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Easy E说的,N.W.A代表Niggaz With Attitudes。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们是赤脚汉,是挑战者,是先驱,他们做的音乐是把现实中黑人街区小人物的伤疤撕烂暴晒在阳光下再让它们剧烈地腐烂散发恶臭,因此他们注定要承受既得利益者的欺辱压迫,也必须打不死压不跨地、持续乐观地从国家机器的铁拳下趟过一回又一回。 说说自己最直观的观影体会(不分主次先后): 1. 剧情干瘪,肉感不足,几乎就是按时间轴平铺直叙,并教了我们两个道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保护自己远离艾滋; 2. 视角单一,只拍这几个rappers从nobody到vip的过程(一些发展历程和细节交代尚不清晰),对于外部各界针对音乐的风评(单拍几个采访或记者会是不够的)以及同时代其他rappers或其他流派音乐环境提及甚少,这不免过于主观、架空了。 3. 很多情节和画面表达略显中二,但bgm确实入耳,很带感,时代背景营造还原得算蛮准确。 4. 作为乐迷,通过电影,我能很直接地感知---- 在现实中,如果这群人不把从小经历的压迫、反抗和愤怒简单粗暴地传递和表达,就不会有N.W.A,不会有Straight outta Compton,不会有西海岸匪帮说唱的明确分支和态度,不会有Snoop Doggy Dogg,2 Pac,Eminem等蓬勃旺盛的雨后春笋。 5. 也许是剧情需要,也许是真实记录,从头到尾最打动我的,最让我感觉到沉稳、魅力与担当的,始终是Dr.Dre----在舞厅找E撺组合的时候,在录音棚鼓励E初试啼声的时候,在Cube质疑E的时候,在得知弟弟过世的时候,在别人搞纷争他仍认真做音乐的时候,在他找匪帮摊牌说you can't put a price on peace of mind的时候,在他每次和Cube道别都低低说声Peace的时候,甚至在现实世界中,发掘诸多说唱新人的时候,创立Beats by Dr.Dre的时候……
综上,三星给电影,一星给精神。
电影看完也说完了,突然又想起Ice Cube在《极限特工2》里引用的2Pac的那句歌词:Wars come and go,but my soldier stays eternal.这句歌词真的经典到放在很多时间空间里都很应景,以至于都过去这么久了,我仍会时常想起。尽管十几年前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个火爆的小黑胖子曾是这么牛逼的rapper,真烂番茄到一点痕迹没有啊。 BTW, O'Shea Jr.跟他爹真特么像!简直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电影刚完,悲剧的是我看的竟然是剪过的,有些和谐的镜头全不见了,幸好跟剧情没什么关系。我看到出演职人员字幕表的时候,我只想说片尾的音乐,Dr.dre你太鸡贼了,整个新专辑就这一首Talking To My Diary靠谱,竟然在这等着我,整部电影全部送给了Eazy-E,其实都不用专门加上那最后一句红字,懂你们恩怨情仇的人,一定会明白。
多年之后,你们心里怀念的,还是那个一起走过来的哥们。
本来要说的是电影,但是从音乐上真的能看出来Ice Cube和Dr.dre作为制片的心思,整个电影的相关专辑《Compton》只有一首歌曲被完整的放在了片尾,其他只用到了一部分的采样做配乐,最后一首Talking To My Diary,用了将近一分半的时间吹那个小号,欲将离人语还休的那种感觉真的是淋漓尽致.
唯一一首Dr.dre的独唱,讲到了自己的过去,也谈到了跟Eazy-E在一块的那些种种过往。现在的Dr.dre已经不同于往日,经历了早年的音乐巅峰,现今的苹果高管,那些走过来的路真的是一番苦重,但真正问起有没有遗憾,或者说是最让他难受的事儿,除却过丧子之痛,那就应该是与当年闯天下兄弟的生死别离。
先铺个歌词 应该能明白Dr.dre到底在想什么。
And regardless, I know my nigga still proud
不论如何,我知道我们永远为你骄傲
It's been a while since we spoke but you still my folks
从闹掰到现在有挺长时间了,但我们还是哥们
We used to sit back, laugh and joke
我们以前常靠背座着,一起开玩笑一起笑
Now I remember when we used to do all-nighters
You in the booth and Cube in the corner writing
你在雅座上座着,Ice Cube在角落写词
Where Ren at? Shout out to my nigga Yella
Mc Ren在哪?冲着DJ Yella大喊大叫
Damn, I miss that
干 我想念以前的一切
ok我们回到电影上来,提前警告有剧透,看我们不谈演技和塑造人物这一块的问题,首先因为Ice Cube的儿子O'Shea Jackson不是演员出身,本身这个面瘫的问题大家就不要在纠结了,关于他在打砸唱片公司这块还是很有看点的,难不成是本色出演。其他的角色,尤其是Dr.dre的扮演者,Corey Hawkins,Eazy-E的扮演者Jason Mitchell,都是入行没几年的新人,如此演技也算较为精湛的了,可以说是听着N.W.A长大的也不为过。
传记片,讲的一般是情怀,靠的就是观众对影片所记录的这个群体的好感度来换取口碑与票房,无论是粉饰还是诋毁,都要让主体先得有料,这部片子的这个要求绝对是100%满足,N.W.A的名声广到什么地步,我认识一个南非长大的外教,提起N.W.A如数家珍,更甚至歌词是张口就来。因为在那个年代横空出世的N.W.A,他代表和反应了当时最争议的话题跟文化,说出了当时人们最想说却不敢说的话,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或者团体。片中一段对话极为传神,也被剪在了预告片里:
经纪人Jerry Heller开玩笑的Eazy-E跟询问道,
N.W.A代表什么,是no whites allowed(白人一边呆着切)吗?
