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可惜了战略核潜艇这个极好的题材
写于2014年,当时写给自己看的,属于整理云盘才会发现的压箱底货色,所以会带有一些2014年的语境。
电影遭冷是可以预料的,虽然演员实力超群,表演卖力,但是摄影和剪辑弱了点,尤其是在前期故事版的绘制上能看出来出了很大的问题。
第一个镜头就无法给人代入感。电影里苏联60年代的军港,实在是太干净了,也太西方化了,使人产生虚假的时空感。对苏联海军稍有了解的话,应该都知道实际情况是相当糟糕的,虽然不至于遍地油污,但每天都会发生大小事故,和中国的矿难频率有一拼。这一点K-19倒是描写得很真实(虽然K-19也不成功)。
角色们太美国化了。酒吧里的水兵们简直就是一群美国大兵,酒吧的装潢也是美国化的。实际上苏联水兵在酒吧里那是相当地吵闹,而且是要鬼号般唱歌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见以下中国第一代潜艇兵的回忆录,对苏联水兵在中国的生活有详细的描述。
教堂婚礼可行性存疑。因为苏联的战略潜艇部队进入审查极其严苛,最终的结果就是能上艇的几乎全是党的高干子弟,明目张胆地信上帝,等同坑爹和自毁前程,艇上的政委和KGB特工会放过你和你爹? 同样的原因,本次出海,艇上突然塞进来一堆履历空白的水兵,占据各个要害位置,这在现实中几乎是无法操作的,导演可能对战略部队的管理制度完全不了解。
以上种种,就使得不管故事有多精彩,都让我直到看完都隔着一层,因为基本的设定出了问题。 实在是可惜了几位牛逼演员了。
BTW,电影其实拍得很不错。
------------------------------------------------------------------------------------------看来看去,《猎杀红十月》独孤求败,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期盼它被超越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2 ) 中国人招你惹你了!
看完之后让人不由的同《猎杀红十月》比较起来,说实话无论是演员、叙事、情节安排、场面都逊了一筹。《红十月》中肖恩指挥潜艇像一头逆戟鲸从海面下冲出已经是经典镜头,难以超越。但是最起码你也要有点操守,哈里斯没有肖恩康纳利的那口俄罗斯腔英语,看到副舰长的尊荣更是让人一下联想到了越狱里他扮演的马龙,扮演KGB的是一脸正气的美国特工演员。总之这是一部“号称”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彻头彻尾由美国好莱坞操办、标榜美国文化的二流冷战潜艇片,而且TMD为了赶时髦,还强拉硬拽安排了中国元素,中国人招你惹你了!
3 ) 只是为了把这件事件的真实例子写出来,百度转载的。
这件事确实是和中国有沾了点边
1968年3月,一艘前苏联核潜艇在太平洋沉没,舰上所有官兵遇难。事后,前苏联和美国对于K-129号核潜艇沉默的原因都保持沉默,外界几乎没人知道K-129沉没的真实情况。美国核弹和情报专家,同时又身为作家的肯尼斯·史维尔经过长达几十年的调查,日前在他的新书中首次向外界披露了K-129潜艇的惊人内幕:前苏联当时派出核潜艇欲对美军太平洋基地珍珠港发动打击,同时因为中苏关系交恶,前苏联欲将此嫁祸中国,自己可以隔岸观火,坐收渔利。
1968年,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的冷战愈演愈烈,美国当时正陷入越南战争之中,同时对于中国的迅速发展,美国一直保持着一种戒心。这时,在前苏联国内兴起了一股“强硬派分子”,他们主张前苏联该乘这个时候扩张自己的势力,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挑起一场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战争,因为前苏联认为这样的战争肯定意味着中国被打垮,前苏联就可以趁机占领和统治中国,同时战争也必然虚弱美国的实力,在美苏争霸中,前苏联就可以占领上风。
目前还不知道在前苏联是谁最先启动这项“一石二鸟”的计划,对珍珠港发动核打击,同时让外界认为出自中国潜艇。如果珍珠港遭袭,美国肯定立即做出发应,这时前苏联领导人就可以坐下观看自己导演的这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好戏了。
按照前苏联的计划,这一攻击计划将由驻扎在西伯利亚的前苏联K-129核潜艇实施,因为中苏关系友好时,中国曾向前苏联购买过同样的潜艇。配置在中国海军的核潜艇和前苏联核潜艇发射的导弹型号一样,只是中国的导弹射程短一些而已。为了嫁祸给中国潜艇,前苏联核潜艇于是不得不接近打击的目标,用这样的办法来迷惑美军。
1968年2月25日,太平洋舰队K-129号潜艇驶离远东军港,向大洋进军。这次登上潜艇的人员除了潜艇的常规人员外,还多了11个人。塞威尔宣称,在K-129号潜艇离开堪察加半岛军事基地出发前不久,一小组带着通行证的神秘男子就秘密登上了潜艇,并在中途接管了该潜艇的控制权,使该艘潜艇偏离了正常巡逻海域,全速向美国夏威夷海域进发!据估计,这11名身份不明的人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劫持”潜艇并发射核弹头。
可惜的是,这次任务失败了,K-129潜艇在距离珍珠港西北约350海里处发生了爆炸,艇上所有成员葬身大海。关于爆炸原因,一种理论认为K-129被尾随跟踪的美军“剑鱼号”核潜艇撞沉在海底。然而,塞维尔认为,就当K-129浮出水面发射核导弹时,一个“核安全系统”导致发射失败,导弹发生了爆炸,劫持者和近百名苏军官兵葬身在了夏威夷附近的海底!
