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时代》(8分)
一、电影概况
时代片(故事反映当时历史背景),让人了解到不为人知的历史片段。
讲述在越战时期香港,大澳渔村艇家女“水尾”为了生存为了爱情在风月场中浮沉的个人史诗。
导演陈安琪,与许鞍华同期的女导演,夏文汐和黄秋生主演,黄秋生惊艳帅炸。
二、故事背景时代背景(摘自豆瓣)
“越战时期,奔赴战场的美国大兵途径香港时,会在湾仔停留,这让湾仔自1950年代末的数年间,充斥靠他们过日子的纹身师傅、小要饭、拿着照片找爸爸的“杂种”、阿飞及实为妓女的Bar女郎,形成特有的风情。随着越战的结束,湾仔渐成荒凉地。”
三、观影感悟
1.时代与个人
越战时期的香港,谁也想不到美国发动的越战竟也会影响到香港一个艇家女的一生,渺小的个人只能随着时代的浪潮沉浮,有了越战才有了水兵停靠,才有了这声色产业,才有了水尾从艇家上岸成为妓女,才会邂逅了jimmy,才会为情出逃成就自己的事业。个人在命运的蹂躏之下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对抗命运的代价就是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灵魂。每个人在时代面前都是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不幸遇到一个大风浪或稍有不慎,就会饱尝溺水的滋味。
2.个人所经历的苦难
被强暴夺去处子之身,刚入行被人排挤歧视取笑,为不被赶走自行堕胎,因捍卫爱情与小伶玉反目自己出来站街维持生活,被jimmy抛弃,因自己出来开店被黑社会拳打脚踢,本想嫁与jimmy上岸却没想到物是人非流水无情,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事业被人强取豪夺,这些都是水尾一人所经历的磨难。生存不易,立足不易,成就事业更加不易,困难之下更显水尾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品质。
3.农村与城市、艇家与居民的差异与流动(歧视的发生与融合转化)
(1)哪里都有歧视链(歧视的本质就是不对等,而地位实力的不对等是关键)。歧视也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强暴,弱者被迫放弃自己的习惯语言文化去融入到强者制定下的标准和文化当中,并自诩这一文化是更加高级更加优越的。歧视的标志常体现在外在的语言、生活习惯、衣着谈吐、日常行为、价值、文化差异。片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城市对农村的歧视,居民对艇家的歧视,有经验对刚入社会没见过世面的歧视。歧视是邪恶的,但在当事人身上却往往是无意识的,就像我们成人会看不起小学生一样理所当然。优越感不但来自于地位的差别,还来自于经历的差别,自己经历过很多难免就会对无知的嫩头青予以蔑视。
(2)同时这样的歧视链也是一种体制,被歧视者逐渐转化成歧视者,从下位者变成上位者,体制不变歧视也不会变化。
(3)正因为有流动有碰撞有融合才会提供两个群体的歧视实现的场所,流动最频繁最激烈的地方歧视就是最严重,为了谋生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也总会力争上游跳出舒适圈,有的从农村去到城市,有的从落后地区走到发达国家,有的从下层走到上层,有的从青涩走到老练,歧视就在此中发生。现实中有着各式各样的歧视:本地人歧视外地人,内陆歧视艇家,香港歧视大陆,美国白人歧视黑人,职场老人歧视新人。影片中在外发达了的梦露回乡(带着青涩的女孩去到大城市),就跟以前香港人回大陆(大陆人到香港偷渡移民),或者是城市人回农村(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状况呼应吻合。
4.人与资源环境
被资源加身的人与原来的人还是同一个人,但是在社会中属性和地位已经全然不同,资源置于人身上后就会引起内在和外在的异化或说是变化。就像影片中落魄的艇家女与摇身一变的高级俱乐部里的小姐,又或者现实里为了几十块卖身的站街女和一个月能赚几万几十万的外围,他们又差在哪里呢?决定人地位到底是人本身还是加在其身上的资源与环境呢?茅坑里的老鼠和粮仓里的老鼠同样是老鼠,遭遇却云泥之别(李斯溷鼠的典故)。
5.感情与现实
