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胶片拍摄的纪录片,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唯美的环境,喜欢胶片所带来的特殊质感,想要了解孤独的科学家一个人在岛上的生活,想要窥探我们的生活对环境的影响,这一部影片不容错过。
女导演用一卷一卷胶片记录下的女科学家一个人在孤岛上的生活,充满的是细腻的视角和冷静的观察,两位女性的交流和温柔,对自然博大的爱,穿插着昆虫们运动所制作的音乐,无数细节下的关于自然的柔美和包容,非常的特别。影片的前半段集中在这个岛的自然风貌和她与这个岛的渊源上,大量的画面都在讲述这个岛屿的孤寂与美丽,它遗世独立,海边的马匹和无数来此繁衍的海豹享受着这片海岸线上的日升日落。而电影的后半段则更加集中在这位科学家所做的一切,对垃圾的收集分类,研究,再利用,以及对岛上的生物的信息的采集研究。她一个人在这个岛上每天重复着走访这个岛屿的各处和分类垃圾的工作,去思考和告诉世界,我们所丢弃的人造物对环境和自然的伤害。
虽然那些垃圾也被她再次手机制作成美丽的一部分,但在自然面前,依然让我感受到了伤害和惭愧。我们以为的很多浪漫和自然而然的丢弃最终所带来的是对远方的其他物种的打击和中伤。她在只有她一个人的岛上重复着观察和手机的工作日复一日,面对着不断更新的“外来者”的垃圾表格,用她的力量去尽力保护这片岛屿的平静与和谐,是伟大的,也是孤独的,同样是有意义的。
透过那些胶片,我看到了满天星辰和波涛汹涌,我倾听者自然的声音和昆虫运动轨迹做成的音乐,看到了不断交叠的生命包括新生和死亡,我聆听了自然的呼吸,感受了自然的力量,也愧疚于人类的做的一切。我好像经过了一次孤独的洗礼,拥有了一次和自然对话的机会,我在流淌的声音和影像里,完全放松和自然共处了一段时间,获得了很多的力量,这要感谢这位勇士的坚持和导演的记录。影像的力量也在这一刻和自然融为一体,呈现在了我作为观众的面前。我很感激,我拥有分享这一切的资格。
速记一下当时的感受
idf第一部,早上昏昏沉沉塌进座位里、灵魂还没归位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会呼吸的草。Zoe Lucas最开始是以志愿厨师的身份和生物学家项目组一起上岛的,在做饭之余和生物学家一起考察、记录,就这样开启了她之后在Samble Island的9000多天。最开始她只是记录、收藏岛上的一种马,后来又开始为博物馆收藏无脊椎动物,除了生物,她还开始收集、分类、记录很多“外来者”——包装罐、瓶子、甚至是气球,这些气球带着文字和图案把遥远的来自于人类的讯息散播给了这座小岛,宣告婴儿性别的气球、家庭纪念日的气球、国家纪念日的气球、写有某个餐厅广告的气球……这些气球都被Lucas一一整理分类,像对待生物标本一样去对待这些闯进来的外来者。Lucas会统计这些外来者身上的“国籍信息”,甚至还会联系气球上的地址——没有什么比一个写着“你的气球在一个无人海岛降落了”的远方邮件更能让人意识到个体的微小行为是如何吞噬自然的。
物与胶片的接触,物与麦克风的接触,脚步与土地的接触。
物质、人物与环境,不同类型纪录的结合一路令人惊奇,一直有新的发现推动片子,最后落到环保上有点off,失去了一些动力 @ lincoln center
