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导演你以为哈佛毕业就泡的上黄立行啊
从看杜拉拉的时候我就发现徐静蕾暗恋黄立行了,或者说明恋。他俩合作的电影从头到尾只是老徐一个人狂野的向黄立行表达爱意。这一部老徐再接再厉锲而不舍继续下血本追男仔。
好哇,这一次盛大的徐氏自我意淫包括:哈佛毕业,成都富二代家庭,有个钻石般闪耀神一样的ABC男朋友,投行女,开凯迪拉克,狗屎运——居然新手一个随便就能谈成一桩世界级的大Case,哪怕再无理取闹——打扰黄立行工作并且把人家拉到深山老林然后把人手机摔了再一个人把车开走,哪怕再好吃懒做——哈佛毕业在家无所事事找工作靠男友,仍然可以骗得男友反复追求完了最后求婚还有颗巨他妈大的钻戒
老徐,别再骗自己了。你看看你胳膊上那肉吧,还有,可以好好弄弄你那头发吗?
黄立行这个狡猾的同学硬是一点爱情感觉都没演出来,老徐处心积虑的情节——本来是为了催生他俩之间的火花——统统被黄立行硬生生演成了姑侄俩。还不如他跟梁咏琪之间的火花呢!话说梁咏琪打电话给amy假意劝和,黄立行在旁打情骂俏那段真有爱啊;黄立行对梁咏琪说“要是其他女人都像你这样就好了,要不我们两个在一起吧”哇,当时观众都说什么来着,“好啊!”这必须是真爱啊。徐导演一定是看不下去了才故意让梁咏琪说“这笑话好笑吗?一点都不好笑。”徐静蕾你太没气量了!你为什么不让这对小鸳鸯在一起!最后还让人家毫无理由的辞职,告别的时候梁咏琪的眼神和台词都是如此的幽怨,都是给你活活拆散的!
总之我觉得这部戏作为追男仔的筹码非常失败,而且每一部我们都会发现黄立行的真爱绝对不是徐静蕾,上一次真爱是莫文蔚,这一次真爱是梁咏琪。如果杜拉拉时期老徐还向黄立行展现了一点小女儿娇态——好吧,不就是草根女孩装傻吗,与其说娇态还不如说是蠢相,这一部亲密敌人老徐反而更加将自己的缺点向黄立行展现的淋漓尽致:老态横生,身材走形,邋遢发型,没口好牙,无精打采,以及致命的一口破英语——那还说什么哈佛毕业啊!那发音还不如煤老板的“Correct”呢!
哎,演了这部戏黄立行要是爱上你那只能是因为他突然脑梗并且瞎了。
老徐,追男仔还需加油。如果你真的那么狂野,还要拍第三部来追他顺便吃他豆腐,我建议可以让黄立行饰演一位车祸暂时瘫痪暂时失明暂时破产的钻石王老五,这样你就可以施展你那阿姨般姐姐般的胸怀,对他温柔体贴不离不弃,你也不必展示走形的身材穿的山青水绿,更不必说英语啦!没有该死的漂亮的比你有气质的女二号(说真的,片中的女演员每个气质都比你好,气质最好的是那个香港司机,你说你们投行气质怎么都像是北京广告公司似的),有也没用因为她们才不会对黄立行不离不弃。到最后,黄立行病一好,哇,发现还是你最好最贴心,立马开着港粤两地牌照的凯迪拉克跟你结婚。
多好啊,忘了时尚商战吧,忘了什么独立而有气质的都市女性吧,因为你穿什么都很难看,真的,尤其是穿正装,活像个搞推销的
2 ) 无聊的泡沫剧
一看这剧情介绍就知道老徐又要玩花瓶,用物质来堆砌。
金融她懂吗?工作她懂吗?看过杜拉拉就知道老徐有患有小女生幻想症,完全不食人间烟火。
估计她言情小说看多了,琼瑶剧毕竟还是电视剧,把电影也搞得如此琼瑶,只能说老徐善于一次次烧钱玩电影。
空虚无聊的虚伪,越老越不自持,哎!
