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拜见希特勒 剧照 NO.1 拜见希特勒 剧照 NO.2 拜见希特勒 剧照 NO.3 拜见希特勒 剧照 NO.4 拜见希特勒 剧照 NO.5 拜见希特勒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5-14 05:02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喜剧外衣下的宿命

电影的开头,男主角躺满鲜血的脸上挂着发自内心的由衷微笑,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镜头。全片被导演搞得很喜剧化,一路笑着结束了,如同男主角般,到最后却不得不承认有股隐隐的痛楚,毕竟历史的真实是以残酷为前提的。对于希特勒,本片似乎更习惯于以一种同情的眼光来看待,从小的家庭暴力、虐待等等,也许“他真的只是一个缺少父爱的孩子”。我个人对此的看法是,导演之所以如此处理可能是要把问题归结到一个国家的体制上,而不是希特勒个人。就如教授所言,即使杀了他一个人又能怎么样,后面真正操纵全局的是一帮人。而在电影中的希特勒只是戈培尔等人在舞台前操纵的木偶,以此来实现对全国人心的掌控。
我不知道历史的真相是如何,曾经也有听说过法西斯内部企图叛变的传闻额,而希特勒在他的所谓统治核心内部是否真的如外界所传般那样光鲜,至今也许依旧是一个谜。但不论现实还是电影,也许导演试图要探讨的是个人崇拜的根源,以及在宣传手段光鲜亮丽的外表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阴谋和交易。
当看到希特勒听着犹太安眠曲渐渐入睡的时候,我没有笑出来,也许他真的只是一个可怜的小孩。


遗憾于男主角的英年早逝,记得《窃听风暴》的最后一幕,相信对于自己的人生,他已无悔。

2 ) 拜见希特勒:“魔”即有创伤的“人”?


一个小时候被父亲无端打骂羞辱的可怜孩子。这部电影还原一个受了创伤的人,把这些折磨加诸别人以获得平衡。一个精神病人。他是希特勒。勇气离开他之后,一个犹太戏剧导演来指导他演讲,却成了医治他心灵创伤的良师益友。
电影一再试图说明这是真的。但我还是颇为怀疑,希特勒真的是这样一个容易敞开心灵的人吗。电影着力刻画的,这是个被戈培尔摆布的可怜的元首,还在夜晚牵着他最喜欢的狗金毛行走在一片废墟的柏林。看他从戈培尔那里听来的所谓的繁荣的谎言是怎样的现实。希特勒这时候真像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孩子。被父亲的拳头压抑的,于是内心从未长大,用凶残来掩盖这虚弱。可这是希特勒吗。强大的总是弱小。也许是这样。
但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是演犹太导演的演员乌尔里希·穆埃。我称他的眼神为神性的,里面是清明以及无我。看见他,看得见神的光。不由自主地内心一片静谧。他英年早逝,或许因为神也同样需要他。
的确我想不到还在另一个演员那里看到过这种眼神。他镇定,无欲无求,看着那眼睛,好像一道天梯已然搭起,溶化在里面,在这一刻沐浴在神的光芒下。没有我,跟宇宙融为一体。那是毛姆在《刀锋》里表达过的,跟宇宙之灵结合在一起,人从此获得智慧和自由。
他的不卑不亢的尊严,他的极力保持着的体面,跟《窃听风暴》里的那个特工小职员的一丝根深蒂固的自得不同,都是内敛的,但后者有些飘浮,而这位犹太人,你感得到他强大的内心,而这正是希特勒所缺乏的。
这也就是一个内心自足的人,不会希求折磨别人或讨好别人以获得内心的安定。
希特勒的眼神,犹疑、残忍。犹太导演的眼神,坚定、从容,虽然他们的地位正相反。这样两个人作主角必然起化学反应。叫希特勒深更半夜怒冲冲跑到犹太夫妇的床边,责问他为什么要杀自己,却被犹太人一句反问——他们要知道我要杀你还会让我躺在这里吗——而一下子败下阵来,并当即决定听从导演太太的安排,睡在两个人的中间,奇迹般头回睡得极为安生,这想法真令人想乐,不由得想,你看过比希特勒更愿意相信人、更像个孩子的吗?唉。竟让人怜惜了。单纯的人。
把希特勒还原为一个人,还是张爱玲说的,可厌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对了,忘了说,这据说是部喜剧电影。可我已经忘了我在哪里乐了。比如,我记得的那些,上面讲过的,遛金毛,挤到导演夫妇中间呼呼大睡,我会笑,却没有丝毫嘲讽,而是真心的愉快。就好像作为个孩子,吃了一个精美的糖果,那种愉快。就是看到一个总是闷闷不乐的人,突然找到了愿意收留他的家园,而决定做个好人,那种高兴劲。所以怎么说喜剧呢。不如说那个结尾吧,一边出字幕,一边是些采访片断。希特勒是谁?答案千奇百怪。不认识的。恶魔的。他好酷……好好笑。但是是无奈的笑。我们曾经有过他吗。带给人类那么大的灾难。人们已经开始试图理解他了。试图抹平那隔阂的鸿沟。但更多的人,却忘了。这才悲哀。

