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反面角色中看出的真小人与伪君子的区别
看完上海王,个人更喜欢黄佩玉这个角色,因为他真实,更具有人性。当然陈锐老师的演技也使这个人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加分。为什么明明是一个狠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坏人,却恨不起来呢,这得益于他的人设,小时候的经历,使他明白只有有了权力才能达到目的,有安全感。而最后当他想要放弃仇恨,希望得到幸福,做回人的时候,现实再次给了他无法摆脱命运的悲情,这如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情人物,使得我恨不起来,更多的是感觉到社会的不公,有些人将来必定要做上海王,比如常力雄,比如阿其,可有些人哪怕坐上了这个位置,还是逃不了被命运作弄。比起黄佩玉的阴险,狠毒,其实师爷他们更加可怕,那是一种伪正义,比真正的小人更让人不寒而栗。表面看,是为了常爷报仇,很是正义凛然,可是他们利用黄佩玉,达到自己的目的,然后再一脚踢开,这就是常爷说的义吗?所以我觉得在黄佩玉死的那时候开始,浦江商会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常爷为了商会,哪怕失去生命都在所不惜,这是大义,而师爷他们杀死黄佩玉虽然是为了报仇,但那是小义。因为他们看不到商会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他们只是觉得黄佩玉一统上海滩,觉得危机已经过去了,但是,就如常爷当年和黄佩玉说的,越是鼎盛的时候,就越是可能出现危机,常爷看不到商会的危机,但是常爷的老练告诉他将来会有危险,而黄佩玉的才识渊博,交际广泛,善于收集各方面信息,使他能看明白上海滩的风云变幻,在危机到来前,尽可能的做好万全之策,比如对南京路的预测,虽然手段阴险,呛杀无辜,但在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非和平年代,又能多苛责黄佩玉什么呢?所以看到他们杀死黄佩玉的时候,只会觉得他们是一群坐享其成的小人,师爷说黄佩玉罪有应得,罄竹难书,但是黄佩玉为了商会,他敢做,果断,如果你们真是讲仁义,为何不早杀了他?还要看着那么多人死去?而作为后任会长的阿其,师爷他们真的角色能撑起浦江上海吗?
看到有些人说为什么黄佩玉死后巡捕房就找上了新会长,其实很好理解,你们是黑帮,一直是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之前之所以不动,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黄佩玉的关系网,和很多外国人都有不错的交情,巡捕房不是怕你们浦江商会,而是怕黄佩玉身后的那些外国人,而黄佩玉很好的用各国外国人来相互牵制,但是这次刺杀黄佩玉的行动,无疑让政府看到了可以扳倒商会的机会,因为你们自己要除掉黄佩玉这个在政府眼里很难缠的家伙,政府坐享其成,何乐而不为呢,而黄佩玉的死,使得本来是商会靠山的外国人都树倒猢狲散,所以政府自然就没有了那么多忌讳。最后报复凯西,用的不也一样是下三滥的手段?
其实黄佩玉死前叫嚣的:你们谁有能力领导商会?并不是他的自大,而是确实没有人,他明白商会的危机四伏,可是不站在山顶上的其他人能看到吗?不能!就如大师说的,常爷杀死黄佩玉爹的因,给了黄佩玉成为上海王的果,同样,师爷想利用黄佩玉(注意,这里我不说是常爷是因为常爷并没有说黄佩玉必须死),却无形中种下了黄佩玉当上海王的因,而阿其杀死黄佩玉,也就顺理成章的要接受商会没落的果。因为是你们放纵了黄佩玉的狠毒,这自然要由商会来承担后果。
其实阿其的失败是注定的,因为他在商会大家的呵护下长大,通往会长的道路也是由师爷他们铺垫,试问,这样的人如何能执掌雄霸上海的浦江商会会长之职?已经公司化运作的模式,阿其又了解多少?阿其的接手,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把商会从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再次倒回到农耕时代。另外,要明白常爷死了有十年了,阿其的上位,除了一些常爷的亲信外,十年过去了,还有多少人是念旧的?在黑帮,说白了,个个都是狠角色,他们只诚服于比他们有魄力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会导致最后推选小月桂出来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阿其的能力,不能让他们诚服。