从卫星照片可以看出,K-129在爆炸之前曾短暂地上浮。这只有两种原因可供解释,一是K-129出现了致命的故障,这种情况下潜艇会浮出水面,但是如果是这样,它应该立即通过无线电求教,但是它却没有任何反应。第二种可能就是,它上浮是为了向珍珠港发射核弹头,从各种迹象分析,这很有可能是K-129上浮的原因。但是如果前苏联想发动一场核战,那么它为什么会选择珍珠港呢?从战略角度是根本讲不通的。那也就只有一个可能,那便是K-129潜艇在出事前遭到前苏联“强硬派”分子的劫持,为了嫁祸中国,K-129故意浮出水面,接近攻击目标。
4 ) 未遂政变
2022.05.23
“还有比把老古董卖给中国更赚钱的方式吗?”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欺负,这是新中国成长之路上的一段屈辱心酸的历史,今天的中国海军建设让世界瞩目。
舰队司令弗拉迪米尔·马科夫安排舰长德米·索博夫最后一次航行,看着窗外潜艇起航,马科夫举枪自杀。水兵装船时失手把一箱水果洒在码头上,看来这次潜艇出航凶多吉少,尤其是特别项目研究所布鲁尼的随船测试给这次航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大副埃利克斯猜测这两个人是克格勃特工队的,他们都是激进分子,信仰坚定,训练有术的杀手。原来他们安装的神秘设备是一种叫幻影的装置,它可以模拟所有船只的声波标记,这样以来,潜艇可以伪装成任何船只来迷惑对方。舰长预感到要出大事,政委格雷格却不以为然。特工队不贵军方管,不归中央政府管,他们听命于克格勃中的最极端分子,他们能毁了舰长和舰上的所有人。
果然,舰长在规定时间和舰队联系时,被布鲁尼用枪抵着强制阻拦,并且立刻宣布“德米·索博夫是癫痫病患者,用毒品和酒来应对神经系统疾病,这一脑损伤是由于多年前他就在这艘潜艇上和弗拉迪米尔·马科夫的潜艇相撞,造成36人受伤,6人死亡的惨剧。军官学校成绩最差的学生,依靠血统、势力和高超的行贿能力,贿赂贿赂执勤员、军医和政委,企图自杀没有成功。”一席话把德米的老底掀了个底朝天,直接宣布了他的舰长职权被罢免,等着上军事法庭吧。
布鲁尼阴谋利用这艘潜艇开启幻影装置,冒充卖给中国的同型号潜艇,发射核弹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让美国人误以为是中国人发动袭击,这样挑起两国战争,苏联人坐山观虎斗。舰长德米让人发出潜艇被劫持信号后,苏联的一艘核潜艇率先赶到对它发起攻击,一下子就证明了布鲁尼幻影计划没有得到苏联高层批准。
一番博弈,布鲁尼的计划最终破灭,潜艇也深入海底,除艾利克斯被允许穿上潜水衣得以脱身外,全舰官兵特工队人员全部死于海底。
5 ) 挺恶心的好莱坞政治正确片
这片子很难评价。
首先简介的一句话就不对头,字幕里也是那么说,实际上应该是“影片的灵感根据真实故事”,根本不是一回事。
这片子的几个主角演技很不错,狭窄空间里的冲突表现得很好。至于潜艇战什么的,我觉得是蛮渣的。
但比较糟糕的,是整个片子的美国化——就相当于中国人拍的全在讲中国话的日军。里面的苏军无论是气质、装束还是口语都十分地美国化,看的一本书都还是美国故事书。这一点就比原来很多片子差太多了。
故事也纯粹是瞎扯蛋,而且这个瞎扯蛋还有很明显的好莱坞政治正确的色彩,类似《深入敌后》那种。不同的是《深入敌后》是自我鼓吹,这片子是挑唆中俄关系……
剧透吐槽:
此片的开头就是:
“如果古巴导弹危机把美国和苏联带到
核战争的边缘……”
“那么1968年5月一艘苏联弹道导弹潜艇的突然失踪则把这场核战争推到一触即发的境地。”
然后剧情就是:苏联内部的极端分子炮制了一个计划,开了一条常规弹道导弹潜艇出门,上面加装了一个幻影装置,可以模仿成其他任何船的噪音,也就是能变身。准备跑到大洋内,模仿成以前卖给中国的潜艇的特征,向美国发射核导弹,引发中美对轰,然后苏联坐收最后的胜利和正确……
