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大家的印象当中,水浒传当中的梁山好汉个个都是莽夫,有勇无谋,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在 智商方面可能有点弱,但其实并非所有的梁山好汉智商都不高,其实有一些的智商真的是不输当代 文人墨士。
燕青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又名燕小乙,绰号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户卢俊义的心腹家仆 ,随卢俊义上梁山。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在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三十六位,上应"天巧星",担 任步军头领。曾在东京李师师处面见宋徽宗,促成梁山招安。征方腊后退隐江湖。
而在水浒续书《水浒后传》中,燕青参与抵抗金军入侵,后在海外辅佐李俊创立基业,是书中主角 之一。扑过天下无敌手,曾经与李逵在与大汉大战,被发现。幸好卢梭义敢来及时相救。
朱武,出自《水浒传》。定远人氏,能使两口双刀,精通阵法,很有谋略。同陈达、杨春,一起在 少华山落草。陈达攻打史家庄,被史进打败。朱武同杨春求史进放了陈达。史进和少华山绿林好汉 来往密切,被华阴县县官得知,包围了史家庄,朱武等三人救了史进。后朱武等人投奔梁山。封为 同参赞军务头领。受招安后,朱武随宋江征讨方腊,为生还的十五员偏将之一。被封为武奕郎兼诸 路都统领。
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氏,水浒上说他“能使两口双刀,虽无十分本事,却精 通阵法,广有谋略”。是少华山山寨之主,手下有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二人。三人因累被官司 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曾誓愿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宋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人称“孝义黑三郎” 、“及时雨”、“呼保义”。原本是郓城县押司,后加入梁山,在托塔天王晁盖阵亡后成为梁山的 首领,极力主张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被招安后率领梁山兄弟们先后攻打辽国以及田虎、王庆和方 腊率领的起义军,回朝后不久被奸臣高俅等人用毒酒害死。
吴用,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梁山泊排名第三,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东溪村人。
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 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晁盖等人智 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 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 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后,因宋江被害后托梦给他,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 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
柴进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小旋风,沧州人氏,后周皇裔,人称柴大官人。他曾帮助过林冲 、宋江、武松等人,仗义疏财,后因李逵在高唐州打死殷天锡,被高廉打入死牢,最终被梁山好汉 救出,因此入伙梁山。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十位,上应"天贵星",掌管钱粮。征方腊时曾化名柯引 ,潜入方腊军中卧底。征方腊后授横海军沧州都统制,后辞官回乡,得以善终。
李俊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混江龙,庐州人氏,原为扬子江艄公,兼贩私盐,是揭阳岭一霸 。后参与营救宋江,大闹江州,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二十六位,上应天 寿星,担任水军头领。征四寇时统领水军,屡立战功。平定方腊后诈病归隐,与童威等人远赴海外 ,成为暹罗国主。
而在水浒续书《水浒后传》中,李俊率领梁山幸存好汉扬帆出海,最终在海外创立基业,是书中主 角之一。
平定江南后,李俊随大军班师。他行至苏州时,诈称中风,要求留下童威、童猛看视,让宋江先行 回朝。宋江怕耽误行期,只得留下李俊三人,自率大军回京朝觐。宋江走后,李俊依照旧约,与童 家兄弟前往榆柳庄,寻找费保四人,打造船只,从太仓港出海,投化外国而去,最终成为暹罗国之 主。
公孙胜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梁山泊排名第四,公孙胜,道号一清先生 ,祖籍为河北蓟州府,自幼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人称公孙胜大郎。学得一家道术,能呼风唤 雨,驾雾腾云,可日行千里,江湖上都称他作"入云龙"。后与托塔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等人共谋 劫去了梁中书的不义之财--生辰纲,上梁山后与吴用为军师。
以上七人排名不分先后。
因为对新版电视剧《水浒》诸多不满,最近又重看了“老水浒”,以及原著之相应部分,连原来不想看的后半部分也挑了一部分看了。突然间对宋江的看法有了改变,不再讨厌他了。
宋江在原著里是被作者赞赏的人物,但鲜少有《水浒》粉丝喜欢他。金圣叹就很讨厌宋江。后有老毛说宋是投降派。还有次在电视上见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评论《水浒》——他将之翻译为法文,谈到宋江,激忿之情溢于言表:“我觉得他(宋江)根本不配(作众好汉的大哥)”。马博士最喜欢的人物是鲁智深,赞他有“赤子之心”。
我原来也讨厌宋江,觉得他虚伪:什么孝义,都是作秀,什么仗义疏财,都是沽名钓誉。不明白众好汉为什么都对他服服贴贴的,就因为他给他们钱花?
如今有了些年纪,看法逐渐变了,或者因为对世事多了几分了解。
武艺不值一提的宋江在那个尚武的时代,被一班无法无天的盗匪强人拥戴上梁山的头把交椅,是因为什么?不是孝义,不是仗义疏财,是因为此人有远见卓识,有大量大才,能为众好汉谋福利,为梁山的未来寻出路。而宋江能为众弟兄谋得的最好的未来,即是招安。
不愿看到梁山好汉被招安的人,或者是看客心理:喜欢看到英雄慷慨赴死,因为被杀被剐的是别人,疼不到自己身上。往远了说,是以为厄运不会临到自己头上。所以喜欢看杀(别人的)头,再喝上几声鸟采。殊不知轮回中有无尽的可能,最经常的可能是角色换位。
而更多不愿看到招安结局的,则是执“无常”为“有常”:希望宴席不散,好花常开,希望鲜花永远停留在盛放那一刻。
可能吗?
“自古名将如美人,人间不许见白头”。侠客豪杰也一样,谁人能不老?不病?不死?好汉们终老于梁山?可能吗?梁山是藏龙伏虎好勇斗狠的”大虫窝“,王伦的结局或者也是常态。
若说要争天下,以当时的情势,梁山的规模显然还不足以成势,若想成大事,还不知要动多少干戈。有说后来梁山众好汉纷纷凋零是因招安之过。这可真是痴话——与方腊作战会死,与官军作战就不会死吗?要争天下的话好汉会死得更多:不止要与官军作战,还要与方腊,田虎、王庆以及别的武装力量作战。说什么联合方腊打官军?别人就那么乖乖让你联合?一山不容二虎,方腊与宋江该谁坐头把交椅?