师爷最大的失败在于守旧,没有与时俱进的眼光,如果师爷能像黄佩玉当初让阿九去读书那样,让阿其在十年间丰富阅历,或许局面就会不同了,但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其实师爷说他对黄佩玉防着一手,现在回看,黄佩玉何尝不也是防着师爷一手呢?为什么黄佩玉让阿九去学习,却不点拨阿其?还说不要让师爷他们知道呢?这其实已经很一目了然了……黄佩玉的局就是,如果我死了,一定是师爷,阿其他们杀的,而阿其必定成为新会长,那么结果就是商会的结局就是给我陪葬。
最后一点,就是阿其太有情了,在和平年代,这是可以的,但作为黑帮会长,前任黄佩玉就是因为动了那么一点真情,毁灭了他,太感情用事的阿其,就容易被各种“情”所左右,使得在时代更替中只有被裹挟前进的份,而无法高瞻远瞩,当然这和学识也是息息相关的。
2 ) 《上海王》:活在爱里
我可以把思念转移,
对过去说声感激,
就算你的心里早已放弃,
我依然活在爱里,
两个世界没有交集,
我还为你活在爱里,
寂寞总在午夜来袭,
越想逃离越无处躲避,
越想忘记越无能为力,
只能在爱里放逐我自己。
——题记
《上海王》改编自虹影的同名小说,以20世纪的上海滩为背景,再现十里洋场黑帮势力的角逐纷争,讲述了乱世之中奇女子筱月桂与三代上海王之间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恨情仇,剧中恢弘的时代背景和小人物的坎坷命运完美交织在一起,既大气磅礴、纷纭浩瀚,又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爱恨交缠。
从《永不瞑目》到《铁齿铜牙纪晓岚》到《牟氏庄园》到《母亲母亲》再到《上海王》,袁莉用精湛的演技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心灵上的震撼与感动;从《逆水寒》到《玫瑰江湖》到《来不及说爱你》,每一次,钟汉良用他那既忧伤又浪漫的深情让我们不能自已,这样的组合,无疑是质量的保证,这也是我追看《上海王》的初衷,32集看下来,再一次,我被他们诠释的角色打动的无以复加,那样充满遗憾与无奈的爱情让人叹息,也让人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一)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余其扬——第三代上海王,俊朗多情,对待爱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他的一生,感情上孤寂而执著,用短暂的生命守望一个爱的回应,用情至深,让人心疼。
他一直都是一个人,风和日丽的时候是一个人,凄风冷雨的时候还是一个人;生是一个人,死也是一个人。
年少时,在营救黄佩玉的行动中,他被勇敢的小月桂救下,她的一个回头,注定了两个人此生的一眼万年。
他用他的坚守告诉我们:有些人,是愿意用一生的时间报恩的,从他被救的那一天起,也许他就不是为了自己而活了。
那时的他,还是一个稚嫩无忧的青年,对小月桂的情愫在心里慢慢的生根发芽,他捉弄她、惦念着她,就这样惦念了一辈子。
时光荏苒,当苦痛刻着年轮碾压过青春,若说还能够慰藉心灵的,便只是那人生若只如初相见的美好罢了。
两人分开多年,再次重逢,他说:“心里念了太多遍你的名字,突然见到你,却叫不出来了”,就像久未归家的游子,站在家门后,却近乡情更怯般激动得不能自持。
尽管他是上海滩的第三代上海王,但浦江商会到他手里的时候,早已是今非昔比,他没有常力雄式的血性,没有黄佩玉式的冷酷,此时的浦江商会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浦江商会是阿其的家,即使此时此刻的商会已经成为了他夜不能寐的梦靥,他依旧想用生命去守护它,哪怕方式方法极端而不被认同。
多年以后,风云变幻,当他再回头时,她不再是小月桂,而是筱月桂;当她再回头时,他不再是阿其哥,而是余先生。这一生,他们一次次的错过,从未曾能够牵手到白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到阿其为了商会的存亡误入歧途,小月桂第一次向他表明心意,只是塞上牛羊空许约,此情此景,这条不归路,阿其已不能回头,于是就注定了结局的悲怆。
一把左轮手枪,仅有一发子弹,她与他对立而站,以轮流向对方开枪的方式做殊死决斗。
他说:小月桂,当年在人贩市场,我第一次见到你,你还是从乡下来的脏丫头,还记得你把名字写在纸上介绍自己,“我是小月桂,我能干活,不怕吃猪食”那一幕,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她说:有一次秦老板把我绑走,你把我藏到了你住的地方,有一天你不在家,我把房子打扫得很干净,那一刻我在想,要是能住在这样的地方,该有多温暖。
他说:常爷要见你,我带你去商会见常爷,你跟我说,要是常爷娶我,我该怎么办,我告诉你,常爷是上海滩的大英雄,是我的义父,可你知道吗?我爱你!可我不能说,现在你还爱我吗?
