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小Q》当中的狗狗除了刚出生时萌的让人心化,大部分时候都沉稳安静到让人心疼,只因为它是导盲犬,它要经过专业训练,它要帮助主人出行、生活。
男主人公是一位顶级厨师,患疾病失明,不能接受现实,暴脾气,借酒消愁,甚至想到轻生。导盲犬小Q的出现,帮助他打开心灵,重回工作生活轨道。可以说,小Q给了男主人公新生。
导盲犬,没有宠物狗的活泼,没有警犬的神勇,但它们却是盲人最信赖的伙伴,它们是盲人的眼睛。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导盲犬,服务盲人,走出房门,感受这个多彩世界,也希望社会给予盲人、导盲犬更多宽容与便利。
采访:法兰西胶片撰文:空山“他(杜琪峰)是我师父,也是我半个父亲。我学的东西都是他教我的。”
说这话的罗永昌,已是53岁的老人,距离开银河映像已过六年。他两鬓斑白,讲话温和,还带着点宣传期的疲惫。
他曾是师父杜琪峰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两人合作近30部作品。银河映像的巅峰之作《枪火》《暗战》《黑社会》《PTU》都由罗永昌担任副导演或剪辑。
他也是演员,最近一次银幕亮相,是在《追龙2》中演欺骗古天乐的出租车司机。
但最被影迷津津乐道的是《枪火》中的一段,在黄秋生割喉杀人后,罗永昌气定神闲地说了句“我老大”。
还有《文雀》中,和林熙蕾在电梯中挤气球的神来之笔。
台前幕后,罗永昌给银河映像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游乃海出走后,他一度成为杜琪峰的重点提携对象。
但在2013年拍完《金刚王:死亡救赎》后,罗永昌便与效力近20年的银河映像分道扬镳。
曾经照耀华语影坛的银河映像,在杜琪峰的《三人行》之后近乎停工。离开后的罗永昌,创作之路也不完美,《冰封:重生之门》众星云集,但口碑和票房均以惨淡告终。
北上试水网剧《盗墓笔记》,因为种种原因拍成了“护宝笔记”,遭受不少质疑。
直到今年,一部《小Q》让罗永昌打了翻身仗。
故事改编自日本小说《再见了,可鲁》,曾被拍摄成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风靡亚洲。 罗永昌把故事移植到了香港,花了四年时间完成创作。
但也好事多磨,影片本来计划7月25日公映,因主演任达华遇袭,改档到了如今。
目前口碑不错,豆瓣评分7.2,评论区哭声一片。
很难想象,在银河映像的枪声暗影中走出的导演,有如此柔情。
但也有迹可循,当年他独立执导的《每当变幻时》就是银河映像中的特例,感伤忧郁,不够黑色、不够冷酷。
“有时候我跟他(杜琪峰)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杜琪峰的首席弟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导演?这篇文章可能会有答案。
第一导演:挺想了解您现在的创作状态,跟银河映像时期相比,精力、体能有什么变化吗?
罗永昌:其实没什么变化的,可能只是年纪大了一点(笑)。 我很幸运,先是老板找我,说拿到版权,要拍导盲犬的故事。其实有一点压力,因为狗狗比较难控制。预算上,也不知有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拍。 所以《小Q》资料收集很重要,我会跟很多导盲犬使用者、导盲犬寄养家庭聊,2015年就开始做了,然后才去写剧本。
第一导演:有了明确的拍摄方向是哪一个阶段?
罗永昌:其实反而比较简单。我希望去理解真正的视障人士跟狗狗的生活。 香港有一个人,收养一只狗狗。狗狗才8个月大,是残障的,不能走动的。从8个月大,到狗狗13岁离开,他每个星期都带着狗狗去郊外去散心。开车去不到的地方,他就背着狗狗上山去看风景、看日出,这个是我“抄”出来的(笑)。
然后香港因为土地紧张,导盲犬协会没有地方养狗,所以寄养家庭很重要。 寄养一年,正式训练半年也是在寄养家庭住。两岁多之前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去配对视障人士,最后10岁退休。我那天在上海看到,服役的狗狗都13岁了。(狗的寿命为10~15年)
第一导演:内地为什么还能延长几年?
罗永昌:狗狗不够用,主人情愿它在旁边一起生活。
第一导演:人跟狗的感情,好像比人跟人之间的感情更值得去相信,更单纯。你以前的电影常讲人与人的复杂关系,你怎么看?
罗永昌:人跟人就是比较互动,但是人跟狗狗,狗狗不会跟你讲话,它只会表现它的情感。但狗狗差不多有一个共同点,它会永远当你是唯一的主人,你就是它的一生。 我一直都养狗狗,你讲什么它都明白的。这个是我的狗狗(导演拿出手机展示海量狗狗照片),6岁多。有时候我太太带狗狗外出大小便,它以为我跟着去,就突然站在外面拖着不走。我太太就打电话喊我。 海报里的小Q我也把它领养过来了,现在9个多月大了。
第一导演:家里6岁的狗狗,是领养的,还是买的?
罗永昌:我太太买回来的。我以前养过一只,后来狗狗病重,走路已经很辛苦。医生说你要不要让它舒服一点离开?就是戏里用的那段对白。 最后我决定让它安乐死了,现在很后悔。我跟杨采妮聊天说,狗狗要离开,自己会离开的。我们觉得它很辛苦,其实它希望离开吗?可能不希望。
那天我守在狗狗身边,看它慢慢离开,哭得比我太太更大声。之后就6年没再养了。直到有一天我开工,太太就把一只新的狗狗带回来,当时我看到就有点说不出话了。 、
第一导演:很多香港导演都是爱狗人士,比如陈嘉上、尔冬升特别反对狗贩子、狗肉节,电影里面也涉及到类似情景,您个人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罗永昌:其实有些状况,你不能一次就把它弄走。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希望起码有一个法律规定他们不能干,香港就不能干啊。 我不能说要求大家去改变,但希望让其他人多认识导盲犬。 有些人也说,拉布拉多,你给它玩、吃、睡就可以了,要它做导盲犬那么辛苦干什么呢?但我们养狗,每天出来工作放它在家,很可怜等我回来。我回来之后摸两下、玩一玩就要睡觉了。但是导盲犬真的24小时跟主人在一起,它可能感觉更幸福。
第一导演:现在一些内地年轻人,可能倾向于养宠物猫、狗,不倾向于结婚生孩子,不知道您一年在内地会待多久,怎么看这些情况?
