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能让你流泪的电影肯定是部好电影
电影越看越多,对于影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剧情、立意、表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让人眼花缭乱。但是评价一部电影,我始终相信这个最简单直观的标准,能让你流泪的电影肯定是部好电影。
看小男孩,我哭了不止一次,也不止两次,忘了数几次,但应该好久没哭得这么痛快了。
小男孩长得比较矮小,因此受到同龄人的嘲笑和欺负,但他有父亲作为唯一的伙伴,父子之间亲密无间,有着深深的纽带。他们的口头禅是魔术师的那句“do you believe you can do this?’, 激励着他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的信念。随着父亲参军离去,小男孩对父亲的思念和等待在影片中也时时牵动着我们的心。
有时候我们相信,是因为我们选择相信,相信所希望发生的事情终归会发生。因为对父亲的爱,所以小男孩相信‘荠菜籽大小的信念能撼动大山’,他相信完成牧师的清单能让父亲回来,他相信对着大海那端日本的方向发功,能帮助结束战争。因为是他唯一能为远方身处险境的父亲做的事情,他满怀着爱和希望,倾注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想做到最好。
爱的对立面是恨,那么对于伤害我们所爱的人的‘敌人’,我们应该怎样表达‘恨’呢。最容易的宣泄方式是暴力相向。桥本是日侨,尽管他没有参加过战争,他在美国已经40多年,早已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了,但由于自身难以改变的日本的种族,在小镇居民眼里,他就是‘敌人’,大家都有权利向他表达恨意。
这一点我想我们是最能理解的,为了表达爱国精神,我们可以砸日本工厂,烧日产汽车,揍日本人,尽管这些人都与政治无关,而是最容易找到的表达仇恨的目标。在施暴者的眼里,恨意一旦得到了宣泄,正义就能得以伸张,或人格得以提升。
看到后面惊叹原子弹是以小男孩命名的,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想象力,但我不禁怀疑这部电影本事就是以这枚原子弹的名字命名的。导演让我们看到了爱的信仰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恨的破坏力,小男孩把我们带回原子弹的废墟中,灰黑的灰烬都是孩童的模样,他们还没有学会伤害别人,却成了仇恨反射的牺牲品。
小男孩教会了我们和‘敌人’做朋友,这在情感上是最难做到的一点,但他做到了,他完成了神父的名单,终于见到了病床上的父亲。又泪崩了....
经常会看到有人批评电影的煽情性,但我想说电影能够煽动你的‘情’,说明电影是精彩的,你还有‘情’可被煽,那么你还是幸运的。
2 ) 原子弹与任务清单中没有完成的一项
浏览了一下影评(不是全部),大家似乎都认为小男孩完成任务清单,拯救了父亲,反映了信仰的力量。然而似乎没有注意到,小男孩其实并没有完成清单上的所有任务,剩下的一项是“埋葬死人”。
桥本处在生死边缘的时候,小男孩曾经一度迷茫,反映在他的梦境中,魔术师扮演的英雄只能救两个人中的一个,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如果桥本死了,或许他就可以完成清单上的所有任务。影片并没有明确表现小男孩心中的选择,但从他的另一个梦境,那个身处与他同名的原子弹爆炸中心的梦境,我们大致可以推断他的选择。
结果,桥本活了下来,同时,小孩父亲的死讯也传来了。
这令人佩服影片编剧对于自己所要表达的理念的准确把握,影片中没有任何超自然的暗示,信仰的力量绝不是肤浅的物化结果。从影片的逻辑来看,父亲的归来并不是小男孩完成任务清单的结果(因为任务并没有完成)。小男孩放弃了完成全部的任务,但他得信仰却因此更为圆满。
真正的信仰拯救的是人类的灵魂,而不是创造超自然的奇迹。
3 ) I am little boy.
