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比伦有一位男子名叫加吉姆,他娶了黑吉亚赫的女儿苏珊娜:这是一位极其漂亮的女子,而且这位年轻女性敬畏上帝,她由自己虔诚的父母双亲抚养长大,严格按照摩西所立下的法典。 加吉姆是一位富有的男子,在自己的居所旁边有一座大花园。周围的犹太人们都极其敬重于他,他们都经常前来向他寻求帮助。 就在那一年有两位长老被任命为法官,因为上主曾说的这些话非常适合于他们:“邪恶出自巴比伦:邪恶出自这两位法官,他们本该是指导人民之人。”这两位男子就经常前来光顾加吉姆的家中,以听取他对一些案件及当事人的建议。 当所有的人都在午前离开家中之后,苏珊娜就会独自一个人到花园之中去徜徉一会儿,而这两位老男人则每次都看着她走进花园之中,他们就开始对她心怀歹意了,这样他们就完全泯灭了良知而丧失了理智,两双色迷迷的眼睛再也看不见天国而辨明不了是非了。他们这两个人双双被她的美丽所击倒,可都保持着自己对她那份的情欲泛滥心痒难熬于己身——实在不好意思互相透露而说出口。
电影以一个男大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花花公子朋友和他身边的女孩。
花花公子纪尧姆随便就能在咖啡馆里泡到女孩子,这让贝特朗既崇拜又看不起那些轻易就被泡上的女孩。
对于爱情里的自尊和爱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贝特朗显然觉得女孩苏珊娜毫无自尊,或许还有点“贱”,她很轻易地就答应了纪尧姆的约会邀请,很轻易的在纪尧姆家过夜,被纪尧姆玩弄和鄙视,象女佣一样在纪尧姆的Party上给大家散发食物,贝特朗既有点羡慕朋友对女性的轻视,又有点同情那个被耍弄的女孩,尽管作为旁观者他也是被朋友纪尧姆摆布耍弄的对象。
纪尧姆之所以有恃无恐,是有贝特朗和苏珊娜的屈从纵容他成了这样傲慢放荡的人。苏珊娜被纪尧姆耍弄后,向贝特朗表示好感,甚至自己负担约会费用,贝特朗虽然轻视苏珊娜,但对她的慷慨也受之不却,贝特朗作为一个穷学生一直是接受朋友物质资助的一方,虽然苏珊娜并没有表现出对他的轻视,但他是处于被施舍的一方的。苏珊娜无形中成为了以往纪尧姆泡妞的一方,拿钱与女孩作乐。
如果说纪尧姆之所以那么对待苏珊娜,是因为她容易追的话,贝特朗不敢与苏珊娜发展,是来自于内心的自卑,经济上的窘迫,情感的窘迫。
贝特朗一直不敢承认,纪尧姆拿走了自己的钱,是因为他觉得纪尧姆不会象对待那些女孩一样轻视和耍弄他,实际上,他每次听到纪尧姆说有钱就过去和纪尧姆厮混的时候,在别的女孩的眼里,和他眼里看到的那些轻浮的女孩一样,缺乏自尊。
所以,一个人怎么对待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你以为被轻视被耍弄的人是缺少自尊心的,但实际上自己在别人眼里也是一样。苏珊娜渴求爱情,于是匍匐在纪尧姆面前,贝特朗缺少金钱,所以也屈就自己,做浪荡公子纪尧姆的帮衬。
当苏珊娜再次出现在贝特朗的面前时,已经有了新的男朋友,她漠视贝特朗的存在,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中,让贝特朗感到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感觉。
