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贝利叶一家国语

喜剧片法国2014

主演:露安·艾梅哈嘉莲·维雅弗朗索瓦·达密安伊连·贝加拉埃里克·埃尔莫斯尼诺卢卡·戈尔贝格罗珊妮·杜兰玛尔·索度佩斯代芬·沃杰托维茨克莱芒丝·拉萨拉斯

导演:艾里克·拉缇戈

播放地址

剧照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1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2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3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4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5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6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13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14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15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16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17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18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19 贝利叶一家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09:56

详细剧情

  农场主贝利叶夫妇和他们的儿子都是听障,日常工作和生活都要依靠女儿宝拉充当手语翻译。宝拉的音乐老师发现了她的天赋,鼓励她去参加法国电台的歌唱比赛。向往着去巴黎继续音乐之路的宝拉将与家人分离。这个人生必经的成年礼,对于贝利叶一家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长篇影评

1 ) 离家的渴望和无奈

作为一个看了一千多部电影的影迷,却一直懒于写正儿八经的影评,有愧于自己“电影品鉴”的名号,哈哈,所以想从现在开始,认真写一写影评,补一些影评,只当自己的怀念--无关紧要的话。

从别处看到一段话,觉得特别好:“有时候,一部影片只需要一个经典的片段就能成就它的精彩。当回忆一部看过的经典电影时,重现的就是那个片段,带我们重新回味了整部影片的情感和思想。 ”仔细想来,到现在为止,最终能打动我的镜头存在于泰坦尼克号中小李子最后在楼梯上的回头一笑,那种令人心痛的追不回的美会时时撕扯我的内心。扯远了,回到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那段沉默的歌声--这一幕是有声无声世界真正的沟通,是真正情感的沟通,是无声胜有声的沟通。
这部电影可以有很多标签:青春期,音乐,家庭,聋哑,爱与羁绊……但真正让我喜欢的是离家--一个孩子对于家庭不得不做的事情。因为聋哑家庭的背景,这个主题被扩大了很多,才让我更好的感受这个让我忽略了但却从未摆脱的问题。
作为这个聋哑家庭唯一对外沟通的窗口,宝拉与父母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加相互依赖,而同时,束缚在家庭事务中的宝拉面对美好的外面世界时也会有更多的向往。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让我们看到的是不停是争吵和相互指责。而那段默片正是一个转折。先前的父母对于宝拉能听能说就已经觉得足够了,没有奢望她还能唱歌,所以对于女儿的天分并没有表现出惊喜而是一种”too much“的感觉,这也是缘于他们听不到宝拉的歌声。然而当在无声中”听“完女儿的二重唱时,他们从周围人们的反映中了解了这是多美的声音,而后的交流,从触摸喉咙去感受到宝拉最后的手语歌,让他们真的感觉到女儿歌声的美妙,同时也感受到女儿对离家飞翔的向往,这才有了最后拥吻后宝拉边哭边笑着奔跑而去。
父母不想让子女远离的感情应该出现在每一个家庭中,孩子想要出去看看外面大大的世界也是常有之事,但两者之间的冲突迸发的故事相信会有千万种,而这千万种相信都会有电影中的影子。随着我们长大,总有一些不得已的理由,让我们非得离开父母的身边,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宝拉的纠结也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作为北漂的我也经常回想为什么不能回到爸妈的身边,然而现实总会让我们不得以带着泪离开,而现实的美好也会让我们泪中含着笑,因为我们都知道之所以要这样是为了某种更好的愿望。
最后说一句,情感总在深入沟通的时候自然流露,所以,在宝拉用手语歌唱的一瞬间,我流泪了,跟着贝利叶一家,那一刻我不会去怀疑他们的爱,只会感受他们的美好……
PS:这种对青春期的刻画才叫电影艺术,相比当下只用青春两个字去追忆青春的电影(什么花开,什么时代)……其实是没法比的。