作为一个电影狂热爱好者居然没有过一篇影评,说来惭愧。当初只是认为才疏学浅不敢班门弄斧妄加评论,但好像又太看得起自己了。就像老杨说的,这是一种记录,无论好坏。我们的脑子是狭小而有限,就连同事的名字我都经常忘记,怎么能不用一种方式来记录一下每一个好的坏的,我花时间来想吸收的东西呢。
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影评,其实也谈不上评,在影评的领域,我就像是little boy,我有信仰。
不知道为什么在类型这一栏会出现“喜剧”这个标签,也许这两个字具象了导演想把握的基调,可以看得出轻松温情,但离“喜剧”确实还有些距离。我们会在肖申克的救赎当中感悟,在1942当中缅怀,但这些都太过沉重和压抑,还是在笑声中来看一看西方国家的主旋律。
你有没有遇到过听天由命的无奈?你有没有遇到过无法解释的困惑?你有没有遇到过生死离别的考验?面对种种这些让人无能为力的问题怎么办?这个影片告诉我们了最好的解决办法——找一个信仰。信仰在我们国家并不是没有,但是我们的信仰却集中体现在公司即将开业,孩子马上高考,家中有人生病,才想起来临时抱佛脚。可你又付出了什么呢?信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赋予了信念的含义,而大团圆的结局就是在告诉我们努力的结果。
影片中little boy奋力一挥打倒了欺负他的胖男孩儿,就像哆啦A梦当中的情节,大熊变得不再懦弱。于此同时影片也埋下了很多伏笔,比如当时美国人眼中的日本人,就像如今中国人眼中的日本人一样。还有那颗名叫little boy的原子弹。
4 ) 小孩子的眼泪才是最动人的
信仰与行动,是我们现代人越来越缺乏的东西,因为我们总以为自己看透了这个世界规则,看透了自然规律,包括我自己,其实不然。影片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去看世界,在一切未尘埃落定之时,要心存美好,相信奇迹,用行动去捍卫信仰。战争让民族结下了世仇,看人先看肤色,自诩为民主自由的美国也一样。国家的利益之争不应该横在人与人之间,大人懂,小男孩不懂,但他懂得坚持正确的事——相信奇迹,让身陷他乡,生死未卜的父亲归来,他做到了。电影源自生活,信仰流失,自私自利,负能量充斥着我们周围,探望囚犯、看望病人、给无家可归的人家的感觉、和“敌人”成为朋友、请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我们都能做到,但我们不会去做,因为与我们无关。影片引用《神经侠侣》结尾陈奕迅的台词就是——人生不要太现实,才会有希望,不是吗?
5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簡單的情節 深邃的感情
Little Boy的情節簡單,因為戰爭,小男孩的Partner-他的父親前往戰場,小男孩用真誠的行動盼望父親回來的故事。但是簡單的情節故事中任何一間小事都是基於人物內心最真實、深邃的情感,正是如此,我們才覺得小男孩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合理的、動人的。
絕境中 除了埋怨與等待 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多
當得知小所有人男孩的父親被俘虜后,鎮上幾乎都覺得他是不會回來了。就連大兒子london也默認沒有父親的生活,及時母親不允許別人提丈夫離世的話,但是她的內心還是承認他永遠不可能再回來。對於小男孩來說,他的唯一的partner,最值得信任、最親近的人可能再也回不到自己的身邊,對於他的打擊是無法想象的。小男孩所面對的絕望是所有人都無法感受到的,但是他並未如其他人那樣去接受這個事實,而是相信Father的話,完成古老列表上的事情后就能讓父親回來,牧師的善意讓人無奈又欣慰,但是對於小男孩來說這是讓父親回來的唯一辦法,所以他努力做到自己或者別人都不曾做到的事情-至少與日本人交朋友這件事別人無法做到。面對絕,所有人停滯與放棄,但是一個小男孩卻表現出令人敬佩的偉大情懷-無懼與勇氣。
當所有人教我們妥協與變通的時候 Little Boy告訴我們要堅持
我們都相信堅持與信念,都認為他們會有偉大的力量。但是在長久的絕望中,我們更願意聽信“妥協、忘卻”的教誨,而難以堅守“堅持、信念”的真理。因為放棄與 變通是最容易做到的,或者說“性價比最高、經濟性更好”。我們無法在這個快速前進的浪潮中去癡癡等待、默默堅持,所以常常的沒有看到信念的曙光時就已經回頭。
信念與堅持可以撼動任何事情,是最偉大的力量,正如《一代宗師》中的台詞: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6 ) 小男孩的“美丽人生”
导演通篇都在炫耀其在题材的明陷暗阱中花俏的探戈舞步,以及煲的玄妙无痕的一手好鸡汤。他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巧妙地嵌入美利坚的二战背景中。从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到1945年广岛遇袭,小男孩Peper停止了生长,他将所有的精气神全耗在苦练并施展将大兵老爸呼唤回来的"绝世神功"上。犹如一个小型的马尔克斯片段实验,导演将魔幻和现实缝合的天衣无缝,二战中的一桩桩大事都能被轻松地穿凿成脑洞大开的熊孩纸见证奇迹的时刻,将阶级仇民族恨以小孩养成中的冒冒失失跌跌撞撞表现出来。融山姆叔阳光浅薄的世界观、尖锐但不深刻的民族矛盾、大麻般然并卵的宗教慰籍、金黄酥脆的怀旧画面与孩子萌蠢稚拙幻想于一炉,让你一边被鸡汤膈逆腻歪得要死,一边又被大情煽到哭成狗。编得精彩,煲得漂亮!
