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第一集,也许因为题材缘故这剧不出意外的爆冷,所以出于想看别人评价和讨论的目的戳了豆瓣,反而自己成了首发影评。该动漫画风非常朴素硬朗,谈不上突出但也是高于8021年的平均日漫水准,目前还不知道是季番还是半年,期待是24集的半年番。看PV和OP里万箭射向男主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张艺谋的英雄,可能会是像黑泽明七武士那样所有角色陆续壮烈战死的那种展开吧。
经人推荐,昨晚看了《元寇合战记》。画工中等偏下。对古武器和战术的理解大体正确。做了一定考证。略有脑洞(天皇在对马岛和古防人)。最大优点是不讲半点政治正确(甚至连女拳都没有)。从头到尾都是赤裸裸的冷兵器暴力。血腥路线。节奏感不好。 最佳写实部分是一个弓箭手射死一群突火枪手,嘴里大叫:火器就是垃圾,弓箭是最好的射击武器……最后这个弓箭手自己被弓箭射死,说了一句:果然弓箭是最好的射击武器……光这个段落,就远超国内的古战外行。很刻意的一段情节:高丽人保证说我们和对马世代友好,不会开战……然后高丽军就登陆了。最有趣的是,和真人影视相比,这部动画半点不讲日韩友谊,大量段落是与高丽军的厮杀。有段情节是:xx公主请求上阵,被武士一个巴掌打飞。战争让女人走开,是传统日漫很喜欢的桥段。没想到2018年的动画,居然还这么古风依旧。真人影视早就不敢这么拍了。节奏感差,是近年日本动漫一大弱点了。距离感也不好。整个故事,一是基于宗助国在滩头对元军反击的史实,二是基于“流放之人于对马战元寇”的一句话记录。故事大体还令人信服。事实上,元军的确没能全部消灭对马军民。相当一部分就是如动画情节所表现的,躲入深山而存活下来。考证部分:有个特别好的细节。元军指挥官的坐姿,参考了一张古画。整个动画,如果风格再写实一些会更好。可是整体还是偏浮夸了一些。日本动漫的政治和暴力尺度超过真人影视,是战后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这说明漫画发挥空间更大。漫画可以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看的少。
如果不算上自讨苦吃的二战,元朝东征可以说是日本两千多年历史里,唯一一次遭受到大规模的入侵。
元日战争最终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
国内谈到日本的这次获胜时,基本都是很轻蔑地说全是台风的功劳。
但天气和地理,向来都是胜者避而不谈的因素、而败者纠着不放的借口。
你若去看一下越南战争中双方的观点,越军基本会把胜利全部吹嘘成自己的武勇,而美军则会不停抱怨山林有多难走之类。
第一次交战日本没垮掉很大程度是凭运气,但第二次更多的是靠日本人自己的努力。如果日本方面没有积极备战和修建防御工事,那么台风也救不了自己。
靠着顽强的防御把元军拖到台风来临惨败,这才是第二次元日战争的基本面貌。
再者,元军并非完全不能避过台风,在出征前元朝内部就已考虑到了台风因素,最后落得这两个鸡汤结局,多少是元军自己愚蠢无能,怪不得别人。台风不过是掩盖元军自己无能的借口,在整场战争中元军一直傲慢、轻敌、内部不和、战术不统一、各部队糟糕的配合、不同民族将领互相争功……几乎是在“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的情况下出兵日本,武器上的优势早已被内部的矛盾和愚蠢抵消得一干二净,还碰上日本一方顽强的抗敌决心。台风并非落得惨败的主因,而是压垮元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本在第一次元日战争中获胜,也并非百分百靠运气。元军虽然在战争初期获胜,但由于日本武士拼死抵抗、并重伤汉人将领刘复亨,使得元军接下来不敢轻举妄动,并决定退回海上,才因此遭遇了台风。当时日本的战术和军备远远落后于元朝,能够拖住元军一阵已经很难得,如果日本部队没有顽强防守而是一触即溃的话,他们根本不会有让元军后退卷进台风的好运气,元军将避过台风继续进军。
对于这次交战的情况,《元史》记载得很模糊,似乎获得大胜。日本史书则称己方重创大敌,最后元军是为确定战局优势后退回船上。《高丽史》则记载元军获胜但陷入苦战。也许这三国都只是说出了一部分真相。目前能确定的是元军撤回了海上,而日本方无论输赢都是损失惨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军队之后退守的方向,正是白江口之战惨败后修筑的一座水坝兼防御工事。