反而Eazy-E一本正经的回答他:
Niggaz With Attitudes(我们黑人有态度)
从这上就可以看出,影片后边所表现的Ice Cube对记者媒体表示的所谓真实说唱,现实说唱所代表的的意义,他们所唱的那些歌词,是真正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是出门就能遇到的,仅仅因为是肤色的问题,就被警察所盘问逮捕,仅仅是因为肤色的问题,就被大众另眼相待。其实不光是黑人,只要是有色人种,黄,红,棕,在那个年代,隐形的隔离带还是存在,白种人对有色人种的无行歧视依旧严重存在。
而N.W.A,就是那个敢站出来说话的人,而且不是畏首畏尾的打擦边球的说,是正儿八经的扯着嗓子骂,指名道姓,攥指鼻子骂,让听的人解气,被骂的人操气。
片中着重讲到了首发让他们就小火一把的Boyz In The Hood,误打误撞成Rapper的Eazy-E,还有真正把他们推向巅峰的《Straight Outta Compton》以及最得民心的,《Fuck the Police》,基本就是按照这些个曲子的制作过程,巡演的过程来讲述穿插着每个人的故事,DJ Yella,MC Ren的戏份没有强调过多,反而一直不被人熟知的幕后The D.O.C.却在电影中有那么几个小片段,也算是怀念吧。
影片主讲N.W.A,从起步的1986年到最终1995年Eazy-E的逝世,把每一个成员都交代了一遍,DJ Yella,MC Ren的篇幅较少,着重描写了另外三人,当然也是灵魂人物,让整个团体撑起来的人。
没有突出刻画谁重要,也没有突出刻画谁是真正的反派,导演尽力想做到的就是真正还原那个年代,那个动荡时代,影片在后半段让主角与当时的所发生的事情所结合。电视上不断跟踪报道,他们所关心的那件事儿,1991年四名洛杉矶白人警察殴打黑人青年洛德尼.金案件,最终的判决竟然是白人警察无罪释放,这仅仅是距离马丁路德金被刺杀后的23年,歧视从没有离开,包括14年,锁喉被致死的纽约黑哥们引起的争议从没消失过,这部电影除了让大家能记得那个噪到没边儿的团体N.W.A的同时,也在告诉着人们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一个年代,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他们。
起起落落,分分合合,然而即将一笑泯恩仇,咱们做兄弟的还是能好好出唱片的时候,悲剧的上演难免出现,正好赶上Eazy-E这哥们生活比较嗨,染上了艾滋,挣扎了不到两年,悲剧离世。
在这我不想讲那些什么内幕啊,因为工资报酬什么的纷争啊,帮派之间的斗争之类云云,那都是年轻,都是脑子里只会想着妹,想着钞票,想着功成名就。
大部分人真的是到一定年纪,玩够了,才能坐下来想着,当年那些情谊才是真金白银不换。中国有句俗话是死者为大,但其实他们在得知Eazy-E患病前就冰释前嫌了,还准备了好多歌词儿,还做好了很多Beat,还在想着再出一个MV好好骂骂那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新人们,跟他们讲讲老前辈们回来了,Compton的老师傅们又要来给你上一课了,这些都准备好了,就等大家坐一块聊天一块录了。
Eazy-E的心跳就永远停在了一根不会跳动的横线上。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或者是用着Dr.dre的那首Talking To My Diary的词儿
And regardless, I know my nigga still proud
不论如何,我知道我们永远为你骄傲
It's been a while since we spoke but you still my folks
从闹掰到现在有挺长时间了,但我们还是哥们
We used to sit back, laugh and joke
我们以前常靠背座着,一起开玩笑一起笑
Now I remember when we used to do all-nighters
You in the booth and Cube in the corner writing
你在雅座上座着,Ice Cube在角落写词
