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能够多大程度的影响到后世的同题材电影?
艺人对社会地位的诉求、审美的纤巧化倾向、勾脸武生和旦行的专业分化、以及最让女导演浮想联翩的男色文化,统统都是清末民初才涌现出的历史矛盾,这才是本片作为历史剧最大的时代BUG,具体的时代细节考据反在其次。
所以接近真实的情况是,不会有唯美的水袖功和毯子(片子里是豆子)功,也没有催吐减肥、油彩打底的红生、刀马旦压大轴以及表演的形声并重(夫子盔的黄忠可以有)。中气不足的艺人会暴食增重,为了声腔牺牲外形,而不会像岳九一样活在厌食症的边缘地带。“我是戏子,可我不是娘们”,乍一听好像掷地有声,但是富大龙如果放弃这种话剧式的娘娘腔表演,多半并不会面临性向和社会身份的困扰,毕竟他表演的不是清末或杨梅余时代的旦行、49年的程蝶衣,而是乾隆时代,一举扫平花乱并举和梆子盛行局面,先声夺人的原始京剧艺术家。
前前三鼎甲时代是皮簧的草创时代,大刀阔斧高门粗嗓,不拘小节不重矫饰的审美取向,是米喜子和韦春台们的时代气象。声腔的发明和进化,姊妹艺术之间的倾轧和融合,伶工与肉食者谋的上下博弈,是京剧在那个时代的主要矛盾,如果当时之人像马静涵在本片中体现那样,过早的萌发了身份觉醒并为之挣扎拮抗,那么下场只能是在苦涩的失败中沉默或黯然离场。乾隆年间的身份正治活动家,仿佛母系氏族刚刚瓦解时代的女权主义者,悲剧且不合时宜。整个电影的拧巴之处就在于此,他让一个在清末才会爆发的摩登矛盾,提早出现了近一百年,人物的自觉和行动的激进因之像是近代人物,而囿于时代硬限制,编剧不得以又只能把他们的革命行动强行打断,回到历史旧轨。其实如此收场本也很好,正巧可以影射出伶工的悲剧命运,然而在影片真正的结局里,马静涵突然接盘程长庚,获得了诡异大团圆,时代悲剧掺入了喜剧元素,哭笑不得。历史的女导演的温情,总是会毁掉好电影应有的锋芒。
今年看的48部电影,富大龙老师演的真棒,那一跪,我的乖乖,这不是影帝吗!润生演的,有点走过场。剧本有点流水化作业,其它的还好,灯光摄影,看那部片子,感觉都不差。剪辑,不记得是富大龙老师,还是汪润生,自己练戏时,几个截图,看的有点尴尬!然后,最后富大龙老师给皇上表演,润生去见到了王子文,然后回来,富大龙老师才死,这样处理,感觉就有些奇怪,我感觉把润生见子文,放到最后,可能会稍微不那么尴尬。 演戏–见子文–富大龙老师去世; 演戏–富大龙老师去世–见子文; 虽说给润生和子文交代了一个结尾,但是这个结尾处理的不好,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或许,进京之前,就要让润生见子文,然后子文鼓励润生,然后富大龙老师和充满斗志的润生去北京演戏,最后富大龙老师去世,这样子,或许会稍微会好一些。由于是表现民粹的片子,所以多加一星,4颗星。
一、武生汪润生
他是扬州春台唱戏班的名角,虽然有名,但在世人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区区戏子。“一个下九流的臭戏子”真实描述了清朝年间艺人的社会地位。自古以来戏子的身份都不高,清朝还有明文规定,唱戏的脱籍以后三代才能考取功名,那么也就不难理解片中各色人物对汪润生戏子身份的嘲讽挖苦了。
因为汪润生的戏子身份,他和未婚妻春荣的婚事被春荣的父母阻挠。在种种世俗评价和自身遭遇的影响下,汪润生变得卑微和敏感,他化妆时眼里有着不甘,他心里对自己的戏子身份产生了反感,他无法把全部的感情投入到戏中。
所以当时的东家看汪润生演的关老爷戏的时候这样评价:“好是好,但还是缺少点关老爷的神韵。”
唱戏的最高境界是人戏合一,是入戏,但此时的汪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同自己,他感到卑微和低下。