第一次元日战争时,南宋还存在着。元朝灭掉南宋后,就带上大量投降的宋人部队,开始了第二次针对日本的东征。
日本并没有因为元朝的强大而退缩,相反更进一步加强了抗元的决心。元军第二次入侵时,日本已经做好了御敌的准备,而他们的战略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拼命地死守,让元军一刻也踏不上日本本土,坚持到台风降临。
在第二次元日战争中,日本事先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并改进了弓箭射程,在接下来的几十天里,他们多次击退了元军的登陆作战,让元军的部队一直停留在海上,终于将元军再次拖进台风里。(台风并不是最终结局,之后元日双方依然还有几次战斗。)
这次获胜的原因更多的是日本一方防御战术得当,而不能完全归于运气好,如果日本没有积极备战、而是维持着第一次战争时几天之内就让元军登陆的状态,那么台风也救不了他们。
可以说日本的胜利,一部分是出于台风,一部分是高丽的消极配合,一部分是元军自己——尤其汉人将领腐败无能,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不可忽视的,就是日本从一开始就很积极备战,是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换来了应有的胜仗。
这里必须要提一下的是,最早把战胜元军的原因全都说成是台风的,恰恰是日本自己。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权力决定打压武士阶层,企图抹杀抗元将士的战功,厚脸皮地把胜利全说成是幕府向神明祈祷才得以“天降神风”。最后幕府重点赏赐的对象不是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武士,而是让贵族求神拜佛的寺社。
由此而引发的这场日本的内战,也许才能算是元日战争的最后结局。我想若要写一本相关史书、或拍一部以此为题材的影片,应该把末笔落在这场令人唏嘘的内战上,而不是在元军败退那里。
网上常有一种非常娇柔造作的论调“崖山之后barabarabara“之类,但无论你认为元朝是否中华,都丝毫不影响这次战争就是中国对日本的侵略。大量的汉人和汉化民族参与了这场战争,而且还打得很烂,尤其范文虎简直丢人现眼,令人作呕,他在台风中被部下“海底捞”后,便丢下落水的十余万江南军独自逃走,还把战败责任推卸给别人。顺道一说,这个大烂人范文虎,当时还被封为“日本省”的“省长”(右丞)。
日本对待汉人俘虏还算是过得去的,基本上都是贬为奴隶,而非汉人则是一律处决。
有趣的是,无论元朝内部、还是宋朝遗民,都认为元朝发动侵略战争是为了图谋日本的财富。
马可·波罗在书中写道“蒙古人认为日本到处是黄金和美食,引起忽必烈的贪欲。”
郑思肖在诗歌中描绘日本“地形广长数千里,风俗好佛颇富庶。”并认为元军的战争动机是“闻其富庶,怒倭主不来臣,竭此土民力,办舟舰往攻焉,欲空其国所有而归。”当然他也不忘了幸灾乐祸地写上一句“二十万人在白骨山上,无船渡归,为倭人尽剿。”
日本当时有多富庶很难说清了,但这场战争却是把日本打穷了。
除了甲午海战,任何一次中日战争最后的结果都是两败俱伤,这次也不例外。日本为这次来之不易的惨胜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元军则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生还。
日本并非唯一一个战胜元朝的国家,同一时期的越南也成功抵挡住了元军的侵略。
越南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抗中史,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无论胜负,中国很少能在对越战争中占到便宜。如果你去看一下越南的史书和纪念碑,那一定排满了一堆“抗中奇侠”。
元日战争是第一场中日两国之间正式的大规模战争,虽然常有人把白江口之战列为第一次中日战争,甚至将其渲染成“日本入侵中国”,但白江口之战本质上是一场围绕朝鲜展开的国际纠纷,中国与日本之间并非直接的敌人,日本的目的不是为了“侵略中国”,中国的目的也不是要“占领日本”。日本在这场战争中也没有太多政治道义上的不是。
