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这些演职员,说是网大我也信。片子摆明了要做宏大叙事,这种叙事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个人命运在其面前会显得卑微而渺小,很容易把电影拍成集体意识的宣传片,导演显然想要more than that。
要撑起个人命运,就要让人物变得高,大,全,可电影毕竟是有主体的叙事结构,强行在二三十分钟的支线里,试图塑造这样一个高大全的形象,还不能喧宾夺主,就一定会使人物扁平化,脸谱化,外化出来就是支线剧情的凑数感与游离感,反映到整部电影上就是零乱,拼贴,与跳跃。
观众的情绪不是递进的,而是被镜头带着追赶的,这种情绪变化一次两次,可以调动观众,四次五次,带来的就是观影的疲惫。总的来说,就是一部看着很累,看完食之无味的电影。两星吧,五星给医生,负三星给电影。
这部电影很多场景真实得让人不忍直视,有时候甚至让人恍惚中觉得这不像是电影,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纪录片,让人不自觉地想起了疫情期间的回忆。平时熙熙攘攘的诺大城市,街道变得空荡荡的,路上空无一人。原本应该全家团聚的春节,却因为病毒的肆虐而无法回家与亲人相见,无数的人被疫情隔在了生死两端,那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害怕、那种可怕的揪心感觉弥漫了全身,让人不寒而栗,仿佛又置身于那个冰冷可怕的冬天。
电影本身激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可能要大于电影的故事本身,看电影时好几次都觉得坐立难安,我发现自己真的很难去直面那些生死救援的场面,医生割喉插管、病患孕妇剖腹产、抢救台上被电击时病人身上泛青的肌肤和伤痕,仅仅是看到这些电影画面都让我觉得非常难受,无法想象那些与新冠病魔抗击的医生每天都要去面对如此可怕的场景,又会是一种什么感觉,那一定需要强大的信念才能克服人与生俱来的恐惧。
平凡英雄的不平凡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处在武汉抗疫一线中的一线,疫情期间收治了一大批最初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患者。这个专科的医院原本鲜为人知,现在早已因为在疫情中的突出贡献而一战成名天下知。
2019年的冬天,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4天后,该院正式开辟专门的病区。
张涵予饰演的张院长人物原形是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早在疫情爆发的前两年,张院长2017年随武汉市卫健委赴外地出差,就已经被专家发现腿有异样,次年10月被确诊为渐冻症。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绝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无药可治。早期,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无力、肉跳、容易疲劳;渐渐地,就会进展为全身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直至产生呼吸衰竭。疫情期间,张院长能明显感觉到肌肉在萎缩,上下楼越来越艰难了,疫情需要穿着连体防护服进病房,他自己甚至完成不了穿连体裤的动作,每次都需要同事帮忙,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把病情告诉大家。整个医院没人知道他那一瘸一拐的步伐是因为饱受病痛的折磨,因为每次有人问起,他只不过大手一挥说自己膝盖不好。生性乐观的他,不想让别人担心。
接受这7个病人后,凭着多年行医的职业敏感,他意识到这病肯定不一般,决定早做准备,早在上级卫生部正式通知前,他已经开始组织医务人员布置病房。一波又一波的病人疯狂地涌到了金银潭医院,疫情最严重时几乎每两天就要新占用一层楼,张院长要提前准备新病区。那段时间,他每天只能睡4小时,很多时候他都不回家,只在办公室和衣而眠。不幸的是,同为医护行业的妻子感染了病毒,他每天都去巡视病房,却没能亲自照看结婚28年的妻子。
面对新的病毒,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医生和护士日夜不休地拼命努力抢救,病人却依然不断死去。镜头掠过医护人员被汗水浸湿了的衣衫,被面罩勒出累累血痕的脸庞,因为劳累过度无法伸展的手指,因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无法舒缓的神经,好几个月无法与亲人相见的痛苦脸庞和泪水,长达好几个月的拼命工作却依然不得不面对死亡的无力感,时常在不经意间发现身边认识的人因为疫情死去的锥心苦痛,每一件小事都会成为压倒他们内心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可是他们依然没有懈怠,忍着内心和身体上的双重痛苦继续努力工作。漫长辛劳的努力工作之后,终于迎来了转机。