幸好,在师父和东家的帮助下,他结识了扮旦角的岳九,他的师父对他说,“你看,这天底下也有好戏如命的。”看到了岳九对于戏剧的痴醉后,汪润生被打动了,“只要你不自轻,自贱,看得起自己,别人也不会看轻你”,汪润生最终与自己和解了,不再在乎世人的眼光。他画上了妆,为大家唱了出极精彩的《千里送京娘》。
二、武旦岳九
第一幕岳九出场时,北京城满城飘雪,由于被同行陷害,官府收了好处,与鼠辈沆瀣一气,污蔑岳九演的戏是“黄戏”“骚戏”,伶人岳九于是被逐出京城。
在京城八大胡同里名声赫赫的岳九离开了京城,去往了扬州,他在扬州蛰居数年,苦练功夫,技艺越发精进和成熟,他练功时像着了迷一般:在寒气逼人的三九天,他穿着单衣,踩在豆子上练功。那捆住的双腿,负重的脚尖,一地光滑的黄豆,细碎平稳的圆脚步,曼妙的摇步,禁不住令人心弦一颤。
当乾隆八十大寿,春台班要进京献唱而苦于没有经费时,岳九把自己唱戏多年积攒的钱拿了出来,愿意资助给春台班他们进京,唯一的条件是让自己也跟去,在京城唱一出戏。
又是一年冬天,北京城漫天飘雪。
岳九和汪润生在北京城里名声大噪,但在京城唱戏违反了多年前的禁令,岳九和汪润生都被抓进了牢里。当汪润生在那里沮丧哀叹时,这边的岳九仍着了迷一样在那里举着兰花指,迈着小巧的步伐哼着曲子。那种痴迷状态被富大龙演的惟妙惟肖,浑然天成。
最终他在皇帝面前为自己圆了梦,完成了人生落幕前最后一次盛大登场。
爱戏如命如岳九,“就算是死,也死在台上。”
人称岳九为九叔,梅葆玖也被越剧大家茅威涛称为玖叔。梅派是男旦,富大龙扮演的岳九也是男旦。有种冥冥中向梅派致敬之意。虽是男旦,却是顶天立地的男儿,不自轻自贱,始终保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看到富大龙演的九爷的角色,估计每个人都会忍不住会拿他和张国荣演的程蝶衣比较,我也一样,但发现富大龙对于岳九这个角色的塑造完全不输程蝶衣,尽管程蝶衣是无可挑剔不可替代的存在。
你,举手投足,一颦一笑;
你,癫狂痴醉,傲骨不卑。
三、懂戏人:凤格格
凤格格是最懂汪润生,她懂得他内心的自卑和不甘,她能够欣赏他的一板一式,她能够看出他戏中的不足。她离开扬州的时候赠他关羽的戏服,和那枚用虎骨做的戒指。
他给皇上唱戏名扬京城后,她邀他相见,她精心画了妆,为世上能有这样一个蓝颜知己。
她向他表达了欣赏和爱慕,而他带着遗憾地说“我如果不是个戏子……”,不等他说完,她果断地回复:“你若不是个戏子,我连多看你一眼都不会。我从来没看低过你,你也别把自己看矮了,若不是因为戏,我和你之间隔着十只手都够不着”。
凤格格对汪润生有着欣赏和爱慕之情,但两人却保持着应有的距离。
当汪润生功成名就之后,他们从此再未相见。
结尾,润生的十岁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也要唱戏,他不再卑微,给自己的儿子说“好好练功,天底下的人早晚得高看你一眼。”
四、关于几点电影评价
2、服化道和选景精致,服装考究,选景也把扬州的水乡与市井气展示地很到位。
3、关于演技,这部戏就冲富大龙也要去看,他真的阐述出了戏剧的精妙,每一个动作、脚步、表情都是好几年功夫磨炼而来的。
(百度了一下,发现我龙哥是有着戏剧基础的哈哈哈)
4、虽然整部电影的戏骨不少,但因为京剧题材本身的限制和没有所谓的流量明星,这部戏热度很低,我去的整个50人的观影大厅,上座率不到20%,真的让人扼腕叹息。
所以真的真的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一直记得初中历史课本上曾一笔带过有关徽班进京的故事,从此举世闻名的京剧就此产生。这部电影详细讲述了这一段历史。演员们对于曾经戏剧角色的演绎都非常到位,看得出来有精心排练和模仿过。每一个动作、神态、唱腔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神乎其神。剧情方面也有不少亮点,富大龙饰演的岳九和马敬涵饰演的汪润生都对戏曲表演有非常强烈的热爱,不仅渴望通过唱戏谋求生计,更希望让戏曲艺术被全国观众深刻熟知,也最终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电光幻影# 《进京城》,有时候被打动的是平淡岁月里那一望无际的温柔,而不是被蹉跎的柔软,在某一刻就弯了腰。
