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编年史】三丁目背后的故事:高度经济发展与动荡的日本社会
1960年
1.5
三井矿山三地劳组1214名矿工遭解雇,1.25开始无限期罢工。11.2事件解决
1.16
为了反对岸首相就新安保调印渡美访问,全学联主流派学生月700人在羽田机场与警官队发生冲突
3.1
东映第二系统:第二东映配给开始。日本映画界进入6社7系统时代
4.30
索尼发售了世界上最早的晶体管电视
5.19
众院安保特别委员长由于自民党强行裁决的混乱局面,众院议长清濑一郎导入了500人警力加强戒备
5.20
众院本会议就新安保条约进行了强行裁决
5.24
智利大海啸,北海道南岸,三陆遇袭,遭受大灾难。电影院半毁浸水
5.28
两名元日本士兵从关岛归国
6.4
安保改定阻止第一次实力行使,全国劳组,学生约560万人参加
6.10
美国总统新闻系秘书访日,在羽田机场遭遇游行,最后乘坐美军直升机逃离现场
6.15
安保改定阻止第一次实力行使,全学联主流派,冲入国会与警察正面冲突。东大学生桦美智子死亡。
6.19
33万大游行。新安保条约 协定 自然承认
7.15
岸内阁总理辞职
7.19
池田勇人内阁建立
8.1
东京山谷某街道发生居民暴动,约3000人向交警投石,放火
8.25
第十七届奥运会在罗马开幕,9.11闭会
9.5
自民党,高度成长,发表了所得倍增的新政策。12.27阁议决定通过
9.10
彩色电视机开始放送
10.12
浅沼稻次郎社会党委员长遭右翼少年刺杀
10.12
大岛渚作品《日本的夜与雾》公映4天后即下档
12.2
石原裕次郎与北原三枝完婚
电影界
全国电影馆数达7457馆,为史上最高
1961年
1.16
古川绿波去世
1.20
约翰肯尼迪继任美国第35首相
2.1
右翼少年袭击中央公论社长嶋中鹏二一家,杀伤家中两人。史称“嶋中事件”
2.14
赤木圭一郎在日活摄影所中事故死,年仅21岁
4.3
NHK晨间电视机开播,第一作为《女儿与我》
4.8
综艺节目“在梦中相见”开播(66.4.2终了)
4.12
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成功,这是人类史上首次载人卫星发射成功
4.25
黑泽明导演《用心棒》公映
7.8
加山雄三主演的《大学的若大将》系列开映
7.9
新藤兼人导演的《裸之岛》获得第二届莫斯科电影节金赏
7.21
日本ヘラルド映画设立
8.1
大阪釜崎暴动
8.13
东柏林墙开建
9.1
新东宝破产
10.2
大鹏,柏户升为横纲
11.1
日本最早的70mm电影《释迦》在东京,大阪公映
12.23
《西区故事》公映,开始了长达73周的超长公映周期,创造了历史记录
1962年
1.1
黑泽明导演《椿三十郎》公映
2.1
东京都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1000万人大都市
3.1
电视信号受信契约数突破1000万
4.9
五社协定签署(邦画五大会社主演明星不得跨社出演)
4.18
胜新太郎主演的《座头市物语》公映,之后成为经典系列电影
4.20
ATG始动
5.3
常盘线三河岛站发生列车相撞事故,160人死亡,325人受伤
5.17
大日本制药由于西德提供的某安眠药造成畸形孩童问题,全面生产停止
7.11
美国通信卫星升空,欧美之间对宇宙进行了电视直播
7.18
大河内传次郎逝世
7.29
植木等主演的《日本无责任时代》公映
8.5
玛丽莲梦露的遗体被发现
8.12
堀江谦一成为了日本史上第一位帆船横渡太平洋之人
10.22
古巴危机
1963年
1.1
国产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开播(66.12.31终了)
