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香港职场女性的故事,林若君,下个月她就要30岁了,可怕的30岁。
日复一日地检查自己的皮肤,每当一条皱纹出现,就咬牙狠心买下越来越昂贵的抗衰精华。
一步步把上班需要的装备穿上,可是无论怎么装备,都不想上班。
林若君是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一段不痛不痒的爱情,男朋友的生活习惯不是很好,他还没有做好步入婚姻的准备。林若君有一个很钦佩的上司,上司总是要求别人之前先要求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人。
上司最近提拔了若君,上司问了她今年几岁。
-29岁
上司说,土星围绕太阳30年为一个周期,这个时候你会觉得人生由很多变化,很多挑战。
她的土星周期也快到了。
若君的父亲有老人痴呆症,当她每次在工作的时候,父亲都会打电话叫她回家吃饭。她每次都表示很厌烦。
若君给男朋友的猫喂食,猫猫挠伤了她,她尝试了好久,这只猫好像和她都处不来。打电话跟男朋友聊天,两人依然不痛不痒地聊着天,前言不对后语,其实他们这段感情已经很鸡肋了。
过了几天,若君到男友的家里,她晋升之后工作很多,在男友家里还在不停处理工作,男友发脾气了,他很讨厌若君把职场上的压力带到他的家中。两个人大吵了一架。
但她也只是想多赚多点钱,为之后的生活付出,起码以后的生活里,男友弄乱的屋子,她有钱请佣人来收拾。很多感情里都是这样,总是一个人在默默计划这未来,而另外一个人在感情里面却分了心,两个人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各自奔向不同的未来来。男友说要去公干,两个人分开一下,冷静一下。
恰好此时,若君的房东临时把房子卖出去了,她一直找不到住的地方,房东就介绍她到自己亲戚家去住。
这里住着黄天乐,一个永远都很开心的女孩,黄天乐去了巴黎旅游,若君得以在这暂住。黄天乐和林若君居然是同一天生日,她们都快要步入30了。天乐有一本日记,里面记录全都是她人生中有趣的事,她的字里行间,总是透露着快乐。
天乐长得胖胖的,不算好看,她迷恋《日落巴黎》这部电影。
突然一天,正在工作的若君收到通知,爸爸脑溢血住进了icu。但她负责的一场发布会遇到了麻烦,本来沟通好的明星因为不满意安排的服饰而不出场。作为负责人,她必须去处理这件事。
可是明星还是不依不挠,想要立刻离开会场,使得发布会不得不延期。
若君追了出去破口大骂明星,骂她因为自己临时反悔就浪费掉自己团队所有心血。
原来刚刚只是她的想象,的确这样骂了一顿心里很爽,但是于事无补。这世界什么人都有,所以不会所有人都会迁就你。上班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赚人家的尊重。若君立刻追出去,用专业精神处理好了这个烂摊子。同事眼里觉得她无所不能,是他们的女神。
若君陪伴在父亲身边,跟他分享遇到的趣事。她忘了带手机,想去电话亭给母亲打电话,却发现自己忘了家里的电话。
这里回忆开始闪回,没有老人痴呆前的父亲,什么都记得,每次跟她谈论起那些趣事,她都心不在焉忽略掉。当父亲老人痴呆病发之后,他还记得家里的电话、奶奶的电话、米铺的电话、若君的电话......关于家里的事情,他都尽最大能力记着。而记忆力好着的若君,连家里的电话都忘了。
突然仪器响了起来,父亲的呼吸骤停了。
父亲的去世让她冲击很大,她跟上司提出辞职。
原本她以为自己是一个很独立的女生。后来辞掉工作,才发现自己平时依赖工作,依赖工作之后和朋友去吃饭,没事干就依赖睡觉。发现自己根本不懂得和自己相处。
她阅读这黄天乐留下来的日记,发现只是在唱片店打工的她,却每天都很开心很快乐。
后来她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天乐去巴黎是为了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天乐在最近做了身体检查,发现自己有乳腺癌,命不久矣了。
她很诧异,不知为什么天乐为什么会总是这么开心。相比之下,她有更好的职业,有一个男朋友,还有爱她的父母,一切已经是顺遂。可是她却一直快乐不起来,30岁的她反而迷茫了。觉得自己一直往前冲,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父亲的离世,男友的冷战,使她开始迷茫起来。她每一方面都想做好,但是每一方面都好像没有做好。她被时间推着走,成为工作的奴隶,30岁似乎也没有得到什么。
这里时空交叉,天乐与若君相遇,天乐告诉若君,事情的好坏是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它。
