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这结局
如果光看《武侠》之前的八分钟片花,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一部悬疑破案电影。当然,因为有甄子丹,我们知道,这部电影无论怎么折腾,最后还是得回归到宇宙最强打击各路坏人的路数上,所有的噱头都只是噱头,如同《武侠》这个片名,之于当年周星驰的《功夫》。武功,侠客,才是影片的内核。
但是当真正看到电影的时候,我又有一些疑惑了。因为在电影开始的前十分钟,描述的完全是一个偏远山区里一家农户的日常作息生活,根本和武侠二字沾了不边。要不是我认得出那上山砍柴的男人是甄子丹,那炒菜做饭的女人是汤唯,我几乎要怀疑这不是《武侠》,而是《农民》了。
甚至,到了那两个来者不善,一脸匪徒模样的男人走进村庄,坐下喝酒,然后进了造纸厂,我都还没意识到这正是之前放出来的八分钟片花的开始。造纸厂工人刘金喜,居家好男人刘金喜,武功高强的刘金喜,开始打架了。
然后一脸柯南相的捕快金城武来了,这个叫徐百九的男人穿着一件长袍戴着一顶全球限量版的草帽,用皮笑肉不笑的笑容怀疑着这个山村里的一切。刘金喜没能逃过他的法眼,他觉得事有蹊跷。而更蹊跷的,其实还在后面。
套路,是经典(或者说被用烂)的模式:一个武林高手厌倦厮杀,决意退隐江湖,却终究避不过江湖的腥风血雨。高手一定还是那个高手,江湖进来容易,退出永远没有那么容易,而兵和贼之间,双雄永远会惺惺相惜,以至于大敌当前之时,会共同对付进犯的强敌。前半段充满了文艺片情怀和悬疑片破案过程的故事完全是制造气氛和情绪,为后面的你死我活大战做一个荡气回肠的铺垫。
看罢《武侠》,我最深的感受是,这是一部有着极其浓烈的陈可辛风格的作者型电影,因为在看电影的过程里我老是回想起ufo时代的他。那应该是他很开心的一段时间,和几个老友自己开公司,拍一些文艺轻喜剧,成本不高,票房不错,故事轻松,演员放松,口碑上佳。我无端端的想起当时一部名为《欢乐时光》的电影,这部里陈小春张智霖许志安刘青云演绎都市里的小人物,各种斗气各种损友各种泡妞,而导演则是现在一头扎进飞车爆炸大场面的动作大导陈木胜。
我知道,无论是陈可辛还是陈木胜,虽然一直阐述自己想拍文艺爱情片,但他们都不太可能再去拍当年这么纯粹的都市爱情轻喜剧了。一想到这里,我竟然又想起另一部UFO出品的都市轻喜剧,梁朝伟主演的《流氓医生》。别被名字骗了,这部电影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医术精湛的医生不愿出入为有钱人治病的医院去养尊处优,反倒在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庙街去替混混、妓女治病。其实这不就有些和《武侠》类似么?高手隐居,原本想乐得逍遥自在,但危险总会找上门来。
回想起当年的香港电影,总让人莫名的惆怅。其实也不算莫名,因为当年的各种意气风发,各种快意恩仇,各种惬意轻盈,到如今,充满了阉割和自我阉割,充满了审核和自我审核,充满了合拍和公安,充满了正义必胜,坏人必诛。当港片悄悄的变成了合拍片,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东西都再也回不去了。
就像拍《甜蜜蜜》,监制《春逝》的陈可辛,也会在十年之后,拍《投名状》,监制《十月围城》一样。从文艺片到轻喜剧,再到恐怖惊悚片,最后走到了国产大片的路上,再走到武侠功夫片这个华语电影最具影响力的招牌。陈可辛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但商业的现实算盘摆在他面前,他既是商人又是艺术家,如何在赚钱同时,实现自己的艺术价值?于是,于是,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爱情歌舞大片”《如果·爱》;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史诗战争巨作”《投名状》;今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功夫片,《武侠》。
我能在这部电影里,看到陈可辛他固有的坚持。因为他的坚持,我们在功夫片里看到如何用科学(哪怕是伪科学)去解释点穴、内力、轻功;因为他的坚持,我们能看到徐百九充满了悲悯的身世;因为他的坚持,我们看到了甄子丹的壮士断臂;因为他的坚持,我们看到了王羽的煞气逼人。是的,这些都是因为陈可辛的坚持,否则若纯粹以市场论,现在的80后年轻人,又有几个知道王羽是什么人?