这个离谱故事的“灵感”来自片尾的几行字:
在冷战高峰时期,一艘苏联弹道导弹潜艇在南太平洋失踪
多年后它被打捞上岸,但美国和俄罗斯政府
都对它当年的真实行动意图保密
据信,后来美国人在海底找到了它发射的导弹
导弹并没有爆炸
稍微懂一点点军事的人都对这个剧本会吐槽无力了。
至于片子中对美国反复的赞美(还是通过苏联艇长),赞叹美国的人性、强大、克制等等,都不是主要问题了……
总的来说这片子能看看,但可能会让很多很多对历史军事一无所知的真相党和公知再次获得一批弹药,放出无数的毒来。
至于1968年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如何,也不必多说了。
开头还有一段讲这艘常规动力弹道潜艇退役后的去处——准备卖给中国,象以前的一样。
中国倒是有一艘常规动力弹道潜艇,就是老拿来做实验的长城200,中苏关系恶化前引进制造的,就搞了一艘。
6 ) 乏善可陈
片子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美国电影流水线上直接组装出来的成品。片子也没有什么值得评判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些大路货。
片子中CCCP的海军好像我大明时候的军队啊,厂卫的太监们监军,外加委屈的阿兵哥。
虽然米国人民一直重视个人权利等等,但是这些价值观通过舰长的嘴说出来给人一种做做的感觉,有点类政治宣传片。当然也可能是没有经过古拉格时代的人不易引起共鸣吧。
片子中将企图将事故嫁祸于中国很显然是个败笔。无论是从北韩还是到南越,中国无意与米国起冲突。这个事情要是换成北韩还是可信度大一些。
再者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就那样。怎么可能那么远去进攻米国。读高中的时候,外媒就在那里叫嚣中国海军要挺进蓝海;如今孩子都快上小学了,外媒还在那里说中国海军要挺进蓝海;我了个去……
片子有提到红色帝国主义将二手货卖中国,虽然现实中不曾听闻有二手潜艇的事情,但是明斯克号是有的,明斯克二号也是有的。
片子的结尾如果是个悲剧式的话会好一些,或者将那些船员们搬运自己同袍们的情景去掉,营造一种幻觉的场面。
再或者整体做成纪录片的风格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7 ) 这潜艇状态还不错,不过我们需要一个考古学家才能启动她
我们再一次躺枪,这多年以后的洗白不知道会不会在国际上掀起一场风暴,但是能讲事件做以批露也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了解了一些历史事件。总是好的。
一旦一部战争片冠名真实事件改编,基本无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客观描述这一事件的始末,并树立起某个英雄的伟岸形象;第二种是主观描述后接着树立起一个伟岸英雄的形象。很明显本片是后者。可能在米国人的眼里,老毛子就是喝酒就是不渴望力量而去渴望其他。要不就是喝酒要不就是准备喝酒。几乎没有中和一点的表达方式。
作为一个敌对国去拍摄一部属于敌方的基于历史事件的一部电影。导演显然觉得本片就应该这样。迪米作为一个老当益壮的形象出现,肯定是一身正气大义凌然的。而布鲁尼则被描绘成为一个心怀不轨乘机起事的基于苏联考虑的激进分子。结局当然是米国式的美好生活版。
