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我一开始是有点担心,我是王家卫的超级铁粉,看片子会不公正(他怎么拍我都觉得好看)。但是看了二三集,我很客观的说,非!常!好!看! 谁敢把30集电视剧全拍成电影!谁敢那么长的篇幅,还是没剧本,并且不让演员们知道自己在演什么!一场戏拍八十遍……重点是,谁这么拍,最后剪出来依然是一个张力十足,风格十足,故事线清晰的片子! 这是一部有着浓郁王家卫风格的戏,以至于很多人(包括我)都觉得90年代被拍得太像三十年代的上海了。但这并不妨碍剧情的好看,和每一个人物的精彩。(尤其是一些配角,这两集中以董勇老师为首,演的真心好。)辛芷蕾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惊艳!马伊琍表现也可圈可点。王家卫又一次证明,在他的影像中,每一个人都可以绽放极致魅力。 剧情不多说,因为只看了两集。但是意犹未尽,很想很想继续看下去。 我是从《重庆森林》《东邪西毒》那个年代就爱上王家卫电影的。那时还是个少女,现已步入中年。看到自己最喜爱的导演,带来这样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在电影大荧幕上观看的电视剧。非常感叹!他还是那个王家卫。 好羡慕跟他合作的演员们! 最后,不要纠结方言还是普通话。我看的普通话版,并且很期待看方言版。
宣传片观之跟小说繁花原著在明面上是相去甚远的。本来是金宇澄加在繁花的开场白在我看是给王家卫的阿飞正传打了个call,结果还真被墨镜王回了个十足诚恳-拍出来,而且是花了人生巅峰后的7年!小说繁花的腔调其实根本不是阿飞正传那种感觉,悬念是在电视可拍得出繁花的些许神韵?按照惯常王家卫的口味,对上繁花里那些大背景下的汹涌暗潮(墨镜王自己也回应了他眼中繁花的精彩是其表相下无数的指向可能或带来的想象,这确实可能是吸引他拍成电影的灵感所在),或妙笔生花的情节上巧妙呼应,我感觉挑战很大。电视繁花27号播出来,跟小说繁花也许在观者看不出一点直接联系,即便如此我也不会奇怪和失望,再即便哪怕胡歌演的根本也不像书里上海阿宝,也没大碍。因为,像王家卫要拍的西毒并不是西毒,而是去挖掘现代内心孤独感的张国荣(东邪西毒的气质本就是不同于甚至高于小说射雕中人物印象),而这次,由王家卫要“焖炖”出上海70、80、90年代“花样年华”风味,就该已能惊艳到几代上海人了。而我担心的最差的情况该也不会出现,众所周知王家卫从不会向商业妥协,包括考虑观众口味,电视或电影繁花不会是俗套电影中符合所谓大众审美的上海改革前后时期的市井气(当然小说繁花已然这上有十足功力,文字和影像不可相互替代,像泰囧三中安排跑香港街头就配些流行乐以示怀旧自我感动的手法,我倒想比比最近某电影的也用无地自容“人潮人海”来配,到底哪个高明一些)….话说回来,这话语权本就不需交给眼巴巴干等着的上海本地小资和甚至那个时代的爷叔们来数说这电视剧够不够足上海味(我看影史留名的花样年华里除了旗袍外,别的感官上也未必满足观众对老上海的世俗想象),就像金庸无从点评东邪西毒一样。总之,墨镜王这次别成了摆渡人就好。
金宇澄的《繁花》里,有一段序言写得极妙——“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面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撵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否极泰来,这半分钟,是上海味道。”
这一段颇有画面感的描述让人分分钟走入了王家卫的电影之中,那时我便想,若是墨镜王能把这部小说拍出来,那就太对味了。
小说里常写“上帝不响”,然而现实世界之中,有些事却仿佛冥冥中自有注定,就像王家卫要执导《繁花》,你会感觉一瞬间灵魂清醒,于这庸碌生活中终于有了期待,有了盼头。
繁花,繁华。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中,我总是会咂摸着这两个词语,它们太过于相似,以至于你不知道这个故事到底要说的是小巷洋房屋阁楼间艳丽的花,还是要说十里洋场那迷人眼的繁华。然而无论如何,乱花渐欲迷人眼,这都是一个承载着时代传奇的鲜艳故事。
以上海为土壤的年代叙事
“人,往高处走,我赚钞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你用啥子来追?”