白江口之战并非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国家战争,而是“新罗的盟友”和“百济的盟友”之间的军事冲突,只不过交战双方刚好是“中国部队”和“日本部队”,但这场战役仅仅只是整场朝鲜统一战的其中一部分,并非一场单独的战争。
当时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包括:高句丽、百济、新罗。
这三国长期互相争战,其中一国强大时另外两国就会联合起来抵抗,这种平衡持续了很久之后,到了唐朝时期被打破,由于高句丽与隋唐有很深的矛盾,新罗于是开始积极贴唐朝的屁股,百济面对新局势只好请求与自己长期关系良好的日本协助防御以自保。
所以在这场统一战中,唐朝帮新罗,而日本帮百济和高句丽。战争的矛盾点是这三个半岛国家,而不是在中国和日本之间。
朝鲜统一战打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白江口之战只是当中无数场战役的其中一场而已。
随着百日联军的失败,日本势力退出朝鲜半岛,大量百济人逃往日本,带去了丰富的文化财产,从此成为了日本历史的一部分。(手塚治虫的神作漫画《火之鸟·太阳篇》,主人公就是一个百济人。)
不过,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者也不是唐朝,唐罗联军统一朝鲜半岛后,新罗立刻跟唐朝翻脸,把唐军赶出半岛。新罗最终以“称臣”的名义获得了独立。
这个新罗就是韩国的前身。
————————————————————
关于《元寇合战记》,这部动画本身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基本就是部低配版的《王者天下》。原本我是希望看到不一样的视角,然而剧情和人物塑造却很套路化,各种极具既视感的人物角色,基本就是在一个屡见不鲜、俗不可耐的流水线故事上,加进了元日战争的背景而已。
除了《元寇合战记》,日剧《北条时宗》也是同一题材,但这部剧拍得很糟糕,还把一代枭雄北条时宗塑造成软蛋小鲜肉,反倒是忽必烈塑造得可圈可点。另外PS4游戏《对马之魂》也是以元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玩家扮演幕府武士对抗入侵的元朝军队。看了网上很多中国网友对这款游戏还是以一种心平气和的心态去对待的,就不知正式发售时有多少人会玩了。
PS:本文参考了《元史》、维基百科、日本史书、《蒙古袭来——岛国日本的最大危机》等。
图片来自:维基、百度、日本网站、蒙古袭来绘词。
原以为至少会表现出《南汉山城》那种敌强我弱的悲壮,结果主角开无双就完事了,敢情这开高达一样的战斗力,岂止是打跑元军啊,日本战神不解放大陆,西征欧洲都说不过去。
对马岛只不过是一场小小的局部战争。创作方却强行加戏给对马岛加了这么多英勇事迹,实际上历史上的对马岛元军只用了几天就完全占领。坐等大和魂键盘战士来喷。
首先要声明《元寇合战记》这片个人是越看越欢乐,唯一不满的就是一共才12集,现在都6集了还在对马岛这破地方墨迹,得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蒙古人去扫荡博多城啊!?后来想想真看着蒙古人一路碾压到九州才进行决战也就没多大乐趣了。
目前蒙古方面”杀器“铁炮是基本神隐,杀伤力巨大的角弓队却要被宗助国旗下的几张破弓压到抬不起头来;和高丽人能为屁点战力品内杠撕逼;肥宅蒙古小队长垂涎女主美色要务必活捉;东征副帅刘复亨,为少数几个非杜撰人物,还是扛着关刀到处找人单挑的德行....还真是颇具抗日神剧中太君们的风范
第6集连安德天皇都诈尸到对马岛了,是不是就等着少贰景资带回援军射爆刘复亨,直接击退元军?反正日本一直也有少贰景资射中刘复亨,令其坠马重伤的传闻,所以还要兴师动众去九州干嘛,就在对马杀青还不是美滋滋(滑稽)
抛开历史就谈制作本身,要考究没考究,战术编排一塌糊涂,动作戏除了第一集的最后杀阵,其余都是切西瓜一样粗暴简略,还不如做成《战国大香蕉》一样的欢乐割草片,那样评价还能高些。
这明明一本正经瞎扯淡,还要摄影全程套着司马灰的滤镜装深沉、堆厚重,真叫人头大,只能催自己当吐槽片看了,人啊,这心态一变还真是看什么都不一样了...《元寇合战记》真香!