历史上真实的匪盗作乱起事,哪个不扰害百姓?方腊之祸,据史载,被贼众掠去的妇女,缢死于树上者,几十里相望。而真实的梁山泊,恐怕也好不到哪去。说什么”不扰民“,根本不可能。梁山又不事生产,军马粮草从哪来?还不是靠“借粮”?所谓”借粮“,从来有借无还,其实就是明抢。所以,以梁山之前所为。能得招安下场已是万幸。如果是以贼寇的身份被官军剿灭,那就是《荡寇志》里梁山众头领的结局——尽是被凌迟处死。在那个法度严酷的时代,其实是现实中最可能,最经常发生的结局。
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结局,宋江忍辱负重,难为而为。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将一个反社会的犯罪团伙黑帮组织一变成为一支护国安民的武装力量。避免了多少无谓的杀戮,其实功德无量,万古流芳。
作者:段品章
链接:
//www.zhihu.com/question/27897924/answer/660717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水浒是我人生中读过的第一部小说,它对我的影响是一生的。但说实话,小孩子还是去看电视剧版的好。因为原著实在少儿不宜,无论是其中的淫秽与血腥场面,还是全书的精神,都远远超出了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儿童尚未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他们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主角就是“好人”,而当主角做出“好人”所不会做的事的时候,他们要么会不假思索地认为这也是好事,要么就会觉得这是一本坏书。
很多人把水浒当做武侠小说看,认为这本书说的就是一百零八个大侠如何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的故事。持这种想法看水浒的人大部分都会失望,因为全书都是在杀人放火欺负老百姓,就连那些“大侠”也不例外。尤其是领头的那个宋江,身为江湖领袖,不英俊潇洒气度不凡也就罢了,怎么能如此阴险猥琐!这真是一本坏书。
觉得水浒差的,大抵就是这两种人:小孩子和被电视剧误导的大人。
抱着这样的观点来读,未免忒轻看了水浒的深度。
水浒讲的从来不是什么惩恶扬善,替天行道,更不是所谓忠义两全,浩气长存。全书说淫说盗,说快意恩仇,归根结底说了四个字:逼上梁山。
水浒是一本属于成人的黑暗故事。
世界上最好的黑帮小说是哪一本?教父?那是第二。
世界上最好的黑帮小说非水浒莫属。
教父只告诉你西西里的故事,而水浒里的故事,地球上的每个角落,每一天都在发生。
绝望的故事。
水浒世界里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黑色。不仅江湖是黑的,寻常巷陌,清修之所,就连庙堂之上也全是黑的。黑道是黑的,白道比黑道更黑。那是血干涸的颜色。水浒的每个字都带着血的沉重,它撕下了现实最后一块遮羞布,把一副地狱图赤裸裸血淋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地狱,是人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变成鬼。
水浒中的人间,就是这样的地狱。没有轮回,没有解脱,永远出不去的地狱。
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好歹有他的上帝,而水浒中的好汉们,没有救赎,只有手里的刀。水浒更加一针见血,不留余地地指出了这世界的残酷,从而更加真实地展示出了生活在这残酷世界中人的选择。林冲是第一个展现出全书精神的人物。他做事低调,事事让人,从不惹是生非,是个标准的普通良民。他拥有不高也不低的职位,美丽的妻子,和睦的家庭,高超的武艺,还有几个知心好友。我们理想中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不正是如此吗?然而作者告诉我们:你不找事,事也会来找你。官二代高衙内闯进了普通良民林冲的生活,于是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撕碎了。大好的前途没了,幸福的婚姻没了,最好的朋友背叛了他。就因为一个官二代看上了他妻子,一夜之间,他几十年奋斗得来的东西全都没有了。
即使如此,他还是忍耐。甚至当两个公人差点暗杀了他,他还是劝鲁智深不要杀了他们。因为林冲还相信,靠勤勉和本分,自己有朝一日还能挣回所有的一切。就算鲁智深再三劝他干脆落草,他还是想做个清清白白的正经人。直到草料场那一夜的忍无可忍。
没有人天生想做坏人,怎奈这个世界里只能有两种人:坏人,和死人。
那就他娘的做个坏人吧!
林冲终于被逼上梁山。在那里等着他的是最后一道试炼:投名状。
你要做坏人?杀个无辜先。林冲蹲在山下等了几天,想动手,又没机会。敢情当个坏人也这么难。真的难吗?还是你骨子里不够坏?
等到期限最后一天,等来了杨志。长得这么凶,就你吧。
杨志其实就是另一个林冲。做坏人第一个要杀的不是别人,正是还有良知的自己。纳了这投名状,从前那个一心想做正经人的自己也就彻底死去了,从此之后,世上少了一个良民,多了一个魔头。
看着杨志下山远去,林冲想必感慨良多:
早晚有一天,你也会来到这水泊梁山的。早晚。普通人如此,英雄也逃不掉。
武松是小说前半段最光彩照人的形象没有之一。但很多人只看到他的武勇,他的机智,却忽视了他所遭受的人间惨剧。
水浒里有各种各样的兄弟,有何涛和何清那种为了钱可以翻脸不认人的,有李达和李逵那种弟弟刚到家哥哥就去报案的,也有武大和武二这种兄弟情深的。
武家兄弟俩从小父母双亡,是哥哥武大郎一手把弟弟武松拉扯到大。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苦命的两兄弟从小到大都经历了什么。武大郎矮小丑陋的身体难道是天生的吗?一奶同胞的弟弟武松为什么反而如此高大呢?把这些信息拼凑起来得出的结论,几乎可以解释武松所有的行为。
武大郎含辛茹苦将弟弟养得又高又壮,自己却因为营养不良加上过度劳累成了个人人嘲笑的半残。而武松也是个有良心知感恩的弟弟,哥哥的所有付出他都看在眼里,因此武松在家的时候从来没有人敢欺负武大。二人虽是兄弟,情义胜却父子。
这两兄弟的感情,是一个潘金莲可以撼动的吗?
武松那么反感诱惑自己的潘金莲真的是因为他也喜欢潘金莲吗?武松说:“武二不是那没人伦的猪狗!”有人说这是封建礼教,是大男子主义。说这话的人有没有想过:如果谁有个从小把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对自己百般照顾无微不至,甚至饱经风霜却不说苦不说累的哥哥,他还做出对不起哥哥的事,那这个人不就是猪狗不如吗?有点良心的人谁会这么做?
武松从小命苦,没爹没娘,只有一个哥哥可以依靠,长兄如父,是哥哥给了他一个虽不富裕却温暖的家。如今自己终于发迹,总算可以好好报答哥哥了。戏文里的大团圆结局也不过如此。可出差一趟回来,哥哥却死了。武松在世上唯一的一个亲人,死了。
武松什么心情,可想而知。
武松在灵堂哭泣的那个夜晚,读来令人心碎。
哥哥死得蹊跷,武松一看便知。他从小吃尽苦头,心思细腻,又做了两年逃犯,江湖经验极丰富,这点手段如何瞒得过他!于是他默默查清真相,收集了全部证据,准备用法律手段让仇人得到应有的下场。
武松不是天生杀人狂,他也曾相信法律,相信公道。
他的公道却没有来。
整个县的司法系统都被西门庆买通了。世间的公理就是谁有钱谁有理。
你叫武松怎么办?忍了这口气?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武松不去为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哥哥讨回公道,他还配叫人吗?
于是武松做了个决定,他决定放弃自己的人生。法不给我公道,我自己来给自己公道。于是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局,在所有街坊邻居的见证下处置了两个主犯,押着一个教唆犯自首了。
打虎英雄的行为感动了所有人,一直很赏识他的官员特地轻判了他,街坊邻居和部下自发送他盘缠食物。而武松的心里却是空虚的,天地悠悠,家在何处?哥哥的恩情已经无法再报,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
就这样,他到了孟州。此时的他,毫不遮掩自己的桀骜,仿佛打虎当日喝醉后的不顾一切。前途已经如此黯淡,再糟又能怎样呢?他就这样卷入了施恩与蒋门神的恩怨。
所谓施恩与蒋门神的恩怨,其实是施恩的父亲与新来的张团练在孟州的地盘之争。武松不是不清楚,但那又怎样?武松不在乎,随你们吧,你让我打,那我就打,我还要索性打得好看一点,教大家笑一笑。整个醉打蒋门神的故事里,武松的精神是颓废的,他完全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明知施恩图报,却并不在意,好歹还有酒喝。
这时候,张都监出现了。他给了武松目标与希望。金钱,地位,这些都无所谓,武松把钱都锁进了箱子。最重要的是希望,在张都监这里,武松忽然看到了重新开始的可能,他甚至有了一个未婚妻。武松的精神久违地一振:难道这样的自己还能为了什么而奋斗吗?
