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族风格
动画片《大闹天宫》是一部民族风格鲜明而成熟的杰作。1983年在法国公映时《世界报》介绍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耐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耐艺术所做不到的,即是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大闹天宫》的民族风格是一种浓重、华美的格凋,就像中国民间的喜庆乐曲一样,给人以欢快、活跃、热烈的情绪。宏伟的场面、奇特的形象、绚丽的色彩等等,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主要表现为造型的装饰美。影片从中国古代铜器漆器等出土文物、敦煌壁画、民间年画、庙堂艺术等方面汲取了丰富养料,通过设计者的精心设计,推陈出新,创造了一种既是民族的、又是新颖的艺术风格。
2 ) 猴妖作乱惊天地
又看了一遍《大闹天宫》,重温童年熟悉的东西总能给人以特别的愉悦,何况是大闹天宫这样的佳构:万氏兄弟的扛鼎之作,中国动画史的颠峰,难以想象这是40年前的作品。现在看来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大片,万氏导演、张光宇的造型设计、上译的经典配音、美影厂的精兵强将,群贤毕集,堪称鼎盛。
当年斥资百万的大制作,体制化的优点是可以得到各种资源的支持,不必考虑市场,不计成本的打磨精品,缺点当然也不言而喻。题目把内容限定在西游记前七回,改编中的很多变动是出于立意的考虑,当时的调子定在反抗阶级压迫上。据万氏60年代的文章是“反映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尖锐的冲突与斗争”,主要还是着力表现猴子的勇敢机智、顽强不屈。当时不少人解西游是把猴子和玉帝的矛盾对应为农民和地主的矛盾,比如张天翼就把猴子定位在起义农民领袖。表现反抗压迫当然不能以失败告终,当年毛主席有词“不周山下红旗乱”,并自注水神共工为反抗压迫的英雄,一下子变成正面人物,慌得神话牛人袁珂在新版中国古代神话里赶忙作了修订,自改前说。同样,《大闹天宫》里当然不能让如来出场,甚至观音也没有露面,保荐“听调不听宣”的灌口二郎本来是观音jj的任务,动画里也改成了李靖的一声请。为了突出猴子的反抗性,对上天的态度也相应作了修改,书里猴子还是很希望上天的。怪力乱神是动画的好题材,但也容易触动禁区,主创人员也曾有敢不敢碰的顾虑,其中一些情节,明显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李长庚请孙猴的原因,一是龙宫借宝(四海千山皆拱伏),二是自销死籍(九幽十类尽除名),动画只保留了前者,显然因为这段涉及阴司报应、投胎转世的封建迷信,当时的社会环境对这些把的很严,甚至地名都不放过,比如《京师街巷记》就曾改北京的“阎王庙”为“延旺庙”,50年代又改阎王庙前街、后街为远望街和远望东街。阴司这一段后来的电视剧还是又加上了,刘江饰演的阎君也很出彩。情节有删的,也有加的,御马监养马一段和马天君这个角色就加得不错,反出御马监这一段丰满了不少。
一打花果山的巨灵神虽然是个垫场,但处理得很耐看,巨灵的造型采用了传统脸谱的形象,跟背景音乐的锣鼓家伙相得益彰。尤其是巨灵的配音,太帅了,于鼎在大闹天宫里是一赶五,还配了马天君、持国天王、二郎和李靖。于的声音极尽夸张,配动画和喜剧得天独厚,小时候看老狼请客,最喜欢听于老唱的那个歌了:“今天好运气,老狼请吃鸡,老狼请吃鸡!请吃鸡,请吃鸡。烧鸡烧鸡配美酒,正好填肚皮。快步快步朝前走,越走心越急!哈哈哈哈哈,越走心越急!”巨灵神的这个片段直接影响了电视剧的处理。后来哪咤战猴子那段倒处理得略嫌简单,首先是造型,就是个傻胖小子,目光呆滞,缺少灵气,不见三坛海会大神的高贵,有点央视射雕杨康的感觉。打斗中三头六臂应该是拿六件兵器,动画也简化成一枪两圈,不热闹。关键是没表现出割肉剔骨的那股狠劲儿,看不出“三天护教恶哪咤”的气势。二打花果山的时候因为没有观音jj,把四大天王的戏份儿加了,显然是参考了封神的魔家四将,这段处理也直接影响了电视剧。