她说:爱。
只是这声爱刚出口,伴随着枪响,阿其砰然倒地。
这场决斗,注定了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阿其的牺牲,他把手枪交到她手里,就等于把自己交到她手里。
她也许不知道,这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只因千帆过尽,沧海桑田,他还能够在她的怀里,他还知道她爱他。
他爱她,她爱他,这便够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脑海里依稀浮现出这样的曲子: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
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筱月桂——第四代上海王,也是最后一代上海王。
年少时的她单纯坚强,中年时的她优雅智慧,每个年岁,她都活出了一种坚韧与独立,自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驻足。
她的一生,经历了三个男人,三个上海滩最有权势的男人,从侠肝义胆、潇洒不羁却最后被人暗算的草莽英雄常力雄到城府极深、有着铁血手腕的阴谋家黄佩玉再到俊朗多情、善良机敏的余其扬,三个男人,三种情感悸动,有崇拜,有欣赏,也有真正的爱情。
初出茅庐,她是乡下来的脏丫头,在卖身契上画押的那一刻起,在成为一品楼的粗使丫头起,她的命运就彻底的颠覆与改变。
世事浮沉,坎坷的经历让她历练得愈加自强不息,作为一个女人,她有着勃勃的野心,有着异于其他女人的理智与冷静,对待感情,她不沉沦,对待事业,她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用女性独有的魅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只是私心里常常会疼惜这样要强的女子,穷其一生,尽管事业上取得辉煌,可是感情上却落得孤寂一人的结局,耄耋之年,夕阳西下,却无那个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相伴,终究爱情于她,花开刹那,方悉前尘过往,梦醒花凋,方知一切不可追。
“阿其,我爱你”仅此一句,跨过时间的长河,埋藏在心底那么久,终于袒露心迹,却是真的来不及说爱你,终究,是再也回不去了。
至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三)最是那一笑的风轻云淡
沁云,滚滚红尘里的一个苦命风尘女,她有着自己的小性子,有着闭月羞花的容貌,有着风华绝代的才情,却始终无法拥有属于自己最完满的爱情。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阿其于她,是自小的玩伴,更是她心心念念想相守终生的归人。
她的倔强与嫉妒,让她一次次的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那样的执迷不悟,伤人三分,却自伤七分。
所幸,在与黄佩玉的情感纠葛中,她顿悟了:爱是给予,所以永远不会失去;如果我爱着许多人,证明我还年轻,如果我只爱一个人,证明我已经老了,如果我谁也不爱了,证明我已重生。
跌倒、爬起;沉沦、放手;执迷、释然。她完成了自己情感上的蜕变。
电视剧里的那一幕让自己泪盈于睫:为了营救阿其,她用自己作为交易的对象,从督军府出来的那一刻,她没有穿鞋,衣衫不整,鲜血从洁白的腿上留下,滴在地上,也滴在每个人的心上,吹弹可破的肌肤被抓出血印,散乱的头发在风中瑟瑟,两行清泪滑落。
这一生,她是深爱阿其却又注定要被阿其辜负的女子。
那一刹那,她就是为爱失去美丽鱼尾的美人鱼,忍受着鱼尾被劈开的剧痛和王子在一起,可王子不知道,她的每一步就犹如行走在刀尖上,身后是一长串淌血的痕迹。
出于怜惜,阿其娶了她,十年的婚姻,他们却上演着貌合神离的疲倦,十年婚姻,她尝试了,也努力了,只是,爱情,永远只是两个人的事,尽管你再努力,再勤奋,也拿不到满分,在十年岁月筑成的牢笼里,他的将就与疲惫,让她如梦初醒,做出了离婚的决定。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是放你幸福,也是让自己解脱。
就像她自己说的:爱是给予,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修道院里,她与他擦肩而过,她那一抹挂在脸上的笑,那样的轻松与坦然,苦痛过后,犹如涅般重生般,一切风轻云淡。
《上海王》,一部剧情跌宕起伏而让人欲罢不能的电视剧,让我为钟汉良和袁莉的演技喝彩,也为那段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的爱情而唏嘘。
活在爱里,此情至深,终究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3 ) 语录
这样的男人是东风,可以借,但不可以靠。
要落就落在最高的枝头上。
虽千万人,吾往已
爱是给予,所以永远都不会失去。
生活容不得片刻的自怜和犹豫
痴人,人生,你把何时当做终点?
我看中的是你这个人,人不对,计划再完美也没用。
如果我爱着许多人,证明我还年轻;如果我只爱一个人,证明我已经老了;如果我谁也不爱了,证明我已重生!
在你心里,你只爱一个人,你可能并不欣赏他,崇拜他,但是你爱他。
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只能取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不能什么都占着。
4 ) 当时的爱你还记得吗?
阿其最终也没有能和小月桂在一起。
余其扬最终也没有能成为超越过去的上海王。
当时的爱你还记得吗?