人生执梦想而行,几乎人人有之的态度,但是在岁月和生活里,这点憧憬往往被磨成了碎片。人活于世,都离不开大环境的滋养和影响。我们生而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国度,什么阶段,都是一个生命一生无可选择的大背景,说白了,这就是运气。你活在一个自己可以从容选择的世道里,或者碰巧自身有个良好的运气,那么你的获得就可能是前途无量,可是多数时候,芸芸众生,我们出生、生存、成长,早就已经按照我们所在的环境走出了我们固定的模式和样子。我们以为的突破,其实就是自我的狂欢,真正的意义上令人无动于衷。
对于电影《进京城》,其实是以曲艺为底线的,讲述了徽班进京的历史事件,从中取材,慢慢铺展,将梨园艺人与行当之间的情缘和纠葛一一描述,在大背景大环境里,介绍了那时的种种困境,人之思维,环境造势,命运的选择,和终于的结果。编剧是邹静之老师,王牌编剧,底蕴上应该是不愁的,但是必须要说一句,个人感觉,邹静之老师对于这个题材的写法感觉更像是需要命题作文,所以做的合格,但是并没有特别的出彩或是光辉,更像是把一部需求中的作品,在历史事件的还原里一一做到了。应该说故事的设置和主线做的都很好看,其实要说什么是清晰的,人设上,有优秀的地方,当然也有本该优秀但是拖了点后腿的角色。另外,邹静之老师心思细腻得很,所以他在编剧里感觉设置的人物的一些细节和态度,其实是需要品,需要来回思考的,但是事实是,这很难,我们的思维注定了我们几乎不容易去这么考虑,所以也就很容易忽略他那种心思细密的设定。毕竟电影时间短暂,不彰显,就容易被埋没。
影片有富大龙扮演的岳九,一代名旦,被弃京城,远走他乡,终于借着他人的能量站回了梦想中的舞台,也成了这部电影中最坚强的绝唱。可以说是不用质疑的最好的一抹色彩,就是这个人设,也伴随着演员的演绎。坦白说,富大龙这个扮相,你让我用美好的旦角去体会,审美有难度,确实不好看。他身材样貌条条框框都不具备旦角的美。所以在影片里,第一次看见他月下练功的时候,我整个人是心都一抽,就这个颜值的表现,我不知道我怎么面对。可是不看脸,就是那个身姿,那个调性,那个自成一派的味道,又让人觉得有些魔性,忍不住想多看几眼。就是这样的状态里,认识了这个人物,认识了这个演员。应该称赞,这是本剧的一个成功的灵魂设置,虽然这在我看来距离邹静之老师的水平还是有点遥远的,但是单独的成品里,确实是优秀的。富大龙的表演堪称模范。虽然看脸差距太大,但是人入疯魔,自然就能调整到对的状态里,而他就是恰恰能够活在魔幻里的那个人,所以异常的好看。待到影片结束时,就这个糙得一塌糊涂的脸,我看着他扮上女装,竟然都觉得很恰当了。所以他赢了。当然,在我眼里,虽然对《霸王别姬》没有偏爱,但是让我用这个角色去对比张国荣,我觉得还是差距很大的。气势上富大龙的岳九更盛,所以助了他一臂之力,但是够得那份美好,两个人还是完全不同的。
马伊琍出演的凤格格,醉心于戏,并且知书达理,对于戏曲的理解和造诣也是非同一般。所以这个角色演的很大气,虽然不具备闪光的力量,但是她本身就是温柔的力量。于是可以点醒主演,可以理解行当,可以推荐当下,可以创造未来。这是一个一直在隐隐作事,始终存在,又始终不是最前端,却一直保持着最前沿信息和存在感的人物。我个人觉得,气质和感觉的都适合了马伊琍,反而是我这些年看她演戏中难得的感觉不闹腾,可以像她自己一样慢慢推进的角色,蛮难得的。至于影片中,凤格格与男主人公汪润生的关系,其实是否关于感情,真的重要吗。