真情在现实和时间面前的不堪一击,造成一幕幕的悲剧:水兵抛妻弃子导致jimmy母亲跳海自杀;jimmy遇到水尾后脱离爱他养她的小伶玉;jimmy与爸爸相认,为了更好的生活毫不犹豫地丢下水尾;jimmy多年后归国往日情谊已被时间冲刷殆尽又一次辜负水尾。
同时人间却也有着一丝丝经久不断的情谊:德叔的助人,王英的义气,水尾与小伶玉的和解,水尾和表妹相互扶持共同进退。
6.妓院俯拍n个小隔间,看到里面的男女,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感。俯拍视角也让人感受到自诩高贵理性的人类的可悲(仿佛在观看动物世界动物交配的情景),人类回归兽性不过是动物而已,仍然无法突破人性欲望的控制。
说起香港的女导演,很多影迷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许鞍华。对于比较资深的影迷来说,唐书璇和张婉婷也是不可忽略的两位香港女导演。而和许鞍华、张婉婷差不多时间出道的陈安琪,恐怕只有极少数的影迷知道。
上文提到的四位女导演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曾在海外接受教育。看来,在六、七十年代,女性要进入导演这个行当,得有过硬的学历才行。
唐书璇1968年便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董夫人》,许鞍华则到1979年才拍出电影处女作《疯劫》,在我看来,作为女性导演,她们分别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先锋和旗手。而陈安琪和张婉婷算是追随者,她们在70年代后期便已经进入影视行业,在摸爬滚打几年后,分别于1984年(《窥情》)和1985年(《非法移民》)拍出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有趣的是,这两部作品的出品方都是邵氏电影公司。
在我的印象中,在陈安琪和张婉婷之前,邵氏电影公司是没有投拍过女导演的影片的。八十年代中期,邵氏电影公司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时期,支持两位女导演拍出她们的处女作,也许是邵氏电影公司的“求变”——但,有心“求变”,无力回天。
《窥情》的编剧是著名作家李碧华。在这个关于情欲的悬疑故事中,李碧华应该是借鉴了希区柯克的《后窗》,可惜的是,整个故事还是过于流俗了。限于剧本,陈安琪的最终呈现也只是及格水准。
张婉婷的《非法移民》算得上是一部写实佳作。可以说,在处女作这一仗中,陈安琪表现明显不如张婉婷。
不过,《窥情》有钟楚红、汤镇业、金燕玲、万梓良、谷峰等当年的大咖出演,又有“窥”与“情”(欲)的噱头,票房表现应该是不错的。也许正因为如此,邵氏电影公司立马又投拍了陈安琪导演的第二部作品《花街时代》(1985)。
《花街时代》是陈安琪的剧情片代表作。它的出现,是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创作了的对的作品。
从剧情到画面再到情感,《花街时代》都是一部真正拍出了香港的殖民风情的影片。影片中的“花街”,是指五、六十年代主要为途经香港奔赴越南战场的美国大兵服务的“红灯区”。“花街”的特色是洋中杂糅、暧昧靡乱,影片的美术指导李景文很好地“复原”了“花街”所特有的风情,他也因此获得了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的提名。
李景文当然是《花街时代》遇到的“对的人”之一,但更为重要的“对的人”是导演、编剧、男主角、女主角,他们之间的碰撞给影片带来了最绚丽的火花。
《花街时代》是关于卑微的人们在卑微的时代的挣扎的故事,也是关于遗弃与寻找的故事。陈安琪1949年生于上海,后随父母移居香港,又曾在台湾和美国求学,她可以说是“大江大海”之后的“流浪儿”,而她的父亲更在她和她弟弟尚且年幼的时候离他们而去(父母离婚),她又因此成了“弃儿”,她此后几乎用她的一生来寻找失去的父爱。《花街时代》中的遗弃与寻找,可以说是陈安琪的内心的投影。