——骗你的啦。
一切的一切原来是个骗局。希望之后是更深的绝望。那些关于未来的美梦,一个个全都破碎了,只剩下一片黑暗。解决掉刺客们,武松走向了鸳鸯楼。他冷静得可怕,就像为兄报仇的那天一样,只是这次,他不会再留余地了。为了不暴露自己,武松把一路上撞见自己的人全部杀光,包括那个欺骗了他的未婚妻。这不是精神病式的屠杀,而是有计划的谋杀。武松的黑化,黑得令人毛骨悚然。一个最强大的英雄,也可以变成一个最可怕的凶犯。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是挑衅?是炫耀?不,这是投名状。
从此以后,他拿人祭刀,抢人酒肉,打家劫舍。武松终于成了一个和张青孙二娘他们一路货色的江湖人——一个坏人。
因为水浒的世界,好人无路可走,只有坏人才能活得快活。这是一个逼得好人去做强盗的世界。水浒告诉我们:当法律无法捍卫正义的时候,人就会变成这个样子。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林冲,成为杨志,成为武松。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的最后一条路,就叫做水泊梁山。但是,如果梁山中只有林冲和武松这样被社会逼迫而不得不落草的良民,恐怕水浒的现实意义要低一大截。水浒如实地写出了在主流社会之外的另一股恶势力:黑道。它没有简单地将梁山好汉与朝廷写成善恶二元的对立,而是极其细致地描绘出一个与表社会同样复杂而丑陋的里社会。
江湖人称自己为“好汉”而非“英雄”,他们崇尚的不是正义,而是血性,是义气,是快意恩仇。这群人的组成是极其复杂的:不光有晁盖、裴宣、欧鹏这样的揭竿而起者,还有史进、吕方、郭盛这样从小崇拜古惑仔的杀马特少年,有周通、燕顺这样的土匪恶霸,有张青、孙二娘这样的人肉作坊、有揭阳镇三霸这样的成熟黑社会组织,有石秀、焦挺这样的社会闲散人员,有李逵这样的精神病患者,更有一些人,像宋江、戴宗、柴进,游离在黑白两道之间的灰色地带,左右逢源闷声发财。这帮人有的是天生凶恶,有的是被逼无奈,总之,什么都干,就是不怎么干好事。事实上,水浒中的普通百姓不但受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欺压,还受到那些打着替天行道旗帜的所谓“义士”的残酷对待:周通、王英强抢民女,燕顺、孙二娘好吃人肉,穆家兄弟横行乡里,李逵滥杀无辜。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和高衙内、西门庆、毛太公之流没有任何不同。整部书的一开头就告诉你了,他们不是什么好人,是魔。
于是水浒中有了一种特殊的受害者:被江湖逼入江湖的人。
秦明,好好一个军官,剿匪失败被活捉,随即被宋江、燕顺等陷害,全家被杀,在威逼利诱下无奈落草。
扈三娘,好好一个巾帼英雄,援助结盟村坊时被活捉,全家被杀,在威逼下无奈嫁给变态色魔王英。
李应,好好一个土豪,梁山要打祝家庄,钱也给了,粮也给了,最后他们说这点钱哪够啊,干脆你人上山来得了。
徐宁,好好一个教头,因为梁山要破连环马,被自己亲戚汤隆当了投名状,连全家一起诓上了山。他的内心是几乎崩溃的。
李云,好好一个捕头,教了个叫朱富的孝顺徒弟,自己做贼不忘接师傅上山享福,简直日了狗了。
安道全,好好一个大夫,因为千里之外的宋江背后生了个疖子,就被张顺给坑了。想和姘头多待一晚,结果那狗日的居然就把人给杀了还嫁祸给自己。
最无辜的两个,是朱仝和卢俊义。
朱仝这个人长得像关公,做事也像关公。义气深重,人见人爱,魅力值满点,男神一样的人物。他为了义气,放走了晁盖,又放走了宋江。如果没有他,梁山的两任老大连村口都出不去就挂了。
然而这却成了朱仝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搭档雷横犯了事,朱仝故技重施,偷偷放了他,不惜为此被判了个玩忽职守,刺配沧州。在沧州,朱仝凭着自己的聪明机灵很快就获得了知府的赏识和其子小衙内的喜爱。伶俐人到哪里都吃的开,不出意外的话,相信不久之后,朱仝的生活就能回归正轨了。
朱仝做着东山再起的美梦,却忘了他的“兄弟”们是怎样的一群豺狼。
看到小衙内支离破碎的尸体的那一刻,从没失态过的朱仝疯了,他冲上去想和李逵拼个你死我活,却被吴用等人的一跪挡了回来。看着自己不惜牺牲前途也要放走的兄弟们如今居然想出如此毒计来陷害自己,看着那么可爱的一个小孩子因为自己的缘故惨遭横死,朱仝何尝不想把面前这些满嘴大义的禽兽全都砍了。可他能吗?他连李逵都制裁不了,何况晁宋。
他打心眼里不想和这些人待在一块,可他还能去哪呢?对救过自己的恩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别人。
卢俊义是一个糊涂人。人傻钱多,名望高,底子干净,这样的他成了宋江上位计划理想的的关键棋子。
出身于财主家庭的卢俊义,像大多数富二代一样从小被娇生惯养,刚愎自用。虽然武艺超群,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他涉世不深,不知人心险恶,号称自己一个人就能平了梁山,可梁山真来了的时候,没有任何势力的他又能做什么呢?
一代社会名流被扮成气功大师(误)的吴用成功洗脑,不听忠言,执意作死。被引到梁山泊还高举大旗独自一人挑战整个山寨,结果被车轮战打得找不着北。被抓上山的他天真的以为对方会简单地放了自己。没想到吴用这头稳住他,转头就把墙上反诗的秘密告诉了管家李固让他回家发财。等卢俊义回到大名府遇上报信的忠仆燕青,竟还不相信李固已经背叛他,反而怒斥燕青,自投罗网,身陷囹圄。
不知深浅,不识好歹。天下无双的玉麒麟,终究只是个外强中干的公子哥而已。在凶残狡猾的黑道面前像个婴儿一般不堪一击。
智赚玉麒麟这一计,作为宋江上位计划的关键一环,虽然在后半段跟进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吴用标志性的掉链子,但依然是水浒前七十回最阴最损最毒最厚颜无耻的一计没有之一,堪称吴用狗头军师生涯的巅峰之作。
这一计中最富戏剧性的是管家李固的命运。李固本来就对不明事理一心作死的主人心怀不满,当听到吴用告诉他的秘密,他却像他的二货主人一样蒙住了双眼,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发财大计。故事的最后,他被绑在柱子上,耳边响起了宋江的声音:“休问这厮罪恶,请员外自行发落!”,恐怕直到这时他才醒过味儿来:原来自己只是一枚一开始就注定要被舍弃的棋子。可惜为时已晚。
卢俊义和李固的故事,展示了普通人面对犯罪团伙侵害时的真实状态。
像大多数上山的好汉一样,遭逢惨变后的卢俊义也变了,他不再是那个目空一切的公子哥,彻底地屈服了。他乖乖地配合宋老大演戏,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
宋江顺利的开展上位计划,先是利用绝对不可能做老大的卢俊义捉了史文恭,彻底断绝了山寨内部人员(林冲)夺位的可能,接着又做了一出戏,安排了一场所谓的“公平竞争”,但就算吴用不在卢俊义身边,难道他还敢赢不成?
