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娱乐性佳,却不够深刻
Hairspray表面上看起来主要是在说一个胖女孩认真做自己,不顾他人眼光、登上舞台圆梦的故事,然而,只要再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实际上这个舞台代表著一种「谁有权力/利发声」的意涵,在片中你不难发觉占有主流位置的,是那些握有资本、权力的白人,他们掌控媒体,并间接主导了该时代的审美观:瘦、装饰的、精致的;而被雇用的劳方似乎只能照著资方所给出的游戏规则活动,无论是无意识的跟随、或者是有自觉意识却又不得不屈从。
举例来说,这可从二个部分来看:审美观、以及节目是否要有「黑人日」的争论。就审美观来说,最明显的例子在於女主角的母亲:因过度肥胖而不敢出门、以及一开始对於同样肥胖的女儿想上电视的嗤之以鼻,由於她意识到社会所认定的「美的身体」与自己的身形格格不入,同时也接受了这种强大、以苗条作为主流的价值观,所以对自我感到羞愧。而「黑人日」背后則涉及种族偏见、甚至是歧视的议题,从每周一次黑人日到杜绝黑人日--白人(资方)拒绝让黑人(劳方)登上舞台!这种种族歧视与经济權力混杂在一起所产生的社会议题,被Hairspray以一种极度简单的二元对立论述给化解掉了:从肥胖的女主角被白人同学排挤至劣等班(都是黑人同学),到她主动为黑人发起「黑人应与白人同样拥有舞台」的社会运动,最后成功、并因此掳获男主角青睐,以完美大结局收场--一切都是那么地理所当然!
片中的黑人,都被自然而然地赋予了「个性友善、乐观、具有才华」的特性,而女主角从「发现」到接纳,无疑地是一种黑白种族大和解的价值意象,不仅让人想问,事情真有你想做就一定会成功、而不用考虑到拥有多少发展的资本、权力、社会观感;另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差异真有那么壁垒分明、而内部单一且同质化吗?
你可以发现,那些边缘价值(肥胖、黑皮肤)逐渐搭上同一阵线,发出多元并存的呼声,力抗极有可能消灭他者的主流价值(瘦、白皮肤、白种人优先),然而这种努力在Hairspray里看起来却如呼吸一般简单、甚至不证自明,如果说,六○年代的美国社会仍普遍存在种族歧视的观点,那么,为什么Hairspray所呈现出的,始终是一种再和谐不过的社会气氛呢?就连价值观也是,好像那些社会公义是不理自明的、拥有排除异己心态的人才是少数,而且最终必定没有好下场!这个社会,真的有如Hairspray所呈现的那样简单吗?
排除掉本剧过於简单的叙事逻辑(或许这亦是作为舞台剧之不可避免,但在Hairspray却显得太过简单而不够深刻,所有人物性格都可被化约为一种善/恶对立,有些人物毫无性格,例如Zac Efron所饰演的男角,根本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花瓶!),本片让我较为欣赏的,是音乐、舞蹈与服装设计视觉上的表现,扣除掉对於思考深度的要求,Hairspray仍不失为一部唱舞俱佳的娱乐性电影,它沾到了社会议题,可惜的是却反省性不足,就将它作为我对本片的小小期许吧。
2 ) 《发胶》:看上去很美的欢乐神药
文/狐狸梦见乌鸦
恰好狐狸是一个性情中人,恰好这几天因为学业身心疲惫,恰好这几天因为牙疼上火着急。正当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时,这部《发胶》给狐狸这倒霉的几日带来了一丝快乐。
电影不是良药,他无法帮你搞定任何事情。但是,电影却可以作为一种精神依托,有时可以成为一种精神食粮,来填补你空虚的心灵世界。好的电影并不一定令你心情舒畅,而另外一些电影却能够使你身心愉快,《发胶》无疑属于后者。本片是一部普通的歌舞片,虽说有那么几个榜上有名的“Star”助阵,但是本片在如火如荼的北美暑期市场杀开一条血路而获得上亿元的回报还是让狐狸有些意外。带着一丝疑问,狐狸看罢此片,不但打消了之前的疑虑,而且“节外生枝”的给狐狸最近阴云密布的日子带来了一丝曙光,令我暂时忘却了平时的烦恼。《发胶》不是一部喜剧片,片中几乎没有什么特意的搞笑内容,但是影片就像一台永远在制造微笑的机器,会让你的嘴从头裂到尾。
本片改编自同名百老汇音乐剧,严格上来说本片还算不上有一个新颖的故事。片中通过一个做着明星梦的白人胖妞的视角,去看待取消种族隔离运动,并把它融入到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而且,在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再阐述着一个关于审“美”的观点。尼基·布朗斯基饰演的胖妞,一个似乎会注定失败的人物,最后却赢得的最后TV选秀的胜利,而且帮助了黑人女孩获得了一个历来只有白人才登顶的冠军,这无疑挑战了我们传统的审美观。影片表现的那种“内在美”并不算创新,但是表现的方式却新颖独特。本片不像《浅薄的哈尔》那样去刻意的强调“内在美”,而是把这一点融入到一个历史的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事件而逐渐表现出来,最后再加以一个大团圆的完美结局,画龙点睛,使影片的主题更加明确,毫不做作。而且能使观影者在看片过程中了、体会到最大的观影乐趣。