到了中年的阿其和小月桂,其实说话的机会很少,一张嘴,总会说“小时候”,是的,小时候,他们分明还记得他们认识这么多年来的点点滴滴,记得当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那时候的小月桂,是个乡下来的野丫头,胆子大,不怕人,做事肯出力气,被一些人喜爱,也被一些人嫉恨,阿其是个单纯快乐的小跟班,和长工们关系很好,有时候也会和辛妈妈撒娇,也被沁云迷恋着,是常爷看重的接班人。
我猜,他们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互相喜欢了吧,就像厨房边的水,淡淡地荡漾着波纹,心里是知道的,不用说出来,如果没有接下来的事情,也许几年后,他们会结婚,像阿其梦想的那样,买一个山头,种一大片苹果林,生很多孩子,看他们光着屁股在林子里跑来跑去。这个简单的梦想让我想起了重光,她是独立有思想的女人,生活在一个喧闹的都市,她穿绣花鞋,鲜与人交往,恋父,在遇到宋清佑之前有很激烈的恋爱,她也只是想找个和她一起种树的男人罢了,幸好,宋有所庄园,可以种树,还有可以种莲花的池塘。扯远了,其实我是想说,无论多么简单的梦想,多么简单就可以办到的事情,一和人掺和在一起,就会变得复杂,而且难以实现。
小月桂的出现对于一品楼里的一些女人来说,是一个谁都不愿想起来的事情吧,她不好看,也不优雅,可是就是有这么多人喜欢她,秦老板喜欢她的福气,阿其喜欢她的单纯,常爷喜欢她的菜泡饭,我不知道我是否可以用这简短的两个短句来概括阿其和常爷对她的喜欢和爱,姑且如此罢。她就是不经意间成了一个闪光的女人,而这样的光芒成了横亘在她与阿其之间的鸿沟。
“我只是一个小跟班。”“他是大老板”“他是我义父”
不同于钟汉良以前演的小顾,小顾的悲剧在于他太想要一些东西了,而阿其的悲剧在于他太容易放弃了。本来那就是自己爱的女人,他却因为考虑那么多,只能亲手把她送到自己义父的手中,只能自己坐在房间外面想象里面的情景,只能借酒浇愁沉浸在回忆里。也许,他确实是懦弱的吧。
我一直觉得,小月桂不爱常爷,我想,那只是一种盲目的崇拜吧,他是一个好的结婚对象,而已。可是当小月桂追着远去的汽车嚎啕大哭时,当她为他准备生日晚宴时,当她在新婚前夜露出的甜蜜微笑时,我几乎以为她真的爱上了这个男人了,原谅我的肤浅,我实在不忍见到钟汉良皱起来的眉头,这样的难过一直持续到黄佩玉死的那里,“在你心里一直有个男人,也许你不欣赏他,也许你不崇拜他,可是你爱他。他是谁?”“余其扬”
还有什么事情比得到自己所爱的人的回应更好的?没有了吧…就算我们不能在一起,可是,一想到你看着我说出我名字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之后,他们还是没有能在一起,面对沁云的挺身而出,阿其终于和这个他并不爱的女人结婚了,十年,他们相敬如宾,可是连沁云自己都知道“你对我的感情,从来没有超过兄妹之情。人不应该欺骗自己一辈子。你心里有个你一直爱的人。我知道。你知道。她也知道。”
相爱的人最终也不能走在一起,最爱的时候没有说出来,说出来的时候却又已经不能相爱了。
编剧很残忍,他让小月桂亲手杀死了阿其,死在了他们的绵绵爱意里,之前的一切都无足轻重了吧。小月桂的女儿爱上了阿其,阿其成了依附政府的走狗,这些都没有关系了。我爱你,并且愿意死在你的手上,我知道我们不能在一起,我是开心的。
我到现在还能想起阿其中枪倒地时的笑容,还有小月桂失控的尖叫声,她一直表现得如此镇定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把她打败,原来不是她太坚强,而是这份爱,她从来不知道有这么重。
5 ) 记得这样一个男子,活在爱里。
筱月桂选择了和阿其不同的方式来爱,所以她活了下来,他注定死在她手中。
筱月桂有生存的危机,有自己的打算,所以爱情,是该和她的青春一起被埋起来的。而阿其不同,他每天都把他的爱情拿出来擦拭一遍,在快要透明的心面前不断的看到自己当初爱的心情,每天的回忆,二十年的复习,怎么能忘得掉,怎么会有放手的一天。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知道他在压抑自己的感情,他怎么能不压抑,如果他不抑制他根本就没有命活到被筱月桂杀死的那天。他为了恩情,为了孝义,为了尊重筱月桂的选择,他一次次退出,一次次放弃拥有,但也自始至终都没有逾矩一步,没有伤害这份感情半分。
几乎所有人都在指责他,指责他没有将上海王承接下去,觉得浦江商会是断送在了他的手上。可是,商会的灭亡于他有什么错?他若不仁不义就不会走到众叛亲离的地步,早在黄佩玉死过后,早在政府主权之时,他就可以带着筱月桂走。是,他是没有黄佩玉狠,但如果他可以心狠,他就不是他了。
他的一生都是在以自己的幸福作为报恩赎罪的筹码,他报恩送了小月桂,他赎罪娶了沁云。
但是他也的确是错了,错就错在当他坐上会长这个位置时,做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解散浦江商会,浦江商会的灭亡是时代的必然,是过去的陪葬品。他最错的就是把自己陷进了托付的信念里,他执拗的以为只要商会没有在他手中败落就没有辜负多年的栽培与养育。但时局的控制岂是他抛弃所有就能扭转的。
他是聪明的,他看准了最后的时刻,他终于为自己做了一次选择,终于可以再她的怀里听她为自己哭泣,然后再也没有谁是他对不起,还不起的。
他把自己还给了筱月桂,完整的交付给了他们的爱情。
6 ) 爱是给予,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沁云说,爱是给予,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要明白这句话的含义,需要要经过多少时间的沉淀?