1.23
北陆地区雪灾,死伤者84人
2.26
山本富士子抗议五社协定未果,自己独立
3.1
黑泽明导演《天国与地狱》公映
3.16
《人生剧场 飞车角》公映,东映任侠电影正式启动
3.31
东京 入谷发生吉展小朋友诱拐事件
4.7
NHK大河剧《花之生涯》开播
4.11
东京日本桥上方开建首都高速公路
5.1
崎玉县狭山市发生女子高中生绑架杀人事件
6.5
黑四水库完成
6.11
川岛雄三导演逝世
7.2
《武士道残酷物语》获得第十三届柏林金熊奖
8.5
美英苏签署部分核试验停止条约
9.12
最高法院宣判松川事件被告全员无罪
10.20
日生剧场开设
11.1
大藏省发现新千円纸币
11.2
市川雷藏主演《眠狂四郎杀法帖》公映,之后成经典系列
11.9
横滨市鹤见区东海道线发生两车相撞,61人死亡
11.22
肯尼迪首相遭暗杀
12.6
城户四郎就任松竹社长
12.8
力道山被刺 12.15死亡
12.12
小津安二郎逝世
电影界
《秦 始皇帝》票房高收
1964年
1.3
连续杀人事件犯人西口彰被捕
4.1
海外旅行自由化
4.6
NHK人形剧《ひょっこりひょうたん島》开播
4.12
东京12channel开局(现TV TOKYO)
4.28
《平凡パンチ》创刊
5.9
东映《越後つついし親不知》(今井正)独立公映成功,5.24松竹《香华》(木下惠介)独立公映也取得成功。2部连映时代开始瓦解
6.1
啤酒以及其他酒类时隔25年重新回归自由定价
6.5
中国开始文化 大革命
6.16
新泻大地震 死亡26人
6.21
武智铁二导演作品《白日梦》,《红闰梦》公映。性描写场面引爆社会
7.1
海外电影输入自由化全面实行
8.2
美军袭击北越南基地
8.13
高仓健主演《日本侠客传》公映,之后成系列作品
8.17
佐田启二(中井贵一之父)事故死
9.1
日活把丸之内日活剧场卖给三菱地所,价值14亿日元
9.1
《ガロ》创刊
9.10
气象厅完成富士山雷达
9.17
浜松町-羽田机场开设有轨电车
10.1
国铁,东海道新干线开业。东京-大阪4小时
10.3
日本武道馆开馆
10.10
第十八届东京奥运会开幕,10.24闭会
11.8
东京残奥会开幕
11.9
池田内阁辞职。佐藤荣作内阁登台
转载于《电影旬报》
2 ) 春满人间、花好月圆,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
六子:会留下疤痕的吧?
菊池:烫痕伤疤色斑皱纹,是人们努力打拼的证明,所以我觉得它们很美。
六子:我还是觉得他是个好人!
宏美:既然这样 就只能跟着你自己的心走了。
六子:就算一定会后悔 也没关系吗?
宏美:不然 就这样放弃吗?
六子:那到底要怎么做?
宏美:这要由你自己决定。这样的话,无论最后结果如何都不会后悔。
则文:我会杀了你,就算被抓去蹲大牢也无所谓。如果你不能让这丫头幸福的话,我会亲手杀了你的!
菊池:我会让她幸福的,我发誓!就算赔上我的生命,我也会让六子小姐幸福的!
则文:那我就把她交给你了!
菊池:谢谢您!
为何最亲的人也不能清楚了解彼此的心?误解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父爱如山,则文和龙之介不是父亲胜似父亲。跟着自己的心走不要后悔,爱情如是、梦想如是!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到底有多远?当两者碰撞,我们是否还能坚持最初的美好,不改初衷?
送走出嫁的六子和追逐梦想的淳之介,迎来龙之介与宏美的小宝宝,纯良的人们在不同的地方仰望同一片美好的夕阳,生生不息的三丁目,热情似火的三丁目,春满人间、花好月圆!
