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论是什么影响了你,最终能够对此结果负责的只有你自己而已……共勉
主要还是记录这个案件的侦破过程,超长的时间跨度,耗费的人力,办案人员的心力交瘁以至于影响到生活,制度的不合理。
犯人童年的阴影致使他一直不愿意认罪,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那样的罪人,不愿意接受童年不幸的事实,到后来时间很长了,他看到无数的人因为这个案件心力交瘁,终于认罪了,悲伤的接受了自己童年的不幸,悲伤的承认了自己所犯下的罪孽,悲伤的发现,原来这些就是自己的命……自己逃避不愿承认,就会有那么多人在为这件事继续熬着。
原来命运永远不是公平的,犯人童年的不幸遭遇错不在他,却致使他做了很多令人发指的惨案,他心里不愿意承认这就是他自己做的,他觉得是不幸的遭遇让自己变成了这样一个人,他始终在逃避,始终在拒绝接受:不幸遭遇-犯错-受罚。他可能还觉得如果不是自己的不幸遭遇让自己变成了这样,那么根本就不会杀害那么多人,他觉得错不在他!
最后,是与这个案件相关的所有人让他明白,如果他不认罪,是没有人会替他承担这份责任的!只有他自己接受命运,接受命运带给他的所有,哪怕是发生了如此可怕的事情,也只有他自己才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去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结束这一切,让所有人解脱!这可能才是这个犯人最后承认罪行时,哭的像个孩子的原因,他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现实!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性格,思想做事方法的形成可能来自于这样那样的群体和事件,导致你做出了这样那样的选择!可是一旦你做出了决定,那么能够为你承担后果的,也就只剩下你自己一个人,你自己这个个体而已了。
希望所有人都是幸福的……
2 ) v
很有意思的剧本,把有用无用的大量细节做的非常有质感,高级而迷人,但故事的整个结构比较疏阔,关键点谜之含糊,作为剧情片,确实是缺乏说服力。神奇的是,他居然能把这些致命缺点用即时的气氛敷衍过去,敷衍的都还蛮自然,让人有点起疑心却察觉不到生硬。回头想想,应该还是细节扎实的功劳,所以整个的气氛就比较沉郁,不容易触发观众心里那个轻蔑否定的按钮。看的时候有点感动,因为电影里那些纯粹的想法:人与人之间永不丧失的尊重和好意,互相理解的努力和理解的深度。都说法国电影式微了,可是侠士已远,余威犹在啊。喜欢男主身上那种敏感清冽的气息。
3 ) 杀手一号:真实的刑侦
杀手一号,又名SK1。在这部电影上想看推理的人,可以出门左转了。很难说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但绝不是一部糟糕的电影。真实性是它最大的魅力。作为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其纪实性很强。若要谈影片意义,从法国36号重案组十年不弃的追踪,DNA技术对刑侦的影响,连环凶杀案件促成基因库的建立,以人情论罪的欧美法庭,感化罪犯的辩方律师,影片甚至还穿插了和主线无关的恐怖袭击的片段在其中。
但我更想谈谈这部电影刑侦过程的真实性。事件最早起源于1990年前后的一起恶劣奸杀案。由案发现场在被害人家中房间,无强行闯入住宅的痕迹,无剧烈反抗打斗痕迹,甚至死者在最后时刻仍有与凶手说话的表情,警察首先就考虑罪犯和死者认识这一方向。何况在先验概率中,强奸案件中也是熟人犯罪的比例更高。然而真实的情况是,犯人跟踪夜晚独行的女性回家,威胁她们打开房门,然后谎称是逃兵或者越狱犯人在逃,只是借宿一晚,承诺不会加害她们,但为了防止她们逃出报警,需要把她们暂时绑起来。这样简单的话语就让受害人放松了警惕,束手就缚,也把警方引向了完全错误的方向。
这之后就是各种挖坑,跳坑,填坑。比如说受害者的男友在案发前十多天曾在自己的侦探小说中写过和案发现场十分相似的描述,因此而遭到怀疑。调查员男主还发现受害者的祖父的家在两年前也曾成为一起奸杀案的现场,只是谋杀方式是勒死而非割喉,进而怀疑到受害者的父亲,然而他有solid的不在场证据。在这之后又发生了一起由男主所在的调查组负责的奸杀案件。男主强烈地认为,这两三起案件是同一人所为。男主的一个比较惊艳的推理是,在针对亲友的社交圈搜索无果后,决定扩大社交范围,开始考虑可能到受害者家中的维修工人、快递员等各类员工。结合一个现场电话线被切断,以及受害者新搬家的事实,男主怀疑为之安装电话线的工人,甚至还发现两起案发现场的电话线都是同一家公司负责的。然而,然而被怀疑的电话工人还是洗脱了嫌疑。在一部中规中矩的推理剧中,这样的设计已经凑够一集可接受的剧情了。男主一直没有抛开"熟人犯罪"的猜想,也因此一直拘泥于不同案件之间的共同点,比如受害者之间共同的社交圈。比如,男主发现两起案件的受害者曾就读同一中学,又怀疑到她们的共同好友,某一受害者的前男友,传讯一番仍是没有证据。
