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动荡不安的平行世界。
一百多年前,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皱着眉头写下,“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说的正是19世纪下半叶,英国维多利亚时代。
街上有向公众开放的茶馆,庄园内每天下午都有沙龙和舞会,女人像男人一样抽烟喝酒开枪,数不清的齿轮和轴承在这座工业帝国里隆隆作响。
[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就借鉴自这一时代。
大到街景和建筑风格,小到发型、束身衣与方领蓬蓬裙,一派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最要命的是女主克拉拉打开秘密之门时,那繁复精妙的齿轮。
它们旋转、静止、弹开,像是在缅怀维多利亚时代人人敬畏的机械之美,和那股逝去的齿轮情结。
1世纪,来自亚历山大港的工程师希罗,在《自动装置的制作》一书中写道:通过轮轴、杠杆、滑轮和车轮的相互作用,可以完整上演一出悲剧。
倒像是后来的提线木偶和皮影儿。可惜没多久,这项制作技术便失了传,直到13世纪才被重拾。
是法国宫廷里头的达官显贵,差工匠做了些能与宾客互动的机械怪兽。罗吉尔·培根和大阿尔伯特两位学者,更是制出一有问必答的铜质机器人头。
这里少不得要提一嘴达·芬奇。
1495年,他基于人体解剖学研究,绘制出一机械骑士,内有砝码和齿轮,运转时可令骑士移动下巴和胳膊,甚至还能坐立。
可若说他是齿轮和曲轴的狂热信徒,那么在他之前的丰塔纳医师,便是这方面的“瘾君子”了。
那厚厚一本子素描簿上,全是些跟齿轮有关的设计,什么四轮自行车、喷火的机械怪兽、借助风能运转的系统,竟无一不是靠齿轮咬合。
真像是有毒瘾一般。
到了1657年,又来了个叫惠更斯的男人,依据伽利略的钟摆画,制成了世界第一台摆钟。每个宫廷的君王都以拥有这样一台华贵的机械摆钟为荣。
也实在美,仿佛能窥见彼时傍晚的街市,青年们围在角落打牌,路过的富老头胡须有型,巷尾的穷孩子头发蓬乱,喊着谁要买玫瑰,一便士两朵。
当然是齿轮的艺术。
这种艺术在维多利亚时代达到巅峰。
是19世纪,电报与电灯的发明改变了普罗大众的生活,铁路的建成掀起一场重大的出行变革。
蒸汽机车、轮船和生产车间,到处充斥着齿轮组合带来的机械之美。所以《无名的裘德》里,才貌双全的淑拒绝了裘德要去教堂坐坐的提议——
那还不如去火车上坐着呢。
就这样,由齿轮组成的充满浪漫审美的精密机械,在工业的震荡中成长起来。它不再是通过咬合动作传递动力的冰凉部件,而逐渐上升为一种情结。
用以缅怀那个逝去的时代。
走了四点钟,已把那气轮停住,渐渐落下。推窗四望,纽约的都市好比是画图一幅,那纵横的铁路,好比那手掌上的螺纹。
西方人怕是百千生也没有想到,这世上第一个有齿轮情结和机械崇拜的作品,竟出自中国人之手。
是1904年,连载于《绣像小说》杂志上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叫“荒江钓叟”。
真是好悲凉的名字,白话说就是对着一片荒江垂钓的老头儿,还曾辍笔过两回,可知身子骨不好。
他写的是湖南人龙孟华杀人畏罪,星夜里携妻小逃至广东,后搭上日本人玉太郎的空中军舰,一路越南洋过五洲,还游历了月球的故事。
当真是天马行空,引人拍案叫绝。但跟次年吴趼人的小说比起来,却也不算什么了。
这吴趼人相当于“清朝许知远”,净写些怼天怼地怼空气的玩意儿,美其名曰“谴责文学”。后来约莫受了荒江钓叟影响,转头作起“齿轮小说”来。
叫《新石头记》,是《红楼梦》的同人文,说贾宝玉不再沉溺于儿女私情,开始研究一些高科技。
比方说自动化机械潜艇、能横穿鱼腹的无敌战舰,还跟义和团交了手,当面斥责人家愚昧无知。
谁能想到,这个连照相机都不敢碰的民族,有朝一日,竟三句话不离机械、齿轮、螺旋桨。