《花街时代》的编剧是香港著名文化人陈冠中。很多人知道陈冠中是香港著名文化杂志《号外》的创办者之一,也是香港非常重要的作家。但鲜为人知的是,陈冠中八、九十年代曾参与过不少电影作品的创作,如《烈火青春》(1982)、《上海之夜》(1984)、《等待黎明》(1984)、《恋爱季节》(1986)、《杀手蝴蝶梦》(1989)、《棋王》(1991)等,他还是香港电影导演会的发起人之一。陈冠中也是时代的“流浪儿”,生于上海,长于香港,也曾负笈美国、长居台北,如今则在北京定居。翻看陈冠中的编剧履历,也是熠熠生辉的,作为非专职编剧,他曾两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而他编剧的作品,大多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流浪儿”的身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陈冠中写出了最具殖民风情的《花街时代》。
《花街时代》是黄秋生的电影处女作,也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部作品。黄秋生是混血儿,也是私生子,还是“弃儿”。黄秋生的父亲曾任港英政府官员,在他四岁的时候便离他而去。之后,他的母亲和他的父亲保持了数年的通信关系,但在他十二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失去了联络,此后杳无音讯。《花街时代》中的Jimmy正是一名“弃儿”,只是,他被“弃”的方式与现实略有不同。Jimmy这个角色对于黄秋生来说,可以说是不用演的,他“做自己”足矣。黄秋生在《花街时代》中的忧郁与帅气,与他在之后的许多影片中的形象是大相径庭的,这一方面表明他已经从“偶像派”炼成了“实力派”,另一方面也给影迷提出了一个疑问: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黄秋生?Jimmy这个角色并没有给黄秋生带来任何奖项(因为对他来说难度系数太低?),但我仍然认为这是他表演生涯中的最出色的表演之一,可与张国荣在《阿飞正传》中的表演媲美。
今年3月份,寻父多年的黄秋生,终于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双胞胎哥哥。作为“弃儿”,他已经无法再见到自己的父亲,但找到了“亲人”,也算一次非正式的“回家”了。
夏文汐不是那种最漂亮的女明星,却是让人过目难忘的女演员。1984年,她在《唐朝豪放女》中出演鱼玄机,她演出了千古名妓的魅惑、才情与气度。隔年,她在《花街时代》中出演中下层妓女,同样能够演出角色身上的卑微与悲情,成了“花街”的最佳“代言人”。夏文汐是那种放在恰当的氛围中就能够有出色表现的女演员,《唐朝豪放女》如此,《花街时代》如此,《烈火青春》也如此。有趣的是,三部影片的氛围是有交集的,《唐朝豪放女》和《花街时代》的美术指导都是李景文,而《烈火青春》和《花街时代》的编剧都是陈冠中。
《花街时代》所遇到的“对的人”,还有叶德娴(她因此片获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于倩等重要的“绿叶”。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订。这预示着香港作为殖民地的历史将于13年后结束。《花街时代》作为一幅从侧面展现香港的殖民风情的通俗画卷,在1985年呈现出来,既是一个提前告别的仪式,也是一首悲情的挽歌。
《花街时代》公映后不到两年,1987年5月,邵氏电影公司宣布停止生产电影。此后,邵氏集团全力转战电视领域,于是又有了TVB的辉煌年代。
和邵氏电影公司合作了两部影片的陈安琪,在两年的休整之后,于1988年推出了爱情喜剧《爱情谜语》。影片由钟楚红、叶童、杜德伟主演,陈安琪、陈冠中、方志豪编剧,陈冠中还担任了影片的策划,蔡澜则是影片的监制。这个主创阵容也算是豪华的了,但影片却平庸之极,唯一可以称道的是影片对同性恋比较直接的表现——这在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中还是非常罕见的。
《爱情谜语》在商业上应该是失利的,这让陈安琪觉得自己的电影创作题材与香港商业社会环境是不太吻合的。于是,陈安琪离开了电影界,而这一离开,竟然长达20年!
20年间,陈安琪主要在广告界任职。若从世俗层面上来看,陈安琪的转型是非常成功的,作为广告导演,她曾拿下多项国际大奖。
但,电影对陈安琪的召唤从未停止。
2008年,阔别电影界20年的陈安琪突然拿出了一部新作——《爱与狗同行》,而且,这是一部纪录片!
此后十年间,陈安琪又陆续创作了另外两部纪录片,《三生三世聂华苓》(2013)和《水底行走的人》(2018)。
陈安琪创作的三部纪录片,在某著名评分网站上的评分都在8.0以上,她已经成为近十年来华语世界最重要的纪录片导演之一!
