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知识就是力量”。B站的广告,比起那个小布尔乔亚自娱自乐不食肉糜的《后浪》(可怜我何冰男神),我更喜欢和快手还是哪家合拍的有那个……“奥利给”大叔讲解的反映人民大众的那部短片,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关注他们的生活,那还更符合“献礼五四”“献礼青年”这个主题才是——扯远了。
这部片子,除了刑法的罗翔老师,其他都不大了解,男主和女主一开始的关系是你男朋友好像,后来因为男主追求b站创作,与“传统”的女主三观不合好像,最后女主和在现实生活中吹乐器的先生好上了,这背后值得一谈的是婚恋观的问题,男主坚定自身追求,这点无可厚非,但在男女交往中,因为是交往,所以必要有共同语言,在此情境下就更适合“求同存异”求同的那一套,在这点上,本人目前打算走的路子是“绘事后素”,将自身处于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以便于遇上喜欢的可以以一种(尽可能)没有其它“执念”的状态快速步入学习对方感兴趣的方面,不过从实践结果和其她一些同学的反馈来看,似乎不太理想,这也许就是某种程度上的“为了爱情失去了自我”吧,哈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最近觉得这句话说得真在理。
不知道现在20岁出头的人眼中的上海是怎样的,但至少跟我们那会肯定不一样,Apartment和Shelter都不存在了,我被兔子她们带去过一次的Inferno现在也不知道是否还在营业。前几天从昆明飞过来的佳妹,在朋友圈发了一堆她打卡的网红店,我心想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好素啊,我们那一代可真是太血腥了,现在还有年轻人听重金属吗?
好在这个社会上好像还是有不服输的“前浪”,这两天在哔哩哔哩看到了《喜相逢》这个片子,觉得拍得可好了。一看导演,和《啥是佩奇》是同一个人——张大鹏。与传统品牌拍TVC不同,他总是从很草根的人物入手,突破我们对一类人的想象,告诉我们其实年龄从来不是问题,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和Cate Blanchett新上映的《美国夫人》差不多,在我们心中保守派似乎就是不愿意学习和向前的一类人,但50岁的她仍旧决定入读律师学校。《喜相逢》里的老大爷,为了“追女仔”,花了两天的时间浩浩荡荡学会了怎么拍摄怎么剪辑——年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态度,前浪之所以成为前浪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不再学习不再前进。
但倦怠除了让你的人生变得更糟,不能带给你任何正面效应。反而是剧中的爷爷,为了“得不到的爱情”勇往直前乘风破浪,两天的时间就学会了拍摄和剪辑。勇于接收新鲜新生力量带来的新生事物,就可以完美“入海”。
被大家昵称为“小破站”的B站早已不是一个“精神角落”,它已经成为国内主流的视频交流平台,基本上是我点击最多的视频网站了。提到B站,大家想到最多的是鬼畜,我承认我也的确常常会去看鬼畜,但B站现在的自制内容其实早就已经出圈了。
比如我最近在追《非正式会谈》的小哥哥们,这个综艺已经连续制作了六季,拥有了许多忠实粉丝。最妙的是,我之前在伊斯坦布尔参加世界旅游博主大会的时候还认识了“唐打嗝”唐小强,他本人真的超可爱也乐于助人,加上我之前在伊斯坦布尔也住了一年,常常会跟他聊土耳其的东西。
最近也在跟着B站的UP主健身减肥,早期只是跟着郑多燕跳半小时的健身操,现在开始注重矫正身体仪态,还从瓜子手中接受了安利,开始对着zoey周六野等人的视频运动起来。我喜欢B站弹幕里大家相互鼓励和吐槽的风格,总觉得明明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锻炼,但也不孤单。
一些纪录片也可以在B站找到高清资源,Netflix制作的《我们的星球》B站上就有1080P的珍藏版。在上个月开始我自己还成为了B站UP主,目前只制作了三个视频,跟大家分享了我最喜欢的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然后在成都华尔道夫做了一次吃播,我自己也在摸索之中。
觉得B站有点像十年前的豆瓣,五花八门,好玩的都在里面。
最令人感动的是B站对于UP主的态度非常包容,比如《喜相逢》里的爷爷,学习了剪辑后也成为UP主,找到了生活的乐趣,B站不仅仅是一个适合后浪的平台,也是一个全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使用和学习的平台。
立足流行文化平台 ,争取整个社会的“泛年轻群体”,这是B站做得最出色的一件事。