可这到底是打西方日不落帝国传过来的,之后横渡大西洋,在美利坚合众国大显身手,光芒万丈。中国人再怎么写,也是驴粪蛋子表面光。
比如1926年,法国作家弗雷德里克·科斯写的《波拿巴的飞行人》,就比《新石头记》专业许多。
背景是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顶峰,说主人公给滑翔机装上了螺旋桨动力,造出了一架蒸汽飞船,取名“Vélivole”号,送给了拿破仑。
1933年的西班牙小说《马克·万,无敌》,也呈现了机械之美。蒸汽飞艇随处可见,封面上还画着一正在运转中的、由齿轮组合的某种精密机械。
到了1991年,科幻大师威廉·吉布森和布鲁斯·斯德林合写了一部叫《差分机》的小说,震惊世界。
她注视着天空,注视着那个巨大而优雅的钢铁飞行器的轮廓。在那机器前面,有一群小型无人机上下翻飞,并像风笛一样尖啸着冲向红色天际。
就这样,一个新的、足可将前文所有作品以一言蔽之的概念从这部小说里诞生了:蒸汽朋克。
而齿轮情结,不过是它众多元素当中的一个。
那么蒸汽朋克有多少个元素呢?
飞机、汽车、潜艇,蒸汽、煤炭、石油,束身衣、大礼帽、护目镜、镭射枪。可无论哪一样单拎出来,都会失去蒸朋的味道,变得再寻常不过。
除了齿轮。
1927年的[大都会],齿轮、轴承、线圈和冒着蒸汽的庞大机械,在那座暗无天日的地下城里随处可见。且壮观异常,仿佛能闻见机油的气息。
1954年的[海底两万里],柯克·道格拉斯穿着海魂衫,操作着一个厚重的机械结构。阀门、表盘、粗壮的钢铁管,呈现出一种简单暴力的美感。
这种毫不掩饰的对齿轮机械的痴迷,这种在电影中大量出现的有关旋钮、管道、压力阀和机械传动装置的镜头,就是齿轮情结。
也只有它,能叫人看一眼就知道,那是蒸汽朋克的质感,闪着旧日维多利亚时代的余晖。
可惜,70年代的好莱坞正沉迷于现实题材,于齿轮电影而言,根本没有发光发热的余地。
好在1979年,[两世奇人]上映,里头有一辆时光机器,带着把手、铆接和转轴,像个大齿轮,透出一股浓烈的机械质感和“让想象力夺权”的劲头。
1999年的[飙风战警],齿轮、轴承、螺栓螺顶组成的庞大嘈杂的机械装置,更扩张了蒸朋的神秘感,将“怀旧”与“叛逆”两个绝缘的词汇完美融合。
跨过千禧年,这种镜头非但没有因世界的高速发展而消沉,反而依靠逼真的视效而日久弥新。
比如[蒸汽男孩],钢琴里的齿轮泛着金属光泽,粗犷异常,你能感到它厚重的喘息透骨而来。
而2012年的[钢铁苍穹],终极飞船的驾驶室布景,更像是拥有校准世界的力量。
那里每一个部件都带着它彻骨的凉意,和令人生畏的抵死,裹挟着咆哮与轰鸣在“胸腔”里拔地而起,叫人欲罢不能,叹为观止。
更忘不了[雨果],在那个有机械控的男孩手里,所有冰冷的齿轮部件都闪着温柔的光。
也是通过他的修理与组装,那些带着浪漫审美的精妙结构,竟在顷刻间变得如青铜般辉煌。
当然、当然,还有[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它如那本40年代的漫画《西游漫记》,设置了带有构成主义和机械感暗示的螺旋楼梯——
亦如1985年的[少年福尔摩斯]、1990年的[回到未来3]和2011年的[雨果],出现了自中世纪而来的、将齿轮艺术发挥到极致的钟表——
“咔嗒”一声,女主克拉拉打开了秘密之门,又在酸梅糖仙女的引导下,看见了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又古朴神秘的机械装置——
分明有石破天惊的声势,却添了一层浪漫的光镍。就好像天空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可细看之下,总能在云层破处瞧出一两点星来。
▼
片子里还有一句台词,“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动荡不安的平行世界。”
