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lessons from this movie
1,别跟没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结婚、生娃
吴警官之前明显是没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所以才会离婚、女儿才会受害,以及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2. 别和三观不正的女人当闺蜜
她的好朋友给老男人当小三,在老男人店里上班。她托这样的闺蜜照看小孩,结果闺蜜撇下小孩和老男人去偷情,也只能说是意料之内,可怜了小孩。
3. 见识过黑暗的人 指望他做什么好人
辩护律师有那样的三观才会当/才能当辩护律师,远离这样的人,才是保命的上策。
4. 要给小孩做好防护教育,学会保护自己。
没有足够的提前防护教育,妈妈也有一定的责任。
5. 别因小失大
傻逼餐馆男过错方车祸还发难,但是她也应该知道得先去接女儿才是priority,那个时候的妈妈自己也没有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善恶,只有学会自保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对永恒运行的世界来说,谁都是一点都不重要。
2 ) 关于复仇
当善良被肆意践踏,才不得不拿起暴力的武器,我相信每一个复仇故事都有一个被深刻伤害的隐衷,这就是为什么片中的母亲为了死去的女儿,用最简单却惊悚的方法干掉了一票人,却让观众觉得她不仅没错,甚至还要拍手称快。
以暴制暴向来被推到的。当弱小的卑微的生命受到侵害,似乎也只有归于一声寂寥叹息,陷入永久的沉默。大多数人之所以选择隐忍,表面看似乎是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但实际是报复的代价太大,逝者已逝,生者需生,忍就忍吧,哪怕苟且。
但总有那么少数人,会被不公的现世激发出最强大的气力,余生只为报复伤害的制造者,自命不顾,在所不惜。这样的人终究太少,片中的复仇天使是位单身母亲,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类情感偏执,毕竟母爱无可责难。况且那些作孽者,着实也是死有余辜,各种人性的糟趄毕露无遗。从最初被KO的虐童继母,到飞扬跋扈的小三及其情夫,再到好色的店猪,以及最后的那个四眼田鸡,每一个挂掉的人,观众都可以一边倒的喊好,这些败类,活着也就是移动粪坑,给那个卡哇伊奥罗拉公主陪葬都不够。
当然当然,这只是看客最简单的观影心理,善善恶恶,毕竟意识层面你可以极尽所想,但搁到现实中,即便有再多的情感缘由,你也不能理解更不会正常看待这么一位复仇天使,毕竟杀人狂魔啊,即便往来无冤,趋利避害的普众心理也会让你避之唯恐不及。所以,一般人干不了复仇的事业。再者,也还没有那么多足以称之为深仇大恨的动机。
另,几个小感慨
之一,除了极好或极坏的男人,介于中的,鲜有不好色的,女主之所以那么羸弱的小身板可以把整支警队玩的团团转,相貌的杀伤力功不可没。
之二,重情重义是女子,父爱如山也知道得过且过工作为重,母亲就傻了,惨死的小萝莉几乎附体式的缠住了女人的余生。
之三,如果警探不是女主前夫,人物关系再复杂些,叙述线条再凌厉些,这部片子就完美了。
3 ) 冷漠是可以杀人的
故事从杀死虐待孩子的后妈开始,之后杀死了做二奶的前老板、老板的情夫、出租车司机、烧烤店主的儿子、律师、强奸犯、还有自己。顺贞丈夫的自裁。而这一系列死亡的背后是敏娥的被杀。
因为发生车祸,被烧烤店主的儿子纠缠,导致接女儿时间晚了。前老板忙着约会做美容将6岁的敏娥放在门外。敏娥给自己的爸爸打电话,爸爸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女儿,就这样敏娥在街头流浪。搭载公交车,钱不够,被放在半路上。遇到无所事事的强奸犯,被杀害丢弃在垃圾场里面。告上法庭,律师包庇强奸犯,最后以精神病的名义在精神病院疗养。法律给不了她公正,她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求解脱。
当最后她杀死强奸犯,自己也自杀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她的内心也很痛苦,因为自己的疏忽没有接到女儿,在女儿死后的1年中,一直生活在自责当中。她也曾经善良,可是失去女儿的痛苦,强化了复仇的欲望。
这部影片的悬念并不在杀手是谁,而在于为什么杀人。
假如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不那么冷漠,也许敏娥就不会死。前老板等待顺贞到了之后再去美容院,不要将6岁的孩子单独放在外面;爸爸在接到电话之后赶到女儿身边;出租车司机可以将敏娥送回家,不用在乎钱;烧烤店的儿子不是那么纠缠着耍无赖。也许顺贞就接上敏娥了,生活还是那样继续下去。可是生活没有如果,冷漠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我们的社会由熟人社会进入到陌生人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体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重,冷漠也在我们的内心慢慢滋生。我们不去过问别人的生活,那些“远亲不如近邻”的邻居也冷漠以对,见面无法say hi,有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对生活冷漠,生活也以冷漠对待我们。
这部片子还给我另外一个感受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心,可以拿生命去付出。看到顺贞自裁的时候想到了这个,她太爱敏娥了,在她死后无以为寄,唯有复仇,哪怕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脑海中浮现出《亲爱的》、《失孤》,那些失去孩子之后的寻找的眼神。父母失去自己的孩子需要承受怎样的痛苦!