在各大品牌都把营销策略定为抓住年轻人,要和年轻人玩在一起,讨好式地搞潮玩文化,语境融合时。B站第一个站出来告诉大家,我们不需要去讨好年轻人,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甚至“入海”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
视频中的老头明显不是年轻人,但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属于年轻人的那种蓬勃,那种生气, 所以在B站,我们看到67岁的局座,看到腾格尔老师,看到罗翔老师,这些在生理年龄和专业知识类型跟年轻、潮流、流行似乎不搭界的人,在B站如此受欢迎,甚至很多就是在B站才火起来的。
我一直记得乔布斯的某个访谈,当时记者问他对于苹果的市值超过微软一事的看法;他以不可置否的语气回答记者:“第一,苹果的市值会不会超过微软这一直不是他和他们公司所关注的事情,他们所关注的只是如何将苹果产品做到更好;第二,苹果的市值会不会超过微软这也不会是消费者选择苹果产品的原因,消费者关注的只有苹果产品够不够好而已。”
在我们小的时候,总是被灌输要做“第一名”的意识;然而,我们却不是为了成为第一名而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将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做到极致,以此为目标去尽最大努力完成这件事。只要做到极致,“第一名”这个头衔自然而然会随之而来;“第一名”永远不是一个人一辈子存在于世的意义,因为什么事情而得到这个第一名才是一个人存在于世的意义。
因此,在年轻人中成为“第一名”的B站,以一个小破站的姿态出发,并不是为了要打赢其他的视频平台,它自始至终所做的是给年轻人一个施展的平台,包容他们、理解他们,向世界介绍他们,并且吸引那些想要“年轻”的所有人,让大家知道,不要倦怠,我们勇往直前的路上,B站一直在后边支持着我们。
去B站关注下奶://space.bilibili.com/24116413
“众所周知,B站,是一个奇妙的APP。这里,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地方。”
在B站十一周年的特映短片《喜相逢》中,曾经是冷门圈子代名词的“小破站”终于可以自信地宣示:这里不仅仅是亚文化自我表达的视频社区,更是全世界最丰富多元、最有意思的文化交流碰撞的平台。
短片《喜相逢》是B站“浪潮三部曲”的第三部,与前作《后浪》、《入海》一样,这一部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观察讨论“青年”这个群体的新角度。但这部收尾之作并不止于此,无论是对“青年”一词的释义,还是对B站这一品牌内涵的挖掘,《喜相逢》相对于前两部都是一种超越和升华。
五四发布的《后浪》以演讲剪辑的形式,从“前浪”的角度,表达出对“后浪”也就是青年一代的肯定、鼓励和期许。这种前所未有的代际间的喊话也引发了各个层面的广泛讨论。《后浪》所引发的种种争议也使其成为了今年关注度最高的广告短片之一。
而跟《后浪》相比,毕业季上线的《入海》,则在抒情的同时也更贴近现实。它聚焦于站在人生岔路口的每个青年人个体,跃入人海,该怎样直面自己的平凡?《入海》给了我们答案:尽自己的全力,追寻自己的梦想,人生虽然平凡,但也“各有风雨灿烂”。
第一部《后浪》喊话青年一代整个群体,第二部《入海》关注每个平凡的青年人个体,而到了收尾之作《喜相逢》里,张大鹏导演则把镜头对准了一位“勇往直前的爷爷”。看似离题的设定,却赋予了“青年”这一词更深刻更广泛的内涵。
张大鹏是近几年少有的,把广告短片拍出了圈的导演。2019年春节期间,他执导的《啥是佩奇》刷屏网络,在短短八分钟内把新年、春运、亲情这些能触及到当下人们情感痛点的元素,整合成了一出发人深思又不失幽默风趣的生活喜剧,引发受众共鸣。而《喜相逢》也同样从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破题,同样以老年人为主人公,以诙谐趣味引人发掘故事背后的深意。
短片《喜相逢》的故事始于一场黄昏恋的约会。戴着黑框眼镜,颇有些geek气质的老爷子费力瞪着鸭子船,而另一边打扮时髦的老太太则在心不在焉地打着电话,就是挑刺自己的男伴缺乏艺术细胞。这种几乎零交流的尴尬场面,终于在老爷子提出自己是哔哩哔哩up主后被反转。老太太误以为他是知名大导演,而老爷子这边一时半会儿也解释不通。俩人的跨服聊天以两天后给老太太展示老爷子的大作结束。
镜头一转,画幅一变,从土味世界之窗来到了老爷子的创作现场:台灯下奋笔疾书,头脑风暴,查攻略,写脚本;城市里,横冲直撞,左右逢源,扛器材,拍素材;天台上,壮怀激烈,畅所欲言,学知识,搞创作。勇往直前的老爷子,本以为他是个青铜,但其实是个自学成才、深藏不露的王者up主。