罗永昌:我不是待的太多时间,没有工作我不在内地的,因为太太儿子都在香港。我常常说的爱跟亲人是最重要的。
第一导演:小Q这只狗狗演员就一只,还是有替身的?
罗永昌:没有替身,生出来六只,只有两只是母狗。最常用的就是我领养的这只,它是大姐姐。
第一导演:有场戏小Q在车底,躲雨看见任达华在那反复开关灯,后来小Q也去模仿,它其实在感受主人的一些东西吗?
罗永昌:谢谢你,你看得出来它在模仿。它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主人这样,但想学一下。
第一导演:这场戏怎么拍的?
罗永昌:先训练狗狗。然后我们把开关按在地上不动,训练人其实有在摄像机后面发指令,但那个开关是没电的,实际是灯光师配合它,拍戏就是这样子的。 有一只狗训练被华哥拉下楼梯,有点点暴力了,它也没有叫过,拍完之后华哥就给它东西吃,没事,它就一直跟华哥,没有生华哥气。第一导演:狗狗会不会真的以为任达华是盲人?
罗永昌:那个我倒没有留意。但因为它训练过,当它带着华哥的时候会比平常安静。
第一导演:你有没有特意把导盲犬往神圣化的方向去发展?
罗永昌:不是我刻意,它们就是这样的。 电影里有些片段我剪了,华哥带它大小便之后,找垃圾桶它都会,到了就停在那个地方,主人就摸着它的背到头,它就知道去打开垃圾桶,全都懂。
导盲犬去过的地方,它会记得,不用每一次跟它指令。在香港也是,你叫导盲犬去提款机拿钱,它就会带你去拿钱,真的很厉害的!
第一导演:你会觉得导盲犬比其他狗,更有跟人相处的潜质吗?
罗永昌:不是。平常有几种犬去作导盲犬,比较多的是拉布拉多、金毛。 还有整个世界信息都是通的,知道这只导盲犬的爸爸是谁,它爸爸的爸爸是谁,也要计算不能近亲结合。因为三代都是导盲犬血统,才可以开始训练,完全没有遗传病,没有攻击性。
第一导演:导盲犬对这种血统和责任有感觉吗?
罗永昌:我访问过,彩蛋有一个香港女士,她是寄养家庭,养一只母狗,这只母狗怀孕生了小孩。她就跟协会说你要它生狗狗了,可不可以不当导盲犬了,太辛苦了!协会劝服不到她,说给狗狗自己选。 然后带狗狗见新的主人,它见到那个主人一见钟情,回寄养家庭比较冷淡了,可能它自己觉得有使命。
第一导演:男主角自杀的那场戏,你们怎么构想的?
罗永昌:自杀的这场,我有跟摄影师聊,有什么方法弄的特别一点。最后用一个小小的慢镜去做,好处就是把时空拖长一点点,有时间给狗狗反应。
我挺喜欢华哥的表演,他开始的时候在思考,唉,然后下了决定,走出第一步。听到有车过来,停下来等死,他就笑了。我很喜欢这个感觉。
第一导演:狗狗扑他的时候,背景里的车是特效做的?
罗永昌:不能骗人,那个肯定是特效了,比较安全,真真假假。
第一导演:您拍这个戏,有没有自己的一些忧伤给治愈了?
罗永昌:没有特别的感觉。但是我真的尽量了解视障人士是怎么生活的。 为什么我要写男主角是后天眼疾,因为香港那边比较多人去申请导盲犬,都是后天眼睛有问题。 我跟过一个小女生,16岁,整个学校就她一个人眼睛有问题,用盲人电脑学。她坚决申请一只了狗,学校也很支持。叫整个学校的学生上课,协会派人说有狗狗进来,你应该怎么样。
这个狗狗就是女校里的男生。带她去学校要一个小时,坐三趟公交车。我跟着他们去坐车。地铁里面很多人,楼梯很窄的。这只狗狗就带她走,不用一直跟它说拐左拐右。最后她毕业了,跟同学去英国旅行,她就带着狗狗去的。
第一导演:今天跟您聊天,我最大的感觉是您怎么这么善良?
罗永昌:谢谢。
第一导演:影迷都知道您是从银河映像出来的,杜琪峰是一个很高要求的人,您以前怎么在那种高压下创作的?
罗永昌:其实有时候我跟他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因为《每当变幻时》那种(温情、感伤的)我也会拍。 其实我1990年已经在电视台跟师父(杜琪峰)了,我跟他20多年了。有时候拍一些东西,有些网友就说你在学你师父。我说我是学少林拳,我出来就不会打另外一种拳。 他教我很多,教我最重要的事就是戏剧理论,在他的手上面,他可以找到演员的很多方向,最棒的那个方向。
第一导演:还能看到您以前在银河的创作风格和方式吗?
罗永昌:有机会一定会,他是我师父,他永远是我师父。
第一导演:如果杜琪峰对你说想要你回去,你会不考虑就直接回去吗?