卢俊义比谁都清楚自己在梁山的地位:名为副统帅,实际上就是个垫脚石。他也只能安于这种地位。也许在他杀李固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自己已经无路可走。
身陷魔窟,周围是群魔乱舞,一步走错就性命不保。这些被江湖逼进江湖的人,是真正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水浒对于黑道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极其可怕的循环:普通人被恶人所害,成为更坏的恶人,然后再去害更多的人。黑恶势力就这样如同滚雪球般不可控制地越来越壮大。
有一个人曾试图打破这个循环,那就是公孙胜。他曾以探母为由逃离了宋江与晁盖的权力争夺战,结果费尽心思躲藏却还是被强行带回了山寨,宋江用行动告诉他:你一天是黑的,一辈子都得给我是黑的。于是公孙胜再也不敢藏私,从被吴用一喝就能吓住的普通妖道摇身一变就成了大法师。排座次后,他和卢俊义一起住在西边房内,警卫员是宋江的徒弟:孔明和孔亮。摆明的被监视。
公孙胜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旦进入这个循环,就没有人能够逃脱。
水浒的这种对于地下社会形成机制的深入探讨已经足以让它超越其他所有黑帮小说。但水浒并没有止步于此,它更加深刻地指出了如此庞大的黑势力以及这黑暗的人间地狱能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乱自上作。
有人说连城诀等作品在黑暗程度上不亚于水浒,两者的差距就在于此。连城诀之类作品仅仅将问题归咎于人性的贪婪这种老生常谈之上,而水浒对社会问题的剖析达到了外科手术般的精准,一下子命中了专制社会的死穴,不仅对人性本恶体现的淋漓尽致,更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样的社会能够激发人性的恶。这就使水浒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小说,而是一部不朽的名著。从前有座魔窟,魔窟里有个魔王,魔王的梦想是不要做魔王。
作为全书第一男主,宋江是水浒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也是最复杂的形象之一。
就像乞丐的霸主还是乞丐,人渣的首领也只不过是个人渣而已。毫无疑问,宋江是一个坏人,而且是坏人中的坏人。他阴险狡诈,不择手段,厚颜无耻,睚眦必报。他同时拥有老维托·柯里昂的手段与蒋天生的虚伪,是个天生的黑社会老大。
可他一点也不想当个黑社会老大。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似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宋江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原本为自己设计的人生轨迹绝不是每天和一群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一起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从一开始,宋江对自己的定位就不是黑道。黑社会,从来都只是宋江的一部分,而不会是全部。宋江的梦想,不是替天行道,而是出将入相,功成名就。
他开始结交黑势力,只因为他是个老油条。小吏这种工作本来就是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黑白势力之间闪转腾挪的。而宋江长袖善舞,对人情世故钻营投机之事十分精通,看人下菜碟的本事已臻化境,不仅在县衙上下无一人说不好,居然还在黑道上博得了“孝义黑三郎”的名声。凭他的精明,如果没有卷进晁盖这件轰动全国的大案,相信他早晚会有机会鱼跃龙门吧。
某种程度上,宋江上梁山也是被逼无奈。他本已经无数次拒绝了黑道朋友的邀约,可惜酒后现形,栽在黄文炳手里。一生谋划,毁于一旦。小说里展现宋江凶残的情节有很多,但对黄文炳,是这个平日里的斯文人最失态的一次:“生食尔肉”不再只是个形容词,甘冒被全歼的风险也要跑去杀你全家。宋江一辈子再也没对谁有过如此之深的恨意。
无极里的谢无欢说得好:“你毁了我做好人的机会。”
被逼成了黑社会的宋江不甘心,于是他找到了另一条路:招安。招安一直是宋江身上最大的黑点。但事实上招安也许是这些江湖人唯一的出路了。
与方腊不同,没有根据地,没有人民支持,连粮食都不能自给的梁山,拿什么跟朝廷死磕?人才方面,林冲不过是八十万禁军中一个普通教头,鲁智深不过是老种经略相公帐下的一个提辖,而官军中还不知有多少林冲鲁达。如果真的惹恼了朝廷,调一支身经百战的边防军来,剿灭小小的梁山只是须臾之间。何况人是会老的,而梁山没有持续补充人才的好方法,等林冲他们打不动了,梁山的末日也就到了。李逵之流动辄叫嚣打上东京,哪里有那么简单!更重要的一点是山上兄弟的子孙后代怎么办?难道子子孙孙都要做贼吗?
无论是从实现宋江个人的野心的角度,还是从山寨整体利益的角度来看,招安都是唯一的选择。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黑帮,最终要走的路都是洗白。
于是宋江联合了同样想洗白的吴用,对一心“与朝廷做个对头”的晁盖一派亮出了爪牙。并最终获胜。金圣叹直说晁盖是宋江所弑,其实我觉得证据不足。但不管怎么说,阻碍山寨发展的晁盖不在了。之后宋江费了一番周折,总算上位。没有顾忌的宋江立即开始了招安大计。几次试探,终于成功。
宋江走向了人生巅峰。
然后带着所有人落入了深渊。归根结底,梁山的贼,只是小贼。真正的大贼,在庙堂之上。
在写梁山的一百零八个魔头之前,作者写了一个人:高俅。而且重点写了他的发迹史。
高俅是什么出身呢?泼皮,也就是梁山里一抓一大把的那种流氓无赖。如果你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对少年高球的描写和对梁山好汉燕青出场的描写几乎一模一样,除了颜值。而他阴险又精明的性格,和宋江极其相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俅就是一个未入黑道的成功版宋江。
高俅这样的人是怎么坐上太尉的位子的?因为他背后有人。
天下的大贼,就是以宋徽宗为首的统治者们。
一个在国内盗贼四起,边境硝烟不断的时候还饶有兴致地逛妓院的荒唐皇帝,提拔起一众荒唐大臣:因为球踢得好而青云直上的高太尉,年年寿诞都要收取无数金银财宝的蔡太师,因为搜刮奇珍异宝而起家的童媪相,陪着皇上寻花问柳的杨太监······
单只是花石纲就让不知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其中又有多少人迫于生计不得不走上犯罪的道路?四大寇为什么能一呼百应?为什么武松和林冲们得不到法律应许的公道?若天下太平,谁愿落草?众匪首尚且是走投无路,更何况那成千上万的喽啰。
宋江作乱,乱却自上而起。
宋江自以为能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在朝堂之上游刃有余,却不知真正的魔窟就在此处。梁山的小贼杀人尚有尸首可寻,朝廷的大贼吃人却不吐骨头。最凶残的恶人不是梁山的杀人狂,而是这些谈笑间数万生灵涂炭的国之蛀虫。小贼想和大贼斗?你们还太嫩了。
君不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上山?不上山?招安?不招安?无论哪条路都是死路。纵观水浒,你找不到一个高大全的人物,每一个主角都只是如你我一样有好处也有缺点的普通人,一百零八将,一百零八种面目,却只能走向同一个归宿。
他们可恨吗?当然可恨。
他们有多可恨,就有多可悲。
和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一样,水浒也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世界的大悲剧。水浒讲的是在一个扭曲的世界中普通人的选择与畸变。它用近乎完美的古白话与精巧的谋篇布局把一个触目惊心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传达给读者。作者春秋笔法不做评判,而其中的悲壮与凄凉却透纸而来。
水浒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时代。每次翻开水浒,看着其中的一些面孔,总令我想起另一时空中的另一些面孔,是否,他们本不必走上这样的道路?是否,这个社会可以少让一些人走上梁山?水浒对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吧。
=========================分隔线=======================
算了,我这账号八百年不上一次,非盈利的个人转载想转就直接转吧。不用私信我了。
正如儒家所说“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男人对于事业的雄心堪比女人对于爱情的执着。《水浒》中的万丈豪情有时也会使我感慨,恨自己咋不是个男的。也许世间最为纯粹的感情都是相通的,所以不要以为林妹妹总是弱不禁风,她刚毅决绝起来,也可以焚稿断痴情。泪尽,焚身以火!
发现“四大名著”,我只写了《水浒》这一篇剧评。《红楼》、《三国》是真写不出来,只有三个字:好!好!好!想起宝玉怀念黛玉,当年晴雯死了尚能写《芙蓉诔》,如今林妹妹死了,却一个字写不出。现在自己也遁入红尘了,是不是玉也浊了,遗失了?反倒喜欢上了这真实版《清明上河图》里飞扬的尘土。休要伤春悲秋,难道下次该写猴哥了吗?