3 ) 德国人的辛酸

片中的元首表面上是被犹太教授戏耍了,实际上更是被戈培尔一手操控着。透过两块油画掩饰的玻璃,戈培尔等人犹如看圈养动物一样观察希特勒的言行——希特勒被圈养还表现在他与外界的隔绝,柏林废墟被戈培尔蒙在鼓里,直到元首和布隆迪夜行。影片一边揭示希特勒的某些心理问题,一边让他像历史上的小丑一样演出。
其实德国人自己也很无奈,“你知道我们的历史不太好。”自己民族的强盛期却是不能对外人说的耻辱。一切都很矛盾,远不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元首”来的和谐畅快。

总评:屈辱民族的喜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4 ) 一个从未在历史书上出现过的真实故事

有时候觉得德国人挺可悲,民族最强大的一段历史却是最不能启齿,最肮脏的一段历史。德国电影看的不多,可似乎总离不开二战。2007年初的喜剧《拜见希特勒》亦是如此。

希特勒的凶残乖戾现代人都略有所闻,而45年左右的希特勒到底一如既往的雄心勃勃或如本片所述已经失去信心,沦为身边各阴谋家的旗子不得而知。只是,我相信希特勒一定也有其软弱面。这些可能的软弱面在导演镜头下表现得既搞笑又有点可怜。犹如格林鲍姆教授与他的相处过程。

这个犹太教授一开始也想刺杀这个人类语言已经不能形容的卑劣之徒,可在她妻子打算用针头捂死希特勒时说的一句话却刺动了我:如果你现在把他捂死,那么你和他又有什么区别呢?他现在只是个手无寸铁软弱得像个孩子的梦中人。如果人类在经历了几千年文明后仍然只知道用暴力对抗暴力以结束暴力,文明也只是暴力统治的遮羞布,没啥值得骄傲的。

整个影片都是讽剧风格,从新总理府那个说话结结巴巴的小兵,到希特勒的种种脆弱,希特勒旁边那条会做“希特勒万岁”手势的狗,甚至是两个部长谋划干掉希特勒的谈话,还有办公室文员滴滴答答的打字声,甚至是破败不堪的柏林街道布景墙(难道导演来过中国,直到我们很多人在领导视察前会将房子刷成同一颜色,以使自己村看起来像进入小康水平了?),都让人忍俊不禁。然则,正如某人说,喜剧到一定程度终成悲剧,当格林鲍姆教授盯着枪眼,在希特勒脚底下对着百万日尔曼人说出希特勒的真实状况,直到最后换来几声枪响,哪怕血从头顶留下来,脸上仍带着笑意,我不得不承认,我又矫情了,我哭了。虽然,他开始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保全家人的性命,做了让犹太人、波兰人、共产党人等不耻的事,可正如他说,他,只是,有着自己的计划。

5 ) 胡乱想的。


喜欢看关于战争的片子。虽然每次看完之后心理都很难受。

就好像我喜欢看德国片子,永远都是灰蒙蒙的天空,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阴沉的气息,让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