生活中的确存在苏珊娜这样的女孩,也许你会轻视她,但她只是在寻找自己的幸福,并且多半都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象贝特朗和纪尧姆这样的年轻男性,对女性具有一种卑劣的看法,就象苏珊娜遇到的那样,当她主动热情,慷慨挥霍感情和金钱的时候,他们鄙视她,对她出言不逊,觉得她轻贱,当苏珊娜寻找到自己的幸福时,他们又很羡慕很无奈,这大概就是一类自卑又自负的男性对于女性的态度。
对于别人的轻视和伤害,最有力的回击就是向前走,直到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埃里克·侯麦《六个道德故事》中的第二部,《苏姗娜的故事》是侯麦新浪潮时期的作品。
“六个道德故事”系列的前两个故事《面包店的女孩》和《苏姗娜的故事》均是短片,从镜头的组接方式和场面调度以及演员的表现来看要更像是“法国新浪潮”电影。它们更注重观念的传达和故事的叙述,演员的表现更自由和非职业化。《苏姗娜的故事》中两男一女的经典结构也能让我们联想到法国新浪潮的诸多作品,如特吕弗的《祖与占》,戈达尔的《法外之徒》。
《苏姗娜的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关系又不同于特吕弗和戈达尔,甚至不同于所有的“两男一女”的电影,因为在普遍的影片中这样的人物关系要么是三角恋情,要么是两个男人同时喜欢一个女人,或是三人保持友情又暧昧不清的关系。但侯麦的《苏姗娜的故事》则是两个男人都不喜欢一个女人,他们三个在一起的关系貌合神离,这样就变成一场有趣的心理斗争。
苏姗娜的故事 La carrière de Suzanne (1963) 剧照
纪尧姆和贝特朗是一对性格相反的好朋友,纪尧姆缺少家教但家境优越。贝特朗是性格内向的穷学生。两个人一个大手大脚一个生活俭点,谁都不相信他们两个人会有共同点。但至少在苏姗娜身上两人还是达成一点共识,他们都瞧不上矮小、肉感的苏姗娜,一个是表面的蔑视,一个是心理上的蔑视。苏珊娜是一个可爱聪明的女孩,按她的朋友索菲说的那样,她是有教养的典型法国女孩。
“女孩都喜欢别人强迫”这句话是纪尧姆和苏姗娜分别对贝特朗说过的,他们希望贝特朗主动一点,对女孩应该发起进攻。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们三个人之间的互为关系,也可以看出各自的性格特点。
苏姗娜的故事 La carrière de Suzanne (1963) 剧照
纪尧姆是贝特朗的性格外化,这也是为什么贝特朗和纪尧姆关系那么亲近,也证实贝特朗为什么半推半就地和纪尧姆一起捉弄苏珊娜。贝特朗因为性格的特点对女孩很少主动,他喜欢索菲却觉得弗兰克和自己比起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更加唯诺。无奈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朋友纪尧姆和女生暧昧,虽然他佩服纪尧姆的套路,但他瞧不上纪尧姆,因为他觉得纪尧姆总是喜欢下手那些看起来很容易追到的女生例如苏姗娜。这是贝特朗不屑的一点,他认为与其那样不如洁身自好,不追任何人。就像纪尧姆追不上“瘦高”的索菲,只能回过头来从苏姗娜身上找安慰。可见,纪尧姆是行动先行,贝特朗是心事重重。
苏姗娜的故事 La carrière de Suzanne (1963) 剧照
