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回归前夜的警匪片,还是那么有味道。 其实这时候警局内已经有躁动不安的因子了,其实这时候在低沉的空气里总漂浮着一层悲凉的味道。高度戒备,戒备的不仅仅是片中的刘青云吴镇宇,还有屏幕前的观众。你不知枪声在哪一秒响起,你不知它朝向何方。 包sir,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警局上司,更重的还有他的责任心和行动力。麦坤,一个亡命匪徒,嚣张跋扈,誓不认输。阴阳两极,正负相抵,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你死我活。 但按照惯有的套路他们还是欣赏起了彼此,一次次看穿对方的计谋又一次次将斗争白热化。后来他们却都不再单纯代表黑白,两人相互逼近逐渐靠拢到一个灰暗的中间地带,也都屏上了一口气,谁都没有再跨多一步。 麦坤对包sir直白地谈起杀人这个话题时,巧妙地避开了那句“别叫你的同党过来”的要求。他开始低沉地回忆起中学往事,暗示自己早已在地府爬过一遭,杀人,不是那么容易的。包sir直视着他阴暗的眼眸,神情冰冷,却也没有再出口威胁。 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做好老本行之外残留着一丝人间的温度,都拥有自己放不下的家人。这一点上麦坤体谅了包sir,所以,他没有朝母子俩下手。毕竟,当包sir放弃他的行踪回头关照摩托车手的伤势时,他这么告诉他。你是个好警察,但我们不得不如此。 麦坤有着过人的头脑和周旋的智慧,他适合当一个好对手。包sir没有想过害死麦坤,最后一枪,他有意调转身子让子弹穿透自己的后背,只是给这个惺惺相惜的对手一点补偿。而作为一个警察,他本能掏枪打向了麦坤的女友。这是他第一次杀人。 他终于像麦坤所说那样尝到杀人的滋味,可几乎没来得及细想,麦坤那只握住枪的手就对准了自己。 枪声穿透颅骨划破夜空,某种意义上的一尸两命。 包sir曾问麦坤杀死第二个人是什么感觉,麦坤挑衅似的望着他,杀了我啊,杀了我你就知道了。他们含血的眼神死死锁住彼此,凝固的气息,死神的挽歌。 尽管是黑白两道,在包sir和麦坤的人生字典里都有兄弟的字眼。为了维护兄弟,黑道选择一命偿一命,而作为警察,只能将失去的职责未尽的任务拼命找补回来,给牺牲的兄弟一个交代。包sir望着倒下的阿勇面上明显地抽搐了一下,泪水在眼眶里转了又转忍了又忍,没有落下来。 97前最重要的是“安定”,上头这么告诉他,他便想尽一切办法围追堵截,不假思索就跳入下水道紧跟在麦坤身后。为了做好他的警察,他暴躁易怒,在闹市街头便因激动扣动了扳机,差点因误解逼走了自己的下属,警察生涯的苦不堪言,使他苦笑着说自己很后悔。妻子劝他另谋出路,他却淡淡一笑,转头还是继续做回了警察。 那是种深深扎根的使命感,是麦坤对他另眼相看的基础。再说,他没理由半途而废,就算是为了死去的兄弟。 可他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么多。生死搏斗,高度戒备,维护辖区内的安定,不能常常顾及家人亦使他左右为难。不曾想,几声枪响,送走了那个他朝思暮想都要亲手捉住的匪徒和女友,高度戒备使他无暇权衡情分与使命,他怎会想到故事要以这样的方式收场。 强忍着后背的枪伤他在警车上就拨通了电话,确保妻儿平安,脑海里却不断闪过麦坤搂着女友死去的一刻,天旋地转。他已经杀过一次人了,身上背负着不只是身为警察的身心俱疲,还有六神无主,还有心麻意乱。他不可能因为大案的了结再次重拾勇气振作起来。除了哽咽着告诉妻儿他的感情,他随时预感到被一层阴霾笼罩起来的前方的重重危机。他说不出话,只是捂住双眼低低地悲泣起来。暗夜,哭声,痛苦,在这之前象征着撕裂与爆发的闪电,同时映照着一场喋血后留下的残局,两具蜷曲的尸体,一个向灰色地带边沿缓缓倒下去的躯壳。 感谢1997的林岭东,这场影帝级别的对峙,足够回味到二十四年后的今天。
