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已是明日香港-- 邂逅之美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因为一个人,离开一座城。
从上海来到加州,我越发能体会这句话。
对于一座城市的记忆和爱是由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在这座城市的经历所组成。我有时问自己,我为什么那么爱上海,不住地思念上海?其实,我思念的是在上海的家人,是上海的朋友,是那些在上海的美好回忆。
而我又为什么会对旧金山陌生,为什么觉得我是异乡人?因为在这里没有我的回忆,没有朋友,没有长在这里扎根在这里的感觉。这里的人和事于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假如我所有的朋友和家人都离开了上海,我再回到上海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我想,那不再是我所魂牵梦绕的上海了,我可能不会再那么爱上海了。她于我,可能也只是一座钢铁组成的冰冷城市。再看着街上的流光溢彩,我的感受与在旧金山的感受是一样的。我不过是个异乡人!一个过客!
绕了这么一大圈,可能我想说的也正是Ruby邂逅了男主角。正是开始爱上这座城之时。那一夜,就这么不经意,相逢一笑的邂逅了。
纽约遇见洛杉矶。一个东海岸,一个西海岸。两个地标型的美国城市的人却相遇在另一座城——香港。这不单是美国东西海岸文化的碰撞,也是东西文化的一种碰撞。一个在香港呆了十年的美国本土人和一个移民美国去一句粤语都不会说的香港ABC。导演真是煞费苦心。所以两人才会有一种莫名的好奇感,一种对于未知的兴奋,一种两性荷尔蒙的升腾。
镜头下,香港的美在两人的寻寻觅觅中慢慢被展现。两次邂逅都是在夜里,是不是从侧面叙述着香港是一个不夜城,她的美也只有在夜里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那种五光十色的华灯异彩,一个人看是很孤独的,唯有两个人一起欣赏才倍感浪漫与温馨。
最后的一幕开放式结尾尤其令人回味。
Ruby到底有没有下车呢?
又或者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一起下的车呢?
还是,从此天各一方?
一万个人眼里或许就有一万个结局。我想这也正是开放式结局令人意犹未尽之处。司机恰到好处地问话,似乎也正预示了时间不等人,该做决定了。导演恰到好处地结束。
夜深了,一切在此刻凝固。你心中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这部电影只有短短的78分钟,却始终让人觉得故事远远没说完,还没过瘾。香港的美,男女主角的情。
夜色温柔!
2 ) 非Lost in Translation也
首先,我还是很喜欢Jamie和她老公的倾情出演的。影片的三星都是给他们这对夫妇的。片子虽然有接近生活,但剧情比较俗。应该是拍给美国观众看的吧,因为整个片子从亚洲观众的角度看不是很舒服,尤其是Jamie出演的角色Ruby比较有讽刺感。
片中Ruby以一种猎奇的态度浏览香港。这种猎奇的心态本身是建立在“我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我比香港人高人一等”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上。从看不惯港女和白人在一起,到吃不惯香港过于基本的墨西哥菜,到看不惯旁桌香港人就餐行为——从头到尾,Ruby想说的是“我的身份比这些香港人高,我有资格评论和嫌弃香港的一切。”但是值得讽刺的是她自己的父母若干年前也在这个被她嫌弃的人群中,移民到美国没几年,刚站稳脚跟而已。而她自己全然无视这是她的祖辈的生长的地方,比白人还要白人地“探索”着香港,展示着她的各种“惊讶”。
更具讽刺的是,Josh和Ruby很重要的一处共鸣是Josh说他没有办法和他的中国女友分享他小时候在美国的经历和典故,Ruby立刻接着Josh的典故来证明作为美国人的自己是可以get到他的各种引用的。这种“同是美国人”的共鸣很初级。就好比一个男人要找女朋友,女人说“因为我是女的,我很符合你的条件!”以同是美国人成为共鸣点这不是很弱吗?如果想找美国人的话,你们大可以回美国啊,那里随便哪个人都能秒懂你引用的一部美国电影里的句子。而影片还在对这个场景大肆渲染,制造相互吸引的镜头,实在矫情。仔细看一下影片的海报,就是这个对话场景,已经无力吐槽。
