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院的川本三郎,因为朝霞自卫官杀害事件新闻取材,采访了杀害自卫队军官的思想犯,冒着被捕入狱的风险,坚持保护消息来源,因而失去新闻记者工作。后来他在其著作《我爱过的那个时代》,写下这样一段话:时代一点都不温柔。那个时代的象征,说起来就是经常在下雨,路障底下都会淹水。因为时代一点都不温柔,所以才反过来追求”温柔“……在现实中的理念,暴力这东西成了非暴力,非暴力的东西却成了暴力,当下存在着x27;温柔'的悖论。我们在戴头盔和持棍棒的暴力学生中看到真正的温柔,在高举反对暴力常识性标语的一般学生和本科当局,或媒体和舆论中,反而看到暴力。
平日正午,看完电影《流麻沟十五号》走出戏院时,长达一周的雨天依然让台北街道湿漉漉,我想起川本三郎书中的这段话。看电影之前,有很多人担心,电影最后跑字幕的时候,突然松了一口气,一时之间,自己也不知道松一口气是为何,可能是安心或放心吧!我没想到是这样一部电影,我原本以为有更具象的控诉,有好人与坏人,有力度很重的眼泪与悲伤,但是没有。电影极其温柔,温柔到恶人也有可怜之处,而良善的人在无能为力的时候,还想要保护对方。
看这种题材的电影,最难回答好不好看。好看与否跟个人想要从电影取得的什么回馈有关。很好笑、很好哭、很刺激,或是因为有自己钟爱的演员或偶像参与就觉得其他构成电影的要素完全不重要了。在这种状况之下,要说好看或不好看,真的很难。我对电影出现的那些角色一点都不陌生,虽然对白色恐怖的认识与研读即使已经有超过20年的时间,但是就整个年岁的纵深来看,还是来得有点晚。像我这样在戒严时期受教育的时代,历史课本不会告诉我这些,长辈或基于恐惧往往闭口不谈,即使公元2000年前后在找寻史料的过程还是有点吃力。有一年我几乎每周都去南京东路的吴三连基金会图书室与中和台湾图书馆,那时惊觉许多口述历史早已开始,甚至整理成册。
每每进入图书室的时候还是白天的灿烂天光,离开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我常感觉书里那些受难者跟着我回家,惟不觉恐惧,我不至于胆大到没有察觉心境与周遭气氛的异样,但是将那些故事消化之后再写成文字,才理解超越恐惧之外的,其实就是温柔。或有评论认为电影凭什么去诠释历史,写出这样评论的人,或许未曾有过阅读受难者或受难家属口述历史的经验与动机。某些角色已经很明显是实际存在的人物,如丁窈窕、蔡瑞月、王荆树,更多角色的身上起码都挂着一到两位真实受难者的容貌。我反倒觉得编剧和导演选择了温柔的手段与视线,平静去诉说一个个从人性的勇敢与脆弱出发的故事,没有评断,让观看的人自己去消化。
然而电影具象的画面还是给我相当大的震撼。我阅读舅舅的回忆录《青岛东路三号》,从最早的版本《霜降》到出版当时的校对稿,已经好几次了,但是看到他书中所描述的,在燕子洞看蔡瑞月跳舞,伙房采购的时候捡到剪报知道韩战的进度,听说火烧岛居民被警告这些思想犯比杀人放火还要恐怖,以及去海边敲打很重的石头回来盖监狱关自己。原本透过文字想象的画面,到实际坐在影厅目睹的画面,仿佛看的不是电影,而是身历其境。川本三郎借用了切格瓦拉的一段话:让所有对任何不义之事气愤填膺的同志都站起来,这温柔,可能比他们的政治行动本身拥有更长的生命。川本三郎延伸出了切格瓦拉那段话,认为对任何不义之事气愤填膺的温柔,其实就是追求正义的心。
每次有这类题材的戏剧出现时,都希望各种讨论不会是昙花一现,即使是意见相左,倘若可以心平气和,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改变。而今我们在网络上以各自坚持的想法去争辩或互相说服,并不会被送去火烧岛思想改造,我想起电影之中的严水霞写给杏子的信,牺牲,会带来力量。当牺牲来临时,我们微笑以对,因为这是反抗的最高境界。时代一点都不温柔。对任何不义之事能够义愤填膺,甚至做出牺牲,而今看来,却是那幺巨大的温柔。
历史课本上的文字,往往在学生眼中,是那么的无感和缥缈,而戒严时期和白色恐怖,常常用“国民政府滥用权力对人民的迫害”,潦草几字带过,因此学生几乎无法感受到这几个字,背后所乘载的意义和艰辛
去年年初,因为自己的毕业制作,决定以白色恐怖作为主题设计服装,从而开始查找资料,也就看见了《流麻沟十五号》的集资活动,很遗憾,那时候的我并没有能力可以加入这个集资,不过我也从她们的集资介绍中,看见了许多白色恐怖的幸存者,她们留下的只言片语、部分人留下的画作,进而看见了她们的回忆录,因此,在今日的电影中,我能够更加的感受到她们的无助,和她们口中,“信念”的重要性
《流麻沟十五号》,我不觉得它不是一个戏剧性的电影,更像是把历史重现出来,在善恶的选择上,有可能是会因为外在诱因和无法拒绝的私心,导致不同的结果,上位者玩弄阶下囚的心理,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心态,造就了历史的悲剧
电影的最后,告诉了我们有多少的人被判死刑,有多少的人收到迫害,也放上了许多张判决书,每一张,都是当年的蒋介石亲自写下红字判决,千百人的性命,在他的一念之间,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最清楚的一句话,是当一个思想犯在被法院判处15年后,判决文书的文字旁,被写下“此人为何不枪决”,轻描淡写的七个字,从15年,变成死刑