预告片里的沪语对白实在是吸睛,短短一段话让人浮想联翩。
这些年来,年代剧与有地域特色的剧层出不穷,然而讲上海的,似乎都以都市时装剧或抗战剧居多。
有一块时空仿佛是空掉的拼图,而在那里,其实写满了各种各样的线索。毫无疑问,《繁花》填补了这块空白,使上海故事变得更加完整与立体起来。
在透出的预告片段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宝一边做生意,一边炒股,他身上带着投机感与精明感。看胡歌饰演的阿宝的打扮,梳得油光水滑的背头,笔挺的西装,妥帖的沪上方言,一切都很符合我心中关于上海的想象。
可能是因为在这座城市生活了接近六年,所以听到沪语觉得格外的亲切。马伊琍讲上海话的时候,整个人的气场也变了,感觉格外的时髦、俏皮。唐嫣,长着一张很嗲的面孔,然而底色却有一种不屈与坚毅感。这些角色随随便便的一个谈笑,一个回眸,都把人的兴致勾得很高,让人迫不及待一探究竟。
《繁花》所聚焦的年代是一个大起大落的年代,我们都知道在那段时间里发生了多少故事——有人从一贫如洗到亿万身家,有人赚了大钱又被自己挥霍一空。在创富神话与破产叙事的交织中,人生况味便被传达了出来。你风光时,人们喊你,某某总;你跌落时,你便是那个挣扎在底层的无名者。
丰富的色彩表达,让我们沉醉在光与影的暧昧
看预告片,鲜艳的色彩像水中的斗鱼,扑面而来,那种熟悉的影像氛围让人想起旧上海与老香港的交融。
拍摄上海,当然最好是王家卫,因为他最熟悉这里的暧昧与风情要如何表达。时而会想起穿旗袍的女子,时而会想起着西装的男人,这种微妙的氛围与分寸感让人在欣赏画面时便已得到十分满足。
人人眼中写满了欲望,无论是胡歌饰演的阿宝,宝总,亦或是其他的女性角色,你发现那些人身上都带着强烈的张力与魅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惹得你想去探究他们的经历。
讲上海,你就不能不讲复杂的男女关系
在金钱至上的年代,谈情说爱似乎有些不大真实,然而在上海这个迷人的都市空间内,由男女情愫、金钱角逐所发散出的多元复杂关系,恰恰比男欢女爱的情感本身更有看点。
往上说,这有点鸳鸯蝴蝶派或者张爱玲的影子,然而我们细想,其实张爱玲的小说也是透过男女来谈人生的。所谓倾城之恋,看似说的是恋爱,其实说的一座城的倾覆。
电视剧《繁花》中,宝总与几位女性的关系是丰富且多样的。
在释出的片段之中,胡歌饰演的阿宝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看似都有商业乃至生活上的往来与交集。
马伊琍饰演的玲子,站在夜东京的招牌后面,宝总还跟她谈论起借钱的事。上一秒还坐在一张桌子上谈生意,下一秒两人就熟络地“打在”一起。而在这个星光大赏上,胡歌也表示阿宝、玲子的关系是“彼此依赖又彼此独立”,感觉玲子是个神通广大的老板娘,宝总与玲子有很紧密的合作关系,她在帮助宝总的同时,自己从中赚点小利。
唐嫣饰演的汪小姐,有一个镜头是她站在外贸公司大楼前的镜头,估计是保留了小说中的身份设定,人在外贸公司,与宝总有着商业上的往来。星光大赏上,胡歌则以“秒针和分针”的关系来形容阿宝与汪小姐。总之二人在时代的洪流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齐头并进着。
辛芷蕾饰演的李李还是大姐大派头,至真园的大当家。从一些压迫性的特写镜头来看,李李可能会一改小说中的样貌,以宝总对头的姿态与阿宝打完上半场的商业争夺战。
感觉电视剧在小说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变与创新。不过,这几个角色都太有魅力了,期待时间、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以及他们之间所产生的故事。
上海本土演员演绎本土故事,演员表里藏着好多惊喜