社会与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人心也在转变,不变的是否只有电影里的三丁目夕阳?
好喜欢堤真一和须贺健太这两个演员、药师丸博子和小雪表现也不错、吉冈秀隆看起来还真废材,哈哈。堤真一、药师丸博子、须贺健太、吉冈秀隆绝对演技派!
3 ) 夕阳无限好,还有可爱的人们
笑中有泪——这个样子看完电影的,应该不只我一个吧。
这个系列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已经过去6个多年头了。在观众已经有点被系列一贯优秀的布景、配乐以及选角惯坏的今天,还能再一次打动人心的,大概只能靠剧本了。
然后,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之1964做到了。
前两部都是以铃木车行和作家两家人的悲喜为线索构建的故事,到了这一部也不例外,不过两家小孩子的成长却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前两部象征战后日本重建面貌的是东京塔,来到1964年,则是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家人的生活也迎来了新的波澜。
六子和孝太郎,都处在青春中挣扎的年纪。面对就职、理想、爱情的选择,六子和孝太郎都经历曲折,走过弯路,也曾经被旁人和现实所左右过,所以,能够最终选择忠于自己的内心,并且收获了事业和另一半的两人,勇敢而幸运。想想同龄的自己,也困于类似的问题,能否不忘初心?我无法回答。
既然无法做到从不后悔,至少希望能够了无遗憾。迷惘于周围的意见的时候,记得聆听自己的声音。
至于作家一家,则诉说着深沉的父爱与传承的意味。
亲情是电影、文学里恒久的主题。之所以常话常新,大抵是因为我们都像作家一样,始终恨自己没能做得更好吧。一边为未能明白父亲的心意而愧疚不已,另一边又把对淳之介的感情埋藏得如此之深。
父亲,永远都是笨拙寡言。孩子,永远都是聪明过分。
电影里面没有反派,省去了让人纠结的工夫,可以全心全意体会电影带来的感动。暴烈善良的铃木车行,细心慈祥的铃木夫人,聪慧体贴的广美,还有三丁目许多守望相助的人们,他们一起看机尾云,一起为日本代表打气,又一起替临盆的广美奔走,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淳朴可爱,又是那样个性鲜明,各自演绎着平凡简单的小幸福。
场景又回到了熟悉的三丁目夕阳,主题曲响起,我怅然若失。这样的年代,美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却又叫人想去相信。可爱的人们,祝你们永远幸福。
4 )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之1964
1964年,即将举办奥运会的东京宛如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高楼拔地而起、高速公路通达远方。而不起眼的夕日町三丁目和五年前一样,依然生活着充满个性的人们。
茶川如愿以偿地和宏美结了婚,茶川杂货铺的一部分被装修成一家小酒馆,由宏美打点经营,他们收养的淳之介已经是高中生了,三口之家的日子倒也其乐融融。如今宏美有了身孕,家里很快要再添一口人。茶川的文艺作家梦并没有实现,他仍在三流刊物《少年冒险书》上连载小朋友们爱看的故事。不料,本是招牌作品的《银河少年阿实》被新出道的小说家绿沼晶抢走了人气,编辑富冈指出茶川的作品缺乏新意,令他再度陷入创作低潮。
则文一家的铃木汽修店扩大了营业规模,店面比以前气派多了,还新招了帮工健次,当年初上京就职时一片懵懂的六子早已成长为技术熟练的老员工,还能从容地指导后辈。最近,六子每天早上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门,这是为了守在路上和菊池孝太郎医生照面打个招呼。在一次偶然的意外中,六子帮菊池修了车,两人由此亲近起来,开始约会。
宏美发现了茶川藏起来的电报,那是茶川父亲林太郎病危的通知。林太郎反对儿子当小说家,和他断绝了关系,从此茶川就再也没有踏进过松本老家的大门。在宏美的劝说下,茶川回乡探望父亲。发电报的姑妈很高兴,可顽固的林太郎却又把儿子赶回了东京。编辑部决定停载《银河少年阿实》,茶川因为事业受挫十分消沉,偏偏又在此时知道了绿沼晶的真实身份,再遭一重打击。不久之后,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茶川带着宏美回老家参加葬礼,他从姑妈那里得知了不曾料想的事情……
菊池邀六子一起出去度假。六子虽然听说了菊池的负面传闻又目睹他在新宿被欢场女子围绕,但还是无法斩断自己的心意,她向则文请假接受了邀约。则文本以为六子是和同性朋友们去旅行,有人看见六子和菊池结伴出门把此事告诉了则文,这让他非常担心。六子如期回来,则文看到和她在一起的菊池立刻大怒,对之大打出手。前来劝架的宏美受到波及,捂着肚子倒在了地上。菊池立刻上前查看,接着宅间医生也闻讯赶来,没想到他竟认识菊池。
最终六子对菊池的爱慕能否开花结果?身陷困境的茶川会做出什么决定?等待着三丁目众人的是怎样的未来?