在《水底行走的人》中,主人公黄仁逵对导演陈安琪说:“所有人拍纪录片都是为了寻找自己,从第一天我就知道,这件事不关于我,是关于你。”
黄仁逵的这个“论断”并不适合所有的纪录片导演,陈安琪也否认了他的“论断”,但这个“论断”放在陈安琪身上,其实是恰当的。
《爱与狗同行》在讲述“人爱狗,狗爱人”的动人故事的同时,陈安琪也放入了自己的私影像(主要是父亲的影像),并藉此解开了生命中的最大困惑。
陈安琪在影片中说,狗狗教给她最重要的东西是同情与宽恕。她的父亲在她幼年时离她而去,一直是她的一大心结。在私影像中,她和她的弟弟看着年迈瘦削的父亲,回首那些唏嘘的往事。她和她的弟弟也四处寻访他们幼年时候的温馨或忧伤的记忆。在经历这些之后,摸着饱受病魔折磨的狗狗BABY的她突然释怀了。
爱与狗同在,陈安琪在狗狗身上找到了爱,又在爱之中找到了自己,并释放了自己。
聂华苓是20世纪华人文学界最重要的推手,有“世界文学组织之母”之誉。两岸三地的诸多著名作家如丁玲、莫言、余华、苏童、毕飞宇、白先勇、林怀民、蒋勋等,都曾是她的座上宾。而陈安琪和她的关系比较特别,陈安琪在美国求学的时候,和她的女儿是好朋友,也曾住在她家。
所谓“三生三世”,源于聂华苓的自喻:“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陈安琪的“根”在香港,也曾在台湾、美国长期生活,她虽不是一棵树,但“三生三世”中仍有她自己的影子。
少年时在聂华苓家的生活经历,拍纪录片时多次到访,对陈安琪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生命记忆。在记录聂华苓灿烂的“文学人生”的同时,陈安琪也记录了她与聂华苓的缘分。套用王家卫的“三字经”,陈安琪用《三生三世聂华苓》做到了“见文脉,见人情,见自己。”(原文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水底行走的人》今年7月5日在香港小范围上映,我还没有机会看到全片。从片断看,陈安琪一如既往地“介入”了影片,黄仁逵说她是为了“寻找自己”,应该是“实锤”!
其实,在《花街时代》中,陈安琪也在“寻找自己”。
陈安琪的每一次“寻找自己”,都是发自内心的创作,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出色的作品。
掐指一算,陈安琪比许鞍华小两岁,比张婉婷大一岁,她居然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再一算,她也年近七旬了。希望她永远不要停下“寻找自己”的脚步!
知道夏文汐,是十几年前被人安利《唐朝豪放女》。
毫不吝啬地说,在国语风月片里,《唐》论第二,很难想象谁敢舔脸称第一。
无论是对唐代文化背景的细节表达,还是对诗人鱼幼薇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义形象的塑造,格局之高立意之深,即便放到今天看依然超前。
《唐》后一年,夏文汐接拍了这部让她差点拿到金像奖女主角的《花街时代》。
海报上卖弄风情的限制级画风,一个欢场女子命运兴衰的故事,中间穿插着黑帮血拼、小杂种找爹的狗血剧情,却在86年金像奖上拿到最佳女配角(叶德娴),同时入围最佳女主角(夏文汐)和最佳美术指导(李景文)。
大概是因为,包裹在风月视角下,电影透视出香港这座特殊「殖民」城市,在风云巨变波云诡谲的冷战时代,藏在灯红酒绿背后的兴衰变迁史。
夏文汐够美,黄秋生够帅,叶德娴够攻,这部片几乎见证了几位日后的影帝影后们的颜值巅峰。
跟《唐》一样,《花街时代》的美术指导也是李景文。对于大澳渔村的落后景象、湾仔特殊时期殖民风情、油麻地后起之秀的兴衰巨变的画风把控,李景文控制得十分到位。
从鱼玄机到水美丽甚至到后来的金湘玉,夏文汐饰演过太多类似的反叛不羁独立豪放的女性形象,被誉为「香港一代霸气烈女」。
而对于日后自嘲「烂片影帝」黄秋生来说,《花街时代》里的混血弃儿Jimmy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其中被父亲抛弃整天拿着照片到处找爹的剧情,基本完整复刻了黄秋生本人的人生。
而80年代的叶德娴可谓风生水起。就在《花街时代》拿到最佳女配角的当年,叶德娴还凭借与刘德华合作的《法外情》入围了最佳女主角。