最后,若君闯入天乐的世界,在巴黎,他们相遇。
故事戛然而止。
这部电影有漂亮的开头,却只有一个仓促的结尾。一开始对若君30岁遇到的烦心事描述地太绝妙了,我深有同感,其他我也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啊。总觉得自己忙,可是又是瞎忙。
我期待电影会给30岁的女孩一个答案,告诉我们30也不必焦虑。可是电影里没有这个答案,只是告诉我们天乐在面对生死有着超人的豁达。
当时看这部电影前,看到女主角是周秀娜,心里惊讶了一下。周秀娜,不就是那个嫩模嘛。
但是认真看了下来,她个人表演给我的震撼大于电影本身。知道她经历了和男友分手,事业不顺,整个人暴瘦。也许这部电影就是她对30焦虑的一个答卷。她演得很好,有港女独特的坚韧,也有女性的柔美。她在当中投放了很多自己的情感,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坐在码头默默流泪的她,虽然脆弱,但是我相信她一定会再爬起来,继续迎接挑战。
我想,若君的问题,也并不是快要死亡的天乐能回答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这些问题还是会存在,30岁甚至31岁的若君也还会为即将到来的40岁、50岁焦虑。
社会对女性的苛求是一直存在的。女性一直被灌输30岁过后青春就不再的概念。
可谁说的呢?30岁不正是最美丽的年龄吗?脱离了稚气,又有处变不惊的淡定,有一点小钱,又有一点女人味。30岁,正是能够好好体验做女人美好的年纪。
我觉得不必听从社会告诉你,30岁该拥有什么,而是聆听自己内心,30岁的你想要什么,然后去争取,毕竟30才是人生的一半不到呀。
30危机,并不是看一部电影就能解决,也不是听一首歌就能解决,对呀,我也知道,可是就是会企图把希望放在一部启发自己的作品上。到最后的最后,你才发现,所有东西还是需要你硬着头皮去解决问题,去面对问题,是需要一番苦战的,学会和自己相处,寂寞也没关系,心灵丰盈就好了。30岁的你,应该是更有选择权的你,更加愿意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付出的你。
也许,以后站在另外一个节点的你,会看过去的生活,就会觉得30也没什么了不起呀。
2017年,我整整30岁。
在30岁的这一年,我结了婚,换了一个城市生活。像是又一次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许多的事情,从零开始。我不得不去适应一个新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去了解新城市的人,找新的朋友。
我无法单纯地总结这一切,到底是好还是坏?起码有一种状况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新的环境与状态之中,我从来不敢有一丝偷懒。总想在这一段路的起跑线上,可以走的多一点。也想着,付出全部的努力把要做的事都做好。
生了孩子的朋友跟我说,得趁早生孩子,过了30岁,身体会大不如前。创业的朋友跟我说,多赚钱见世面,是女人的安全感。出门倒垃圾都在盛装下楼的朋友告诉我,漂亮才是女人的第一生产力。
这些我全部都认同,又觉得全部都空洞。
30岁女人的矛盾,大抵都如此。
还有一个月过30岁生日的林若君,也陷入在同样的矛盾之中。每天早上都一百个不想上班,却又不得不早早地起床、化妆、选衣服、赶车,开会。结束这一切,和朋友们吃饭,收喜帖,被人问什么结婚。认识十多年的朋友变的没什么话聊。在深夜打个电话给在出差的男朋友,只是换来很累,早点睡的只言片语。
好吧,既然生活这么无聊。那就努力工作吧。
工作的回报果然高于其它一切付出,30岁的林若君升职成了总监。接管了超级厉害的女老板依琳的接力棒,不得不像依琳一样,每天早上要最早一个来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公司钥匙在林若君手上。小姑娘们穿着吊带吃着红豆沙吹着十几度的空调,热情似火。坐在办公室的林若君却围着围巾、喝着热的姜枣茶。
依琳跟林若君说,每30年,是土星的一个周期,这代表你的人生会发生很多变化和考验。
这个说法是真的。
客户的刁难、男朋友的不冷不热、家人生病。住的好好的房子,被房东通知一周内就得搬出去。一向认为自己独立坚强的林若君,面对于这些考验,根本应付不过来。她问大家,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没来由的就哭了起来,眼泪顺着脸一直流。
我说,当然有啊。哭几乎是我人生中最能让自己暂时解脱的方式了。