2 ) 又小清新又污

大晚上的看了一部催泪片…影片走的是浅浅淡淡的小清新路线,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喜剧片,虽然笑点不多但都很独特内涵哈哈哈。催泪的片段好多…其中有一段是宝拉与男同学对唱,我摘下耳机打算体会宝拉父母的感受,结果戴上耳机再听发现电影本身就用了静音的处理模式,我…@&#。不过歌是真好听,Michel Sardou的Je vais T'Aimer,听哭宝宝了…还有啊,这片子毛爷爷实力上镜两次,宝拉书桌前贴的“广阔天地炼红心”笑死我了总体来说,感觉豆瓣分数给高了,没有预想的好,结构太松散,不过就内容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ps.觉得这个片子和台湾的《逆光飞翔》很像,都是为了追寻音乐梦想,推荐~

3 ) 一部温暖又励志的电影

当聋哑家庭出生的孩子,汇报演出的时候,父母虽然都听不到,和周围欢腾的人比起来有点格格不入,虽然不理解但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当女儿用手语唱歌的时候,正是我要哭的时候,这时他们一家人才真的心连在一起了。 很温暖很浪漫的一家人。笑对人生的各种不幸遭遇,很不错的音乐励志剧。有笑有泪,女儿的歌声很美。

看了这部电影,被影片表达的爱、温暖的主题深深吸引,被贝利叶一家浓浓的亲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贝利叶一家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聋哑家庭,只有小女儿宝拉是健康人。 以前好难难以理解用手语交流的人为什么总是看上去很激动,后来才知道只是因为他们把寻常人用五官表达的感情倾注在了手里。这部电影以亲情为纽带,场景虽然寡淡,但蕴含着情感,聋哑的残缺并没有使他们幽怨沮丧,相反他们苦中做乐,笑对生活的日常,使我感动。

4 ) You've seen how it can rain while the sun shines?

莎士比亚曾在李尔王中问道,你可曾见过阳光下的雨滴?

在阳光灿烂的周日下午,走进电影院,买一包爆米花,看一出喜剧电影,乃是极好。一看电影还是法国的,更加觉得会治愈。
这种法国家庭片,虽然有程式化之嫌,犹如经典的搭配如同白米饭配红烧肉,即使常见,但不能阻止你我吃掉三碗。
法国文化一直以人文称道。且看一个乡村中学的教育,光是外语教学就有两门(西班牙语和英语),选修课更是涵盖涉及更多的艺术和人文更多方面。若是没有学校里开设的合唱课程,整个故事也便无从谈起。

然后,受过良好的人文教育的人往往会变得有些“作”。变得爱抱怨,甚至回去想一些“人生到底为了什么的”那些终极的无法探明的问题。法国人家庭片中往往都有这样的人物和抱怨,往往在妙语连珠中探明出人生的真相。

聋哑人家庭和谐有爱的经营着家庭农场。俩人生出的大女儿却能说会道,更令人惊讶的是歌声如同天籁。学校里的音乐教师伯乐一般的提携她,鼓励她去巴黎求学深造。但青春期的女主角难以选择,一方面无法抛弃掉自身的家庭的责任,另一方面是远方和未来难以抵抗的诱惑。
然而对于父母来说,却更加难以接受,如同决裂——本来女儿的能说会道一方面给家庭带来了帮助,另一方面却让自己觉得格格不入,放佛不是己出。母亲在情绪崩溃的时候说,自己无法跟听力正常的人真正的心灵沟通。正是这句话,让我觉得,这不是一般般的喜剧片,它点出来人类之间难以沟通的隔阂感,这种话语在母女之间飙出更显得残酷和深刻。当然,喜剧片嘛,总是以笑结尾,哪怕带着泪。最后父亲还是带着女儿去巴黎参加了比赛。生活总要前进的,任何阶段都有结束的时候。

影片利用听力障碍的这个梗,在法国的听力障碍群中引发了抵制。盖因为了增加喜剧效果,聋哑父母的表演相当夸张——无视常人的行为准则。但正是这种我行我素的风格,加上一家人田园牧歌一样的生活方式,才更加觉得这种遗世独立的家庭风格暖人心肺。

