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不是一个故事。 作为银河的经典作品而言,很多人最喜欢的大抵是《枪火》,我也不例外。但是若单单从震撼的角度而言,那么最给人带来冲击感的,非《暗花》莫属。 相较于电视剧作品,电影作品,好的电影作品,往往非常直观的体现着创作的环境与时代。更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划开血淋淋的现实。以至于现实到,不能把它称其为“故事”。 《暗花》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暗花是什么?黑市交易中,不露面的买主抛出的悬赏金就叫做暗花。这赏金,买人,买事,买位子,买权利,也买命。 电影中,随着时代发展,利益越来越大,澳门地头上两大势力互斗至白热化,龙头老大决定清盘。两个势力头目基哥和佐治为避免被清,于是打算和解。然而,就在谈判前夕,有人放出消息,基哥出五百万暗花,要佐治的命。听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阿琛也这么想,他说:什么事情明天晚上都可以解决,还用得着怕洪先生什么?一个十几年都没回过澳门的老家伙,能狠到哪儿去啊?如果他真这么厉害,我倒很想见见他。 阿琛是个不认命的人。或者说,他是个不把未来赌在命上的人。影片中的一段经典情节,是在牢房内,阿琛在意识到事情的脱轨后,前往逼问耀东。一连串的疑问抛出,换来的是耀东带着几分戏谑的回答:再过一个钟头你就知啦。 一个从不信命的人,忽然被掼入了一个已经被写好结局的局。梁朝伟的表演是很细腻的,大特写强射光下,似乎都看的见他脸上的神经在一根根颤动。耀东说,我们就像是这弹球,扔出去,向哪个方向,有多高,何时落,都由不得自己。 世间本无命,信的人多了,就有了命。 阿琛是信自己的,他是白道黑道两条腿走路的人。在警局是个头目,在黑帮是老大的一把手。面对奔着传言中五百万花红来的人,他一个个的废了他们的手,甩下狠话:你的手以后如果又能握枪了,第一个来找我。电影中,对阿琛砸人手有特写,也对他这一行为的心境配了一个旁白特写:我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来寻仇,但是如果不这样说,他们就不会怕。 阿琛对自己的信,其实是有着裂痕的。或者另一个角度说,他对自己的信是极其谨慎的,不盲目的。他能干,但是他明白自己身处的环境与自己所有的能力。他知道自己一步步走下去背负着多大的压力,面对着多少危险与棘手。所以他只能步步为营,见招拆招,最大限度的挤压着自己的存在形态,以适应外界对自己当下的需求。而那些以后的事情,他顾不了,也无法顾及。 所以,他七年来天天穿着防弹衣,片刻不敢松懈。所以,影片中给了他一个极具特征的道具,白毛巾,频繁的擦汗,频繁的压抑着不安与焦躁。 在牢房内,阿琛问耀东,为什么选中我?耀东答的理所当然:基哥的得力助手杀了佐治,洪先生就有理由清场了。看似合理,其实却不然。洪先生作为幕后大佬,他想清场有很多种更简便更巧妙的方式,不必要用这样繁杂,环环相扣一步错位步步错位的局来构陷一个小小的黑帮后辈去达到目的。 真正的答案,在耀东的另一句话里:你这样性格的人,不把事情弄清楚怎么会让我死。洪先生选中阿琛,固然有他是基哥助手的原因,但这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的性格他的行事,是洪先生可以算准的,并且需要的。 说到这里,重新谈谈电影的名字"暗花"。作为一部电影的名字,暗花似乎只是这个事件的小小导火索。以这笔五百万的暗花为引,最终达成洪先生清场的目的。可是,事实上,光有这五百万,洪先生动不了澳门的局,五百万只是明面上的饵,布局都在暗中。 真正的暗花,不是五百万,是基哥佐治被清盘后空下来的位子。而这90分钟的电影,讲的就是,怎样布这一场暗花的局。 而这场布局中,洪先生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只是为了清场?