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翻豆瓣各个榜单,西部片榜单、暴力电影榜单、恐怖片榜单等等,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在历史片榜单忽然看到两个动画片在很靠前的位置: 日本九十年代初拍的三国。一共三部,之间并没有时间或情节延续关系,只是按不同线索讲述的不同的三国故事。 这两天看了一部“辽阔的大地”,真的很不错。一方面是日本拍军事历史电影很容易带着武士道或者军国主义的影子,包括黑泽明的很多电影,所以拍起来得心应手;另一方面,这么庞大的叙事,整体结构安排的非常好,两个小时从桃园三结义到蜀国灭亡,以关羽之女这样一个小角色为线索,非常完整。 凤姬的师傅,其形象,像极了黑泽明蜘蛛巢城里神仙的形象,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致敬。 要说中国古典文学里,红楼梦看过好几遍,金瓶梅及各种点评版看过几个,水浒其实没什么必要看原著,因为后来的通俗民间版本和原著差不到哪去,西游记原著零散着搂过两眼,因为后世的通俗民间西游记和原著差挺多的,佛教内容和暗黑类内容基本都没了——就是三国志,我是一点没看过,原著小人书连电视剧都没看过,俗之又俗的明争暗斗不感兴趣。
空掌天数,难逆天命,但涉三国志,即使是动画片,最令人动容的依然是关羽之溃败,从此三国,一片颓势,而舞着铁链锤放声叫嚣的凉州浪人马超,只是日式三国志其中荒唐的一抹缩影
风儿呜咽,道不尽世间忧愁哀怨。
星空无垠,静静把它拥入怀抱中。
敞开了你我胸怀,熊熊燃烧热血满腔。
齐聚首不分彼此,汇成滔滔冲天巨浪!
人生啊总有梦想,终成为一片梦幻。
人生啊总有梦想,从此会长留世间。
不知何人能知晓?明日落花你可会知道?
生死约歃血立,繁花下誓言谁记?
杯中酒一醉休,月下举盏情长留。
君未归何时才归?孤独伫立长相守候。
忆当年千金一诺,雪如桃花飘落肩头。
忠信啊此生不渝,叹最后无法成功。
忠信啊此生不渝,千百年永远传颂。
故国啊早已破灭,故城也早已破碎。
枯草啊遍布荒野,风掠过向远方吹。
不知何人能知晓?那英姿在风中萦绕。
桃花传来旧歌谣,那英姿在风中萦绕!
《从日本动画片:三国志(1993)看日本人的三国》
三国,那段1800年前的中华历史,广为流传于东瀛一国,深耕于其文化,植入几代人心间。
因为,三国,那段分久必合的历史(国家的分而合之),那段合久必分的世事(人物间的合合离离),确实可以用于迄今为止的很多现实状况,无论根源理解还是未来前瞻,均具有很大意义。
《三国志》在日本流传也已数百年,回顾网络资料可见:
1、在日本的三国志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日本翻译出版已整整三百年了。一六八九年至一六九二年,京都天龙寺僧人义辙、月堂兄弟以湖南文山的笔名,用文言体日文译成《通俗三国志》,刊行于世,先是在上层社会,随后在民众间也流传开来。近年流行的译本主要有立间祥介译《三国志演义》(据毛宗岗本;平凡社,一九七二年)、小川环树、金田纯一郎译《全译三国志》(以毛宗岗本为主,参照弘治本;岩波书店,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村上知行译《全译三国志》(据毛宗岗本,为译出原文风格,离直译较远;社会思想社,一九八○—一九八一年)等。
《三国演义》真正进入日本,是在《三国演义》的嘉靖本问世167年后。其时正是中国刚刚完成明清交替,一批明朝遗民避居日本,带去大量中国书籍。而日本恰逢多年战乱结束,进入江户时代,对中国文化有了浓厚兴趣和需求。1689年——明亡之后40余年,《三国演义》的第一个日译本《通俗三国志》出版,译者署名“湖南文山”。