苏姗娜是一个喜欢黏人但性格较好的姑娘,她对自己的真爱有着旁人看不透的标准。贝特朗对苏姗娜一开始是同情,因为他觉得她被纪尧姆骗了,后来他觉得苏姗娜活该,因为她非但没有离开纪尧姆反而还是黏着他。有一次,三个人在纪尧姆的家,纪尧姆打趣地问苏姗娜会不会喜欢贝特朗,她说:“贝特朗是个很好的小伙子,但我有自己的主张。”贝特朗听了当然气愤,他本来就没觉得苏姗娜好,反而苏姗娜也瞧不上自己,男人不喜欢女人可以,但男人都希望所有女人都喜欢自己。这也是为什么之后苏姗娜反过来黏着贝特朗时,贝特朗表现出不耐烦。当纪尧姆和他联合起来花苏姗娜的钱时,贝特朗也没有停止同流合污,反而也抱着一种想看看苏姗娜如何出丑的心理。
苏姗娜的故事 La carrière de Suzanne (1963) 剧照
苏姗娜并没有想那么多,她喜欢谁就是喜欢谁,有钱就为喜欢的人花,也没有那么多传统观念,她为了照顾男性甚至在结账的时候故意从桌子下面把钱给贝特朗,再让贝特朗去买单。苏姗娜的随性使她能在男人圈子里受欢迎,从她对索菲的关系来看她既擅长处理同性之间的关系,也能抓住异性的心。当她对贝特朗示出好感的时候,贝特朗反而顾虑重重,这一切可以说是贝特朗的偶像包袱思想在作祟。
贝特朗和苏姗娜独处的那一夜是最精彩的,贝特朗作为男性本身的纠结和自己的偶像包袱成为了阻碍。偶像包袱该不该有,相信这是困扰很多男性的问题,像贝特朗一直注意自己的名声,在带苏姗娜回家过夜时,让苏姗娜动作轻一点怕被邻居听到,早上出门时故意把钥匙插在门外,让女仆知道自己还在房间里,不用进来打扫卫生。与贝特朗过于在意相比,纪尧姆就很随便了,他爱上一个姑娘很容易,他不喜欢与女孩纠缠不清。有时有偶像包袱是必要的,这样不会被人说闲话(索菲鄙视没有教养的纪尧姆),但也就是贝特朗的“偶像包袱”导致他最后既没有得到苏姗娜也没有得到索菲。
苏姗娜的故事 La carrière de Suzanne (1963) 剧照
从那一晚贝特朗与苏姗娜的对话来看,贝特朗有着自己的目标,他有着自己所期望的爱情,并对苏姗娜的爱情有所蔑视。直到他藏在书里的钱不见了,直到他听到苏姗娜与弗兰克订婚的消息,他才恍然,是苏姗娜胜利了。
到影片结尾观众和贝特朗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偷了书里的钱,侯麦再一次把男人的形象变得幼稚可笑,让女人成了最终的胜利者。特别是心事重重的贝特朗,他不像纪尧姆,苏姗娜对于纪尧姆只是他追求的平庸女孩中的一个,而贝特朗则不是,他之前是从心底里觉得苏姗娜很糟糕。他认为自己比不过弗兰克,可没想到苏姗娜最后居然和弗兰克订婚,这对他的思想是颠覆性的。他看着苏姗娜向他打招呼,和从前一样,但苏姗娜并不知道贝特朗心里经历了多少。
苏姗娜的故事 La carrière de Suzanne (1963) 剧照
结尾是贝特朗的独白:“当我因为一门门功课不及格而失去索菲时,苏姗娜却很幸福……苏姗娜剥夺了我同情她的权利,完全达到了报复自己的目的。”
盛佳蓝光标注
《苏珊娜的故事》是继《面包店女孩》后侯麦的第二部作品,也是道德故事的第二部。相比于前作,本片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更复杂,更内心化,同样保留了第一人称自述视角。由于男主絮絮叨叨的讲述,第一遍看完估计大家都挺懵逼。其实影片主要围绕两男两女展开,前半段讲述男主贝特朗旁观好朋友花花公子纪尧姆搭讪路边女孩苏珊娜,激情过后两人分而复合又分。男主自卑懦弱不敢搭讪,虽鄙视纪尧姆玩弄女孩却沉浸于充当纪尧姆的僚机。看着苏珊娜感情被玩弄,男主心生怜悯,却带有对傻丑女孩的鄙夷。后半段讲在数次与纪尧姆捉弄剥削苏珊娜后,可怜苏珊的男主接受苏珊娜邀请,并一改往常吝啬歧视,主动结账并带苏珊娜回家。不过,这是在好友纪尧姆偷他钱,弃他而去之后。一夜过后,两人并未发生什么,男主发现钱被偷,怀疑苏珊娜所为,于是四处寻找。由此,男主第一次主动联系自己心仪的苏菲——性感、美丽、万人迷。不过,苏菲袒护苏珊娜,并质疑是纪尧姆偷了钱。男主始终不愿相信,固执认为是苏珊娜,却突然从苏菲口中得知苏珊娜即将结婚。最后影片在男主边自述短暂的和苏菲恋后分手,幸福快乐的苏珊娜才是最终赢家,边看着苏菲与苏珊娜两口愉快地玩耍中结束。