1.日本海峡中重要的枢纽小岛
对马岛是位于日本九州岛与朝鲜半岛中间的岛屿,面积接近700平方公里,对马主岛东侧为对马海峡,西侧为釜山海峡。距离九州本岛约132公里,距离朝鲜半岛则仅49.5公里,在晴天的时候还可以从对马高台上看见釜山。自古以来便是日本与半岛乃至大陆的交通门户
然而,对当时生活在日本本土的绝大多数日本人而言,对马不过是远在天边,闻所未闻,也不大会经过的一个小岛。剧中第一集略带浮世绘的开场中,一群犯人在凄风苦雨下被押送前往此地的现实,以及诸犯人之后讨论中对对马的不解、轻蔑,便反映出了这种态度。而唯有出生宋国的商人,对此地比较熟络,也从侧面体现了此地商业繁茂的特征。
2.对马很早就成为日本防备大陆势力的前线
早在大和朝廷统一日本中西部时,对马就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被有意纳入其统治范围。而在大化改新之后,对马被令制国化,成为六十六国之一的【对马国】并设置了【国府】(剧中有提到,不过第三集就被一把火烧了),并纳入大和朝廷在九州的中心——大宰府管辖。之后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均以对马为停靠地。663年(天智2年)白村江之战之后,为防备唐新罗的入侵,于664年在马设置了【防人】,防人主要是从东国征出来的,《万叶集》中还留有许多防人歌,本剧中后半段戏份很足的【刀伊祓】众,其设定就是当年在白村江之后防备唐帝国的边防军后代。
3.女真入寇——蒙古来袭的前奏
作为大和朝廷在东北亚防御体系的第一线,对马在接受蒙古人冲击前也绝非净土,1019年,不明身份的海盗袭击对马。当地三百多人被杀,一千三百人遭绑架。根据后世研究,这些海贼的主体是【刀伊】人,这次袭击也就被【刀伊入寇】。当时对马的治理者,判官代长岭诸近及其一族也遭俘虏,本剧中出厂的長嶺判官,可能就是以此为原型进行设定的。
4.安德天皇和源义经——平安时代与剧中当下的衔接
作为在源平合战期间的人物,无论是安德天皇还是源义经,距本作发生的1270年代都已接近百年,在当时人心目中,这两位都属于活在传说中的悲剧人物,前者贵为天皇,却随着平家在坛之浦海战中的覆灭而葬身鱼腹,后者武德无双,却因为功高震主遭受兄长猜忌死于非命。后世日本民间和文人对这二人的下落有了许多加工和传说,也让伊拉成为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知晓的名人。
由于坛之浦(下关)距离对马岛不远,本作中对马岛被设定为安德天皇隐居地、女主被设定为安德天皇孙女,而男主则被设定为继承了源义经流派刀法,一明一暗中,让本来略显单薄偏远的小岛,披上了平安时代的华彩。
5.御家人和地头——镰仓幕府统治的核心
作为取代院政和平家的新兴势力,镰仓幕府的维持是由三级机关实现的。在镰仓,幕府的中枢机构在执权北条家的控制下,通过其直辖的高级武士【御家人】维持武力优势。在日本各地,则通过由幕府承认的土豪(地头)维持利益协调,在具体管理上,幕府在太宰府、京都等要害之处设立官职、由具备巨大势力的武士分管关西、九州等地。在此过程中,各地地头基于各自和镰仓之间的关系,很难做到雨露均沾,某些地头(例如剧中占据对马岛的宗家一门)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能够较稳定的维持地位。而其他一些地头则很可能因为行为不端或者被幕府盯上,遭到驱逐、流放的悲惨命运。
剧中男主朽井迅三郎即是时代御家人的镰仓武士、而配角白石和久则代表了那些被幕府有意铲除的九州普通地头势力。拥有高于其他人的战场武力,也就不奇怪了。
6.元寇来袭的大背景——忽必烈的东亚野望
(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马可·波罗行纪》