罗永昌:对啊,对啊,有机会马上回去。他是我师父,也是我半个父亲。我当他是半个父亲的,真的,我学的东西都是他教我的。
提前看了点映,身边来看电影的几乎都是爱狗人士,电影开头,狗狗小时候的身影在银屏上刚展示出来,很多人就开始惊呼,太萌了太萌了,好多小女生还在说想要一个。小时候的小Q确实很萌,像个让人爱不释手的玩具狗狗,奶油色的皮毛,耷拉的耳朵,软乎乎的肢体,睁不开的双眼,软萌软萌的,让人只想抱走。电影结束,灯光打开后,很多观众站起来开始离场,但当银屏开始播放小Q小时候的照片时很多人又都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站在过道里都静静地盯着屏幕看,小Q萌萌的魅力真是让人无法抗拒。
一本《再见了,可鲁》感动3亿亚洲读者
电影《小Q》改编自日本非常著名的书籍《再见了,可鲁》,摄影师秋元良平跟踪拍摄了一只 “导盲犬”普通的一生,他用镜头跟踪导盲犬可鲁从出生、长大、训练、工作、生病再到死亡的短暂一生。刚出生时的小可鲁很特别,一般来说拉布拉多猎犬的毛发都是纯色的,多数是纯黑色或黄色的单一色,几乎不会生出有混杂色的下一代,但小可鲁身上却有一个像海鸥飞翔时张开翅膀的黑色十字形斑纹,让它非常与众不同。可鲁很可爱,它会像个孩子一样打哈欠,小表情时而欢欣时而忧郁,明亮的双眼专注忠诚,黑暗中沉思冥想的侧脸都让观者的心萌化,苍茫烟雨中与主人一起渐行渐远的弱小身影,还有逝世前对主人、对尘世恋恋不舍的那一瞥都让人难忘。
日本作家石黑谦吾看到秋元拍摄的这些充满深情的可爱照片后,被照片中可鲁的故事深深感动,他决定用语言把照片背后人与狗的故事表述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可鲁,让更多人知道导盲犬的故事,他为了这些照片谱写了文字,最后照片和文字一起编辑成书在2001年出版,此书在日本畅销了200多万册,后来被改编成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感动了上亿观众。该书语言用词简单,笔触很淡,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平实的陈述,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但是人与动物之间互动的诚挚情感却感动万千读者,一只不会说话的狗用自己的一生诉说了什么是真正的爱、责任与忠诚。
一部《小Q》温暖治愈了全国观众
改编电影《小Q》也从本土出发,做了很多契合本土的改编。缘分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很多事情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某天,香港城中著名的天才糕点师陈宝庭在相识的医生家救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小Q,此时他还不知道这只小狗会给他以后的人生带来多大的安慰,彼时他已经患上了眼疾,医生预计他将在三年内失明。两个月大时,小Q被寄养在陈楚乔小朋友家里,一岁时被送往导盲犬训练基地进行训练,训练合格后,在2岁时成为合格的导盲犬,被分配给有需要的新主人。小Q则被分配给了已经失明的糕点师陈宝庭,只能说缘分天注定,小Q在幼时早早就认定了它的主人,在今后的狗生中它会用自己的爱心、坚持和勇气帮助因中年失明而颓废、脾气暴躁的主人陈宝庭开启新的生活。
一般来说,导盲犬要经历四个阶段的测试,只有全部通过才能戴上导盲鞍,成为合格的导盲犬,第一个阶段适应与人类生活(两个月大时狗狗要离开原生家庭入住寄养家庭,学习与人类相处),第二阶段场地技能考试(躲避障碍物、工作专注、拒绝食物诱惑),第三阶段道路安全测试(在训练员的帮助下与新主人一起上路训练,要观察路况,引领上楼,下坡平稳等等),第四阶段应急保护测试(躲避危险、主人发生危险时要拼命救助主人)。导盲犬在10岁时一般就会退休,回到原来的寄养家庭,安详养老。
改编后的电影《小Q》跟原书一样,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各种烧脑的反转,平平淡淡故事里人与狗的深情却依然很动人,让人非常感动。自尊心很强的陈宝庭因为失明后,自暴自弃,性格变得很古怪,对人对已都过分严苛,对于导盲犬协会送来帮助他生活的小Q,他完全不想配合训练,他大雨天把小Q扔到街上过夜,忘记给小Q喂食,没有戴小Q去遛狗。面对恶魔般的主人,小Q却展示了自己天使的一面,即使在雨夜被赶出去也没有离开宝庭,而是忠心耿耿地躲在宝庭家下面的汽车底躲雨;宝庭不喂它吃东西,别人喂它时它也不肯吃;主人忘记带她出去溜带她去嘘嘘,她也不吭声,只默默忍耐。在恶魔主人要自杀时,她还拼命救助了主人,最后她凭着自己的耐心、忠诚终于赢得了主人的信任,两人终于成了完美的搭档。
电影中有很多感人的桥段,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要出国做手术,小Q挣脱其他人的管束,跟随主人的汽车一直奔驰,不停地抄小路,不停地追赶,想要追随主人,最后却依然被挡在了围栏之外。主人离开之后,小Q回到了原来的寄养家庭,生活虽然平安快乐,她却依然无法放下主人,无法放下她身为导盲犬的责任,每次都会偷偷跑回到以前跟主人一起呆的公园长椅边,默默等待主人的归来,如此深情简直堪比催人泪下的忠犬八公。幸运的是经过漫长等待,主人终于回来了,可惜此时小Q已经患上了疾病,主人陪伴小Q走完她狗生最后一段年迈之路,背着她去郊外游玩,带她去领略四季的变迁和美好。主人和狗狗在彼此的生命中,谁也不愿让对方留下遗憾,人与狗的故事暖心感人,非常治愈。
电影一共有三首插曲都很契合电影氛围,中间放了一首歌《你是我的眼》,多少年来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首情歌,没想到放在这部电影中,却是如何地契合导盲犬的这个故事情节,导盲犬的的确确就是视障人士的眼睛,“……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待我穿过拥挤的人群;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电影最后响起了梁咏琪《陪着你走》的歌声,真是太感人了:
因为,身边有你紧握我的手
爱,谁说永不会长寿
陪着你一生到白头
都能把心中星星闪得通透
陪着你走
一生一世也不分
导盲犬的爱、责任与忠诚让人落泪
米兰·昆德拉说:“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连结。它们不懂何为邪恶、嫉妒、不满。在美丽的黄昏,和狗儿并肩坐在河边,有如重回伊甸园。即使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只有幸福平和。”《小Q》是一部关于爱、责任与忠诚的电影,绝不仅仅是萌宠那么简单。
如同电影里所说狗狗们眼中的世界是黑白的,灰蒙蒙的,黯淡无色的,但他们却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把一个彩色的明亮世界还给了视障人士。在小Q的陪伴与引领下,双目失明的糕点师李宝庭能够再次出入他心爱的厨房,再次亲手做出美味的甜品,再次感受生活的美好,他可以步伐轻快地徜徉在街头,在公园享受清新的晚风,甚至能够远赴广州回乡探亲,他的生活宛若重生,没有沮丧,没有自暴自弃,几乎再也看不出他是位视障的老人。导盲犬的存在,对于李宝庭们来说,意义厚重而伟大。
作为一只导盲犬,小Q身上背负着很多责任,这让它无法像其他小狗一样放肆地嬉戏,而是早早地告别了玩乐撒欢,养成了克制欲望与情感的性格,把全部注意力专注在工作上,出色地完成导盲犬的任务。它所有的情感只在一双深情的大眼睛中无声流露,脉脉眼神一瞥让人了解她早已洞悉世间一切。多么乖巧而伶俐的狗狗!出生后即被被选为导盲犬,在寄养家庭生活了八个月,学会信赖人类,习惯与人类融洽相处;在导盲犬基地训练一年成为合格的导盲犬;从两岁到八岁与陈宝庭一起生活,为宝庭工作服务了六年,为宝庭带来了安慰和欢乐;宝庭生病去美国两年多后,她默默等待,终于再可以一起相处。可惜不久她就患上疾病,12岁时就结束了短暂的狗生。
回顾小Q这短暂的一生,不是在工作就是在训练,或是在为工作训练做准备,她为人类付出如此之多,而自己得到的又何其少。真诚温厚的小Q却从不计较,经历了狗生的各种悲欢离合,她心中又有怎样的哀伤与喜悦?爱、责任与忠诚,小Q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无私的坚守与陪伴,用它们的黑白世界换回视障人士们多彩的生活。电影没有煽情,而是最简单平实的镜头语言说出一个最深情的故事,足以勾起观众心中最深的感动。
导盲犬的训练和管理行业对大众来说仍是比较陌生,希望《小Q》这部电影会成为我国推广导盲犬事业的一个机会,也希望观众们能够籍此机会多多关注视障人士,给他们和导盲犬多一点关爱,感受人间的温暖。
电影本身就不多评论了,但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成功地引起了我的反感!