可是,解脱也不能解决当下林若君的问题。分手、父亲去世、辞职。在什么都想做好的30岁,却突然像一脚踩空了楼梯一样,一切失去了控制。亲情、爱情、友情、事业,一个都没有守住。这个时候的痛苦、无奈 、不甘,并不是哭能释放的。
和林若君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黄天乐,也在面临着她的这个土星周期。
同样是30岁,跟林若君比起来,黄天乐要“惨”的多。她很小就失去的父母,从20岁到30岁,一直在一间小小的唱片店上班。每个月赚的钱只够自己吃穿住,她长的一点也不漂亮,不会化妆,不会打扮,还长的很胖。
30岁的黄天乐,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她的座右铭是:凡事笑一笑,自然没烦恼。即使拿到了乳腺癌的报告,她也没有哭。她只是做了一个决定,去完成一个梦想:她要独自去巴黎。
她在完成这个梦想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她家里的一面墙上,她用自己的相片拼贴了一个埃菲尔铁塔,张国荣的《日落巴黎》是最她喜欢的音乐电影。黄天乐还有一个自传式的日记,里面记下来这些年来,她所有的快乐的事情。
终于有一天,30岁的林若君和30岁的黄天乐,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相遇。
你是不是很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其实,我上面的说的林若君和黄天乐,是一部电影的两个人物,这个电影叫《29+1》。如果我们非要延续剧情的话,我想,你我大概是林若君又是黄天乐吧。
电影中,正经历第二个土星周期的成功女老板依琳说,现在你们经历的一切,都是选择造成的,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接受你的选择所造成的代价,以及,你在每一次选择时,有没有用百分之一百的心思去做好它。
我在游泳的时候,认识了另一个62岁的阿姨。
她说她从60岁时开始学游泳,用了两年时间,才终于算是学会。最开始学的时候,家人反对、同龄人讽刺,和一群孩子在池子里扑腾,自然也免不了被围观。不过,都不用在乎。她说,重要的是我自己愿意这么做。
她说,天天跳广场舞也好,我来学游泳也好,看起来不同,活法也一样,只是选择各异。不要把某个年纪是就应该是某种状态当作一种常态。
同样的30岁,林若君、黄天乐、还有我。看似都应该被划到一个范畴里面去,事实上,我们的人生大不相同。或者说,我总是穿梭在她们二人之间。我做起事也激进如林若君,偷起懒来,也是一个黄天乐。成天都盼着着我的日落巴黎的梦想快点实现。有时候,我也会迷惑,我到底是林若君还是黄天乐。
前段时间,在网上抄过一首小诗: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稳定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有人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
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身后,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所以,放轻松。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在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安排都准时。
所有关于特定年纪的判断,似乎都不是正确的。每一个认为30岁的女人应该如何如何的时候,无疑是在给自己一个枷锁。忘记年纪的焦虑,或许才真正是这个土星周期最应该有的变化。
曾经以为,30岁,将是人生一战。事实证明,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站。
黄天乐的部分真的是为了塑造典型而塑造典型了,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没有一点感动。唯一有感触的点,就是郑欣宜说要减肥被送进医院,以及后来说妈妈在医院的最后时光,让人想到她和肥姐一起相依为命的时光。对照起现实来,才真是让人落泪。
林若君相对来说立得住一些,但是为什么三十而立的港女会是同一姿态同一种样子?刚硬,要强,爱憎分明,可能会有些凶巴巴。这可能是港女特有的气质吧,很拼也很敢拼,最后成了三八红旗手,成了香港时代精神。
但其实三十而立的女人并不都是一种烦恼,为什么要戏剧性地把所有坏的遭遇都集中在即将要到来的三十岁这一年?只是为了给人物强加际遇?那么她的内心成长和变化只是外部世界强加给她的,逼着她推着她往外走,并不是内心自己的成长变化。
