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看完了《你是好孩子》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原来父母的行为真的会在你不自知的情况下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上演。童年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和是非观的形成期,直到成人我们性格中的缺陷依然是小时候的经历形成的性格创伤。爱可以疗愈心灵的创伤~当我们成人之后意识到这个问题,慢慢学会包容,接受自己,不让自己的经历在另一个人身上重演,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来达到自己希望的结果,与这个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调整好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2 ) 暴力与自卑
暴力与自卑
文/石板栽花
日本电影《你是好孩子》[きみはいい子(2015)]应当是展现“暴力”与“自卑”这两个主题以及这两个主题之间关系的一部优秀电影。毋庸置疑,“暴力”和“自卑”都属人性的阴暗面或弱点:有“人”就有暴力,是“人”他定会自卑。即便如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暴力和自卑也不总能大行其道,它会被藏着掖着,因为人性中的光明面总会让暴力受到抑制、自卑得到消解。暴力的类型多样,自卑的形态各异,2个小时长度的电影也无法对这两个主题展现得面面俱到,所以,本片将镜头对准妇女和儿童显得非常明智。这不仅因为暴力的对象和自卑的主体总是这些弱者,而且他们也最为我们所熟悉,这样影片所反映出的问题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从中得出的结论也就显得尤为可信。此外,将镜头对准妇女和孩子还能让我们“近距离”地观察暴力与自卑间的关系:暴力可以导致他人自卑,而自卑又可产生对他人的暴力。这种因果式的循环关系正是本片所要极力呈现的,那么,如何消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成为本片努力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之道便是它的价值所在。
虽然本片也涉及到其他暴力类型,比如国家间的战争暴力、小伙伴间的语言暴力等,但从“你是好孩子”这个片名来看,本片涉及的主要应是对孩子的暴力,即所谓的“家暴”这种类型。家庭暴力所导致的自卑直接体现在三个孩子身上。第一个孩子是水木太太的女儿彩音,第二位是年轻教师冈野班上的学生神田裕太,第三位是另一个班上的学生弘也。在家长暴力下,彩音不敢主动和小朋友玩,只敢和固定的对象交往,在人前也总是怯生生的;神田裕太在学校中非常温顺,生活中也缺少朋友,总是独自一人在学校操场上等待回家的时间,虽想做个好孩子,但拿不掉混蛋继父给他贴上的“坏孩子”的标签。对于弘也,影片虽没有交待其母的暴力倾向,但他为何总是独自一人?虽有礼貌,但为何不敢跟人正常交流,甚至不敢与人对视?为何餐盘被同学碰倒便惊惶失措?从她母亲承认对他“有讨厌的时候”,和他自己对“幸福”的定义看,他的种种“不正常”应当是一种特殊家庭暴力的结果。虽然我们也不敢确定这些未成型的孩子是否因此就有自卑心理,但从他们当前的行为表现看,似乎可以肯定,他们幼小心灵已被播上了自卑的种子。
与三个孩子相对应的三个家长显然也是自卑的,虽然他们的自卑不完全是家暴的结果,但都与某种暴力因素相关;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孩子的暴力显然是他们自卑的结果。根据各人的行为表现,我们不妨将他们的自卑划分为三种类型:自尊型自卑、尊重型自卑和压服型自卑。彩音母亲水木太太手腕上留着由烟头烫伤的疤痕是她小时候遭到过家暴的明证。但她现在是个极度自尊的人。她不想让别人知道她曾遭受过的不幸,她用男式手表和长衣袖遮住这耻辱的疤痕;她不想因自己孩子的“过错”给别人留下口舌,因而对孩子要求极严,稍有过失便严厉惩罚;她也不想留给别人对孩子家暴的印象,当孩子犯了“重大过错”,她不会当场发飙,而是等到回家后再惩罚,而由惩罚所导致的孩子身上的伤痕,她也非常注意掩盖。这种自卑阴影下的自尊性格,委曲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她自己。“家暴”让她失去对亲情之爱的信任,她不知道亲情之爱如何表达,比如,她从未得到过的爱(比如父母爱抚她的头)她当然也不知道如何施与自己的孩子,所以,当她的朋友大宫太太问她是不是从不抚摸彩音的头时,她只能吃惊以对;她也不知道亲情之爱可以温情方式来表达,她站在别人门外偷听别人家的动静,可能只是想确证别人是否也同样打孩子。然而,对亲情之爱的不信任与她母爱本能是有冲突的,同时也与孩子对她的爱形成冲突。所以,当她打了孩子过后,得到的并不是满足而是极度痛苦;当孩子说出不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而拥抱她时,她仓惶逃往卫生间竟不知如何应对。显然,她的这些行为都是自尊型的自卑性格造成的,对孩子、对她自己都是悲剧。