5 ) 写下去,为了这美丽的夕阳。
兴趣爱好是自行车修理的小六,被铃木汽车店社长糊里糊涂骗到家里做工。无限的牢骚委屈,在被社长一串幻想国家未来、汽车公司的激昂陈词后,不辞劳苦投入其中了。
这大概是大多数人踏入社会后面对的现状,工作占据人生的大半篇幅,难寻解脱,他们也没有再尝试解脱,适应或喜欢上这份职业。此外可能还有一种生活方式,将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拿工作只当一份工作,休想划进生活,或许这样更容易得到满足。
落魄的小说家茶川是个例外,这个大概从小便热爱写作的家伙,在职业选择中选择顺从自己的内心。妻子宏美说:“只有顺从内心,才不会后悔。”细想起来颇具回味,这是自己的命数,唯能接受。
这个蓬乱头发,一下巴的胡茬子的瘦弱小说家,尽管也不是那么的具有才华,经常在写作案前抓耳挠腮,哀叹无能。他开的一间小店也只是为了让自己免于饿死,谁敢说他的职业不是写作,他一定会大发脾气,为己辩护。在三丁目结篇,人们收获坦然的幸福或者展开更为广阔的人生时,我们可怜的小说家,还是只能靠着坚强无比的内心,笑看惨淡的落日夕阳。
《永远的三丁目夕阳》整三部戏,拍摄时间从2005年跨越到2012年,历史从1958年行进到1964年。这里有着战后国家和国民家庭状况的改善发展,如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八十年代,全民昂然读诗参加劳动生产。有着我们已然失去或是隐藏到深处的童真与天性的善良。你不会讨厌电影里的任何一个人物,甚至可以把他们记得很牢,电影结束后会有不舍与祝愿。像是乡间医生,总被孩子唤为恶魔。可在地震中失去爱人和孩子,一次夜半醉倒,狸猫让他重见那温馨的家,此后他便常常挥着鸡肉在山野里召唤狸猫。零零一点的形象,总招人挂念。
只聊小说家。
基本每一部,让我流泪的部分都是小说家。第一次,圣诞节,寒酸的茶川在宏美奢望的玩笑的鼓动下,买了一个没有戒指的盒子。宏美伸出了手掌,茶川为她戴上了那枚空戒指。宏美为父还债,离茶川而去。
失败是世界最习惯的作家境况,作家在他们眼里就该是个供人取乐的笑柄,可是人们不知道他是多么渴望一份安稳的幸福啊。一事无成自卑离群、以无厘头的姿态存活的他,独自一人生活一辈子倒是还好,若是遇到了爱的人,想获得常人的生活,便注定艰难险阻,难上青天。他一次次期盼着文学期刊的评奖为自己增加人气,成为作品热销的作家、落选无果不是继续开拓那么简单,世界在变化着,爱的事物都被人夺走了。无力感只把他袭击在地板上,逼他摔书,没有继续下去的勇气。
这时的他,特别和16岁的自己相像。相同的文学难题,无人赏识的愁闷,有一个爱的人。不同的他还需要照顾一个孩子,独立成家,并努力建立一个新的家庭。而我的背后有一个家,但也需要思考起前程。后来,我做了选择,埋头写小说。
第二部,穷尽其身的茶川,用作品让爱的人归来,周围所有人也都喜欢那部没有得到犒赏的作品。
像是祭奠一件往事,电影中被生活所迫已经放弃搞纯文学的他,再次陷入绝望的境地。愤懑懊丧找不到出路,他借助于写作,全心全意,汇聚全身力量去写东西。他暂停了店铺的营业,向文学奖发起全面的进攻。接着那条街上的所有人都在帮助他,期待着他小说的完成。他明白自己信心的来源所在,他正在写的,是没有迎合任何人群,投入最真挚的感情,为爱的人而写。有人会贬低他的职业,但没有人会贬低这心底的感情。