显然不是。耀东在对阿琛的一句话中提到,你还以为人家是老瘪三。片头的那句话,或许阿琛随口和身边人说过,洪先生知道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阿琛的这句话,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更代表的是澳门黑帮、社团新一代对洪先生的印象和概念,更甚至于,这种印象是基哥和佐治这些自立门户羽翼丰满的大头目,在无形中流露给后辈与下属的。 与其说,洪先生不满的是自己的地盘上两个老大争抢斗殴坏了生意,不如说是,洪先生在愈演愈烈的地盘争斗中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威正在流失。洪先生树大根深,对他而言,清盘并不是难事,他有人有势力。就算是基哥和佐治,在硬碰硬的势力面前也不得不畏惧于他。但是洪先生明白,这并不代表真正的臣服。也不意味着真正的控制。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基哥和佐治达成了协议,那么还回来的不是一个和平下来的澳门,而是一个和平但将离开他控制的澳门。这对洪先生来说,是彻彻底底的两个概念。一旦局面形成,新的秩序建立,莫说事后重新出手的难度有多大,就是他原有的势力,都将会被一一拔起。 他要的控制,不仅仅是势力上的铁血,更是声望与地位的无冕之王,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不能以同样悄无声息,暗暗嫁祸的手段把佐治像基哥那样干掉,他需要一个在明面上替他做事却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与他完完全全无关甚至是对立的人。用我们老祖宗的话讲,叫名正言顺。于是,就有了被选中的阿琛。 洪先生布了一个很大的棋盘,这棋盘上的条条框框,他已经画好了,也摆上了棋子。但这棋,却是棋子们自己下出来的。 棋盘先锋卒,洪先生选了两个人,一个阿琛,一个耀东。表面上看,阿琛是一个信自己的人,是一个在基哥和佐治双方平衡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这样的人他不信洪先生,在困兽犹斗中,会激发所有的潜力去改变结局,而非接受命运。 耀东,则与阿琛不同,他是一个在基哥佐治势力范围之外的人,他是被洪先生驯化的人。他对阿琛说,一开始我也想过拿了钱走人,可也许是我胆子小,也许是我不知道身边有多少洪先生的人。所以他选择了接受命运。 但正是这两个人,却有一个一样的共同点:太聪明,太敏感,也太多疑。这不是坏事,但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一旦被利用,就足以致命。所谓,难得糊涂。 一贯相信自己的阿琛,因为信的太谨慎太理智,所以一被设定在局中,不用旁人出手,他的多疑和敏感就已经为他自己铺好了路。 洪先生知道他不是个认命的人,也不是个信命的人。所以在整个布局中,为他留了看上去的无数生门:翔叔去搜办公室,却没找到证据;码头被围堵,给他一条“生路”和时间限制的快艇;鱼死网破之际,给他一个和耀东决斗的机会。甚至连储物柜,这个小小环节都是死境逢生,生亦是死的局。洪先生为阿琛布下了一场精彩的心理战,实者虚之,虚者实之。 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阿琛,只要你肯拼,只要你坚持信自己,你就有生路。而事实上,阿琛也的确是这么想这么做的。车里,他狞笑着发泄着一枪枪打在阿美身上:想杀我?老子命大!老子七年来天天穿着防弹衣! 近乎疯狂崩溃边缘的阿琛,在干净利落的碾死阿美后,将一直带在身上的白毛巾狠狠擦了一把汗,扬手,甩进了夜色中。至此,阿琛才真正的激发出了斗性与狠劲。可惜,已经晚了。洪先生需要他做的事情,已经都做完。之后的他,已经无用。 此前的无数生门,都只不过是为了引导他走向洪先生需要的目的地,去做洪先生需要他去做的事。