应该是本剧真正主演的汪润生,串联了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推动了一切的缓缓发展。饰演汪润生的是演员马敬涵,查了下资料,正经有戏曲北京的演员,应该是非常合适角色的选择。我个人觉得无功无过,也没看出来是真正的曲艺演员的样子,不过底子有,该唱该演的时候都不耽误,还是可以胜任的。另外他的扮相其实是好看的,要相信真的脸好看的演员是很有优势的,毕竟站在舞台之上对着那么多人,没有好看的脸,说什么都是浪费。那么这一点上他是认真的可以。不过没有太出彩,基本就是顺下来了整部电影,不算失分,但是觉得和演绎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小遗憾。
京剧的产生,默默的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很多选择在那个时候看着只觉得是生活里的一个步骤,一场抉择,却不知道会给历史留下多么浓重的一笔。很多新的篇章的谱写,都会因缘际会的展开来。这就是这个世界,刻画历史的方式。
没有预期那么好看,但是还是有惊喜的。片中裘继戎出现,我也是惊了。话说都请了裘继戎了,为什么是个一带而过的配角脸,我都怀疑我自己看错人,但是我相信我没有。他夹杂在队伍里面聊了几句而已,水成这样的角色,用得着裘继戎嘛。后面也没有安排剧情,按说是个好的宣传点,不知道出了什么情况。给点惊喜又破灭的感觉。
还是应该看,故事性强的,有些历史,值得翻阅。
作者:小佛搞特
胡玫导演亲携新片《进京城》在昆山卢米埃影城为我们曲艺盟友献上了一份独有的点映礼,观看之后感触颇多!
《进京城》系邹静之老师取材“徽班进京”历史事件,耗时多年潜心打磨的诚意之作,由胡玫导演亲自执导,马伊琍、富大龙、马敬涵、王子文、焦晃等实力派演员倾情加盟,可谓是京剧票友和部分影迷的福利之作。
从电影剧作上看,胡导用其擅长的艺术手法和“戏比天大”的精神内核,通过呈现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和反转曲折的京城传奇,再现了戏曲界一代宗师的辉煌往昔,并对国粹京剧的诞生发展追根溯源,令观众得以见识到戏曲大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淋雨砥砺前行的精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京剧部分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咱不懂不好妄加点评,但是作为普通观众看着着实过瘾。“台上三声好、台下十年功”、“没受过的罪在戏里受了,没享的福在戏里享了”等经典台词的设计触动着我们这些曲艺工作者对自身经历的追忆和共鸣。与此同时,在徽班进京历史事件改编的剧情中,其“下级禁止点灯,皇上圣明放火”的敏感题材,在当今主旋律过审把关严的框架背景下,确实起到了鼓励文化自由表达的积极作用。
从电影形式上看,片中一些长镜头调度的探索尝试很值得鼓励,尤其在润声面对人生抉择时内心矛盾纷繁复杂的场面调度值得参考学习。该片的美术也值得一提,尤其在体现人物形体“美”和内心“善”的段落时,其影调、色彩、布光、装置等方面呈现的还是比较细腻耐人寻味。不过,个人感觉该片的镜头语言还是有着浓浓的电视剧质感,尤其是露怯的特效大全景、频繁淡入淡出的转场、泛滥煽情的罐头音乐、刻意极限的构图等,对电影质感和形式有较大负面影响。
总之,继《霸王别姬》和国内电影市场完全趋向商业化之后,观众很难再会看到诠释京剧艺术的经典影片了,这也说明此题材影片的创作过程着实不易!在这儿要为胡导点赞祝愿票房大卖!
五分全给九爷
本来一听是京剧题材的电影我本身是拒绝的,可是坐在那看进去之后发现剧情还可以。尤其是富大龙的演技,这片绝对值4分。马伊琍演技也是爆表了,超级适合这个角色,气质很到位。
感情是浮于表面,只能感动剧中演员,情节是跳脱的,像是从电视剧里截出来的剧情,一部制作精良的精致电视剧电影。富大龙和焦晃是挽救全片的最亮点,而胡玫最厉害的部分是,在古装正片题材里还植入了商业广告。
豆瓣评分给得低了,至少7.5。有板有眼,有腔调有情怀,有历史感又接地气,最不足的也许过于严正而显得有些许匠气,少了惊艳。奋斗一生可不是为了取悦某一人!