看到很多人打4-5星,亮瞎了眼,只好很刻薄的打个1星,其实,如果可以,我更想打个负分,帮忙平衡一下五毛党的星星。
3 ) 一句台词之所感
人们总觉得 在未来会遇到更合适的人 但是 最适合你的那个人也许就在你面前 或者就在你身边 ---《亲密敌人》Lucy 有个姐妹在遭遇了两次短暂且失败的恋情之后和我说 “可能现在的人都太浮躁了吧,大家似乎都已经没有那种耐心愿意同一个人慢慢的去磨合去相处…” 就在我也在为此感叹的时候,有人和我说了这样的话 “这样的城市太大,太多人,所以有太多的机会 这个不行,可以马上转身找下一个…” 他的话其实算是能解释姐妹失恋的原因。 这个城市有太多人,所以人们总是觉得,会在之后遇到更合适自己的人。 有时候就在想,到底怎样才是合适,怎样才算合适 我们路过很多人,我们遇见很多人,最后留在身边的是那个第一眼就让自己觉得合适的人吗? 想起之前看到的苏格拉底同柏拉图论爱情与幸福时说的那些话,道理其实差不多 走进花园,太多美丽的花朵,很多人不会太早摘 觉得不然自己肯定会后悔,因为后面肯定还有更好看的在等着 但是为什么感觉现在似乎更多人更多的是 到了最后走到花园的尽头,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先前最美的那朵 为了不空手而归,所以匆匆的摘了一朵离手边最近的花朵 这样的人就不会后悔吗? 或许是不是可以说,那些认为更合适的总在未来的人,其实更不容易幸福? 因为他们的时间都花在等待和寻找,而不是用在把握和享受现在的快乐… 其实,只有拽在手上才是自己的,才是幸福的吧 所以,或许应该像Lucy说的那样 “后悔,是最可怕的事情 能选择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呢?” 能好好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呢? 掰到自己想要的那棵玉米就回家吧,容易满足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4 ) 老徐,找个好人就嫁了吧
人最怕就是得意忘形,一朝得志就语无伦次。
我们大龄剩女兼才女徐静蕾童鞋显然不懂得这个道理。她已经被杜拉拉的表象迷惑,自信心爆棚,领着驴脸土鳖黄立行一如既往地迈向了自负的深渊。
在自己迈向38岁的行列时,赶制了一出抢钱大戏,在圣诞节妄想分得一杯羹,且不论官方票房一路飘红,反正我和annie小姐两人包场式的观影效果让我们异常惊悚。
同样是白领商战片,为毛不如杜拉拉好看呢?
我冥思苦想,想到了几点。仅供参考,若有共鸣,纯属英雄所见。
首先是气场不合,极度不合。
为毛杜拉拉里面的老徐就顺眼多了,同样是白领丽人,一样的商战题材。在我一年前的日志里面把老徐可没少夸啊。终于我“茅厕”顿开了,在杜拉拉里面,“蜕变”二字贯穿始终。杜拉拉里面的徐导演是从大公司的底层打拼,慢慢往上爬,衣服的价码也是由zara到阿玛尼, 情节合理,一开始的底层员工的妆扮符合内地演员向来土的掉渣的本色,大家对你那初入职场可爱的狼狈样多么喜爱啊!后来Chanel也穿上了,tiffany也戴上了,也符合广大苦逼白领的意淫。所以,你必须向观众交代一点:“我曾经是个土鳖。”这样就舒服多了,明明是炸酱面喂养大,并在少年宫学书法,四合院端过尿盆的北京大妞,何苦憋那个“洋范儿”呢?你毕竟不是莫文蔚,1977年就穿着粉红小洋装给张国荣献花的香港中产阶级的小公主是从来不会在上中学之后才学英语的。1977年的徐静蕾大概衣橱里面的衣服颜色不超过三种吧。而在亲密敌人中,我们的徐静蕾小姐一开始就背诵了一串又一串的专业投行的英文术语,发音还算标准,语速还算流利,但是刻意二字写在脑门上。所以说,气场是很玄妙的东西。欧美范你可以走,旗袍也可以穿,关键是看你骨子里面的血液。观众不傻。
第二,窃以为质量参差不齐的鬼佬也是败笔。因为是外企商战片,所以影片中需要大量的外国群众演员。那一张张写着“横店专用“的歪瓜裂枣的外国友人,竟然也敢装扮成商界精英。也许丫们前一分钟是某国际学校的骗吃骗喝的口语老师,后一分钟西装一穿,招摇得在商场风起云涌。戳瞎我双目吧。这些“外国北漂”们无气势,无演技,无执照。徐大导演算盘打错了吧?不是随便一个蓝眼珠黄毛发的家伙就能在华尔街笑傲风云的。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贝尔叔叔在金陵十三钗里教你没有?