如果他并非那样的谨慎与惯性的保守,或许放手一搏未必不会改变格局。但是阿琛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被逼到真正的绝境,他只会按照最谨慎最保险的路去选择。这一点,洪先生是算准了的。 耀东,则是另一种的聪明与谨慎,他兢兢业业的为洪先生干活,只想在最后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他的谨慎比之阿琛是不动声色的。阿琛的压力与紧绷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来,耀东却完全在一种看似尽在掌握的状态中,空手插兜可以当枪,斗车那一段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把耀东亡命徒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这样一个冷静到让人可怕的亡命徒,很难让人想象他心中存着什么畏惧。但是他有,他不敢不接洪先生的活,哪怕他明知道,这一单过后要被杀人灭口。 他依然带着玩世不恭和成竹在胸的样子去完成任务,甚至处处细节中有意无意的流露他对洪先生的畏惧与尊敬。看上去,他似乎比阿琛要更适合这个游戏,而且更加笃定的自信,至少他是一头冷静的困兽。 但他依然无法改变结局,甚至洪先生解决他的手法比解决阿琛更简单快捷,因为不必用设计和心理游戏去安排他做事。讲的好听一点就是,聪明人和聪明人之间不用多废话。 前几日在B站重看暗花,最后枪战的部分时有个弹幕说:如果是美国英雄大片,肯定是两个人联手去对付洪先生了。这话没错,可是《暗花》之所以成为经典正在于此,它不是在讲述一个看着爽的英雄故事,它是在讲一件事,一件你没有办法把它当做故事的事。 联手,没有错,这简直是对当时情况下两人的最好选择,任何人都想的到。但是为什么没有?因为基哥和佐治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两大帮派想联手对抗洪先生,结果被洪先生灭了盘。从耀东和阿琛开始为各自的生路对峙的那一刻起,他们已经在这场心理战上输给了洪先生。注定全盘覆灭。 暗花没有去塑造英雄,没有渲染黑帮的热血与情义,而是一把扯下了文艺作品该有的创作性遮羞布,告诉你,想多了,这才是现实。 这里有一场局,但这局中的路却是棋子自己走出来的。 这里有所谓命,但这命却是不信命的人自己信出来的。 有人说,阿琛最后的死是个意外,他穿了七年的防弹衣,却被人在暗处一枪爆了头。 然而, 狙击手一枪毙命的要诀,就是爆头。 军统特务们的行动准则,就是补枪。 在现实面前,连所谓命运都只是童话。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探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1999年澳门回归,如今已经过去20周年。
1997年,香港刚移交主权。
中间的1998,是谜一样的一年。
这一年,夹在时代缝隙中的人们充满了激动、焦虑和不安。
1998年的元旦,一部集结了两大影帝的黑帮电影如期上映。
这部电影黑暗、暴力、阴冷,镜头和故事都极具实验性。
它甚至超出了当时观众的接受范围。
片中有许多直白露骨的暴力镜头,一些媒体戏称这是梁朝伟把刘青云打得最惨的电影。
从此以后,梁朝伟再没有出演过银河映像的电影。
影片票房只有956万港币,远不及它1100多万的成本。
然而,它却奠定了银河映像今后作品的基调。
21年后,它被誉为银河映像的巅峰之作。
这部电影,就是当年提名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和最佳剪辑的《暗花》。
The Longest Nite
1998.1.1
说起银河映像(Milkyway Image),许多影迷都会起一身鸡皮疙瘩。