若真是那样,我希望里面布满了齿轮机械,因为它反对一致,拥护多样,反对拘束,拥护狂热。如果没有,那么能看一部齿轮电影也是好的。
为了不至于因现实而死。
-
作者/六姨太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与伊甸园的苹果,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寓意一样。用处是夾开核桃的夹子,打开坚固的无明外壳,见到隐秘果肉世界
能够使你真正成长的不是时间,而是你战胜困难时不断涌现出来的勇气。
美丽的东西一旦被打开,贪婪与恐惧就会像藤蔓伸展缠绕,紧紧困住你的初心,你的手中一定要有一把智慧的宝剑来保护她。
童话故事总是简单渺小,等我们慢慢长大变老了后,突然发现它像是早早播下的一粒种子,在心中已经默默长成了参天大树,根深叶茂,强壮有力,支撑我经历世事,走过漫长岁月。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迪士尼毁掉了它对我长期以来造成的“只要是迪士尼出品,就不会太烂”的这一类似于底线的设定。
那些说服装道具好就给四星五星的,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嘛?何况豆瓣评分已经这样了,这种片子还不赶快让大家避雷,我只能怀疑你是有经济上的勾连了。
剧情啊!剧情!如果只要服装道具外加一张好脸,你直接去看维密不就好了,口味绝对比这片儿丰富。
然后我们来说说这让我觉得已经不能称之为剧情的剧情。
女主一上来就和家里人每个人都微妙的不对付,especially老爸。原因是老妈死了(不是老爸害死的),但是老爸努力想在过节的时候维持一下家庭的传统(给大家礼物),以及,在圣诞舞会上和女儿们跳舞,在外人面前看起来坚强快乐一点(他说了这在大家眼里很重要)。
然后女主觉得老爸不在乎老妈。
这个逻辑有多谜我就不好说了,难道死了妈全家人就不过日子了吗?在外人面前保持基本的体面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也都是通行的美德,怎么到您这就变成对逝者没有爱了呢?何况活下来的人要坚强快乐这种东西还需要强调?!
看到这个中二到不行的开头我已经有不祥的预感了。
然后就是冗长的剧情,只能用冗长来形容,节奏前进的速度非常诡异,虽然好像一直在推进但是弄得非常无聊,加上一些老掉牙的笑料(比如那个封桥用的杆子,我get到了编剧的点,但是我笑不出来)
故事的转折在女主不小心帮助了反派被抓起来,并且打开那个之前她认为是彩底欺诈的八音盒大号彩蛋开始,“你要的所有东西都在里面”,老妈死了还不忘记神棍一把。
然而所谓的机关就是里面有个镜子,女主看到了自己瞬间就顿悟飞升了,觉得责任自己承担,一切靠自己。
编剧亲。。。您这二十年前的鸡汤用在这里。。。没馊吗?
然后就是毫无意外的逆袭。
我忍着回国11个小时的时差没倒过来的痛苦去电影院支持迪士尼,就看到这种玩意儿。
看到最后女友都睡着了好吗?
摩根弗里曼晚节不保,最后居然用了,你妈告诉过我,她最伟大的发明,就是你,这种三流朋友圈鸡汤都不会再用的段子。。。
要知道造人并不能算是发明,因为根据金庸老先生的说法,刀白凤可是随便找了个路边乞丐(当然,这么幸运的乞丐也是有背景的乞丐)就造出了镇南王世子。。。
而且本片的zzzq已经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
男主是个黑人也就算了,我在古老版本的漫画书(上世纪中期)中看到过黑脸的胡桃夹子,但是,女主这种纯种的白人,你在剧中剧的芭蕾舞剧里让个黑人来演她老妈,要我是女主我得骂娘了吧。
我虽然不鄙视黑人,但是我是白人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儿啊,凭什么我老妈的颜色都给染黑了?这和被西方狂喷的黑人跳洗衣机里就变白有什么区别?黑的洗白就是racism,白的染黑就是多元化?
