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既然生而为人,就请好好活下去
片子讲述的是中国广东某镇上的女青年贝欣因给其外婆治病,无奈抛弃了她在乡下插队的恋人文子洋,远嫁到英国伦敦,成为当地一位中国餐馆老板的妻子。
贝欣是一个为家庭而活的女强人,但她为家庭而活却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为家庭的鸡毛蒜皮,而是为维护整个家族大的方面的利益而抛弃其它的一切,甚至包括感情。
一开始,贝欣为了替外婆医病而放弃了与恋人文子洋的结合。她的这一举动完全是为了家庭给外婆看病,而牺牲了感情,一开场就交待了她的这种生活目的。而且,观众从她虽对恋人无比留恋但又义无反顾地踏上旅途的举动中,开始认识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女子性格中“强”的一面。到了伦敦后,贝欣为了和丈夫前妻的女儿叶帆沟通,增强叶帆生活的信心,她一方面委屈求全,另一方面用强迫的办法使叶帆的心从绝望中复苏。贝欣此举的目的仍是为了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叶帆。在面临丈夫出走,房子即将被债主夺去的情况下,贝欣竟然决定与债主赌一把,尽管她几乎不懂怎样玩赌。观众从她的这种冒险行为中更真切地看到了她性格中“强”的一面,而她的举动仍是为了她的家庭利益,因为丈夫虽然一去不返了,但房子还是家庭的。
片中表现贝欣回港后为争回贝氏产业继承人的行为,更能让观众看清了她坚强的性格和非凡的才干。当贝欣证实贝氏产业是她祖母的家庭财产时,她不惜一切地去夺回,促使她这样作的原因就是对家庭利益的维护。为了维护家族利益,贝欣又一次牺牲了感情,因为她完全有机会再次和文子洋结合。但为了打赢官司、夺回财产,她和她明知是花花公子的高骏结了婚。影片通过这些更进一步地刻画出了贝欣性格中的“强”和她为家庭利益而不惜牺牲其它一切的人生目的。观众在此后看到的贝欣的种种行为中,诸如她为了家庭的名誉而反对叶帆和文子洋的结合、掩盖高骏有外遇的事实、为了产业不受损失否定了叶帆筹备分公司的方案等等,看到她处处在维护家庭利益,尽管贝欣这样做牺牲了那么多的个人感情,但她还是坚持做了。片中没有去对她的行为进行褒贬,但却为观众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的、为维护家庭利益而奋斗的女强人形象。
尽管和高骏之间感情不融洽,但为了维护家庭,贝欣在高骏竞选议员时还是全力地帮助他。在高骏因在妇女权益问题上栽跟头而导致竞选失败后,贝欣终于明白了一个女人应怎样维护家庭利益,那就是在维护家庭时不能伤害和家庭成员之间最宝贵的东西——感情。她最后那句感慨的台词说明了她今后还将为维护家庭利益而继续奋斗下去,同时也表明她要换一种活法——维护利益而又要维护感情的活法。女儿叶帆是另一个为感情而生活的女强人。影片将她刻画成是一个需要感情,需要爱的人物,是爱的力量让她获得生活勇气、战胜疾病、最终取得成功的。
开始时,叶帆下肢瘫痪,且失去了亲生母亲,她的感情无以维系,因此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贝欣来到后,与她在感情上渐渐沟通才鼓起了生活的风帆,贝欣对她的爱是她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尽管她拄着双拐独自一个人留在伦敦的寄宿学校,她还是很坚强地活着,在这个世界上毕竟有一个爱她的人。影片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表现叶帆性格中“强”的一面。被贝欣接回香港后,叶帆一方面受到家庭(贝欣和贝欣母亲)的鼓励,另一方面也得到了文子洋的爱。家庭的爱和恋人的爱使她终于战胜了病魔,和正常人一样了。影片表现的正是这种爱给了她力量,她能康复、而且事业上有所发展都是因为有了爱,亲人们的爱使她变得越来越坚强。