如他所愿,他得到芥川奖的热门候选人,所有人都为他感到骄傲。社长鼓舞他去找宏美,不确定会得奖的他怯怯懦懦。他知道,只要得奖,他就可以不顾眼下一切欢喜的去见她。这和我企图以作品出版,回到学校去见那个女孩的情形别无二致。
当那个西装革履的自称评委的人出现,说着如果这样美好的作品都不能获奖,那日本文学真的是坏掉了。我甚至还会刺激到,但隐隐约约猜得到这个人一定是骗子。
我仍希望电影会给人们幻想的空间,因为如果他无法获奖,他真的无路可走,变为丧家之犬了。就像17岁的自己,高喊着“书稿确定出版啦!”时一样,这卑微的骄傲被破碎后,只剩下一丝自尊维系活下去。我捂住了眼睛,不愿看到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淳之介的父亲的话语,尖针一般痛扎着茶川和我:“希望靠贿赂金钱获奖,哈哈!这根本就是实力不足,没有写作的才华,和其他没有任何关系。最好做好打算,看看自己可以找一份下游的工作……”
为了作品的出版,我也听信了一个所谓编辑的鬼话,他说读了我写的作品深为动容,为了作品受到好的对待,给审稿人好处费。这不是什么卑鄙的行为。
小六和我一样不明白,写小说这种九儒十丐,生活潦倒难支,不会被旁人认可的职业,怎么还有人有心思来骗他。
电影的结尾安慰了我,现实也同样安慰了我。你骂我应该去死,不该争取这些,可是你看了我的作品吗?作品是用来参加竞赛,用那一套标准来衡量吗?当人人都举出了一本“纯青”,说着他们有多么喜欢。那个远离的女子,翻到忍不住落泪。就连自以为世俗无比的淳之介老爸,读完也给出了“太天真”的褒奖。他知道他写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比什么都重要。
而在我的现实里,几乎以同样心情写下的作品依然找不到着落,我常常感到懒于再应付这些,每次一腔热血投稿后,通常换来的是杳无音信,和委婉的拒稿。可是哥哥说,那部作品他读完哭泣了二十多次,姐姐读完夜里泣不成声,同学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不仅仅是一个作家面对的,那是给一个国家的选择,这种东西还存在,国家才会进步。
“别再为难那个作家了。”犹豫了很久才看第三部,不忍心再走进这个故事。这回写作再次走入僵局的茶川,狂奔着为那个有才华的寄养子送去钢笔,插着裤带回身离去,那真的太落寞了。
茶川的父亲一直不愿承认这个儿子,却悄悄读了他写的所有作品。父亲离去了,儿子才知道,那是锻炼他,因为当一个小说家必须有颗无法击碎千锤百炼的心。放弃,坚持,这是徘徊在心头几乎每日相见的辩论。每次觉得自己无法再坚持时,想到那些人,那些劝慰才知道不能。茶川延续了父亲带给他的教诲,决绝赶走了那个喜欢创作,无法妥协的孩子。
是他让淳之介开始了写作之路,淳之介实现了反压。他知道写作太难了,喜新厌旧,兔死狗烹,不希望淳之介和他一样走上这条不归路,做其他的会比这个更光明。这个和我试图阻止亲哥哥创作的心理简直一模一样,可是就像我走到今天这种寄居屋下,友散故离,仍不愿放弃,又怎该阻止或许同质的他?他也不是支撑你继续下去的一种动力吗?