最后,我查了一下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影导演Emily Ting, 美籍华人,这是她拍的第一部电影。影片是根据她的个人经历和影片Lost in Translation 的启发拍的。Emily, 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
3 ) 何必刻意,这样挺好 | 香港明日
这个片子很适合此时此刻的心情——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睡眠不足之后,我终于睡了个长长的午觉,醒来发现猫在窗台上看风景,而窗外一片雨蒙蒙。我决定叫个外卖把晚饭解决掉,拿起手机下完单,然后昏昏沉沉的坐到电脑旁边打开这部刚下好的《已是香港明日》,英文名叫it's already tomorrow in HongKong。
片子80分钟,全英文,没中文字幕,我边看边玩手机,大致不差地看完了——说的我英文有多好似的,其实很烂,我听得懂完全是因为对白足够生活化,而且男女主角都是美国人,短句,也没什么生僻的词汇。只要你经常看原声的欧美影视剧,我相信你也能听懂。
吊诡的是,直到差不多看完,外卖才送到,但我丝毫没有着急。可见这个片子看的我挺舒缓。
看之前我是0了解,之所以选中下载完全是因为片名。被金像奖最佳电影《十年》坑了以后,我对这种名字带有香港气息的片子都很关注。
一开始我以为男女主角会OOXX,但他们一张嘴对话,我就知道不会,因为看似随意实则精致的取景和两位生活化的表演让我觉得导演是在拍港版的“日出日落三部曲”(理查德林克莱特导演的“谈”恋爱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黎明破晓前》和《爱在午夜降临前》)。和理查德林克莱特这样的“时光大师”比,本片导演当然还是差了很多,因为谈恋爱三部曲任何一帧画面看似随意,截下来都是美丽的风光明信片,而《香港明日》则只能当手机壁纸,画面层次和信息度完全比不上。但不管怎样,《香港明日》小清新纯文艺的定位和浓浓的城市宣传片的气息,注定主角俩搞不起来。
既然这样,我就索性浑浑噩噩将就着看吧,结果看得挺舒服,像听一个比我年长一两岁、脾气超好的女人坐在一间光线柔和的房间里细声细气的讲了一个发生在昨天的故事。
看完之后我想,其实找片看真的没必要,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片荒,所谓的好片烂片、好不好看,这种界定是毫无意义的,没有好与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什么叫适合?就是能让你看完之后觉得舒服。如果下午我打开的不是《香港明日》,是《喜爱夜蒲》、《肉蒲团》,那我可能会陷入另一种形式的浑浑噩噩,但是刚好打开的是《香港明日》,它没有用任何勾人的手段营造看点,而是自然而然地带我进入情境,我觉得这样挺好。
事实上我喜欢的片子基本上都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任何想强行拉我入戏的片子,我都会产生叛逆心理,这种强行既包括影片内的,比如一上来就是剧烈的打斗、裸露的肉体,也包括影片外,比如下跪。在看之前,我可能会在手机上捕捉到关于片子的信息碎片,并大致拼凑出它在我脑中的样子,但是下跪这种行为等于把我强行拉入了一个固定的认知:这片子问我要钱来了。我会怎么干?我会猛烈拒绝掉之前信息碎片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那个感性印象。
不过话说回来,我本来就不打算去看《百鸟朝凤》,因为我一听到唢呐的声音就烦躁,我认为这是一种应该早点消亡的乐器,结果导演用它来传递情怀。这种大设定我就反感,你再一跪我就更不去看了。对这个行为我有一整套的阴谋论,但我今天不打算写,因为再不吃外卖就要凉了。
微信:野评人
2016年05月20日18:35
4 ) 我看过爱在,但我也很喜欢这部
爱在三部曲是我最喜欢的之一,话说在前面。
但我真受不了那些给1星的,理由是抄。
你们都看过爱在,好厉害哦,跟它比,这部什么都不是,抄袭。
电影有专利么,男女主人公在城市里乱逛的电影多了去了,我还说理查德抄伍迪艾伦呢,真无聊。
导演很用心,香港本来就是一个很特殊的城市,作为中国城市,曾被迫顺从西方文化,如今回归只20年不到,或许依然在找寻自己的位置。但它却也有自己的繁华。电影中,尤其女主是华裔,却对中国一无所知,男主是地道的纽约客,却更受东方文化熏陶这一点设定让我很赞服。正符合香港这个文化碰撞的地方,两人在这里一定会产生火花。