每次看到这些让人觉得不堪回首的往日痛苦场面,我都发自内心地感谢那些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没有他们日与继夜的努力工作,中国的疫情恐怕没那么快可以抑制住,我们也没有那么快可以重享往日的正常生活。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身处险境,但依然有人挺身而出。
这就是平凡英雄的不平凡之处。
残酷人生后面的善良,普通人的艰难选择
易烊千玺饰演的杨小羊,是非常普通的住院医生。
他调皮,院长走路有点一瘸一拐,他也学着一瘸一拐地走路,被文婷医生发现后指正,他没什么恶意,就是男孩子好玩的调皮天性,因为他不知道院长那个时候已经患上可怕的减冻症。当新冠病毒四处肆虐,死亡的阴影扑面而来,他没有逃避,他跟医院的所有同事一起努力,但是他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广州来支援的陶医生所要求的那种技艺高强的精英,所以他很努力地训练自己,这就是普通人在非常时期所能做的所有选择,用拼命地练习以换来飞速的成长,在陶医生的奚落下,他飞快地进步着,然后慢慢可以上手了,因为时间不等人,能力不行就要看着病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
可是后来他却感染上了新冠病毒,代价非常惨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始终还是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当路边等不来救援的患病阿姨求骑摩托的他带自己一段路时,他明明知道这样与患者接触后自己就会感染上同样的病毒,他亦没有选择逃避。文婷问他,你明知道她感染病毒了为什么还要带她?他说,我能怎么办呢,她那么无助,她有点像我妈妈。一下子我就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了他的选择。这就是普通人两难的选择阿,能怎么办呢,因为始终是个善良的人啊,难道看着她死去吗?用她的死亡来保全自己的安全吗?
人生到处都是这种难题,你明明知道理智上不可以这样做,可是你又不得不去做,因为人并不是冰冷无情的理智机器,人就是因为有了情感才有温度,就是因为有了七情六欲才能够体会到人间的冷暖。在非常时期遇上这种非生即死的艰难选择,又怎么能够指望一个普通人冷静地分析利弊,然后果断地进行取舍呢?这太难了,要求太高了,一个正常的人没办法见死不救。
欧豪饰演的金仔也是一个普通的快递小哥。
他脾气冲,在医院因为患病的怀孕老婆没有床位,他会冲着文婷医生大声嚷嚷,不惜出手。回到家里自行隔离,在彼此相隔的一层透明塑料膜后他也会洗衣煮饭照顾家人。老婆住院后,他努力听老婆的话,在非常时期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接单。可是当俞飞鸿饰演的老客户跟他说,我上有八十多岁的老人下有一岁多的幼儿,家里一家老小都需要吃吃喝喝,孩子不能没有奶粉阿,你得帮帮我,他的恻隐之心动了。他做不到拒绝那位需要他帮助的客户的要求,因为他只是个善良的普通人,他没有办法撇开所有的请求,特别是当客户还有一个幼小的孩子。
最后他感染上病毒也是因为善良,因为他送货路过时看见有人摔倒,于是出于本能反应地扶了翻墙逃出摔倒的无症状感染者一把,就因为这一扶的接触,他感染上了病毒。在这种非常时期,他原本可以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开,没有人会因此指责他,但是看见有人摔倒了扶人一把,是平时的做人习惯,一下子很难改过来。
明知士不可为而为之,面对病毒的残忍,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依然选择了做个善良的人。他们是与生俱来的英雄吗?他们可能不是,面对别人这些生死攸关的请求,他们也曾想过逃避,也曾想过拒绝,可是经过思考之后他们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艰难的选择,选择去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即使那件对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并不利己。这就是普通人的不普通之处。
为什么与这些普通人共情?因为身为普通人中的一员,面对病毒,我也曾满怀恐惧。在那个可怕的冬天,不能出门的日子里,如果没有超市送货人努力的送货工作,我根本无法拥有了正常的吃吃喝喝,虽然不至于饿死但肯定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平日里不敢也不能出门,连倒垃圾都要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刻,不敢坐电梯,走楼梯听到人声都会惊慌,生怕迎面而来的人是个病毒感染者。这种焦虑和恐慌的日子很多人都曾经历过。