但这种描绘却使得整个事件缺乏基本的叙事完整性。更多的是以一种参杂了个人情感的故事作为主线。而基于“真实事件改编”这几个字导演并没有做过多的考虑。似乎真实事件只是一个命题的基点。更多的是导演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从而使得这个主题进一步升华为人性。这在本片台词中就有一句“米国很注重个人权益,他们不会放弃每一座城市”就是这句基本上突出了本片作为一部敌对国家对于敌国的一种主观臆测。因此这部片子的客观成分基本上微乎其微。
再说那个中途过来的技术人员,对于一个基本上尝试了多艘舰船的一个技术工程师,幽闭恐惧症这样的说辞显然很不合理。而这个更加凸显了米国的对于人物的刻画的比较矫情的一个细节体现。而对于发射核弹这个高技术人物当中的最后执行人的婚戒的描写又一次大声的告诉我们,这是一部米国电影。这真的是一部米国电影,你别看他披着改编真实事件的外衣以及老毛子的故事框架,他依旧是一部米国电影。
所以当我们继续沉迷于事件本身的时候导演已经悄悄的将故事转移到了人性。至此从一个美好的开端到一个完美的收官,总体来说基本上符合了米国的三大特性。细节,人性,大团圆。一直到结尾我们也没有明白这到底讲述了一件怎样的故事,这里面的那么多的为什么有谁来给我解答一下。没有人,没有人会解答你。随着迪米那蜜汁微笑。整个电影护着说整个故事就这么结束了。留下的疑问不得不求助于度娘了。原来度娘比电影讲的更加明白。
凑合看吧,just a movie。没别的,你要是想通过它了解一些历史真相还是可以的,但仅仅就停留在这是一个真实事件而已。至于细节。只不过是导演想让你看到的罢了。
8 ) 美国人拍的俄罗斯(苏联)人的故事
美国人拍的俄罗斯(苏联)人的故事,果然没好心眼。。。
说是改编真实故事,其实就用了个故事背景,其它全米国人YY出的。。
都13年了,还在向冷战思维致敬。。。
借俄人之口吹自己也就罢了,还挑拨中俄关系,片中设定中国是俄之敌,然后俄又要让中国背发动核战的黑锅。。
还有说俄人想把那个古董潜里面的设备都拆了,把一快散架的壳卖给中国,“没有比把老古董卖给中国更赚钱的方法了”,非常明显的在讽刺辽宁号啊
7分。潜艇片这个类型如今已经不吃香了,真的很难拍出新意来。这片子应该可以算是水准中上之作。其他内容都没什么感觉,只有一点,我看下来还是觉得,力量必须得到制衡,依靠道德之类的玩意儿去控制是件很愚蠢的事情~~当然了,中国人这次又躺枪了~~~
各方面都挺一般的。特技简陋不过我不看特技,配角们单薄不过我只看主角,剧情平淡可是这可是苏联的核潜艇啊!主题太美国但是人家说的难道不是实话吗?一点都不感动但是制服和男二帅气啊!
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电影,感觉怪。
有时候觉得美国思维真可爱,以俄罗斯的视角来说美国真好~~~~哈哈哈哈
不错的爆米花电影
喜欢陪老婆到纽约看芭蕾舞的苏联Ed Harris联手马宏大副阻止了克格勃阿莫探员引发中美核战,很假很无趣,但结尾的虚无感觉还可以吧
向老炮致敬~
不温不火的一部片
张力完全没有出来呀
里面士兵军官的做派十足美国味,就是当官的酒不离手,这应该是美国佬对俄国潜艇兵的潜意识认知吧。
很好看
很好的cast被低级剧本毁了,而且还较大的类似韩国同名电影,另外看着一群地道的老美装前苏,邀请一起去看试映的美国朋友都受不了。
拍的比较平淡,不过潜艇题材我还是比较喜欢的。
演员喜欢,剧情一般。★★☆
题材偏好
美国人拍的一堆苏联人拯救美国的故事……这设定……
可不可能中国的啦
老戏骨很牛……冷门题材也很牛……
看得很难过的故事,开头就奠定了悲剧的基调。General Hummel再现,老当益壮。豆瓣“评价人数不足”,放映厅里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有我们两个人——但仍然是很好的电影。
看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