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白乌鸦2018

剧情片英国2018

主演:奥列格·伊万科拉尔夫·费因斯路易斯·霍夫曼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谢尔盖·波卢宁奥利维尔·雷堡汀拉斐尔·佩尔索纳丘尔潘·哈马托娃扎克·艾弗里玛尔·索度佩卡利普索·瓦卢瓦内博伊萨·杜加利奇

导演:拉尔夫·费因斯

播放地址

剧照

白乌鸦2018 剧照 NO.1 白乌鸦2018 剧照 NO.2 白乌鸦2018 剧照 NO.3 白乌鸦2018 剧照 NO.4 白乌鸦2018 剧照 NO.5 白乌鸦2018 剧照 NO.6 白乌鸦2018 剧照 NO.13 白乌鸦2018 剧照 NO.14 白乌鸦2018 剧照 NO.15 白乌鸦2018 剧照 NO.16 白乌鸦2018 剧照 NO.17 白乌鸦2018 剧照 NO.18 白乌鸦2018 剧照 NO.19 白乌鸦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09:58

详细剧情

  才情旷世、桀骜不驯的苏联芭蕾舞巨星雷里耶夫,是兼具自信、欲望与野心的白鸦,坦然放荡于双性之间。影片将他在西伯利亚铁路呱呱坠地,以至在巴黎 演出期间投奔西方的经历前后交接;在恩师普希金眷顾训练下,成为全球首屈一指芭蕾舞男星。赖夫费恩斯(《狄更斯的隐密情人》,38 届)演而优则导,舞坛新星奥力伊凡高首次担纲,配搭“芭蕾坏男孩”瑟基普鲁尼,借新一代光华, 向不朽芭蕾男神致敬。

长篇影评

1 ) 后来,后来你就成了白天鹅

【白乌鸦】在影片中指代那些恃才傲物,卓尔不群的人,容易让人想起【黑天鹅】。作为拉尔夫费因斯演而优则导的作品,应该说是充满惊喜。镜头冷峻精美,很有拉尔夫表面克制、内心澎湃的气质因子在里面;剪辑娓娓道来,现实里雷里耶夫有多野心勃勃桀骜不驯,童年的他就有多脆弱无助。这使得虽然雷里耶夫的行为举止非常令人不喜,但是站在观众角度却无法真正讨厌他——除了他是个无可争议的天才这一点,谁会厌恶一个人仅仅因为他想追求自由呢?

如何表现一个天才?天才有很多种,从搬上银幕的天才们来说,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往往下场并不好,尽管这不是观众所愿,但是往往也合情合理。毕竟没有什么比看到一个美轮美奂的事物被破坏掉更具有高级的悲剧美感了。参见【莫扎特】等。影片自始至终在进行着冲突的铺垫,苏联方面越来越明显的不满在酝酿升级,雷里耶夫越耀眼,我们的担心更甚,结尾一定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在等着我们——这是导演叙事技巧之一,观众也只能乖乖上钩。那决定命运的时刻来临,几场里各色人物紧张兮兮的博弈,让人身临其境,大气不敢出——最终柳暗花明,哈利路亚!雷里耶夫的艺术生涯光辉灿烂,但这一切的前提就在于在影片中面对那个关口时他那义无反顾的纵身一跃。

绝对值得赏析的作品,推荐看看。

2 ) 为了芭蕾

又是一部看冬奥花滑来追的电影,上一部还是羽生结弦的《阴阳师》,这两部电影都没有很打动我,不过影片音乐真的出色,还因为电影认识了狂言大师野村万斋和芭蕾巨星雷里耶夫,二者气质相差巨大,一个东方柔美,一个西方桀骜不驯,但都在艺术创作中留下不朽的一笔,看过电影只想走进狂言,走进芭蕾。

看这部电影也很难不与《最后探戈》进行比较,论光影,还是《最后探戈》好看,论人物塑造,还是《最后探戈》有深度,论故事演绎,还是《最后探戈》更精致,《白乌鸦》前半部分还好,有少年出生和成长,凸显了雷里耶夫的自由浪漫不羁和孤独,后半部分从他受伤被老师妻子接回家就不明所以了,黑白与彩色交替,过去与现在交叉,可彼此的联结看不清楚,与老师妻子做爱和与男性朋友做爱,只为了凸显一下男主的性启蒙和性取向?雷里耶夫是公认的gay,俄罗斯很忌讳这一点,导演去俄罗斯拍摄时似乎也签署了协议不准涉及同性内容,感觉电影犹抱琵琶半遮面,想说又不能说还不如干脆不说,多展现雷里耶夫对芭蕾男舞者的创造岂不更好?