除了主演之外,配角演员里也多为上海人。比方陈龙、吴越、郑恺等。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上来说,其实也不必都用当地人,但用本地演员的好处在于,他们对方言的展现是精准的,到位的,是辅助创作的。或者说,在他们说方言的那刻,那种生活感会让观众更加信赖这个故事本身。
作为一部年代传奇剧,繁花聚焦着的是九十年代在商界打拼的人,他们或双手空空,或毫无背景,然而仍能在这传奇的都市中谱写独属于自己的岁月与故事。
好的小说写人,好的剧能呈现出这些人。金宇澄在小说里展现的论调多少有些悲观,他说:“人与人互相无法理解,世间的佳恶情态不值一提。“
在这部剧中,我很好奇最后编剧将如何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交恶,是狠斗,是坚守,又或者,人类的感情本来就是复杂的,善与恶,爱与恨,会以不同的形态交织在一起。
古朴的钟楼,外滩的风光,长满了百货公司的南京路步行街街道……我想,无论是在上海生活过,或者旅游过的人,在看到这部剧的时候,都会勾起对上海的种种回忆。
九十年代的上海,处处都是神话,处处都是创富奇迹,我真的迫不及待要看年底这部压轴大剧了。看完预告片,我问老妈要不要一起看?她说当然,她都把预告片刷了十几次了,这拍的可都是她经历过的那个时代啊。
《繁花》故事以10岁的阿宝开始,以中年的小毛去世结束,起于20世纪60年代,终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描写了两个时间段的上海,一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是八九十年代,尤其是这两个特殊历史时期上海人的生存状况。除此之外,金宇澄(作者)还将笔调触及太平天国时期,甚至远古的传说时代,展现的并非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但又与上海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在体裁上,《繁花》充分借鉴和吸收了话本小说的优势,呈现出一种新的韵致。
原著《繁花》分成31章,单、双数章节各有一条时间叙事线,一条谈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故事,一条谈20世纪90年代的故事,两条叙事线交叉进行。小说三个主角是军人家庭出身的沪生、资本家家庭出身的阿宝和工人家庭出身的小毛,讲这三个上海人从小到大的故事。
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像“说书”一样平静讲述阿宝、沪生、小毛三个童年好友的上海往事,以十岁的阿宝开始,由一件事,带出另一件事,讲完张三,讲李四,以各自语气、行为、穿戴,划分各自环境,过各自生活。小说结尾,阿宝与沪生依照小毛的遗言,去帮助法国人芮福安和安娜,这两位法国青年借宿在小毛的房子里,雄心万丈地准备写一个上海剧本,法国工厂主爱上了中国的纺织女。
人物介绍 阿宝: 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家住皋兰路,成为了商人。 蓓蒂: 阿宝青梅竹马的邻居,也是阿宝的初恋。 沪生: 出身空军干部家庭,家住石门路拉德公寓,因父母问题搬入武定路旧公房,律师。 白萍: 沪生的老婆,与小毛的爸爸是同一代人。 小毛: 出身上钢八厂工人家庭,家住大自鸣钟西康路,原钟表厂下岗工人,小毛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落魄而死。 梅瑞: 沪生的前女朋友,是汪小姐的同事。 大妹妹: 大妹妹,安守本命、终为普通劳动妇女。 小毛爸爸: 小毛爸爸是抱着宏大工业梦的阶级代表。 绍兴阿婆: 蓓蒂的保姆。 汪小姐 : 跟小毛假结婚与宏庆是夫妻。 玲子: 陶陶、小琴、的朋友,进贤路“夜东京”饭馆老板娘,与葛老师有暧昧关系。 葛老师 : 与玲子和亭子间子阿嫂有暧昧关系 宏庆: 汪小姐老公,康总的朋友。