曾以为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命运,现在明白了这是自己的命运,其他的大都是看戏的,戏演完了,他们就散了。不再怀抱什么可鄙的奢求,安安心心为这流动的光阴记述下些什么吧,以后自己读还会很有趣的。“让每个人脸上洋溢幸福而不是更有钱。”电影里这句总结于也像是一个作家的心声,让每个文字都有些意义,而不是其他。
“茶川很快就会超过你的。”编辑和淳之介说。
“我知道,我观察他很久了。”淳之介说。
我知道茶川开始写的,便是贴近地面的“生活。”
而我觉得,《永远的三丁目夕阳》三部曲是他在此后写下的生活。
6 ) 温暖黄昏,幸福向往
真温馨,太虐心,第三部有几段简直让人泪雨磅礴,
三部剧反映的是二战后1955到1965年东京奥运会举办时的经济复苏中的百姓生活,分别在2005、2007、2012年上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进入了“失去的十年”,算到现在快二十年了吧!不知这部剧是否有重振斗志的意图,但这部剧的确是太励志了!
影片画面之精美,演员演技之精湛(大名鼎鼎的堀北真希、久违的三浦友和,每个演员都极出色、包括那几个出神入化的小演员),难怪拿奖拿到手软。一场视觉与心灵之旅!很大一部分场景用特效技术制作,加上场景相对集中三丁目,所以有舞台剧之感。体味了日本战后复苏的年代,失败者阴影下民间依然保留着简单纯真的信念,善良朴实的生活,和睦互助的邻里关系。当第三部说到从战后废墟到一步步取得重建家园成就时,作为中国人对此也是感慨万千。
除了平淡中包含戏剧化的情节、鲜明突出的个性人物(据说还有方言的搀杂),最打动人的还是小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以及奋斗过程中平凡却真挚的人情味,毕竟那是战后每一家都一穷二白的时代呀!按官方语言来说,就是奏响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感受到了身处转折大时代奋斗的美好;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觉得有家庭有孩子有邻居真好。至于命名为“夕阳”,估计是借用黄色的暖基调,或与“菊花与刀”的文化有关,而不是暗喻那是最后的巅峰吧!
其实,看的过程中,我想到了过去岁月中的许多美好光,尤其是78年改革开放以来很多相似的场景,像去邻居家看黑白电视的情形。当然,对应地也想到了《小时代》,与诸多弹幕同问:为什么中国拍不出这么好的片子?