最后想说,拉尔夫·费因斯演绎芭蕾老师挺成功,一点不抢戏,对苏联国家的热爱和体制的无奈都融在表演里了,他说的俄语也被惊艳到。作为导演,细节强调了上世纪60年代冷战时期苏联和西欧国家的思想和文化对立,但又没做的过分到凸显西方自由的伟大贬低苏联政体的地步,一切还是开篇他为雷里耶夫说的那句话——他的叛逃,为了芭蕾,为了舞蹈。

3 ) 天下谁人不识君

最幸运的艺术家是什么样的?可能真的是成名要趁早,他的艺术才华能被自己所处的时代所赏识。鲁道夫·哈米耶托维奇·纽瑞耶夫就是这样的人。

最幸运的艺术家是什么样的?那可能就是死后依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白乌鸦》在伦敦电影节上映时,现场有奶奶级别的观众说自己曾经看过纽瑞耶夫在上世纪70年代的演出,在场的观众看到她说这番话时,眼神里充满了光芒。这样看来,纽瑞耶夫也是这样的人。

《白乌鸦》这部传记片的主线讲述了纽瑞耶夫人生中最跌宕起伏的经历,即1961年他跟随基洛夫芭蕾舞团在巴黎巡演的过程中,从苏联的控制下叛逃西方。这部电影还有两条次线,一条是黑白画面下纽瑞耶夫从火车上出生到芭蕾舞启蒙的童年经历,另一条是他在列宁格勒芭蕾舞学校求学并最终如愿以偿留在基洛夫芭蕾舞团的成长经历。三条故事线在呈现上是并行混剪,但呈现效果并不好,尤其是童年的线索,由于缺乏对白和背景的交代,往往让人看得不知所云,过于跳跃。

看电影之前以为纽瑞耶夫叛逃西方是他精心计划,周密部署下进行的,但结果却是戏剧性的临时起意。当芭蕾舞团的其他成员搭机前往伦敦,他却被克格勃特工扣下,并要求他立即返回莫斯科后,他的叛逃似乎就成了必然,因为他想跳舞,他想成为这个世界最一流的舞者,但在苏联,他自由随性,狂妄自大的性格必然将断送他的艺术生涯。但这也不能说他没有为此做准备,在俄罗斯的时候学习英语,主动与法国的舞蹈艺术家交朋友,说不定他也预料到了这一天的到来。

纽瑞耶夫叛逃的戏剧性还在于,哪怕他的叛逃是临时起意,也充满了各种偶然性。正是他在晚宴中结识的女舞蹈家让她的朋友,智利人Clara Saint观看纽瑞耶夫的演出,并将Clara Saint介绍给了纽瑞耶夫。而纽瑞耶夫能够成功叛逃,离不开Clara Saint与机场警员的交涉,而她又恰好是文化部长故去儿子的前女友,这个身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一切符合真实的历史的话,那么纽瑞耶夫的人生可能是开了挂。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天时地利人和真的也是缺一不可。

什么是自由而不羁的灵魂呢?当警长让纽瑞耶夫独自做出选择,一扇门返回机场,回莫斯科的航班在等着他,另一扇门则通往巴黎的自由世界。当警长带着Clara Saint走进房间时,那扇通往自由的大门徐徐敞开,白乌鸦自由了。

遗憾的是纽瑞耶夫1993年死于艾滋病,作为艺术家的生命戛然而止在55岁。和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莫库里、涂鸦艺术家凯斯·哈林、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尔索普、演员洛克·哈德森等人的命运一样,他们纵然有着艳羡大众的艺术才华,但在致命的病毒面前不堪一击,带着自己的才华匆匆离开世界,留下无数人的扼腕叹息。