顺带一说,要是明年花木兰里面给我弄一个黑人男主来和刘亦菲眉来眼去,迪士尼真人剧我就弃坑了。
汉朝的时候我国真没黑人进入权力体系的,实在要zzzq,演太监吧。
今天上午看完这部电影,服装和特效非常惊艳,给人“这就是迪士尼的童话”的感觉。但作为迪粉,看来是对这部电影抱有的期待值过高了,这部电影在剧情上完全没有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如《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一样的惊喜感,看完后缺少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用动画和真人对比显得比较不恰当,但迪士尼近几年的真人电影里缺少比较好的正面教材。提前说明,我不是专业影评人,只是一个迪士尼粉丝讨论一下迪士尼真人电影的事情而已,欢迎客观讨论,喷子勿扰。
先谈一下这部电影(剧透预警)
时间线大概是这样的:克拉拉母亲被克拉拉教父收养——克拉拉母亲进入四大王国的世界——克拉拉母亲发明“The engine”,给予玩具生命——克拉拉母亲成为四个王国的皇后(这里的剧情应该是暗示《胡桃夹子》原著的剧情)——克拉拉出生——克拉拉母亲暗示克拉拉四大王国世界的存在,但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能和克拉拉一起去四大王国世界——克拉拉母亲去世——克拉拉收到母亲留给她的圣诞节礼物,一个上锁的金属蛋状物(一个音乐盒)——克拉拉想要开这个锁,但被父亲带到教父家参加宴会——克拉拉和教父谈音乐盒的事情——克拉拉和父亲的矛盾爆发——教父为了履行克拉拉母亲遗愿,以钥匙作为线索让克拉拉进入四大王国的世界——克拉拉在四大王国世界的冒险——离开四大王国,和父亲和解
女主克拉拉,开场的在阁楼的“机关捕鼠”剧情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女主的智力上的天分,然后接下来的剧情说明了她未能走出母亲去世的阴影。这种有性格一点儿怪的角色检验出了麦肯吉弗依的演技是非常不错的。 克拉拉和她的父亲的矛盾体现在在已经失去了挚爱的情况下如何度过圣诞节,父亲试图“显得让自己高兴一点”而克拉拉则将其视为“这只是做给别人看”“只想到自己”;接下来的冒险则是克拉拉成长与自我发现的过程,她曾经过于在乎母亲而忽视了自己,这场冒险让她明白自己是和母亲一样好的人,最后她与父亲的和解,理解父亲的苦衷便是自我发现带来的结果。
女主一开始的服装和她的姐姐比起来显得非常简陋(截图自预告片)
蓝色礼服
作为四大王国女王穿的礼服
最喜欢的是女主穿这套军装的样子
第二个角色是克拉拉的教父,这个角色请摩根弗里曼来演显得有一点浪费。他是一个发明家的形象示人,他的豪宅里的机关和华丽的工作间就能体现这一点,是他引导克拉拉进入四个王国的世界,克拉拉的母亲进入四大王国也是拜他所赐,这个角色原本应该只是一个指路人一样的角色,但是他的“女主母亲养父”“女主的教父”“发明家”的身份以及一直知晓四大王国的存在(四大王国世界的入口都在他家房子里),并且派猫头鹰跟着克拉拉进入四大王国的剧情让这个角色显得太过于全知全能,算得上是剧情上的一个大坑,不过这部电影剧情上的坑太多了,这一类东西尽量不去深究。他让女主帮忙修理音乐盒的剧情和《美女与野兽》真人版里贝儿修理音乐盒的剧情及其相似,似乎是迪士尼为了打破“女性不适合弄机械”的刻板印象的PC(政治正确)剧情。
第三个角色是胡桃夹子士兵,男主角(演员是谁啊)。和女主克拉拉的关系由一开始的主仆变成朋友。从见面对女主说的“叫我克拉拉就行”回复“这是命令吗?”到后面告诉女主“叫我菲利普”体现了这个转变。总体上这个角色中规中矩,没有太大的惊喜。