VIFF 2022. IV8. 朋友看完写了个小作文般的推荐,因此临时起意去看。上午十一点居然快满座。故事的主人公在做的事情(例如等马拉粪四小时,收集大西洋里飘来的气球做收藏,记录塑料瓶罐的来源地)非常的有趣,有种在纯粹的自然之外,还有许多人文的温情在。然,这个纪录片却不吸引我,个人感觉拍的太平了,且有很多不必要的设计(因此显得显摆),还有就是,东拼西凑的,觉得很难去跟着故事走。结束零星掌声,大众各自退场。3星给4星,因为这个题材和视角,值得被看到。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VOD, Forum-天主教人道精神奖+CICAE奖+Caligari奖。今年柏林要有一部是最该让所有人看的那就是这部。散文电影,也可以算是个人物类纪录片,但这个人物实在太令人敬佩和感动了,完全可以说是个生态学家,除了观察黑貂岛的野马海豹等种群之外,还对收集的各种塑料垃圾进行分类记录(其实这里完全可以搞成个数据库……),惊悚感和批判性不亚于《塑料王国》《垃圾围城》但比这些片子美得太多(但导演居然完全没有去铺排这种美!)。可以说是站在现在纪录片创作的最前沿。另一个亮点是声音的运用,除了作为闪回的档案声音之外,居然还有岛上各种生物生成的音乐,与之匹配的则是堪比1920年代先锋派的对胶片的物理处理。16mm为影片提供了最好的气氛。(当然缺点还
Let film undergo what the island undergoes.
你的荒岛音乐❤️
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卡里加里电影奖。自然的卫士,地球的守护者,能感受到她真是爱大自然中的一切,这种爱用视听呈现便是:画面美的无与伦比,声音雅的心旷神怡。眼之愉悦,耳之快感。清洗垃圾、挂到墙上,两个无声镜头组接在一起,引人无限深思。
#Hot Docs#
散文诗一样的自然纪录片,记录孤独和美,寻找心中所爱之事,向着风暴思考永恒,多酷又多磨人。斑驳的胶片质感,更增加了一层迷离,在迷离中留下动人的时光。
她在岛上的四十年如一日 也真正把岛当成了活生生的存在 16mm idf2023
地球上还有太多被遗忘的角落
充分发挥纪录片想象力的电影,一大部分是记录:不仅用胶片记录影像,也用胶片记录物质;一小部分是重构:重构声音和画面,是创作者独有的奇迹。梦一般的轻柔质感,结结实实的40年时光。
像磕了一样的体验,白噪音,ASMR,午后的沙发。连一只虫豸我也关心,雪原上的野马群和马骨,海豹的旅程。我松软,松软成一滩困意,我的孤独和安宁。
3.5 自然元素和人物一样性格强烈。
脑部按摩。到底需要有多爱自然才能像这样把蚂蚁的脚步也做成音乐。
治愈的大自然,治愈的人,治愈的纪录片。给今年的IDF画上圆满句号。
一个月前看错日期冒着大雨去影院,检票小哥看我失望说下个月一定来看,他去 AFI FEST 看的非常推荐。昨天终于看了,享受享受享受,WAY BETTER THAN PORN。终于理解到小川绅介的“让影像长出来”,胶片埋土里埋马PUPU里,接触式录音机录昆虫和蜗牛做 ost 还给署名。把大自然场域作为角色也参与创作。主人公说考虑回文明社会,在这里很开心但丢掉了所有其他人生的线索,但最后还是全职留下啦,慢慢分类,慢慢看野马玉石俱焚,看生态循环,看全球各地飞过去的气球,躺在海风吹动的尾巴草上睡去。导演对对象表现出来的暧昧也丝毫不藏着,SEXY SEXY. 16mm 下的马白骨,海豹,16mm下的物理记忆。
胶片和物质的互动,声音纪录和物质流动的互动让这部影片变成一部同主人公般一意孤行的地质电影
idfa 最后的星空太美了
三星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观看的第一部片子。16毫米胶片下的浪漫,两位女性的对话贯穿影像之间。佐伊·卢卡斯,在塞布尔岛上已经待了他超过九千天,依然惊叹岛屿的奇妙之处。内容上有点《火山挚恋》+《雪豹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