其实我记得这片子还有一个译名,叫玩转希特勒,我比较喜欢这个。

作为一部讽刺性喜剧,这片子很成功。恶搞了希特勒,把他描述成一个肛门期、口唇期、生殖器等等等等幼年时候都没有发育好的心理有缺失的"病人"。

希特勒绝对不是一个轻易能敞开心扉的人。内心的空缺,任何人都捕捉不到。他像个小丑一样任人摆布,看到这里,我竟然哭了。笑着笑着,就觉得很凄凉。

ps:真正的主角其实是那个瘦小的犹太男人。最后那段演讲,真的很精彩。


我对希特勒,一直是持双重态度的。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其实他不是一个不值得人们可怜的人。其实很多资料里都写过,希特勒小的时候,不是一个强大的人,他受到各种人的欺负,其中也包括犹太民族的孩子。胆小柔弱的希特勒害怕,他没能力真正的保护自己,所以,他选择了仇恨。有朝一日,他具备了反抗的能力,于是就将这仇恨,毫无理性的扩大化。

抛开民族大意和正义之说,其实这个二战中的恶魔,只是一个心理有缺失的可怜孩子。

所以,两年前第一次在电影频道看这片子的介绍的时候,其实我有着比看过之后更多的期待和喜爱。不得不说截取的片花,很容易让人不自觉的形成适合自己的补充。

就好像知觉的好图形原则。嘿嘿。其实很有意思。

我给这片子规划的方向是,一个心理医生的出现,不是咨询师,不是精神科医生,而只是一个心理医生。有处方权,却也懂得如何人本的看待患者。我希望有这么个人出现,用技巧,用真心,去了解和深入探索这个恶魔,然后让恶魔信任他,接纳他。这时候就会出现多重矛盾。犹太籍的医生的身份和情感的矛盾。心理医生职业道德和正义感的矛盾。希特勒罪恶和可怜的矛盾。

这样才好看。


嘿嘿。是我想多了。



6 ) 没有笑

以为是喜剧,但自始至终都没有笑。
在那个年底希特勒的无奈,演员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完反而更沉重。

7 ) 一个需要爱的孩子

这部片子虽然一再强调他的真实性,但还是很令我怀疑.记起高中时和他抬杠,看谁更了解希特勒,其实当时自己一点都不懂,只是挣个面子罢了,今天有幸看了这部片子,很喜欢.没有以往此类影片的沉重,有的却是对那些纳粹的嘲讽和调侃,全片纳粹们那滑稽的"希特勒万岁"和加上我看来很不协调的笨重的举止,真是好好地把纳粹讽刺了一把,当然连那只狗也没有放过.
而片中的希特勒竟然是一个需要爱的孩子,把他人性最脆弱的一面暴露出来,有些难以置信.他除了是一个孩子外,还是个傀儡领导,他是在别人的蒙蔽和欺骗中完成自己的任务,虽然他并不知道,这完全地颠覆了我心目中他不可一世的形象,有些小小的吃惊,但毕竟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
至于政治家的那些阴谋和骗局,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很多事情是一个政府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作出的决定,而并不是其他人所认为的某个领导的决定,就像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仇恨导致的人间悲剧,可是看来这事情的起因来自他的亲,催化剂和执行者来自那群政客.
喜欢这部片子:)

短评

果然完全不好笑,而且部分台词相当雷,只是结局还行;打字幕时的彩蛋都比电影有趣多了~

7分钟前
  • RIC
  • 还行

这是一部让人倍感沉重的电影,它并不是喜剧。格林鲍姆教授和希特勒是理想主义两个极端的代表,在功利和自私的现实面前它们只能沦为被操作被利用的替罪羊。当我们问到谁是第三帝国罪恶的罪魁祸首?无数曾经是这台杀人机器的零件的“民众”争抢着将黑锅扣给希特勒,正如日本将责任推给“军国主义”一样,