即使你对本片的故事毫无兴趣,那么本片中的歌曲和舞蹈也绝对值得你反复欣赏。影片始终处在高潮状态中,配以上世纪60年代风格的欢快歌舞,似乎又回到了歌舞片盛行的60年代,通篇展现出一种复古的情调,令人兴奋,狐狸在看完电影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本片的OST。除此之外,几位大牌明星的精彩表演也不容错过。约翰·特拉沃塔这次可真是豁出老脸,反串了一个肥硕的老女人,不仅一展歌喉,最后也不忘秀几下舞姿,以找回当年《油脂》的感觉。米歇尔·菲佛(Michelle Pfeiffer)的复出表演也堪称精彩,年近半百的她依旧光彩动人,饰演的蛇蝎美人栩栩如生,真不知她平时是怎样保养的。还有越老越不正经的克里斯托弗·沃肯(Christopher Walken),曾经的坏人专业户最近也开始走俏,这次更是与约翰·特拉沃塔上演“夫妻档”,令人喷饭。不要忘了“电眼”(《X战警》)詹姆斯·麦斯登,这次终于脱下了绿帽子,虽说出镜不多,但是给人印象深刻。
也许你会觉得狐狸对本片的赞誉有些过火,但是这确实来自本人的内心体会,就像在上课时间偷看漫画一样。《发胶》的成功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这是一部令人轻松愉快的电影,而且绝对是07年度值得一看的佳片!
IMDB评分: 7.9/10
狐狸评分:
观赏性:★★★★
娱乐性:★★★★
回味性:★★★
总 评:★★★★
3 ) 為黑人說話 配合美國社會現實
2007年9月20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個小鎮Jena(耶拿),有二萬名示威者遊行示威,抗議種族歧視。差不多同時候在紐約和華盛頓,亦分別有數百民眾響應耶拿的這次反歧視運動。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黑人大規模示威遊行景象,原來在今天亦會重現。美國歌舞電影《Dreamgirls》(夢幻女郎)(2006)和《Hairspray》(戀愛大爆髮)(2007)照顧黑人觀點、為黑人說話,原來很配合美國社會現實環境。
大概26年前,我在美國看過《Dreamgirls》的舞台演出,當年的製作以豪華歌舞為賣點,那裡會提到黑人被白人剝削的情形。想不到2006年的電影版,竟然將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娛樂界,白人欺壓黑人的狀況化作劇情衝突場面。我看電影《Dreamgirls》的時候,已感覺美國電影改變了,之後,看電影《Hairspray》見劇中有黑人示威、抗議的場面,深深感覺這是承接今天美國歌舞電影緊貼社會形勢的潮流。
當然,一切歌舞作品內容都是輕飄飄的,就算是黑人大規模示威遊行場面,亦只是另一場歌舞而已。不過,有這樣一場示威遊行歌舞也是具備社會意義、增加劇情內容的份量。另一方面,大量年青黑人男女在本片裡有相當多演出機會,例如說,劇中有多場學生留堂戲,都讓那些黑人學生表現歌舞;不只如此,故事劇情還不時提到黑人有歌舞才華,值得電視台特別安排一個Negro Day(黑人歌舞日)出來。本片作者以如此心態拍戲,明顯是吸引新一批觀眾。
《Hairspray》是部以中學生為主角的歌舞劇,那是美國歌舞劇的強項,以前的名作可以數《油脂》,今天也有一部來勢洶洶的《High School Musical》。英國歌舞劇甚少有這類作品,所以美國中學生的精采歌舞,特別值得欣賞。果然,今回這部美國歌舞製作又一次凱旋,片中那位可愛肥妹Nikki Blonsky扮那個角色,活靈活現,簡直演得入木三分,相信她可以在歌舞作品中留名。光是看這位肥妹的歌舞演出和趣緻表情,便知道幕後人花了無數心血。片中的青春男演員是當今少女偶像Zac Efron,他演電視《High School Musical》走紅,今回他演電影亦稱職,比過去同類型的脂粉小生好。其他著名演員(Michelle Pfeiffer和Christopher Walken)亦稱職,只是John Travolta反串演肥媽,沒有甚麼歌舞演出,是遺憾,他的反串變成商業噱頭而不是演出效果的需要。
導演Adam Shankman是編舞出身,由舞蹈人來拍攝舞蹈戲,當然比較集中舞蹈本身,像電視鏡頭紀錄舞蹈演出而已,至於鏡頭和畫面結構、組織,則沒有突破性安排,只是平平穩穩而已。這部電影中的歌和舞沒有《Dreamgirls》的精采,但仍然好看和值得看。(完)
4 ) 女主角是真的那么胖吗?