Where Ren at? Shout out to my nigga Yella
Mc Ren在哪?冲着DJ Yella大喊大叫
Damn, I miss that
干 我想念以前的一切
Shit, a nigga having flashbacks
干 哥们的影子从眼前闪过。
总之特别感谢能把这个拍出来,能让我看到这群老家伙的想法还健在,谢谢N.W.A。
壹
平心而论,PG one的东西不能算嘻哈。
这些饶舌歌手,能从技术上,把外国的东西学得真假难辨,却远未触及嘻哈的内核。他们不是饶舌,只能称作——鹦鹉学舌。
PG one引起争议的歌词,涉及毒品和侮辱女性,像什么“纯白色的粉末在板上走”,“撅起屁股cos圣诞小麋鹿”。这类歌词的调调,明显是模仿西方的“匪帮说唱”,撅起屁股、东施效颦的,恰恰是他自己。
说到底,PG one们不是毒贩,也不是匪帮,他们只是在意淫一种不属于自己的生活。
因为是意淫,难免会走样,PG one们眼中的嘻哈精神,无外乎是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人生不过是女人和金钱。 有了这种肤浅的认知,写出那些劳什子歌曲,也就不足为怪了。
PG one在微博上说,早期接触嘻哈文化,受黑人音乐影响深厚,对核心价值理解偏颇……嘻哈精神应该永远是和平与爱。
此种说法,其实是甩锅,“和平与爱”那句,更是有口无心,亡羊补牢。
嘻哈精神当然不是女人和金钱,但硬要给它戴上“和平与爱”的桂冠,恐怕也不妥当,有点逼良为娼,或者“逼娼为良”的意思。
问题来了,嘻哈精神究竟是什么?
有一部电影叫《冲出康普顿》,看懂它,也就明白了嘻哈。
贰
《冲出康普顿》是部传记电影,片长将近三个小时,再现了N.W.A乐队的传奇经历。
N.W.A是字母缩写,乐队全称为Nigger With Attitude,
译为“有态度的黑鬼”或“脾气暴躁的黑鬼”。
可以这么说,该乐队是“匪帮说唱”的祖宗。
1980年代中期,可卡因等毒品大量涌入洛杉矶,原本阳光和煦的地方,一下子变为罪恶之城。此地有两大帮派:穿蓝衣的瘸子帮以及穿红衣的血帮,这两大帮派,经常为争夺地盘、贩卖毒品展开枪战。
帮派分子的老巢在康普顿区,这里既是洛杉矶的黑人聚集地,也是贫民窟。
在这一区,有个叫安德烈·杨的年轻人,这小伙儿原本跳霹雳舞,后改行做嘻哈音乐。他嘴皮子不大溜,但很会编曲,是个老辣的DJ,经常一个人宅在家里,研究打碟和鼓机编程。因为这种钻研精神,他得了一个“德雷博士”(Dr.Dre)的花名。
德雷博士一心想玩乐队,苦于没有同伴,孤掌难鸣,只好在家打碟,闭门造车。直到有一天,他结识了埃里克·赖特。
这个埃里克·赖特,生在康普顿的贫民窟,能说会唱,从小就加入黑帮,靠贩卖毒品发了财。他为了洗钱,开了家名为“冷酷无情”的唱片公司,跟德雷博士一拍即合。
公司虽然叫“冷酷无情”,埃里克本人却相当随和。他说话细声细语,长得又瘦又小,朋友都称呼他“随和的E”(Easy-E)。
当时,和他俩一起玩音乐的,还有一个擅长作词、叫“ 冰块”的家伙,他们初步构成了N.W.A的主创阵容。
三位嘻哈天才,各有所长,一起创作了不少嘻哈歌曲。歌曲采用街头俚语,生猛新鲜,大多描述贫民窟年轻人的生活,充斥大量贩毒和抢劫的“黄暴”细节。
这些素材信手拈来,因为就取自他们自己的生活。
有了作品垫底,他们开始骑驴觅驴,物色适合的乐队来演唱。找了一大圈,他们看上了一支来自纽约的嘻哈乐队——HBO。但是,这支乐队成员看过歌词后,表示歌曲太刺激,不敢接招。
无奈之下,这三位只得亲力亲为,自组乐队,录制唱片。Easy-E拿出贩毒的不义之财,制作了一万张单曲CD,装在卡车的后备箱里,四处叫卖,唱片封面上印着乐队的名字:N.W.A。
因为歌曲内容够“黑”,所以唱片卖得很红。三人尝到甜头,立即招兵买马,从当地中学里,挖来一个名为“MC仁”的不良少年,进一步完善了乐队。
真正让N.W.A鸟枪换炮的,是经纪人赫勒的出现。赫勒是个老油子,曾给埃尔顿·约翰、平克·弗洛伊德当过经纪人,他听完N.W.A的小样后,猛拍大腿,赞不绝口。
有了赫勒做经纪人,N.W.A于1988年推出了真正让他们扬名立万的唱片——《冲出康普顿》。在这张唱片中,充斥着对吸毒、暴力、色情的赞美。
在这张专辑中,冰块笔下的黑鬼(Nigger),抢劫酗酒,吸毒泡妞,袭击警察,无所不为,传达出“生活就是玩女人和挣大钱”的游戏人生态度。