这版《水浒传》只完整地看过一遍,就在首播的那年,可是印象却特别深刻。作为女性读者是排斥看原著的,是李雪健的宋江让我对这个人物和小说有了新的认知。
还是觉得,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布景和服装。无处不在的尘埃,土气而亲切。真的是无处不在的尘埃,大多数白天的戏都在阳光普照的晴天,即便是关着门,从缝隙漏下的光线里都满是纷纷飞舞的尘土。好汉们一抖手,一踢腿就形成一团团的尘云。他们原本来自于闹事街巷,水里趟土里滚,这才是最真实的写照。那时候的大街确实如此,只有迎接大人物到来的时候才会“清尘洒道”。感觉在那样的环境下过一天,怎么也得吃个二两土。如果你曾在偏远的山村里呆过就应该知道,下雨天是用不着穿好鞋的,因为那无异于自毁。你只能和当地人一样穿一种胶质的套靴,防泥防滑。不管是多么洁癖的人,十天半月之后,你看起来也就和当地人差不多了。那时候并没有深层清洁保湿美白隔离防紫外线的洗面奶,所以但凡被称作美人的就是真正的美人了。从此以后,那样的粗布衣服,那种从衣服纹理间透出的,仿佛经过岁月洗礼而显得黯淡陈旧的质感与光泽,我在别的电视剧里就再也没有看到过。人们习惯于追求精致与完美,却忽略了真实与贴切。
四大名著里,《水浒传》是最有群众基础的一部,因为它的背景更贴近大众生活。像西方崇拜超人一样,每当我们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平待遇或者面对无力阻挡的灾祸时,就会期待那么一群侠肝义胆行走江湖的好汉出现。大概在每个男孩子的童年记忆中,都有过类似这样的憧憬。许多个午后或者黄昏,当我们独自静静地坐在家门口发呆时,总会想象着巷子里走过几个握刀把剑的人,他们大步朝你走来,拍拍你的肩膀说:“嘿!兄弟,咱们上梁山!”羡慕他们的仗义疏财,大气阔绰。单人就要整桌的酒席,烧鸡肥羊鲜鱼,只管拣最好的上。随便就是二斤酱牛肉一坛好酒,整锭的银子不用找。赵季平的那段经典配乐,随着英雄们的揭竿而起扬善惩恶,高亢的唢呐声声直听得人热血上涌。“侠”的概念,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
只是我想说的重点不在这里,如果这部电视剧仅仅是描写“爷爷生在天地间,不羡神仙不做官;英雄不会读诗书,只在梁山泊里住”的豪迈和洒脱,显然还是浅薄了些。我想说的是一个更为悲切的话题,所谓“愚忠”。
押司哪里去?哥哥,你扛把大刀做甚,会耍吗?兄弟有所不知,不会耍也吓唬吓唬人,嘿嘿!
当年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的李白,之后被驱逐出长安,乾元二年(759年)蒙大赦重获自由。那个曾经多么狂放不羁的诗仙啊,不过因为看到了一线生机,却写下了“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样于瞬间“满血复活”的诗句,来表达他迫切希望回归到政治中心的愿望。还有那个被朝廷赐予了“新建伯”的空头名号却冷落数十年的王阳明,只有每逢起叛乱之时,才会被再次想起。而他也从来不辞,拖着病躯四处征讨,最终离世于归乡途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愚忠”吧。类似于儒家说教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然而我却不想把它称为“愚忠”,因为我觉得,那都是“赤子之心”。
而宋江这个形象,显然没有前两者那样“高大上”。每当看着李雪健矮小黑挫的身影移着细细索索的步子走来走去有些滑稽的样子,倒让我想起一个备受丈夫冷落的弃妇来。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到底是一种牺牲还是懦弱?反正也是根深蒂固了,就像这个已经被扭曲了的宋江的形象。
当宋江的脸上终于被刺上金印的那一刻,从雪健老师的眼角渗下一滴眼泪。他本可以不必自首,梁山已派人寻了他多次。为了尽孝道,他一辞再辞。也不仅于此,在他的内心深处仍然抱着那一丝希望,所谓他期盼的朝廷大赦天下。他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当真要被烙上这囚犯的印记时,他的内心是何等地屈辱与不甘。如果不是对宋江的理解到了神形合一的地步,雪健老师的那滴眼泪怎会来得如此恰如其分。在这个动辄以颜值、场面、特效充斥霸屏的今天,显得这一幕又是多么惊世憾俗的珍稀!不只是演技上的珍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珍稀。
他的灵魂深处总隐含着某种深切的自卑感,上梁山之前是因为壮志难酬,上梁山之后是因为到底名不正言不顺。“敢笑黄巢不丈夫”正应了那句“酒壮怂人胆”,而谁想到这首醉酒诗竟荒诞地成就了他“终有一日,教天下人都识得我宋江”的宏愿。如果放在今天,宋江才不会因为恶意炒作而上位感到半点羞耻。可他偏是有自尊的,哪怕作为一个贼。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敌手的羞辱,被称为天生的贼骨头,或是当面耻笑他脸上的两行金印。那是他的底线,只要有人敢触及,他就会盛怒之下令左右速速推出斩首,好像可以借此挽回自己一点点的颜面。其实人生走到这一步,他什么也不缺,只是非要寻找一种归属感。可是他并不知道正确的寻找方式,因为他不能超越所处的时代和阶级本身。
宋江入狱后,黄文炳先后有过两次探监。同样是探监,意义却大不相同。第一次,黄文炳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去“感谢”宋江的成全,小人得志之丑态尽显。这时候,黄文炳还认同宋江和他原本是同一类人,都是历经了数十年的籍籍无名苦等干熬,心里都有满腹的牢骚,闲时手痒也想写上两句,可是他黄文炳忍住了。他比宋江能熬,所以他出头了。宋江只是安静地听着,冷眼瞧着,最后一声不吭背过脸去。他没有什么想说的,对于官场的尔虞我诈,你踏着我的尸骨往上爬,这类的事他已经看到麻木。他的无声表明了他的失落和懊悔,甚至他对黄文炳怀着不能言说的嫉妒:我怎么就没能忍住?记得此前他在狱中黯然神伤的时候,铁牛宽慰他说,哥哥,这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宋江茫然问道,铁牛兄弟,你告诉我宋江,在这世上要怎么做事才能不后悔呢?然而李逵是个呆萌的宝宝,不适合与他讨论这么深奥的人生哲学命题。
第二次探监是在假信被识破,黄文炳得知宋江真的私通梁山,这一次他是来羞辱宋江的。宋江的反应比前一次激烈,他啐了黄文炳一口唾沫,大骂他无耻小人。因为这一次他被黄文炳推到了对立面,成为了“贼寇”,他感到失去了尊严。他的心里在说,就算有一天我宋江真的上了梁山,也是被你们这些奸臣小人逼迫的,我恨不得千刀万剐了你!
直到真正上梁山的那一刻,众人的喜悦衬托了宋江的孤独。在梁山泊的一片水草之中,应着此情此景,阮氏兄弟慷慨激昂地唱起了歌:英雄不会读诗书,只在梁山泊里住。晁盖是满面春风地看着宋江,兄弟,哥哥我终于把你请上山了!李逵满眼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终于在血雨腥风之后到达了他心中的“西天圣地”。而宋江只是怅然若失地站在船头。他的内心还在挣扎,他试图为自己的落草为寇找到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那就是:替天行道。
我们这些人,哪个生来就是强盗?无非是奸臣当道,残害忠良,我们才被逼上梁山,不得不反。我等都是有志之士,只是报国无门。又有哪个生来愿作草寇?脸上带着两行金印,一生被世人耻笑。我等兄弟在此共聚大义,并非只为打家劫舍,杀人放火,贪图一时的快活。各路义士相聚这梁山,为的就是除暴安良,辅国安民,匡扶正义,替天行道!