影片另一个值得一说便是那永恒的,怎么看也看不够的青春期的美好。每次听那青春期孩子的唱歌,都大受震动。他们排练的时候,头发上散发出细腻的光泽,认真微妙的表情,真是太太美好。

5 ) 贝利叶一家-静默-Les mots qu’on ne me dit pas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法语说的太差,被外国友人建议看看法语电影。于是就撞到这部出现频率很高的电影。最开始我以为是个音乐剧,怎么会有这种错觉呢,主要是因为“每日法语听力”APP上面《贝利叶一家》这个栏目里面,全都是歌曲,导致我一直认为这是音乐剧。我是个听音乐剧现场会睡着的人,所以虽然这片子下载了很久,却一直搁置。直到被外国友人建议看法国电影,我就把下载的片子都点了几十秒,看看哪个合我心意。点到这部的时候,发现竟然是我喜欢的类型:色彩明丽,故事温馨,演员可爱养眼,最重要的是,这不是音乐剧哎!是的,我对此类电影毫无抵抗力,基本上都是被这几点所吸引。就这么看下去了。

故事发生在法国乡村。画面颜色特别温馨明丽,感觉暖暖的。其实就是一种纯补真实干净的感觉。乡村小房子,青春期少男少女,性感美丽的爸爸妈妈,没有什么比这种感觉更幸福了。

不过我今天不是来只评论电影的,电影有那么多人评论,也不需要我赘述啦。因为我看了电影的小说原著,中文版,法文版。我要说说电影和小说的联系,以及小说的翻译等等。

首先,来说说小说和电影的区别。

第一,主人公的名字。法语原版小说名字叫做Les Mots qu’on ne me dit pas,字面翻译过来就是:那些不跟我说的话。中文版取名静默(中文名是不是逼格很高啊!)。说是小说,其实也不算小说,是作者自己的经历,为了方便,就暂且叫做小说。作者姓Poulain,在原著中提到过,这个姓的意思就是小马。于是电影中主人公的姓,就找到了来源:主人公一家叫做Bélier,法语就是公羊的意思。小马,公羊,都是动物,电影也算是被小说启发改造而创新吧。

第二,家庭结构。原版小说中,作者一家只有一个孩子,且是听力正常孩子,其他表堂兄弟姐妹也都是听力正常孩子,但上一辈都是聋哑人。电影中,女主没有表堂兄弟姐妹,倒是有一个亲弟弟,还是聋哑人。原著中还提到了听力正常的爷爷奶奶,而电影中却没有。