日本)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地不加富,得其人不可役。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穷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1272年,赵良弼给蒙古皇帝忽必烈的奏折
忽必烈自1266年登基以来,对东亚汉文化圈地区加大用兵力度,一面强力打压南宋和高丽,一面先后打着【通好】的旗号,六度派使者赴日, 蒙古使者拿着内亚大君的诏书】,语带恐吓的”中提到“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不宣”等内容,被幕府人事认为蒙古人有武力威胁之意,加上书中语气比历代王朝的史书更为武力,因此幕府决定“无视”,也让蒙古使者空手而归。之后,逐渐市区耐心的忽必烈不再掩饰要求日本臣服的野心,此时的他已经彻底降服高丽,并且让成为属国的高丽建造一千艘战舰备战。
最终,1274年10月3日,忽必烈任命忻都为元帅、洪茶丘、刘复亨为副元帅,率领元军15000人马,加上高丽的士兵,总计超过3万大军,跨海远征日本。
7.镰仓幕府的强硬应对
当时统治日本的,是镰仓幕府的第八代执权北条时宗,当时的他只有不到30岁,他有着白皙而文弱的面庞,但又被认为内心脆弱、犹豫不决。但在面对蒙古的威胁时,他表现出了罕见的强硬。
1271年,北条时宗命令分封在九洲的大名回到各自的驻地加强博多一带的防御,并给镰仓幕府的心腹重臣少贰景资起草任命,由其统帅部队前往九州安营扎寨。隔年,幕府又实施“异国警固体制”,以巩固蒙古军队可能登陆的地点的防御。
然而即便如此,作为已经六百多年没有参与过岛外战争的欧亚大陆边缘势力,日本无论是在备战的心态、战术还是能力上,都和已经在欧亚大陆横扫各个对手,完全转化为军事机器的蒙古有极大差距,这种差距在之后蒙古人对对马的小试牛刀中,便很快暴露无遗。
8.对马之役——一面倒的战役和悲歌
1274年10月5日,元军先锋900多艘战船抵达靠近朝鲜半岛的对马岛,当日即用7-8艘大型战船上的1000名元军准备登陆,拉开了“文永之役”序幕。
当时负责对马岛军事安全的守护代为宗氏的宗助国(就是剧中女主的父亲),剧中描述伊也参加过坛之浦之战,应该是夸大其词,事实上,宗主国生于坛之浦后二十余年,在1274时应为67岁上下。
此时对马岛的人口不会超过1万人,宗家能够动员的武士和壮丁,满打满算也在400人左右,按照日本列岛的标准也属于小部队,放在蒙古远征军眼里,则和蝼蚁一样,不值一提。
6日,元军从对马岛南部的小茂田浜登陆,宗助国等武士全力奋战,虽然击倒了比己方部队数量还多的元军,但最终寡不敌众被全数歼灭,对马岛的战役也在一天内就结束了。
这段悲壮的战役记于日本京都石清水八幡宫的寺僧所保存的“八幡愚童训”,该文献被视为元日战争中相当重要的参考史料之一。同时,创立日本佛教“日莲宗”,却因当时宗教活动的理由遭到镰仓幕府流放的宗主“日莲”,他根据当时的民间流传,
在日本“日莲书状”中也记载着对马岛当时被攻陷的惨状,提到岛上多数百姓被杀害、俘虏与残忍对待的行径。
至于剧中杜撰的主角对蒙古人、高丽人、女真人和【蛮子】(会火器的汉人)的英勇抗击,更多是出于有目的性创作的加工了。
9.战役后的纪念
1274年蒙古来袭对对马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宗家和岛民用了几十年才从这次巨大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并在14世纪后期重新让此地成为连接东亚大陆和日本列岛的贸易中心。
为了铭记抗击蒙古人,当地人在元军登陆地修造了小茂天滨神社,作为安魂纪念地,并刻下如下诗句:
而带来惨烈祸端的文永战役,也作为对马岛屿的共同体记忆,被深刻铭记在了当地人乃至日本人和世界历史中(恐怕也是除了六百多年后【对马海战】)之外此地唯一会被西方历史学家提到的时刻。当然,这几年年轻人知晓此地的最主要原因,大概还是那款《对马岛之魂》了:
本来武士道这个词我是不想加到标题里的。第一显得很精日,第二虽然镰仓时代武家已经兴起,但离武士道为尊的江户还有几百年,从时代和剧中表现来看并不能算正统意义上的武士道。顺便一提,本片最弱的地方是考据,虽然已经说明敌军武装参考是两百年后,但实际对本国的考据也不太符合时代。
本文的主题是战斗的理由,也是士气和战争绕不过的地方。而提武士道就是为了笼统概括主角方的战斗理由,当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真正以武士道为战斗(行动)基准的只有宗家那群武士。至于主角那群流放犯和非武士人员的战斗理由就是最基本的生存欲了,这也是贯穿本片、贯穿(侵略)战争的最普通的理由。当然不仅仅只有生存欲,可是作者水准不太行,对其他人和其他战斗理由都只能算是标签式的,这里重点拿男主说一下。
男主的塑造勉强能达到及格水平,也就是其他人都达不到。当然如果动画没有这样删改甚至提升男主形象,那可能能给日本武士文化又增添一颗璀璨的星星了。男主的战斗理由按剧中说明来看是产生过变化的,不说变化得明不明显够不够动人,还是梳理一下。男主最开始的战斗是为了战斗而战斗,因为只会战斗,只能在战斗中找到意义,这其实是有点武士道影子的。而后期的转变是逐渐解开心结后的生存欲和保护欲为主,而重点的这个解开心结动画并没有花费更多的笔墨。而其他花了笔墨的角色,如养子和白石就自己体会吧。当然还有鬼刚丸、小野贤、泡妞小朋友就更加简单粗暴了。
以生存欲为主和巨大的战力差催生出的悲剧基调便是本片的灵魂。当然因为商业需要、漫画表现手法、对武士的憧憬等原因的影响,让观众产生这是一部抗元英雄传动漫的想法。但其实往后看的话这个想法就可以放弃了。首先本片虽然考据和角色设定很假,但并没有修改历史事件,所以十天内被基本全灭和援军不可能过来是可以预想到的,神风也不是现在来,也就是说败北和死亡是注定了的。当然我一直说的,因为本片的资源原因,演出也就是战场表现都太蠢了,尤其是最后几集。再说一句作战设定本身没什么问题,地形和军势因素导致的这种作战(伏击骚扰)很正常,当然金田城估计是虚构,开无双也是动漫惯例,可以无视。
说完主角方还得说一下侵略方,虽然侵略者被丑化弱化是定理,但这片却侧重的是减少描写的篇幅,弱化固有存在感,能算的上角色的只有肥仔了吧(子安:gyaaaaaaaa,我呢)。这样其实更符合“黄祸"的历史印象,也符合标题的Angolmois,也就是说把元寇当作类似自然灾害的存在。虽然基本没有提及到,但是他们的战斗理由其实也是隐性存在的。基本来说就是两个,掠夺和战功,当然上层的考虑更多,给这个战斗经验低的混编部队增加战斗经验,所以剧中描述的各部族之间的不配合和内讧是很真实的。当然弘安之役的消耗降军说法也能参考。综上所述,加上地理原因,这个侵略者部队的士气和集团战斗能力其实是很低下的。但这依然阻挡不了蹂躏对马的命运。
回到片中,既然怀着各种战斗的理由,那么必然也会影响战争本身。这里讲一下我觉得最有趣也是争议最大的最后一集让路。让路本身就是士气崩溃和丧失战斗理由的表现。士气崩溃很简单,首先被一个穿着破衣的倭人开了无双,主将上去单挑被打倒(说单挑不够真实的很明显是经验主义的错误。在多对少和小单位扫荡作战中,单挑是释放压力提高士气很正常的做法,你们最爱看的白皮真实战争片中也非常常见),士气崩溃很正常。而丧失战斗理由和士气崩溃的原因是一样的,本身的战斗理由是掠夺和战功。面对只有一把刀的人,掠夺是不存在的,而战功也轮不到你,反倒是会被失败的主将怪罪。再加上对方杀人不眨眼,生存欲已经占据大脑,已经失去主动进攻的意志了。不过我也说了,演出确实是很垃圾,男主的勇猛和气场都没有表现出来,最重要的就是小兵们失去战斗意志后是不可能摆出那么标准的防卫姿势和战列的,这就是属于作者想当然了。在场面调度上,还是电影更具有天然的优势。可是日本是拍不出冷兵器反侵略战争的电影的,毕竟题材也就这么一个了wwww