除了人物脸谱化,滥用生理性煽情的音乐也是一个槽点,像一个鸡汤ppt。结尾太刻意了,不要为了圆满而圆满,没有意义,这样的人物是不会自己去成长的,哎,可惜。
大概所有女性都会面临一个问题。事业和家庭哪一个更重要。有人说女人不要太强势,也有人说女人要学会让自己强大。这种矛盾取舍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激化,及时我还没有到那个土星周期,身边也充斥着这些善意的提醒。但是工作可能遇到不顺,感情可能遇见波折,没有那一件事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不会丢失的。如果真有那样一天,怎么样说服自己从零开始,怎么样去经营一个最好的自己。
这部电影的场次实在是太少,导致我为了看这部剧跑到一个小电影院,整个影厅就三个观众,中途煽情的地方奏起印度歌,真是分分钟想骂街。
关于演员本身,周秀娜的演技受到的评价不错 至于郑欣宜的部分,话剧感太强,尤其是和男配?搭戏的部分,总感觉是在尬聊,让我忍不住打哈欠。
2017年,30岁的这一年。 年初彻底删除了关于前男友的一切联系方式,从此,一别两宽,再也不见。 3月份因为工作需要,临时调去人力部门,开始了更为累心的工作。因人员大调整,一开始便是裁员,作为公司最老的员工,接手这样的工作,心里着实压力很大,很多熟悉的面孔,却再也不能作为同事。 7月份去南方的城市,进行分公司撤城的工作,所有善后的事宜中,最难处理的无疑还是辞退员工。 “夏日的燥热总是惹人心烦 再见说了一次又一次 和你 和她 和他 还有那些城市 成长的路让人有多痛 鲜血淋漓” 现在在看这条微博,已经想不起当时自己的内心到底难过成什么样子了。 8月,人力部的工作告一段落,重新回到了原来的部门。因为各分公司运营的不是很好,所以和本部门的同事说,一定要努力完成我们能做的所有事,帮公司渡过这个难关。 9月,快放十一假之前,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那时候就隐隐觉得,我可能要和这个从零一起陪它成长的公司说再见了。两个在一起工作了四年多的同事,也在9月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公司,还记得我们抱头痛哭的场景,以及自己一个人落寞的走在街头,眼泪肆意的流,却再也没有人递过来纸巾。 10月,公司宣布调整,实则倒闭。接下来我们十几个人,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处理善后事宜。这期间,更为繁杂的工作,也见过警察,收到过威胁的短信,还有数不清的冷言冷语。委屈的大哭过,一次,两次,三次…直到后来可以笑着和朋友说,没关系,就当是人生经历罢了。 以上,是在我30岁的这一年发生的事情。 影片中,林若君说: 从小到大,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 辞了职,才发现原来自己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人。 原来平时一直依赖工作,下班之后依赖和朋友吃饭,再没事做,依赖睡觉。 当你发现一个人真的无事可做的时候,你真的不知道做什么好。 还是我不懂得和自己独处呢? 你一个人在这个屋子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写写日记,吃个苹果,拍拍照,自己和自己说话?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因为每一分钟我都很努力的做自己。 我觉得所有的事都在我掌控之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走到这一步。 我好像在走一条楼梯,突然间踩空了一脚,不知道跌到了哪里,好害怕。 你有没有试过,眼泪是一直这样流下来,流过脸庞,流到下巴,滴到心口,再掉到地上。 我以为自己一个人不会害怕,但是原来我好怕。 反反复复的看这段,泪水也始终在眼眶里打转。 因为这些话,感同身受。只有和她一样经历过这样的事,才可以感同身受吧。 30岁,失败的感情,失败的工作,失败的生活。 但是,我的30岁,已经过去了。 希望在29+2岁,遇见另外一个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
风风火火的都市白领女性在奔三的门槛坐了下来,慢慢品味人生。香港近年难得有诚意的生活小品,散发着老歌老电影的气息。哥哥的《日落巴黎》和结尾那首“由零开始”都让我分外想念...