小说《繁花》所表达的内容是宏观大历史下小人物随波逐流的命运无常的无奈。《繁花》用自己腔调和言说印记来发现并肯定日常经验和平凡物事“诗意”和“史意”,文中对于写上海日常生活的描写存在着内在的连续与变化,而这个过程实际上也表现了作者金宇澄对上海精神及对上海生活的理解的变化过程。上海精神的真正内涵应该是一个丰富的、充满着内部紧张的、动态的过程。正是在这个动态的、不同阶层共同参与的、互动的过程中才构成了历史中真实的上海。
《繁花》更贵之处是对上海普通民众和饮食男女的重新建构,通过对三个年代的市民群像刻画,还原上海市民的整体面貌,并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进行了精神批判,通过物质性的触底的书写,还原上海城市生活“城市与人”的本相。《繁花》越过钢筋水泥,越过肤浅的描摹与媚俗,以日常叙事的传统,以扎根于城市之中的方式,以城市书写的夹层直以来被遗忘被忽视的普通市民阶层群体为对象归还世俗生活原有的空间,归真于日常,成就了一部特点鲜明,和当下的小说完全不一样的关于城市文学的长篇。
《繁花》书写了三代人物,各个人物的身份、家庭背景、主要活动空间、性格脾性都各有不同,作者在碎片化的描摹中展现了一幅完整的上海人生活图景,深刻详实地映射着其背后的时代变迁。在各种政治之风中,农民们面对的是最直接的饥饿与身体之痛,而城市里的普通市民,更多的在承受精神煎熬——作为无产阶级工人队伍最强大、资产阶级也同样数量最多的城市,作为曾经风华绝代的上海,在一系列变故之中,更显得风雨飘摇。《繁花》是一部上海市民心灵史,也是上海的成长史,且是一部痛史。
刚看个开头大概十几分钟。目前感觉,开场前五分钟不到的剪辑应该是在国剧中几乎没见过的,有那么些电影的感觉。“繁花”的两个字以及胡歌甩衣的那么几个场景与《了不起的盖茨比》有几分神似。艺指、摄影和那调性很有墨镜王的感觉,但配乐有点奇怪,不多却太满。台词不错,上海话更是+1分,胡歌目测大概率可以hold住,但马伊琍我感觉有点不放心,比较不贴,无论是塑造还是念白,与整体脱离。
目前这几十分钟,感觉更像是墨镜的游戏之作,再看看吧,只希望这么好的本子,不要塌便好。
读过两遍书,不算很爱原著因此不敢称原著粉。但前两集这个商战描写的确是…跟书的气质很不符,情节上关系也不大,还是当新剧来看最好。原书在我看来跟红楼梦一样,最后颇有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感觉。剧的开头,妥妥一个悬疑+年代+商战剧的即视感。
原著不重情节重场景和对话,同时穿插着多条时间线、空间线,更像是平凡人的史诗,絮絮叨叨的通过主角团的经历记录了几十年上海的风物和演变。
墨镜王(如果真的是他主要指导的话)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运镜、打光和布景上。夜间戏强化了霓虹灯牌光怪陆离的特点,比霓虹国还霓虹国。慢镜头和透过镜子、玻璃、书架等前景的运镜比较精致。几次时空跳切,年份的大字从上到下滑落,很墨镜王,很《重庆森林》。服装布景有点过于干净了,但这也算我国拍年代剧的通病了,不提也罢。
至少目前看来还是当作一个独立电视剧看比较好,书可能只是提供了灵感,纠结情节的意义不大。
个人观感,上海话的版本必然更好,配音版配得怪怪的,重音不对劲。
第一集,可能为了角色塑造吧,有点儿装,上海人和李李这个北方人都装得很。悬疑的目的达到了,但看看后面情节能不能重新接地气。
btw,这个开头音乐,打击乐+钢琴,有点像《继承之战》的主题音乐诶。
这剧的阵容就很顶,男主阿宝(胡歌饰)他的琅琊榜伪装者,都很好看,女主角是谁还不知道,好像有三个,辛芷蕾这次给人很惊艳的感觉
三年磨一剑,预告片都盘爆浆了,胡歌饰演的宝总手拿大衣走的那个背影真的帅炸了,而且这剧电影感十足,后来才了解到这是大导演王家卫导演的作品,他好像第一次拍电视剧,辛芷蕾的那个妆容太精致太美了,狠狠期待住了,快播!