第三,发生地点。电影中是发生在乡村,而原著中是发生在城市。

第四,小爱情。电影中有少男少女懵懂美好的爱情,而原著中,却没有过多描述。

第五,故事情节的区别。从电影一开篇,就是贝利叶一家吃早饭的情景。说实话,我看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直到我看了原著,我才知道,原来原著作者说聋哑人因为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各种动作会弄出很大的声音,但是他们自己却不觉得,因为听不到嘛。作为听力正常的女儿,听到这些日常的声音就会觉得很吵很吵,但是却无可奈何。电影的表现稍微逊色一点,作为观众,我几乎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作者在原著中描述,妈妈会在大街上放屁,因为自己听不到不觉得怎样,听力正常的她自己会很尴尬。电影中没有提到,可能觉得不登大雅之堂吧。不过,电影中有对女主爸爸妈妈在床上啪啪啪声音很大,随时就开始了的描述。放屁和啪啪啪哪个更不登大雅之堂,每个人心中自有自己的尺度,但是啪啪啪永远是热门,会吸引人的眼球,所以电影一定不会错过。实际原著中对聋哑人啪啪啪的描述更加细致,比如聋哑人欲望都很强,是因为他们不会说话,他们的表达很直接,就是直接就用身体表达了。原著中的聋哑妈妈非常开放开明,在青春期就让女儿吃避孕药,为了以防万一。只不过女儿吃了三年,其实也是白吃,因为听力正常的女儿,并没有像聋哑爸妈有那么强的欲望。只是我不太明白,电影中的爸爸对女儿有一点管教过严,他们自己随时啪啪啪,当老爸发现女儿的男同学在家里的时候,问的第一句话是有没有和他睡过,女儿说没有,他还打了闺女一巴掌。这个让我无法理解,逻辑上讲不通,前后矛盾呢。这不是严格要求别人,宽容对待自己吗?可能导演编剧就想表达一下现实社会中,严格要求别人,宽容对待自己的人太多了,是婊子还要立牌坊是全世界流行的社会现象,哈哈哈,我只能这么解释了。原著就没有逻辑漏洞了,父母对孩子啪啪啪的问题,很直接,不大惊小怪,循循善诱。还有一点,电影中体现不到,就是聋哑人的世界里面,语言很简短直接。他们的表达中没有法语的变位语法,就是词汇的组合,所以有时候听力正常人觉得很正常的句子,可能要花点力气给聋哑人解释,因为逻辑不同。这点只能通过读原著感受到,看电影我们看到的只是动作,所以体会不深。

整体上感觉,电影就是电影,要考虑受众和票房。现在比较流行小清新,青涩的爱情,美丽的乡村,温馨的家庭,和睦的人际关系。电影改编以后,所要宣扬的主题和原著完全不一样了。电影要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温情,青涩的爱情。而原著,其实是作者对聋哑父母的爱,以及聋哑人和听力正常的女儿的日常生活,和大家为聋哑人事业所做的努力。原著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作者提到,以前在法国,就是作者父母那辈的聋哑人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的学校给聋哑人正规系统的教育。这个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因为我们小时候被西方文化洗过的脑就是他们这种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什么都好。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他们也是经历重重的困难挑战,才不断完善了社会体制。他们也是从无到有。所以,这点对我触动极其大,因为很多时候我大天朝的无良舆论导向会偏向一方引导人们认为我们自己的生活多么不好。我们是有很多问题,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没有希望,因为现在发达的国家,也是从我们这样的状况过来的,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吸取他们的经验,其实可以发展的更好,有时间不如努力发展自己,而不是天天指责我们的自己的家人却无所作为。扯远了点,回到电影和小说,小说中还详细描述了聋哑父母,舅舅舅妈是如何加入到改革的大潮中,为聋哑人争取利益,创造机会。原著对此描述比较多,比如她的爸爸参与编写聋哑人词典,以前他们是没有这种统一的语言的;舅舅舅妈爸爸妈妈参加聋哑人戏剧表演。原著中一开始就提到小时候父母如何抚养自己,这个电影中是完全看不到的。作者并没有上演苦情戏,描述父母多么艰难的抚养她,而是很真实的告诉我们,她小时候,爷爷奶奶觉得正常人抚养她更有利她的成长,于是就把她送到保姆那里寄宿了,还是个小婴孩的时候就送去了。保姆给她吃安眠药,就为了让她不吵。看到这里我也是震惊的!和前面一样的问题,以前接受的西方文化侵袭,让我觉得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实际上,这种事情,全世界都会有,没有谁比谁更高级,是人都会发生这些无耻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善,杜绝这些事情的发生。好吧,我承认,随着年纪的增长,不再那么容易被忽悠了,所谓的好不一定真的都好,所谓的坏也不一定都坏。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下结论,有时候,我们的愚蠢往往都是因为读书太少视野太窄造成的。如果不能身体游走远方,就让精神游走远方,多读书,就不会轻易被骗了。电影中还出现了中文海报,出现那段时我正跟着剧情酝酿了满满的感情,突然看到这幅海报,一下子出戏了。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在外国电影里看到中国元素。看来中国元素会越来越多出现在外国电影中,这是一个趋势了。我觉得这些在外国人眼里看起来,可能就是很异域风情,很酷很逼格的东西。