每个人都在这场疫情中失去了很多。在漫天飞舞的雪花里,当医生告诉哀伤的张小枫,她的父母因为新冠病毒双双去世的消息时,她不禁问医生道,“你告诉我,一个没有父母的人该怎么办?”那个哀伤而痛苦的飘雪场景让我想起了那个在网络上不断更新疫情日记的武汉女孩,她最终因为疫情失去了双亲,一种无能为力的揪心感觉抓住了全身。
几天前英国公开宣布放弃抵抗病毒,在印度首次发现的、四倍传播率的新变异毒株“德尔塔病毒”早已在英国肆虐开来,这已是全英国进入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的第三个月了,而印度呢,整个印度因为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已经高达40万例,就算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却是最高的,达到了62万人次。刚刚查了一下数据,整个中国因为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是5554人次,我国医护人员的努力有了明显的回报。很多国家因为疫情而死去的人数比在很多战争中死去的人数都多,过于冰冷数据让人不寒而栗。
看完电影后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幸运感,同时又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后怕感,毕竟看这部电影时我依然还在戴口罩(虽然已打过疫苗),此时离新冠肺炎在武汉暴发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半,新冠这个可怕的瘟疫依然在世界其他国家肆虐,每天都仍有人因为疫情在死去。
感谢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所有医务人员!
整部片子确实泪点十足,但是最有代入感的一段,关舱之后两位护士躺在已经空无一人的体育馆:就这样躺在这里什么都不用想,真好!直接泪目,想想当时疫情时躺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的自己感觉已经是最大的贡献了,在家什么都不用想每天看看新闻的自己真的很幸福。这份幸福是多少负重前行的人换来的,更加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作为中国人真的很自豪很幸福
想说说里面的几个人物:
老赵:小卖部老板,帮忙看管快递,从疫情初期到严重期,都记着提醒文主任去取快递。意识到自己不舒服,可能感染的时候,虽说有问文主任是否有床位,但也没过频繁地去打扰,可能他也知道医护们很忙。最后在小卖部里静静地走了,这也不知道是多少普通百姓的情况,多少的无奈和心酸。
小羊医生:住院生,在当初报名留在医院的大会上,应该是想回家不留院的,但是看到大家都表态了,从众起立了。平时观察学习很认真,真上手操作还是会紧张,之后被陶医生说了一番,刻苦练习,最终得到成长,得到认可。因为心善不幸中招的时候,他理解,会害怕但是不懦弱,比起当初的被自愿报名,现在的他更知道自己的想要什么。
陶医生:对他一开始观感不太好,有点走形式,心直口快,嘴硬心软,实力在线。他对患者老张倾注许多,亲自插管拔管,原以为老张可以大步跨过,没因为疫情,因为突发心梗,老张没了,这对陶医生打击很大。因为有院长和吴医生等战友扶持,人物更饱满了。
金仔:为挣奶粉钱,顶着风险跑快递外送,也是因为一时善意,发烧了。被医护人员告知的那一刻,他顿时崩溃,这是很多普通人的真实反应,作为家里顶梁柱,他承受的压力太多了。不管是不是疫情,普通人根本不敢生病,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花销。
小枫:失去双亲,从医生手里接过父母遗物时,尚可勉强支撑,往回走听到医生说随时打电话,回头说的那一句:“叔叔,我只想知道,一个人没有爸爸妈妈该怎么办?”,瞬间泪目,防线崩塌。那个眼神里的茫然无助,还有些挣扎质问,太多复杂的情感在里面了。
感人的不是电影,而是电影反映出来的真实,这是我们都经历了的现实。电影里面的人物可能被着墨重说,也可能轻微带过,但是每一位都是值得尊敬和纪念的。感谢逆行者们,感谢每一个参加抗疫,做好防护的自己
原本是抱着绝对期待的心情来看的,因为这个题材的电影,很容易出现神作,药神那个级别的。可惜,但是看完以后,真的很差很差。
首先,一部好的电影,剧本!故事!这部电影在讲什么?故事是什么?剧本在特么说什么?除了套了这个壳子,空有一个形式,丢掉了一切应该注意的东西,只注重形式上的“正”,那么方向一开始就歪了,你只会越来越南辕北辙。所有人看了后相信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特么是一部电影?这究竟是纪录片还是电影?就算是纪录片,也是一部质量极差的纪录片。而且你想拍纪录片就拍纪录片好了,拍什么电影呢?