从《投名状》开始,我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陈可辛能有朝一日回归他在UFO年代所擅长的文艺爱情片。他的《等待》我已经等待了很多年,当初那周润发配张曼玉的阵容,如今早已只能换做幻想;而在《武侠》之后,我突然又产生了一种疑问:那就是陈可辛,你还能回得去吗?当你这十数年间在不同的类型电影里求新求变的时候,你又将如何改变自己最擅长的文艺爱情片呢?
文章最后,我又想起了两部电影里的片段:
一是《武侠》里,刘金喜在大战之后,起床,背起背篓,带上草帽,缓缓的走向山上。背后,是他升起寥寥炊烟的家。
二是《半支烟》里,曾志伟饰演的下山豹老年痴呆,完全失忆,他在街头不停的画着。谢霆锋饰演的烟仔走来,搀扶他回家。
这都是令我动容的一幕画面,那份感觉,知我者会明白,我为何动情。
2 ) 武而不侠——陈可辛的《秃头歌女》
(本评论略有提及剧情,但基本不影响观赏,不过看过电影再看可能感觉更好)
陈可辛的电影通常有这样的特征:总体上而言,从工业标准讲,他的电影在制作的各环节都相对比较考究,能看得出来下了一番功夫,至少是不能被称为烂片,且在国内类型片角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开拓,很少失控,很少有失水准,基本上质量是有保证的。所以,尽管他的影片在大陆市场从来没赢得真正的票房成功(《如果爱》是绝对的票房失利,《投名状》虽然绝对数字尚可但成本太高还是赔钱,只有半坐后台的《十月围城》是大致打平,小有盈余),但他的制作从来不缺投资的原因。他也算是国内不多的能赢得口碑的大片导演之一。但另一方面讲,他的影片常给你的感觉是:虽然不差,但离优秀总还差一点,制作精巧却又常陷于平庸。这种特点在他进入大陆市场后,表现得更为明显。这部《武侠》给我的感受也是如此。它的各环节各单位汇聚的可以算目前华语影坛的一流人才:黎耀辉的摄影,奚仲文的美术,林爱华的剧本,甄子丹的武指,音乐更是汇集了目前港片最牛的陈光荣和金培达外加成仙的窦唯,演员方面甄子丹、金城武、汤唯不说,还请出独臂大侠王羽,这样的阵容不可谓不强大。但看完一回忆,还是觉得这一桌好料搭在一起,说不清是佛跳墙,还是乱炖。
欠统一的混搭
陈可辛之前说要用此片创造一个崭新的武侠世界。从成品来看,这片除了片名跟咆哮的王羽先生,着实跟武侠没太大关系。但类型的划分姑且不论——想抗议的可以看看人尤奈斯库挂羊头卖狗肉的那几部戏——确实还是有点新东西的。不过这种新并没有太多纯粹原创,更多是来自混搭,且这些元素在国产电影中使用得着实不多,确实能给人新奇之感。
但问题在于,这种风格上的混搭和剧情上对其的迎合,造成了较严重的分裂感——拎出来单看,都挺不错,但强点在一起,却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影片的整体框架,很像克洛南伯格的《暴力史》。但《暴力史》简单粗暴,反而可将一个主题挖掘得很深。《武侠》作为商业大制作,当然要拓宽格局,于是,又引入了易卜生式理想主义的主题——金城武扮演的侦探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人民公敌》中的斯多克芒大夫、《野鸭》中的格瑞格斯(某种意义上更像后者)个性的赤子型角色。如果处理得好,那么两股似乎都具有正当理由的力量碰撞,可以产生黑格尔美学中各持有“永恒正义”的双方相互纠结的悲剧效果,故事会很精彩。