4 )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又看了一遍差点把我看哭了,好心疼被害的小女孩,这是一部关于母亲一步步复仇的电影。人性的丑陋暴露的淋漓尽致。
小女孩她才6岁啊,在生日那天,被拐带性侵杀害后丢在垃圾场,假如那其中一个人发了善心她可能就不会被害了。人性。因为刮车把急着去接小女孩放学的母亲堵在路上的胖子、把小女孩赶出店门的男女、因为钱不够而将小女孩扔在半路的出租车司机、黑心律师、假装有精神病而逃脱法律制裁的杀人犯。母亲只能靠自己复仇。所以说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
电影采取倒叙的手法,后面才揭露原因。父亲作为一个警察却忘记了女儿的生日,还保护不了自己的女儿,前面那些人都是女主杀的,后面的律师没死成,结尾留下悬念父亲准备杀了那个律师。
电影告诉我们,有时候自己的一个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行为可能会间接导致别人的死亡,所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5 ) 与人为善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2005年的片子,无论是从叙事节奏还是结构上,依然可以打出四颗半星。每场凶杀案都有一个引子,继母虐待女儿,小三欺辱送外卖的大妈,土豪的花心随性,小吃店老板儿子不务正业,出租车司机对客人的嫌弃不尊重,但直到律师案,我们才为之一惊,原来四位被害者真正的被害原因是这样。正是这几位环环相扣的不善良才导致小女孩的死亡。
焦点聚集在垃圾场的哭诉,一场模仿女儿的哭诉让无数人为之揪心。当观众都以为失去女儿之痛,为女儿复仇的母亲变成了一位精神分裂患者后,奥罗拉顺利被送往关押精神有问题的羁押罪犯的场所,然后,她终于亲手结果了那位残暴的凶手。原来,垃圾场模仿女儿的哭诉是为了向所有人显示自己是有精神问题的,当然,心痛是真的,但目的也是真的。
结尾处,隐晦的表现了警察父亲对律师下手了,弥补了垃圾场律师没有死的遗憾。完美的复仇终于结束了。
与人为善,善待遇到的每一个人。
6 ) 奥罗拉公主的启示
父亲
母亲因为痛失挚爱而陷入疯狂,父亲却依然能平静地工作、生活。他希望能成为牧师,能为失去的女儿祈祷,他把痛失所爱的痛苦、内疚都深埋在心底。
演员演得很平静,但他心里应该波涛起伏。沉默的男人内心有太多纠结,他是一个警察,女儿却死于非命,凶手抓到了却逃过了惩罚。面对社会的黑暗、法律的不公,他选择了逃避。
我开始想,女主角的复仇计划也应该包括这个男人,因为他的大意、他的工作第一,间接害死了女儿。但她没有,也许是因为奥罗拉公主爱爸爸。影片中反复播放的儿歌,稚气甜美,唱得是对爸爸的爱。
在前妻飞蛾扑火的复仇计划中,父亲终于不再逃避,奥罗拉公主在他心里复活了。
我这么说,并不是主张遭受不公的人都要成为凶手,只是现在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现实,有太多令人出离愤怒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我希望,法律能够越来越健全,凶手不再逍遥法外,律师不再收受贿赂,奥罗拉公主的父母们能得到最后一丝安慰。一个人的复仇毕竟是要付出生命地代价的,所谓杀人偿命,而法律不能再让好人受伤。奥罗拉公主肯定也不希望父母为了个给自己讨公道而死去。这样的代价太沉重。
受害者
应该怎么说这些人呢?受害者?但他们同时也是帮凶。
虐待孩子的后母。蛮横自私的“小三”。好色狂妄的老板。小气无情的的哥。无理霸道的烤肉店老板的儿子。
他们都有缺点,但看起来都罪不至死。
但是,他们的小错误却起了连锁反应,一个又一个的人性弱点,导致了最后凄惨的悲剧。
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个人都做一件小恶事,加起来就会导致大恶。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但是请改变自己,多一份小小的善良
7 ) 从奥罗拉公主看人的心理应激机制
奥罗拉公主,一个真正的复仇公主。她6岁的可爱小女儿被奸杀后抛尸在垃圾场,于是小女孩的母亲郑顺贞展开了一场复仇计划。把与小女儿的死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人都杀了,包括虐待孩子同学的后母,为自己方便而任由孩子流落街头的奸夫淫妇,只因少两块钱而拒载孩子的出租车司机,违反交通规则造成车祸还恶言相向的烤肉店老板娘的儿子,收受罪犯贿赂而无视法律利用辩护让罪犯逍遥法外的律师,以及,逍遥法外装成精神病人的罪犯。
“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公正。我只是为了我爱的人。”女主角绝望而诡异地哭泣道。
今天我就来谈谈人的心理应激机制,
(出处---何少颖老师的课件,引用了心理应激机制和创伤期的分类,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学习哈)