成立于1996年,它是港片最后的辉煌,高分的《枪火》(1999,豆瓣8.1)、《暗战》(1999,8.4)、《黑社会》(2005,8.0)、《神探》(2007,8.4)都是由它出品。
“银河印象,难以想象”这是刘青云对银河映像精辟的评价。
而它黑暗冷峻、暴力复杂的风格也对好莱坞电影产生过重要影响。
《暗花》(豆瓣8.3)是银河映像的早期作品,它是一座里程碑。
导演挂名游达志,其实他只指导了不到一周,随后作为制片的杜琪峰接手。
据说当年金像奖最佳导演本想颁给《暗花》,但他们知道上台领奖的只会是游达志而不是杜琪峰,于是就给了陈嘉上和林超贤(《野兽刑警》)。
1998年,梁朝伟36岁,刚刚凭借《重庆森林》和《春光乍泄》拿下两届金像奖最佳男主。
那一年刘青云34岁,在这之前,他三次提名金像奖影帝。
拍《暗花》的时候,两人都是演技的巅峰时刻。
97年香港回归后,港片就开始衰败,然而银河映像却逆流而上,渐入佳境。
这一切都是由《暗花》开始。
81分钟里,丰富的电影语言简直就是教科书,至今都能秒杀大部分电影。
这种电影语言的应用,让影片足够含蓄,但这也提高了观影门槛,让一些观众get不到精髓。
影片很短,但没有一个多余镜头,每一秒,都是信息。
比如开头阿深和阿东在饭店偶遇,阿深不经意开了一枪。
吃饭的阿东身体被吓得抖了一下,接着又若无其事的吃饭。
两人的性格被同时刻画的淋漓尽致:阿深目空无物,心机又危险;阿东冷静的超乎常人,一看就见过世面。
紧接着阿深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小马仔狂殴,而此时阿东不慌不忙的接了个电话。
这个镜头本身就很有意思,前静后动,画面左侧充满矛盾,右侧非常和谐。
两人性格也显而易见,一个暴躁,一个沉着,一个好中透着坏,一个坏种透着好。
一个镜头,信息量就如此巨大。
治安的混乱、社会的阴暗、人物的性格都在里面。
台词都不用多说,一切都在高度电影化的镜头里。
《暗花》不仅将人物刻画的无形胜有形,对故事和氛围的烘托也渗透到了每一秒。
从头至尾,阿深都在用毛巾不停地擦汗。
一个人如此大汗淋漓,要么有病,要么是太紧张太害怕。
这答案显而易见。
而影片开头就已经在营造这一夜紧张不安的氛围。
阿深说,跟随基哥这么多年,什么血雨腥风都经历过,但从没有见到基哥这么紧张过。
他竟然还嘱咐阿深帮忙看好自己的儿子。
连基哥都害怕成这样,幕后老大洪先生有什么能耐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在片中持续播报。
从夜晚转凉到夜晚有雨,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而且,这场雨,注定谁都躲不过。
《暗花》的叙事脉络清晰,它前后呼应,伏笔很多。
关键它自己不说破。
这就调动了观众的智商,让观众去想,去解,去拼接81分钟之外的剧情。
比如阿深带着手下拷问阿东的时候,阿深和阿东突然举枪对峙。
让阿深没想到的是,身边的手下竟然同时把枪对准了自己。
阿深这才意识到,在这场游戏中,他走的每一步都已经被算计好。
他根本就是个被人操控的猎物。
而他永远也不知道身边还有谁是这局游戏的棋子。
这个局有多大,已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除了这些,《暗花》最被人称道的,是光影。
它对光影的应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般角色越“坏”,他脸上的阴影就越多。
角色越“好”,他脸上的阴影就越少。
在《暗花》中,阿深和阿东几乎从来都是阴暗着半张脸。
这已经暗示了两个角色亦正亦邪。
此后银河映像中的人物也都摒弃了传统的正邪二元对立。
每个角色身上既有善良,又有罪恶。
没有绝对的好坏,这种角色更真实,也更容易让观众有代入感。
而且,《暗花》中的光影不止用来塑造角色,它还传递了很多信息。
比如阿深和阿东在饭店相遇的段落,店门打开,外面的强光打在阿东脸上。
阿深走进饭店,门关上,强光消失。
阿深作为一名警察,并没有带来光明,而是从光中走来,又把关拒之门外。