然而,大费周折、连拍带剪的作品依旧没能捕获老太太的芳心,但无心插柳,老爷子的视频上了B站首页,获得了更多的点赞和支持。成片里,各门各类,各行各业的up主纷纷出境,助力老爷子为自己最爱的视频学习平台——B站打call,一同喊出了“你感兴趣的视频都在B站”的应援口号。
七分钟的《喜相逢》看下来,我们不仅被片中老爷子搞创作的热血所感染,也被短片呈现出的B站带来的网络时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所感动。如果说B站“浪潮三部曲”的前两部还是聚焦于具体的青年形象,那么这部收尾之作则把目光放在更广阔的、以B站为媒介的青年文化上。
从纵向上来看,年轻潮流的青年文化,通过B站触及到了各个年龄层的人。像片中的老爷子这样,热爱学习、立志“活到老学到老”的中老年人,就可以通过B站这个平台学习新潮的知识和技能。对处于人生学习黄金期的小孩子来说,则更是能在此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开拓眼界,学习知识。与潮流同行,不再具有年龄门槛。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无论是像片中老爷子这样的萌新up主,还是局座、腾格尔、罗翔老师这些各领域的前浪,只要还怀有一颗不想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决心,也可以通过B站这个平台,输出知识,表达观点,展现自我。
从横向上看,B站的存在也拓宽了青年文化的边界。青年文化和主流文化二元对立由来已久,小众、冷门、叛逆始终是其撕不去的标签。但是,通过“发弹幕,看视频”这样的富有趣味性的形式,二次元、番剧、电竞等等这些青年文化被更多的人认识并喜爱,不再是自娱自乐的小众圈子,而是渐渐融入了大众的文化生活。
同时,B站也把军事、历史、法律这些主流文化甚至是精英文化领域里的内容引向了青年受众,可以说是打破了此前二元对立的藩篱。在多元文化集散地的基础上,B站还建构了一个学知识,学技能的学习体系,并不断提升这个体系的全面性、专业性,使这里从一个圈地自萌的小破站,逐渐发展成了 “知识的田野,兴趣的摇篮”。
这就是《喜相逢》或者说是“浪潮三部曲”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对青年群体的观照,更是对青年文化的记录和传扬。而三部曲背后,也是B站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不仅仅是做成一个立足青年流行文化的视频平台,更全面地致力于新老融合,推广整个社会各年龄圈层、文化圈层的“泛青年群体”,在主流环境中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B站在破圈。
其实它早已经不安于只做当初那个二次元的小破站了。
用户在增长,UP主越来越多,B站所辐射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当你再向别人安利B站的时候,其实也不必再费太多唇舌,人们或多或少地听说过鬼畜,番剧,以及那些成为流行文化一部分的弹幕。
曾经小众的B站,越来越大众了。
音乐,影视,国创,知识,它能提供给用户的,早已经不只是用于下饭的娱乐内容了,它成为一个爱好者的集散地,成为一个学习型APP。
我想,也许B站的创造者也没有想到,B站会产生如此多奇妙的变化。
但这就是时代洪流的神奇之处,它总是会给我们惊喜。
今年B站已经走过了十一个年头,历经了互联网的沧桑巨变。
B站11周年,先后发布了两支广告片《后浪》和《入海》。
其中《后浪》引发广泛争议,甚至制造了一个语境,供更多人,尤其是两代人之间,就所谓后浪和前浪,进行讨论,乃至争论。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支广告片是成功的,两代人之间曾经有过,或者一直存在的隔阂,值得被摆上台面来讨论,尽管是以或许激进的方式。
相较于《后浪》的激励鼓舞和《入海》的感同身受,《喜相逢》更像是一种抚慰,一个宣言。
所谓喜相逢,是两代人之间,是许多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之间,是多元文化之间,通过B站,打破壁垒,突破次元,实现了真诚的对话。
B站成为一个桥梁,在这里,知识不再是哪一代人所独享的,只要有学习的欲望,知识的大门就是敞开的,不但敞开,而且以一种更容易接受的姿态潜入你的生活。你甚至可以一边娱乐,一边把知识学到脑子里。
这大概就是寓教于乐吧。
所谓喜相逢,也许就是,世界从来都不是二元对立的。不同的圈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纪,在同一个世界里,在同一个B站上,欢喜相逢。
这才是时代给予每一个普通人的机遇。