后来,她与贝欣之间的误会与隔阂逐渐加深,她不能忍受这种没有爱的生活,她为感情而活着,那么她必定会去寻求她的感情寄托。于是影片上终于有了她愤然离家,来到恋人身边。子洋给她的爱使她忘却了痛苦,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子洋的竞选中,她的努力使子洋在竞选中获得胜利,这也是她的成功。她之所以这样作完全不同贝欣那样从维护家庭利益出发,而是出于对子洋的爱。结果,观众看到叶帆也活得很精彩。影片成功的刻画,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为感情活着的女强人形象,而这一形象又全然不同于贝欣那样的女强人形象。
2 ) 弃留
还是深夜,对着电脑又不知道该干啥了。虽然也有在线的朋友发来信息,有一搭无一搭的聊着。我想,如果我能把着一问一答制的聊天方式坚持下来的话聊到天亮去没什么问题,可还是被我自动放弃了。用连自己都觉得无聊的没话找话缠着朋友来冲淡自己寂寞的感觉……,有些无耻和自私的我其实不是做不到,而是发现它对我来说好像没什么效果。。。。
刚刚向满楼大哥推荐了一部我比较喜欢的电影,张艾嘉演的一部十多年前的老片子了,片名叫《我要活下去》。反正没啥事儿,顺便找自己又重温了一遍,看完后仍感觉意犹未尽,于是上来念叨念叨,当作是一面镜子的预付款吧。等以后的某日,再看它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照照,对比自己究竟改变了多少。。
女性题材的电影也看过几部,对比起来它不算是最好的,但它有自己的特点吸引着我。“我要活下去”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挺悲壮的,如果只看片名的话,我肯定永远猜不出它的内容,更想不到它会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呵呵~~~我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无论是什么样的故事,我都会期待它有个圆满的结尾,如果让我去写一个故事,那么它一定是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哪怕这个故事多么的不适合,我宁愿它不够精彩。。。有时连我自己都会觉得奇怪,我这么个连自己都承认自己冷血的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变态的癖好,会因为那些与自己毫无相干甚至现实中不存在的人物在故事中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而闹心。。。
印象中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当时就爱上了张艾嘉的坚强、袁咏仪的倔强,还有她们对生活的态度。我自己在这方面很失败,所以这些东西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都会非常的欣赏。。。原本一直以为只有那些雄性激素旺盛的很man的硬汉才能把它们发挥到极致,如果非要让她是个女性的话,至少也得是江姐赵一曼那种英雄般的人物。坚定的眼神加上哪张写满视死如归的脸……,哪怕下一秒就挂了,这一秒还得用无比慷慨激昂的声调喊出一声“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啥的,不说惊天地泣鬼神吧,至少也得把准备行刑的刽子手吓一激灵。再就是失去伴侣、身染重病、节衣缩食、含辛茹苦的将六七八九个自己或别人的孩子抚养成人的那么一个有着强烈母性光辉,又将所有新中国劳动妇女的全部优点集于一身的伟大女性。最次最次也得是为了追逐自由、真理和圣洁的爱情,勇敢的打破封建家庭里包办婚姻的牢笼,敢于红杏出墙,大胆的和穷人家的儿子眉来眼去直至最后双双私奔的大家闺秀……。