从任达华坐着车去看徒弟,镜头特意给了福田口岸那个路牌一个强调,我就感觉不太对劲。果然,前半部分展现的香港,是繁华又整洁,温馨又博爱的天堂,一跨过深圳河,整个城市就变得脏乱差。突然出现的深圳人一脸阴险凶恶,见到盲人第一反应是把人家的导盲犬偷去准备卖去狗肉节!
拜托,我承认深圳的确有坏人,但就算是坏人也不会这么傻,这么好品相的拉布拉多,就算偷了也不至于拿去卖肉啊!要这么编,直接把这个盲人绑了去卖肝卖肾不是更值钱?香港电影一定要抓紧所有机会丑化大陆吗?大家DNA这么接近,为啥你那里有爆棚的人性光辉,我们就都是吃狗肉的人渣?!
我不是杠精,这是我近些年出入香港无时无刻体会到的深深的恶意。即使是一部想来大陆扪金的商业片里,也很容易立刻嗅出这股习惯性的恶意。持着这种“同胞不如狗”的态度拍出来的电影,即使得了奥斯卡奖,在我看来还是恶心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讨厌自己的经历吧!
不同的是,有的人辗转反侧后最终还是走了出来,回头再看当时的自己,不免觉得可怜又可笑;而有的人却永远没有回头再看的机会了。幸运的是,《小Q》中的男主角、任达华饰演的李先生是前一种人,而帮他走出人生困境的,不是身边的至爱亲朋,也不是他钟爱一生的事业,而是一只素昧平生的导盲犬。
其实关于人和狗的这个题材,就算没有看过原著,相信很多人闭上眼,也都能猜得出讲得是怎样一个故事,在这种已经有了先入为主观念的情况下,如何还能呈现出新意给观众,在感动之余还能有不一样的收获,或许才是本片面临的最大挑战。
其实说到狗和人的关系,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会是“忠诚”二字。从日本那个红遍全球,后来还被好莱坞翻拍的催泪弹“忠犬八公的故事”就不难看出,“忠诚”似乎已经成为人类对于狗狗们最大的褒赏。如果只是因为它对自己忠诚,才喊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样的口号,说到底是不是有那么一点伪善呢?
而这部《小Q》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就是它没有走“忠诚”这条居高临下的老路。当然并不是说片中的这条导盲犬小Q不忠诚,而是说这个特质并非片子的主轴,与其说小Q和男主角李先生是狗与主人的关系,不如说他们更像是互相陪伴的朋友,甚至是相濡以沫的家人。
作为香港甜品届的旗帜性人物,李先生一直以来都强调五官对于甜品师都同样重要,然而就是这样在乎五官的一个人却在中年不幸失明,这让一身傲气的李先生一时间难以承受,脾气也突然变得乖张而暴戾,甚至还有了轻生的念头。就当周围所有人对他束手无策时,导盲犬小Q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对于这条陌生“狗”的到来,李先生起初不但是排斥的,甚至还充满了敌意。
但最终,小Q用自己的爱心与专业,慢慢打破了李先生心中高高竖起的围墙。为什么会提到“专业”呢?这正是本片给我的另一个重要的启示。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培养导盲犬需要经过这么复杂的程序,需要这么多人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为了保证残障人士的安全,专业的培训机构对每一个细节的要求都是近乎严苛的,而小Q正是经过这样层层考验的佼佼者,你说能不专业吗?