弘也母亲是尊重型自卑性格的突出代表。她是超市理货员,社会地位不高,独自抚养弘也。影片对她是否遭受过家暴并没交待,但从她逢人便说“对不起”、“给您添麻烦”这些话来看,她是一个想以对人“尊重”来省却不必要麻烦的人,而这种尊重显然是社会要求的结果。当这种“要求”变成一种强制时,是不是就带有了暴力倾向?因为如果真的给别人造成麻烦了,她当然是应该说些歉意的话,当这种“歉意”只是因为孩子“不一样”而代孩子所作出的,而且必须这样才能省却麻烦时,这时的社会规范对她就具有了暴力的影响,因为它对一个孩子的“异样”已表现出如此不宽容,这才迫使她这个母亲以这种态度来“讨好”他人。从她跟秋子奶奶交谈时所表现出的委曲,以及她第一次听到有人赞扬她孩子而激动得泪流满面的情况看,以上的推测似乎是说得过去的。当社会规范的暴力倾向被弘也母亲继受,当她必须以这种谦卑态度来应付社会对孩子“异样”的异样目光时,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弘也的幸福观竟然是“吃完晚饭,洗好澡,躺在被窝听妈妈说晚安时的心情”了,因为对于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孩子来说,不给母亲惹麻烦便是他最大的幸福。试想,当这种把别人习以为常的事当幸福的孩子长大成人,他会以什么心态来对待社会?
神田的继父是个混蛋,除了睡觉就是玩赌博机。从他对神田的暴力倾向看,他应当是个极度需要尊重的人,然而他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态度又让他无法得到更多的尊重,因此通过压服别人来获得尊重的快感应当是他表现出混蛋行为的基本动因,显然,这是一种自卑心理最差劲的表现。从他对冈野老师“家访”态度看,他尤其不喜欢冈野提到孩子还饿着,于是对冈野一通咆哮,因为在他看来,冈野老师的来访不仅是对他自尊的挑战,更是对他压服效果的打击,因为他好不容易压出一个整天对他低眉顺眼神田,以弥补他自卑的心理,他当然不容许别人来破坏这一切。如果我们相信暴戾的性格是会遗传的,那么,似乎可以推断,他也曾是暴力的受害者。
如果本片仅止于展现“暴力导致自卑,自卑也会产生暴力”这一观点,那么本片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这仅仅涉及到了“问题”。事实上,本片在展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问题的解决之道,那就是以爱来消解自卑和暴力。水木太太和她女儿彩音的生存状态被大宫女士看在眼里,她明白其中的缘由,只因她当年遭受家暴得到过隔壁老奶奶的保护,而且老奶奶一直给予她精神上的安慰,总是称她为“美人”,所以她也以同样的方式来照顾彩音,她也以亲身经历告诉水木不能因为暴力而怀疑爱,也不能因为自卑而吝于爱的表达。显然,大宫的一段爱的传递的故事拯救了水木母女。弘也的母亲在秋子老奶奶的影响下,似乎明白了孩子并没有“不一样”之说,她看到了孩子优秀的一面,而使她有此转变的,也仅仅因秋子奶奶一句暖心之语和真诚的赞扬。对于神田,虽然冈野老师已给予过很多关照,但面对那个以暴力方式满足扭曲心理需要的神田的继父,单纯的关照似乎无法解决问题,这需要学校、社会、国家共同付出行动。或许这是本片留给我们思考的地方。(文/石板栽花 2016年1月30日星期六)
Ps. 感谢猪猪日剧字幕组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3 ) 你是好孩子。
小学老师冈野(高良健吾饰)面对的是38名稚气未消却性情各异的小学生,性格柔弱的他因此陷入苦战。班级里的小野因患有遗尿症而受到同学的言语欺凌,小野的母亲不问因由便向冈野兴师问罪;神田因惧怕继父而不敢回家,每日只以面包充饥,冈野上门与神田的继父理论却被劈头盖脸训斥了一顿。或许我们已经看惯了日本影视剧中,中学生校园凌霸的题材,但导演却在这里将小学生阶段的校园欺凌与家庭虐待毫无掩饰地端上台面。
4 )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反对家暴的电影
影片拍得很收敛,表层情节是通过孩子去讲家庭暴力,还有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建设带来的重创。但是导演想表达的要比看到的多得多,影片中几个施暴者,其实也是受害者,那这些施暴者=受害者,他们受到的伤害是怎样的?比如智障儿童的妈妈,本质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但是社会的阶层暴力,对孩子歧视的环境暴力,把她逼到了绝望,没有信心再去爱自己的孩子,当听到老太太肯定自己的孩子,瞬间泪崩。影片中的施暴者都多多少少受到了很多创伤,能消化的消化,不能消化的就释放出去,身边最好的释放口就是最脆弱的孩子。有反例吗?只有一个就是老太太,她的创伤是什么?失去家人与战争阴影,这些创伤本该很难消化,但是老太太有失忆的问题。。。。。。这个设计很巧妙。忘记了伤痛,只往前看,只看到象征爱的樱花。所以她拯救了别人。我对另一个受过家暴的单身妈妈的表达并不适应,我觉得有一些虚假,略有一些牵强,尤其是那次拥抱,我没有被感动。所以影片宏观上讨论的问题很专注,用爱去释怀,用爱去救赎,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那?就算去做了,也未必成功,但可能这是唯一的方法。影片的剧情其实就是男主角寻找方法,最后坚信这个方法,并鼓起勇气去做的故事。