其二,每个故事片段,就是那种一惊一乍的配乐带起来的,意义不明,目的不明,丝毫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就算想拍真实性,那你的真实性呢?尴尬就是你所谓的真实嘛?
其三,演员阵容奇葩,一堆熟脸,无论演技好坏,往里硬凑,白瞎了几个戏骨。最主要是这些熟脸有吊用啊,他能演的比一些有演技但是没有资源的演员好么?放在里面让大家发现这货我见过,有什么用啊,甚至会导致人们的注意力偏移。深刻怀疑是一些垃圾演员纯粹混脸熟,恰烂钱,想用主旋律电影提高演员知名度。又是垃圾资本的运作。
其四,医护人员的精神品质,做医生的崇高丝毫没有表达出来,医生那种人性和神性的力量在电影里如同鸿毛般轻浮,画面显现的仅仅是现象上的医生的辛苦,但其中愿意付出的缘由,所谓的精神,在哪?旁边一个孩子甚至说:“我长大不想当医生了。”这就是这个破电影带给新一代的意义嘛?
其五,照着时间线平铺直叙,小学生流水账;重点不明,忽这忽那。
其六,台词极差,他妈的正常人现实谁特么这样说话,做这种行为?艺术源于生活,完全脱离生活,拍这样的电影意义何在?为了交作业吗?或者是吃人血馒头?用这样壮烈的事迹和题材,赚人民大众的钱?
有人说抵制这部电影,我起初看到这样的影评以为是言语过激了,又是什么别有企图的恶评。结果亲眼观看后,我觉得确实,应该抵制!
我们的国家,要是没有较好的文化宣传形式,不仅对大众无法造成正能量宣传作用,还只会剥夺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反向遏制良好作品的显现,最终陷入死循环。
最后,再次求求那些文化领域的所谓专家们,你们的分级制度的研究结果呢?这么多年了,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大,电影受众越来越广,进电影院的孩子越来越多,你觉得他们是什么场面都能看都想看的吗?这样吧,你们要是想不出合适的有关于分级制度的办法,我给你们一个建议:看电影实名制,把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分开,不仅针对电影,针对所有文化产品和场景。
医务人员看的真是生气,边看边吐槽吧: 1,院长为什么不能说普通话? 这个说话的语气有点模仿邓工。不知道为什么。 2,院长有点太高大上了。为什么不反映院领导打压反馈问题的医生,导致感染泛滥的情况?不是依据事实拍摄的吗? 3,广州的医院就要说粤语吗?有朋友就是本地人,在广州的医院工作,他说他们那儿也都是说普通话,只有碰到本地老人才会说粤语。 4,哪儿来的外来的专家说你们医院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北京上海的专家去县医院做手术也不会这样装逼。还他妈让人离开icu。这完全就不是一个医生该说的话!他也是从一根毛都不懂的小医生成长起来的。 5,上层唱高调。领导一如既往的病人至上。这根本不是应对危机的措施。到那个时候就是能救的就救,有并发症的就是直接放弃了。根本没有资源去救那些复杂的病人了。 6,这个事情不应该拍成电影,而且纪录片。电影里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人物都需要成长,而纪录片不存在来的都是最有经验的医生。 7,电影也只是电影。好多东西想升华,但是却有违常识。对病例的解剖有必要都要征得家属同意吗? 灾难面前,只需要政府的一纸文件就可以了。 最后总结就是:病人是sb,底层医生是sb,中层医生很辛苦,院长很负责,上层跟nb!