而这也告诉我们,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中,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更应该为那些弱势群体和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们有勇气有机会可以活下来并重返社会,一个社会进步与否不能只看强者如何生存,而更要去看弱者是否同样得到了关爱。这就让我想起了一个冷笑话,有人说:看,这些地方怎么这么多残疾人?另一个人回答:不是因为这里残疾人多,而是这里对残疾人充满了关怀。
从这一点来讲,《小Q》还是起到了这样一个公益的作用的,相信很多中国朋友和我一样,此前都并不知道导盲犬究竟是怎么训练出来的,看了电影之后更多了几分对相关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家庭的尊敬,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着想,那么就先从不占用盲道开始吧!是啊,导盲犬尚能给人以如此大的关爱,那人与人之间呢?在忙碌着各自的生活和工作时,是否忽略了周围那些熟悉和陌生的人呢,多一句问候和关爱有时候就能融化心中的坚冰,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李先生一样,把身上的戾气转化为笑容,你会发现一切都没有那么糟。
之所以说小Q和李先生更像是亲人而非主仆,很重要的一点是李先生同样也为小Q付出了许多,这一点恐怕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从按时按点给它喂食,到规定次数带它排便,再到带它去公园玩耍。你看,不知不觉李先生也回报给了小Q很多,而这或许才是他能走出困境的另一个关键,因为他再一次感受到了被需要,感受到了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自己必须坚强必须勇敢活下去,久而久之才形成了这种互相依靠彼此关爱的默契。
而人如果只是一味的索取,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爱与快乐的,也失去了陪伴的意义。片中最感人的一点,就是年迈多病的小Q依然在等着李先生归来,而李先生手术完成后便立刻回来陪小Q走完了最后一程。这不是相濡以沫又是什么呢?如果你只说是“忠诚”,恐怕是对他们之间深厚情感的一种亵渎。比起那个复杂的成人世界,小Q的这份亲情更单纯也更持久。而这份亲情的“平等”,还体现在了另一个精妙的设计上,那就是片中有多次以小Q的视角看世界的镜头,足以看得出导演的用心。
除了颠覆了传统的人狗关系之外,本片另一大看点就是任达华的表演了。见识过他在警匪片中的行侠仗义,也领略过他在《岁月神偷》中的温厚淳良,而这一部中的人物形象则是完全耳目一新的。原本一个盲人应该是让人同情的,然而一开始这位李先生却让人有一点点距离感,然后变得让人讨厌甚至遭人怨恨。可当小Q带领我们开始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才开始有一点理解、同情甚至是喜欢上这个人了,任达华的表演丰富了这个角色的层次,让我们完成了一次从讨厌到理解的转变。
无独有偶,和片中的李先生一样,戏外的任达华也遭遇了一次意外。就在七月份《小Q》原本的上映日前夕,任达华在一次活动中被歹徒刺伤,而电影也被推迟到了九月份重新上映,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任达华在休养两周后,为了《小Q》的宣传而复出并立即投入到了路演当中,行程在断断续续中进行,而他的右手不能出汗,需要定期回香港找医生换药——从戏里到戏外,他都不断在和命运做着斗争。
除了为我们科普了导盲犬的成长经历之外,本片还探讨了另一个敏感的社会性话题,那就是“吃狗肉”,在我印象中应该是这个话题很少被触及,有也只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而这一次却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为我们展示偷狗贼的邪恶,再加上影片本身的主角就是一条通人性的狗,效果出来自然是非常震撼的。
本片还有让我非常喜欢的一点就是结尾了,当音乐响起以为一切故事都已经结束时,却意想不到的等来了一个MV式的超长彩蛋,为前面很多剧情做了补充解释,一切看似平常到让人忽略的地方却来了惊人反转,这个让人会心一笑的设计可以说是本片又一个意外之喜了。
今天要介绍的是9月20上映的电影《小Q》,一部关于人与狗的催泪故事片。
如果没有7月20日任达华被刺的事件,该片可能在7月25日就和大家见面了。
现在任达华康复,大家也等不及要看《小Q》了吧!
【无关键情节剧透,请放心阅读】
原著《再见了,可鲁》写的是一只真实存在的狗狗,“狗生”12年,摄影师记录下它奉献人类的日子,后作者用了15年完成它的传记,在日本出版后创下惊人记录,被称为 “感动3亿亚洲人心”的超级畅销好书和21世纪亚洲“赚得泪水最多”的一本书 。
你或许没听过这本书,但一定听过它后来被改编成的电影《导盲犬小Q》。
而近日,我们终于可以看到本土版的《小Q》,由任达华、梁咏琪、罗仲谦、杨采妮、 袁姗姗主演。
影帝任达华饰演盲人主角,延续了《破冰行动》的悲情形象,将一个爱狗如命的盲人饰演得真实动人。
看“忠爱告白”预告,是小Q的第一人称讲述故事。
难道是《一条狗的回家路》那样以狗狗视角讲述故事?
那样的话,确实能够将狗狗人格化,形象更丰满。
但其实正片还是以人类视角开展故事,不过小Q依然灵性十足。
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了解它呢?
导盲犬与主人的缘分
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是工作犬,为人类作出了极大贡献。
以导盲犬为例,天职就是服务盲人,出生后,先在寄养家庭适应家庭生活,然后进行训练,和盲人配对,为盲人服务。等到退休了,才能回家安享晚年。
你以为配对是随机的吗?影片里就说了,合适的搭档要看缘分,这就很微妙了。
究竟是人选择了狗,还是狗选择了人?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视频:
日本的导盲犬Oliver到了11岁要退休,他们家人觉得狗狗可能已经忘掉他们家了。
但当狗狗远远地看到等候在门口的家人,它欢快地跑了过去,一切都宛如昨日。
小Q虽然也认寄养家庭,但是更认定了自己服务的盲人李宝廷。
因为狗有灵性,它也会选择。
可能有的狗只是把盲人当做服务对象,区别于寄养家庭的“家人”;但小Q选择把李宝廷当做至亲至爱。
虽然说盲人失去了生活的色彩,是不幸的;但是如果能够换来一只有合适的导盲犬,难道不是一种幸福么?