江户时代的日本,知识分子和上层武士是可以直接读汉语原文的,也就是说,其实他们可以看中文的《三国演义》。但庶民阶层却不行。所以说,湖南文山的这个《通俗三国志》,很大的意义是使“三国”在日本全社会各阶层中,尤其是中小学生中普及。不过,从那个时候起,日本译家们已经在搞“编译”,按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开始对原著改编。120回的小说变成了50卷,每回末尾必有的说唱套话也都抹去,实现了由说唱故事到读本的转换。
2、吉川英治的三国志
一般说到在日本流行的“三国志”,并不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更不是陈寿的《三国志》,那是指吉川英治的《三国志》。
吉川英治生于一八九二年,七岁开始接触《十八史略》等汉籍,十岁就热衷给杂志投稿。因家道中落,十一岁辍学,从此干过印刷工、修船工、画匠、记者等种种营生,同时自学不怠,据说把百科事典读过五十来遍。三十四岁时,在《大阪每日新闻》上连载《鸣门秘谱》,一举成名。评论家、小说家木村毅(一八九四—一九七九)甚至认为他“超过法国的大仲马”。笔耕五十年,多数作品是“故事新编”。一九六二年去世,使数学家冈洁“觉得似乎大东京都褪色了”。生前身后,全集一再出版,最新版本是讲谈社一九八四年出齐的《吉川英治全集》,计五十八卷,责任编辑是他儿子。吉川英治的名字不曾从读者的书单上消失过,每茬人都爱读,尤其是走上社会的男子汉们。就经久不衰这一点来说,能够和他比肩的,只有大文豪夏目漱石。代表作《宫本武藏》在美、英、法、德等国翻译出版,颇为畅销,欧美人想从中窥探日本人的哲学思想。倘若把吉川英治《三国志》和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对照来读,来研究,一定很有趣,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异会显现无遗;这应该是比较学水平吧。他还写有《新水浒传》,一九五八年一月开始在《日本》(讲淡社出版的月刊杂志)上连载,惜其未竟,终成绝笔。在随笔《小说的题材》中他说过:“写完《新平家物语》,有了空闲,于是这个夏天在轻井泽重读自少年时代就爱读的《西游记》,得以展开幻想的翅膀,其乐陶陶。”他也曾打算写一部“现代版西游记”来的。
3、中日国民的三国志
吉川英治“少年时熟读久保天随氏的演义三国志”(全称是《新译演义三国志》,至诚堂书店,一九一二年),一九三九到一九四三年间,他依据《通俗三国志》等译本,用现代感觉进行再创作,把《三国志通俗演义》改造成日本人所喜闻乐见的大众小说,连载于《中外商业新报》,后由讲谈社出版了单行本。
打这儿起,日本人读“三国志”就大抵是“这个国民文学”了。
中国文学研究家立间祥介讲过笑话一则:
他翻译了《三国志演义》,有读者来信斥责他不忠实于原典,因为和吉川英治的完全不一样。这位张飞式的读者把吉川英治《三国志》也当成翻译作品了,但由此可见,吉川英治的是和原典《三国志通俗演义》大不相同的。吉川英治在《序》中说:“我并不做略译或摘抄,而要把它写成适合于长篇执笔的报纸连载小说。刘玄德、曹操、关羽、张飞等主要人物,都加上自己的解释和独创来写。随处可见的原本上所没有的辞句、会话等,也是我的点描。”于是,我们读到了这样的开篇:“后汉建宁元年。距今约一千七百八十年前。有一个旅行者。除腰间佩挂一剑之外,浑身褴褛不堪,但唇红眉清,更双眸聪慧,两颊丰腴,时时隐含微笑,总之,绝无猥琐低贱之相。”