电影《贝利叶一家》中墙上的中文海报

接下来说说中文版小说,中文版小说是新星出版社出版的,袁筱一翻译。纸质质量上乘。翻译的很温馨贴切。因为原著中,作者以第一人称描写聋哑人,很多词都是用聋哑体,也就是短小简明,几乎没有很长的句子。因此,中文版我用了一集《欢乐颂2》的时间就看完了。只是有几处翻译不是很明白,我列在下面,大神们可以帮我解答。原著是Le Livre de Poche 2015版本:

中文版-静默

法文版-Les mots qu'on ne me dit pas

1. 原著18页第二段:Ma petite main attrape la rampe.

字面意思:我的小手抓着楼梯栏杆。

中文版9页第二段:中文版找不到相对应的翻译。

2. 原著31页倒数第五段:Il est temps pour moi de voler au secours de ma mère.

字面意思:是时候我来解救我的老妈了。

中文版22页:中文版中找不到此句话的对应。

3. 原著37页倒数第六段:Eux aussi compensent.

字面意思:他们也是在补偿。

中文版29页:中文版找不到对应。

4. 原著55页第一段:Il faut que je les avertisse, quand même.

字面意思:我还是应该提醒他们一下。

中文版47页:中文版找不到此句话的对应。

5. 原著60页第一段:Ainsi, mon prénom, mon signe, celui qui me caractérise moi et personne d’autre, c’est « Rêveuse ».

字面意思:因此,我的名字,我的绰号,用来形容我,也用来形容其他人的,是 “梦游人”。

中文版51页最后一段:中文版翻译:因此,我的绰号是 “梦游人”,用来形容我,当然也可以用来形容别人。我的问题是,mon prénom不翻译出来,是怕有歧义吗?

6. 原著64页到65页

中文版57页到58页:原著中描写作者梦境的那几段是用了斜体字,以便区分现实。中文版没有做字体区分,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有点奇怪,稍有突兀感。看了原著发现调整为斜体字真的效果更好,更便于读者理解。不知道中文不做字体调整是因为中文没有斜体强调说明吗?

7. 原著76页倒数二三段:Ifonfrate et autoproute. Iphone 4 et autoroute.

中文版69页: 中文版翻译:平菇四和考苏空陆。苹果四和高速公路。这段翻译的太好了,原著是说,小朋友圣诞节一项传统游戏,就是模仿聋哑父母发声,让大家猜是什么意思。这段翻译特别好的体现了聋哑人的发声,看的时候觉得特别生动搞笑。

8. 原著82页倒数第三段:C’est bien ce qu’il me semblait.

字面意思是:我就是这么觉得的。

中文版74页:中文版找不到对应。

9. 原著106页倒数第二段:Alexis a une autre méthode. Ce qui l’amuse, c’est de raconteur n’importe de quoi à ses parents, qui l’écoutent religieusement.

字面意思:阿莱克斯有别的办法,让他觉得搞笑的是跟很虔诚听着他讲解的老爸老妈说些有的没的。

中文版93页最后一段:中文版翻译是:阿莱克斯有别的办法,我觉得很有趣,那就是随便说点什么,而他的父母总是如教徒般虔诚。这里l’amuse是不是翻译成“让他感到很有趣的”而不是“我”呢?

10. 原著152页倒数第三段:pas entendu, donc indicible.

字面意思是:听不到,就无法形容。

中文版143页:中文版没有此句对应。

以上是我在阅读中文法文版时的疑问,希望大家指教。

再来说说法文版原著。法文版的小说很薄,用词也相对简单,句子不长。不过碍于我的水平,我也用了一周时间参照着中文版才把法文版看完。中文版翻译质量很好,能感受到法文版所要表达的感情。如果还在学习法语的孩子们有空,可以读读这本法文版小书,因为简单,能够增强信心,而不是一上来就看难的书,很容易放弃。