这对应了他的角色——他只是一个披着警察外衣的黑道狠人。
灰暗的饭店就好像险恶黑暗的江湖,阿深和阿东都是江湖中人,外面美好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太过刺眼。
《暗花》中还有两段戏份光影的效果非常惊艳。
一段是在监狱中两位影帝的对手戏。
在阴暗的囚房中,顶部打下蓝色滤镜的强光,两人的丑恶嘴脸被看的一清二楚。
梁朝伟塑造的阿深,简直就像一只深藏的恶狼。
但同时,囚房中的粉尘也在强光下暴露。
粉尘一方面说明囚房肮脏,另一方面又对应了影片的主题——宿命。
星星点点的亮光,不过都是空气中的一粒微尘。
此时此刻在这个事件中,阿深和阿东被放大,而等尘埃落定,他俩也不过是命运尘埃中的一小颗。
阿东为了暗花一路斩虎屠龙也没能打破命运的囚笼,阿深一路寻找真相,却一步步走进别人设好的局。
两人都在宿命中挣扎,好像都在拯救自己,但其实,挣扎也是宿命的一部分。
阿东更是直接通过台词点了题:
你我就好像是个弹球,弹到哪,什么时候停,都身不由己。
另一段就是片尾的玻璃厂大战,这场戏堪称影史经典。
知道真相的两个人只能活下来一个,阿深为了掩人耳目也剃了光头,纹上了暗花假扮阿东。
在镜子仓库中,阿深和阿东在镜子上看到的既有自己,又有对方。
在这场戏中,真人和虚影相互交叠,真真假假,镜中有你,你中有我。
镜头紧张迷幻,如同梦中的迷宫。
接受采访时导演游达志曾说,采取这种色调和打光,是因为能够营造出一种抽离现实的美感。
那一夜,对于局中人阿东和阿深来说,每件事都夸张的像是一场梦。
而那一年,对于澳门人来说,等待宿命的焦虑和不安让他们难以相信这就是现实。
而《暗花》的主题,就是梦一样的宿命。
电影中,阿东看似挣脱,却也是成为一枚棋子。
阿深越挣扎,陷的就越深。
他俩不管是谁,都无法改变那一夜的结局。
在接受采访时杜琪峰曾说“我没有能力改变那个年代的东西”。
而那个年代,正是夹在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之间的1998。
刚回归两年的香港,未来并不明朗,澳门将会怎样,谁都不知道。
但没人能够阻挡历史的进程。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距离千禧年还有11天,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
葡萄牙国旗慢慢降下,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主席台背景由蓝色变为红色,中国收回失去300多年的主权。
殖民主义在中国被终结在千禧年之前。
但千禧年之后,充满港味影片开始逐渐逝去。
越来越多的人高喊“港片已死”。
这就像杜琪峰对《暗花》主角的解说:
“这些人得不到他们最想要的,但这样的人物我挺喜欢,他们的人生灿烂和浪漫。
到最后他们一定会为一些事牺牲,或是为了成全一些事而结束。
这就是灿烂。”
文/探长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最文藝腔的鏡像加最濫俗的打光,一面要有想法一面兼顧媚俗,雙人對決那場戯幾乎就明示了在瞬變的世道力求自保的香港(影)人的小聰明..
银河映像的里程碑式作品,得知剧本不全的信息后,便对这股喷涌的才气更感惊讶。基调上算是银河中最冷最血腥的一部,这点直到《以和为贵》后才被打破。故事精炼,节奏紧凑,不到最后都不知结局。人物于命运中挣扎,犹如漫天飘零的渺小灰尘,任人摆布;镜头语言的精致调用,更是把宿命感放大至极,好像无论如何挣脱抵抗,都摆脱不了束缚与枷锁,就像没有手拿暗花的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暗花
做人一定不要聪明过了头!标准的银河映像,剧本结构精巧,短小精悍,剧情峰回路转,节奏明快,环环相扣,如同过山车般的观影体验。没一个好人的修罗场,姜还是老的辣,你我只是这场大局的棋子,无论如何摆弄,注定会走向宿命般的既定结局,不过如同蝼蚁般渺小,不值一提的小喽啰罢了。最后的镜面双雄枪战戏都快玩烂了吧,有设计感却了无新意。