在《喜相逢》这支广告片里,大爷为了自己的夕阳红幸福,在B站学会了拍大片,遍访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UP主,最终成功登上B站首页,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正如B站所强调的,它是一个学习APP。
在这里,我们走进科学,拥抱文化,与艺术共舞,与潮流同行。
上B站,去学习。
这是一句有趣的口号。
毕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只有保持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才能使人跟上时代洪流的脚步,与潮流共舞,而不是被潮流抛弃。
打开B站,跟罗老师学法学,沐浴法学之光。
听听局座分析世界局势,看看硬核的半佛仙人又起底了那个行业,看看何同学又搞到什么新奇的数码产品。
也可以看看鬼畜,学学剪辑,追追番剧。
世界正向你敞开。
人就在时代之中,通过学习跟上它是必修课。
学习,当然不只是年轻人的特权。
学习不分年龄,也不分圈层,只要你渴望知识,你就可以通过学习追逐时代脚步。
正如《喜相逢》片中所说,学习,才是永葆青春的唯一方法。
一个美好的世界,从来都不是制造对立,而是建立桥梁,弥合鸿沟,消除对立。
而学习,就是最好的一座桥,连接一切。
让我们在B 站,和我们想要学习的知识,和那些与我们一起学习的UP主,和那些与我们相同或不同的人,喜相逢。
今年年初,因为疫情的缘故,我在老家滞留许久,也意外地与家人多了很多相处的时间。在家无事,每天都会上B站“挖宝”,搜寻各类纪录片来看。有一次我去侄子房间,他正拿着手机看一个关于物理学的视频,我还记得是《物理学终极迷思:时间是什么?》,发布者是“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我很惊讶地问他,“你也经常上B站吗?”侄子点头说:“是啊,这上面有很多物理学方面的视频。”我知道他喜欢物理,没想到他会自己主动去找视频来看。同时,我没想到的是我跟下一代有共同喜欢的平台。不止如此,我父亲喜欢看军事相关的视频,我也会找到张召忠在B站上的视频,让他看个够。
可以说,B站提供了一个我们全家不同年龄层观看的平台,有各种各样的视频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昨天看到B站短片《喜相逢》,让我想到B站不光是年轻人玩的网站,不论是像我侄子这样的少年,还是像我父亲这样的老年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而《喜相逢》里的主角设定,就是跟父亲年龄差不多大的老年人。
片子一开始,李勤勤咯咯咯的笑声就出来了,她饰演了一个风韵犹存的老年女性小李。两个老年人在湖中划船,小李快言快语,性格爽直,一边忙着姐妹聊天,一边问老头子,“你平时总有点儿爱好吧?”老头子尴尬地回:“噢,没有……我还是更喜欢学习。”而老头子嘴里念叨的“哔哩哔哩”,她听着也是一头雾水。
在日常生活中,老头不起眼,也看不到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他看起来既不会跳舞,也不会交际,可他是一个UP主。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鲜词汇,小李也不明白。其实,像小李和老头子这样经历了岁月磨炼的人,故事都是掩藏在日常的万千琐事之中。大家都戴着面罩,扮演着社会赋予的各种角色,有各种道德法律纪律约束着你在正常的规定中生活。必须有个合适的平台,在那里能够松弛的袒露自我。对很多人来说,那就是去B站做一个UP主,就像老头那样。在B站的老头是闪光的,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在这里,日常生活评价的那套体系不起作用了,年龄、资历、收入等都不再是评判人的标准。在这里,他做自己。
做自己,是一个绽放的过程。很多人在现实中压抑的渴求、久违的心愿,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找到了释放和实现的空间。在现实中你是平凡无光的,而在这里你是自己世界的王。也许你发现一个你很熟悉的人,在B站是一个UP主,做的是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你觉得太奇怪了,怎么会这样呢?其实你只要顺着他的内心世界逻辑去走,就会发现发生这样的事情真是太正常了——那个才是真正的他。
颇有意思的是,片子提到了“前浪”,这个也是跟之前B站争论颇多的宣传片《后浪》做一个呼应。“前浪”们累积的人生经验,如果能找到一个好的渠道去表达出来,是会惠及后人的。所以B站不用定义自己为年轻人玩的网站,而是可以各个年龄层找到自己的表达渠道。各个行业的人也能以自己所长来吸引更多的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你平常最爱逛哪个网站?