但《武侠》在处理时,结合得并不是很好,各种主题并不是像麻绳那样拧成一股,而是分着阶段地侧重。每每略入佳境,眼看就要迸出火花,却又迅即一转,看似巧妙地转场,实则点到即止,像个匆忙的导游一样带着你赶赴下一处景点。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单场戏的节奏、设计、台词都挺巧妙,可连在一起,无论是金城武和甄子丹之间,还是甄子丹和王羽之间,矛盾还没到极点就走上解决之径。相对来讲,前面的戏因为有着案情的悬念和角色的刻画,还相对紧凑,人物也有立体的趋势,后面的戏则明显蓄力不足,仅依靠场面的光鲜好看来强撑。
在这种前后的大割裂之下,剧本的闲笔也显得略多。像金城武回忆三大逃犯,像突然冒出的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甚至汤唯的一些过往回忆都显得多余。这种冗余不仅容易让观众出戏,更重要的是完全孤零零地杵在戏中,莫名生出些毫不相干的章节,连推理小说中的叙事陷阱也算不上,只会害观众白费脑筋。这种问题给我的感觉是剧本应该修改过很多遍,可能之前埋的线下一稿就被删去,只留个线头在那纯粹用来渲染气氛。
剧本上的割裂在影像上也体现出来。前半部浓重的CSI+Discovery风,勾勒出的是在混沌蒙蔽的世界里科学昌明带来的新派侦探故事,大量使用高速慢镜和纪录片式的场面还原(这种手法原本是纪录片借鉴故事片的,现在又出口转内销,营造出一种有趣的戏仿效果)。而后半段,则回到动作片的老路,前半部的精确细微被几个场景开阔的俯拍宕开一笔,偏写实风格也转向写意的连场动作,从《卧虎藏龙》到《独臂刀》,一场场经典武侠片致敬后影片以一种略带自嘲的方式收尾。不过,由于场面都拍得好看新奇,这些区别跟剧本的问题比倒显得无甚大碍。(影片用了不少自然光照明和火把光营造的烛光效果,造成写实的粗颗粒和人物形象的晦暗不明,很值得一品)
让子丹飞
看甄子丹的电影有一个好处:花一部电影的时间和票价,看两部电影。典型的就是他跟叶伟信合作的几部,像是把一部略嫌阴暗的文艺片和一部无脑动作片剪辑在一起的效果。不过,现在不是动作片的黄金时代,纯粹为打而打没有市场,很少会有影片专门为打戏服务。但偏偏甄子丹又算是功夫巨星时代最后一棵苗,有他的戏,除了见过大爷,怎么着也得磨出一段动作戏,不管是不是跟主线和谐。
平心而论,甄子丹在这部戏中的武术设计是比较出色的,几场打斗均设计得可圈可点。最精彩的还是开场戏,因为与剧情结合最紧,所以安排得大巧若拙,在封闭空间内腾挪翻飞,朴而不笨。与惠英红、王羽的打斗也各有特点。前者充分展现了双手刀的兵器特性,花而不乱,后者则将王羽的霸气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这后两场戏,却显得有些不合全局。当对甄子丹一个环绕仰拍的时候,我已经暗暗叫苦了,这个镜头有两重意思:不仅意味着主角的角色回归,更意味着——陈导,您去休息一会儿吧,让哥憋了老半天苦逼面瘫了,哥要向天下宣布:我甄子丹又回来了!果然,后面这场戏,武打上精彩而飞扬,剧情上不可避免的冗余。到了结尾一场,虽然编剧苦心编了段暗藏杀机的文戏作铺垫,但王羽还是在咆哮中沦为武打道具。
不过,好歹甄子丹没有像《十月围城》中那样执着的闹独立玩跑酷,总算是压抑了showtime的冲动。事实上,若没有他的表现,《武侠》就完全称不上武侠了。甄子丹就是一柄双刃剑,在纯粹动作片近乎消亡的今天对甄子丹的使用必须有所抑制,他的功效才能最大发挥。
科学vs神功?