周秀娜戏里29岁失去父亲,戏外30岁在TVB演女N号;郑欣宜戏里29岁罹患癌症,戏外20岁失去母亲沈殿霞还可以这么开心地大笑着生活下去。最动人的是两人相逢一刻。爱、失去与勇敢面对不再困惑的三十岁,让两个女孩一夜长大。
意外的惊喜呢!30而立,其实说的仍然是找到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的事,独立自主。连我这么一个男人都能感觉到这种快节奏都市生活的寂寞、焦虑和压力,更何况女生们。而且周秀娜这演技竟然出奇的棒,泪点太到位。三星半,感觉是今年的一部算是小亮点的港片。PS:女生30岁没被摸过胸真的很可怜吗?7.3
Around30的女性物语。一开头工作日的描述简直太写实,开头就透着让人喜欢的气息。周秀娜的演技、故事的节奏、几首恰如其分的剧中曲都大大提升好感。看完满脑子《早班火车》循环中
粤语版,话剧改编,几乎看不到话剧踪影,成功的影像化改编。由两个30岁女性的“两生花”扩展成三十而立的大龄女青年的生活层面,内心戏有十足的演绎,能够触及观众的共鸣。但两个女性的形象比较偏执的标签化,导演用以掩饰话剧痕迹的技法也颇多,包括台词方面显得陈词滥调。
周秀娜很厉害啊,完全拎起整个片,表演自然轻快、不落痕迹,为她加一星。郑欣宜的角色性格略失真,但表演上也没有尴尬硬伤。相形之下国内一众小花尤其是杨颖请扔到焚化炉好吗。
女观众都在哭,哭完却不知道获得了什么,毕竟没有一种答案是普适的。郑欣宜就是《失控的正向思考》里的典型案例,连绷着脖子往上看的姿势都相同。愿你扛得下所有的现实,捱得了真正的苦也享得了真正的福。
好的女性电影是拍给所有性别的人看的。
为什么影视剧中的胖子一定要开开心心,为什么影视剧中的绝症患者一定要坚强乐观,让得了绝症的、三十岁还没有过恋爱或性生活、只能请求唯一男性好友摸自己胸的肥胖女性做乐观派代表,太残忍了吧。
还是太标签化了,好像女人不是事业奋斗型,就是乐天傻乐型,这还是出自一个女导演之手,对自我认识的衍化还停留在10几年前,可惜了。。PS:周秀娜不错,有望来年金像奖拿个提名。
前半部分真是做的不错,有点举重若轻,却也让人印象深刻,录像带带入的黄天乐那个故事转折其实也不错,但随后的故事就变得有点整体尴尬和若即若离了。黄天乐始终是一个活在日记本里的人物,缺乏直接交流,因此所谓陌生人之间的那种影响淡了。所以,美丽的林若君和乐天的黄天乐,你来选的话,你选谁?
没有郑欣宜这个片子会更好
抱著女性電影的心態去看,尤其是主題和自己那麼相關,但是觀眾卻多次出戲,因為太過單一,太過表面。開場的節奏還算吸引,但到了三分之一開始看到導演的貪心,甚麼都想說,偏說不好30歲的女生是甚麼。
真不该对香港电影抱任何期望的。这部片子告诉我们,要是你一直不减肥不打扮,到了30岁,你的胸可能只被乳腺科的医生摸过。
能明白郑欣宜的角色对于林若君的心境转变甚至是电影的主题表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条线仍不大喜欢。更满意前半段剧情,那些失落和迷茫的段落,尤其是周秀娜的表演看着非常舒服自然,后半段较俗,关于释怀的部分说服力不足,或者说有点理想化,不过片尾响起《由零开始》时机很对,有感动的力量。
即使离奔3还有距离,即使是男生:但对刚走上人生拐点的我,这个故事却能如此感同身受,数度想在影院里大哭:天乐部分有点弱,但欣宜回忆妈妈(理解为肥姐)、Leslie还有黄家驹让人动容。若君的故事,会让人感叹一个演员能遇上好角色有多么的重要。我爱彭秀慧,更爱认真表演、朴实无华的周秀娜。
应该是舞台剧基础的原因,竟然算是近期看的比较惊喜的小众港片,关注的话题也很女性,估计女观众会更有共鸣吧。周秀娜表现也很好,意外发现她竟然会演戏。相对来讲郑欣宜条线略弱,个别部分比较形式,整体还不错。
3.5。感同身受,但难称多妙。美图秀秀式美学,最后解决冲突落位于鸡汤,把作品的格局限定于此。好的方面是对节奏收放自如的掌控,对几场时空错位戏码的精巧设计和周秀娜令人信服的表演。时代符号的运用不显掉价,因为布满了亲身经历的温情细节。
好几场戏都很棒,细腻、真诚。原来不止我一个人的生活如此苍白无力,原来审视起来它还值得被讲述…但黄天乐的答案说服不了我。
三十而立的“立”,说的不是性格独立不依靠别人、不是建立社会属性(事业、婚姻..)标签的堡垒、不是站经济基础上的独立,而是成为一个不需依赖工作物质伴侣社交来证明/逃避与自己独处时的不知所措、清晰坦诚而完整的自己。不管三十前后,幸运银幕内外的我们都懂了,而多少人终生也不懂/害怕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