导盲犬“导”什么
导盲犬不仅仅是导眼盲,也是导心盲。
一个后天盲人要接受现实,恐怕要走出很长时间的心理障碍。
看本片,任达华饰演的李宝廷刚开始的脾气像极了《我与地坛》作者那样,自暴自弃,抗拒他人的帮助,观众甚至会对他“虐狗”产生愤恨……
然而我们发现,小Q真的可以开解李宝廷,他成了李宝廷的眼睛,成了他的希望。
它真的很忠诚,认定了主人,不管是被大吼大叫,还是被粗暴对待、被“善意欺骗”,它都会等待,它都会跟随,连病痛都可以忍受,只为等待他回来。
他们一起玩球,一起旅游,一起滑雪,一起看星星……
公园里的一张长凳子,成为了一段佳话。
可以不爱,但别伤害
或许有人不理解人和狗可以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影片中还有一个李宝廷和小Q成为“生死之交”的情节,就是小Q被狗贩子抓了。
人人都说人贩子该枪毙,但是狗贩子同样罪大恶极。
偷走导盲犬,等于在盲人遭受重大打击后再次剥夺了他的希望,雪上加霜。
导盲犬可以说是主人的命。片尾的故事分享中,就有一个盲人说分享了一次经历:某日他们在马路上行走,突然驶出来一辆车,是导盲犬用头替主人挡住了撞击……
有人总是说畜生就是畜生,人命最宝贵。
但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因为我们天生是人,而是能够有高贵的品格,能够尊重和敬畏生命。
如果人没有道德,那连畜生都不如。
《小Q》“导”的是社会
人与狗的故事数之不尽,但是看到《小Q》,李宝廷和小Q出国游的情节,我想起了一个微博上看到的真实故事:一只宠物狗盲了,主人背着它环游世界,虽然它看不到,但奔跑起来,比谁都欢快。
世界那么大,一人,一狗,足矣。
这样的一生,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
并不是人和狗哪一方成就了对方,是人和狗这一关系非常和谐,他们就是一对幸福的整体。
对狗无感的,看了本片,一定也会为之动容;当然,就算是爱狗人士,看了本片,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导盲犬的工作。
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盲人和导盲犬,请多点包容和关爱。
特别是对待导盲犬,可以不爱,但不要伤害;可以喜欢,但不要干扰。
最后,强烈推荐各位喜欢宠物的影迷观看这部《小Q》。
END
【更多精彩】
文 / 董小琳
上一次在电影院里哭得泣不成声,还是去年看《小偷家族》的时候。
这一年来,每天在家庭、职场间疲于奔命。似陀螺的我,既没有心情,也没有能力,安静下来,感受内心的澎湃起伏。
感动,已然成了现实生活中,最遥远的奢侈品。
然而,这个秋天,一个“盲人与狗”的故事,终结了我的麻木。
这就是改编自感动了亚洲3亿读者的《再见了,可鲁》的最新影片——《小Q》。
看评论说,这部片子更适合养过宠物的人;还有人说,影帝任达华演绎的盲人,特别有代入感。
可我一个耳聪目明,从没养过狗狗的家庭主妇,怎么也会如此感同身受,哭到哽咽呢?
回到家收拾好情绪的我,对影片中的情节一直念念不忘。
再三回顾后,我终于发现了“感动”背后的奥秘。
那就是,困境人生中的——希望。
所有关系的开始,都不会一帆风顺。
尤其当天才糕点师李宝庭,突然遭遇眼疾,还被人强塞了一只导盲犬,帮他打理生活。
从心理到行动,李先生拒绝得很彻底。
而从小就接受了导盲训练的小Q,则一心认定了,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要追随一生的主人。
一方冷似冰山,一方暖似骄阳。
两下碰撞,会出现怎样的化学反应?
【第一次抛弃:坚决不接受】
影片刚开始,编剧设计了一段“幼年小Q与李宝庭”的偶遇。即使怀中的小Q不是导盲犬;即使当时的李先生,刚刚病发。但从他的脸上,已经看到了深深的厌恶。
于是,当训练有素的小Q再次出现在完全失明的李宝庭面前时,对方从表情到动作,没有一丝一毫的回应。就像是一座冰冷的雕塑,让观者心生寒意,也不禁为小Q的未来,捏着一把汗。
“我怎么了?!我不需要人帮!”
一次好意的帮助,终于彻底点燃了李先生的怒意,小Q被不由分说地赶到了大街上。
大雨倾盆,小Q躲在车下,望着主人家的窗口,整整一晚。
有好心人要收留、喂食给它,却都被拒绝。
是小Q不饿、不冷吗?
其实,这是导盲犬的一条准则,那就是:不允许接近路人,以及接受他们的食物。
作为人类,尚且无法自律到这种程度,身为动物的狗狗,怎会如此坚守?
看不见的李先生,也不是真的雕塑。这一次,他被小Q的坚持暖到了。
可失明的打击,仍在继续……
【第二次抛弃:放弃自己】
对于事业,李宝庭始终认为:好厨师的五官,一定要敏锐,一样都不能少!
而偏偏自己失去了最重要的——视觉。
于是,他将自己封闭了起来,对亲人暴躁,对徒弟苛刻。
“这么简单都做不到?都倒掉重做!”“这就是为什么你(妹妹)成不了我!”
而最怕听到的评价,却总在不经意间,飘入耳朵。
“这家主厨的眼睛好像有问题了。蛋糕还能好吃吗?”“徒弟们已经在按照你的指点做,但他们毕竟不是你,不能做出你心里的标准。”
这简直是命运在和自己开一个天大的玩笑!
李宝庭从如日中天的云端,一脚跌落。然后一直在下坠、下坠……不知道,还有多远的路,才能落到谷底。
绝望,完全占据了他的心。
“你还有的选,我没有。”
在公园的长椅旁,他要还小Q自由,没有成功。
临时改变了路线,一句“你在这里等我”……随后,他只身一人走进了车水马龙……
导盲犬的第二条准则:时刻以保护主人安危为第一要务。
发现主人有危险,小Q纵身一跳,挡在了来不及刹车的车辆与李宝庭之间。
忠犬再一次用行动,温暖了人类。
而李先生的厌世,在濒死的那一刻,也被治愈了。
【第三次“抛弃”:一人一狗,隔海牵挂】
打开心扉的李宝庭,变了。变得能坦然接受“看不见”的新生活了。
他甚至答应了,几年来一直拒绝的邀请,带着小Q去给师父贺寿。
结果谁想,半途遇到狗贩子,小Q被抓走了!
蹒跚的脚步,凌乱的狗笼,焦急的呼唤,混战的人群……各种危险杂糅在一起,将一人、一狗的友情推向了高潮。
你推我逃离死亡,我为你勇闯贼窝,从此我们便是生死之交,再难分开!
随后,李宝庭原本绝望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徒弟们越来越精进,生意越来越好。他也出了书,接受了专访……甚至,比失明前的日子更丰富、更充实。
然而,世事难料。
大师的身体再次亮起红灯,当街晕倒的他,需要到美国接受治疗。
“我和协会争论了好多次,他们怎么也不让我带你去。”“我答应你,就去半年,最多九个月,我一定回来接你。”“你等我。”
像极了恋人之间的告别,却更深更痛。
小Q回到了寄养家庭。然后每天在与李一起玩耍的长椅旁,等着他。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直等到自己再也无法自由走动:它老了,得了白血病。
那最后这人、这狗重逢了吗?