两个老道在动画片里全成了反面人物。太白金星被刻画成一个口蜜腹剑的胖老头儿,尚华的配音也深入人心,花絮里尚华还谈到当时配的时候特意加了一些“仙气”,的确跟虎口脱险里的音色很不相同。太上老君就更惨了,影片把道祖处理成了披发仗剑的妖道,声音有人据说是邱岳峰先生尖着嗓子配的(?!)。依当时惯例,配音演员都没有在演职员表中留名,但四十年后的纪念版仍然没有补上这个名单,实在是个遗憾。更大的缺憾是美影厂的胶片在文革中受损,120分钟的片子现在只剩下80几分钟。
美中不足是片子里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可以更有趣一些。关于趣味性万氏兄弟40年代的名作《铁扇公主》处理得要好得多,虽然限于条件,这部片子现在看来不免粗糙,但一些小地方的想法仍不失新颖,比如猪八戒把耳朵插下来扇风取凉,玉面狐狸抹脸变成美女,把牛魔王的金睛兽作成吹气的恐龙,猪八戒变身的逐渐变化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大闹天宫里这种小幽默就很薄弱了,星星点点有一些,比如上灵宵殿戏天王,这个情节也被电视剧继承了。
一个小错误是说错了猴子的年龄,李长庚向玉帝说猴子的来历时说是应是“三百年前”,影片里作“五百年前”,有点随意。下地府前是三百四十二年,两次上天是一百几十年,八卦炉中四十九年,被压五百余年,从贞观十三年往回推猴子当生在战国初年(以郭沫若前475年为春战之界)。
3 ) 60年代的好莱坞
要不怎么说我靠驴子过活呢。好东西多啊没办法。就恨硬盘不够大。
同一天里看了两部片子,一部是上届奥斯卡大赢家《老无所依》,没看懂……气不过,遂翻出《大闹天宫》来过瘾。
看《大闹天宫》就跟看大片似的,过瘾!
虽说是不记得上次看是几时了,不过这真是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美术片,情节挺搞笑,每每叫我联想起东西方大片若干。上一次我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评论里提到了万籁鸣这个中国动画界的泰斗老爷爷,下面我们来简单八一八万导与《西游记》的二度触电——《大闹天宫》是如何华丽丽地大片了的。
不提影片升华啊内在啊什么的深层涵义,咱们就看看片子本身“硬件”上的几项典型指标。
脚本 吴承恩
……光是看着“四大名著”改编的金字招牌就绝对够格大片了。
CAST 邱岳峰 / 富润生 / 毕克 / 尚华 / 于鼎 / 李梓 / 刘广宁
我本来打算将这一指标与下面的音效合并。整部片子的节奏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京剧极度程式化的鼓点。如果按照影片性质来划分的话那么此片无疑是一部魔幻主义的“动作大片”(此时第一次联想登场了。我想到了《功夫之王》= = ),肢体语言和打斗场面是重点,台词退居二线,典型一“串场小弟”的分量。于此同时你不得不感叹默片时代的伟大,就大闹天宫那点台词,真处理成默片形式打在荧幕上给你看都一点不影响全片的艺术效果。这是默片时代在万氏导演身上留下的岁月光芒,可相反的,窃以为CAST的鸡肋也为后来中国动画的畸形发展埋下了悲哀的伏笔(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闹天宫剧中人物的配音其实是很到位的,典型的比如悟空的磊落无惧,玉帝的娘娘腔,太上老君的贼笑,二郎神的怪叫,声音的演绎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感情倾向都很对得起观众)。
监督(导演)万籁鸣、唐澄
导演对一部动画片的风格起着关键作用。曾听同学讲过一个段子,女演员悲愤的自白——昨晚我被导演潜规则了……可醒来一问,丫竟然是个动画导演!