第三,提出一些真诚的建议,徐静蕾同学还是回归小女人路线吧,窃以为就算你到了四十,只要保养得当。你仍旧是那个可爱的杜小菊,耍耍小性,跺跺脚,撒撒娇,你还是能留得住黄觉的。你就是邻家的护士小妹,隔壁热心肠的幼儿园老师,小区里笑颜如花的社工,你若板起面孔,穿梭在写字楼里面勾心斗角,耍心机,玩阴招,在高龄御姐的道路上义无反顾的话,你就是自砸招牌的主儿。
第四,看来纵横演艺圈太久,徐才女人情欠的太多了。金牌导演赵宝刚,情景剧鼻祖英达,成都厨子刘仪伟纷纷在大屏幕上露了脸,朋友捧场是一回事,观众捧场与否是另一回事。刚刚上述三位再加性感晚娘钟丽缇,军港之夜苏小明再加老牌玉女梁咏琪外加香港潮男李治廷坐一桌的场面,大家觉得欢不欢!简直是驴肉火烧配港式奶茶还要配上西北拉皮子。
在影片结束之时,我及时竖起了自己的中指。
5 ) 垃圾中的垃圾片
坑爹的装逼片,看完满身洋屁臭味,去你妈的徐才女,去你妈的时尚剧,如果说满篇的英文名字和土洋结合的半生不熟对白就算是范儿的话,垃圾的剧情,做作的演技,刻意的装逼,无处不体现出土包子喝咖啡的别扭卖骚气息,我们是吃土豆喝豆浆的小百姓,这种骗人的童话剧去糊弄其他装逼的傻逼吧。
6 ) 爱情飞呀飞
这是一部很洋气的电影,主人公澳洲、伦敦、南非、香港地满天飞。一出时尚的西洋镜,包装、剪辑、配乐都赏心悦目,让各种时尚元素花搭着轰炸你的眼球,扑面而来的是徐静蕾作为一个成功女性的高端趣味,让我整整仰视了100分钟。其实这种东西我看过之后是宁可尽快把它们从大脑中清空的,否则我无法正视自己平淡廉价的生活,结果最后留在我记忆中的是一句夹杂在英语、港普、粤语、京片子之间的四川话:“成都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生活节奏最慢的城市,所以我们很舒服。”我愿意把我看电影过程中唯一一次笑容送给说这句话的刘仪伟,虽然他的扮相挺猥琐,但还是挺亲切。
影片结尾用“在一起”的字幕来突出了影片的爱情主题,也许是在向圣诞情侣们表白自己爱的初衷,其实这是一个可预见的飞去来器式的爱情轨迹,结局无惊喜,关键在于过程和细节能否打动人。两个年薪几百万的人与月薪几千块的人谈恋爱的方式肯定是不同的,这预设了一个观众接受障碍,其实聪明的做法是其中一些物质至上的东西是要被消解掉的,这不仅是技巧问题,还是价值观问题。这是影片在编剧上的一个缺陷。
影片在剧作上最重要的失误是对于商战的肤浅表述。《亲密敌人》其实可以算作是《杜拉拉升职记》的一个升级版,这是升级就体现在由职场到商战的进化。但是影视中的商战要想吸引人,必须有着一个很重的砝码压在人物身上,这个砝码可能是名誉地位,也可能是身家性命,胜负之差是天堂地狱之别。但影片中的投行收购之争仅仅是正常的业务行为,输赢只是多赚一笔或少赚一笔钱的事,而且两位主人公在事件中仅仅是打工的角色,徐静蕾在处理这些情节的时候用了很多制造压迫性节奏的外部手段,但本身就不是什么利益攸关的事情,观众还是很难提起兴趣,感觉被普及了一堂金融课而已,而大佬们只是在陪着徐静蕾和黄立行玩了一场暧昧的感情对峙游戏。更为致命的是,影片中伪商战与爱情的戏份几乎是平分的,这就导致本应得到更充分经营的感情线被稀释,剧力在这种内耗中被消耗掉了,主人公的爱情也始终在空中飞呀飞地落不到实处,到了影片最后,也就欠了观众一次由衷的感动。这让我想起另一部女导演的作品——姚树华的《白银帝国》,那部商战影片最严重的错误是用乏味冗长的感情戏拖垮了整部戏的节奏,徐静蕾在《亲密敌人》中反向印证了这个在大局观上的失误。
徐静蕾通过《杜拉拉》完成了自己由一个文艺片导演向商业片导演的转变,《亲密敌人》在视听表述上比《杜拉拉》更成熟更老练,而且她的运气很好,《杜拉拉》有着强大的读者基础,《亲密敌人》则坐拥一个竞争乏力的圣诞档,但她确实该换编剧了。【河北青年报】