派爷先说,B站。
一方面,是想看看弹幕,补给欢乐。
另一方面,是工作需要和学习需要。
别笑。 这是真的。
在B站,你能迅速找到想要的访谈、影视剧cut。
很多up主,还能让你充电、涨姿势。
今天呢,派爷想安利几个大神。
这要从一部短片说起——
《喜相逢》(2020)
B站11周年特映短片,只有7分钟,派爷刷了好几遍。
因为,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很耐品。
故事很简单,一对老年人在河滨公园划船,相亲。
老爷子有心,性格宽厚,不断找话题攀谈。
老太太无意,还有些刻薄,全程都在忙着通电话。
而且,言语之间还在将他推远。
哎 我得买菜去了 快点吧
老爷子说自己喜欢逛哔哩哔哩,在上面可以学点东西。
就“学点东西”这四个字,老太太自顾自地埋汰起他来。
说他学不了跳舞,个头不够。
剪辑也学不了,没有艺术细胞。 逐渐的,手艺从“剪辑”降格到“剪头发”,又降格到“剪纸”。
听到这里,老爷子脾气上来了,吹嘘自己是B站高手,曾经拍过广告大片。
剪片儿算什么啊我还拍呢
可这老太太并没有对他产生什么好感。
她“刮目相看”,主要是因为这能让她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
聊天的时间不算短了,什么成果呢?
这老太太对“B站”的理解,是这样式儿的。
这让我老是想起来小时候唱的那个儿歌小螺号 哔哩哩哩哩 滴哩哩哩哩
结局更让人啼笑皆非。
老爷子坦诚交流,有心栽花花不开。
岸边吹萨克斯的老李,却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得买菜去
从他们的相处就能看出《喜相逢》的特色:黑色幽默。
老太太聊天觉得无趣,不断插科打诨;老爷子始终热脸贴冷屁股,也越来越憋屈。
笑声里满是苦涩。
这“相逢”可一点都不“喜”。
《喜相逢》让派爷眼前一亮的,还有它的“解构”手法。
老爷子一直被刻薄的老太太埋汰。
他开始反击了,靠的是飞扬的想象力。
他开始满怀激情地讲述自己的“拍片狂想曲”。
有精神指引。
如果说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永葆青春 那 只能是学习
有豪情万丈。
在这里,老爷子像变了一个人,精神抖擞,昂首阔步。
有坚定执行。
他跟随着B站的大神级up主,拍下他们的日常。
比如动漫up主LexBurner,时尚美妆up主机智的党妹。
随后,影像甚至变得“超现实”起来。
老爷子拜访游戏up主老番茄时,那场景如同特工探秘。
又或者,他会突然出现在法律up主罗翔老师的课堂上。
派爷还注意到。
在老爷子讲述完毕时,短片的画幅随着他的动作,有了相应的改变。
老爷子神采飞扬的讲述,以及最后的动作,一举让他化解了窘迫的处境。
由此可以看出。
这部短片不仅具有强烈的黑色幽默感,还很疯狂,充满了解构精神。
派爷在想,像《喜相逢》这样风格如此突出的短片,若是放在其他网站,似乎会显得没那么和谐。
但放在B站,真的再适合不过。
因为,B站本就有解构文化的基因。
派爷举几个例子。
比如鬼畜。
up主@小可儿有剁不光的手根据赵本山春晚小品创作的鬼畜作品,成了B站2018年播放量之王。
截止目前,播放量6153.7万,弹幕47.2万。
它为何能有如此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先来看一下什么是鬼畜。
视频素材,是经过二次创作的,要快速,且重复。
再搭配上类似神曲的BGM。
比如这首《我是念诗之王》。
旋律非常魔性,歌词糅合了《昨天今天明天》、《红高粱模特队》、《化疗》等小品。
内容含量很高,效果自然就很上头了。
这就是鬼畜有趣之处,重新创作,解构了素材原有的意义,强化了搞笑效果,而且非常洗脑。
还有更精彩的。
比如,up主@_青红造了个白_拿电影《小丑》和电视剧《马大帅》,搞起了二次创作。
《小丑》是一部极度悲伤的作品。
电影里,小丑要靠服用精神药物活下去。 他想成为一个脱口秀演员,但很失败,饱受世人嘲笑。
新剪辑之后的作品是什么效果?