这张唱片让赫勒赚的盆满钵满,据唱片公司调查。购买唱片的大多数,并非贫民窟里的黑人,而是中产家庭的白人青少年,以男性为主。
PG one们受黑人音乐影响,情况大概与此类似。他们躲在安全的温室里,把自己意淫成街头的亡命之徒,获得一种新鲜的刺激。说穿了,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
叁
鼓吹纸醉金迷,渲染吸毒乱性,只是匪帮说唱最浅的层面,PG one们却奉为圭臬,照猫画虎,写几首淫词艳曲,招摇过市,以为这样,就能为中国嘻哈代言了,岂不可笑?
没有人家的内核,只照搬表面的装饰,那就是假的,学得再像,技术再好,也是皮毛,不足为道。
黑人嘻哈,其实是历史暗角的恶之花。
两百多年前的北美大陆,黑人奴隶没日没夜劳作,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闲下来时,哼一哼传统的歌谣,跟着音乐舞蹈。
林肯解放黑奴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黑人依旧受法律和习俗的歧视。直到1950年代的民权运动之后,美国黑人的地位才有了显著提高。黑人获得选举权,可以和白人上同样的学校,去任何地方购置房产,到了2008年,美国甚至选出了黑人总统。
但是,经过两个多世纪的种族歧视,无论从教育程度还是经济水平上,美国黑人都远远落后于白人。贫富差距,成了新的黑白分界线。贫穷的黑人们,生活在自己的社区,听自己的音乐,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
一个贫民区的黑人,如果他没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那么,他的致富路径大致有三条:篮球,嘻哈,以及贩毒。
篮球和嘻哈都需要天赋,贩毒致富的门槛最低,于是,不甘平庸的黑人,就开始铤而走险,通过制毒贩毒大发横财。
贩毒是非法的,也是极度危险的,要么被警察逮到,要么被同伙干掉。为了彼此照应,各式各样的匪帮应运而生,像什么“原始骷髅”、“野蛮浪人”、“瘸子帮”、“血帮”等。
嘻哈音乐风行后,很多帮派成员和毒贩,发现这玩意儿不只有趣,还有利可图,动动嘴皮子就能来钱,比贩毒这种刀口淌血的营生强太多。于是,就弃武从文,摇身一变,从毒贩变成饶舌歌手。
对于他们来说,贩毒和饶舌,都是生意,都是为了生存。歌词中的香车宝马、醇酒美人、飞叶磕药、刀光剑影,既有他们的真实经历,也有故意夸张、炫人耳目的成分。
除了这些,匪帮说唱中最不容忽视的,是对现实不公的呐喊,以及对强权的批判。
N.W.A写过一首歌,名叫《Fuck Police》,这首歌被美国所有媒体禁播,他们为此,还收到了来自FBI的警告信。
这首歌,批判的是警察滥用职权和种族歧视。在康普顿等社区,警察只要见到几个黑人聚在一起,就怀疑他们是帮派分子,不问青红皂白,上去一顿干,轻则打骂,重则逮捕。在这个最提倡人权的国度,这些警察对待黑人的态度,却毫无无人权可言。
综上所述,真正的嘻哈精神,源自黑人被压迫的历史,观照的是不公正的现实,它是年轻人反抗旧体制,展现自己个性的烈酒,绝不是“和平与爱”那种泛泛的鸡汤。
反观PG one们,他们的形式是抄来的,内容是虚假的,对弱者愤怒,向权力撒娇。就这么一帮假货,连最基本的“保持真实”都做不到,就别奢谈什么嘻哈精神了,洗干净尊臀,上春晚才是正道。
《冲出康普顿》讲述了上个世纪康普顿地区,充斥着黑人总受到歧视,被警察不平等的对待。一群有着音乐说唱天赋的伙伴组建了N.W.A乐队,用粗暴淫秽的歌词去抨击对黑人不平等的社会,最有名的是《fuck the police》,以致惹怒了多地警方和联邦政府,发出警告信,反而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名声。但是之后却因为经纪人与各成员的合同问题,引发组合解体,甚至相互攻击。大家在之后一段时间里各自经历着不同的艰苦音乐生活,在Eazy-E主唱的努力下,重新使队员回归,可就在这时,被诊断出患有晚期HIV,就这样还未完成重组的唱片遗憾而终!NWA引起了革命性的Hiphop说唱文化,通过犀利歌曲抨击种族歧视。
一般,特么还拍那么长!