曾经,她以为他是她的。他们身世相仿,一起在一品楼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一直都那么照顾她,教她把饭拌在蕃茄炒蛋里,哄她开心;买梨膏糖,给她两块半,自己只吃半块……他是她的阿其哥,她卖笑生涯中唯一的亮光,唯一的牵挂。曾经,她以为,幸福的日子就是这么一天一天地过下去,她永远都能跟她的阿其哥在一起,尽管,还要应付那些无休止的买笑的客人。可是,有阿其哥在,生活,就是还有着希望,还有着阳光。
可是,小月桂来了,一切都变了。阿其哥不再围着她转,甚至,都很少再来看她。他只关注着小月桂,视线也只围着小月桂转。她不甘,十几年的感情,难道比不过几天吗?甚至,连本来打算赎她的秦老板,也把目光转向了小月桂。尽管她看不上那个秦老板,但是,小月桂又一次让她成为了失败者。她不甘,她痛苦,年少轻狂的她,终于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错事。她以为,这样能报复小月桂,却不会想到,这只会把她的阿其哥更快地推向小月桂的怀抱。
为什么,她要那么辛苦地维护自己,绞尽脑汁地保护自己,而小月桂,却可以那么单纯地只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为什么,一切本属于她的东西,最后却都让小月桂轻易地夺走?她要装,要装得听话,装得妖娆。每个人只看到她甜美的笑容,却有谁看到她心里的悲哀?“小月桂她走了,可她把我阿其哥的心也带走了!”她的阿其哥,心里只有小月桂一个人,她的阿其哥,只把她当作妹妹。可她要的,不是妹妹啊!
她嫁给了黄佩玉。她没有继续等阿其,她知道,她的阿其哥永远也回不来了,而她,只是红尘中的一平凡小女子,她需要温暖,需要关爱,甚至,只是需要生活的供养。可是,七年,她仍旧什么也没有得到。小月桂回来了,她又夺走了她的丈夫,那个不爱她,而她努力想去爱的丈夫。她是不是该恨?她所有的一切,小月桂都能轻而易举地夺走。她想毒哑小月桂,让她唱不了曲,让她也尝试一下失败的感觉。可是,最后失败的,仍然是她沁云。
长大,成熟,或许只是一刹那的事情。她看着小月桂在舞台上像朵野蔷薇骄傲地盛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感动了她。当她再次回到一品楼,她已不是原来的沁云了,不是那个执着地想要得到爱想要抓住爱的沁云了。爱是给予,所以永远不会失去。能够明白这点,便已是勘破了爱的真谛了。
世人都孜孜地追求着爱,想要得到爱,却不知道,得来的东西总有失去的一天,而付出,主动权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你还爱着,你就永远不会失去爱。因为,这份爱,是自己所给予的。
而最终,她为了这份爱,给予了自己最宝贵的贞洁。以贞洁换来爱人的生命,她认为是值得的。而他也以赎罪的心情给予了她十年的时间。曾经以为,时间能够改变一切,曾经以为,时间能够带来他的爱。可是,她又一次发现,自己错了。他关心她,照顾她,他努力想给她温暖,他是真心想和她过一辈子。可是,他却不爱她。
那么,放手吧,放手让他去找他爱的,放手让他去找他的幸福。只要他幸福,也就是她的幸福。放手,也是爱。只要他幸福。
可是,沁云,你知道吗,爱,有时候也是毁灭。如果你知道,你的离去会让他更无后顾之忧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你还会这么做吗?或许,放弃生命,于他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吧。从此,再无牵挂。
只是,沁云,你真的不会有一丝的后悔吗?