当时狂笑不止。
动画导演更像个孤独的创世人,与旁人无关。他说,要有日月天地,于是就有了。要有神兵天将,开口就是十万。像老宫那样的,冠以“吉卜力电影的上帝”之名是毫不过分的。无论你做多少不同风格的片子,就算你不像常规电影那样在片头写“XX’s film”,谁的片子观众一嗅就准。
万氏的风格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戏曲化。
角色设定(人设)
关于角色设定,我有了一个新的观点。原本以为中国动画分成两支,一支照搬扶桑国,典型表现在角色奋力摆POSE上。一支亲美,正是体现在人物设计上。你看看美国从cartonnetwork到pixar,设定能一笔画成的绝不用两笔表现。线条绝对呈几何形,笔触精炼而抽象(当然我觉得这也跟西方人从古至今普遍认同几何与逻辑的大审美气候有关)。想想也挺奇怪的。西方的肖像画繁复到能乱真的地步,可动画里的白雪公主裙子上上下下永远就那么几条褶子。
扯回正题——我想说的是,其实这些“被我们学习”的西方动画特色,在《大闹天宫》里同样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抽象的提炼甚至可以追溯到传统写意画或是石刻造像与壁画。猴子叉腰蹬腿没关节已经看到你习惯了吧?太上老君边上的童子头顶着两个圈你不会觉得像米老鼠吧?仙女姐姐的飘飘裙居然是个封闭图形而她们每个人梳的发髻却又各不相同这是不是很神奇?
动画要惊艳,看来跟人设是否详尽到乱真没关系。因为动画,是一种艺术(相关大片我就不赘述了。Pixar、迪士尼的随手拎一部就是)。是以只要用心,怎样都美。
道具服装设定
金丝大环刀,紫玉沉香炉。青鸾彩凤舞,瑶池御酒樽。
菊花台夜未央……被打归被打,但是物资之胜绝不输于老谋子同学的新版《雷雨》吧?
丹炉的原型很有意思,一个铸了饕餮纹的葫芦。简单吧,商鼎。玉帝乘撵,白面博冠仙风道骨吧?永乐宫壁画。仙女姐姐再出来一下——乐舞看着眼熟吧?唐舞+胡旋(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大家可以对照电视版西游记,瑶池会上不但也有彩凤献舞,而且服装和动作也有多处雷同~哈哈不要跟我说纯属巧合我坚决不信XD)。童鞋们~~~什么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呀~
美术设定与原画
如果大家对《丹麦诗人》这部动画短片有印象,就会发现到现在为止,纯色动画仍然是一种受认可的表现形式。纯二维,不上影。
窃以为二维动画将永远占据动画主流的地位。从现代的影视表现手法来看,动画是唯三有必要保留二维制作手段的艺术种类(另两种就是皮影戏与埃及壁画^.^)。
说回《大闹天宫》。(人物)从猴头到路人鱼路人虾,都是纯到不能再纯的满涂。路人虾的手脚竟然可爱到设定成肉色……这点我蛮orz的= = 倒是背景的处理中看得出几分水墨的影子。可是正因为如此,人物背景看着并不突兀就足见美术的用心了。你若问我当今国产动画为啥总看着别扭?要HEXIE啊!