这就是刘备。后面出场的还有一个叫鸿芙蓉的姑娘,还有刘老太太。这位“亲孝行”的刘备为买母亲所嗜好的茶叶,遭遇“黄巾乱贼”,多亏张飞搭救,便以家传宝剑相赠,因此引起刘母摔茶壶,教训他立志再兴汉统。有一位文学博士说:“三国志的世界是男人们的世界,但其背后还有一个女人的世界。”在吉川英治《三国志》中女人们都跑到前台来了。全书分桃园、群星、草莽、臣道、孔明、赤壁、望蜀、图南、出师、五丈原十卷,最后还有一卷《篇外余录》。吉川英治说:“孔明一死,呵笔的兴致和气力顿时都淡弱了,无可奈何。”不仅是他,几乎所有日本制“三国志”都是到“星落秋风五丈原”(土井晚翠的名诗,充满感伤,构成日本人对诸葛亮的感情基调)便戛然而止,这可能是中国文学研究家中野美代子所说的“中国人喜欢张飞而日本人喜欢孔明”的缘故吧。她说,“近于妖”(鲁迅语)的孔明更符合日本人避免明确性、有点喜欢神秘气氛的特质。(加地伸行编《诸葛孔明的世界》,新人物往来社,一九八五年)据日本青少年研究所一九九○年初发表的调查结果,诸葛亮是中学生心目中的第九位英雄人物。多少年来,诸葛亮的事迹对日本人的忠孝观念、道德涵养有极大影响。
4、影响糜久的三国志
吉川英治之外,还有一些现代作家写有各种各样的“三国志”小说,如武侠小说家柴田炼三郎的《三国志》(鳟书房,一九五五年)、历史小说家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文艺春秋,一九七四—一九七七年)等,但都远不如吉川英治《三国志》普及。吉川英治《三国志》至今仍是人们的必读书,但近几年的“三国志热”却更为“现代化”了。,这股热潮兴起于一九八三年NHK电视台播放木偶剧《三国志》(此前还播放过动画片《三国志》),而后,电子游戏机软盘《三国志》上市更推波助澜,据说五年来已卖掉五十万盘。不过,“三国志”的战斗历时二百多年,人物超过三百多个,玩电子游戏机不易掌握,难以尽兴,所以,尤其是大学生,更喜欢看连环画《三国志》,不仅看起来津津有味,面且还可以收集电子游戏机攻略所需要的资料。这套连环画的作者是横山光辉,共六十卷(潮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已售出二千五百万册。一九八二年中央公论社曾翻印(陈舜臣监译)香港版《三国演义连环画》,似乎销路平平。
日本人读“三国”,自有日本人的读法,例如,有人这样说:“三国志”的最大魅力是谋士们的活跃,在今天的日本企业里,许多经理们所苦恼的就是缺少这样的谋士。决定重大方针之际,征求干部们意见,得到的往往是评论家式的答复,什么“我认为成功率约有百分之六十”之类,而“三国志”的谋士们,积极地献策、争论、劝诱,掉脑袋也不悔,这正是今天的日本所需要的。日本人把“三国志”读成了人生训、处世方、成功法、组织学、领导术、战略论,等等,尤其被经营者奉为座右之书。
毫无疑问,吉川写的《三国志》,虽然还叫“三国”,但已经是重新创作了,在他的笔下,中国的“三国”,变成了日本的“三国”。“三国”到了这一阶段,对日本人来说,已经不是外国文学,成了他们自己的文学。
话归本题,将“魏”“蜀”“吴”三国治乱兴亡的历史写成正史的,是西晋的史官陈寿。据记载,他从二三三年一直活到二九七年,他留下了《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和《吴书》二十卷,合起来共六十五卷。其中收有四百六十八人的皇帝及个人的传记,以行文简洁而著称。使这部名著进一步增加身价的,是南朝的宋人裴松之(三七二——四五一),据说他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引用了一百四十余种书给本书作注。