什么是心理应激?范进中举,伍子胥过韶关,一夜愁白头,狗急跳墙,奥罗拉公主的复仇。
而奥罗拉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持久的心理反应。 因而她是有一定人格缺陷的。
人的心理应激机制一般有:
1、选择性忽视。
2、选择性重视。
3、改变自己原有的价值系统。
4.改变满足愿望的方式。
5、降低自己的理想愿望和社会对自己的要求
6.蛮干、铤而走险。
奥罗拉公主的行为符合2,3,6。 她只重视女儿的死因,她的人生价值就是为女儿复仇,为此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那我们应如何合理地把握心理应激机制并帮助这处在其中的人们呢?
首先,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隐瞒感觉,逃避与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去了解你。在适当的时间,你需要把这心灵的最伤处的痛苦完全说出来,这时如果不解决干净,日后遇到与创伤事件多少有些相似的场合或事件时(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等),都会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
所以要在合适的场合试着把情绪说出来,让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
其次,社会支持最为关键。朋友和家人让其获得其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而顺贞的社会支持完全没有发挥作用。女儿的爸爸没有做到分担痛苦的义务,再加上如唯钱是图,不顾道义的律师,那些不尊重死亡的人们。社会没有给予任何支持,还起了反作用。
做为一个社会支持,我们需要具备几点:同情心,积极关注,尊重,温暖,真诚,具体性,即刻性和面质。
同时:
1,在创伤的前期做一个默默的陪伴者,避免武断地替当事人做决定,如给她递水和面包,在不影响身体的情况下吃不吃由她自己决定,让其恢复自信。
避免过快地询问当事人的感觉以及说一些貌似爱心的空话。
如下: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受难者的体验是撕心裂肺的,你这种轻飘飘的话会令他讨厌;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死去的亲人是无可替代的,受难者会渴望与他们同甘共苦;
“你爱的人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了”———这只是看法,而不是感受,而且是你的看法,不是受难者的看法;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说这种话,是在帮助当事人主动遗忘悲剧,而这恰恰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源头;
总之我们不能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抚慰受难的心灵。在灾难发生初期,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走过去,握着对方的手,无言地陪伴。我们不是拯救者,我们只是共同的亲历者,是不愿意退缩的陪伴者。
2,在创伤的二期,充当教师的角色,负责解释工作,将自己的灾难与别人比,给危险设定一定的边界,赋予行为以好的意义。
3,在创伤的三期,充当心理咨询者的角色,可以让她再描述事件的经历,尽量让其把细节表达清楚,完善她的自我修复。
4,在创伤的最后期,充当牧师,这时就不必拘泥那么多细节了,可以与其探讨如何面对人生,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幸中的万幸这时才可以说。
生命有一种倔强,内心有一种柔软,
因为爱是全世界。
8 ) “恨”的哀歌
登场人物:欧罗拉公主(女儿,以下简称公主)、欧罗拉女王(母亲,以下简称queen)、欧罗拉国王(父亲,以下简称king)。
一部很好的复仇电影,主旋律就是“我放不下”;