7 ) 更丰满的电影与更丰满的投行
作为一个混迹投行四年之久的标准文艺青年,加上有过与多家外资投行开会谈判的经验,同时,还有熟悉的朋友在大投行做MD,我觉得我有必要通过亲眼见证给这部片子一个公正的评价。当然,我也是看过豆瓣最负面的影评后去的,之前做足了失望的心理准备。
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如果把老徐的《杜拉拉升职记》作为她上一年的业绩,与今年的《亲密敌人》做一个纵向的比较,那么她真的进步了不少。这里面关于那些外资投行开会的场景,还有收购的整个故事结构,都很接近真实世界。甚至,这个收购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马云与雅虎之间的真实的收购故事,最近这件事又一次在中外媒体上突显风起云涌——收购,就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斗智斗勇的过程。
相比之下,其实《窃听风云2》才是一个不靠谱的企图讲述证券界故事的拙劣版本,我在观影过程中几次怀疑这真的是展现当代股市风云的片子,特别在影片高潮部分,刘青云及黄奕一干人居然在稿纸和白板上手算加权移动平均成本,天哪,微软OFFICE的EXCEL软件已经问世几十年了!别这么不专业了好不好?当然,编剧对融资融券、大宗交易等各种交易手段的完全不了解就不用再过多赘述了。
所以,从故事的整体编排来说,老徐对投行的这点事儿还是做了不少功课。但,这部影片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像老徐本人——太骨感,就是说故事结构很好,但无论作为爱情片、职场片、还是金融题材的剧情片,都还需要更多细节来丰满。老徐学过美术,她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就像作画,颜色需要一层一层铺上,才能让整体画作更具真实感,更有张力。我们需要更丰满的电影和,更丰满的投行。
试举一些让投行人士不舒服的细节:
老徐和黄立行分别是两家外资投行的MD——虽说他们的真实年龄也不小了,可是有没有必要一下子给主人公这么高的职位?特别是影片里老徐这种毕业了没怎么工作被黄立行介绍进投行的新人,是不可能这么快做MD的。影片结尾还有一句台词,说老徐进投行没多久就能带领大家做成这么一个大项目——这实在是不可能。很多人在投行混了五年、八年,也就只能做个VP,比较努力的人也许可以在快四十岁的时候混到MD,不过,那早已是身经百战。论资排辈(seniority),其实在专业化的投行真的比较严格(惟保荐人是尊的投行除外)。 而老徐,通过她会见目标公司主要股东时的表现,实在连VP的水平都没达到。
老徐回到香港,和同事一起在车里聊天,前排男同事说自己在投行拿着一年几百万的薪水,出去都得坐商务舱,连续四十八小时不睡觉,这就是应该的。当时我脑子里只有一个词:败类。知道华尔街为什么大裁员了吧?就是这种自以为是的人搞的。在中国大陆,基本上投行人员都不可能是这个样子。大部分时候总是在一些穷乡僻壤出差,一整月一整月地忍受恶劣的食宿条件,做大量的基础工作。遇上真的能拿到上百万的年份,也要用好几年的打拼和频繁地在各个项目上加班换来。
那个狗仔的财经记者(或者是博客写手)实在是一个太怪异的角色,在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的片子中他就像是一个魔幻的角色,老徐是想把自己的片子搞得有点徐克的感觉吗?