罗贯中是十四世纪中叶的人,他将这些史书及说书人在市井上讲的三国故事,写成了一大长篇小说,这就是《三国志演义》。所谓“演义”就“演”(敷衍)“义”(史实)之意。这部《三国志演义》共二十四卷。一般认为该书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吉川英治先生的《三国志》,是由昭和十三年①到昭和十八年写成的小说。吉川先生在序文中说:“原书有《通俗三国志》《三国志演义》等数种版本,我并未从哪种版本进行直译,而是随时择其优点,按我的想法写成的。”这就是说掺进作者本人的历史观、人物观,来加进新的解释。对此,据说曾经实际踏上过中国大地的作者本人的见闻、体验,也起了很大作用。在有名的开头的刘备刘玄德的感慨:“河水悠久地流去,(中略)他在久久地眺望着黄河水——这使他感到几千万年都是这样滔滔奔流着。”实际上,这无疑是寄托了吉川先生的感慨。(以上引文均摘自《三国志》,吉川英治著,六兴版) ①即1938年。
在中国人的历史观中,历史都是带有正负评介的。你或是名垂青史,或是遗臭万年。所以,陈寿的《三国志》,最后会变成罗贯中的扬刘贬曹的《三国演义》。中国人有一种对名垂青史的追求,即通过历史,获得永恒。于是历史就不是在单纯地记录事件了,是在用道德的框架来评价的历史,要做出判断,谁是好,谁是坏。应该说日本人是从文学的角度,而不是思想、从政治概念上来接受三国故事的。
日本大手前大学校长川本皓嗣,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在日本,以前常听到‘同文同种’的说法。日本人相信自己和中国人没有多少不同的地方……以为学习同‘文’者就具有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到近代以后这种错觉仍然存在着。
本部动画片《三国志》是日本一部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为蓝本创作的三部动画系列电影。由Shinano企画制作、东映动画发行。
全本长达7小时,分为三大部分。
日语:三国志 第一部・英雄たちの夜明け(1)
日语:三国志 第二部・長江燃ゆ!(2)
日语:三国志 完結編・遥かなる大地(3)
上映日期:
1992年1月25日(第一部)、1993年3月20日(第二部)、1994年4月9日(完结编)
日本Shinano企画(发行为东映动画)制作出品本剧,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品。
本系列作品开始制作于1987年,历时四年有余,于1991年12月制作完成。在当时而言,是制作史上最大制作,耗资14亿日元,历时四年,且在中国大陆实地考察,精心制作而成。
公映后在日本动画领域获得了很高的赞誉,被誉为最忠实原著的三国卡通,荣获日本动画最高荣誉——动画金座奖。
并于1995年5月获得厚生省儿童福利文化奖。本系列电影的音乐,韵律优美,磅礴大气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更被日后的中国香港等地的古典背景电影、电视作品里被多次引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故事生动、连贯,对故事的人物都有很细微的描述,比方夏侯墩在交战中眼睛中箭并将箭连眼拔出吃下都描述到了。在影片结束的片尾曲中也加入了对中国实地考察的录象的片段。
而对于我个人而言,20年之后才目睹其全本,实为憾事,但是能够全本看完,也算弥补了!