4 ) 三支舞蹈:主体的成长史

The first dance, which I will name the mother's look in my summary, is the first debut of the white crow. He came from a humble background, and he always remeber the early rising of his mother because she need to drag the sleigh of food back in the snow. The smile and eyes of his mother when she find the boy waiting beside the window imprints on the boy's mind. He came across another lady at his mother's age, his teacher's wife, whose love makes him unable to breathe. His humble background, especially his memory of his mother, is something that drives hime foward and that he wants to get rid of. It is something he wants to go back to but binding his freedom. The dance is a proclaimation of ambition to surpass his background and obtain his freedom, freedom from his possessive and superegoistic mother-like wife of his teacher.

The second dance, which I will call the smell of the theatre, is second dance, not as quick and infuriating as the first one, but rather slow and emotional. It brings back the memory of theatre when the boy visited the theatre because of the lottery win of his mother. It goes from the childhood to the ambition for the subject, the ambition that will become himself, the stage and the dance. It is a love devoted to the dance when the boy can find himself and becomes his exculsive gaze.

The third one, which I will designate as the break, the decision, money or death for the dancer, is the a small climax of the film when the dancer shows his determination and even desperation to break free from the bondage from his country. It is a choice facing the dance, two doors, one leading back to his home country, the other to his lifelong dream destination. It is also a two incomplete choices, one falling back to the old trap that he longs to free, but a past which decides his present, while the other a new beginning but no return.

to be continued

5 ) 从电影《白乌鸦》看政治逃亡者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苇(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745040517/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看到《白乌鸦》结尾处,脑中不禁浮现了这首诗。

影片主人公纽瑞耶夫(Rudolf Nureyev)生长在苏维埃政权统治下的俄国,年轻俊俏的芭蕾舞蹈演员,天赋异禀使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大胆和叛逆。在一次随团访问法国表演时,邂逅了几位热心真诚的法国朋友,并最终在朋友和机场警察的协助下,成功逃离俄国国家情报局(简称KGB)的威胁和强制,最终留在了法国,却再无法回到成长的故乡。

在随团访问结束后,纽瑞耶夫和其他团员一同抵达机场,准备返回俄国,就在此时朋友挺身而出,在和法国机场警察协调后,决定以政治庇护的名义帮助纽瑞耶夫留在法国。本片最精彩的高潮部分正是在机场的一刻,当法国警察和KGB当众拉扯的几分钟内,在纽瑞耶夫的脑中,“家乡”和“童年”在关键时刻结束后已成为永久的回忆- 劳苦的母亲,启蒙芭蕾舞老师,以及瓦佳诺娃芭蕾学校的Pushkin夫妇。他已知道结果,“祖国”已经被那个老师日夜精心培养下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绝伦的自己背叛了,尽管前方有着自由,命运已经决定一辈子都要背负着沉重。这沉重不会离开,亦不会被忘记,只会时常提醒我们的过去,令我们时感耻辱,时感羞愧,时感内疚,时感怀疑。

纽瑞耶夫在巴黎

影片讨论了两种存在于任何一个政治逃亡者的矛盾情绪:爱国情怀以及对自我的向往。两者之间的对抗以及渐进激化的矛盾。爱国情怀夹杂着对国家的遵从以及个人情感纽带,倘若鲁道夫叛逃,他将面临着国家对他的制裁,同事的疏远,以及个人名声的摧毁,他在苏联的形象将从一个备受瞩目的芭蕾新星,一个受导师和师母爱戴,同事敬仰的年轻人,到万众唾弃,被国家和人民永远边缘化。个人方面,是与故乡和私人情感切割,是永远回不去了。被离弃,被遗忘,被隔绝在外。而这种背离,正是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和艺术追求相悖。这种背离,只是国家情感与个人情感混淆之后才有的政治能力,国家敌人即是个人的敌人。独裁政治在鲁道夫的故事中即是以这样的手段达到其目的,个人的服从即是独裁运作的必需条件,而这种运作无疑是建立在“暴力”方式之上:即使用恐吓、折磨、以及灭亡之方法夺取个人情感诉求。亲情、友情、爱情、名声、利益、自由、精神追求、身体、以及性命在强权政治之下毫无保障,而在这紧急止咳变成了交换条件:即与服从强权政治和个人幸福诉求之间做交换。而即使交换成功,鲁道夫随芭蕾舞团回国,也仅是受限制的自由以及精神追求。