这恐怕是《武侠》中隐含的最大吐槽点。
从早期武侠片来看,基本是武侠神怪不分的,典型的就是《火烧红莲寺》里使用召唤兽般的如来神掌。直到徐克的《蝶变》(可能会有更早,但我没考证,不过古龙、黄鹰系的一些武侠在炫耀奇技淫巧的同时也起到了破除神怪迷信的效果),对科学技术与传统武功之间的矛盾才开始大张旗鼓的提及。而像《武侠》这样完全cos CSI做法的,可能还是第一次。毕竟前人再前进,也只是止于技术,《武侠》真切地从观念上涉及到科学了。
不过,《武侠》对现代科技的态度十分暧昧。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它将一直被诟病为非科学的中医中的针灸术和西方式的医学理论相结合,产生的效果如同这片中已进入民国却还长辫及肩的混沌时代一样,故意让你看不清晰。影片让科技重现了神功,在神功盖世时,又让科技缺位,最终让中医+自然科学终结神功……
尽管《武侠》的吐槽点非常多(我预测会有考证党吐槽到义和拳的),但一如陈可辛作品的特点——这绝不是一部烂片。事实上,它的制作工艺较国内市场平均水平,要高出不少。如果你不是武侠片发烧友,不用严格意义上的类型片去要求它,作为一名普通观众,花钱去看它还是很值得的。而上面提到的问题,也不完全是问题,甚至可以作为看点一种。
3 ) 武侠片新突破
1917年,中国西南边陲的刘家村。刘金喜和妻子阿玉共同抚养两个儿子方正和晓天,日子平淡且幸福。直到某一天,两个不速之客打破了刘家村的平静,也摧毁着金喜一家的生活。这二人企图洗劫村中的钱柜,被刚好在此的金喜撞见,一阵混乱打斗,二匪稀里糊涂被金喜打死。
故事连接很顺畅,有的心理不是通过主人公表述,而是通过旁人的对话或者场景来讲述,反而更难受。第三次看,不论是情节还是甄子丹的功夫,还是让我觉得震撼。
武侠片新突破!医学武侠和微观武侠,今后很有发展前景啊!独特的视角展示武侠,甄子丹演技有提高,片中的对打给人以视觉上的新体验,再加上推理的元素,让这部武侠片很有韵味。我抛弃一个家,只是想获得新生。
4 ) 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武侠的结局
按照陈可辛的解释,他是想不出《武侠》该叫什么名字,索性直接以类型片的归类来命名,就好比美国人该拍一版《西部》,日本搞一本《时代》。当然,陈可辛想不明白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甄子丹该打谁了、金城武要怎么编、结局又得用哪种死法,众多顾虑都决定了《武侠》不是一部酣畅淋漓的喷薄作品,而是一部肆意拼贴、塞满致敬的当代大片。更加不幸的是,在很多人看来,一部叫《武侠》的电影,它恰恰会缺少狭义武侠的真正灵魂——这不是玩一回独臂刀、插几根银针就可以解决的。陈可辛试图通过大量的细节着墨,来成就一篇关于武侠的大文章。结果影片呈现出一拼盘模式,风格杂糅,太多的自说自话,对整体损害不少。
《武侠》并未出现最为必要的侠义精神,甄子丹身上肯定没有,金城武则表现得更像个现代侦探,处事方法和逻辑推理都有点超越、跳脱。再到情怀,那更多是来自电影以外的宣传强调。具体于影片当中,“武侠”似乎成为了纯粹的展示,影片更接近动作或功夫电影。如果把时代背景放进去,无论清末还是民初,当革命之火已经在中国遍地燃烧,这边的“武侠”,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即将消亡。如果宽容去看待,毫无疑问,《武侠》只能是一部旧式武侠。要攀新武侠的姻亲,实在有点不够格。
按照时间的远近,《武侠》首先会让人想起去年苏照彬的《剑雨》,杀人高手隐姓埋名,过起了平淡至极的平民生活,这个不用猜。两部不同片子,一个相似的归隐主题。又正如朋友所分析的,归隐到最后注定会变成古典式的命运悲剧。在《武侠》里,它成为了两个家庭的纠葛,一场压轴的父子对决。新仇旧账,一并清算,人人都爱大团圆。