7 ) 被时代埋葬的《上海王》
由著名作家虹影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上海王》近期热播,它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初上海之王几番更迭的传奇故事,以社会和历史的视角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全剧开始于1915年的上海,当时的“上海王”是浦江商会会长常力雄。他有勇有谋,是真正的英雄,是仁义的王者。其时,浦江商会还是一个旧时的帮派组织,像封建社会江湖中其他门派一样,靠武力、义气和领袖魅力维持统治。这种统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稳固的,在封建思想残余而民主思想还未完全深入人心时,它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具体说来,主要是儒家传统道德的延续;但这种统治又是极其脆弱的,在新时代“打倒孔家店”的巨大变革面前,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这种靠情感维系的人治必将被更健全、更理性的制度所取代。常力雄对这一点不无敏感,但已有的思想根深蒂固,使他不可能领导浦江商会完成时代的蜕变。
最为一个人,常力雄无疑是让人折服的,,他见解独到,眼光长远。他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袁世凯、北洋军阀还是洋人,与上海来说,都不过是过客,真正能够依靠的力量只有广大的群众,而商会的生存之路就在于游走于各势力之间寻求独立。这种思想在当时来说,的确是具有全局性和先进性的,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同时,,他对于自己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率领浦江商会完成时代变革,于是在明知黄佩玉派人刺杀了他的情况下,仍能果决地传位给他,为商会数十年的发展铺平道路,这份气魄和胸襟实在无人能及。
黄佩玉,第二任“上海王”,他上任于危难之际,十年呕心沥血,重振了浦江商会往日的声威。他同样有勇有谋,但不仁不义,心狠手辣,是一个无情的枭雄。但我并不讨厌他,只是充满了爱怜和痛惜。小时候的悲惨遭遇让他的性格有些扭曲,他仇恨世间,对外部世界的一切怀有极大的恐惧和不安。为了摆脱这种恐惧和不安,他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像常力雄复仇,希望用这种方式寻求解脱;另一方面,他不断地追求权力,为此不惜任何手段。他的一生充满了争斗,与生活斗,与命运斗,与常力雄斗、与青寅帮斗,他一直在挣扎着,努力地活得更有尊严,他害怕被命运踩在脚底,所以希望通过获得权势来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其实,他就像是一只满身伤痕的小兽,为了不让人欺负,拼了命地装出森林之王的样子,他想让所有的人都害怕他,这样或许会感到少许的心安。
他的一生一直都是孤独的,他只相信自己,对智慧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似乎无所羁绊,永远理性地设计着一个又一个巧妙的阴谋,为达目的玩弄着一场又一场智慧的游戏。直到筱月桂的出现,她是他注定的劫难。他动情了,对于无情之人这一点点的感性就是致命的弱点,当他几番犹豫终于决定试着对筱月桂敞开心灵的一角时,却已是踏上了不归路。师爷、辛妈妈、阿其、筱月桂想为常爷报仇这是人之常情,他们顾不上也不可能为黄佩玉想一想。当年杀了常爷对黄佩玉来说也未尝不是一场折磨,自始至终,他只是想要一点点温暖而已,他第一次想要相信一个人,想要付出真心啊,可命运却用死亡给了他最大的嘲讽。黄佩玉最后在邪路上越走越远,何尝没有师爷等人的责任?是他们从来没想过要拉他一把啊。如果,有那么一个人能早一点走进他的生命、能给他一点点的希望,也不至于如此了吧。
可惜,没有如果。
命运悲惨又如何?上海之王又有什么意义?坎坷一生啊,却从没有一个人真正把他放在心上。他输给了过于自信的智慧,输给了筱月桂,输给了常爷,输给了他自己,也最终输给了命运。
余其扬,第三任“上海王”。这个人物并不会以魅力服人,只会以真情动人。他既没有常爷的胆识,更没有黄佩玉的狠辣,他太多情,为情感所束缚,为自己加上了很多沉重的责任,故而处事谨慎犹豫。如果说常爷和黄佩玉都能算得上是掌握了时代和顺应时代的话,那余其扬则是被时代掌控,被逼迫着做出一些不得不做的选择。他的一生一直都是被动的,他想要还常爷救命之恩、教养之情,于是设计杀害黄佩玉;他想要还沁云自我牺牲的救命之恩,于是选择与她结婚;他想要振兴浦江商会,被国民政府所迫,杀害商会老会员,软禁“三朝元老”,甚至亲手杀害多年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有些看似是他的主动选择,可有哪一样不是他在自己逼自己?他从来没有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从来都是为了别人而活,他一直都想要情义两全,可到最后却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远,这固然是时代使然,也是他性格的悲剧。