第四个角色是《糖梅仙子之舞》里的糖梅仙子,把她和姜母女王一起讨论,电影里暗示她在原著也就是克拉拉母亲经历的剧情里是正面角色,和克拉拉母亲一起“管住”了姜母女王。不过这个妖艳做作的形象果然符合“粉色切开是黑色”定律,反转成反派意料之中,动机比较牵强:既然克拉拉母亲去世了,那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同时对应的姜母女王在糖梅仙子和其他两个国王口中都是“背叛者”的形象,她的老鼠兵给密恐观众和怕老鼠的观众带来了足够大的心理阴影更不用说小丑手下给那些“小丑恐惧症”患者们带来的冲击了;但是她一出场时就很明显,就差脸上写着“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了;她和胡桃夹子士兵提到了的各个王国定下的“保卫四个王国”的誓约,这说明在克拉拉母亲的时代,姜母女王被洗白过一次了,不过糖梅仙子后来如何利用另外两个王国抹黑姜母女王,并且完全改变国内舆论(芭蕾舞剧的片段可以看出来)就不应该去考究了,将其归于剧本问题即可。
粗糙的分割线
—————————————————————————————————————————————
接下来谈谈迪士尼真人电影的问题,以下资料的来源是《迪士尼的艺术》,和各种迪士尼电影的设定集
迪士尼早期真人电影里最为知名的应该是《欢乐满人间》
华特迪士尼在世时拍摄的电影,这部电影的特色在于音乐剧和真人+2D动画,在当时是极大的创新,这比较符合迪士尼本人善于创作领先于时代的作品的特点,所以《欢乐满人间2》预告片里的2D加真人的部分能够勾起不少人的情怀。
不过后来在华特迪士尼去世后,迪士尼进入了一个低谷期(70s-80s),这个阶段无论是电影还是动画,都相对平庸,虽然在这段时期拍摄了《电子世界争霸战》 TRON (1982)这种及其先锋的电影,
当在当时网络不普及的年代,“赛博空间”题材过于前卫,导致不被同时代观众理解,票房惨败。这段时期迪士尼公司靠着电视+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在世期间创作的动画带来收入才挺过去,直到89年《小美人鱼》带来迪士尼的“文艺复兴”时期,在90s,迪士尼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动画电影,一转颓势。这一段时期迪士尼主打的是《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飞天巨桃历险记》这一类合家欢电影。还有就是开创《风月俏佳人》这种爱情喜剧类型片。
同时的迪士尼通过自己在英国的子公司——试金石公司拍了一些不那么“迪士尼”的真人电影(包括一部食人族题材的R级片)。
但在90s末期和00s,随着3DCG技术的冲击,再加上迪士尼管理层的一些问题,先是逼走一批迪士尼动画元老(后来他们有的人成立了梦工厂有的人成立了蓝天工作室)然后和皮克斯工作室决裂(分成和IP归属问题)导致迪士尼在这一段时期陷入低谷,此时迪士尼真人电影收益属于有得有失得的状态,首先是一场豪赌:根据迪士尼乐园里的一个游乐项目拍了一部电影——那就是《加勒比海盗》,融合海盗,魔法,冒险以及亦正亦邪的主角等元素,感谢德普(虽然他因为给迪士尼拍了《圣诞夜惊魂》,吓到小朋友,被迪士尼赶出去了一段时间),这部电影成为了迪士尼的救命稻草,如果没有加勒比海盗,恐怕迪士尼在后来收购漫威时也不会那么容易。
接下来考虑到隔壁《魔戒》电影化赚翻了,迪士尼也想拍一部小说改编的魔幻史诗,于是拍了一部《纳尼亚传奇》,由于剧情和角色过于低龄化的问题,票房不够理想
这段时期迪士尼开始瞄准青少年群体,拍摄了具有青春偶像片+歌舞片元素的《歌舞青春》,在青少年群体里得到了不错的反响。这部电影的内核与迪士尼的《汉娜蒙塔娜》电视剧较为相似。后来的迪士尼使用了较多青春偶像片+歌舞片的组合来拍摄电影与电视剧。