其次,有人怀疑甄子丹是不是《叶问》附体,不然何苦首尾来一场家常便饭、按时起居。其实这不是什么紧要事情,并非甄子丹演得像叶问或者《叶问》影响了《武侠》,而是甄子丹他怎么演,最后都只能是甄子丹。再到不练神功,爱“科学”更爱“说法”的金城武,人物精神分裂的纠结设定,一直到重返现场、模拟凶杀过程,我都错觉他是在重演《伤城》,走错了片场。这可能真是一种错觉,却多少说明了《武侠》在风格上无法做到统一。尤其是七十二地煞冒出来后,电影就彻底断裂了,没金城武什么事情,也多出来了莫名其妙。
最后,就是王羽和《独臂刀》了。既然不管科学与伪科学的争执,这里也就不计较断左还是断右了,也许陈可辛和甄子丹就是要玩个不同。有人说惠英红演得很到位,可惜一看到阿姨杏眼怒睁的诡异出场,看到她跟王羽争相用力暴露杀气,我就有了一股笑场的冲动。好在,惠英红的打斗身手还是相当漂亮,完全盖过了结尾的雨中大战。当陈可辛辛苦找来了王羽,甄子丹自然不能三拳打死老师傅,更何况,那还是他父亲。如果没有解决办法,父子间的打斗可以无休无止,直到两个人同归于尽,是为悲心彻骨。然而王羽年事已高,甄子丹更是透支身体,这场打斗能速战速决最好。所以《武侠》之后,电影院外会流传一个笑话新编:隔壁家的老王,你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
当甄子丹急欲同过去决裂,那也是陈可辛面对传统武侠的态度,然而他又割舍不了。更何况,他的自我认识和类型缺陷也影响了创作——毕竟这只是他眼中的武侠。当甄子丹面对父亲,同样会令人联想及陈可辛与父亲的关系。他从父亲身上获取经验,走上了电影之路。现在是一边重拾过去,一边又想着另辟蹊径,苦于没有两全法。至于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在合拍片的浪潮中,陈可辛显然不是最赚钱的香港导演,然而面对内地制作环境,他已经是融入得最好的一位。
《武侠》有云南边陲的小村风貌,也有田园牧歌的最后怀念。陈可辛刻意放入山歌、成年仪式乃至是鱼鳔安全套,很多是无助于剧情故事,平添了笑料。这只能说是个人趣味,而不是武侠的情怀。当新派造型的金城武遭遇老派模样的甄子丹,《武侠》始终没能解决它的最大问题——即如何统一并行,并且颠覆观众印象。在寻找更高、更强对手的商业要求下,金城武一线草草了事,结尾堕入了老一套的标准对决当中(看得出许多不自然),委实有点无可奈何。这是《武侠》之伤,更是大片之痛。好在,有那个爆笑的瞬间在,当王家卫、侯孝贤和贾樟柯蓄势待发,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武侠的结局。
5 ) 你眼中众神,不过模糊路人。你眼中武侠,不过尽是挣扎。
不同于金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不是古龙的仁侠仗义,豪放不羁。陈可辛作品中的大侠们少了许面容模糊的侠性,多了些个性鲜明的人情。他们更像普通人,面对各自的命运,充满着选择与挣扎。 在这部电影中,武侠二字是分开的。 甄子丹饰演的刘金喜在村民们眼中是一个为人正直,憨厚老实的普通人。如果那俩个劫匪不出现,可能没人会发现他曾是杀人如麻嗜血如命,七十二地煞二当家唐龙。十年前在屠夫灭门惨案中,被小孩临时前的一声哥哥所唤醒良知,从此选择逃出七十二煞组织,隐居山林,成为一个普通人。十年后,当七十二煞找上门来,要他回归组织时,他毅然拒绝,选择为自己和妻儿而战,去挑战他眼中恍如魔神的义父。为了家人,为了妻儿而抗争挣扎,有了代价,有了牵挂,便少了几分侠气。有打斗有杀戮,但却侠气不足,甄子丹更多的体现了那个“武”字。