这段影片,我想你肯定不愿错过,就先不剧透了。
人的一生,大概会遇到2种重大改变——
一种是自己的主动选择。比如,与心爱之人走入婚姻,跳槽到新公司,孕育下一代。
还有一种,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却还无法拒绝、无法回避的改变。
比如,剧中李宝庭的眼疾。再或者,合作伙伴、情侣的背叛,大裁员中的被迫失业……等等。
谁都不想成为后者,可谁也无法躲避这种命运的玩笑。
不得不承认,李宝庭是幸运的,他有暖至心田的小Q,陪他走出阴霾。
可是,据统计,我国正在服役的导盲犬数量,尚不足200只。而全国的视障人士,却有近1700万人。
单就眼疾来说,都无法指望人人能遇到小Q,更何况还有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
那么,面对猝不及防的“命运玩笑”,我们该怎么做呢?
“积极乐观、不放弃”这些鸡汤,你大概听得耳朵都长茧了。
所以今天,我们不聊虚的,就从小Q这里学习:如何做自己的小Q?
1、不躲避、不放大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球的恐怖袭击,导致近3000名普通民众遇难。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宣布,马航MH370航班失事,机上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每次看到这些负面报道,我虽心有悲悯,但总感觉离自己很远。远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忽略。
这不是说我没有同情心,而是人类意识中的一种天然假设:这个世界是安全可控的。
然而,意外在到来之前,并不会和谁打招呼。
这就导致了“一夜之间,天塌下来了”的心理落差。从而让我们在真实困境面前,又严重低估了自己对创伤的适应力。
一件事,从零瞬间变成无限大,搁谁也受不了。
而片中的小Q,却能做到应对自如。
一只被人类圈养的狗狗,它的生活从来不由自己。
从离开寄样家庭,到被新主人轰出门外,被关进狗贩子的笼子,生死未卜,因工作太久患病到无法行走……
小Q没有厌世,没有想“我的狗生就这样了”,没有自暴自弃地什么都不想干。
而是遵循着导盲犬准则,一步步地去做。
就是这么简单!
人,的确比狗狗聪明。却也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因此,在困境面前束手无措的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继续生活的“准则”——希望。
2、“一切会好起来”,其实并不能真的好起来
有一项针对困境人群的心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一味地鼓励对方“没有什么大问题”、“一切都会好起来”,很可能降低人们努力改变现状的行动力。
也就是说,盲目乐观的人,容易寄希望于奇迹,而不愿面对现实。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李宝庭的至亲挚友一直在劝他振作起来,却不及小Q的无声陪伴。
因为小Q给他带来的,是真实的希望。
什么意思?
在《幸存心理学》一书里,有一个游泳天才的例子。
马尔滕·范德韦登19岁拿到了当地的游泳冠军。
却因为得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暂停训练3年。
痊愈后的他一开始,并没有寄希望于大赛。而是从最小型的比赛开始,步步为营地一次次收获成功。最终,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中,登顶冠军!
书中评价说,马尔滕就是那种,不相信积极思维可以战胜一切的人。
面对困难,他的态度比积极消极,却又比消极更实际。
跳出所谓的积极思维,在充分了解了现实情况以后,做出更符合实际的判断。
而这,才是真正的希望。
所以下次当你要对自己说“一切会好起来”的时候,不妨换个说法,问一问自己:“现在这种情况,我能怎么做?”
比如说,李宝庭当时的情况是,已经失明,但还有徒弟、亲人、蛋糕店,以及能帮助自己“看到”的导盲犬。那么他能做的,则是用好小Q这双“眼睛”,让生活、事业继续。
3、做!
到这里,我们有了真实的希望。然后呢?
一个字,做!
网上有人diss李宝庭去美国之前,与小Q分别的那一段剧情。
当小Q发现主人不告而别时,它追着车子跑了好远、好久……直到无路可追,才无奈地停了下来。
如果单纯从爱护动物的角度看,这段的确很残忍。
可在走出困境的努力中,做到自己的极致,是最重要的一步。
只有行动起来,伤痛才会自动后退,甚至彻底消失。
被小Q治愈的李宝庭,走出导盲犬训练基地。
这一次,他真正地抓起了小Q的导盲鞍:与路人问好,给小Q买花、买蛋糕,带它到公园撒野,主动打电话给朋友……
这一切,都是生活开始变好的标志。
所以说,遇见小Q,是李宝庭人生中,最大的幸运。
而换个角度想,小Q默默付出了一生,换得了与主人朝夕相处的幸福。
与普通宠物狗相比,它的狗生也丰富精彩了许多!
可以说,他们两个,都是幸运的宠儿。
人生,实属不易,却值得每个人好好去珍惜。
从《小Q》的感动中,我看到了“困境中的希望算法”,那就是——
真实的希望=客观地看待当下+掌控命运的能力
如果你也刚好处于人生困境,感觉迷茫无助,不妨拿来一试。
有了希望与行动,人生便有了光芒。
谢谢你,小Q!
多平台签约作者,读有趣的书,写走心的文,只为和你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喜欢的话,欢迎关注记得点赞留言,转发给您最贴心的朋友欧~
如题如题不解释不解释,我就是喜欢。 。。。。。。。。。。。。。。。。。。。。。。。。。。。。。。。。。。。。。。。。。。。。。。。。。。。。。。。。。。。。。。。。。。。。。。。。。。。,,,,,,,,,,,,,,,,,
梁咏琪吃了仙丹吗?还这么年轻!
本来并没有打算看这部电影,但是白天听闻任达华被捅了一刀,立马买票去支持一下这部片。果然,看不得狗狗为主角的电影,轻易一个情节就会被狗狗感动得潸然泪下。当然影片中任达华的演技也非常好,一如既往!
虽然可以理解为什么改编得这么抓马,毕竟抓马国人爱抓马了,但前面看着简直感觉像小姑娘被卖给有钱暴躁瞎老头做填房……狗换成年轻女演员就真的是《遇见你之前》了吧。《你是我的眼》响起来的瞬间我当场爆笑,要不要这么严丝合缝……不过袁澧林实在太靓太灿烂了,快抓紧时间给我演部青春片啊!