在同一时间段内,迪士尼一直奉行的童话题材的喜剧似乎少有真人电影,再加上“迪士尼公主”品牌的成功,迪士尼终于拍出了一部影响力较大的童话题材的浪漫喜剧片《魔法奇缘》,这部电影采用音乐剧的风格,由艾伦门肯编曲(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的编曲),但故事采用的是反套路的剧情,童话里的公主坠入一个“没有幸福的在一起的剧情的世界”——现实世界中的曼哈顿,王子和公主没能在一起,但结局仍然皆大欢喜,同时该电影对迪士尼以往的童话题材动画的元素进行自嘲:女巫继母,可以和动物说话的公主,毒苹果,水晶鞋,恶龙,真爱之吻等元素在现实世界中显得非常滑稽,虽然这是一部迪士尼自黑的作品,但最终的Happy ever after结局说明了迪士尼自嘲归自嘲,童话还是要继续拍的态度。
即使在现在看来,07年的《魔法奇缘》在迪士尼的童话题材真人电影里算非常成功的了
在10年及之后,迪士尼收购漫威开始启动MCU,开启票房吸金模式,MCU影片的成功不用多提;与此同时迪士尼在真人电影一边在继续拍儿童向电影如《仙境之桥》,合家欢电影如《豚鼠特攻队》一边似乎开始走向动画电影真人化翻拍的不归路。
首先是一个翻拍痕迹非常不明显的电影:《魔法师的学徒》
可以理解为迪士尼1940年《幻想曲》中《魔法师的学徒》部分的翻拍:
最经典的这个片段进行了真人化
真人翻拍效果:(这是工作照,请自动使用绿幕功能)
这部电影出现了剧情俗套的问题。
接下来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迪士尼的真人翻拍的另一个套路的开创:即翻拍电影的剧情是原片的后续故事。童年进入过仙境的爱丽丝在成年被逼婚时再度进入仙境;这部电影有着蒂姆伯顿的黑暗诡异的风格,服装特效比较令人耳目一新,但“屠龙”剧情难免会陷入爆米花电影的俗套。(题外话,华特迪士尼在40年代拍《爱丽丝梦游仙境》动画电影时被当时指责脱离实际,后来才被评论家们发现这部动画的价值,也就是超越了当时的时代;而真人版俗套的剧情对比起来显得非常讽刺),真人电影后来拍了续集,剧情和口碑都下滑了。
然后接下来是迪士尼公主电影真人化翻拍,首先是颠覆原著,将原版动画中反派玛琳菲森改为主角的《沉睡魔咒》,剧情有巨大魔改,再加上原版动画中的其它角色存在感太低导致评价有一定的两极分化。客观地说,至少这是一部足够有趣的电影。
领教了《沉睡魔咒》魔改剧情带来的后果,迪士尼决定拍出一部“平衡经典童话和现代情感来创造一部温暖,人性,能够吸引各个时代的观众的电影”,《灰姑娘》真人版在不改变原有故事框架的前提下,增加了许多细节来完善人物形象,配乐和服装设计也十分用心,但这部电影按照原著的剧情似乎已经不能讨好现代观众了。不过,这也许会成为一部禁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吧,毕竟总得有人来讲这个故事。
《奇幻森林》也是一部改编自上世纪60年代的迪士尼动画的电影,靠着强大的特效和中规中矩的合家欢的剧情再加上情怀加分,取得了比较可以的票房和口碑。这一类电影真人化算得上“不会太坏”,关键是特效有着较大的加分项。
在上个世纪的迪士尼公主电影中《美女与野兽》有着极强的影响力,迪士尼翻拍了对应的真人版,由于《美女与野兽》动画版的故事内核已经是符合现代价值观的了,所以真人版似乎显得束手束脚毫无作为,未能跳出动画版设下的天花板,虽然添加了一部分剧情,但不怎么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艾玛沃森演技导致的争议,观众反而会倾向于和91年动画版去进行比较,以及强行加入的LGBT剧情,显得这部电影各种不讨好。在油管上关于主角贝儿的视频中,每当视频是关于动画版,评论区中高赞往往会有“Better than Emma Watson”这句话。
通过上面的总结,可以发现近几年来,迪士尼在拍摄童话改编真人电影的过程一直是艰难的,剧情平庸或者中规中矩一直是童话改编真人电影摆脱不了的噩梦。不过也只有迪士尼会始终坚持那种“童话感”,让“happy ever after”的故事不断延续,我们对迪士尼的期待也是在这一点上,这也就够了,对吧?
