漫长的告别。这大概也会是个开端。这让我想起大二的表演课上,有一次我们段子结尾时把灯关掉,幕布拉开,外面的月光穿过小白宫旁的梧桐叶子和罩着纱网的窗户洒进来,陈白露在微弱的光阴里跳舞。那时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但却还来得及倒在台上,然后谢幕。导演说青春就这样谢过去了。 人总要奔向新的远方,在如今的时代,一件事情坚持十年真是了不得。当年和我第一次看康熙的朋友女儿已经一岁半了,我还没有见过她。许多人来来去去,我陪着哭陪着笑的康熙和这十年的人、事都甘心或不甘心的过去了,后面还有一个两个三个十年。舞台暗了,场灯亮起来的一瞬,我也该长大一点了。
小S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女神也是普通人,会发脾气,开黄腔,会放屁,大笑大哭,也可以主动勾搭男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外来因素而忽略自己的感受,我们总会忘记自己只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你连自己都对不起,还能对得起谁呢?——小S
活生生的人才是真实的,只会笑的洋娃娃一定是伪装的。当看到蔡康永面瘫时录制的节目,面具下的半边面孔上写满了疲惫。当看到康熙请辞后,电视台老大上节目挽留,言辞间不断重复的“责任”二字。忽然觉得,也许是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与其身心俱疲的黯然离场,不如急流勇退,留给观众一个优雅的背影,
小时候,我很喜欢探讨人生意义,但是现在,在人生里面待了很久之后,我发现它的意义就在于好好爱自己,爱该爱的人,做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人。——小S
小S在上个月生日的当晚,突然在微博发了一段泪奔的视频,视频中,她借着酒劲对镜头胡言乱语,一边啜泣一边说着感谢的话。虽然东扯西扯没重点,鼻涕眼泪也一直飞,但却让网友觉得真实又动人。
一直以来,小S对外展示的都是一个真实、敢爱敢恨、不做作的女人。
亲人和朋友是她的软肋。
当黑人被别人冤枉利用公益牟利时,她气不过直接打进直播节目与之对骂,替大S的婆婆张兰打抱不平,导致和李敖差点闹上法庭。
她伤心了就哭,喜欢了就上,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即便你并不喜欢小S,但也不可否认她很勇敢。
小S曾说:人要接纳自己,不要假,不要抗拒,一旦诚实,人就没什么可害怕的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小S是有大智慧的女人,比那些整天只会满口正能量和心灵鸡汤的“完美”女神可爱多了。
-
如果60岁看起来像30岁,不是很诡异吗?因此等到我60岁,我就成为最迷人的60岁的女人。——小S
《康熙》偶尔会请一些比较边缘化群体上节目。
其中有一期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个把自己打扮成花仙子的微胖的素人男生,他开心的穿着一身粉色裙子,背着一对蝴蝶翅膀告诉主持人自己很喜欢这类衣服,每天出门也这样穿。当蔡康永问及他原因时,他说是因为喜欢小S,他决定要做自己。
这很合理,小S鲜活而任性的个性,很容易感染人,何况谁不想做一个能让自己喜欢,为自己骄傲的自己呢?
真诚的对待自己的感受和个性,不隐瞒自己真实的想法,做真正想做的事,想成为的人。我可以不合群,不完美,甚至有些怪异,不正常,但这就是真正的我啊。
-
你连自己都对不起,还能对得起谁呢?——小S
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外来因素而忽略自己的感受,我们总会忘记自己只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
小S说:“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可是,谁规定妈妈就一定得是强大的、正确的、成熟的和智慧的?我更愿意做一个和女儿一起成长、一起玩耍甚至偶尔也挺依赖女儿的妈妈。”
即使生了3个女儿,小S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
《康熙》照录,停了后开始拍电影,接着又开始主持《姐姐好饿》,当一个好妈妈不代表要完全放弃自己,我们可以在爱孩子的同时,也爱自己。
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并不代表肤浅,让自己开心也不用有罪恶感。为啥一定要摆出“为孩子奉献一切”的形象才算合格妈妈?