金城武饰演的徐百九是个合格的捕快,因为他尽职尽责,不得真相誓不罢休。另一方面却又是个不合格的捕快,因为他过于善良,易为情所动。内心又在法律与人性中千百次的挣扎,法究竟是不是比人重要,究竟应该法不容情,还是应当法外留情。他选择放走那个偷钱的小孩,却不曾想到这个小孩不但不悔改,反而会下毒害死养父母。他选择不放过卖假药的岳父,却不曾想到岳父会走上绝路,到死还不肯原谅他,甚至不允许他为自己上一炷香。甚至连是否选择相信唐龙会改邪归正,都在内心千百次的挣扎。幸好最后,选择相信唐龙,并与唐龙并肩作战。通观全片,金城武打斗场面极少,也没有体现高强的武艺。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人,很少顾及到自己。英雄往往是为自己而做,侠士却通常是为别人而为,也许就是全片“侠”之所在。 也许这样一句话可以很好的概括这部武侠:你眼中众神,不过模糊路人。你眼中武侠,不过尽是挣扎。“武侠”在这部电影中,不过是在命运中抗争挣扎的两个人。 不同于香港传统武侠片,也不同于徐老怪天马行空的新武侠。《武侠》中一个个动作被镜头拆分,破碎感十足,也许不那么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但更有真实感。除了传统武侠片中的恩怨情仇,厮杀打斗,此片更多的展现了普通人的平凡隐忍。他们不像那些传统的大侠,快意恩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们更如你我这些凡尘中人一般,有喜怒哀乐苦,有疯魔巅狂痴。 片中的甄子丹,不仅铁汉,更有柔情,面对妻儿,更多的是展现笑颜,一口白牙比满身肌肉更迷人。金城武蹩脚的四川话,和那略显邋遢的造型,相比平时的俊朗逼人,这些反而更给观众一种带入感。这些不同于传统武侠,展现出大侠们身上普通人的特质,也是此片吸引人的一个原因。汤唯中规中矩的表演为这部电影添上一缕暖色,窦唯的音乐为这部男人的电影加上一声灵动。王羽和惠英红两个老戏骨的表现更让人找到了近年很少在香港电影中感受的那种经典港片的滋味。全片也是一个充满致敬味道的动作片,甄子丹最后的独臂持刀有几分向张彻纯然阳刚暴力的《独臂刀》致敬的意思,宛如精神分裂的捕快金城武也有几分搏击俱乐部的味道。 很多人感觉此片风格凌乱,全片不过拼凑而成,所以给予低分。我想此问题可能出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衔接上,前一个小时情节比较完整,但节奏拖沓,略显平淡。没有那种很经典的桥段可以刺激到观众,让人有回味无穷的感觉,所以会有部分对文戏不甚感冒的观众昏昏欲睡。到七十二地煞出场时,打斗戏顿时多了起来,精彩性有了,节奏也加快了。但这个桥段却与全片整体风格不符,略显突兀。前后段的衔接没有做好,全片风格没有统一,这也许便是影响此片总体观感及评分的重要原因。 相比于以上,结尾更让人值得玩味,也许新武侠,新在此处。 武艺高强的大BOSS没有如传统武侠片那样,被男主肌肉猛男甄子丹K.O,而是死于九霄云外的一次闪电打雷。不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不是雷电劈恶人。而是技术宅名侦探金城小武郎戳在BOSS身上的几根针引发的雷击惨案,技术宅拯救世界这个真理再一次被验证。 是的,我猜中了这个开头,却没猜中这个结局。 ——————————————————— 微信请订阅:cmf2015 ,聊聊电影和美剧,写写故事和经历,文艺有趣可兼得。
6 ) 有关功夫的想象和虚构
对于功夫片爱好者来说,《武侠》会是一部让他们感到兴奋的电影。甄子丹在《武侠》中,贡献了他自《叶问》后最精彩的一次功夫打斗场面。仅凭这一点,足以让那些对甄子丹有所期待的影迷不虚此行。