女主军装那套超美的 其他就一般 有几个配角的服装甚至可以说是丑……整体画面有点繁复艳俗 我本来以为是胡桃夹子的故事 挺期待怎么展现各个王国的奇幻美景的 其实拍成歌舞片 加上梦幻的场景绝对好看啊 结果讲的是胡桃夹子女主的女儿 原女主已经死了……行吧 那女主去游历各国好了 也没 搁她妈宫殿里搞政治斗争 哎 芭蕾有一段 单独摘出来挺好看的 放在剧情里非常生硬……角色的话黑人卫兵和小老鼠挺可爱 不过也就一般可爱 没到能拯救烂片的地步 有两个一点也不好笑的搞笑角色也是惨 不懂为什么结局了要整他们 人家好好的 看他们无辜被整我不会开心啊?反而觉得很可怜 大概我跟编剧笑点不合 其他真的没有太多可讲的 剧情很随便的 大人看了会无聊 小孩看了会睡着 哦 女主的设定哦 集万千独宠于一身 爸妈都觉得她最特别 不知道小孩子看了什么感觉 是会把自己代入女主觉得很开心 还是会代入那两个被忽视的孩子觉得糟心 反正我看的时候觉得很同情那两个小孩 感觉这种偏心成这样的育儿方式简直有毒
作为迪士尼系列的童话电影,这部《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评分堪堪及格,加入想看的时候有犹豫过怕看了失望,但还是依着喜欢童话的心情打开了影片。
影片由一头猫头鹰飞过天际拉开帷幕,紧接着是女主的神颜惊叹住我的心,没看过预告片的我绝没想过女主竟这样美丽,多年来想象的公主终于有了脸,这让我一下子就投入进影片。
随后是影片中出现次数非常多的老鼠,这里感叹一下特效真的绝了,简直和真老鼠没什么区别。
然后剧情延伸到女主精致的妆容搭配繁复古典的裙子参加圣诞晚会、寻找圣诞礼物走进四个王国……
在这里不得不夸一下服化道,四个国家的国王都有着非常鲜明的造型设计,胡桃夹子士兵也和玩具如出一辙,八音盒的设计也非常古典。尤其是芭蕾舞话剧,不管是剧中的舞台还是片尾的彩蛋,对我来说简直就是视觉盛宴,太精彩了!主题曲《Fall On Me》超乎想象的好听!(原谅我如此没见识(⸝⸝•‧̫•⸝⸝))
迪士尼真人版的电影我看过很少,所以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完全没有撞脸的尴尬,每个角色都很陌生,这让我拥有了非常好的观影体验。
总的来说,这部《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完全没让我失望,剧情流畅不拖沓,虽然老套但完全不影响观看,真的非常符合我内心的童话世界了!
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在同一部戏里相遇了 然而两个人没有一秒钟的对手戏 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看片名就有一种“爱情公寓之盗墓笔记”的警觉感,果然经典童话被改成了爱丽丝漫游仙境?灰姑娘?纳尼亚传奇?...原著元素倒是都有,但也混进了很多陈词滥调。好莱坞zzzq风潮下诞生的怪胎片,王子没了,大女主一人率兵打天下,胡桃夹子成了黑人,教父是黑人,芭蕾领舞也是黑人…上尉在夜戏里黑到消失,有个网友说他那口白牙真像能夹核桃的,笑死我了。摩根弗里曼戏还在,但一次助攻都没混上。迪士尼真人电影只有一点不用担心,就是全部制作部门都会拼命把女主拍成仙女下凡,服化道blingbling美到发光;摄影机一直怼在她脸上拍,倒是真的赏心悦目。可以期待下刘亦菲。芭蕾和老柴当然是要致敬的,ost也全程非常好听,还有郎朗参与。老鼠密恐大军真是非常cult的设定了。题外话,期待今年圣诞的胡桃夹子Molly啊。
2.5 美术上华丽如旧。其实只是毫无野心的精致乖乖产品罢了,被差评成如此地步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5,中间有几场戏绝对是密集恐惧症与老鼠恐惧者的福音。
12岁以上观众推荐在小朋友的陪伴下观看。一边看一边想:什么玩意!剧本太弱智,最大的困境,从被困顶楼到找到答案,也就用了三秒吧,全程女主都是开挂状态,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最后皆大欢喜。
平平无奇 毫无惊喜 Darcy夫妇为啥要来这片子打酱油?-_-||
迪士尼要搞清楚,拍这种片的任务是什么,就是把麦肯吉弗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换不同的衣服,然后把镜头怼到她身上就可以了。谁要看方脸奈特莉和毫无气场的海伦米伦啊,神经病!(弗依穿军装+长裙真是帅到吐血
和去年的《美女与野兽》相比,这部更像是迪士尼的一次玩票之作,除了一如平常极致绚丽的服化道,其余所有元素都太太太好莱坞流水线了,堆熟脸、堆特效、人畜无害的童话故事...角色造型也是“为所欲为”,大概看到一半时便会审美疲劳以至于一度产生中途退场的念头,当然这一点或许与影片受众定位更低龄向有关,这个档期也是一言难尽。
这个女主我觉得真的可以算迪士尼目前所有真人电影里最漂亮最公主的一位了,真正的仙女下凡从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但这故事还是无聊得让我昏睡了过去……而且说句掏心掏肺的话,虽然我很理解、很接受、很赞成迪士尼电影中越来越多的女性主义呈现,我也认为公主们完全不需要王子来拯救,可以自己独立自主地进行冒险,但……其实我内心深处还是很想看王子!想看高大英俊风趣幽默浪漫得无可救药的王子!毕竟除了迪士尼我还能上哪里找王子啊!