历史上,多少人为了实现自由民主,反抗文字狱,牺牲性命,多少的血泪堆积,我们不应因为习惯拥有,而觉得其理所当然,以为不用维护就能恒久之,正因为前人的得来不易,造就我们不用流血革命,所以才更应该珍惜
补标 231026 制作其实一般,但拍出来就是胜利!看前不认识余佩真,还以为是古川琴音,一度都说服了自己就是古川琴音,出来后一搜才知道,后来关注社媒更喜欢了!看一些老中短评又被恶心到,你们真的好爱蹭
2.5。四平八穩,色調清寡,不至有大硬傷,然在視角擇選上過於取巧,太以當代觀點出發,不斷高呼自治自由,卻罔顧當時空的真正情境,可惜了原作的口述素材。太刻意想召喚島嶼天光的世代共情,卻犧牲歷史本身的真實性,和那個時代實際的人的處境與女性樣貌。
为导演的映后谈加一星
( 預算接近八千萬NTD,上映首三天全台票房七百多萬NTD… 預感票房要'破億'還是有點難度的… 故事選題確實''值得拍'',歷史[History]中的女性視角[HerStory]也確實應該做,但成也編導、敗也編導… 顯然周美玲是沒有魏德聖那般的思維深度和執行魄力… 內容太散亂,歷史扁平化/簡約化成了符號與口號,歷史敘事文本 恰恰失去了原著的真實與多樣… 和同檔期上映的《罪後真相》類似,所有的批判/反思都停在了戲劇化的虛浮表面,沒有收束在一起,也沒有更深入… (這部片在Tw也引發了一些爭論,看完只是覺得,如果換有歷史/紀錄片基礎,更擅長田調+整合的創作者,比如陳芯宜導演來拍,會不會更加踏實&細膩一些呢…
电影背景下的所谓“政治犯”,或者说是受当时国民党迫害的左翼人士,无一不是期待着、向往着新中国。白色恐怖下牺牲的中共党员及无关政治的受牵连的群众,如今莫名成为哈批民进党追求所谓“主体性”的政治“素材”,哈哈,真是可笑。完全的春秋笔法,可以说它们移花接木的能力还是突出的。听它们说过无数次,要反思历史,要求国民党谢罪,其实始终在模糊真正的受迫害者,或者说是在杜撰历史,强行给自己加戏,以获取所谓的合理性、合法性。可以说电影反映的不是真正的历史事实,更多的是充满政治目的的宣传。还是希望“岛上的网友”看了电影之后,能去认真去了解了解这段历史,别傻啦吧唧地听之任之。
涵涵穿红裙跳舞好美
还是敢拍
历史发明的成功,可把老中们给酸死了
7。「國旗是塊破布」不會游泳下水救人,和最後魔幻平行時空太想吐槽了。其實結尾停在審判拍照微笑就可以了!看著那些微笑的黑白照,本來很感慨,最後硬是要給你魔幻平行時空,瞬間無感了。粉了連俞涵的顏。杏子團寵到後面有點令人厭煩。最喜歡連俞涵的角色,還有就羅主任溺水那段。人總要有些牽掛才能活下去。
其實還是拍得很溫柔了,有痛但是她們的互助很溫柔,還好是女導演來拍
最后一段总结中心思想和同届金马的《九枪》放在一起看,反讽力度格外强烈
是說的太散的散文,但一切的一切都告訴我們,你以為的理所當然是多少先人用生命換來的
其实还可以。三个女主角都没有专注于爱情算是蛮加分,反而男生那边整个还留出一个侧重恋爱义薄云天的刻画,也有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配角,女性视角其实是合格的。而故事方面也比被捧上天的某游改要做得好得多(?哪里散了),虽然人物成长确实缺少,但确实有描绘出一种在高压之下的众生相,就本省人和外省人、教官和思想犯的「区别」就已经做得蛮丰富的了,可以稍微原谅一下舞台剧化的剧本和先天性的方言不足。3.5归4。
大部分内容并没有比我预期超过太多,合格的群像,除了幸子吉祥物一样。有几幕也算得上喜欢,最喜欢陈平自杀那幕,对于颇受争议的结尾幻想,我倒是觉得加了就加了吧。映后谈有趣,加一星哈哈,producer说我们堪村qa问题质量很高,请多来!!
绿岛女孩们的命运,是时代的缩影。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向往着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可能是爲了讓更多的觀衆願意看,並當作歷史課上會播的資料片,劇情平鋪直敘,符合政治正確與主流敘事,也沒有對暴力的太多直接描寫。綠島集中營中南腔北調、人員背景複雜的情況還原得不錯,綠島本身的自然風光也震撼人心。人物塑造不太成功,敘事的主視角杏子從頭到尾唯唯諾諾,糊里糊塗得到各方幫助,順利出獄,嚴桑、舞蹈家陳萍兩個主要角色則始終沒什麽思想變化。唯一比較有意思的是KMT忠貞黨員崔儀君,從開始號召大家參加宣傳活動、冒死給小蔣送伸冤書,到最後被關禁閉理想破滅瘋了,有一個因緣際會的思想變化。嚴桑倒吊時眼中顛倒的山海風光拍得妙。2022.11.20,西門町喜客滿,贈票。
讓1950年代的人,說2020年代的話。
导演有做功课,拍得比( )好。什么时候才能在( )看到这样质量的电影?
我看着她们的脸啊,我就说不出话……陈萍长得像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爸爸是台湾人,妈妈是河南人,比她爸爸小二十岁。由此更感叹中国面对的时间和空间的错乱。
姚文智的作品,2018年还在选台北市长、2022年拍了第一部票房还不错的电影,至少人家说到做到了,台湾政坛多少人说选输就退出的做到了,至少苏光头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