但有一点可惜,有着这样的背景设定,导演却只拍出了一个小众爱情片,不过也很浪漫,值得赞许。或许在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看法上,加一些东西方的爱情观差异,会更好。
(ps.男主主演在现实中是夫妻~)
但那些评1分的。。。算了,你们开心就好。
5 ) 拖你的手 过一条马路
昆德拉《搭车游戏》里的一对情侣假扮陌生人,害羞的女孩最后承认交欢无须情爱。《已是香港明日》里,一对男女好似情侣,有情爱却无须交欢。
香港当然很美,但这又不只是一部风光片。Josh的老板喜欢说已是香港明日,大意是时不我待。一个是想成为作家的金融新贵,一个是想从事服装设计的玩具设计师,以时间为界点的两个夜晚,穿过无数条马路的两个人。
Ruby第一次和Josh去酒吧小坐时,惊讶于一个男人竟然抛下开生日派对的女朋友,一路送自己到兰桂坊。为什么生气呢,走了这么多条街,没什么承诺却又暗示着什么,怎么能不让人误会。
后来在轮渡里再见时,Josh已经是格子衬衫帆布包,一身文青标配,Ruby还是迷人的圆脸大眼睛,笑起来不逊维港的夜景。取西装、逛庙街、吃麻小、算命,一个晚上可以做这么多事。还是酒吧,相拥而舞的两个人在致幻一曲中被尴尬地打断,毕竟大家各有伴侣。大概Ruby还记得,上一次两人为什么不欢而散。
最后一场戏仿佛是整个故事的隐喻,香港的夜色里,各自站在马路一边的两个人上了同一辆的士,话语之下涌动的情感无处可逃戛然而止。这听上去像是另一个搭车游戏,极力让自己不和对方在一起的两个人,说说笑笑心照不宣只想过几条马路去。
有意思的是男女主私下却是一对情侣,于是有了弦外之音,一对情侣扮演一双拒绝成为情侣的男女,看来实在有趣。非常浪漫,但不造作。
你我不必要在一起,否则什么都会失去。其实在或不在一起,又有什么分别?
写于 2015 的某个深夜
6 ) 披着层寻找自己的外衣的荷尔蒙作怪
国泰飞机上看了这部片子《Already tomorrow in Hong Kong》(《已是明日香港》),飞上海和北京,分两次旅程看完了,有它真实的地方,让我不舒服。
故事非常简单,有些像Before Sunrise/sunset类型的文艺片。两个陌生人酒吧外相遇,男主有女友,酒吧门口抽烟,遇上前来旅游的女主问路。出于好心和对漂亮女孩的友善好感,给问路女孩指路,顺而送她一段,谈天,女主对男主渐有好感,一路吸引男孩表达自己,发展为两人夜游香港,后男主不情愿但不得不说已有女友的事实,两人尴尬的分开。几年后,又偶遇,明知不可能,却又以陌生朋友的身份夜游香港,自然相互吸引,难舍难分。女主评价周遭一切,攻击男主女友的年龄,价值观,关系,凸显自己。一切都在无意识或者有意识的争夺男主。最终,男主投降,将要与女主接吻的时候被他女友的朋友撞见,最后一张遮羞纸也被撕破。故事结尾,情似浓到无回转余地,载着两人的的士停在女主楼下,女主一边明示男主作决定“离开”,一边充满渴望犹豫和不舍。
影片好在它的真实,真实的告诉你,弄人弄己的故事是如何出现的。
与《Before sunrise/sunset》系列是天上地下的,一个是灵魂相遇,一个是荷尔蒙作怪,披上了层寻找自己的外衣。
为什么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好胜而自大的女人,披着娇小可爱自由自信的外衣,尽力的抬高自己,四围评价贬低别人,争夺男主。明知内心的欲望,道德上却不予理睬,随心而遇。
男主是个软弱而缺乏自我觉察的人,分不清楚陌生人好感的开始与自己有着commitment的稳定恋爱关系之间的联系。长不大的孩子,永远迷茫,找不着方向,内心恐慌,被人牵着走,又对养育者(现状)不满,随时出走。
结尾不言而喻。我不明白的是,这样的“动物”还有进化的可能么?
再说一遍,与《before》系列的差别在于:一个有自我,一个没有自我。有自我的灵魂,可以迷茫,可以碰撞,然而活的清楚,即便是与道德冲突的情况下也能做出决定并为之负责;没有自我,做的一切都是粉饰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活在恐惧与不安里。
看了王家卫那么多小资电影,但是唯有这部让我有了去香港的冲动。
捕获了全亚洲最美丽的颜色。before系列故事的情结永无法抵抗。电影结尾也停在太对的位置太棒。mla的插曲与其说绝配电影不如说更像是为歌曲们度身定做的一部电影。迷人得只缺一首“迷人的颈巾”和一句"我最多只是想拖你的手,过一条马路去。"
所以大家都是“飛機上看的”對麼...