“死个女儿能有多悲痛,世界那么大,分分钟就有人死了,分分钟又有新生命诞生,不至于就到了这种地步”,这是局外人的大度(人其实有个特点,就是事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总是能看得开,但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些“看得开”就变的很没有说服力了)。queen显然是看不开的,6岁的宝贝女儿被先奸后杀,抛尸垃圾场,任那一个母亲都受不了,更何况元凶竟然以“精神病”为由逃脱法律的制裁,安然的在精神病院治疗。——“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其实“精神病”是不是真的精神病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queen恨,queen想让他死,以抵消对女儿死去的悲伤,但法律却没有满足她,狡辩的律师让他在法律中脱罪,过上了在精神病院安心疗养的生活。——这时候法律无疑是可笑的(竟然连一个如此可怜的母亲的怨恨都不能安抚,还不够可笑吗),就像那个律师说的那样“强奸、杀人、放火从古至今就一直在发生着,但是以前我们并不称有罪,所以其实所谓有罪,就是你说他有罪就有,没有罪就没有”,这话律师说的时候很轻松、很惬意,但是事实却一点也不轻松、不惬意,因为他说的是事实。
法律竟然不能安抚心中的怨恨,那么就用私刑来治疗受伤的心灵吧。第一个目标,满足公主曾提过的“好朋友的愿望”——杀掉她的继母(继母经常虐打她,而且是那种特阴毒的虐打,看不见、很难看见外伤);第二个目标,偷情女(图自己方便将公主赶出门,触发了公主的死);第三个目标,偷情男(同偷情女,其实他们就是那对狗男女);第四个目标,出租司机(因为差2元钱车费将公主赶下车,触发了公主的死);第五个目标,撞车男(撞车事故的肇事者,明明是自己的不对,却还恶言相向,阻碍了queen接女儿的时间,致使公主的死)。看到这里其实不难发现,这些人都是罪不至死的,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这种后果,也许就都会和善一点的处理事情,毕竟他们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这点善良还是有的;但是生活是不能save、load的,没有“如果”,你当时怎么选择了,后续就是怎么样发展的。所以他们不和善的处理了事情,一连串的不和善(和谐是多么重要啊,没错,我是五毛党),导致了公主落入了恋童者手中,公主死了。queen的恨意从恋童者延伸到律师、延伸到自己、延伸到所以触发公主死亡的人身上、延伸到整个社会,恨意淹没了她,让本来善良的她变得丑恶、狰狞、怪诞,她未必不明白自己的行为过激了,但是她不能自已,她的杀戮行为让她有一种自虐的快感,她对于女儿的死看不开、放不下,她深深的自责——当她在游泳池被血水包围的时候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king是个牧师,还是个警察,但却是个不重视家庭的男人。queen在垃圾场惟妙惟肖、声嘶力竭、怪诞的模仿公主声音无助的喊道:爸爸,我怕。一遍又一遍,无不在狠狠敲打着king的心。这种怪诞的“真queen假公主”的声音,让king找回了父亲责任,而后是不尽的自责,也正是这种自责让king送上了“夹着刀片的欧罗拉公主图卡”(queen借此杀掉了在精神病院的恋童者,而后自杀)。king最终辞掉了警察这份工作,抛弃了对上帝的信仰,选择了跟queen一样道路——复仇——无理性的、纯粹的恨——杀了那个律师……
这是一首对“恨”的哀歌,在这首哀歌里,每个人都在哀伤哭泣,没有正义、没有法律、没有杀人狂、没有可同情的人,只有“恨”在引吭高歌,因为“爱”早已经死了。
果然是一个都不会少的
严正花演得不错,故事就是个形式感强
还真是挺感人的,女主的演技很好,小萝莉也是又可爱又可怜,爸爸最后开始帮助杀人我还很没有原则的觉得做的对!
女主气场绝了,真是耍的起,放得开。
复仇.最后她用女儿的声音声泪俱下控诉时,太惨了.
看的图解,复仇的故事,小女孩可怜,留在世上的爸爸妈妈更可怜。
多年前看的,印象深刻结局挺好
面膜不用躺着做吧……
母爱。复仇。轮回。想透过屏幕抱抱小女孩告诉她不要怕妈妈在5555
严正花让我刮目相看。故事很畅快
一点也不好看,除了严正花还行,还有那小女孩很可爱外,其它一个个的都……文成根哪像痛失爱女的样子
忘了,就记得有点血腥
故事挺无聊的,我们的女主角各种即兴或者有预谋的杀人,场面一般,血腥谈不上,创意还凑合,然后每杀一个人,两位警员就出来装模作样的查一查,结构就这样了。主题的诉求我没看出什么来,或者看出来了也不关心。亮点是几个镜头的处理,当然最大的亮点是女主角有很自然的露点,露点就该这样,自然才好
严正花真的太专业了,这里面的几个男的那么难看,真的,那么难看,可她该床戏就床戏,该吻戏就吻戏。真的,那么难看,再给我十年修炼,我也下不去嘴的。 #可能对方也不一定下得去#
非常好的片子~~~
这部剧值得看看,蛮感人的
女主为死去的女儿进行的复仇计划,最后死的两人还得到了女主前夫的协助,堪称完美啊。“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公正。我只是为了我爱的人。”ps.片里竟然有玄英、权伍中,惊喜。图解:http://tieba.baidu.com/p/2221488237 影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346
严正花一直没有火起来真是可惜
没有快感,但绝对值得看。
心里是欣慰的.最后她还是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