人物:
1、贝特朗,自卑懦弱吝啬。心中爱着万人迷苏菲却始终不敢开口,沉迷于在充当纪尧姆的僚机中获取恋爱快感。虽然对苏珊娜持鄙夷可怜态度,却依然因自尊心理与纪尧姆一起捉弄剥削她。贝特朗是一个多面复杂的人物,他虽然处于道德心理对纪尧姆等男女玩弄感情、奢靡肉欲持鄙夷态度,却也出于从众、自尊、享受心理而参与。说到底是贝特朗的道德制高点不过是嫉妒眼热。结尾,贝特朗自述苏珊娜战胜了他们,实指贝特朗最终发现一直被认为傻丑被玩弄也不知的苏珊娜,才是真正的敢爱敢恨、聪明潇洒。他与纪尧姆在苏珊娜面前不过是小孩子……
2、苏珊娜,聪明大方、敢爱敢恨、潇洒自如。苏珊娜痴迷于英俊聪明的纪尧姆,在被甩之后仍不计成本借约会贝特朗来见纪尧姆。在这份热烈痴情被两个男生多次轻视践踏后,消失并勇敢地和另一个男人相爱。
3、纪尧姆,花花公子,不负责任,无拘无束,纵欲享乐。纪尧姆就像是贝特朗的B面,衬托出贝特朗。
4、苏菲,外表与性格皆完美的女孩,男生的梦中情人。
不得不说,侯麦的影片在厌女主义、女权主义上有巨大阐释空间。核心议题围绕被物化的女性。值得思考的是结尾看着苏珊娜两口子幸福玩耍的男主幡然醒悟,自述苏珊娜实现了她的报复。殊不知苏珊娜是一心追求自己所爱,或许从未想过报复这个男孩。
这部所涉及到的四个角色,两男两女,侯麦依旧以一个普通的故事,精准描绘出了人的逃避心理以及道德架构。 从贝特朗独白的视角,讲述完整个故事。这个人物形象虽然是男性,但他身上所拥有的模棱两可的行为的气质,习惯在心里评判他人以支撑自己的理论,放在生活中很多人身上都适用。尤其是在另一位男性角色纪尧姆的侧面衬托下,贝特朗的形象更容易让我们想到身边那些盲从的人。
我的视角重心被两位男性的关系所吸引。贝特朗与纪尧姆两人是表面上的好友关系,这种好友关系却并不单纯。这种关系的链接是因为两人社会性及心理性的需求。
纪尧姆,外形优越家境阔实,传统意义上的“花花公子”,凭他的能力可以跟很多女孩谈恋爱,但他从来只谈容易简单的恋爱,即只满足肉体需求。贝特朗,性格平和但怯懦犹豫,不直面自己的内心,喜欢找各种理由在内心将自己高高架起,去评判他人,行为却深受外界的影响,追随别人嘴里的“好”。
这两人成为朋友,不夸张的说,用二次元的方式比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大佬与小跟班的关系。纪尧姆需要这样一个朋友,这样一个角色可以让自己输出观点,从而肯定自己;贝特朗需要这样一个朋友,虽然内心并不认可,但他渴望这样的外在表现,即社会形象输出。
贝特朗借用纪尧姆的双眼去审视女性,因为纪尧姆可以轻易得到部分女性的青睐,所以这部分女性便被他打上了“普通”的烙印。贝特朗从别人的视角去看,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动机与判断,以至于外在行为表现出来根本不是他自己。
所以当苏珊娜接受纪尧姆的好意,两人发展关系之时,贝特朗忽略掉自己明显是被苏珊娜吸引这个事实,反而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在内心将苏珊娜定性,到最后甚至将对纪尧姆的气愤转移到苏珊娜身上。