反正再怎么也轮不到电影里面哪两个外表柔弱、时常会向生活和现实无奈的低头,又必须时常依靠外界力量帮助才能“活下去”的女子身上。这样的女人,就应该是被我们保护起来的弱者,理所应当的被人们同情。。。而这部电影中的两个女人却告诉我其实再柔弱人也一样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坚强和勇敢。真正的坚强也并不全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是死攥着一件事死活不撒手,生活中并不是任何事情都值得视死如归的去捍卫的,世界上也没有那么多绝对正确的“真理”需要我们必须坚持……。
再用上面的理论丈量一下自己,忽然发现生活中我的无数自己个原本以为必须坚持的东西中,大部分其实是可以放弃的。可能在从前的某个阶段它是必须仅仅攥住的,但现在也该撒手了。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有足够的力气去抓住那些我真正应该抓住的,抓住我“现在”需要攥住的东西。而那些过去的,曾经的,已经没有价值了的,让它们统统的给我“玩儿蛋去”吧!无论是依依不舍的放弃、还是无可奈何的坚持似乎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故意把它们复杂化,搞得自己好像是多么悲壮似的;其实~~和人家江姐、赵一曼相比,咱们差远了。
写完上面这一段之后我打开了电骡,把那部我两个多月前就开始下载、进度也已经到了95%的一部很难找的老电视剧给删掉了,因为它一个月以前就不再继续下载了,一下子硬盘里腾出了20多个G的空间,顿时感觉电脑速度快了一些。放弃了已经下载了很久,而且完成了95%的数据似乎也没什么可惜的。因为这种格式的视频无法预览,哪怕已经完成了99%它照样是垃圾,因为电脑里面的电骡软件还在。。。。
3 ) 不是我不争取,是你太过争取
大概是初二的某个午后,cctv6播的这个片子。当时一边写作业,一边瞥几眼,只是若干年过后,那个片尾曲都一直回荡在脑中。今天终于把她翻出来再看了。
贝欣的经历跨度很大,但是文子洋说的太过争取的性格确实血液里的,不可变更的。
太过争取,使得她为了外婆远嫁英国;太过争取,使得她让小帆重新走出那个黑乎乎的房间;太过争取,使得奶奶摆脱小巷摆烟摊重新回到舒服的大房子;太过争取,使得她有了第二次的名存实亡的婚姻;太过争取,使得她会默默努力让曾经的初恋与小帆全心投入地恋爱;太过争取,所以她会尽最大可能保障股民利益,用心维护贝氏名声;太过争取,最后换来了“我的女强人哭了”
“中国妇女在艰苦环境中奋斗,她们那份坚持要活下去且要活得更好的精神,叫人感动,叫人鼓掌” 影片最后的字幕,很正面很意义……
张艾嘉的演出很动情,这个角色也很正面。可是,这个时代,她有时候是不是也应该为自己活下去。
我们生在了一个多么好的时代,可以名正言顺地为自己活。
4 ) 我要活下去
重看,还是觉得很好看。
张艾嘉很适合演这种女强人。
袁咏仪很漂亮,只是觉得叶帆这个人还是有点白眼狼,感情上的事不好说,可是工作上的一点事也认为贝欣针对她,后期总是一副气鼓鼓的样子,太不懂事了。
赵文瑄颜值在线,迷死个人,太帅了。
--------------------------------------------------------------------------------------------------------------------------------------------------------------------------------------------------------------------------------------------------------------------------------------------------------------------------------------------------------------------------------------------------------------------------------------------------------------------------------------------------------------------------
