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年的民工这样讨薪
这一集的练功过程没有上集有趣,不过连贯了许多。刘家辉的搞笑功夫居然也不差,虽然大多数时候的肢体语言只是双手一摊,可是外形实在可爱。
敖志君的摄影在尽量配合功夫良要求的同时,显然还是做了些个人的努力的。例如过沙坑的烟阵和最后刨起的五色灰土,例如辞别小侯和惠英红的那条夜巷,类似《十八般兵器》的场面,还有1小时29分水车前景的打斗场面,我仿佛都能想象出他跟刘师傅求情的可怜巴巴样……
王龙威这条肥猪油,为啥总有人找他演大反派呢?这个不苟言笑的胖子明明不够看的啊!他最后的板凳五跟班里面有个是冯克安。
小侯的那个造型,眉头上一颗浓痣,莫非是cos刘师傅本人?刘师傅你也太自恋了啊!
敲竹杠,绑竹蔑,刘师傅对竹子做兵器还有还有心得的,此片堪为《醉拳II》酒楼大战的先声!
最后的结局还是劳资和谐了,本来么,哪怕是外族的资本主义,也得有人开厂,工人才有生计啊。只是能想到“搭棚”这么个宜古宜今的话题,也真属不易,当年建筑工地上的哥们估计看high了!我们现在的动作片呢?拍给谁看?
2 ) 搭棚与中华武术的结合
本片在香港影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它显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类型电影。在另一方面,它像各种通俗类型片一样无可避免地反映着该年代价值与观念。虽然它那鲜明的通俗色彩在正规的电影学术领域里研究及成为舆论的机会不大,然而它本质上的动机倾向在影响技术的开发亦有高度的创新性和广泛影响力。而刘家良成功将搭棚与武术结合的创意使这部电影更添创造性及新鲜感。
3 ) 功夫喜剧经典
‘装瘸子就要有拐杖,装瞎子就要翻白眼’!这是多么有喜感的人啊。对别人的行为有很细致的观察,再融合自己的特点,活灵活现的一个假扮大师,活生生的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啦
夸张又不失自然的笑料,古灵精怪的周仁杰。精妙严格的打斗动作,居然连竹子都能成为搭棚大师手中的超级武器。这才是刘家班的巅峰时期作品。只是这样硬碰硬的真功夫,恐怕今后很难看到了吧...
最后皆大欢喜,既惩罚了坏人包工头,又为大家讨回来工钱。总之看完之后,就觉得,很舒服
4 ) 更好看了
比起第一部《少林三十六房》来,这部片子更多了点诙谐幽默,氛围也更轻松,刘家辉的搞笑天分也展现地淋漓尽致,应该说,比第一部更好看了。
在这部片子里,刘家辉并没有延续上一部的线索,扮演三德大师,而选择了一个市井混混这样的具有喜剧效果的角色。并且,非常讽刺的是,刘家辉在戏的前段还假扮少林高僧三德与恶霸周旋,但此时他完全没有武功,完全靠耍小伎俩来蒙混过关,这场戏中戏非常暴笑,特别是用钢丝钳剪断钢丝时我差点仆倒~~这可能是导演对于特技的一种轻松的调侃吧,看过前一部的朋友如果看到这段,前后两个刘家辉的反差一定会让你捧腹的。
为了配合整部片子轻松的喜剧风格,本片的动作设计也突破了传统,独具创意地以搭竹棚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另类的“功夫”。在这里不由得要佩服一下刘家良师傅,敢于这样创新,而且不可否认,动作真的是非常精彩。当然,这里刘家辉的不俗演技以及真材实料的功夫底子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其实本片虽然是以《少林三十六房》续集这样一个名目推出的,但实际上两个故事并没有什么连贯性,因此直接跳过第一部看本片,也不会有所损失。而从电影本身来看,这部确实比第一部好看得多。
5 ) 渐入佳境的电影
一直不喜欢这种武打片,特别是老的武打片,很听不惯里面那些人说话的声音。所以看这部片的时候,前半段居然睡着了。后来被几个镜头吸引着看了下去,发现还不错,于是看完。
总的感觉也说不上喜欢吧,只是觉得老的电影还是有它们的魅力,不过那个情节啊,真的够老套的,呵呵。
“你这次要我扮少林高僧、武当道士、白眉道士还是两广提督?”“白眉。”
威亚群演现内功,合体硬闯机关屋,巨石洗头,搭棚偷师,竹条捆绑杂技对决变形板凳黑心染坊,“我的功夫跟你克扣工人的工钱一样,只用了六成。”……硬桥硬马打出了别样音乐感,难怪 Wu-Tang Clan 采样不少
搭棚出大师,高手在民间 —— 记住:要给足工人十成工钱!