余其扬,对时代的认识很清晰,但他始终无法从社会历史的高度果断地做出选择。这世上永远没有完美的处事方式,我们只能选择最佳的,然后果断地执行,把伤害降到最低。阿其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做不到。他太想把事情办好,太执着于浦江商会这个名号,最终陷入了一个无法得到拯救的泥淖。也许,选择被筱月桂杀死是最好的结局吧,他活得太累、太痛苦了,天地都想让他得到永恒的安息。
筱月桂,最后一任“上海王”。有人将本剧定性为一个女人的成长史,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未免有些狭隘了。一个乡下丫头来到大上海想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却被卷入了时代的洪流,她在这动荡的人生中坚强地活了下来,逐渐战胜并控制了自己的命运。她是常爷的妻子,从他身上学到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识;她是黄佩玉的情人,从他身上认识到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可以的,还要靠智慧;他是余其扬的一生挚爱,他的爱让她的心始终温暖善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不曾迷失了方向。筱月桂给了这三位“上海王”希望,而这三位“上海王”也成就了筱月桂。她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眺望到了更为高远的地方,浦江商会在她手上解散,也在她手上得到了永恒的荣光。
当然,我个人认为,本剧对筱月桂这个人物的处理还是有些简单化了,她的性格转变太突兀,而且层次感也不是很强,这也是我不能认同把此剧当做一个女人的成长史的原因之一。
浦江商会在军阀混战时期达到辉煌,在相对稳定的国民政府时期灭亡,这是时代的必然,不是任何个人的错误。在这段《上海王》的传奇中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如果有机会还是去亲身感受吧,你一定会找到触动心灵的地方。
8 ) 记得当时年纪小
――《上海王》
从前,有一个萝莉,正直勇敢。兵荒马乱,她跟着大人进城讨生计。
从前,有一个正太,纯良可爱。世道混乱,他跟着大人出来办事。
萝莉找正太借笔,正太很好奇,于是,两个小朋友相识了。正太教萝莉写她不会写的字,看萝莉站到台上,勇敢地介绍自己,正太笑了,笑得很纯真。
正太家的大人遇到了危险,一片混乱中,萝莉勇敢地在枪口下救了正太。于是,萝莉被正太家的大人们带回去,给了份差事。听到大人们夸奖萝莉机智勇敢,正太笑了,笑得很开心。
萝莉和正太年纪相若,相处甚欢,这份感情悄悄地萌芽壮大。也许他们自己还不清楚,可是另一个喜欢着正太的小女孩却看的很清楚。小女孩利用大人对自己的宠爱欺负萝莉,以为这样就可以让正太回到她身边。可是她错了,这样做,只会让萝莉跟正太越来越近。
后来,出现了一个坏人,要抢萝莉。
正太悄悄把萝莉藏在了自己家中。这时候,他明白,自己已经爱上萝莉了。
萝莉在正太的家中打扫房屋,她很开心。这时候,她也明白,她爱上正太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坏人绑走了萝莉。正太没有办法了,他只是个小男孩,无能为力。于是,大叔出场了。大叔很男人地救回了萝莉。
正太很开心,可是他很快就开心不起来了,因为大叔也一直喜欢着萝莉。这件事情以后,大叔决定要娶萝莉,保护她,照顾她。正太很苦恼,大叔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恩人,他不能和他争。正太只能把这份没说出口的爱默默藏在心里。
萝莉很震惊。虽然她敬重大叔,感激大叔,可是她爱的是正太。未经世事的萝莉一筹莫展,一夜之间,曾经疼爱她的女王对她恨之入骨,曾经欺负她的小女孩对她巴结逢迎,曾经爱护她的正太却沉默不语。
可是萝莉还是很勇敢,她拒绝了大叔,决定回乡下。
大叔很爷们,纯爷们,什么都没说,派人送萝莉返乡。
正太很高兴,也很难过,毕竟以后可能见到萝莉的机会就少了。
送萝莉返乡的时候又出了新的问题。萝莉的家人已经被坏人残害至死了,萝莉,没有家了。
心灰意冷的萝莉恨不能拿把菜刀去跟坏人拼命,正太只能劝她冷静。又是大叔,二话没说,很爷们儿地解决了这件事情。吃过了萝莉做的清水鱼,大叔要回城。
萝莉送他们到村口,欲言又止。汽车开动了,萝莉就追着汽车跑啊跑啊,直到跑不动了,追不上了。萝莉很伤心的哭了。
这时候,大叔踩着夕阳过来了,汽车,又回来了。
“丫头,哭什么啊?”