动画(动作设定)
还用我说吗……《千与千寻》2万张原稿已经堪称经典,《大闹天宫》足有7万张的原画数量我还能说什么。
不过……突然想到一点。承接着上面说的HEXIE,借《闹》与《千》来谈谈中日在动作设定上的差异。
《大闹天宫》在某种程度上是巧合的。但它的成功却是必然的。由于剧中大量借鉴戏曲表演成分的缘故,走台,亮相,场景推移,甚至它的“魔幻主义”定位让片子本身带有了一分飘渺雅逸的空灵感。中国人是喜欢“静态美”的。尤其女子行如扶风弱柳,莲步讲究要足不惊尘(我记得当年看《明成皇后》的时候里面有宫人训练幼年皇后宫廷礼仪的课程。到了头上顶碗水你走来走去也掉不下来的程度,走路这一关才算过去。朝鲜是深受中国文化侵染的民族,即使一直被天朝视为化外蛮夷,但人家的规矩学的可是很到位的)。然而亏得是这样从骨子里都是中国戏曲风味的大戏,不然楚天歌这猴子在路上窜这么需要力度感的画面也是这么飘着,就难怪观众怨念了。(背景乐起~好一朵“没力”的茉莉花……)
背景
砸殿那场戏……背景有点假。也不是假……我刚才也说了,背景略带水墨,但总体是迁就人物基本满涂不留白的。可是到了这场,画面风格一下从动画水彩变成了纯正的敦煌风……还是静止的= =
即使是这样,背景依然体现了大片风范。团体操,桃树林,英雄主义,自由精神,琼楼玉宇豪门夜宴,《大闹天宫》成功地预言了未来半个世纪内的娱乐大片时尚。
摄影
摄影挺无聊的……这可谓万氏戏曲化的风格最大的软肋所在。戏曲这种东西你只能在固定角度欣赏,所以在画面精华的同时,大概那一辈导演的视角也被限定在了舞台表演的局限里。纵观《大闹天宫》,推拉摇移跟升降只是基本的电影镜头语言,大量的切镜头与跟镜头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制作水平。其实戏剧的很多小高潮——比如“龙宫借宝”那一段,换做现在,金箍棒这么“如意”,在镜头上还不大玩特技?完全可以跳出“第三人”视角,从悟空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其微妙,岂不也很过瘾?
音响效果与音响制作
此片的音效也令我浮想联翩。悟空被判死刑那场戏,打呼噜的声音让我突然想起瑞星狮。音响自不必提,国家下来血本的电影,原声带会差吗?何况配乐基本都是京剧这种国粹级别的东西。再有就是, 其余“美术电影”结束时都是演员表不过1分钟,但是《大闹天宫》明显很正式。跟其他美术片相比宛如穿了西装般有意思。长长的演职员表,还有了正式的主题曲。只是我也十分不解……为何《大闹天宫》这样动感的片子竟然用了《渔舟唱晚》这样柔和的调子say goodbye =3=||||||||||||||||
最后请把自己放在外国人的视角上。你那时根本不知道《西游记》为何物。当你看到猴子跟二郎神从闪闪躲躲到角斗士式“痞斗”的场面,二郎神哇呀呀呀呀呀呀一声怪叫会不会让你精神一震很想笑?你看到一群猢狲醉拳猴拳耍相扑的时候是不是感慨他们选修课花样繁多?又得请仙女姐姐出来跳舞了……她们采捕百花仙露再献上嫣然一笑,是不是自己都惊艳得七荤八素?OK,老外比你还晕。
于是最后一项大片条件,达成~
4 ) GJM
“孙悟空,曾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于花果山网罗多名社会闲散猴员,从事各类违法活动,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在实施抓捕过程中,其多次暴力抗法,公然向我天庭挑衅。我天庭表现出了极强的克制力,以退为进,极大打击了其嚣张气焰,终将其逮捕后送往西天接受思想再教育”
5 ) 今日欢呼孙大圣
一九六四年在中国的西部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而这一年就在同一片大地的东南方-上海,一部由对万籁鸣、唐澄导演的《大闹天宫》象它的主人公一样也石破天惊的蹦了出来。
《西游记》在四大名著的地位一直比较含混,除了李贽的点评和道藏的拿来主义,远没有其他三部书来得喧闹。而这部一百二十分钟的片子却在童话的画皮下“意外”地把这部巨著的一些小地方提了出来。
按老话讲,这是一部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片子,那么便来闲逛一番,见识一下这东方的“罗曼蒂克”。
瀑布慢慢拉开,我们的美猴王从海外归来,操练孩儿们之余,由于没有趁手的兵器,便去向东海龙王这个老邻居动议一件常规武器。(由于本片误导,长时期我奇怪流沙河、通天河之类怎么能难住俺大圣啊,不过压了五百年,嘿嘿)
这里,龙王犯了一个孙大圣以后将不断犯的毛病:大仙要是拿得动,就送与大仙。
结果是没了银子,有没面子,于是乎教训之一:不要怕人说你穷,家里有宝才是真的!