11分钟前
  • 新西兰孙小社
  • 推荐

以为是恶搞呢,果然有关历史的片子怎么也不会真的搞笑的。让人很沉重的笑的黑色幽默。赞Ulich!不过有点美化Hitler形象了。。。

13分钟前
  • Esther GDB
  • 推荐

不是很有趣啊,也不讽刺,只是简单的丑化希特勒达不到什么效果

1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纳粹版国王的演讲,可惜结局注定是给悲剧

21分钟前
  • 懒羊羊的蛋糕
  • 推荐

希望德国会有更多的这样的电影,保持对那时代的评论,避免世界任何地区在发生类似的事情。话说有些部分很让我想起中国目前的情况。

26分钟前
  • 承明
  • 推荐

時代和人需要自欺,掩蓋各種自卑、自負以及不光彩…所謂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在極端狀態下,就是被包裝過的變相納粹罷了…德國人的“嚴謹”真是在一個小兵身上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啊,德國人也會自嘲了麼!

28分钟前
  • 宿命论
  • 推荐

搞笑的黑色幽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30分钟前
  • 北极光
  • 力荐

那个挤上床怕到睡不着的才是真的希特勒,不过即使这样一个人,也比某些连本国人的命都不当回事的东西强

34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如此恶搞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恶棍,有趣。

38分钟前
  • 胡二
  • 还行

德国人拍出来这种调侃元首的片子还蛮不容易的,其实我觉得元首在里面有一种别样的萌

42分钟前
  • 其实叫朗基努斯
  • 还行

这个真的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希特勒也是够可怜的

46分钟前
  • vii07
  • 推荐

再次印证了俺对德国片的好感~~低沉积云冷灰的天空背景,连建筑都蒙上了死气沉沉的阴影,但是德国人的自嘲式幽默实在是深得俺心,让俺或会心一笑、或哈哈狂笑不止……但是笑着背后是苍凉的眼泪,如同剧中两次笑着流泪的镜头描写~很多细节精心、富于讽刺意味,希特勒的形象也似乎贴近真实了许多……关于主角,又是这个清瘦正直低调沉稳的小个子德国男人啊~~他躲在舞台下面透过幕布看着外面广场群情激奋的人民,镜头放大他最后苍凉的一笑,头顶的血流缓缓淌下……俺就是容易被这样的德国人煽到啊啊啊……555

51分钟前
  • hilly
  • 推荐

拍的不错 但是07年才拍成这样未免太让人失望 相比之下42年 和83年翻拍的to be or not to be 就好看太多了

54分钟前
  • ╯-╰
  • 还行

也是一部有点小邪气的电影,特别是结尾曲,给人一种戏谑的味道。不过现实中的希特勒确实如此,小时候受父亲打骂很严重,也是他最后心理走向扭曲的原因之一。尽管是黑幽剧,却也有它温情感人的一面,元首也是人,也会在失败面前很脆弱,像孩子一般需要保护。感人的是格林厄姆教授,善良但死的很英勇悲惨

57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推荐

以喜剧形式出现的悲剧,夸张的表演,讽刺漫画式的人物脸谱,与主人公的沉静相互映照,时不时引人哄堂大笑,笑过之后却是沉默与深邃的悲哀。这可以说是最好的喜剧,也可以说是最好的悲剧。(希特勒在浴缸里玩的那艘战舰模型是哪艘?)

60分钟前
  • Favillae
  • 力荐

不看结尾采访的观众都误会此片了

1小时前
  • Apocrypha
  • 还行

片尾对民众的采访是亮点,要多给小日本看看德国人是如何反思的!

1小时前
  • 似水微『澜』
  • 还行

被誉为“德国本土首部制作的关于希特勒的喜剧片”,原本是抱着和昨天的《好男不当兵》的看喜剧和闹剧的心态去看的,想不到如此之正剧!不管是不是预期的影响,事实上就是我感受不到这部戏有任何喜剧的色彩,而喜剧所允许具有的逻辑漏洞它却也不少。而可能是我对历史本身不怎了解,所以也不是特

1小时前
  • mozarter
  • 还行

主角是乌尔里希·穆赫,这片子我只看了一半,因为有事就停止了,但后来怎么也没兴趣继续看下去……

1小时前
  • [己注销]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