纽瑞耶夫和朋友们

也许每一个异乡人,脑中都曾经经历这种背离的矛盾心情,离开养育自己的那片天空,寻找着自己需要的东西,希望离开的你最终得到那些故乡无法企及和给予的所有。

在他离世后,瓦佳诺娃学校发悼念文:“他在巴黎得到了在俄国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

6 ) 鲁道夫·纽瑞耶夫简介

鲁道夫·哈米耶托维奇·纽瑞耶夫(鞑靼语:Rudolf Xämät ulı Nuriev,俄语:Рудольф Хаметович Нуриев)(1938年3月17日-1993年1月6日),苏联时代的著名鞑靼芭蕾舞蹈家。他卓越的舞技为舞蹈界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并扭转芭蕾舞中男舞者仅作陪衬的现象,提升了男舞者的地位。

1961年,在KGB试图抓缉下,纽瑞耶夫最终仍顺利投诚西方[1]。据学者彼得·华特森对KGB档案的研究,赫鲁晓夫曾亲自签署命令暗杀纽瑞耶夫[2]。

1982年归化奥地利。1993年,纽瑞耶夫因艾滋病于巴黎去世。

早年

纽瑞耶夫出生在苏联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附近,一班开往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列车上,当时他的母亲法瑞达正在前往他的父亲、红军政委哈迈特被派驻之地[3]。他有鞑靼血统,生长在巴什基尔苏维埃共和国邻近首都乌法的乡村,是家中的独子。自从他的母亲暗自让他和他的姊妹去学舞、参与芭蕾舞“鹤之歌”的演出,纽瑞耶夫便与芭蕾结下了不解之缘[3]。他小时候曾学过巴什基尔人舞蹈,当时舞蹈老师惊艳于他超乎常人的学习力、成熟的舞技,进而鼓励他前往列宁格勒接受舞蹈训练。一次当地芭蕾舞团演出而暂留莫斯科时,纽瑞耶夫成功通过了大剧院芭蕾舞团的面试。然而,他一心向往的却是基洛夫芭蕾学校,因此决心离开舞团,回到列宁格勒[4]。

衍生作品

1980年代香港乐队Fundamental的歌曲《流亡舞影》,正是以雷尼耶夫出走西方社会的故事为蓝本,其时雷尼耶夫已开始退居幕后,更获苏联领导人戈巴卓夫准许入境探望弥留的母亲,歌词更预言他会回到俄罗斯演出,虽然最终他于冷战后回到俄罗斯表演,可是他在歌曲推出后5年在法国逝世。

—摘自《维基百科》

7 ) 如果你讨厌男主,这部电影便成功了一半

一位法国舞者曾经这样评价努里耶夫:我简直无法想象基洛夫芭蕾舞团如何满足他对服装的要求,我告诉过他,在巴黎或者伦敦,演出方让舞者穿啥,他就得穿啥!

看了豆瓣影评,很多观众非常不喜欢这个脾气暴躁目中无人的男主,导致白乌鸦得了很多三星甚至两星。我倒觉得Oleg Ivenko小哥能把男主演成一个恶评如潮的坏男孩,已经非常还原了。如果你讨厌男主角,这部电影便成功了一半,不要期待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一个循规蹈矩的乖孩子,只有坚持己见直到最后,才有可能突破世俗艺术的边界,成为创新的大家。

电影里的努里耶夫对朋友出言不逊,公开顶撞舞团高层,随心所欲地发脾气,可以说非常不讨喜。其实谈到性格,努大师的黑历史是一抓一大把。公开顶撞别人已经是家常便饭,还有甩了不小心踩掉自己舞鞋的女伴一巴掌,让三次试演不合格的舞者滚出剧团,发现给自己提供的是自助餐时气得把餐盘摔到墙上,批评奥运冠军的服装像卫生纸等等惊人事迹。一位和他合作过的芭蕾女演员说:能和努里耶夫合作是我的荣幸,但我也非常害怕,因为他脾气太差,我真怕在演出中他抱起我转圈时会把我丢出舞台。