另外,感谢字幕组,我把字幕组做的法语字幕全部都抄写下来,中法对照,学习口语,当然,很多词是乡村用法,但是对我来说,真的能学到很多东西。抄写字幕用时一个月,里面有几处貌似和我听到的不一样,以后总结好和大家探讨。希望大神们继续给力,给我们这么好的翻译。

6 ) 《贝利叶一家》搞笑一家人

把贝利叶一家的故事拍成电影让大家观摩一下“家”的一种幸福形态,这主意太妙了。这大概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生活喜剧,编剧大人们貌似十分适应“上山下乡”的日子,喝鲜奶,吃鲜乳酪,工作效率就是高。采集的故事不仅生动欢乐,还有新奇的滋味,实在难得。必须说,到目前为止,在我所看到的2014年的法国电影中,这是我最爱的一部。

看来我的喜好一直没变,喜剧效果,我还是最爱忠实于生活所呈现出的机智、幽默,而且只对自然流露出的“呆萌蠢”无免疫力。即便玩夸张的行为艺术,也得像贝利叶一家那样玩,才能深入我心。比如老爸老妈两边坐,女儿宝拉在中央,三个人坦坦荡荡地面对家庭医生,大谈特谈父母俩人嘿咻嘿咻的房事问题,其中涉及是否使用杜蕾斯、妇炎洁的功效、爱情动作片是否过激过量等等细节内容。

听起来,实在重口大尺度。但如果知道贝利叶夫妇是一对听障人,理解起来便毫无压力了。电影《贝利叶一家》在人物设定上就这么新颖,一家四口,除了大女儿宝拉,老爸老妈弟弟三人都是聋哑人,隐约注释了遗传学的理论依据,由此便不难理解宝拉被父母视为“奇迹”,被极其珍视的情感。还可以看出造物主的神奇旨意,不仅送来一个能听能说心地善良的姑娘做贝利叶夫妇的宝贝女儿,这个女儿的嗓子竟然也是被上帝亲吻过的,拥有夜莺一样高亢悦耳的歌声。

宝拉的人生会像莎拉布莱曼一样的,最终成为耀眼的女高音歌唱家,让我提前剧透吧,其实是剧透了电影之外的她的人生。回到剧情中,则需要感受主人公成功前的另一种成长轨迹,看她如何一步一步迈过障碍跨栏,跑向胜利的终点。

以上我古板的文字似乎会对阅读者造成想象空间站内的某种困扰,其实这部电影里面的“励志”情节是非传统的,没有逼人吃补药的嫌恶之感,教条也是灵动的,既不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又不是在哪儿摔倒在哪儿爬起来。苦乐生活的喜剧范儿再次冒出来。

电影抓住的恰恰都是能够触动人心的生活小细节,那些凌乱的琐碎之事混合在一起,丰富了生活的调色板,把笑点烘托了出来;再瞧瞧伤与泪,不期然而然的,早早成了瞩目的背景色。当然,时间一定是美化的滤镜,在它的魔法世界,经历过的一切都显出美丽动人的颜色来。想象一下,电影要如此表现生活,这样的过程若Made In Japan,不管多么温暖治愈,或许都会有末世情结,令人心有戚戚然。产自法国,就大不同了,经塞纳河畔自由随意的风一吹,唯有浪漫与幽默被吹进了玛丽安的心胸里。

就说爱情这事儿,法国人的爱之殇也是来得急去得快,不会纠缠于衣带渐宽与否。宝拉的“暗恋”,千真万确它是酸酸甜甜的,有曲折,但不是悲伤的曲调。一开始,虽然受“他爱她,他不爱我”这类柏拉图式的心灵煎熬,那也是蜻蜓点水般地带过。随即迎向“在一起”的撮合套路。