正如苏珊娜所说,其实她和贝特朗才是最像的,这里说的像是本质的像,两人其实拥有着一样的底色,但外在表现大相径庭。苏珊娜代表着勇敢真实的那一类人,她表现出来的就是她自己,做喜欢的事爱喜欢的人。贝特朗却是想尽办法掩盖自己的人,他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
两个男性角色拥有着一个巨大的共同点,就是逃避与怯懦。两人都在逃避真爱,虽起因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在逃避自己。
影片表现最少的一个角色苏菲,更像是跳脱出影片外的一个第三视角,即观看的我们。她一语指出贝特朗的内心,其实你就是个孩子。
侯麦道德第二部,刻画的男性与女性,在我看来是人逃避与面对的两面。这里表现的道德,并非特定语境下的道德体现。而是不同的道德架构落到相同的人身上,如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我们拥有的原始的勇气与力量,被后天习得的道德观念影响,被环境所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所谓成年人的世界里,存在一个公认的观点:保持勇气面对自己非常难。
实际的真相是什么呢?苏珊虽然被人利用,但她忠于自己的感情,固执地追求自己所爱,对比出男性的靡弱和欠缺行动力,到最后她或许成功了,或许还会继续。但是那两个有一大堆奇怪理论的男人要干什么呢?年轻人真是残忍无情且没大脑。
完全没有道德感的法国人,充满了欺骗,麻木,怯懦,无助,放荡,自私……
短片内容不太复杂,两个男生B和G,G是花花公子,身旁不缺女朋友,他也喜欢和B在一起出去玩。B是个穷学生,懦弱自卑,虽然每次都说要学习,但是只要G一叫,就立刻穿衣服出门,结果最后挂科了。B很讨厌G身边的女朋友,讨厌符合他无聊的小游戏,但是他很喜欢G的新女朋友苏珊娜。G和苏珊娜分手后,苏珊娜开始频繁找B,可是B却开始胆怯,丝毫不敢有想法,平时出去消费还是要苏珊娜出,害得人家不到月底就没钱了。苏珊娜给足机会,但B和人家在公寓一晚上,啥也没发生。最后,苏珊娜放弃了,她找到了更优秀的人,报复了G的花心和B的懦弱。而B也在人背后用自己一套套垃圾理论安慰自己。侯麦早期的作品剪辑和叙述故事的能力还是不够成熟,青涩简单,部分情节过于冗长,情感变化的处理略显生硬,所以最后我也不太理解明白这部短片。
重看;3.5;恒定完美的三角形结构(男主是一对恋人的棱镜与传声筒),而苏菲如功能性外角,在三角行将坍塌时常产生强力支撑作用,侯麦的剧本功力一如既往的强悍,善于将这般流俗故事写得优雅有趣,半个多世纪前就拍出如此犀利通透之作。如果说《面包店女孩》尚能以结婚收场,尚能标榜些许“成功”的可能,这部对“虽普确信”男性们的嘲弄讽刺堪称直白——在他们眼里姿容一般、智商欠奉的女孩,竟能勇敢地以“牺牲自尊”来成全感情,竟还迎来幸福的可能;结尾沿着男主视线去凝视苏珊娜的身体,其羞愧与卑微几乎能溢出镜头。贝特朗与纪尧姆明显具有镜像功能,急于“成人”的前者暗暗师从后者(因而有各种奇怪的容忍);他们以为输在女性的“狡猾”(影片视角),然而其实双双失败于自以为是的居高临下。
女人掉入男人的陷阱,是自己沉湎于爱情的代价,也许甘愿;男人自诩聪明,凌驾于女人之上,却是沉湎于自我的良好感觉,到头来是自己走不出去自己营造的美好幻觉。