《武侠》这部电影虽然有一个听起来野心很大的名字,但它的故事实际上是很简单的,对于熟悉大卫·柯南伯格导演的《暴力史》(A History of Violence 2005)的观众来说,“民国版《暴力史》”足以相对准确地概括出这个故事。在这样一个故事框架内,虽然金城武的出现一定会让观众感到惊喜,但整部影片最核心的人物和场景,自然全部都和甄子丹扮演的角色有关。
这部打着“武侠”旗号的电影,实际上却是在尝试解决一个功夫片的瓶颈问题:“功夫”的虚构和真实如何结合以及如何创新。在《武侠》这部电影中,那些有关“功夫”的想象,被巧妙地和所谓的“科学”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完成了一次关于“功夫”的重新书写。
从大的类型来划分的话,“功夫片“算是“武侠片”的一个亚类型。二者最大的区别,一个是年代,一个是兵器。从观众的传统习惯来说,武侠片一般都是古装片,年代大多截止在明末清初,角色多使用冷兵器;而功夫片的时代背景则多在清末民初,角色基本都以拳脚格斗为主。划分二者的模糊界限,基本上是以火器在中国大规模普及使用为分界点。“中国功夫”或者说“武术”这种其实年代并不久远的中国神话,在西洋枪炮的面前,尴尬地遇到了一个设定方面的问题:武功再厉害,遇到枪炮之后都统统歇菜。“你有科学我有神功”的美好愿望,只能留给东西方不败和功夫熊猫。
这种神话和现实之间的尴尬,来自于惨痛的中国近现代史——大刀长矛的义和团被洋枪队成群结队地打倒时,关于“武术”的神话自然就破灭了。虽然这种传说在电影中得到了延续,但对于现代功夫片来说,它们都只能尴尬地在剧情中,通过设定某种特殊情景来解决主人公为什么必须要用拳脚而非枪械的矛盾。另一种解决办法,就是直接无视这个问题。
《武侠》在故事设定上就采用了这种彻底的“无视”直接忽略掉了这个矛盾,但它又必须要通过“科学”来解释功夫的秘密,于是在反复的纠结之中,这部电影就把时代设定在了民国初年的边远山区——这是一个历史正在变为传说的年代,这是一个西学东渐的年代,于是有关“功夫”的想象和虚构,就和中西医结合的CSI巧妙地混搭在了一起,最后变成了一个趣味盎然的《走进伪科学之功夫的秘密》。
作为功夫片爱好者的观众,如果能够不去理会上面所说的种种纠结和拧巴,那么《武侠》中甄子丹的三场打斗场面,绝对是令观众心跳加速的。甄子丹的动作设计一向注重实际格斗技巧的合理性,在《武侠》中他更是将这种基于现实世界物理规则的格斗动作技巧,和长期以来通过功夫片和武侠小说构建而成的“功夫想象”结合起来,从而打造了至少两场令人心旷神怡的打斗场面。
片中的大部分格斗动作场景,都使用了传统的香港功夫片技巧,如通过吊钢丝来隐蔽地强化动作难度、降格拍摄以凸显动作速度、通过机位和镜头的配合营造错觉,等等。但是在这一系列电影魔术的帮助下,《武侠》中的动作场面却仍小心地将动作风格统一在了影片整体的“走进伪科学”风格之下,几乎所有动作都煞费苦心地交代了它的力学或医学原理。虽然这些细节都是被夸大和修饰过的“伪科学”风格,但功夫片观众是不会在乎这些的,他们仍然会为这种新鲜货色而激动。
对于功夫片迷来说,动作场面在保持以往水准的同时,又在动作难度和风格上做出创新,而且还不止一场,这就已经足够了。作为一种特定的观众群体,功夫片影迷对功夫片的需求其实非常明确,就是通过欣赏各种花样翻新的格斗动作来实现电影的娱乐和造梦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明确和单纯的电影趣味,而趣味本身是不分高低的。
你跟它说武侠,它跟你说科学;你跟它说科学,它跟你说伪科学;你跟它说伪科学,它跟你说法治;你跟它说法治,它跟你说人性;你跟它说人性,它跟你装逼;你还没来得及说莫装逼……它已经被雷劈!