周围座位啜泣声一片。被朱亚文老师圈粉了。 易烊千玺不愧是新生代好演员。 推荐,值得和家人一起观看。
感动不应是群像堆砌,不该是配乐处处插播,不只是放大生死离别,它是当众人只愿看向亮光的一面时,选择还会记得山的背阳面那些淌过爱别离痛的人和没法越过山丘的魂。抗疫本身必然是感人的,但这部电影不是,片中唯一戳心的只有张子枫的段落,“我只想知道,一个人没有爸爸妈妈的话该怎么办”,其余时间煎熬难顶。况且我只是想简简单单看个电影,何以还要看三次新闻联播。
这种题材很难不让人流泪,张涵予,袁泉真的是定海神针,朱亚文,千玺两个人的出现让沉重的气氛有了一丝轻松,疫情已经过去很久了,有些画面好像在被慢慢忘记……感谢所有为疫情付出的人,医护,警察,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经历封城的武汉人民乃至全国人民
现在的主旋律已经本质上不是电影了,专题片式情景再现+电影工业级投入,讨论它的剧作表演调度都是无用的,应该用报告文学的标准来看这种作品。
刘伟强拍主旋律真是太套路化了
非常主旋律,前半段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很紧张,后半段就有点刻意煽情,喊口号了。
6.5/10。看的时候很多次忍不住流泪,本来想给7,但想想这种题材,看纪录片和新闻也会哭得稀里哗啦,从电影的角度其实乏善可陈。一流的演员,二流的剧本,三流的剪辑,四流的配乐。补一句,朱亚文的角色,编剧赏光+演员优秀,出彩。
好多新闻能感动到我,但这部电影,我很淡定的看完,边看边想等会儿晚饭吃什么。
三星给火神山、雷神山、金银潭等各医院。不知道是不是编剧的问题,很多人物缺乏他本身身份应有的理性
里面那些医疗场面都挺逼真……但是有些剧情可以说是极脱线啊!完全没有存在必要!
张子枫牛逼,从她那开始哭死
就很魔幻,疫情还没完全结束,但是看屏幕里的一幕幕,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
看完了北京场的中国医生首映,不完全统计哭了十次吧全场啜泣声不断。在医疗场面方面的专业度是无可挑剔的,选的片段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或多或少都来源于大家当时亲身经历或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的事件,所以很有触动感。对女性医护人员的刻画好评张涵予、袁泉、朱亚文都贡献了高光演技。易烊千玺的角色非常俏皮可爱,最后又让人心生怜爱,以后可以考虑发展一下喜剧,有的桥段身边很多人忍不住乐了,难得的轻松时刻。
看这个还不如多看看纪录片……上映第一天跑去看的结果好失望……
感动更多来源于现实,而非电影。感谢所有为武汉拼过命的人们。电影本身并不优秀,但背后的真实故事值得让每个人动容。
唯一泪点:子枫哽咽着叫了一声叔叔
没有故事主线,因为本来题材不犯错误就会很感人了,但是它作为一部电影我真的只能给及格,这只能算是武汉紧急情况大拼盘吧....
昨天带我妈去看中国医生,老太太出来说是这几年看过的最难看的电影。表现医院紧张忙碌,就是叮叮当当东西摔一地,而且表演各种摔?不是外地支援医疗队接管病区么,为什么和当地的医生混合在一起?总体内容乱,人物塑造简单化,还不如去年上的抗疫电视剧好看。
表达逻辑很港产片,双雄、贺年合家欢什么的……试图以点带面是聪明的,但典型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不到,两边不靠(类比前两年的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果然没错,编剧是同一人
很好的题材。却是一部很一般的电影。每一个点都在告诉我,到时间了,该哭了,该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