7 ) 说一说电影的拍摄地点
电影肯定是相当相当的棒,本来泪点就低,禁不住哭了会。
我想说的是电影中的一个拍摄地点。
对,就是这里,如画一般。
当佩珀得知如果战争停止,爸爸就能回来的时候,他跑去找了桥本先生,桥本先生告诉佩珀日本就在大海那一边,如果“你指着太阳与海天交界的方向,你就对着日本了”。
佩珀想通过对着大海那边的日本“施法”,来停止战争。虽然桥本先生说他不相信他的魔法能力,可还是对他说:“做你认为合理的事。”
虽然佩珀心中有些小失望,但还是在一段时间后,怀着自己坚定的信念,站到了观海台的板凳上,对着大海那边的日本“沙发”。每一天,他都站在那里,双手对着大海,使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小小的身体,发出最强的声音,希望能使出魔力,能让战争停止。
每一天,小男孩佩珀都站在那里努力,努力到疲惫,努力到自己与暮色融为一体。他明白,对他来说,这就是“最合理的事”,最可能让爸爸回来的事。
我爱这个镜头,so wonderful
我去网上查了之后,发现拍摄这部电影的地方是在墨西哥的巴哈制片厂(Baja Film Studios)
但是我想在这里找到佩珀的“施法地点”,所以就点开了巴哈制片厂的官网(网址是//bajafilmstudios.com/),让我惊喜的是,官网的首页就是佩珀的“施法地点”,哈哈!I am a lucky dog. 哈哈
哈哈,so lucky a day!
愿你成长的路上,能遇到一个永远陪你相信奇迹的人…这碗鸡汤,干了
你的身高不是从头顶到地面的距离,而是从头顶到天空的距离。
能让我流泪的电影就是部好电影
刚看完,哭成狗。慢慢的更多的了解那段历史,无论对错方,战争带给普通民众的悲苦都是巨大的。从一个小男孩的角度来侧面反映那段历史,真挚感人
信仰是一种力量,小男孩面对大海施法的时候,美到哭了
战争是残酷又令人绝望的,但用了孩童视角,是一种柔化和希望,亲情的强大力量在一幕幕温情却坚定的画面中慢慢显现出来,反战的主题发人深省,一个那么单纯的孩子近乎可笑的想法,让一群大人深深感动和心酸,因为是孩子,所以才更惊心动魄吧
战争里 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小男孩演得非常好 happy ending 最后泪奔了
这是个风景像明信片一样的小镇,虽然没受炮火侵袭,但战争大背景下的老百姓心灵亦日日受煎熬。小男孩因为个子矮被人欺负奚落打骂,就因为他还小,他才可以坚信魔术能移山,才可以坚持和日本大爷做朋友,才可以相信完成神父的清单父亲就会回来。讽刺的是,小日本讲武士故事时说蒙古人侵略他们的家园。
选择相信是需要勇气的,爱和信念最终可以创造奇迹。
太刻意了,每个煽情点都处理的太用力,反而有点失真
有时就喜欢这种比较俗的东西,观影过程像在看今年的《少年斯派维奇异旅行》,春风化雨、淡入心灵。穿插的魔术师、西部、武士元素,都很讨喜,让整个电影像个童话。“He is my friend” 偏见的消除有时候只需一句话,一个“小男孩”真的结束了二战。“绝望使人容易产生信仰,但相信需要勇气。”
小男孩演的真好
同样的战争题材 同样的主旋律 和奇幻抗日剧真是天上地下之分
有的阿甘正传的感觉。人要有信念,愿望就会达成,即使是巧合,也是天助。小男孩与广岛核弹名字的巧合,点出主题。
鸡汤的酸臭味
看得又哭又笑,又笑又哭。#就算是鸡汤一碗,真心推荐。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奥黑尔小镇蔓延着强烈的反日情绪。镇上最不受欢迎的一老一小偶然结识为了朋友,完成信念清单为了能让父亲回家。看这样一部儿童电影竟然几次泪湿了眼眶,洋溢着的温暖善意一击即中。小男孩三次成功隔空移物,舞台地震原子弹,奇迹般感人。愿这个对山丘大海使超能力的小男孩永葆童真。
在父亲的教导陪伴下,Pepper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直到父亲应召入伍,投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中去。就在Pepper期待父亲回家时,噩耗传来,他的父亲在菲律宾被日军虏为战俘,生死未卜
小男孩那动作是万磁王附体吧?
9/10,对这种又有演技又可爱的小正太真的毫无抵抗力,电影色调背景音乐都很好,小男孩的坚持感动了我,最后感谢导演给了美好的结局,也是一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