男主的调查组后来接到一起强奸未遂的案件,晚饭后行动,胁迫入门,小刀,黑色胶带,捆绑方式,都十分吻合。事件中,受害者侥幸逃出。男主敏锐地感觉到这同属一起连环奸杀案件,这是主人公执着和富有直觉的体现,事实上这三四起案件前后共跨越了三四年,能够觉察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是很需要想象力的。针对出逃女性对犯人相貌的回忆,调查组开始大海捞针式搜索。事实上,女受害者回忆出的肖像素描和真正罪犯并不相似。而在以往的刑事案件中,通过肖像素描破案的情况,还不到5%。甚至当女证人面对犯人时,也只是说"很像,但不是他,应该要更混血一点"。昏暗的灯光,惊恐的精神状态,现实中,受害者对犯人相貌的回忆,也并不可靠。
案件的最后,还是靠妥善保存的证物,以及终于等到的DNA技术,解决了问题。事实上,直接破解的案件是隔壁调查组手中的三四起连环奸杀案。但男主敏锐地觉察到两个调查组的共七个案件是同一人所为,最终说服女领导意识到案件的恶劣,开始大规模的搜索。并且男主手中的案件提供了罪犯的精液作为DNA物证,而后续的案件中,犯人刻意使用了避孕套。最终的侦破手段是,在数千名有过性侵犯前科的犯人中搜索DNA与证物中吻合的。并不是多么精妙绝伦的推理,但却是真实有效的。甚至在确定嫌疑人后,还有左撇子、埃及脚、某处非受害者血迹,这些细碎的证据没有吻合上,而被辩方律师诟病。
个人感觉,这部电影花了不少时间在煽情上面,而对情节的打磨不足。因为就其取材的案件来说,是可以拍成一部比肩《杀人回忆》和《追击者》的出色的刑侦电影。说到底,一部电影的容量有限,详略要得当,也分轻重。既然编剧选择了人文关怀,那不免会对推理情节有所妨害。尤其是如果决定犯人最终是被感化而自首的,而前面花费篇幅抒情,是难以避免。总的来说,还是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真实刑侦和推理剧的区别,重要的区别。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演绎真实动人而非精巧唬人的影视作品。
4 ) 两点小记。
一
不同于美国,在法国当一个人被警方逮捕的时候是被默认为innocent的,此时只能被称为présumé coupable或suspect,直到证据确凿;在美国被抓时被默认为有罪,直到有证据证明innocent。
二
然后就是一个非常值得辩论的话题。此片由20年前的真实案件改编,凶手目前还在监狱,姑且不谈对凶手的影响,但是当年的那些受害者及亲属都会看到此片,这对他们的心理伤害想必更大。
审判和调查的穿插剪辑会让人想看下去的冲动。
法国警察是白痴么,最后啥也没推理出来,DNA鉴定是他就是他了,什么破片子
可以在高度紧张的悬念中还原事件,亦可展现人物被事件干预的生活。可惜导演和编剧们在广阔的现实素材中迷失了自己。电影信息量过大,线索缺乏叙事技巧的梳理凌乱无序,视角人物过多且内在空洞……若不是摄影和音乐撑着,我估计都不会看完。如果有续集的话,片名可以是SKII。
7/10,从这个影片可以看出法国的司法制度有待完善部分太多,凶手演的很好。
挺写实的,时间线有点乱,10年啊,警官孩子都有了俩,各种无奈吧,还是要感谢科技的进步
这样的案件拍成大电影,没什么大意义哈。
剧情/犯罪/罪案/悬疑,这电影塞的内容太多了,还不如拍成迷你剧。75分,中等偏上水平,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宜观看,18岁以下未成年人如需观看须满15岁最低观看年龄门槛,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止观看(分级警告)!
希腊脚,埃及脚,罗马脚,香港脚,脚的种类挺多哈,又知道了一个马格里布地区。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译制。
不好看。
呵呵,看看中国的办案警察朋友们也是常常讨论来讨论去——今天去哪儿打牌明晚上哪儿喝酒去!
根据真实的巴黎东区连环奸杀案改编。以时间线为轴,过往的案件调查和现今的庭审现场两条线交替插叙,剧情充实聚焦,几乎没有多余的细节。调查中除了抽丝剥茧渐逼真相的急切、连环杀人案持续发生的无奈和不甘,还很大程度上揭示了部门倾轧和官僚主义是如何严重阻碍办案进度的,纵使有再勤奋的警探也难以弥补体系的漏洞;无数受害者用鲜血才能换来司法的些微进步,只是这种进步的代价太沉重了,可谓“案上一点墨,民间千滴血”。
以为是节奏紧张的悬疑片,可却是一部穿插叙述的破案写实记录。特别的是案件现场还原度高,影片讲述全过程丝毫未见精彩之处。十多年的过程里当年新加入案件组的小鲜肉警探熬成了胡子大叔,十多年间也有了DNA技术,警员们多年的不懈努力案件终于告破。人和兽只是一念之间。
真实事件改编,剧本很好,悬念有但不突出,最后在法庭承认自己罪行,却早早在场下向警察透露杀人缘由实在是有些降低杀伤力。7.2
因为真实而沉重·
现实主义好片。还真的吓到我了,全因为它的真实。如果早几年拍出来,可能吓得我不敢去巴黎了。
对数起强奸杀人案件的追踪,持续十数年,不仅让警察,也让观众心理饱受折磨。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将警察无法破案那种高度压力之下,很是沮丧的心理表露无遗。影片在描写这个案件的同时,也不忘顺带指责了一下法国的侦查制度。
6.0 交叉剪辑下构建了多种视角中对被罪恶凝视的情感
法国人真心不合适拍这类题材的电影,还有没有死刑就算了,还能判的这么轻,怪不得治安不好呢
你在寻找怪物,我在寻找怪物背后的人。两线并进,法国首例DNA判定连环杀手案,写实风,但后面还是煽了点情
法版杀手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