他说,终有一日,朝廷会体察我等的一片忠心。这话听起来就像王菲那首经典的《红豆》一样天真: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只是他这么做也并非想要一个理想的结局,或许从他决定离开梁山的那一刻起,早就料到了结局。可是他必须这么做,必须去追寻那条不可能有出路的出路,用他的话说,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给众家弟兄一个交代。而他那群兄弟也和他一样天真,他们虽不认可“招安”,却也无怨无悔地跟从。可以想见铁牛是这样说的:“只要跟哥哥在一起就痛快,管它前面是条什么鸟路,俺铁牛背着哥哥两把板斧杀将过去便是!”
宋江以为的忠君爱国,并不只是忠于那个形式上的大宋朝廷,更是忠于他心中至高的信仰。梁山众弟兄对宋江的誓死追随,也不只是因为宋江是他们带头大哥,而是在他们的人生价值观里“义”是他们心中的“天”。曾记得初上梁山时,宋江问铁牛后不后悔。最终朝廷赐下毒酒,花荣愿替宋江去死,宋江同样问他后不后悔。人生在世,于回首时能坦然地说自己无怨无悔的人终是不多的,因为要做到太不容易。也许身为女人,我们不太能理解这样的感情,但是有句话你一定熟悉:我爱你,但已与你无关。
觉得这个招式像京剧舞台上武生上台的那一亮相!只是长得挫点。
“我没有错,我问心无愧。只要我坐着这头把交椅,我就要为梁山谋一条出路。事在人为,我就不信会报国无门。”鲁智深武松遗弃了他们的时代,选择做隐士,而宋江把自己奉献给了他的时代。我还是喜欢后者,喜欢那颗不管我处的这个时代有多么的不好,我依然感恩于他的赤子之心!纵然前面有千难万险,纵然你们都说那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但是这条路我宋江还没有走过。人生只活一回,不走这一遭,我枉活一世!那种明知天命不可违,却仍然向死而生的坚毅决心,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萧索决绝,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迟暮。
“寥花芦叶装点成今日山青水碧,一腔忠烈撼天地终得金鸡消息。”那天也是这样下着雨,也有轰隆隆的雷声。你把酒敬给了浔阳江,说只有这淘淘东去的江水懂我宋江的心。他不是诗人,也算不上文采风流,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夙愿,就常有万千思绪,像是去到了梦中。那天在浔阳楼提完诗,他畅快淋漓地在雨中奔跑跳跃,像个得到了糖葫芦的孩子。而今天心愿得偿,他却只是一个人孤独地坐下来,闭上了眼睛。不敢相信这个愿望真的实现了,那么今后要怎样走下去呢?原来长路漫漫,我又将重新来过。
高俅走了,林冲死了,终于“招安”了。宋江还是坚持着他的信仰,不论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付出100%的努力。众兄弟质疑朝廷招安的诚意,宋江说,不管朝廷有多少诚意,我们先要拿出我们的诚意。这种农民领袖的憨厚与朴实通过雪健老师的气质演绎出来就格外的合适而精准。
我觉得整个剧情的转折点在“林冲之死”。较原著是将这个时间提前了,然而却强化了矛盾性,将艺术的渲染一步步推向高峰。林冲死在了征方腊之前,是对悲剧结局的一个巨大隐寓。当时宋江的反应是完全瘫软了,是被众人搀扶着架起来行走的。他的泣涕已经使自己几乎发不出声,只有那双颤巍巍的手一直在神经质般的重复着作揖的动作。关于这一幕,我印象特别深。与其说,他是在哭林冲,不如说,他更像是在哭自己,哭梁山的命运:“我已历经万千磨难,我到底要怎样做,我到底该以怎样的方式来热爱这个腐坏到千疮百孔的时代?谁,到底有谁能告诉我?!”
突然觉得这于无意中想到的诘问似乎很熟悉,那是断粮于陈蔡的孔子。弟子们在绝望的时刻也产生了这样的悲愤之情,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吗?是我们的主张错了吗?为什么上天要这样对待我们?而孔子最欣赏的是颜回的回答,他所说的大概意思是:“如果我们的主张是正确、理想的,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最大的忠诚,如果这样仍然不能被所处的时代所接纳,那么,应该感到耻辱的不是我们,而是这个时代。”原来一个人,一群人,哪怕是多么的渺小而脆弱,却仍然是真的可以凌驾于所处的时代之上的。
于是我们回首再来看宋江。随着每一声炮响,宋江从插满利箭的张顺身上就拔下一根来。有的射得太深,射进了骨头里,他就咬咬牙往外登。又一个兄弟离开了,他的心里满是铭心刻骨的仇恨。当他眼看着自己的兄弟们一个个悲壮地倒下而无能为力,当他不得不以这样最残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最亲的人,他是在以这样一种绝望的仪式来向世人昭示着“忠义”的不死,于是他终于在两军对垒的阵前发出了斯巴达般的怒吼!
以我往常的习惯,不会贴一张不美的图片上来的。可能因为,它是另类的美。姑且这样吧。
这样的故事,请允许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再看第二遍。我宁可相信他们永远是那群行走于天地之间,“风风火火闯九洲”的仗义男儿,而当他们“走马扬鞭翻山过河”一步步走向最后的征途时,我们就真的再也看不见他们了。征方腊之后的一段戏令我记忆犹为深刻,生死大战刚刚结束,劫后余生的众人都还惊魂未定。忽听得外面有惊天的嘶吼,喊杀声震天。宋江以为方腊又来犯,帅头领们匆匆冲出门来。只见外面洪水滔天,巨浪裹挟着红色的血水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似那些屈死的冤魂不甘地愤怒地咆哮着,直看得众人瞠目结舌。这一幕是全剧最后的高潮,如此的惨烈,又如此的气势磅礴。令我感慨的是,98版《水浒》在立意上是超越原著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在于李雪健塑造的宋江,他不再被单纯定义成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更是悲剧的英雄,这最后的宏大场景将全剧推向了一种毁灭式的升华。
故事就说到这里,下面我还是想为98版宋江这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形象做一些有限的辩解,这又让我想起那句不知道是谁说过的名言: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必然是一位历史巨人。
首先讲一讲,宋江到底是不是个为了自己的前途出卖梁山的虚伪小人。如果是这样,故事在“劫生辰纲”时就已结束。宋江完全可以把晁盖一干人等计诱绑送官府,借此平步青云,又何必费以后诸多的周折。他要的是“忠义”两全,而绝不是以众兄弟作为代价去换取自己的前程。如果他是个伪君子,那这不仅是宋江本人的耻辱,更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集体耻辱,因为选一个这样的小人当带头大哥,他们都瞎啊!论资历智慧,宋江不如先于他上山的吴用;论形象名望,宋江不如晚于自己入伙的卢俊义。那为什么他能坐上梁山头把交椅?因为精神上,他是“忠义”的楷模,才能上他具备卓越的组织能力、号召能力、领导能力。同时,文人的知识背景使得他思想境界更高,能看到更深远的发展问题。而宋江的悲剧恰恰在于他过于纯粹的“忠义”与那个道德混沌奸臣弄权黑白颠倒的时代格格不入。因为只有大奸大恶到极致的人,才能爬上蔡京、高俅那样的显赫高位。
再者,能不能不“招安”。有人一定会说,是宋江主张“招安”害得众弟兄最后惨死离散。可是世上走哪一条路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而宋江偏偏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选择了“忠义两全”这条最窄的路。如果不“招安”,那么至少也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继续留在梁山,最多是把“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极致。二是反朝廷,或是被剿,或是凭借强大的声势和号召力最终将大宋朝廷“取而代之”,这也是最理想的状态了。不过即便如此,又能怎样?靠他们这群人的力量能挽救宋末风雨飘摇的残破局面吗?或者他们最终又将被另外的势力所覆灭?不管是哪一种结果,他们的人设也只能与古往今来的众多“游侠义士”一样,我们不会对他们留下多深刻的印象。而我们为什么对他们有这样难以割舍的情怀,因为这正是悲剧的魅力所在。如果前半部不写尽梁山英雄云集之盛,就体现不出后半部“诏安”、征讨的屈辱和惨烈。正如《红楼》的前后八十回,前面极力描绘了贾府登峰造极的全景面貌,才能映衬后面抄家的“呼喇喇似大厦倾”。悲剧无非是“把一切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而我们为什么要看悲剧?因为这样的手法,更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善与恶,感受到“真善美”的可贵和珍稀,那是我们值得用生命珍护的精神和信仰。