讲下打动我的几个镜头: 1. “不是你的嘛,我即刻叫你隔壁的女朋友认了它!” “不关她的事的,你放了她啊,我什么都认好了!” 2. “你们无非想破大case,你们放我出去,做件大事给你们,有本事再拉我返来。” 3. “我读中学那阵识得我女朋友,他当时的男朋友找了一班人来找我,用刀捅我,我躺在地上,浑身都是血,没了知觉,当时我什么都不记得,我记得他们的样子好惊,之后我继续同我女朋友来往,他们再也没敢碰我,我一直都不知点解,但最近我知了,杀人不是话这么易的,你杀过人没啊?……一世难忘。……死者的挣扎,死亡的惨叫,不须一分钟的事,但是过程却好长,……那么我们大家都不是正常人,你明天开枪那阵,冇手震……” 4. “包sir,我知道你是个好警察,我不是有心同你作对,只不过我们大家站得位置不同,我入来要返我失去的东西,冇意思,吓着你的家人,……我相信只要想到就一定可以做到的了。” 5. “你望什么啊,望什么啊,你是不是想整世跟着我——” 6. “开枪啊—” “你打死第一个人的时候,那么多话讲,你打死第二个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 “开枪你不就知了—” 7. “啊………………………………………………呃——————————————————” 这部片有些时候,让我想起《枪王》,精彩的是这个是棋逢对手的绚烂! “死者的挣扎,死亡的惨叫”,吴说的时候,让你不得不正是他的眼,那语调仿佛也带你进入了杀人者的噩梦,挥之不去—— 吴镇宇在紧张的气氛中,压低嗓音放慢了台词的速度,却更增加了阴翳的感觉。 吴镇宇的女朋友死的时候,吴是没有台词的,听到的都不似人声,却让人痛彻心脾,原来人伤心绝望到极处是会失语的。 吴抬起手枪,没迟疑的从下巴处开枪,我看到子弹从上方爆出,洞穿了他的脑,结尾刘青云的压抑,让人不忍看下去,“你杀过人没啊?一世难忘!”
在今年第4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的角逐上,林家栋凭借《手卷烟》和《智齿》两部影片入围,谢贤凭借《杀出个黄昏》入围,梁仲恒凭借《妈妈的神奇小子》入围,吴镇宇凭借《浊水漂流》入围。
在未揭晓之前,吴镇宇获奖的呼声最高,有人评价吴镇宇在《浊水漂流》中的演技达到了教科书级别。
当奖项揭晓之后,让很多人倍感意外,最终大奖颁发给了86岁的谢贤,陪跑金像奖影帝多年的吴镇宇再次跑空。
在如今香港电影日渐微弱的形势下,每一年的金像奖评选更是显得尤为珍贵,这不仅是对当下优秀香港电影的甄选,也更是对优秀电影人的肯定。
其实对于吴镇宇本人来说,演技一直都是他拿手的本领,在此之前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影帝、金马奖影帝、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奖项他都拿到了,唯独少了金像奖影帝的奖杯。
作为与梁朝伟、刘德华和周星驰同辈的演员,他的运气似乎差了一些,就连他的好友刘青云都已经拿到了两次金像奖影帝的奖杯。
今天说到的这部电影,也正是吴镇宇与刘青云多年前合作的经典警匪片《高度戒备》。
《高度戒备》由林岭东自编自导,吴镇宇、刘青云、钱嘉乐和高捷联合主演,上映于1997年。
林岭东的电影对于人性和角色心理的描写非常的具体化,也非常的形象化,所以我们看他早期的《监狱风云》和《学校风云》就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片中的角色很容易让你印象深刻。
在这部《高度戒备》中刘青云常规化的出演他所擅长的警察角色,而吴镇宇则出演大反派,一个玩高智商的高学历抢劫犯,很有意思的是他所出演的角色叫作麦坤,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他之前的经典角色靓坤。