5 ) 半个传奇半个童话
为了记忆中十数年前看到的一个场景,百度了一下午才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亏得是袁咏仪的容貌和名字能让当时还是小朋友的我记的还算清楚。小说没有看过,但电影跟小说诠释的总是不一样。这是直觉告诉我。
是那样一种想法叫我找出这部95年的“老”电影来看的——如果你不爱一个人,是否就会像贝欣这样坦然面对丈夫的情人?这得益于这两天正在看《纸牌屋》,弗兰西斯的大老婆和小情人我都很喜欢,这是题外话,简单来说就是克莱尔让我想到了本片中的女主贝欣。
可是当我完完整整用十多年后的眼光再来看这部戏,我更想抒发一点情感的方向却并不是如此。或许说,我更想这样理解,这部电影里讲述了两种人,会争取的和不会争取的。
就像在老奶奶摔倒后,贝欣和周华健在医院中的那个场景,贝欣问他,你就不能勇敢一点去争取。周回答说,或许是你太会争取。(巴拉巴拉巴拉,大概这个意思)
我先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儿,会争取的人和不会争取的人。
故事从头开始来看一下吧,贝欣不是余华《活着》里只为活着而活着的福贵,她是一个女人,普陀大众中最平常的那种女人。福贵的生命坚持是漫无目的地的本能。贝欣对于活着这种能量却不太来源于自身,这里我并不想说她是个圣母。而是说,是另外一种本能,你可以这样理解,母性。无论是说嫁个老男人是为了给外婆治病,还是照顾拯救瘸了的袁咏仪,这里有一个衔接,那就是她彻底爆发把袁推到真实的世界里,那一天是在外婆去世的第二天。或许你可能说这是戏剧情节和张力的一个艺术连接。或许你可以把这当做她母性能量的一个深层转移。
我喜欢这样的一个设定,很可信。而这种可信是这个言情剧本里所能给现实赋予的最大浪漫。(所以说我不喜欢圣母,是因为我觉得不可信)
我喜欢贝欣这样的女人,也喜欢赵文瑄饰演的这样无比狗血又可爱的男主。不得不说剧本做的真不错,但是对于电影没多大价值,或者说有点浪费,这样的故事完全可以拍成十二三集的连续剧,一集一集英剧一样的精致,一遍一遍放在硬盘里珍珠一样的端赏。但是电影太仓促,很多适合继续发挥的情节成了电影中一幕一幕的闪回。其实这样的剧情如果深入挖掘发挥,每个人的内心与改变极其有看头。
我喜欢看女人改变,更喜欢她们如何变大变强。这样一个故事本身演绎着传奇,我喜欢看传奇,看记下传奇的传记,看编成传奇的戏剧。
如今好编剧不多,没想象没经历。编出来的东西不可信不可爱。梁凤仪留过英,又从商,香港英国、商战世情都是信手拈来,关键还是个女人,有言情的天性。如今完全无法直视不懂情的老爷们写情事还导演感情戏,尤其是一些女性戏,闪瞎眼。金庸老爷爷这样有过情伤的另说,曹雪芹是情种情僧情神仙。骈这么多就是想说没真理解“情”这种东西的人真是无法把情好好表现出来。提一下《来不及说我爱你》,原著导演都是女性(曾丽珍真不错),所以秒了我妈跟我。这就是说女人知道女人喜欢什么理解什么想要什么。当然这只是大部分,我说过了,情僧情神仙的男性还是有很多的。这里面自我感觉要抛除古龙和二月河。康熙王朝那句,宝日龙梅你强暴了朕。真是隔着10条街都闪瞎我啊。
我是个爱乱扯的人,回归回归。
贝欣是个传奇,这种传奇是半个,因为所有的成功不可被复制。她纵然凭借为他人而挣扎努力的能量来过五关斩六将,但是这篇童话给了她一个不错的家世,生生拖着这片子向着言情大戏一去不复返。后面就开始言情了,太子女夺半个皇位,政治联姻了个异国小王子,日久生情,最后王子女王幸福在一起。这是半个童话故事。
说说女主的那些男人们。