看着挺尬的,没什么深度,感动吗?一点也不
改编的可以跟日版的导盲犬小Q相媲美!真是感人,感谢狗狗陪伴视障人士!哭的稀里哗啦
忘记是哪一年的金像奖说的那句话“唔系香港警察的cutting靓,系任达华的cutting靓。”讲真,不是任达华的身型靓,是狗狗的身型靓啊。
配音太廉价太出戏了,拍摄效果很网剧感,狗狗可爱,任达华演得还可以,整体观感不佳,结局拖了半个多小时。Gigi其实只是龙套了,对于她高开低走,没想到最后低到这么低的电影生涯算了算了。最后片尾的真实采访挺感人的。
狗比人老的快
为了支持任达华,特别去看了点映,完全超出了预期,影片拍得十分连贯让人感动,任达华的表演又增色不少,他遛狗经常去的那个公园在哪里啊?下次去香港想去逛一逛。好喜欢片尾那个带有答疑性质MV式的彩蛋哦。罗仲谦好可口,郭晋安我差一点没有认出来。
我朋友说,每个嘴硬说不喜欢狗的预备铲屎官最终都成了最爱狗的那个人。这在本片男主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一个沉湎于“失去”的中年男子,生活已经狗糟糕了,还要迎接他人的善意,我都想替他说出那句“我想一个人静静”,可是他终究是个好人,这种“好”,让人分不清是狗在照顾他,还是他在陪伴狗,一起走过温暖的一程路
看了这么多宠物狗电影,最让人感慨的还是忠犬八公。
与日版相比,做了很大的改动。立意有了突破,也很好哭。使用的技巧是“人设”的强烈反差,盲人极度的冷与小Q极度的暖来回碰撞,总会有触动人心的一刻。盲人接受小Q,同时也是接受那个内心灰暗,封闭起来的自我。突破之处在于,这段人犬羁绊不再局限在狗的忠诚,人与犬有了平等的情感关系。很喜欢影片为其情感关系的重新定义:搭档。因为,他们的生命合二为一了。任达华可以凭借在此片的表演拿个金像奖影帝。
由小说《再见了,可鲁》改编,原著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电影拍得太平庸了,甚至有点烂。影片一味追求煽情和感人,逻辑性、合理性却存在很大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自杀”那场戏。李宝庭想自杀,导致几辆汽车相撞。你以为司机会找他算账,或者他会赔钱,甚至被刑事拘留……结果直接就没后文了。横穿马路导致车祸,这是犯罪啊,居然就这么完了。你想自杀,你可以去跳楼,不要危害别人的生命。其次,他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同时也是让小Q陷入危险。西蒙那么爱狗,竟然不让小Q离开他,反而还要再给他一次机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李宝庭把小朋友的棒球藏起来;陈芷乔追着汽车跑纯粹是为了煽情而煽情,就不可以给西蒙打个电话吗?李宝儿眼睁睁看着小Q穷追不舍却无动于衷,你想把狗累死吗?尤其是李宝庭趴在地上找小Q那场戏,太尴尬了。
片子质量最多三星,但映后听导演和梁咏琪谈到拍摄时对狗最大程度地呵护与尊重,以及主创为了科普导盲犬知识而在内地坚持了很多场路演,还是拉高了不少好感。看完一直在思考作为狗可以领悟到忠诚与责任那么复杂深刻的情感,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可能这才应该被称作“一条狗的使命”。煽情和刻意难免存在,但只要是狗片,再俗的泪点都哭得出来。
走的是和《幸运是我》《我的妈呀》《黄金花》如出一辙的温情路数,商业属性不太强(注定无法大卖),这年头找个粤语版实在忒不容易了,而配音永远都是挡在港片跟大陆观众之间的一面墙,尤其是这类对演员声音表演要求比较高的电影,配音演员的情绪和节奏一旦跟不上就比较出戏,好在整体拍得算是中规中矩,放国产同类型片里完成度也还行。罗永昌跟了杜琪峰这么多年,结果最让人怀念的单飞片仍是那部《每当变幻时》。
国版的让人惊喜,盲人多了内心世界的描写,轻生被小Q拯救的场景设计好棒;多了小q看世界的黑白视角;最后的30m换成了盲人送别小Q,电影的基调完全是为了小Q,没有盲人的葬礼,有的是家人送别小Q,好想养一只拉布拉多。
1.东拼西凑,特别后面太过于拖沓,强行催泪、煽情。2.李先生闯马路想自杀那段戏以及后面的狗贩子,黑人问号脸。3.李先生内心态度的转变也太生硬,看完后无感觉。
因有期待,而略失望。原著书《再见了,可鲁》和日版电影《导盲犬小Q》都很喜欢且收藏多年,然而这版《小Q》的故事只是借用原来的框架,剧情方面则大幅度地篡改:没有「小Q为何能成为导盲犬」的交代,关于导盲犬的训练只是轻描淡写地略过(拍得好像什么狗都能成为导盲犬?)… 反而编排了各种过于戏剧化、刻意煽情的桥段,小女孩追车那段就挺尴尬,李宝庭自杀那段更是败笔(眼盲的他横穿过马路,差点撞到他的司机没留下半句话就走了、后面导致撞车,两个司机也安静地呆在车上,让他坐地上接电话),随后的狗贩戏也是看得想翻白眼…没想到使用了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电影结束出字幕的采访反而更感动我。& 看完《小Q》后回去翻看《导盲犬小Q》的部分片段,最后小Q离世的段落又一次看得我眼眶湿润。
15岁的时候看小Q 和现在看小Q 一样看到落泪 越是这样简单真挚的情感往往越直击人心 在自由和陪伴面前 狗子选择了陪伴主人 不离不弃死心塌地 给予爱最后也得到了爱 情感是相互作用的 哪怕是一座冰川 也有被照耀融化的时刻
罗永昌还是适合这些温情的小品,华哥奉献了一流的演技,看到整个戏院的人泪流不止,隔壁女生哭完一包纸巾。故事虽然走的煽情催泪向,但是本土化改编做得很接地气,然而还是不忘黑一把狗肉节。袁澧林结尾度加了很多戏啊,《你是我的眼》还有《陪着你走》这两首歌不但带动剧情还增色不少,最后怀念一下我家的德牧,狗古头。番薯昌客串的老师傅,很欣慰看到他,钊锋,小巧,阿kind客串一把徒弟,算是大茄哩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