一个亚裔女强人和一个犹太文青在香港这样特殊的城市 却抛弃几乎所有文化和两性思考 没完没了吊在单身不单身这样superficial的话题上 仅有的一些文化差异的对白也是condescending and super judgmental 真是让人失望
偏爱在深夜街道上走来走去的话唠片,与before系列不同,两人都是努力不要爱上对方,对比默契笑容反而更喜欢相谈甚欢后的那一点嗔怒。结尾停得刚刚好。三首my little airport的歌是惊喜。或者《milan》就可以概括这个故事:“你我不必一起睡,睡了什么都会失去,我最多只是想拖你的手,过一条马路去。"
舍不得辜负这段相遇,但继续下去是一个太大的决定。我努力过了,不喜欢你,真希望能结束于谈天说地。怪这个城市太快吧,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我们还生活在昨天。
早在Jamie chung ins上看到,今天终于看了。不错,Jamie性格很可爱男朋友也不差
很真实。经验上practice过类似的事情。我感觉一个人完全的emotionally loyal不太现实欸总归会有相处舒服和会被吸引的异性吧处着就好了,度维持好就好了,以及保持坦诚吧
如果喜歡before sunset/sunrise會很喜歡這種模式。幸好導演不是香港人,否則就變成一男一女去開房的故事,就未必會有這種柏拉圖又蠢蠢欲動的愛情了。雖然女主角還是有點自大與連珠炮發,事實上男人女人都不是善人。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女人不姣,男人不愛。大家都是脂粉客。
女的丑,爱挑剔,贬低别人,想放纵却偏要让男的做决定。男的有男人的那个通病。这片离《爱在》系列差几十条兰桂坊。
为了看这片特意买了张国泰的机票。男主的人设是个35岁了还文艺得近乎天真的HSBC犹太banker,我平生未见;妹子更真实些。两种身份的设定和碰撞确实有趣。日出日落融为一个切身的小品。然而我的青春和香港素昧平生,地毯式抚摸这座城市的镜头看完,我只默默截屏记下了那些吃喝的地方。
小格调电影 两次相遇 时隔一年 第一次是去兰桂坊的路上 两人相识 第二次在船上相遇 去大排档吃海鲜 去维多利港看夜景 去酒吧听band跳舞 享受两人你来我去的拌嘴与小幸运 在一步步了解过程中 产生了爱意但同时双方都有爱人 这也验证了那句话:人生的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 陪你喝醉的注定不能送你回家 。
从眉梢中感觉到,从眼里看不到,仿佛已是最直接的裸露。分寸感拿捏得很好。互相试探,暗里着迷,保持着距离感但又充满了暧昧气息。把香港拍得真美,霓虹街道,喧闹人声,浮夸的天际线,对这个城市陌生的淡淡疏离感。两个彷徨的过客,两个晚上优雅而安静的调情,只差一句冲口而出的释放,迷人又撩人。
浪漫。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这种两个人都在努力不要爱上对方的设定,大概是因为这比努力相爱更难吧。
We have to be very strong if we want to do something very wrong。如果有一个人,你愿意把你所有的事情都讲给她听,而她也愿意听,那你是不是应该倾尽全力把她留在你的未来里呢?命运为你呈上一个对的人,虽在错的时间,但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片尾曲是 My little airport 的《浪漫九龙塘》。
香港风景片,飞机上看的,对白清楚拿来练听力口语应该不错
my little airport 的歌很妙,特别是片尾嘎然而止时的那句“或者就这样吧”
太惊喜了,从没见过这么美轮美奂的香港!难以说出口的爱,开放式的结局,不知是不是因为有同感的原因,太爱这部片子了!
不知道为什么 我就很讨厌女主角 不喜欢她对所有事情的强势 踩低别人 抬高自己 生为Asian居然对所有文化都不知道!哈哈哈哈 我肯定不让我的女儿以后变成这样 居然联想到我跟我男朋友 我还很愤青跟我的英国bf说这女主角有病 不喜欢她的性格
那些霓虹牌匾、繁体字及高高低低的小路实在令人着迷,男女主角相识、游走及对话,像极了和一个陌生又暧昧的朋友之间该发生的一切。但我觉得他们在一起也不会幸福…据说香港的牌匾要全部拆除?我最心痛的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