原来刘家良用钳子剪断钢丝是这部。不愧是南方,染布坊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和劳资纠纷。看到手缚江岛出,感叹囧大对此片的短评真贴切。张彻的电影里各色人物各种名号、招式都泛着blingbling的流光,偶尔还夹带些对江湖(社会)的感怀,刘师父的片子就扎实稳健得多,加点冷笑话,编剧都是倪匡。认得出陈思佳,但想不起尤翠玲。三德师父也是面熟想不起
英文名字霸气很!《Return of the Master Killer》!
仁杰进入少林习武的行为是建立在行骗的基础上的,三德和尚让仁杰洗去黑头,意义是在洗干净自己。仁杰最后并没有领悟到,还是用墙灰来掩饰,到头来还被当众揭露,仍旧不以为然。可能是搭棚大师,但是行为上还是没有主动改变,很是可惜。
結尾略為兒戲,但看得過癮。劉師父的武打真拳腳功夫,劉家輝骨格精奇。拋開一前一後的累贅,在少林寺洗頭那一段與搭棚日子,最重要的是過程不問結果,三德大師不算收他為徒是因為了解與明白他的事情,而且他最後頂撞了大師而沒有慧根。在投石打水與搭棚鍛練身體,從旁學習是大師給他的教導,只能當個市井之徒。公司裡也需要劉家輝為大家出頭。
少林缚师。。。
6.5/10。贫民男主为向老板讨薪(不仅是他的还有工人们的)而去少林学武功,历经各种努力艰辛最终学成归来把老板打服成功讨到了薪。影片各种武打段落还是可称精彩的(当然不及《少林三十六房》),但作为喜剧笑点整体挺尬,而且其它方面(色彩构图运镜等)难称高水平。
人物超有血有肉的,劇情也跟主題呼應的很有創意,而且幽默的點放的很棒,大推!
故事是什么鬼,还不如直接来少林学了得了,铺垫那么多徒增呵点。不过前半部分倒是看出家辉是个演技派,演小混混也蛮有样子的,并不只是耍酷,很灵一人。搭棚神功确实蛮有想象力的,就是和尚们太傻,大决战选址也太刻意。动作干净利落,身体素质非常好。想到家辉在别的片里自己就是三德,觉得喜感倍增。
从剧情上来说作为续集没有霹雳十杰来的贴切,人物性格倒是更加有趣,不那麽呆板!可是学武过程比较呆逼!
作为老片子,动作的创意设计真的好棒!搭棚大师这创意和动作编排真是划时代的呀,现在可惜了没有这么好的动作设计的电影了!剧情弱了点,而且稍显夸张!但怀旧也爽了呀!
以前看过,昨天又重看一遍,刘家辉演起喜剧也不错啊,小侯头上贴个痣是有几个意思啊。。。。搭棚子的大战板凳军团。但整个故事的主线弱爆了,被无良小企业主压榨,竟然派一个兄弟去少林寺学好几年功夫再回来打架。。。。
少林寺这个副本 真乃练级圣地
8,理念上算是少林三十六房的续集,但实际的故事和卡司其实都是一个新故事,把生活当中的日常动作融入到动作设计上比三十六房更为突出(搭棚其实就是搭脚手架),而且很难得地在一个武侠故事加入阶级议题,以往的功夫片大多是民族叙事,讲究民族大义,而搭棚大师很明确有为劳工发声的意涵在内,整体或许是不如第一部,但在这个议题上,搭棚大师比三十六房确实要更进了一步。
刘家辉假扮和尚和后来再穿袈裟这个梗包括棍子和搭棚的竹杠的设计都是不错的梗,但是染坊的布没有用起来。最后和王龙威在巷子里的纵深镜头和后景的佛像有点意思。比少林三十六房娱乐性更强,重点集中在刘家辉身上也让剧情更集中。三星半。
BOSS的折凳确有实物
四年后的五郎八卦棍中也用到了竹子:杨五郎推一车竹子去破掉了辽人锁扣兵器的夹棍。由于宋辽之间属敌我矛盾,杨潘之间更是血海深仇,那里的竹子是可以用来杀番的——虽然主要的搏杀工具还要依仗传统的刀枪剑戟!而本片中竹子之所以被升级为核心道具,还是与这个故事所涉矛盾性质密切有关。刘家辉最后一句台词怎么说得?“记住啊,要给足工人十成的工钱。”……既然是在讨薪属内部矛盾,自然不能杀鸡取卵要了老板性命!最严重的状况也不过是竹条捆手腕时累勒出了血痕……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258770581/
刘老爷子的功夫展示都是拿日常动作当例子,奇观效果很依赖演员本身的武术功底,观赏性也是其他人比不上的,另外刘老爷子的speed ramping技巧显然比好莱坞领先几十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