那一刻,萝莉觉得,大叔就是她的天,是她的神。天塌了有什么关系?大叔一定可以为她撑着。所以,萝莉答应了大叔的求婚。这一次,是从心底里,真心的决定,要做大叔的女人。
正太除了借酒浇愁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大叔,也是他的神,他的天。所以他劝自己,萝莉跟着大叔,一定会很幸福很幸福。
只是幸福,也许太遥远,远到伸手可及却不可触及。
大叔死了,死在与萝莉的婚礼上。萝莉的天,塌了。
作为一个不祥的女人,萝莉,被逼走了。
作为被暗中确定的继承人,正太,挑起了更重的担子。
从此,他们没有再见过面,六年。
生活的磨砺把萝莉变成了一个御姐,凡事,靠自己。
而正太也成熟了,只是爱萝莉的那颗心,依然纯良。
有一天,他们,偶然再见。
正太高兴的说不出话来,几乎叫不出萝莉的名字,尽管这个名字在他心里被念了六年,每日每夜。而萝莉,叫他,“余先生”。
怎么?你怎么能,叫我余先生呢?我还是你的阿其哥啊。
你知道吗?我一直,在等你。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再见到你,我只是一直在等,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再见面。
一声“余先生”,击的粉碎。
其实萝莉又何曾忘记过正太?只是她不敢奢望,这个男人,还属于她。而要活下去,她只能,当御姐。
直到,直到,杀害大叔的真凶现身。在这个复仇计划的最后,在那个男人一败涂地只能做最后挣扎的时候,那个男人绝望地说,“在你心里,有一个人,也许你并不欣赏他,敬重他,但是你爱他,是不是?他是谁?”萝莉慢慢地转向正太,终于承认了自己的感情。
“余其扬”。简单的三个字,对于正太来说,无疑比佛音还要美妙。他没有想到,在他爱着萝莉的日日夜夜,萝莉也一样爱着他,同样久,同样深。
大叔走了,坏人死了。正太以为,自己和萝莉就能够在一起了。可是他自己却遭遇了危及生命的麻烦。那个一直爱着他的小女孩,牺牲自己,救了他。他只能,娶她为妻。后来,那个小女孩长大了,她明白了爱情的真谛,于是她决定放手,让正太去争取自己的幸福。
可是正太,还是正太,他天真地维持着一些旧的秩序,一次次误入歧途,一次次错过了萝莉。他已经,回不了头了。
最后,正太和萝莉站在了对立的两面,举起枪,每一次都要忍受心脏巨大的煎熬把枪打出去。
正太死了,死在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的枪下,那子弹,是他亲手填进去的。
你还爱我吗?
爱!
傻瓜,我怎么会舍得你死呢?所以我把枪转了一轮。我明白,你还爱我。不,你一直,都爱的是我。我也爱你,可是对不起,要留个烂摊子给你了。最遗憾的,是没能给你,戴上我的戒指。
萝莉最终成为了女王,她也走了,带着一颗疲惫的心和一身的传奇,离开了,这个让她又爱又恨的地方,终老于,他乡。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坐在桃树下,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后记:余其扬这样的悲剧人物,如果不是我们家哇来演,就不会如此动人,我也不会掉那么些眼泪。小哇就是有一种本事,他的扮相总有一种让人原谅的本事。无论他做了什么,做错了什么,都让你不忍心去责怪他。一如顾惜朝,一如余其扬。想起曾经跟小羽说,其实我是大叔控,可是我不知道为何独爱小哇。今日我明白了,我是爱他的纯良,他眼神里永远的纯良。他所扮演的那些个人物啊,即使真的是坏到丧尽天良,可是你一看到他那张脸,他那副眼神,你就觉得他都是有苦衷的,他不是有心的。你又怎忍心责怪?
在你心里,你只爱一个人,你可能并不欣赏他,崇拜他,但是你爱他。
除了那些诡异的闪回镜头以外,是部总体质量相当高的电视剧。不得不承认哇叔真是逆生长界的一朵奇葩,害得我听到演过他表妹的八福晋石小群腆着一张大妈脸叫他“余叔叔”的时候都不能淡定了。
和父母一起追看一部制作精良的民国大戏 剪辑摄影演员都是一流的
钟汉良的脸依旧萌萌圆润润= ̄ω ̄=~~剧本有点平庸,多亏小哇才能看下去。前面讨厌死何立了,筱月桂碰见他就没好事。虽说事情不是他决定的,但好歹也是头号跟班,做人和老婆李玉差太远,老大刚死就把老大老婆送进窑子里去了。另外吐槽一下阿其,何立总能找到筱月桂,怎么阿其就找不到呢……
几个老戏骨子加上一个钟汉良。足够了。真他妈是一部好剧啊。剪辑的方式很流鼻。余其扬,他不是英雄,也不是枭雄,只是个没有哆啦A梦生错了时代的大雄,爱着她的小月桂却不能讲,浪漫且忧伤的上海王。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最痛的不是失去,而是根本不曾拥有。就像多年前看过的《孝庄秘史》,余其扬和小月桂,多尔衮和大玉儿。
18集40分。黑衣的阿其撑着黑色的伞,在雨中静静听小月桂唱曲。他站在雨中,仿佛雨水都变得sentimental了。
钟汉良演这个居然没红。演个偶像剧才红……
钟汉良要不要这么帅……
这是近年来我看过的最好的一部国产剧!制作十分精良!
因为它我很喜欢钟汉良
画面剪辑,摄影,非常美!片头也很有特色,钟汉良那时候几岁啊?真是嫩,所以看起来跟女主比较像姐弟恋
小月桂啊,那时你要是选择了阿其,世间的纯良就是你的。
又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哭
余其扬。
我给上海电视节重新拟一份获奖名单,最佳男演员老段,最具人气男演员小哇
剪辑很牛!
你若成王,注定要失去宝宝的!我想男主,女主都应该是这么想的吧!
筱月桂仰慕常力雄,利用黄佩玉,真正爱上的男人是接替黄佩玉作为上海王的余其扬,阿其的爱情,永远才是唯一
钟汉良太帅了。。。姐弟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