片中音乐:
《三国志·英雄たちの夜明け》(又名《英雄的黎明》)是日本著名音乐人横山菁儿之作,为长达7小时的卡通电影《三国志》的开篇曲,也是日本自己精细的合成器配合以中国民乐乐器的一次结合展现发挥。音乐中的中国民乐乐器有二胡、古筝、琵琶等等,日方为了制作精细特意从大陆请演奏员去日本全程参加录制。包括电影的所有风格都是尊重了中国风格,那配乐的主旋律一直是由二胡演奏出来,从主题曲的间奏,到各个主要配乐段落都是。而电影的第一部《英雄的黎明》,开场音乐更是古筝和合成器合作的精品。另外特别附加一首风姿花伝 (谷村新司)。
音乐作为电影开场实为引导观众情绪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是由音乐把我们带到那二千年前的战国争乱世界!首先合成器的旋律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把大家还是喧闹的情绪带到了银幕前。接着日本东京男声合声团的合声缓缓而出,配合电影画面给大家一个特定的电影环境,而古箏演奏的主旋律在画面景色变换的时候出现,怀旧、舒缓的音乐让人在前面的激昂中得到了稍歇舒缓,由历史的大气变到了社会的风情。一个旋律下来,男生合声再次强化出现,由优美变成了那段时期的政治黑暗。把观众带到了那段忧伤的历史氛围中去。作为开场音乐,把观众的情感“煽”到了汉朝那昏暗的时期。《三国志-英雄的黎明》和宗次郎的陶笛演奏曲《故乡的原风景》也曾多次被香港武侠剧如《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借用为剧情配乐。
片中场景:
三国除了斗智,当然还有斗勇。
片中古代武将马上缠斗,毫无疑问是重点,本片整体感觉是,让我回到儿时看著名画家们(徐宏达 徐正平 陈光镒等)描绘的三国演义,充满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的味道。
当然,也有不足,毕竟动画是动态的,连环画是静止的,因此片中武将战斗场面,在兵器的使用上,似乎除了砸、再砸、猛砸之外,其他动作就非常逊色了。古代,真的是以力享实惠吗?呵呵!
为对比,我们还可以通过了解日本下日本早年画家针对三国故事创作的画卷。
所谓“绘本”,即插图本。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流行事物,其绘画形式是浮世绘,最初为儿童书插图,后来逐渐成为文人玩赏的东西,其插绘内容不仅限于低幼读物。《绘本通俗三国志》,日本天保年间(1830―1843)近四百幅插图由葛饰戴斗所绘。
http://www.fotoe.com/sub/101626/1
总结:
推荐中国的三国迷,以及中国热爱三国的小朋友,观看此剧!
不管怎么说,前面两季虽然拍的很无聊,但是仍然有故事,看有英雄可以玩而这一集呢,就是搞了两个妖怪,一个是个老头,一个是个女孩。
所以这一季可以叫做关羽的女儿。他们的设置是关于一生没有结婚,所以有一次他救了一个孤儿,这个女孩长大成人就来寻找他心目中的父亲,于是生出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故事
后面在蜀国的种种,根本就没有考虑三国演义原著罗贯中先生的意愿,而进行了非常大的改变,绝对把施耐庵的魂都气出了七窍生烟的水准。
而且这个关公的女儿叫凤姬,他是魔术大师左慈的学生左慈因为不满于曹操的跋扈,所以专门跑到他的丞相府来戏弄他,变了各种各样的魔术,变出了日本人的感觉。
影片还借用了来自野史的关羽女儿的角色,她被年轻时的关羽收留,之后寄养在一个普通农民家中,直到通过一场战争和偶遇被诸葛亮邂逅,之后被关羽追认,并成为实际上陪伴诸葛亮直到最后的一个蜀汉英雄。实际上蜀汉后期只有一个诸葛亮在力挽狂澜,刘关张都先后逝世,他没有得力的助手帮助自己,成为曹魏最终获得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
最好的三国动画,东映三国志三部曲之三,神作神配乐,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气势磅礴。
7.5h拍完三国,好像主干啥都有了,这画风30年后看还很厉害,至少比去年蔡志忠拍的《武圣关帝》强百倍,了不起。
对于关羽、诸葛的刻画真好,其实更应该叫三国演义。加入了关羽之女凤姬的角色,还和马谡结婚了,这是唯一要吐槽的地方。最后时刻是九十年代大陆民风淳朴的视频,刘关张的理想实现了么?