回头说我们的大圣。趁手的兵器拿到手,自然该从此在山上过着幸福美满,哦,该是幸福逍遥的日子。可就这么一直在山上呆着是不是快乐逍遥?记得有人说过伊甸园里并不是蛇引诱了夏娃,而是夏娃引诱了蛇。
快乐是最会令人厌倦的东西。与其说是太白金星招安了大圣,不如说大圣早就想上天看看。
上天看看何妨?闲着也是闲着。佛家有云:人之一动念,十万八千烦恼。
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有没有这么一个动念的刹那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募然回首。
记得后来取经路上,大小妖精在取笑孙行者时都不免如此拖上一句:“原来就是当年的那个弼马温啊!”此语一出,就像公交车上一个人问:“你为什么不去叫出租”,跟着必然一场纷扰。究其原因,都是或多或少真好点中对方的痛处。
我们是实实在在地从武曲星(我很长时间里以为这是个很牛的大大)和金星的挤眉弄眼里知道弼马温是个什么玩意,可初涉职场的大圣怎么会知道这“弼马温”是干什么的?一句“那里你是最大的”恐怕足够有些诚惶诚恐吗?至于那个终于跑出来的“马天君”,是不是更带有一点“最熟悉的陌生人”的调侃?于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就那么不欢而散,“打伤了马天君,捣毁了御马监,反出了南天门,逃回花果山去了”。
一个人的痛苦往往并不在于失去什么东西,而是往往不知道拥有的是什么?
有句颇为小资的话叫做:往往当一个人失去一样东西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我总恶意地想,比这更令人沮丧的是发觉这样东西一点都没有价值。
且慢。回山便回了,却连逍遥都来不及就急急扯起一面大旗:“齐天大圣”。
如同《简爱》里的那个小法国人:“这中间有一种可笑的东西,也有一种令人痛苦的东西。”
虽然当李天王的脓包先锋和草包儿子铩羽而归之后,大圣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齐天大圣”的名头(即便只是在花果山上。),可我们的大圣又犯了人类的另一个原罪级的错误——好奇:他总觉得这天上或许的确有比花果山更好的地方,
按上海人的讲法,外头兜一圈,小驹心啊野(音牙)忒了。于是在那“闪闪红霞”的诱惑之下,金星老儿稍微推波助澜一下,重为冯妇,“玉帝现命齐天大圣看管桃园。”
如果说上次我们的大圣以一介白丁作了个看马官还算是由平民上升到了基层干部,可这次却以“齐天大圣”的身份作了一个,不提也罢。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这样的小天地总有一段蜜月期,虽然又总是很短暂。当我们的大圣打着“九千年一开花,九千年一结果”之仙桃的饱嗝美梦正酣时,一群漂亮美眉无情的把轻纱在大圣面前剥了个粉碎。
这时候大圣完全暴露了一个普通人的悲哀。直接地说不过就是贪图口腹之欲,再往前走就是求一席之地的虚荣,可当这一切慢慢还原出本来的时候,令我们咋舌的原来是那么熟悉,此刻有些苍凉的两个字:公正。
所谓的公正其实包含两个层次,一方面是不该得到的得到了;一方面是该得到的没有得到。
作为御封的齐天大圣,哪怕我们的猴头再陌生于官吏等级,等到听到东海龙王这个曾在他面前张皇失措的小丑都成为座上客,而他一番拼杀之后还是:“什么齐天大圣,没听说过。一个管桃园的猴头妄想去瑶池赴会,真是做梦!”
当我们自以为在社会上可以有一席之地的时候,往往都会遇见这样的仙女。
一个人企图改变世界,除非他偷吃了仙桃仙酒,还把“玉帝御用金丹”倒个饱,否则只好乖乖被世界改变,因为下场不会永远是童话,而且,大多数时候不是。
《哈里。波特之密室》将判断一个人是否强大在于他的选择而不是能力,可我想,在这古老的东方,能选择吗?