不如枪火好看。本片最大看点是剧情,梁朝伟始终逃不脱洪先生的五指山。似乎洪先生成神了,可越是这样越让人感觉假,他再神也是编剧编的。他怎么知道梁朝伟会陷害刘青云?他怎么知道梁朝伟会注意107号?他怎么知道梁朝伟能干掉佐治?其实答案很简单,都是编剧为了表现他英明,编剧站在外面设套,我们站在里面走迷宫,这么看多不对等啊,我们为什么不出来呢?出来后就剩下不屑了。
梁朝伟真是好演员。在王家卫手里就暧昧、羸弱、忧郁,在李安手里就狠又变态,而在银河创作组手里呢,就人狠话不多,像一个妥帖的容器,盛放不同导演的人格。也逐渐get到刘青云的好,确实是有魅力的好演员,看得多了连他的长相也越发顺眼起来,颇有古风。但是回归到电影本身,游达志和杜琪峰还是有差距,讲故事的节奏很成问题,全靠几个关键的戏在支撑,整个flow非常奇怪,枪战戏拍的也让人跑神。
片名不如改为“猫鼠游戏之洪老板料事如神” 游达志大概想玩味出教父味道 却无奈变成了神神叨叨 片子本身情节 悬疑 人物等方面,本来耍的就是个虚虚实实,不必深究。倒是无限子弹的、在废弃工厂里枪战的那一幕,灯光、镜头和剪辑颇佳 但相比字头诞生里黑白两帮黑暗中的枪火 也还略逊一筹 澳门是一座孤岛
“你和我就好像弹珠一样,会滚到哪里,何时停止都是身不由己。”情节步步紧逼,环环相扣,悬念迭起,镜头也是干净利落,看两位影帝飙戏更是种享受。这一夜实在太过漫长,过了这一夜,什么都好了。★★★★
梁朝伟很好,非常好,但我站刘青云。刘青云于早期银河而言简直就是必需品一样的存在,既好用且坚实可靠,更重要的是戏风内敛而克制,肯为戏考虑和牺牲,如果不是导演明确给足自由发挥空间,他绝不会挣脱出故事框架极力博彩头。刘青云是能够同时托底杜sir早期电影氛围和具体情节走向的演员,而我们很难想象梁朝伟是杜sir电影的必需品,这就是两人的不同之处。
绝对值得被计入香港影史的一部片子,编剧精良,演技超群。很少看到银幕上如此硬冷的梁朝伟,也很少看到如此寡言的刘青云,伯仲难分。必须一看再看!
港式黑片至高经典!!!
没觉出好在哪,看得有点莫名其妙~~
看梁朝伟擦汗的毛巾透露出丝丝缕缕的演技
两个影帝之间碰出的火花,扣人心弦!
两大影帝对飙爽到hi,运镜摆拍两个影帝就帅的很(镜子林立追捕那段)。镜头干净利落,叙事上扣人心悬,剧情跌宕起伏。银河印象的荒诞宿命感,这里是慌慌张张,不知所措,随波逐流,又是听天由命、身不由己,就像人在玩弄蚂蚁一样。8.4
刘青云 第18 届(1999)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我和你就像弹球,弹到哪,何时停,都身不由己” 干净利落,银河一向的独有风格,也为81分钟良心电影点赞。“做人嘛,聪明不要过了头”
亮点在于全片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正派人物的氛围。但悬念设置得满低级的,无非就是搞好一堆乱七八糟的巧合,然后再去解释,这种手法本人高中写侦探小说就会用了,但这片子还直接懒得去解释,直接给你个标准答案,让人看了憋屈不已。
请听歌曲对唱《最长的一夜》,演唱者:梁朝伟、刘青云。灯光师请把光线调暗,黑白光影重叠,歌词:想走出你控制的领域,却走进你安排的战局,我没有坚强防备,也没有后路可以退。想逃离你布下的陷阱,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我没有决定输蠃的勇气,也没有逃脱的幸运。我像是一颗棋,进退任由你决定,我…
智慧是最高暴力
不大明白如斯大費周章惡整一個小警官的必要在哪。敵人通天到都能買通整間警局出入自如,還把對手黑幫的首腦二代殺好玩了,懲治一個官位小又可買通的黑警的效益,連殺雞儆猴都談不上,何況手法還如此迂迴。唯一的解釋是私怨使然,然而全片下來也未見痕跡。果然是懸念先行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