李小冉算哪门子女二号...惠英红都比她戏份多~
故事很弱,不如叫装深沉的哲学家们。甄子丹的武术动作仍然很精彩,但是金城武这角色意图笼罩的什么科学医学侦探推理显得非常四不像。最雷的王羽直接遭雷劈死了,强行结局?6.5
开场十分钟的田园生活拍得我灰常喜欢啊,房屋上青青的草,草上两头牛~欢乐又幸福~
装逼遭雷劈的真人版
虽起名《武侠》但不少细节能看出和传统武侠剧有差。打戏和音效给人印象很深,不过故事情节太支离破碎,纠结的情感约束和人物行为,唯一的亮点就是,最后成了一部“雷片”,原来刀枪不入的反面角色是可以被雷劈死的。★★★
金城武演着演着就没了...
就是一个20世纪初的犯罪现场调查,验尸,看脚印,分析风速密度体重等等。PS.金城武的四川话影响我理解剧情了,上映要加字幕!
TBBT武侠版——体育特长生BAZINGA,骗不过生物物理学Geek男。漫迷COSPLAY独臂刀,获奖者是雷神COSER。ps:谢耳朵也被砍掉鸟
所以金城武在赤壁后在没有正眼看过女人咯~金城武主前半段、甄子丹主后半段,前后有些脱节,倒是汤唯这个原本很花瓶的角色连贯而丰满。陈可辛说他就想拍着玩没有考虑太多,但前半段还是探讨和影射了很多东西以至于金城武的角色变得极为讨喜,可惜后半段渐渐丧失了前面的控制变得平庸。细节和原声大好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部叫做武侠的电影,却基本都是在干些反传统、反武侠的事情。导演在尝试以自己方式展示他的武侠情结,起先有些新鲜,越来就越不是个味道,叙事上多少有些残,前后分两半,越往后越跑偏。配乐和音效反而印象深刻,终于知道你们为什么总说雷了。两星半,鉴于最近烂片太多,入三。
这不是一部武侠片。这是一部民国版《暴力史》。
赞红姐
金城武的四川话讲得蛮好的!!!本尊帅到爆!!!
这是一部神奇的动作片...神奇的地方在于你说它动作,但是它又很文艺,你说它文艺,但是它又很科教,你说它科教,但是它又很悬疑,你说它悬疑,它的结局又很雷人。拍得很认真。几个女主角存在感基本为0。不是不好,只是这么强大的卡司阵容和陈可辛这个金字招牌所拍出来的作品实在与预期有距离。
作为一部兼顾商业票房和作者风格的类型片,完成度还是不错的。陈可辛心中的武侠世界应该更接近现实主义,所以,开场就是吃饭的家庭戏(有点山田洋次武士片的味道),而且大敢的用民歌参与叙事(虽然效果有些笑场,但还挺写实的)。写实风格的打戏也满是亮点,尤其是子弹和惠英红对决那场,拍出了意境。
为什么每次有一部佳作问世,都会有一个叫影志的家伙在这儿装逼?影志究竟是天生喜欢哗众取宠,还是真的智商奇低?(当然,我严重同意影志的看法,任何印象都是偏见。所以,请不要对我在这条短评里表现出的偏见抱有偏见。)
假如通片都是金城武人格分裂,时不时地给甑子丹砍上几刀,最后却发现他真的是个农民的话,那将是多么棒的片子啊。。。
故事讲得清清楚楚,高潮迭起,叙事的部分不忘轻松幽默。陈可辛的文戏和甄子丹的武戏配合的浑然天成,金城武的精彩表演似乎让他才是本片的主角,总之,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说,《武侠》什么都有了,全场无尿点,快节奏,新武侠!
假科长说,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武侠的结局。感谢小斑同学投稿,本片也叫雷雨或者坑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