其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宋江这个人物。其实《水浒》有好,《红楼》、《三国》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在讲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不管我们选择了怎样的道路,都是在这万丈红尘中历劫。《红楼梦》之所以高妙,是因为它用最浪漫优美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人生哲学,这三重境界是每个中国人成长的必由之路。而曹雪芹最终并没有说,我们到底应该走哪条路。在他眼里,众生皆赤子,都有权利探寻属于自己的道路。他笔下的人物如此鲜活而层次丰富,正是由于他对人性的包容和宽怀,哪怕是最无耻卑微的小人,也有他人性中温情脆弱的一面。
“历史不是成功学”,我们也不应该以成王败寇的结局对历史人物妄下定论。记得一个朋友曾这样评价《史记》:看《史记》,自然能看见司马迁对于古今人物的褒贬,看到这些人的品格与意志怎样雕塑了自己和这个国家的命运,看见他们最强烈的愿望与不能揣测的命运碰撞时,照亮的意志。但最迷人的,是讲“人”,讲一个值得尊重,值得交付的人该有的样子。
是的,我们看历史,听故事,最生动的无非是看人、听情,用其中生发的力量来鼓舞激励自身。我以为《水浒》的宋江,《三国》的诸葛,本质上都是同一类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与承诺,走上了一条逆天而行的道路。记得父亲曾问我,为何这样倔强,到底像谁?一时间,我无从回答。现在想来,或许我正是像他们的吧。虽然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却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过最普通的生活。
最后,想说说李雪健老师。他让我感受到演员这个职业是如此神圣,可以通过角色、作品给予我们如此深刻的影响,甚至塑造一个人的灵魂。然而他又是如此亲切,好像他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看到雪健老师的宋江憨厚朴实的样子,我常常想到我的爷爷。和雪健老师饰演的众多基层干部形象一样,我爷爷也是建国初期国有单位的基层工作者。记得父亲说,那时候上山下乡,干部子弟要带头,他对爷爷也是诸多的抱怨。小时候每次回老家过年,爷爷都会把他珍藏许久的好东西拿出来。有一年,我得到的是几个硕大的外皮已经干涩发皱的桔子。当时年纪小,还颇为嫌弃,现在才知道,原来爷爷对于我们的思念是从秋天一直延续到了冬天。他们总是那样,用看来不太贴切地形式表达着对我们最深沉的爱。
大概在15年的时候,我听到雪健老师在《开讲啦》的演讲。当时很意外,因为印象中他是不善言辞的。而在娱乐圈,不善言辞对一个演员来说,甚至可能成为一种致命的硬伤。那时他说起自己的电影《杨善洲》,当时是和《变型金刚》同档上映的。各自的票房明眼人就不用我多说了。老爷子很谦虚,他说,人家的片子那么多人看肯定有人家的好处,于是我就真的跑去看了一场。看完之后,也是真的觉得好。但是有一点我始终没想明白,为什么一群机器人的电影尚且有这么多人爱看,而真正讲述人间真情的片子反倒没人看了呢?老爷子虽然憨实,但是对于自己的作品,他还是那么的自信。
记得一个女大学生站起来说了一番话,表达了她对老爷子的爱戴和景仰。当时老爷子身体不太好,是在舞台上搬了把椅子坐着讲话的。等女大学生说完,老爷子不声不响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朝着女大学生的方向鞠了一躬,然后显得有些拘谨地说:“谢谢,谢谢你!我今后一定好好演戏,绝不给您丢脸。”漫说他已经有这样的年纪和资历,就算是一个才崭露头角的新人,谁曾有过这般的憨实与真诚?而他这样说不是因为不善言辞,也并没有因为向一个小辈鞠躬敬称“您”而有失身份。对观众,他总是常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他是一位真正的赤子。
再看今天的李雪健老师,比二十年前的宋江消瘦苍老了许多。他已经历过许多的病痛和磨难,我们却依然能在舞台上听到他乐观开朗的谈笑风声,看到他永远像孩子一样率真的笑容。想起那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就又到了另一重境界。“是谁把英雄的故事一说再说”,细品彭丽媛这首片尾曲的歌词,时代需要英雄,而那些默默无闻把英雄的故事不懈传扬的人们同样值得我们崇敬!
其实有时候,我也常常产生一种无力感。感觉人们说话越来越听不懂了,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才好了。人总是越长大越难懂,我倒是希望自己一直“愚蠢”下去。因为我始终相信,不管多少年过去,不管这个世界变化成什么样子,那些值得一说再说的故事,永远是因为人间真情!
水浒因为新近到处在播新版的,本着新版肯定没老版好看的观念,我又从网上下了老版(98央视版)的看了一遍,一连三四天,废寝虽倒没有,但吃饭是经常错过了钟点。我感觉我确实是被老版所传达的意旨给迷住了,最妙是跟着剧情的发展,一起悲一起喜,一起落泪,一起喝酒,当然,因为本人不胜酒力,只是在吃饭的时候自饮自酌,饭量一向是大的。
李雪健的宋江简直是一绝,有人说他那张脸一看就是一张招安脸,这评语准极。梁山好汉到最后因为宋江的坚持,即所谓要寻一个青史留名的事做,不能一辈子当草莽英豪,也就是要招安。这是宋江的悲剧,也是梁山好汉们的悲剧。英雄本就因是末路才被逼走上梁山,以反抗体制起家,最后又要回归体制,对体制报过分的幻想。在宋江的乌托邦里,朝廷跟官府是不同的,皇上是英明的,只是底下一干人等弄权,才使得天下这样大乱起来。殊不知,之所以有这些小人当道,正是因为朝廷的昏庸无能,徽宗自然是艺术家,但生错了时代,做错了事业。浪漫者统治的天下往往是悲惨的。本来反对招安的人是占多数的,按照民主原则,宋江的招安怕是难有实现的可能。但瞧来瞧去,终于晓悟,好汉独个是好汉,但入了梁山一伙,有了公明哥哥,一切便要听大哥的安排调遣,你说归说,不愿意归不愿意,但是你还真不能把大哥怎么样,毕竟大哥是大家口头选举出来的,是大家的意见,民众意愿被集中给一个人代表了,那么这个时候,大哥的话就是我们的话,大哥的意思就是俺们的意思,不能违抗,只能遵从,此所谓民主集中制在那个时候的体现吧。权利一旦被弄权者操控便会有种种的不如意,单个的人从此又要受各种鸟气,做各种鸟事,见各种鸟人。还好,在宋江的“虚伪奸猾”里有李逵的憨直利落,为这闷骚减了一份可恶。
李雪健的宋江在不得志的时候还是有许多的可爱之处的,浔阳楼上自饮自话,酒酣题诗,便很见这旧时文人的颠傻可爱。不疯魔不成活,略带神经质的表演,对于那样时候的宋江,真真贴切至极,壁上题字,顺势挥毫,则简直如宋江在世,活泼生动得不得了。“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何其慷慨,何其任气。但是,这样的气质,这样的品性,在随后的时光里便慢慢褪去,转而呈现给我们的是那种近乎谄媚的愚忠,在所有好汉里面,只有宋江见了朝廷里面来的大官会五体投地,唯唯诺诺,及至见到当今圣上,则更是无法形容地卑下。宋江虽是不得志,但毕竟还是做过小官,家族虽不十分显赫,但也有好声名,在官场虽然不十分得意,但也得人疼爱,要不是出了误杀人命这样的事情,说不定以后青云直上,慢慢做大也是有的,当然,宋押司为政当是清官这点似乎不会有人反对,但,身在官场,真的能够清得起来?宋押司到处为人打点,如此通情达理之人,难道不会有灰色收入?黄泥岗智得生辰纲之后,赤发鬼刘唐带来晁盖书信并一百两黄金,嘴上说劫得不义之财,但到手却也不怎么想到劫富济贫上的事情,这自然是强盗常有的逻辑,宋江便得了这钱财,如何清白得了呢?