这个莫名其妙的人物简直就像是多余的副乳,真实的财经记者完全不是这个德性。我见过的财经记者很多都相当专业,他们的强项是分析和关注细节,而不是拍照片。然而这个狗仔记者只做对了一件事,就是去澳洲做目标公司的现场尽职调查。这让我想到了报道胜景山河造假的财经记者,当时觉得那个记者真的很了不起,他用自己业余的投行知识和专业的敬业精神战胜了众多专业中介机构和证监会发审委,如此伟大的一件事,就在这片子中变得像八卦一样轻描淡写。
记得我看美国电影《华尔街》的时候,还是在读的大学二年级生。那是货币银行学的最后一堂课,老师找来这部电影给我们放。当时的我,对证券和投行,完全不了解,却一下子被这部片子所吸引,因为,那里面描述的华尔街景象是如此真实和震撼。时至今日,想到这部电影还依然觉得心潮澎湃,我想,中国是不是拍不出这样真实的金融题材的影片了。
不过,我觉得我还是犯了一个错误,因为,老徐其实是在拍爱情片,而不是着力于投行的故事。可不是?要真是两个投行的MD在谈恋爱,都工作多年了,恐怕早就是第二春了,哪有这么浪漫?
但老徐既然选择了这样的背景题材,她应该对这种选择负更多的责任——这不是穿越剧,那么就尽量接近真实吧。
老徐选黄立行来演这么一个老谋深算的投行人士,就注定了这角色的失败。当然,老徐这是偶像剧的设计。可是,当年她选姜文来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老道的演员可以给略显单薄的剧情增加一些厚重的颜色。
这部影片还延续了“杜拉拉”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为什么每次女主角都非得在办公室里或在众多职场对手面前没原则的乱发脾气?而且为什么总是没头没脑的嚷嚷?当场飙态度在任何时候都是绝对的职场禁忌,从这一点来看,老徐和她的编剧真的都是职场菜鸟。在工作场合不是不能有争执,但这有一种微妙的艺术在里面,这也是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最初火起来的原因——它道出了职场的很多微妙之处。但后来,作者犯了和老徐同样的错误——把职场写成了爱情剧,严重怀疑她们俩是不是成了闺蜜。
我真诚的希望老徐能在职场题材上做一些真实的研究和真实的呈现(当然,可能她没机会了,因为她说下一部不拍职场题材了),而不是误导我们本来很聪明的观众。例如:
谈项目绝不能有文艺范儿。工作上没有性别区分。身为女性的特殊性只能作为加分项出现。
与人沟通没有一两次成功的事。沟通需要坚持。伟大的销售人员也都不是通过一两次接触就成功发展出客户的。坚持不懈总能感动人,再加上方法得当,就最终会说服别人。
职场上相处讲究互相尊重,谁也受不了强悍作风的同事和领导。by the way,能不能让其他的女演员也能在出演职场角色时穿得像老徐一样美?老徐在片子里不停地换衣服,而梁咏琪几乎一水儿的衬衫加套装,这真是情何以堪啊……
当然,这部片子真的有些可圈可点之处。比如,黄立行在向老徐求婚时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跟她讨论,老徐还说:你觉得这个组合是不是风险高了点儿?这都让人觉得很接近投行的日常调侃。比如,我们常把结婚说成是IPO,二婚说成是资产重组,私下搞婚外恋则是非公开发行……
故事的结尾,梁咏琪离开投行前夕,与同事开告别party,她说了很简单却很点睛的一句话,她说:“我自由了,你们就继续加班啰!”我突然很有感触,可能只有离开过投行的人或者想过离开投行的人才会对这句话特别在意。当初,大家都是冲着能挣更多钱去的,用或长或短的时间来经验挣钱与拼命的个中滋味,有一天选择离开,看着别人继续狂奔在拼命挣钱的路上,需要有梁咏琪的这种心情——这是重获自由的机会。