但作为传记电影,我相信编剧还是为努大师留了情面。被他气得离席而去之后,女主角在晚宴上再次与他相遇,告诉他“我决定原谅你了,我第一次原谅一个如此自私的人”,年轻的努里耶夫闻言露出了调皮而得意的笑容,悄悄拉起女主角的手溜出会场。他就像一个孩子,虽然时不时让人抓狂,但怎么也恨不起来,因为无论是嘲讽还是抱怨,周围的人也许能看得出,那是毫不掩饰的真情流露。他会为得不到在著名剧院继续跳舞的机会大闹文化部,也会带着自己的迷妹去看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排练节目,并且毫不吝惜地献上最高的赞美。一切都是为了艺术,为了美,他无言的屈服和忍气吞声,也是为了延续自己的艺术生命。为了能继续留在著名剧院跳舞,他愿意和舞团女前辈合作,在前辈的亲切“指导”下与她亲密接触;他在大城市里寄人篱下住在老师家,无法拒绝投怀送抱的师母,即使这一切快要让他发疯。最后,他在遣送回国的威胁面前终于无法再忍受。他深知这一去将意味着艺术生命,甚至真正生命的终结,于是有了那惊人的一跃,无法回头。

就像影片开头,努里耶夫的老师说的那样,无关zz,他只是想跳舞。

短评

2019上影节NO.01.芭蕾最适合表现冷战了,它是团体舞,又由个人组成。如果你服从秩序,就是苏联;如果你克服恐惧控制舞台,你实现了自我,就是西方。依托于真人真事和小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故事,但不容易拍,当德国小哥说“你对我这样的外国人无法拒绝(原话记不得了)”时,结局已注定,如何铺排细节成为关键。导演显得没有太多调度经验,在捕捉细节上非常笨拙、局促,尽管他像做功课一样认真。法国一直是苏联知识分子向往的地方,是米沃什从捷克划船想去的地方,是一群俄国白银诗人流亡的地方,也是他们反思最多的地方。尽管主角最后说了句话,但到了今天还尝试美化巴黎,却是有点欠缺反思了。记得米沃什说了类似的话,二战之后,巴黎便不再是世界文化中心了。这个剧本还是有问题的。

8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尽管是David Hare的编剧,还是想说:去看“白夜”,去看Mikhail Baryshnikov的舞蹈,看他用脚尖旋转11圈吧

9分钟前
  • vivi
  • 还行

想要做那个“桥”,却终究不能够渡人渡己;于是只有做“列车”,不断前奔找到自由。前一个半小时节奏十分琐碎,穿插了许多没有必要的断片情节和不够出彩的童年往事,勉强地为主人公之后的叛逃做出无力的解释;后半段又似乎打了兴奋剂,突然变成“谍战片”,故意抓回观众视线。新人男演员的身份与角色契合大大加分,让这部片子最终没有沦为干瘪的传记片,注入了一丝别样的能量。

14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Ralph Fiennes导演,Liam Neeson制片,这是什么神奇组合……话说Ralph Fiennes俄语那么6的吗

17分钟前
  • wwei
  • 推荐

一个并未事先计划的“叛国”事件,对于陷入nostalgia迷宫的我来说很戳心了;Adele演了一个和蓝色几乎相反的角色,表现很不错;我想主角的心理挣扎可以更有力一些的,编剧上欠了一点,欠得太可惜了,导演的表达也比较平淡。

20分钟前
  • 还行

节奏不太好,法国部分过于长了,虽然镜头美但是昏昏欲睡。最后的部分倒是不错。还有阿黛尔小妹和霍夫曼小哥哥在,意外。(霍夫曼小哥哥漏了鸟...