小丑强颜欢笑,另一边,马大帅瞥眼看他,不以为然。
接着,小丑说起了《马大帅》里的台词。
反正不管怎么说 我就不想活了
有意思的是,台词与口型神同步,而且还暗合了小丑的厌世态度。
马大帅呢,瞬间变成了人生导师。
你得支棱起来呀
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影视人物,这么一剪,竟对上了话,还将《小丑》原作里的悲伤,解构成了奇异的无厘头喜感。
不光是up主,很多创作者也很会这么玩。
代表人物,吴亦凡。
曾经,网友截了他在综艺里的表现传到B站,吐槽他的freestyle水平不行,歌词太随意。
随后,吴亦凡就以这几段唱词为灵感,写下了说唱作品《大碗宽面》。
歌词内容不仅接地气,还写出了一种洒脱无畏与平和包容的人生态度。
本来,他被众人嘲讽,后来竟借此一举斩获了很多的路人好感。
这种出奇的效果,同样也是源自于解构精神。
短片《喜相逢》延续了B站解构文化的基因。
最值得玩味的是。
老爷子相亲时,原本只是吹牛撑场面。
可后来,他真的花了两天的努力,潜心投入到拍片之中。
最终,老爷子“解构”了从前缺少亮色的人生,收获了自己的“喜相逢”——
他不仅结识了很多才华横溢的up主,他拍的作品也上了B站首页。
我们爱看弹幕,爱看鬼畜等视频。
说到底,是想以网友的脑洞言语和新奇创作,来解构掉自己的苦闷,收获欢笑。
派爷还想说,我们还可以换一种身份。
从观看者,变成创作者。
别不信。
只要你花了时间,投入心力。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你也能与一个更精彩的人生,欢喜相逢。
商业推广,b站很大方地承认了我们就是要搞“两天学会拍大片”、“三天速成编程”,广告语还是不够精准,改成“观众想看的都在b站”就直白多了。
b站第三章 感觉很有创意啊 至少比后浪接地气了好多吧
差点把何同学认成钟美美
B站出圈三通视频:《后浪》、《入海》, 《喜相逢》。喜相逢,up的精神角落,情怀和口号都有了,节奏有点慢
B站11周年特映《喜相逢》| 我们满心欢喜相逢在B站BV1yt4y1X75B;广告还行
还行,还算有趣。要是《后浪》建了条目,岂不是要锁评论区
B站确实发力了,衷心祝福。只是觉得这片子拍得和《啥是佩奇》也有点太如出一辙了。
质感是好的,广告词略尬。
B站三波里最好的了,张大鹏个人风格鲜明,大爷灵魂选角,演太好了。
成功洗脑,把广告拍出了新境界,感谢弹幕护体阿弥陀佛。ps,众所周知B站是一个学习app,原来导演还拍过《啥是佩奇》~♪(・ω・)ノ
《后浪》之后,B站又退回了安全区。
凭什么认为中老年大婶不懂b站?
众所周知,这是一部名UP主露脸集锦。
B站11周年特映《喜相逢》| 我们满心欢喜相逢在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t4y1X75B
希望B站会更好!
吹爆!!!!!!!逼站牛皮!!!!!
张大鹏导演的广告片看多了就会发现永远是同一个套路,这次有些尴尬了。无论是十一周年演讲还是广告片,B站都极力塑造着自己多元而包容的社区的形象,可惜众所周知的是政治生活化的环境下永远无法形成真正的独立社区文化,B站如此其余网络平台亦然。UP主们都讨人喜欢,但没有人会喜欢作为平台的B站。
这片子看得我属实尴尬
希望50年后的我还能喝着奶茶刷B站。
两星半//众所周知 b站已转型为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正能量学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