而在这三个角色背后,水美丽映射着平民阶层的痛苦挣扎,Jimmy代表着殖民时代中洋杂糅的困惑暧昧,而叶德娴则象征着当时黑社会在维护社会治安上扮演的奇怪角色。这些角色一起,刻画出了一幅殖民时代香港的众生相。
在1986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的特殊时间节点上,《花街时代》的问世,大概也算是向香港殖民时代道别。
如果说《唐》里诗人鱼玄机还算是有恃无恐的浪荡才女的故事,那《花街时代》里渔村女上岸做酒吧女,基本只能看作底层人自食其力挣扎揾食的故事了。
影片英文名《我不是苏丝黄My Name Ain't Suzie》,呼应了1960年另一部有名的美国电影《苏丝黄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
在《苏丝黄的世界》中,中美混血的女演员关南施演绎了一个在美国视角下,冷战时期的香港交际花形象——肤浅虚荣,热情狡黠,加深了西方人对于东方女子的刻板印象。
《花街时代》的导演陈安琪似乎想借这部作品打破这种成见,求新求变。
相似的时代背景,相似的主角身份下,水美丽面对人生起伏命运捉摸表现得更坚韧达观。
电影开始,在一个被扔掉的剩苹果都会被孩子们抢食的落后小渔村里,女主水尾被一群心术不正的青年用一支圆珠笔骗走了第一次。丝袜和食物都没有忽悠住这个贫穷的少女,但圆珠笔却似乎象征着另一个世界的投影,这吸引住了她。
渔村的人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船上,婶婶在渔船里接客——养活自己的孩子都很艰难,遑论非亲生的水尾。能跟着当妈妈桑的前辈出去湾仔挣钱,是所有适龄女孩们最好的出路。
从大澳渔村走出来的乡巴佬水尾,成了湾仔luckybar里初生牛犊的明艳吧女。在前辈小伶玉的调教之下,她操着单刀直入的英文「no money, no happy」,游走在众多美国大兵之间。
途经香港奔赴越南战场的美国大兵们会在醉酒之后挥金如土,年轻漂亮正当时的水美丽却陷入了跟小杂种Jimmy的爱恨情仇里,导致了跟小伶玉结怨和出走。
水美丽的性格设置是:有情有义,不屈不挠。所以后来,不管是汽水吧里艰难创业的姐妹,还是夜场老板娘,水美丽一生都在跟命运作斗争。
面对爱人的背弃,水美丽感叹「谁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这大概也是编剧陈冠中对于那个时代所有香港人的结语。
水美丽与混血小杂种Jimmy的恋情,成了全片里女主唯一一段单纯温情的时光。虽然这种温情本身也很虚假。
Jimmy长成了一个混血美少年,混迹在前赴后继的吧女之间,被操着一口上海话的小伶玉养成了一个负心小白脸。
他穿梭在寻欢的美国大兵之间,拿着一张照片满世界问父亲的下落——这几乎是黄秋生的本色演出。
黄秋生生父是英国人,在他4岁时抛弃母子回国,让作为混血儿的黄秋生从小在「鬼佬」、「杂种」之类的称呼中艰难长大——这大概也算是殖民时代下并不罕见的剧情。
几十年后的当下,混血美颜或许能成为一个艺人的卖点。但在当年,顶着混血儿脸的黄秋生其实很难找到正经角色——这也是后来黄秋生拿着影帝奖杯,演技拔群却不得不继续接拍大量烂片糊口的原因之一。
其实香港金像奖曾爆冷颁给过不少偏门作品,但多冷也冷不过黄秋生当年的《八仙饭店》。影片成功塑造了一个让许多人童年阴影的形象,也奠定了黄秋生货真价实的「烂片影帝」之名。
《花街时代》里,终于找到父亲的Jimmy继承了生父无情无义的传统,抛下小伶玉和水美丽回到了美国。甚至在中年回到香港寻找第二春的时候,也跳过水美丽选了快餐店打工的少女Wednesday。
在走投无路的危难时刻,唯一给水美丽支持的,是一个混黑帮的大姐大黄英。叶德娴扮演的黄英,活灵活现的展示了50-70年代香港「警察管黑帮,黑帮管治安」的现实写照——生意人遇到问题,找警察冇用,交保护费也白搭,必须依附于某个黑道大佬。
特殊时代背景下,公平和正义统统缺席,金钱和权力掌控一切,欢场无真情,生存靠铁腕。
但黄英和水美丽之间若隐若现无法明言的同性爱侣之情,成了水美丽寂寞的人生里的可贵的安慰。
跟其他同类题材不同的是,虽然讲着风月场的故事,但本片导演并未着力于卖弄风情,而是更多的聚焦在了花街里卑微女子百味杂陈但鲜活真实的人生。
《花街时代》的编剧是香港文化名人陈冠中,他也是当年香港著名的文化杂志《号外》的创办者之一。
通过一个个底层小人物的悲欢,讲述特殊时代里一代香港人面对新旧交替时代变迁的苦难挣扎。这是一部小人物的殖民野史,也是这部影片背后的良苦用心。