看着最后的字幕,我突然发觉那份忧伤并不是我们如何选择,而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非关遗忘)可以选择。
似水流年,我们终于庆幸我们还会习惯,还会麻木。
于是,在一番自饮自酌的癫狂之后:“你等山前埋伏,你等山后埋伏。”
幸好,那是火热的六十年代,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刚发生什么,正发生什么,
将发生什么勿庸置疑,所以结果只能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回到开头,突然发觉这大概就算最浪漫的地方了。
有时我想,每个人都象孙大圣那样一身本领,以为生活该是怎样,但时光飞逝,我们也像大圣那样终于变成了悟空,之后哪,之后,就是另一部电影了。
6 ) 永恒的记忆
这动画片根本不需要写影评,从年纪小的时候开始看,已经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但无论多少年后,随时拿出来看,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这是国产动画的巅峰之作,是我们在世界动画史上拿出来炫技的作品,也是我们的骄傲。
这个美猴王,那么灵动,那么桀骜不驯,那么神采奕奕,又充满着童心,每一处细节都引人入胜。所以写个影评,表达敬意,值得现在每一个动画人学习,尤其学习这种作精品,作艺术的精神。
要看就看影迷修复版,那是最好的版本。比官方的所谓40周年纪念版都好。玉帝的下巴上非常明显的有颗痣我会到处乱说吗?
永远的经典
“怎么能抵的过我这一锤——呀~”
堪比业界史上的两弹一星,这个猴子是我们国产动画片的骄傲,但到了今天依然得指望着它说事儿~
最早的,也是最好的,向经典致敬
向中国早期的动画制作人员致敬!
中国最好的动画片,来自50年前。
1961年,中国大陆,全手工,此片原画历时4年,10分钟的动画镜头要画7000到1万张原画。文革时期此片被批斗为牛鬼蛇神,是流氓无赖的化身。当时运动每天都在升级,全国的“猴子戏”都被禁演了,万籁鸣也被关起来了。日本“漫画之神”,动画漫画始祖手冢治虫本人承认正是看了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他才弃医从事动漫事业,才有了后来的《阿童木》。中国的动画曾经领先亚洲,我绝对没夸张。9.5
反抗,反抗,再反抗
中国动画=大闹天空,虽然对很多动画来说这样很不公平,但是,你能找出其他这么有代表性的佳作?
一类风格的极致,一种手法的极限与其所能趋至的完美。
中国动画史上的一块金字招牌,当之无愧。
真纯粹的中国动画
这个无须评论。
B / 文本内含复杂性,但是叙述的语调缺乏复杂性。几乎是将孙悟空当做一个完全的超级英雄来描绘,且大多只是通过表层的“行动”来描绘,而情绪什么的几乎是不存在的。至于孙悟空为什么总是表面不屑但却内心艳羡天庭,为什么会对“正名”有如此执拗的追求,为什么一个野性难驯的孙悟空还要嫌天庭“暗箭伤人”,都基本没有更深层更隐约的指向。当然,这大概就是截取一段拍出来的劣势所在,毕竟“西游”就是一个孙悟空不断下沉的过程。流光溢彩到最后都有点审美疲劳。
没有阉割的猴子
中国动画难以逾越的一部
50年过去了,中国动画不进反退,还有比这更可悲的事么。技术上止步不前,创意上才思枯竭。一群羊和两只狼的故事都被反复翻炒出N部,悲矣;当年号称十年巨制制出一部宝莲灯,贻笑大方矣。现在小孩的物质条件比我们好了n倍,但是我仍然觉得当年的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有这么多优秀的动画片陪伴成长。
【武大】从造型设计到人物动作,从脚本到到音乐,每一个镜头拿到现在仍然足以与世界好的动画相比而毫不逊色,这个腰间束着虎皮裙,手舞金箍棒,神采奕奕,勇猛矫健的猴王成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孙悟空形象。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