虽然是重拍版本,不过还是有一些新意的,这样的歌舞片还是很适合周末在家好好欣赏的.
电影主要涉及了两个宏观方面的问题:
1.不应该歧视黑人.电视台认为黑鬼日是备分的节目,是可以随时取消的;节目中间,黑人是不可以和白人一起跳舞的;女主角妈妈需要花很长时间说服出租车司机,才能拉她到黑人区找女儿.
2.每个人的特质和个性应该受到尊重.胖人应该获得公平的机会,如果她有才能,就不能因为外型而剥夺她展示的权利.
说说演员吧.歌舞片的演员必须能唱能跳吧,虽然舞步老了点,但是情节和音乐完全能把电影串的很好.
男主角的发型很有猫王的感觉,不过一笑起来,就让我想起"歌舞青春".
女主角是真的那么胖吗?还是化妆?
女主角的爸爸可是美国大片里面的老戏骨了,这次又跳又唱,完全做绿叶.
5 ) 4年前写的关于同名音乐剧的介绍
百老汇新宠--《发胶》(Hairspray) 2003年09月 音像世界
《猫》在上海上演的时候,它似乎就是音乐剧的代名词,大街小巷报纸荧屏几乎全为这只21岁的“老猫”而狂热。人们不知道也并不关心那个已经和《猫》说过再见的世界音乐剧中心——美国百老汇到底在发生着什么,而此刻,那里恰恰正在为另一部全新的音乐剧而疯狂,这就是《发胶》(Hairspray)。
八座奖杯把剧组乐晕了
内地最早有消息报道这部音乐剧是在今年6月9日。因为6月8日,《发胶》“疯狂地掠夺”走美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托尼奖”中的8座奖座,其中包括最佳音乐剧、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剧作、最佳作曲、最佳服装、最佳特色演员和最佳音乐剧导演,成为第57届托尼奖的最大赢家。翻看《发胶》在今年上半年的成绩,这部2002年8月15日在百老汇内尔西蒙剧院(NEIL SIMON THEATER)正式上演的新剧,几乎抢占了2002年度美国戏剧界的所有奖项--戏剧桌奖、戏剧联盟奖、纽约戏剧评论界奖以及葛莱美最佳音乐剧奖。
《发胶》的主角是1962年美国巴尔迪摩城一位留着卷发的胖姑娘翠茜-特布兰德(Tracy Turnblad),她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喜欢跳舞唱歌,并一心想参加当地著名的舞蹈电视节目“考利考林斯秀”。终于有一天她成功地成为竞争该节目组织的“发胶小姐大赛”桂冠的候选人,成为当地名人,由此引发了和周围人们的一系列故事。
作为一部怀旧色彩浓重的新编音乐剧,它受到美国音乐剧界的一致赞誉和追捧,并被寄希望为振兴美国音乐剧低迷市场的力作。甚至,在2月7日美国股市纳斯达克的当日开市仪式也特意邀请该剧中的三位女主演来主持。据悉,目前该剧的票房相当出色,已经收回了1050万美元的投资,9月起将开始陆续到美国各大城市进行巡演。
一个另类导演惹的“火”
与以往音乐剧《贝隆夫人》、《芝加哥》等成功地改编为电影不同,《发胶》却是由1988年的一部同名电影改编而来。当时这部由新线电影公司出品的独立制片影片并没有造成特别的影响。该片的导演是另类导演约翰-沃特斯(John Waters)。约翰生于中上阶层的天主教家庭,在巴尔迪摩长大,童年时代对车祸和谋杀案的兴趣带给他不同寻常的个性。作为美国70-80年代著名的独立制片导演,他的影片大多游走于主流之外,1972年拍摄的《粉红弗拉明戈》是他的代表作。他常常喜欢在片中设置肥胖女人和性别反串的角色,《发胶》中也有同样的现象。这部1988年上映的影片,在约翰导演的十多部影片中,是最接近主流风格的一部,由约翰改编自马克-奥多内尔(Mark O'Donnell)和托马斯-梅汉(Thomas Meehan)的原作,剧中使用大量的音乐。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发胶》才得以在14年后重新在音乐剧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荣耀。