刘青云出演的警察一如既往的正直,一如既往地尽职尽责,而吴镇宇出演的麦坤由于高智商犯罪的人设,使得他在片中看似不善言辞,实则具备很强的反侦探能力,所以刘青云出演的警察被他打的头破血流,所以高捷出演的心狠手辣的大哥惨死在他手中。
不同于常规化的警匪片,这部影片林岭东虽然也加入了警匪片必备的汽车追逐和枪战戏份,但是影片的重点却是放在了刘青云和吴镇宇的正邪对决上,并且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对两个人物角色进行细致化的刻画描写。
如此安排也是为了突出人性善恶的对比,很庆幸的是林岭东导演找来了刘青云和吴镇宇两位演技非凡的演员,为观众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刘青云凭借在片中的精彩表演,获得了第4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影帝。
同时该片的商业收入也很亮眼,1469万港币的票房也位列当年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第11位。
如今再看这部时隔25年的电影,只能是让我们更加怀念当年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END】
刘青云全程被牵着鼻子走,守株待兔抓贼法。香港地图,城市景观,马场,都看得出导演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爱。从赤柱开车去金钟法院,那一路上的景观都特别熟悉。在湾仔电车轨道上飙车!比《扫毒2》地铁飙车早得多吧!
还不错。警察的脆弱,我觉得拍得很真实。警察不是超人,他们是常人,会情绪失控,会崩溃,会发脾气。就是有几点不太真实的地方1街上警察那样追,都让歹徒开车跑掉了。2最后去潜水盗窃,高捷的另一个台湾同伴不见了。3刘青云太牛逼了,直接顺着水下的路,追了过去。4吴镇宇从下水道上来,身上竟然不是湿的5拽钱的时候,到地面了才发现还有个人6刘青云挟持吴镇宇和后者女友对峙,刘为什么要转身?7女友死了,吴就那么容易自杀?
倦怠的警要抓执着的贼,贼本有机会杀死警和他的爱人而没有下手,最终反和自己的爱人双亡在了警的面前,使其更加倦怠甚至痛苦在回归的前夜。……影片的情绪和意象具有相当水准,但作为类型电影一些细节把握上还是不够精致。林岭东的尴尬或许在于,他可能是华语影坛最好的警匪惊悚动作导演之一,可该类型不巧刚好是好莱坞的特长!于是观影途中总被不知觉地进行比较……这点就不如武侠功夫,独树一帜,比无可比,因为好莱坞没有!
小时看了了,长大品出味道
林岭东最好的作品....吧。好莱坞的情节模式与场面设计,加上法国黑色电影的气质,尤其是结尾死在街道的吴镇宇同刘青云的大头重叠。香港警匪片的最佳代表。一明一暗围绕政治节点形成港人的两面。波峰同波谷。
广泛被认为港版《盗火线》,吴镇宇很适合演智商高的人。
好看!!角色性格刻画层层深入,情绪拿捏真的厉害,从普通的追踪、警匪,到变态地互相逼迫,一个丧心病狂,一个恼羞成怒,结尾也没有掉气,紧张一直在升级,很赞!刘青云不必说哈一向很棒啦,吴镇宇也挺在线的(虽然相比起来有点过于用力了...)。高捷这个角色超有趣(也超惨的),而且好像有点映射真实,我差点听成“在台湾拍侯孝贤的电影挣不到钱,所以才来香港啊”哈哈哈
小时候看电视上方就觉得很慢,如今仍然很慢。赞一下陈法蓉的警察太太,这种温柔恰到好处,在丈夫情绪失控时又有点勇敢的太太角色很少了。二十年前的电影了
1.刘青云和吴镇宇都奉献了影帝级表演;2.并非只是纯粹的警匪对峙,更是描绘了一个人对于自己或他人的人生沉思。
抱着看一部高燃的警匪动作片的期待,然而整部电影下来最印象深刻的反而是极端情绪下渲染出的压迫感,这种感觉恐怕只有林岭东能拍出来了。而全片印象最深刻的吴镇宇当年金像奖并没有提名。另外,街头追逐戏调度牛到没话说。
1.一个词,大气 2.飚戏 3.吴镇宇结束了自己,刘青云呢,是结束还是开始?