22分钟前
  • ninamonroe
  • 还行

三星半。费因斯的导演非英语作品,一个对俄罗斯文化着迷的英国演员,对60年代巴黎的小布尔乔亚风情的展现很迷人。

27分钟前
  • 踢迩达
  • 还行

SFF@Ritz Cinema 他的眼睛带着洞悉万物的观察力,因此雕塑、画像、人体、玻璃花窗都被汲取为他学习芭蕾舞的灵感;他骨子里天生带着反叛,因此从不怯于打破规则,为自己赢得贵人、赢得目光与掌声。三条时间线的交叉剪辑,让一切从模糊到清晰,让矛盾累积到最后一刻终于爆发——苏联的圆梦舞台与自由的巴黎是鲜明的彩色,占满全屏的画幅是要跳出屏幕来的自由渴望,舞曲作为有源音乐在这里被大量使用;而回忆里父亲缺席的童年永远都是褪色的冰天雪地,2.35:1的窄画幅,每一次背景音乐里都透露出此般回忆的不安定与遥远。有几处最开始不太理解的zoom in,现在想来应该是在用镜头语言表达他被人所监视着。

30分钟前
  • 小油碟
  • 力荐

不急不缓的节奏,演员非常出色尤其是男主,男主像瘦帅高冷版的唐家屯托马斯。芭蕾和音乐很有感染力,第一次看到电影把芭蕾舞拍的这么美,专业的就是不一样,画面镜头有种东欧电影的那种冷艳感。

34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他能感应餐厅服务人员的鄙视,察觉对面法国朋友的嗤笑,听清角落芭蕾教练的细语。他的身体躺到已婚夫妇的床尾,灵魂悬浮于卢浮宫的美杜莎之筏,目光凝聚在舞池拥抱的同性恋人,记忆钻进蒸汽火车熏黑的山洞。他是一头强行被带进舞室的动物,一位强制被扮成王子的农夫。如此自私,才能不顾一切追求自由。

3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改变人的不是财富,是艺术。沉醉在男主的眼睛里。这片太美太美太美了!!#SIFF2019

41分钟前
  • 阿作也不是很作
  • 力荐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但是在群鸟中必然有想要飞出桎梏,成就自己的白鸽。看完又听了一遍say you say me

44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镜头和表演都太赞了。希望能和去年的Lady Bird一样,成为伦敦电影节小单元走出的奥斯卡爆款。映后Q&A好几个大妈都是40年前看过Nureyev的伦敦演出,有趣。

47分钟前
  • NexusOne
  • 力荐

香港电影节第二场。桀骜不驯的白乌鸦,才情卓绝的芭蕾舞者,渴求自由的苏维埃之人。一场集舞蹈、音乐、雕塑、美术,迷醉耳眼身心的高雅古典艺术大赏。Nureyev的个性真有几分像男配角的演员,同为出生在前苏联的乌克兰顶尖芭蕾舞者Sergei Polunin!故事上惊喜短缺,后半段骤然异常精彩和引人入胜。执行制片人居然是Liam Neeson!Adèle Exarchopoulos妹妹长相甜美乖巧可爱~第二次在大银幕上看到我的德国小弟弟Louis Hofmann全裸露鸟了啊啊啊!!!>3<你们德国男人真豁得出去!>o<

48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Bravo! A life-death moment.

52分钟前
  • tgyy
  • 力荐

某种程度上,极其自私,才极致自由。

55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推荐

叙事线看得有些乱,但会跳舞的白衣男孩们真的很美。以及,希望天底下的政治都放过艺术吧。

58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18LFF/ 流畅, 优雅, 迷人, 严丝合缝。摄影和调度极为优秀和精准, 是本次伦敦电影节的惊喜. 现场的观众奶奶说自己曾经看过鲁道夫在上世纪70年代的演出,说这番话时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光芒, 或许这就是偶像的力量吧.

59分钟前
  • 海盐
  • 推荐

镜头摄影都非常不错,而且感觉是胶片跟数码高清交替拍摄的镜头。就是三条线剪辑得有点乱,毫无征兆就切镜头了,但是并没有什么联系。男主不是大众审美的那种帅,但是很耐看,越看越顺眼那种。跳芭蕾的汉子和妹子都好美啊~还有那个露点的德国小弟弟,啧啧啧……2019香港电影节观于圆方

1小时前
  • 杯麵
  • 推荐

自大又自卑,热情又粗鲁,有些艺术家是真的很讨人嫌的,看见我熟悉的人的影子。拉尔夫·费因斯蜀黍居然俄语说得挺好的。

1小时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