因为组合男女二重唱的机缘,有望近水楼台先得月,看起来爱情就要水到渠成了。其实这是为了生活的喜剧效果,在叠加二次“虐恋”的感觉。总之,一大堆误会上演,调皮的调皮的生活来捣蛋。谁能想到,宝拉的初潮被她老爸“贝利叶预备市长”认作“失身”,二话没有,一个耳光像印度飞饼一样甩出去,贴在了宝拉的脸蛋上!之前,老贝利叶一直是个可亲可爱的老爸。吓跑了小正太,伤害了一段姻缘不说,还制造了产生流言蜚语的机会。

这算起承转合的过渡段,宝拉吃的一记耳光,自然要转送给小正太,宝拉必须怪他多嘴嚼舌根,这样的爱情发展起来才有感觉。是的,刚要发芽的小爱情,暂时,无情地夭折了。收尾时,再合家欢,宝拉心仪的那位转学过来的小正太,他把自己与音乐当成特殊的礼物送给宝拉。你看,就这一丁点的事儿,法国电影就能迂回、盘旋、点缀、婆妈出无穷无尽生动有趣的旁枝末节来,这些都是笑料加工厂。

我一直觉得,法国电影里的小伤心都是小夜曲,是小情调,没有黯然销魂掌的破坏力,也无需挂心。说回来,在此剧中,宝拉与小正太的情感线还是一条主要的暗线,没有这懵懂的情愫滋生,宝拉的音乐梦必然是迟来的幸福,甚至到电影结束,音乐梦都不会出现,电影主题就不复存在了。所以说,那些散乱的笑点,小情节,都为全剧的完整贡献着力量。就如我们的生活,回头串串自己的脚步,会发现,人生就是偶然中的必然。

宝拉的爸爸老贝利叶要竞选市长,这一事件就是偶然中的必然。虽然是用喜剧的方式表现的,却毫不折损“哲学”的魅力。渊源要追溯到老贝利叶给小牛犊起名字,乌黑一身的小牛犊有个小名叫小白,大名叫“奥巴马”。联系奥巴马与黑皮肤的关系,老贝利叶反观自己,得出结论,听障人也可以竞选市长,因为他与奥巴马的境遇如出一辙。这是一套成熟的逻辑,喜感十足,老贝利叶说得没错!但我觉得最搞笑的还是编排在选举投票那一天的戏。那天可不是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对老贝利叶来说,儿子帮倒忙,女儿有自己的事忙,翻译瞎翻译故意不帮忙,生活的喜剧面目也可以呈现。

当然,老贝利叶竞选市长的桥段也如宝拉谈情说爱的小故事,都是条暗线,最终是为引出是否支持长大的女儿远走高飞这一大主题。贝利叶一家应该被授予相亲相爱五好家庭的荣誉,父母恩爱,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一家人爱护动物,动物也在诚心诚意地帮他们实现自给自足勤劳致富的美好日子。毫无疑问,在如此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生活,人们心中的爱,它不可能成为伤害。另外,宝拉百分百能去巴黎参加歌唱比赛,让我想起《阳光小美女》,似乎与《阳光小美女》有相同的品位,这一家人也喜欢黄色小面包。

短评

#北京国际电影节#老套路的追梦故事,换了个角度新意立马提升。法国人浪漫的氛围里说到的限制级话题都变成轻松的点缀,结尾的催泪药丸药效震撼。爱不是牺牲,追梦的路上会变成巨人,要以更强大的身躯来爱你。

3分钟前
  • 清_
  • 推荐

渐入佳境的片子,一家人乐观又有趣,完全不将聋哑视为残疾。对唱时切换角度“消音”就意在让人飙泪了,父亲在台下虽然听不到,但还是满脸自豪对鼓掌的人点头示意;以及晚会后把手放在女儿的脖子上感受她的声音。最后试音那段太感人,用评委的话来说:选歌不错!女主有点像弗兰西斯哈和兔牙哈。

7分钟前
  • 燕爷
  • 力荐

聋人题材,挺少见的。静音那段真是神来之笔。

10分钟前
  • sosovipp
  • 推荐

好在题材有趣台词幽默人物亲切。坏在结构松散故事程式少女演技生涩。demo,法国哪来这么多气质好身材好演技好的三好阿姨啊!我小时候常有机会观察听障人士,他们的表情和肢体是会比较drama以便沟通。Karin Viard真是演得又萌又准确。连比手语的节奏都特别好!简直要被阿姨迷死了!