公屋尸水,土炮炸房,港岛飞车,飞机脱狱,潲水手枪,潜行入库,隔墙喊话黑吃黑,警匪双方逐渐癫狂;类型片元素齐全,结合回归前后港人之躁郁,是为经典;可是细节上稍显粗糙,比如另一个台湾郎去哪鸟?
林岭东的作品,个人风格十分强烈,全片处于一种相当压抑的氛围之中,片子整体上来讲不错,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剧情也是跌宕起伏,车辆追逐战拍的很精彩,一些特殊场景的设计也别具匠心,角色之间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此片浓墨重彩的一笔,刘青云和吴镇宇两大影帝彪戏让人看得大呼过瘾,配角也都是实力派。
又是刘吴搭档,一正一邪,剧情没太多特别,多1星给我爱的这二位。这部里吴镇宇更好D。又见李兆基,策划兼打酱油。音乐金培达。那个黑帮大哥叫高捷,记住了。
作为林导90年代的代表作,本片完全可以并肩[风云系列],甚至很多地方超越了前作。除了一贯出色的超大胆动作场面调度,2位主演的内心戏也是相当精彩,而这种对心理的挖掘是林导作品中极为少见的,更何况本片的叙事节奏、氛围渲染、灯光等等技巧也是前所未有的讲究?虽然我不知道这是导演有意营造还是幕后人员诚心打量,但全程满布的阴郁气息,都有些银河映像的感觉了
看到金库发现这片20年前看过了。。。算不上多经典,但是在香港弹丸之地格局还算大点。里面的越狱和潜水设计也很出彩,就是各种经不起推敲。说说意识形态,刘青云的细节展示特别多,家庭幸福,孩子乖巧,可是1997年啊,香港回归啊,大批精英移民,回归后香港什么样没人知道,繁荣依旧吗,生活还会好吗,对未来担忧和压力都很大,刘不吃早饭,空口吃药,为保97回归前的稳定殚精竭虑,最后与陈法蓉对峙时,明显两败俱伤做法,这是对回归的反抗。警局成员都是拼命三郎,对愚蠢的交警或者说对官僚作风更是极度不满,刻画了公职人员焦虑郁闷的心理状态。
不是那么单纯的警匪,却是实实在在的知己。。。亦敌亦友。。。。有人用《盗火线》作比,当时断断续续的没怎么看明白,这次还是有点断断续续,不过……
之前只看过林半部监狱风云,实在太压抑血腥。这次都能看下来,水箱那段当然捂眼了我会告诉你?林的风格真是粗暴直接,代入感很强的“杀人”台词不由得让人更觉真实压抑。影帝演技自不必说喽!
“我们在九七之前,目标只有两个字:安定。”林岭东的冷硬风格展现无遗,输不起的麦坤出于报复打劫马会,暴躁的重案组警官穷追不舍,捷哥死于黑吃黑。一般的警匪片警察破案都如释重负,片中的青云却陷入另一种难解的痛苦,此片拍出警察压力与人性挣扎,原来杀人真的不容易,无论基于犯罪还是正义目的。
明明没看过嘛,居然之前写自己看过……今天看了,节奏很硬,但是漏洞好多,情节很挫,就靠小黑和老吴的演技撑起部戏了,两个人的表演还是很过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