5 ) 生活感极强的一部好片
我是冲着高良健吾去的。
五年前开始接触他演的片子,我看片,长相是第一位的,高良恰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平素冷冷的,但笑起来却立马让人心头一暖,更别说那利落的五官,清爽的眼神(==看多了会怀孕呀)。
高良饰演的小学新人老师非常符合他自身的气质,浓浓铺面而来的少年感,面对全班38个四年级的孩子,最开始是迷惘的。当我看到他被一群小学生耍的团团转的时候心里也为他捏把汗,学生吵闹起来那种场面真是伤脑筋。他的优柔寡断,温和处事的风格谁见了不想欺负呢,小孩子更是抓住这块软肋,无法无天。
故事并不是围绕高良饰演的小学老师这条线的,平行进行的另一条线就是尾野真千子饰演的家庭主妇,有一个快要上幼儿园的女儿,一旦女儿惹她生气,她便拳脚相加。而这种暴力的源头则来自她幼年时期父亲对她施加的暴力。
电影总会迎来转机,而这部日常的空气感十足的片子转机来的是悄无声息的,像极了生活。一点善意,一点关心最终都会融化心底的坚冰,慢慢的好像春天小溪里的水,温柔地流淌了。
最终樱花盛开,花瓣轻轻飞舞的时刻,每个人心中都柔软极了。
6 ) 你对孩子温柔,孩子就会对世界温柔。疼爱孩子,就会世界和平。
日本电影敢于反映社会问题。
家暴孩子的父母自己往往有心理、情绪问题。
有些家长老是对孩子言语暴力,说他们是坏孩子。
你对孩子温柔,孩子就会对世界温柔。疼爱孩子,就会世界和平,母亲的工作很伟大。
孩子在学校很闹腾,是因为在家里缺少家长的关爱,缺少大人的拥抱。
我们往往不配做父母,却做了父母。
空袭后他们的肉体虽然不在了,但灵魂一直都在这里。
镜头的衔接很好。
布置家庭作业,让家长拥抱一下孩子。
欧美国家的父母早就做到了。
家暴孩子的父母,是因为自己小时候也受过家暴。
一个简单的拥抱就能解决问题。
有些家长会用烟头烫孩子,额。
把爱传递出去,世界就会更加和平一些。
演自闭症小孩的演技真高。
失去了亲人的老婆婆,才会更加懂得亲情的重要性,知道要善待孩子,善待身边的人。
7 ) 我是好孩子
对于超级喜欢的《最完美的离婚》这个电视剧的我来说,看见有尾野真千子的出演,就打开了,影片全程都是带有独特日本映画的文艺风格,淡淡的,缓慢的。我个人比较关注尾野真千子饰演的母亲与女儿彩音的情感变化,母亲因为自身小时候收到过母亲的暴力,再加上丈夫长期不在家(推测的),对女儿经常施暴,最后在邻居的帮助下,知道了要对自己的女儿好。在本人看来,电影着重于拍摄了大人们的心理变化,对孩子的刻画并没有全面的讲述出来。彩音比起同龄的孩子过于听话,对于别的家长开的玩笑“做别人家的孩子”非常排斥,但是对于妈妈的态度改变并没有什么反应。所以这部电影相对来说比较关注的是大人对于孩子的态度改变。当然,大人之所以改变也是源于了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的心境。儿时的被母亲打骂和用烟头的烫伤已经是不可磨灭的了,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肯定会不知所措的吧,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会有点情不自禁的去打吧。其实,你是一个好孩子。
我们总是在说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的重要,其实无形之中创造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与家庭环境;我们总是能看到校园欺凌和家庭暴力的出现,其实殊不知在某些时刻,我们自己助长了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当在班级里,一位同学受其他同学欺负时,现在的你还会热血沸腾的去阻拦么。这部电影已经在反映小学生的欺凌了,我们是该再多思考思考了,关于我们自己,我们的家庭。
其实,你还是一个好孩子,衷心希望你是好孩子。
这部片子想说明一些家庭问题 然而支线没有交叉 叙述过于拖沓 对于问题的触及也是点到即止 不够深入
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小时候我不懂,现在我终于明白,是终生的烙印。每个孩子从小都是好孩子,也都应该是好孩子,父母不该把自己的痛苦施加于自己的孩子身上,因为他们长大,就是你现在的样子。我真的超级受不了小孩哭!!!受不了!!!!!