后来,在《我这一代香港人》一书中,陈冠中总结那个阶段的香港时说:
「香港不像其它一些未发展地区有自然资源可开采,也不能依赖农作物的种植出口业,只能靠劳动密集而且带竞争性的小制造业及小服务业。加上当年殖民地政府没有扶助工业的政策,也不提供生活保障,而社会福利更是杯水车薪,遂形成一种全民工作观,人人要自力更生,人人要开工搵食,社会大众视努力工作甚至辛苦创业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二战前的工商业基础、华人的刻苦耐劳、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风气、上海调教出来的外省人的经营工夫、移民资本家的资金,在艰苦的50年代都被派上用场,后来被认为代表香港性格的创业精神及can-do(搞掂)精神大概是因为当年这种经济形态而被激发出来的。」
殖民时代总会过去,风尘女子总会老去。
被削掉一只耳朵的黄英再也罩不住了的时候,水尾风生水起的巅峰时代宣告结束。
但在《花街时代》片尾,快餐店老板说:「用不了多久,她一定会另起炉灶的」,大概也算是编剧对于一代香港人挣扎求生精神的致敬。
- THE END -
一个女人 到底该怎样活着 或死去
费翔一样的黄秋生
越看越觉得做老鸨也是值得尝试的职业,而且非有聪明有脾气的女人不能胜任,唉生不逢时啊,若在那花街时代me没准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香港女导演陈安琪的代表作。陈安琪导的片子不多,后来去大学教书了。这部电影虽然以妓女生活为题材,但不像《金鸡》是童话故事,而是走写实风格。夏文汐演戏投入放得开,黄秋生荧幕处男作。
夏文汐、叶德娴、黄秋生,今日都已物是人非。
好故事一放在越战的背景下,又加了几分意思,编剧陈冠中貌似对战乱背景很有爱,也很能掌控,参考等待黎明,上海之夜
香港一直以妓女自喻,而此片英文名就是my name ain't suzie wong,一語道明香港對妓女意象的反抗。全片不乏暴力描寫,可以說是一部香港屈服于暴力之下而淪為妓女的殖民史。夏文汐美不勝收,但更讓人驚歎的是如妖孽般的黃秋生,那個風情萬種,勝過張國榮,勝過吳彥祖。
打滚~~~~秋生叔这角色太TM有爱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公司捧新人为他量身定做的呢>0<真的是猫一样的男人捺......这娃当年长得真叫个华丽呀.........仰天....................时光~啊呀时光
昨晚迷上了夏文汐,今晚又按图索骥了一部,这周我想每晚都邂逅夏小姐
湾仔这地方你知道的。每根电灯柱都有名堂的。。 同样身为hybrid,Jimmy比《收件人不详》的尚武幸运找到了自己的爸爸,也比《人间的证明》里的焦尼幸运。。黄生那时真妖艳。。好中意叶德娴和夏文汐
文汐应该是德娴的,完毕。
道尽“咸水妹”的酸甜苦辣,充满现实感的作品。年轻的夏女神演技出色,把村姑的粗鄙、痴情女郎的坚持、大阿姐的风度都演了出来,生涩的秋生很靓仔。看着他们扮老,对比今日,真是唏嘘。叶德娴的易装阿姐也很闪亮,同性爱侣情谊动人。
算邵氏经典了,那个时代是邵氏最懂的香港,不过也正像邵氏挽歌。
浴缸堕胎这段让我想起《自梳》。这是黄秋生最美艳的年代吧,真是性感的小混血啊,夏文汐和叶德娴也太有爱了吧!另外,片中的音乐也很好听,还有编剧是陈冠中
黄sir骚年时代的混血美,叶德娴的中性扮相也较亮~情节和节奏都一般,夏文汐骨子里的狐媚感
2008-5-3 16:33:37 7/7.3(12) 混血气质,靓过梁朝伟啊,再忧郁点,演阿飞正传都够了,完全可以走点内涵路线嘛,何必破罐破摔呢……休养了几年,就换另一副德性了,实在有点可惜
那时的黄秋生,奶油得要死!
年轻的夏文汐将一个性格倔强、敢爱敢恨的妓女角色拿捏的很好,黄秋生也奉献了他最帅气外露的一次表演,有明显模仿詹姆斯·迪恩的痕迹。PS:秋生叔演完本片后自觉演技未够水准,入香港演艺学院深造,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
拍的太浮皮潦草了。黄秋生帅到爆,戏也演的好。2星半
消消停停的讲了一个动人且心酸的故事 狗血和2B桥段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