11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笑中带泪的家庭轻喜剧,2014最容易忽视的好片,不浮夸搞笑的法式幽默。一家四口有三口聋哑,他们不离不弃、苦中作乐的姿态,分分钟被逗乐,而且全是那种让人感动的会心一笑…最后5分钟的唱歌,被治愈到决堤。“亲爱的父母,我将离开你们了,不是逃避,而是飞翔” #第5届北京电影节#

1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泪点低的观影前请备好纸巾。全片三处大泪点:1.宝拉与男同学二重唱被处理成父母角度的无声背景;2.爸爸用手抚摸宝拉喉咙来感受女儿的歌唱;3.最后宝拉比赛时手语同步歌声唱给父母弟弟“听”。

18分钟前
  • Sandra J
  • 力荐

结尾的那首歌确实很催泪,收于亲情

2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聋妈对女儿说:当你出生后他们告诉我你有听觉时,我有多崩溃吗?我是那么厌恶有听觉的人!你爸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把她当成聋子样,她就会以为自己是聋子。你现在说你要去参加歌唱比赛!这个世界太完美!

27分钟前
  • 爬行隧道
  • 推荐

无聊无趣

32分钟前
  • 容貌见附件
  • 还行

前半段笑声不断,片尾全场飙泪,满场此起彼伏的抽泣声。平淡却走心的法国电影很有爱,OST强推!

33分钟前
  • 小桃酱
  • 力荐

剧情有点顾此失彼,不过真是温馨有爱的一家子,最后女儿用手语唱“I'm Flying”的时候很感人。Michel Sardou的歌听起来~~~

3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作为我的电影节第一部赶场电影,它无疑是成功的。擦干泪笑着走在北京傍晚的大街上,就连加班都变得美好起来。尽管有着《普罗旺斯的夏天》和《阳光小美女》的影子,但优质绝妙的台词已足够被给予五颗星。同时残疾人,为什么《推拿》是那样的,这一部却是这样的?“听不见不是障碍,只是特点而已。”

40分钟前
  • 杨欢喜Metiche
  • 力荐

拍得太糙了,有种导演自己在快进,敷衍了事撸一炮睡觉那意思,也算不上音乐片。还有人说这片不是给"看大片"的那些人看的,乖乖,这明摆着就是个爆米花电影啊。

45分钟前
  • 宇宙真理猪大肠
  • 还行

3.5 看海报一定觉得是一家合唱团吧,而且四个大头真不算有美感。虽说Louane Emera拿了奖,但真正演得好的是Karin Viard,从她说当女儿出生为她有听力而高兴开始,便煽情到不行。到最后,女儿非要跑回去跟家人告别,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外国人也看得懂小津的那些亲子关系。

47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相当惊喜。父母以及弟弟的演员不知道是不是哑剧演员,身体语言表达得堪称绝妙。这些听障人士完全没有一点对于自己的身体的自卑,只是把听不到当做身体和生活的一部分对待。女儿要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他们也黯然神伤,但最终他们仍然明白,让子女远走高飞才是真正的爱。

52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笑中带泪,美好至极,在恐袭案之后再看更是别有一番感觉,伟大的法兰西,爱与勇气从未远离

57分钟前
  • 小花明日香
  • 力荐

法国人对爱的表达总是恰到好处。想爸爸了。

60分钟前
  • 爱福楼
  • 力荐

片中所有歌曲的原唱都是Michel Sardou,听起吧盆友们!!

1小时前
  • 何鲤游™
  • 力荐

结尾的那首歌确实很催泪,收于亲情,法国电影总是那么轻盈...

1小时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当聋哑的父母坐在那里安静地看女儿唱歌,眼泪止不住地留下来

1小时前
  • 梅特龙星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