音乐剧《发胶》的创作团体相当豪华。作曲由马克-西曼(Marc Shaiman)完成,他是集作曲、词作、编剧、导演和制作于一身的音乐人。马克曾为50多部电影配乐,并5次获得奥斯卡电影奖提名,分别是《大婆俱乐部》、《西雅图夜未眠》、《美国总统》、《心灵点滴》和广受争议的动画片《南方公园》。他入行时,是担任歌手贝蒂-米德勒(Bette Midler)的声乐编排,逐渐成为她的音乐剧导演和制作合伙人,为她带来了葛莱美获奖作品“迎风展翅”(Wind Beneath My Wings)和“来自远方”(From A Distance.)。音乐剧导演杰克-奥布莱恩则曾获得过5次托尼奖提名,今年终于以该剧获得最佳导演奖,他在2001年执导的由英国电影《光猪六壮士》改编的同名音乐剧也是百老汇近年的成功新作之一。舞蹈设计、置境设计也都是由多位托尼奖得主担纲。
两个真女人和一个假女人
《发胶》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横扫百老汇,一举成为音乐剧新贵。这直接与该剧阵容中的三个“女人”有关。玛戈-莱昂(Margo Lion)是《发胶》的制作人之一,她从事音乐剧制作已经25年,在她有喜有忧的制作人生涯中,2001年她成功地制作了受到极高评价的音乐剧《制片人》。按她的话讲,完成了《制片人》使她了却了制作一部戏剧杰作的愿望,接下来所要的就是创造一部全新的卖座音乐剧。玛戈对艺术的狂热,甚至可以使她甘愿抵押自己房产来获得贷款排演音乐剧,2001年的春天她的这种狂热终于又找到了新的表达。当她第一次在纽约剧院工场见到业余排练的《发胶》时,简直抑制不住兴奋。“我想它一定会象《租》(1996年获托尼奖4项奖)那样受欢迎,因为它是约翰-沃特斯的作品,我想保留它的原味,这不是一部只为纽约剧院工场准备的戏。”
玛丽莎-杰里克-维诺克(Marissa Jaret Winokur)是该剧的女主角,出演剧中留着一头大卷发的胖姑娘翠茜。她曾经出演过不少热门影片,其中有《美国丽人》、《恐怖电影》、《一吻定江山》等,她还担任过众多知名电视节目的客座嘉宾。她在《Dharma and Greg》和《Moesha.》中出演过连续角色。她的首部百老汇作品是重新上演的经典剧目《油脂》(Grease),近期她还参加了在加州重新上演的70年代著名摇滚音乐剧《长发》。玛丽莎的演出得到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她将一个善良豁达、古道热肠可爱的胖姑娘形象展现在舞台上,她模仿小孩子嗓音演唱的曲目诙谐幽默又不过度夸张,在女演员中一枝独秀。
而该剧的另一大看点,还在于由真男人扮演的“假女人”角色--翠茜母亲埃德娜(Edna)。托尼奖获得者、作家、男演员哈维-菲里斯坦(Harvey Fierstein)出演这个角色,哈维曾创作了著名剧目《感伤歌曲三部曲》(Torch Song Trilogy)。他曾出演过《独立日》、《白色谎言》、《百老汇上空的子弹》以及由他自己作品改编的《感伤歌曲三部曲》等影片。他还客串过许多电视剧,如《埃伦》、《辛普森一家》、《迈阿密罪恶》,以及使他获得艾美奖提名的《干杯》。他因热门剧目《La Cage aux Folles》的剧本创作而获得托尼奖。在《发胶》一剧中,他每天要背着重达25磅的假身躯,花4个多小时化妆,每周在舞台上扮演8次那个肥胖臃肿又注重打扮的明星妈妈。哈维之所以同意反串扮演埃德娜,也因为这并非是走龙套的配角。约翰沃特斯作品中的反串角色,向来有很大的表现空间。他以沙哑嗓音演绎的多场唱段,都是剧中相当重要的戏份表演。