赵文瑄高高白白帅帅是我妈的菜,我喜欢的通俗口是言情男的坏坏风流痴情又小白。
欣的第一任丈夫惨不忍睹啊,不过有个桥段挺一语双关的,他送她个戒指。欣说,太大了。一任说,用红线缠一缠咯。婚姻有时候就是这样,或者对于贝欣来说,此男年纪纵然太大,但是红线缠一缠也就过在一起。但是这根红线是在你手中的,正如外婆说的,你心中有爱,也可以过的幸福的。红线不是命运的月老红线,而是爱。不过好像后面戒指还是给了一任男的女儿袁咏仪。没缘分就是没缘分。没爱就是没爱,还是把这男人唯一剩下的父爱留给小公主吧。小公主袁咏仪不得不说真是公主的命,一开始就是躺在床上的睡公主。一路遇各种贵人把她吻醒拉出来走起来。连圣母白莲花般女主的初恋男友都钓到手,看来有好命真也是很重要。但是从她后妈身上学到的坚强勇敢也是一个能叼到好男人的必杀技吧。忍不住说一句,戏中那个唯一的船戏可真是格外震撼啊。(摔,头发长见识短了)
最后说这个周华健饰演的初恋吧,真心不太喜欢这个单元男主啊,就是一句话,不够有胆。(当然也可以说,这个角色道德感过分重,传统教育毁三代啊。)连那个跟贝欣赌牌的黑老大都不如,话说回来人家黑老大戏份少,但是挺招人待见的。三个场面,一个,见到贝欣一眼钟意甚至看痴到忘记松开握着的手,一个,对贝欣说,跟着他会有好发展,第三个赌牌时说的,你走吧,我不跟女人为难。三个场面就刻画了一个铁血柔情有眼光的大哥形象。不过大哥长得对不起观众,所以女主肯定也不会跟他。话说我初恋长得跟周华健的角色一样感觉,性格也差不多。好男人安全有责任感,少女情怀害死人。
想不到还要说什么,就说最后那个,我输了选举却赢了你。这桥段真是我爱的梗。真呀么真三俗,可我真呀么真喜欢。谁让我恶趣味呢。
总结一下,四星推荐,前半截是励志奋斗史,后半截带劲言情剧。言情也不算太流俗,因为如今难找到这么好原著跟编剧了,值得翻拍成精品连续剧。又要说一点题外,《喜宝》真是本好小说,电影却惨不忍睹。想象一下那种大场面,甄嬛、纸牌屋都hold不住。言情,就是要带着那些张扬热爆才特么欢快好看啊。
可见导演制片的功力也好重要,酸蔡于什么的拍拍古装偶像就算了,他们都没到会言情的火候。
最后,期待好小说,好编剧,好影视作品。最后致敬我最近喜欢的那些作家编剧们,王小波,王朔,李碧华,梁凤仪…………
6 ) 活下去,好好的
虽然跟高峻结婚时便知道他的本性以及这场婚姻的目的性,但穿着婚纱站在镜子前的贝欣对于婚姻不能说是没有期待的。然而一个破门而入的女人却把贝欣的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说:这里,有高峻的孩子。
贝欣镇定了一下,说:知道高峻知道会怎么样吗?他会问你有什么证据,别忘了,他是个律师。
而后高峻似乎是听到了风声,到新娘的房间来,进门只看到贝欣一个人安静地站在镜子前。
他问:没事吧?
她答:没事。有你在,会有什么事。
婚礼照常举行。
不知道贝欣是怎么打发那个女人的。但我在看到她跟高峻说“没事”时,明白她对这场婚姻最后的一点期望也没有了。
许多年过去,上面这个场景一直记忆犹新。
被袁咏仪饰演的女儿骂说她和高峻这对狗男女真是般配时,她只是笑,笑得无奈,笑得无所谓。
影片最后,我们的女主角在听到丈夫的告白后哭了。“我们的女强人哭了”高峻如是说。
真好,做自己的同时,赢得了尊重,赢得了爱。
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小姑娘问杀手:生活一直如此艰辛吗?还是只是在小时候。杀手说:ALWAYS。
所以还是好好活吧。
活下去,好好的。
所谓一个女人的史诗……梁凤仪真是左得可以,不过这应该是她的电影中改编的最好的一部。贝欣的每次选择与其说是一个女人的选择倒不如说是暗喻成香港的选择,袁靓靓的气质真是搵遍香江也没有第二个,但我不喜欢太会为自己争取的女仔。
婚纱裹着微妙的真心,赵文瑄和张艾嘉的气质真稀罕,私心觉得这两人在一起也挺好的哈哈哈。
虽然主角光环和奇遇太戏剧化,但是呈现了那个乍暖还寒时期一些女人的状态。梁凤仪+张艾嘉/赵文瑄+袁咏仪/周华健,还要什么自行车?!