平稳中的温柔,拥抱过后是不可思议的爱的力量。故事缓慢平白,但是越说到后面越让人动容。
全班一起看的心理电影,题材很喜欢,可是诉说的却不够清晰,太多东西堆起来了,有点太杂了,但是场景中带来的感动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那些痛苦的灵魂都曾经被伤害,好可怜
整个世界的温柔都被你的怀抱所囊括,明天的我们也要认真地生活。
挺看好呉美保导演的,眼光独到
世上没有自然天成的强者、保护者、老师或母亲。是因为有了自己必须要保护的更弱者出现,才从往日那个伤痕累累的、胆小软弱的小孩成长为温柔强大的大人的。(希望语言若能表达出眼泪的万分之一。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童年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看完触目惊心,回想儿时看大人眼色行事,一言不合即被痛斥的经历,心有戚戚焉。女性导演主打细腻牌,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受过创伤的心灵彼此抚慰,情感出色可以填补手法平庸。
关于育儿与两性问题吴美保确实做了许多努力,比如冈野老师初登场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但女性前辈教导他蹲下体验孩童视角后,他在女友住处询问自己是否可以洗澡时也是跪坐的姿势,片中他的所有成长都是让他在面对孩童与女性等弱势群体时能够采取更平等更谦逊的姿态。但我讨厌对于“只要我们温柔对待孩子,孩子也会成长为温柔的人”观点的强调,片中没有真正的父亲角色出现,温柔或残暴对待孩子的都是母亲,这也使得此观点将教育问题再一次强加于女性身上,即:没有坏孩子,只有烂母亲。但改变东亚地区常见的丧偶式教育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吧?而且,一直家暴女儿的水木最终暴露曾经也被家暴,这段过去导致她无法好好与女儿相处,这就隐蔽了另一个问题:并非每个母亲都生来懂得爱自己的孩子,这才不是本能或者责任,而是需要去学习与努力的事。
一开始觉得结构太散,但两次戳泪点,一次是自闭症母亲去老奶奶家,一次是女主去邻居家。老师给的家庭作业也跟后面剧情相呼应。立意给五星,池胁千鹤演技秒杀众人。
多点取样,还真有好几处泪点。
海报的上下两幕确是最暖的两幕。三线的故事隐隐联系在一起,导演处理得自然恰当。若想顽皮的男孩听话,让他害羞果然是有效的方法( ̄▽ ̄)ノ吾弟很适合这种鸵鸟路线的角色啊~(和城田优组CP迷得很 w
孩子是天使,要用心去呵护。
请给孩子一个拥抱,世界将会发光(影片后面色调变暖)
三线并行,寡淡无味,仿若命题作文前提之下的材料堆砌,可惜了很不错的题材;对小学老师有心无力的课堂掌控和张口结舌的家长应对,非常感同身受;凡有人之处,必产生偏见、欺凌、暴力,遑论陌生亲密,这是人性原罪,远非爱与拥抱能轻松消解,不走治愈路线可能更有看头。
封面选得真好 最喜欢孩子们说拥抱那段 有纪录片的感觉~~
我不是好孩子,所以自觉不想要孩子。令人烦躁的剧情与故作童趣的配乐形成反差。
看哭。特别触动我
子役演出很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