《发胶》的音乐以流行爵士歌曲为主,风格大多为传统流行乐和流行摇滚,是那种热闹有余老少皆宜的音乐。光鲜艳丽的服装、场面庞大的舞蹈以及怀旧气息浓郁的音乐,都极力营造上世纪60年代的流行氛围,以吸引目前的美国中年以上观众。这也是百老汇戏剧界极力拯救音乐剧市场低迷的举措之一。在“为妈妈们保留戏剧”的口号声中,《发胶》的脱颖而出给市场注入一剂活力。据悉,9月9日起该剧将在巴尔迪摩上演,并将启用全新演出阵容,将由18岁上下的新人出演剧中年轻角色。该剧投资方之一的新线电影公司也相当有兴趣在音乐剧上演一段时间后,将该剧重新拍摄成电影。该剧海外巡演的事宜也已经运作,英国和日本都将是剧组首先考虑出访的国家。希望早日能在上海大剧院见到这部百老汇新作,而不是总拣别人的“旧货”当宝贝。
6 ) 点燃歌舞激情
其实看这部片子前比较犹豫,因为总觉得现在看来这种已经过时的舞种似乎不怎么会吸引我。万万没有想到,Tracy的第一首歌第一支舞就把我牢牢地嵌进了电影中。
hairspray轻而易举的地点燃了激情,让人不自觉地随电影舞动。一幕幕画面都是那么动感那么斑斓。
在种族隔离如此严重的当时,发胶却让歌舞超越了所有歧视,用单纯的剧情配上欢快激情的歌舞向所有人展现了何为'everybody can dance'.
看着影片中tracy如此自信的表情。不由跃跃欲试,i mean,Why can't i be like her~
音乐非常好啊听,舞蹈也非常有年代味,而且我们会看到许多大牌从未展现过的魅力奥~约翰·特拉沃尔塔,米歇尔·菲弗,克里斯托弗·沃肯,詹姆斯·马斯登···全体惊喜呢
还不错,歌舞片嘛够嗨就好,屈伏塔叔也真能豁得出去啊。
没看过第一版本,不过这个已经相当有趣~约翰屈伏塔真棒~!
对歌舞片一直不太感兴趣,外国的或是华语的,包括陈可辛那部<如果爱>.<发胶>让人感到轻松,尽管这份轻松带着稍许的不适!
美国版芙蓉姐姐成功故事。联想起改革开放初期,全民梳大背头跳霹雳舞,忒雷了~
六十年代的美国,一切不言自明
有点儿做作和刻意了我觉得……
男二号居然留了一个枪哥的发型 o(*≧▽≦)ツ
歌舞比重有点高,整部影片看起来像个综艺节目。肤色歧视的主题有点注水肉的意思。应该叫做,电影的主线不够统一。
热热闹闹轻轻松松的精彩
去年CCTV6放过的,没有看完全,胖妞跳舞
歌舞剧还是挺好的 歌很好听
美伦美幻的歌舞场景和打了鸡血似的载歌载舞,充满活力引人入胜。烂番茄94%新鲜度,Yahoo!得分A-,“本世纪最好最娱乐的舞台剧改编作!”、“让人享受的电影周周有,但是能够点亮银幕的影片—像《发胶》—却是少之又少”……
亚当叔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大长腿男纸,黑的白的都有,pure entertainment;屈伏塔大叔的反串绝了;最后舞群里看见twitch了,不过好小一脸啊。不看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的人恐怕不能理解我们对这些歌舞的感情。
爱死你了!James Marsden!太Q了!John Travolta真是过足了饰演能唱能跳的中年家庭妇女的瘾了!
an exact musical+pure happiness+movie magic= wow! gotta watch the featurette Jimmy and Zac are sooooo cute during the rehearsal and the ch
原来Travolta是在cos“世界上最污秽”的男女人Divine,可惜他就是看着有点太干净了,像份刚完成的巨无霸汉堡。影片洋溢着美国式的轻贱乐观与不屌,热闹不冷场的歌舞秀一波接一波,外加一小坨的反抗和恶趣味,以及迷人的复古味道。最受喜爱奖颁给拿下发胶小姐的黑人小姑娘。
穿梭在60年代和现在的空间里的电影~
囧のTravolta
故事欢快,音乐动感,60年代的种族问题也刻画得很到位。反串的Travolta无敌抢镜,帅哥们居然都有一双透过外表看内心的眼睛。我很想对不装会死派们说,这特么才是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的歌舞片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