胡歌梳头那里让人想起《阿飞正传》的梁朝伟,后面撞车+钞票满天飞又恍若《上海滩》发哥中枪以及吴宇森暴力美学再现,至于墨镜辛芷蕾,一眼看去差点以为青霞姐姐从重庆森林穿越过来了……画面很有质感,剧情则一如既往的王家卫……
PS:到底还是吃亏在导演不是上海人,虽然满屏上海话,却终究少了那么点只可言传无法意会的正宗上海味道,这一点上《爱情神话》堪称楷模,估计也很难再有超越了。
胡歌久违地找回了年代感男神的气质,一举一动全是派头,唐嫣也不再是一味傻白甜的形象,拍板果决利落,内心细腻柔软,辛芷蕾和马伊琍各领风骚,仪态万方,豪爽与妩媚并不冲突,一场惟妙惟肖的90年代人物志,乍见惊艳各异,细品津津有味。
如释重负、如花似锦、如痴如醉。繁花,响了!
碎片化的情节,变换的太快的年份,每个年份匆匆忙忙,事情不给你说全了,上海话真是挺带劲的,但是穿插真实的记录情节会显得割裂,因为纸醉金迷质感你不说九十年代,我差点以为三十年代,美人们各有千秋,唐嫣都没有拉胯,游老爷子一人控全场,太厉害了,我以为在看了不起的宝总,后面越来越像爷叔和他命途多舛的门面担当。某些情节像的我一度觉得胡歌不会是想用繁花来讲个自传吧。
马伊琍在剧里正宗的吴侬软语+婀娜风趣有小心机的角色还挺对味的,果然上海影视剧是在她演技的射程范围内
友谊地久天长配合慢镜响起,郭敬明此刻在屋内喝着红酒狂笑,王家卫也不过如此嘛~
王家卫是有进步的,这部剧很完美的将他的文艺范儿和原著那种写实范融合在了一起,流光溢彩的画面质感一流,审美在线的情况下,也依然能看到90年代真实的样貌,不管是布景还是人物特点都做到了1:1还原。
拍得又像广告又像ppt……小说字里行间的隐痛全无
《2046》版《股疯》,陈勋奇搞了个低配版继承之战BGM。质感和光影真的绝,没有一帧是不好看的,王家卫才是真正的留下你四十岁最美的样子的人
熟悉的味道,果然还是那个墨镜王。一集下来不知所云,每个人都在拼了命的装逼,一个说人话的都没有。挺好,像是年轻的时候看怹的电影,看久了觉得自己也是个逼王。只是这全程电影镜头一个电视剧镜头都没有看的太累了。大空镜,大特写,大摇臂,大航拍,镜头不是在下就是在上,非得从肩膀头子上拍,看的累。
陈勋奇跟王家卫不愧是黄金搭档,光原声带我也能给你打四颗星。游本昌,惊喜老爷子。首集观感很好,后面不管是骡是马我都会追完。
上海话很有代入感,还有配乐让我想起了“继承之战”。
故事设定在90年代的上海中心还挺有新意,作为当时全国经济最发达、国家最支持的商业中心城市,有无数个阿宝这样的人崛起,也有无数个发根落寞,时代洪流下有无数佚事可挖掘,充满上海城市文化和时代精神
为表演艺术家游本昌的爷叔炉火纯青的演技,打四星。
第一个?
戛纳导演+奥斯卡摄影来拯救我的眼睛了,内娱帅哥美女这么多,麻烦会拍人会拍景的多多工作产出!!
王家卫的细节控出来的效果对观众来说还是很有保证的!90年代的大上海繁华程度一骑绝尘,时代细节做的非常到位。
男主少装逼,三女生观感上好很多。马伊琍有一股跟爱情神话不同的感觉,但是很不错。唐嫣确实进步了。辛芷蕾目前很爱 出场美就够了
电影业不济 各路影咖导演下凡。质感真的不错 要看就看沪语版 真的。
电视剧都能掉帧 有你的
开头引子那里删戏了吧?王家卫的调子适合慢进情绪,电视剧刷刷过剧情只能水土不服,更不说还有广告商什么的更是改到面目全非,还是期待电影吧家人们,全球独一份静态电视剧。王家卫疯了,抽帧特写死里用,开篇30分钟光就看一群人鬼鬼祟祟晃来晃去去了,山珍海味也架不住顿顿吃,镜头华丽到死了就是无效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