心中永远的康熙典铁三角~谢谢康熙让我知道陈汉典,他成为了我的男神。
真没想到会有一天从“在看”改成了“看过”,因为真的没有认真去想过这个节目会有停播的一天。马东和蔡康永说这个节目有“隐藏价值观”,所以才会受追捧,才能成回忆。12年不易,纵然后期数度瓶颈内容乏味,但真到了结束这天想到更多的还是感谢,感谢曾经那些肆无忌惮的笑声。
早期请了那么多台湾政客和社会名人,刚开始都觉得这谁啊,现在回头看,那些要比后来的通告艺人专场难得太多。中期瓶颈,小S就跑去生孩子了,不过晚期又有了起色。能成为华人世界的唯一持久共同话题,连主创人员也没料到吧。有时候无聊的时候,就把康熙当成织毛衣节目,开着视频然后做自己的事。
“不敢相信有一天会标看过”+1380010086。其实青春很容易就结束了。
当初喊停播的时候 我心想啊 哦 终于要停播了 没多少感慨 最终集播出了好几天 今晚回家吃着薯片边看边笑 笑到最后哭了 我不是一个爱哭的人 蔡康永回忆起凌晨三点半跑去S家陪她讲话 我才终于忍不住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节目 从中学看到现在大学也要毕业了 多少记忆 以后就没有康熙了 虽说遗憾 但也完满
熬夜看完了,在卫生间大哭了一场,为了12年,为了青春,为了友谊。终于能为这个最爱标上“看过”和五星。
“你最近在干嘛?”“你猜我现在在干嘛”“在长肉”“我在看康熙来了…”“这么难看你也看得下去”“你们台湾人都这么看待这个节目哦?!”“不知道耶,看多了会失智”“……………锤你的咧…”
如此小成本原地踏步十多年的制作,早晚会在内地综艺节目浪潮的疯狂席卷下退出历史舞台,蔡康永和小S全身而退算是明智之举。大学时上铺姐们每集都看,编导课上也当作节目案例学习过,我不是fans但也有点感情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康熙总有一天会重新合体的,相信并不会太久。
能在大众传媒上看到血肉相同的灵魂和坦诚展现此的人,是有多动人。也许今后会有更多各异的声音发声在各种新旧媒介,有如康熙最后一集的pillow talk中主持人那被理解的不被理解的各异哭点。我的大哭点竟是陈汉典开始哭之时和康永哭诉汉典在美食环节端盘无暇吃之时,也是始所未料。
你喜欢的人会离开,康熙来了会停播,唯一不变的是你的体重和新闻联播。。
感谢康熙~教会了我们用奇特好玩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和每天都有点一尘不变的生活,陪我度过了无数个一个人的三餐,熬过了高考后的痛苦,身处异乡的恐慌以及出国的不安。减了无数次压,带来了无数次的大笑,还有越来越广阔、包容的视角,谢谢!#Au Revoir
非常感激这档节目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终于可以标记看过了= =、
不敢相信有一天我会标“看过”。
其实我也没完整看过多少集 但这大概就叫传世经典
康熙拌饭停售了。
看过康熙的人,嘴巴都很有趣。
强弩之末,确实该体面地退场。
我们到了30岁左右的年纪,要开始接受很多不可逆转的事情:老人的去世、父母的变老、喜欢的偶像不在唱歌演戏、康熙来了的结束。时光很可怕,不过庆幸至少曾经相伴,是记忆中很重要的位置。
老妈说她年轻的时候特别爱看这个节目(可是这节目首播时我已经11岁了喂!)蔡康永和小S皆为不可多得的人精,如果说小S是亿里挑一的综艺大咖,那么蔡康永便是六十亿里挑一的人之极品,其底蕴,其人格,其情商,其才华,都是在不经意间抖了出来,让你觉得自然而然却又按竖拇指!蔡康永的文字和节目一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