在这一版里,黑旋风李逵并没有表现出鲁迅所说的不分青红皂白,抡起斧子乱砍的现象,江州劫法场时也只是说,你黑爷爷来啦,快让开!而已。不但如此,还给他安排了一段凄美爱情。与燕青一起去打擂台,得遇江南方腊手下庞家妹子,于是一见钟情,彼此对眼了。及至到了后来,招安后的梁山军被朝廷派去征讨方腊,以期以毒攻毒,杭州城久困不下,守城的正是庞家兄妹,起先李逵与燕青一起去想说服他们投降,遭到拒绝,上面又催逼赶快攻城,于是一场恶战,庞家兄妹双双殒命,眼瞧见自己的心上人在自己面前惨死,何其悲壮无奈。有人说,他后来陪宋江一起喝毒药其实是生命绝望后的选择。老母因为自己的疏忽被老虎吃掉,上不能尽孝;好不容易遇上一个对眼的好姑娘,可是竟然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死在自己面前,生不如死;兄弟在一起虽然有几天快活日子,但经讨方腊一役,死的死,散的散,留下几个当些芝麻大的小官,还要各奔东西,远不似昔日梁山泊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样的快活逍遥。生活还有没什么盼头呢?所以干脆死了干净。
这里面的女人,从潘金莲、阎惜娇一直到后来的潘巧云,虽各有各的可恨可鄙之处,但同时也见他们的可怜可惜。金莲好好一良家妇女,被人惩罚嫁作武大郎当妻子,此花不应头上带。初来阳谷县,每日早起晚睡,足不出户,一个家给料理得很成样子。武松这时候来了,初见时那一怔,惊为天人。前不久听三毛说书《武松·潘金莲·孙二娘》,说武松对于嫂嫂潘金莲不是不喜欢,而是不能喜欢,心中因为有芥蒂,存有人伦,因而对于嫂嫂的撩拨引诱,不能答应。下雪的当下里,火盆,酒食的温暖氛围。你来我往,喝酒调情。无比香艳。武松便是动心了,只是不能够有非分的举动。不耐烦要待到九分的时候才去泼了酒,说出决绝的的话来。这一段在三毛的描述里实在是有趣的很。自然,后来潘金莲因为撩拨叔叔不成,变成破罐子破摔,干脆偷起汉子来了。与西门大官人的风流快活才真衬出武大郎果然是不解风情的三寸丁谷树皮。当然,最后潘金莲与西门庆做出杀人害理的事情,于法于理都是不能容的。武松先想官了,但不能够。最后演出杀嫂挖心的事情来。实在是可叹可惜。在上面提到的三个人里,潘金莲跟阎惜娇是有了归宿而要偷人的,其实,婚姻都有些变态,不是自己的意愿,金莲是因不服从主家的纠缠被有意嫁作这样的人家,实在可怜。阎惜娇是茶楼里死了亲爹,宋押司可怜赏棺材。经由阎婆子赖着那么一说,纳了做外房,其实算是卖身葬父。明着背着地偷人,唉,其实也不算偷人吧,宋江于她,不过一提供衣食用度的摆设,文远果然是知音的,会诗能文,琵琶也弹的好,描画阎惜娇与张文远幽媾那一段,便很有意思。至于阎婆惜为何在拿着宋江私通梁山贼寇的证据之后,要在宋江索讨之时说出那样的条件,即,要想我还给你,除非你陪老娘睡一晚,如此的霸道,如此地理直气壮,其实是她很自信宋江不可能要她,如此正是苛求的好时机,宋江已然允诺,并已写好休书,愿意将房子物件都给他们,以成人之美。只是到了紧要关头,索要百两黄金而不得,才枉送了性命,弄得个人为财死,实在是有些不值。潘巧云是先死了丈夫,再嫁的杨雄,但杨雄是个只会使枪弄棒的武夫,根本不懂女人心怀。用她临死时自己的话说是,嫁于你两年,还不如与师兄(和尚)睡那两夜快活。可以想见,夫妻生活之悲惨。
五星+
四大名著中最好的改编,思想性而言,远远超过原著。最后一集几乎无情节推进,全在写景抒情,但不觉得冗长,因为前面的积攒的悲剧气场太强大了,这是一种奢侈的玩法。
看时杀了宋江的心都有了~~
我的巅峰时期可以准确背诵一至一百零八的名号,如今老矣。
小时候光顾着看武打,后来欣赏它的音乐,最近又看,都是命运的无奈和唏嘘。第7集《风雪山神庙》,林冲的独角戏精妙绝伦。林冲任职草料场之前,在酒馆吃酒和小二有段对话。小二已知陆谦的阴谋,但又不敢吐露实情,只是叮嘱林冲好生留神。这时,饱受人间炎凉的林冲稍顿了顿神,说:小二,你真是好人啊。
四大最喜欢的一部 也是央视改编我觉得最好的一部 各方面都到位 特别是看到新版操行之后再一比堪称完美 好多人说李雪健演得不好 我看李雪健就是一张招安脸 不能再适合了 浓眉大眼的张涵予可不行 赵季平的配乐更是锦上添花 有时间一定再翻出来看一遍
李雪健把宋江演活了!!!
李雪健老师的演技冒话港。
爷爷生在天地间,不怕朝廷不怕官,梁山泊里住一世啊,好酒好肉赛神仙。看了《新水浒传》之后我才意识到,这部《水浒传》已经是无法超越的经典了
因为这部电视剧,有段时间特别讨厌李雪健,可能李雪健把宋江的优柔寡断、首鼠两端刻画的太到位了。喜欢武松、鲁智深这样嫉恶如仇的绿林好汉。因为结局太悲伤,一直没敢看。音乐非常赞~
这布景,这演技,仿若回到了大宋,此等绝世好剧竟不如琅琊榜、甄嬛传之流,也不如权游,罗马之辈,评者真乃瞎了狗眼,乱放狗屁。
丁海峰版的武松很赞啊,看了叫人怦然心动~~~
经典!制片、编剧、主题歌、武指、演员都很满意。跟他太有缘了,因为此剧看了原著,因为此剧过了面试,因此此剧考了制片专业,最有意思的是因为此剧,冒着被初中班主任批的风险,在班级后面的黑板报上开了个专题,第一次把班里同学对此剧的看法公开记录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BBS了吧!
最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大河向东流哇,天天的星星参北斗!
印象中老妈喜欢看“潘金莲”那几集……我自己好些天走不出故事结局的惨烈~
最好的宋江
就是不喜欢李雪健
武松说:我又不白吃你的,惹的我性起,把你这鸟店给翻过来。。阮小七说:爷爷生在天地间,杀贼杀官把命玩
那时候多迷燕青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