有些人一看就是好演员。女主以后戏路不愁,我说的。
要是这部片子交由蒂姆·伯顿制作,那该多好啊!
片尾的芭蕾舞很好看,男舞者的非常大哈哈哈哈
迪士尼的政治正确:女孩子就是适合打仗和搞科研!……但也不要忘记去迪士尼专卖店all了女主所有的裙子哦~
影片十分细腻的在镜头里呈现一个奇幻冒险童话故事以及女主角麦肯吉·弗依的美。而童话终归是童话,这一次的受众是相对更加低龄的群体,哪怕是到了最后关头,应该是冒险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却依旧让人昏昏欲睡,乏善可陈。
墨菲的颜值无敌 迪士尼为了政治正确也是疯了 期待你们以后把华盛顿改肤色
奈特莉演技太棒了,完全颠覆自己,神经兮兮的角色居然非常适合她,夸张的妆发也挡不住她的美丽。故事很迪士尼,但是画面的美感这次发挥到了极致。
迪士尼的奇幻大片,视觉效果、美术设计、服装造型有着《美女与野兽》的水准,然而故事却不够精彩,尤其是高潮时,本来还期待有一场《纳尼亚传奇》式的大战,结果拍得还不如《爱丽丝梦游仙境》来得惊险刺激。1.克拉拉穿短袖紫裙在冰天雪地里不觉得冷吗?2.看凯拉·奈特莉扮演糖梅仙子的样子总觉得有些别扭;3.用芭蕾舞形式叙述玛丽女王故事那段还挺不错的,可她明明是白人,却用黑人女舞蹈演员看着还是怪怪的……
emmm…小姑娘简直神颜,但全程面瘫…凯拉奈特莉浓妆艳抹也盖不住她的美,演得超棒,把那种神经质的感觉演出来了,各种脸熟的演员,用脚写剧本,导演只管怼到小姑娘脸上拍大特写就行了,毕竟大家都是颜狗看完影片我最关心的是,化妆师给Philip用的什么高光啊太好看了叭看着好像是日婆的fenty???跪求了我全程看他嘴尖的高光
除了场面大,女主美之外,没啥好说的。美国佬为了政治正确,动不动就在传统的欧洲童话里硬塞黑人角色,也是醉了。3颗星送给场景、服装和女主。
没想到达西先生在《安娜·卡列尼娜》后,跟伊丽莎白三度重逢在一个古典时空中。可惜这一回,只许她遥望一眼那个独坐角落的他。而他,始终没有抬头……跑偏了惹。这电影,讲的是攀岩圣手克拉拉遇见黄金眼影菲利普,闯入二次元,见识SM女王大姜母,朵蜜天女糖梅梅,以及冰冰、花王两位摞衫基。服饰跟逻辑一样童话,米伦女王最后的发型真心羞耻play,但场景实在是美得不行。被禁室培育了一个多小时的少女心,片末还要猝不及防地撞见一个身材爆好的半裸芭蕾舞男,只想对迪士尼说一句,呸,请继续这么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