没有想到《冲出康普顿》还能在墨西哥这样一个没有黑人、hiphop文化很薄弱的国家上映(全球票房2亿美刀,估计墨西哥跟风),虽然我不出所料地包下全厅。影片讲述了传奇嘻哈团体N.W.A的起起落落,以队长Eazy-E的去世谢幕。F. Gary Grey一如既往地全片都用暗色调,黑云压城的氛围倒是贴合了历史的厚重感。
听完歌默默来加一星!
看了这么多短评,我就说几句吧。这是我第一个在豆瓣发表的评论。我只想说,不懂hiphop的人看了估计也不知道在看什么,就看到一堆Nigger,但是真的喜欢说唱的一看就明白,先不说这部电影剧情给几分,总之我自己看了很DOPE,如果叫我给分,满分十分,我给九,REAL NIGGER DO DA SHIT ! PEACE !
我本来以为豆瓣上人智商算挺高了 去他妈的傻逼评论没救了
是tm来自不是冲出。
狗爷年轻时候就那样了啊哈哈哈
作为全首映式唯一的黄种人,我跟着一堆老黑的媒体混了个reserved seat,想象如果枪击发生,新闻爆出可能是全场黑人型男靓女之外还有黄皮肤亚洲人一定很逗…说回来…电影好长,但是rap届的祖宗们基本都出现了;很多地方配乐出来是全场合唱;唯一的问题是拍80年代末期的感觉差点意思~
这是一部商业味很浓的电影,对所谓“黑人文化”的描述带有很大的演绎,对当年的事实也是有选择性的讲述,但它仍然是今年至今我看过最棒的电影。因为他有深度,有情感,还有对嘻哈文化的“传教”。嘻哈和说唱永远不划等号,打碟,涂鸦,你干我我就干你的生活态度,等等,它们的总和才是嘻哈。
看完后最大感受居然是想起《绝命毒师》里老板跟老白说的:“你现在也算是个有钱人了,要学着当有钱人。当有钱人很不容易,穷人人人都会做。”
感人至深
美化肯定有 电影还是好电影 不懂hiphop的人肯定是看不懂的
这片竟然拍得还可以的,不过很多东西都避重就轻,片尾一看制片人是Dre和Cube都懂了,话说看的时候一直在觉得演Cube的演员肿么那么像原型,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亲儿子演的。用这电影纪念下我曾经也是买过他们greatest hit的打口岁月
自己制片自己的biopic太容易美化事实了。比如Dr. Dre绝对不会把自己抛弃子女还出手打记者这种事写出来,同时Cube也不会描写自己晚年被饶舌界嘲笑也不被好莱坞认同只能拍烂片的窘境。Eazy-E更不会讲到多少女子骂他故意传染HIV.还是当成fiction看比较好。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听着饶舌长大的,你会看的泪流满面。如果你不是听着饶舌长大的,你会看的哈哈大笑。(真的,这尼玛完全是喜剧片)
学校搞了放映还请来了本片DP也是校友来Q&A。《海盗电台》和这片比起来就是垃圾。
嘻哈版美国合伙人,西海岸匪帮说唱时代姐妹花。一群OG从年少轻狂,到因为利益撕逼。虽然Dre和Cube作为出品人,不可避免的美化了自己,片面了Eazy-E。但总体还算忠于康普顿那段史实:黑帮、毒品、街头火并。N.W.A经典歌曲太多,随时跟着哼出来,给这部音乐传记片增彩不少。
黑人说唱音乐和黑人帮派文化爱好者必看,里面有最正宗最纯粹的“黑鬼”粗口和“黑鬼”街头俚语,听他们之间机关枪般的互爆粗口的对话真是爽的不得了~
蛮平庸的传记片,也是不懂这么高分的理由。。。
固然小伙子们欲打破社会恶习的勇气可嘉,但黑人散漫的习性还是一漏无疑,更何况在巨大的利益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