最近,有一位重量级的投行人士在新年前夕离职了,他已经成就了历史,我由衷的希望,他是重获自由了,当然,也有可能在新的投行开始新的不懈奋斗。
其实老徐完全可以把投行的故事诠释成那句经典: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投行,就是这么回事儿。
8 ) 好吧,徐静蕾导的比演得好
(PS.最新进展,因为听说“里面的人全有病”的烂片巨制《倾城之泪》首周票房达到了1600万,我都想给《亲密敌人》打五星了。虽然我喜欢周冬雨,但看《倾城之泪》真的会让您想抽死自己的。)
正当《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的两个大老爷们儿为了“争上游”打的水深火热的时候,一个倔强的小女子横空出世了。她,就是万千70 80后文艺男青年心中的女神,老徐……
打个比方,如果给让无数人觉得坑爹的《杜拉拉升职记》打30分的话,那么《亲密敌人》最起码能拿到80分。当然这个80分,并不是和两大片来比较,事实上,《亲密敌人》也许并没有《十三钗》的大气和《龙门飞甲》的情怀,但剧情紧凑,风光养眼,黄立行耍贱都快赶上王小贱了,笑点十分密集,如果拿它和《失恋33天》比,那就是,《失恋33天》除了文章哪哪都特一般,《亲密敌人》,除了老徐的演技,哪哪都挺好的!
说到老徐,我并不反对她靠卖萌装纯这一招鲜吃遍影视圈,只是希望她在进行电影艺术创作的同时,别忘了自己还是个演员,演员还是不能像才女一样只追求自然美,何况您又是需要靠穿吊带碎花小裙子来突出文青气质的姑娘,对副乳和脖子还是需要多在意一下的,毕竟大银幕那么大,你让观众看着那对抖动的副乳情何以堪,只能套用《十三钗》的话说:你看看你两边这么晃荡晃荡的怎么能行啊!!
之所以觉得《亲密敌人》值得推荐,是因为徐静蕾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是为人民着想的,不管她演的怎么样,但至少她在筹划电影的时候,对档期选择有着明确诉求。“为圣诞档量身定做的爱情喜剧大片”这是徐静蕾对《亲密敌人》的定位,看着简单,但对正处于盲目疯狂青春期的内地电影市场来说,大多数导演都处于沉不住气的阶段,电影还没做好就赶着要上映,对大环境压根置之不理。就拿贺岁档来说吧,您看人家北美人民过年,去年看了罗伯特·德尼罗的《拜见岳父大人3》,今年看连邦·乔维都参演了的《新年前夜》,什么叫雀跃!什么喜庆儿!再看我们,大过节的不是南京大屠杀就是大漠孤烟直,就算入围了奥斯卡,人民群众也没法跟着您乐啊。更何况,去年我们还看了《赵氏孤儿》,前年看了《十月围城》,大前年还有《梅兰芳》,真是年年过年有血流,满眼都是心酸泪啊,我们能不一年比一年苦大仇深么?所以,在这种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观众还是需要《亲密敌人》这种生于春风里,走在新世纪的电影来平复我们那苦逼的心的,这种“定制的快乐影片”,对于刚刚经历完离奇井喷的内地华语电影界来说,是一种必需品,也是急缺品,而徐静蕾这种有目的的定制意识,也恰好折射出了中国的青年导演,正在渐渐走向更冷静、更专业的电影工业正轨上来。
《亲密敌人》讲的其实是一个比二人转还俗不可耐的爱情故事,一对分手恋人,经历种种风波重新走在一起。不过虽然俗,但并不影响老徐生生打造了好多让人特别有“体感”的台词。比如,黄立行跟梁咏琪控诉:“她想去投行工作,我就帮她介绍,她却反而更生气,躲在一个角落默默掉眼泪,然后你就只能不停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可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对不起什么。”再比如,徐静蕾走路摔了一跤,黄立行在旁边大笑,徐静蕾爬起来就喊:“你知道我最恨你的是什么?!就是我想哭的时候,你却想笑!”比如钟丽提教育他们俩说:“结婚就是碰上了就要赶紧结,恋爱太久就结不成了。”比如最后,徐静蕾大胜黄立行时候说:“太好了,你终于把我当成一个真正的对手了。”这些都是成熟男女的爱情观,每个谈过几次恋爱,经济又独立的姑娘应该都会感同身受。