说实话,电影很套路,豪门斗争,爱情买卖,但是会有莫名的感动。一切都好像错了,但一切又都刚刚好。结局很美满,其中不乏一种对人生境遇的转折迂回、花非花雾非雾的哲学深思,在波涛汹涌之后,一切又都是平平淡淡,如此温暖。
袁咏仪的角色更好,能爱能恨。张艾嘉的主角则太多对女性苦难的想象,婚姻待价而沽,劈头盖脸的不公难作声,为他人谋取福祉
BD蓝光修复,真是清晰,袁咏仪年轻真好看,演绎一个因车祸腿残障大发爱看书的少女,张艾嘉还是有演技,有女人味,不过张艾嘉粤语是原声的吗?因文革与青梅竹马的周华健分开,因为奶奶的病卖给袁咏仪的爸爸生活一段时间,等赌博输钱后回到香港找寻自己的奶奶,是有钱人,遇到律师赵文瑄让其打官司可以分得财产10%,一场交易婚姻各自达到目的,赵文瑄粤语配音也真够不自然的,周华健还挺老实,演技一般,唱歌声音最好听,主题曲陈洁仪《爱让我犯错》好听拉高主题,梁凤仪女士还挺爱国爱港,隐喻香港回归,也为妇女发声,鼓励自强不息,要坚强活下去
三星半吧。这片最大的问题就是片长,一个女人的史诗,起码要超过两个钟头才能承载,一个多钟头的片长,感觉很多情节都是点到即止。回头找原著读读。
虽是为了文瑄蜀黍看的,但张艾嘉真是个好演员。
又是很早的电影,大爱袁咏仪,一直不明白为毛找周华健演对手戏,现在,仍觉得无法接受。。。
比较夸张的女拳出击。 看似说了很多 其实什么也没说。 看似失去了很多 其实最后都得到了 一个好的结局让女人们爽了一次。
虽然我那么爱他,还是要说,要不是周华健演的就好了。
最喜欢剧中的一句话:我最喜欢你这双不服输的大眼睛。袁咏仪真的好漂亮,不愧是我喜欢了十八年的女神。
华健哥哥竞选时说要为中国人服务……那会儿香港还没回归呢 囧囧囧 本来以为是女性励志传记,然后变成商战片,再变成爱情片 囧 袁咏仪短发最高~
两星半。过时的作品,张艾嘉的际遇完全是由男人写就,她这个角色具备不少金手指的能力,但要为她设置跟为苦情剧的环境,这种套路,TVB和ATV玩到风生水起,这里强调的活,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活。这个电影他为丈夫做了不少事,改变际遇也是靠得认祖以及婚姻的手段,写她和旧情人丝毫写不出火花,可是要安排女儿从中作梗,从前她支撑起家,也可以支撑起女儿,现在她经营生意,却不管女儿,越写月矛盾。梁凤仪的小说,07年还有一部《女人本色》,差不多的气质和格局,基本她就只能写成这样了。
文子洋总让我想起张豫瑾。
冲演员阵容看的,可就是个平庸的商战言情片,原著是梁凤仪…号称女性励志,可张艾嘉第一次结婚是为外婆治病筹钱,第二次结婚又是为争遗产,除了拿婚姻做交易,并没有看出什么个人奋斗。后面的感情戏走向更是连逻辑都看不懂了,只能从张艾嘉赵文瑄俩人的气质组合找苏点。
《我要活下去》从情节到结局无一不渗透着理想化的色彩,但那些细节又都是真实可触的,让人感动,就像结尾那行形式化字幕说的,中国妇女在艰苦环境中奋斗着活下去的精神,教人鼓掌。电影里高骏打开大门,看到身穿白色婚纱背对着他的贝欣缓缓转过身来的那一幕,真的很美,那一刻交易里也潜在着几分真心。
这部片子里,袁咏仪的风头都被张艾嘉盖住了
小时候看的。我明白了,其实女孩子也一样可以很优秀,很优秀。我不敢太张狂,但是我自认为自己很独立,对于自己很骄傲。我该抱着梦想,然后继续前进。
《我要活下去》 李惠民 1995年这是一部很正能量的女性奋斗的史诗电影。在贝欣身上有股很坚韧的性格,从第一次婚姻遭遇的家暴乃至家庭的生存问题,她都没有一刻想过放弃,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过。当命运把第二次机会摆在她面前的时候,她也是很主动的去争取,敢于在上流社会跟人博弈,甚至可以接受政治婚姻,跟丈夫一国两制。她的骨子里其实就是一个聪明而又坚韧的女人,虽然渴望爱,但是却从不把精神放在男性身上,很独立。其实中国妇女身上都是存在一股很强的生存能力的,为什么是妇女呢?可能就是所谓的为母则刚吧,只有正真的治家才能把生活看的真切。还有一句老话叫:“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我感觉一个女人就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所以娶对一个女人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