作者:kyou(来自bangumi) 2018-9-27 10:55 来源:http://bgm.tv/blog/281984
画风有点傻。不过还算是个演绎了一段有趣的历史吧
还以为女主有看头,结果还是白莲花人设……
这片深谙日本战狼学的精髓。
剛看完了最後一集,竟有點淚目。之前已經推薦了一次,這是一部講對馬島之戰的番劇。動畫的劇情肯定誇張了不少,但看得出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就是這場鲜有人提起的戰爭中,日本人爲了守護家園而拼死抵抗的精神,也就是剧中所講的「一所懸命」(いっしょけんめい)。只是沒想到最後兩集這麼慘烈,還悻悻然以爲主角们最後會在這座島上取得勝利,還是太年輕了,戰爭就是殘酷的,只要活下來就是勝利。還有就是,我剛去豆瓣上標記,發現也只有 142 人看過這個劇,覺得還是挺可惜的,再來推薦一下。
微妙。。。
一段我们无法言说又不能忘怀的历史,却只能由对岸的人说出。
剧本有气无力,虽然是历史题材各方面都太浮夸了。意外对马岛还蛮大的。
抗元奇侠,期盼那种有历史厚重感的可以撤了,原创角色大战,日本要是主角这帮毫无军纪与装备的乌合之众那还打个姬霸,武士刀上战场真是笑话。
嗯 的确是元寇
非常不错的硬核历史战争演义故事,尽管12集的篇幅太短导致故事节奏可能差了一点,但是总体气氛非常不错,几个人物的迅速死亡也是做得相当不错了。
看腻了日本战国大名间烂大街的故事,这个很不错的说。看到有人竟然提到题材问题・_・?各国历史拍成电影动画电视剧的多了去了,就中国的历史不能拍吗?是日本拍的又如何?如果你觉得失实无法接受,请你把正确的历史写出来,把你认为正确的事实写出来。回避和否定,并不能说明任何东西。
这段历史倒是很陌生……番剧的历史感不太重……中规中矩吧……
非常喜欢辉日公主!
我們大和族只要情怀就能戰勝蒙古人,理性什麽的不需要。
元日战争中的一次局部战争,反派大获全胜,主角方除了男主女主全员便当,长得再帅都没用。其实作为一部动画作品,《元寇合战记》素质一般,但故事放在元日战争的历史大背景下,立意就变得高了那么一些。“对马曾有流放犯与蒙古人交战”,史书上只有这么一句短短的记载,背后却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景象。愿世界和平
(5/10)不是很喜欢,基本就是部低配版的《王者天下》。原本我是希望看到不一样的历史视角,然而剧情和人物塑造却很套路化,各种极具既视感的人物角色,基本就是在一个屡见不鲜、俗不可耐的流水线故事上,加进了元日战争的背景而已。主角的反复开挂让我神烦,完全感受不到强大的意志,只觉得是在开金手指外挂,我对这种战狼式的故事真的没兴趣,而且无论哪个国家拍的战狼片都TM一个鸟样。我更关注片中几个小人物的故事,白石在乱世中的挣扎令人无奈,医生死得有如炮灰,那几个为了家人被迫朝同伴挥剑的村民才是战争中底层人物真实的命运,个人最喜欢的角色是鹿乃,在故事中一直很边缘化,最后的下场堪称草芥,可导演就不交待一下她的结局吗?
蒙古千艘战船入侵日本?看来海军司令应该是于谦吧。
请为这座对马岛而死吧——奶光,emmm,辉日姬
贫穷的画风,加上破旧画纸的滤镜来掩盖并加强历史感。人物强行智商在线。“一千人的大军”(笑)。感觉人物塑造虽然套路化不过还行,后来发现是漫画改编,就很正常了。
比较少见的历史题材的作品。但拍着拍着也还是向着神剧方向走了。能够理解,但观感实在一般。这段历史国人也没太多人关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