现在好多二百五男的,你跟他说你想让他陪,他跟你说“我最牛逼!”,你跟他说你挣钱比他多,他跟你说“我最牛逼!”,你跟他说你怀孕了,他跟你说“我最牛逼!”,你跟他说咱们结婚吧,他跟你说“我最牛逼!”,你跟他说你要跟他分手,他跟你说“我最牛逼!”……完全没法交流,因为人家压根没把你放在眼里,为了能让男的觉得棋逢对手,女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用尽各种办法,只为寻求平等。其实《亲密敌人》从终端上也是要说这么一件事,艾米闹啊折腾啊,最后嘟着嘴去投行跟derak打啊算计啊,说白了就是为了让自己被重视被关注,就是忍不了同是哈佛毕业凭什么你那么忙,我这么闲,就是耍小孩儿脾气也是为了争口气……这么说着,还觉得挺有女权主义色彩的……
由此可见,世上本没有好导演,恋爱谈多了,也有可能成好导演……
圣诞档的电影,还是这部最适合,有帅哥美女,有风光美景!
小家子气一览无余。即使这把年龄,沉淀了阅历也无法变沉稳这是女人的悲哀吧。
黄立行丑成这样为何还能上镜?
算了,还是啥也不说了……
《亲密敌人》比《杜拉拉》好看,算今年《单身男女》之后,合格的时装爱情片,老徐在某个瞬间还是很好看,熟女味很正点,微微动了一下心。故事依旧软肋,太追求远离人民群众的成功金领的奢华生活,眼花缭乱流于表面,还是更喜欢彭胖子《志明与春娇》这种有生活味、人情味的时尚小片。老徐嫁给黄立行吧。
抄都抄不利索
商业广告剧么。。
看了《亲密敌人》,感觉还不错啊,起码基本上是到目前为止国产职场电影的最高水平了。回来看豆瓣评分以及一些短评,将其批得狗血喷头的,我真是没法理解啊。豆瓣电影区的评分越来越没参考价值了,而且水也越来越深了……
三星半,商战的剧情做得不错,两人的感情略有牵强。不过龙门我都给了3星了,这片子怎么也得4星啊。
跨年电影,比预期好点,欢乐的地方并不多,职场部分弄得眼花缭乱,爱情部分倒是更好看一些,期间更多的感慨是老徐果然老了。。。P.S.介于凯迪拉克的遥远,我跟同事看了后决定还是去成都更实际。
的确是杜拉拉升级版,如果杜拉拉值0.5分(满分1)的话,这部片就是0.5的二次方,0.25分。因为它几何级数的放大了所有缺点,包括装嫩女主角的全程无精打采。
金融商战玩的嫩,卖弄时尚全球跑,高端人士用联想,礼服睡着变T恤
如果2012不是世界末日,那么,什么才是你想要的生活?
这是一部很Fashion的电影,尤其在商战中加入了爱情后显得更Romantic。角色也总喜欢在中文里塞进几句English显得很洋气。商战与爱情,徐静蕾做得其实不太差,只是太平庸,两部分的结合也并没有太出彩。更大的问题是,被称作老徐的徐静蕾再去演时装爱情片,魅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感情是感情,生意是生意,拍电影是拍电影,这三者不要混为一谈,好么?
黄立行越长越像吴佩慈。。。
影院效果好也不是好是,我就是在观看女演员的眼纹、颈纹、脸上厚厚的妆和毛孔,以及老徐的副乳下完成看片的,太干扰叙事了。每次感情的细节处理场景,老徐的颈纹和副乳就发挥作用,让人出戏。电影本身还可以,李艾真像公关。
能死算了。
您做出今后再也不演自己导演的电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带妹子去看这个,准备趁他们亲热时创造气氛亲妹子一口的,结果整部电影他俩一嘴都没亲,操,给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