没有讨人喜欢的角色… 也没看出为什么suzanne在最后变得“让人尊敬”
对侯麦一见倾心,太厉害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疏离、随意而美妙,丰富又细腻。无关乎道德,爱情里没有道德可言。“三人行”是法国人极偏好的形式。迷上苏珊娜优雅纯真的笑容。
我不太能理解像贝特朗这样的男人,觉得他应该是一个潜在的GAY。
无脑自恋又可怜的两个年轻人啊,碰到苏珊娜这样聪明的女孩。不过感觉几个演员演得不好,加起来还不如一个索菲。。有些段落还挺有意思,不过也不能说自己完全看懂了。。。呃。
这几天在看他的片子,故事的铺陈很有自己的风格,只能说我看片太少啊。我观察到的存在在他影片中的规律性的东西是,结尾部分都会变得豁然开朗,仿佛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说的了,但也包含部分深刻。即使它只是个爱情片
候老总是善于塑造这种貌似不惊人最后却发觉是最猛的人
男性将无法「得到」以及有主见女性的行为视为「复仇」,尤为甚者的直男癌其实是Bertrand这样既没有金钱(于是一方面鄙视花花公子Guillaume的风流又下意识的羡慕)又缺乏行动且为了「尊严」束手束脚又不断蔑视女性的男性,最后陷于自我痛苦与追悔也是自作自受。
一开始觉得苏珊娜就是一个包子,在爱情中没自尊,还倒贴,也被其他影评误导,一直等待她的黑化报复。其实,苏珊娜就是敢爱敢恨做自己,爱得时候没有保留,愿意付出,不爱的时候全身而退。她没有那么斤斤计较。她的幸福是别人抢不走的。
关于“谁审视谁,谁怜悯谁”的彭罗斯楼梯。在混乱的情感关系中,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那一个。其实大家都差不多,谁还瞧不起谁呢……唐璜从诞生之初就一直是个悲剧人物啊。
烂小品。剪辑点诡异,摄影漏洞百出,非侯麦盛期水准。
8.75/10故事还是有点纠结的。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跳舞都要找一家右岸的俱乐部,我猜是摆明了要和雷乃那帮人划清界限?
侯麦怎么拍得让我感觉即使是苏珊娜偷屌丝的钱我也能接受因为屌丝实在吃人家软饭吃太多了,但我更相信是屌丝那个乱搞的混蛋朋友偷的钱,苏珊娜应该没有那么坏,只是在爱情关系里没有自尊但不放弃追求爱情的女人而已。混蛋倒是连高个子女人都不敢追的软蛋。
早期的候麦,各种青涩不顺畅,然而在塑造人物心理的边角旮旯上还是非常细腻。苏珊娜其实是相当可爱的女孩子,这两个小青年也并不那么令人讨厌。不过年轻人的幼稚和残忍,必须在时间里慢慢磨掉。
男主对于男友和女主都保持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心态,轻蔑、瞧不起,却又依存、享受(不断拒绝并最终答应,这一招女主最后也用上了,变被动为主动)。丢钱、新女友、重见女主最终让男主失去了居高临下的一切可能,但他依然把这种结果归结为女主的复仇。导演很会利用镜子与影子表现男主眼中纠结的角色
“六个道德故事”之二:女性的胜利两个男人,一个骄傲自大、一个吝啬盲从;两个女人,一个惧怕独行、一个众星追捧,相比于两个“小孩”,她们太过聪明与老道。苏珊娜不会选择戏弄自己的富二代,亦不会选择那个懦弱的穷学生,她在男人的指尖游走,看似是受害者,但其实没人能困住她,她是永远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