邹静之老师的剧本,徽班进京的故事,一段在历史的尘埃里逐渐在被边缘、遗忘的故事。因为它传统、规整,好像看起来有点“老”,可它老得珍贵。胡玫导演的镜头细腻唯美、故事处理的干脆利落。徽派的白墙灰瓦,京城的红墙飞檐,很美;一曲西厢曲未了,我叹你是知己,很美好。富大龙饰演的岳九,柔中带刚,其中岳九跪的那场戏,那种忍的分寸,魅力十足,那一刻没有富大龙,只有岳九。
合格的政治任务片,还是逃不过「皇上圣明」的套路,但是富大龙和岳九实在是太迷人了,什么京戏起源,什么润生长庚,都不过是引出岳九后半生故事的线索而已;转场也太频繁了,还就淡入淡出这一招,像电视剧预告一样稀碎…
富大龙终于又演电影了,还是影帝一样的演技
“没遭受过的罪都在戏里遭了,没享受过的福都在戏里享了,唱戏的比谁都活的宽…唱戏这回事,不迷真不知道其中滋味儿” 马伊琍打酱油了,富大龙绝对加分。
命题作文+电视剧手法,王子文的戏份完全可以忽略掉,如果没有两个男主角压戏绝对是一场灾难。倘若搞不清楚电影的玩法,就不如好好做电视剧,也别再把自己往第五代里归类了,互相都尴尬。
好题材好故事,角色太棒,京剧进京城的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国粹文化的呈现都很赞。但是,电影感太差了,无论是镜头还是质感,都是电视剧水平,胡玫这一点,电视剧拍惯了,电影不会拍。但演员就是好啊,马伊琍、焦晃,尤其富大龙,夜间排练那段,太仙儿了
富大龙表演细腻有范儿,一瞬间的惊艳但是淹没在一板一眼的无趣剧情里,太传统太规整了,有很多有力的地方,但合在一起就是木然。老派有老派的好,但也有无力。
看毕,导演胡玫来现场交流,气场强大,行为言语皆强势,不愧是拍出了《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的女导演啊!四星支持,还有富大龙演技是真的好,碾压所有,除了焦晃老爷子出境的那几分钟!
真的太像电视剧了。这本子肯定不是邹静之自己写的。
这部影片再次告诉人们,当年《霸王别姬》里的张国荣有多牛逼,认认真真学了戏的就是跟极限速成的不一样。富大龙是个好演员,但他一上台就破功了,身段脸型包括表情控制,真的差银幕上那些好旦太远了。演员的问题不是最致命的,导演选择的手法和结构终于判了整部戏死刑。无论人物弧光、情感关系还是内外矛盾,都相当生硬无趣,转场无反应时间,不连贯的地方太多,无意义的内心具象化表现太多,莫名其妙的龙套话太多。看起来像缺乏电影感的原因更多的不是运镜调度,而是灯光布景。
三星全给富大龙,演技真是进化境了
一个人一辈子的痴迷,一辈子的执着,最终如愿以偿,含笑九泉。这样的人,不论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境地,只要心火不灭,足以燎原。富大龙演的九爷就是这么样一个人,演的很棒,戏中之魂。马伊琍的旗头扮相一出来,就感觉甄嬛娘娘驾到了。王子文脸太尖了,少了一些少女的娇俏感。焦晃老爷子一出来,那必须得是皇上驾到了。
太传统了 一板一眼讲故事 功底有余进步不足 富大龙出彩 马伊俐也有力 焦晃出来就几下 全程抢镜
看完了,整体感觉还不错。开头和结尾汪润生的感情戏剧情太弱,尤其开头私奔那段情节安排不太合理,很尴尬,有些迷。但到了中间开始步入剧情正轨后就好了很多,高潮部分非常棒。配乐、演技,场景各个方面都很用心。富大龙高亮!!!给岳九这个角色赋予了灵魂,一生为戏令人震撼又感动。还有凤格格也是越品越有滋味的人儿啊!整体不错,就是看的人太太太少了,一场就两三个人。大家有时间都去捧个场吧,还是很值得去的,不要让创作者的用心和诚意打了水漂。
开头还敢喊一句“要全天下都是雅戏,那就没有男女之事,也没人生孩子了”,末了还是说老百姓喜不喜欢不重要,得看合不合圣上的心意啊……富大龙长得太阴鸷了,演旦角阴阳怪气的,月下练功那段不仅毫无美感还让人瘆得慌,当然如果本来就是要这效果我也没话讲
一个青春任性,一个重返舞台,皇上说“好”,这才有了进京证,艺人之艰辛,有如你我。富大龙,马伊琍演的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