所以《风姿花传》其实是关二爷主题曲
日本人拍出了很经典的作品,不是很了解其中拍摄的背景,年代已经很久了,音乐也很沧桑。而且动画的最后也都有一些那个时候在中国拍的视频片段。用三部动画讲述了一个经典,基本许多经典的片段都讲到了。 当然动画也虚构了一些场景和人物,但总体不是很违和。总之,中国人没有做到的事情,让外国人做了
看三国的时候我是最看不得诸葛亮死了的。。。
8.5 在日本人视角下回首三国重塑了自己的史观 曾经佩服司马懿的老奸巨猾 但国家民族应该托付于诸葛亮这种忠良之人;改编中出现的关羽义女虽然突兀 但从大格局上来看 教化平民开启民智传道解惑不正是为政者最需要做的事吗 为天下苍生而为政 今不如昔也;风姿花传一代影史金曲
五丈原结局,但结尾改的尤好。启发民智。
配乐是真好啊!
日版《三国志》剧场版三部曲第三部,最后一部从刘备入蜀一直讲到五丈原,限于时长略去了所有枝节,只保留“入川一汉中争夺战一失荆州一夷陵一出祁山”的主线,很多人物事迹也都有所改动。曹操关羽张辽三人的情谊在关羽之死的回忆杀里再度得到渲染,五丈原悲歌用了土井晚翠的诗。时代之终焉,英雄们渐次退场,原创角色关凤延续了父辈们末竞的理想,守护着最后的净土,用战争无法到达的天下太平之梦,将由教化来实现。
主线还是取西川、汉中争夺战、失荆州、夷陵之战、白帝城托孤、南征北伐,最后诸葛魂归五丈原。但细节改编加入了很多支线,比如左慈和关凤姬这分明就是传说异闻,以彰显传奇故事。三部看下来,如此宏大的历史叙事,从1987年开始绘制,1991年制作完成,历时四年有余,耗资14亿日元。为了营造出真正的中国风格,制作人员曾数次赴中国各地进行实景、实物取材,并有专人负责时代、事件考证,找来中国音乐家演奏古筝、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整部作品画面充满了中国风味。人物造型方面,制作者们参考了中国历年来的三国人物画,可见日本人的匠心态度。横山菁儿的配乐和谷村新司的《风姿花传》太经典了。回首前人这段轰轰烈烈的历史,真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8.7
关云长乃大英雄大豪杰。
画面,配乐,动画制作等一系列优点都在之前两部说来,不再赘述。这一部配音湾湾味很浓,而且这一部剧情改编最大,为了加一个女性角色(蜀国每部都有一个女性角色,第一部刘备媳妇,第二部诸葛亮媳妇),莫名其妙的原创了一个关羽女儿的人物,而且戏份还很多,很重,重要到结尾假扮诸葛亮吓退司马懿。而且左慈变成了奇幻人物。刮骨疗伤,败走麦城,刘关张去世,马谡失街亭都拍出来了,但由于第三部要收尾了,而且主角是蜀国,所以只讲到了五丈原,而且这一部删减巨多,比前两部多很多。而且剧情走势更是飞快,走马观花一样,蜀国大将一会死一个,而且对吴国的描述也巨少。这一部讲的故事都是三国故事高潮之后的,也是个人不太感兴趣的。但刘备去世时还是让我很动容的,个人喜爱程度:2>1>3。但整体看下来,这三部还是一部宏伟的史诗巨作。8分。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60045.html
最佩服的是三部曲的音乐,第一部《英雄的黎明》中的同名配乐被各种中国影视剧借用,早已证明了它是神作。谷村新司创作的主题片尾曲《风姿花传》更是令人动容。 这首歌推崇理想和信义,反过来又由此引发出对壮志未酬和人生如梦的悲叹。歌曲有着浓重地沧桑感,幽深感与三部曲十分贴合,听之怅然。
英雄生命如樱花,当绚丽至极!!
三年级那会儿凤凰台的记忆 就记得过五关斩六将了
豪杰凋零,英雄迟暮,三国最后尽悲凉。个人最喜欢的一部。
关公的形象立体。原创人物关凤到后边却也觉得见微知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