似乎自《渴望》之后国内就鲜见万人空巷、感人至深的电影了。感谢老同学推荐,不愧为科班文艺人,也希望我们的文艺人也能拍出这样的好片,也能让国人有对黄昏的温情注视和幸福遐思。
7 ) 不加任何修饰的痛苦与幸福
我们80后这一代人是听着媒体、看着历史书、在“民族仇和阶级恨”中了解到这个神秘民族——日本——的。
*解止于偏见*
我们同为亚洲后代,黄皮肤,一路跌跌撞撞地迈过20世纪。
很多中国人不了解日本,那会儿没有网络,电视上有关日本的新闻都少的可怜。而讨论一个仇视了很多年的国家是一件非常无趣的事情,因为谁都不了解。
小时候住在北方。城市的银行、商店、甚至附近居民楼仍然保存完好,屹立于风中,感觉他们无比结实牢靠。后来,听人说“它们都是日本鬼子当年在这里建的。”家乡最早的火车站如今变成了整座城市的中心,原来的候车大厅成为了整座城市的文娱中心——工人文化宫、电影院。
日本在我心的形象是很模糊而又清晰的。
后来离开了北方,世界变得开阔了。信息沟通工具的发展让地球成为了一个可沟通的整体,经济文化的发展让出国与交流成为了可能。冥冥之中,我与日本有了更多的联系。
与刻骨铭心的爱相反的就是恨吧。曾经很喜欢一个日本人,但是他外表的时尚开朗却永远无法改变内心坚定保守的性格。也许我是一个中国人,也许我不够居家,总而言之,告白以惨败告终。
*电影为我打开一扇窗*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是一个日本狂。他喜欢日本的音乐、喜欢日本语、看日本电视剧、追日本明星……但是,那是我的脑子里还是有很多概念性的东西:日本的电影不好看;日本的故事很生涩;日本人很做作……
老天为我关了一道门,又为我打开一扇窗。
后来,我接触到了一些日本电影。最早震撼我的电影是《入殓师》,我感觉原来日本人也不是那么不讲道理没有感情。后来《步履不停》《东京奏鸣曲》《导盲犬小Q》《忠犬八公》相继进入我的视线,《花魁》《松子的一生》《龙马传》让我对于一种坚毅的性格有了一种类似于钦佩的感情。对日本再认识源于《告白》,之前看了很多日本的恐怖系列电影,但是从小就接触恐怖电影的我对于日式的恐惧已经有了抵抗力。不过《告白》真的让我大吃一惊。情节的设置、电影巧妙的叙事结构、拍摄的整体基调以及演员对于性格的刻画……
原来差距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
撕裂也是一种美,极致也是一种象征,痛并不代表心中无爱,而泪水并不能掩盖一个民族的气量。
看了《夕阳》系列,我只想说。原来曾经震撼过我一次次的韩国电影是小打小闹,美国电影是个人奋斗史,但是日本电影的深刻与真实无时无刻不在敲击着一个人的羞耻心、向上感、和对生的挣扎与坚持,他们会在过程中赤裸裸地告诉人们,生活不是喜剧,它本身就是悲剧,但是如何将悲剧活得精彩淋漓无畏,并最终达到一种理想的高度,就是靠一个人的坚持、隐忍、努力。
对于等级、纪律、历史的延续坚持让人吃惊。
只有不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才不会被骂“不知道往哪里去。”
最后,希望没有看这部电影的你,有机会尝试这部影片,也许会有惊喜。
推荐指数:五颗星。
连着看了三部,非常非常感动。。。
--泪点
廉价的煽情,标准的主旋律片,却还是被击中。借着奥运诉说强国的希望,基本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书写的各种老套路情节里没找到太多的惊喜。细节到位,基本还原了时代的风貌,CG效果壮观。对照第一部,演员都长大了或老了,东京塔也矗立了,连着一起看,想必感触会颇多
尼玛太催泪了好么!!!!好想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日本!!!
很温情很喜欢:)
续集是什么?当王子和公主终于在一起了,有人问然后呢?这就是续集。……对呀,千难万险的恋人都在一起了,后面还有什么好看的?……编剧和导演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原班人马的回归,每个人在时代的背景下,也迎来了最后的结局,为这个系列画下完美的句号吧。……情怀当然是满分,好看程度在渐渐变弱。
错过了续集,直接看1964也没有任何不适感。依旧是熙攘的三丁目,依旧是醉人的夕阳,依旧是平凡的小人物,依旧能打动你的泪腺和内心。私心希望这个故事永远拍下去,就像我们每天继续平淡知足的生活。
处处透着温情,那种向上的氛围不知道现在的日本还有多少
40年后但愿我们也能拍出 永远的三里屯2008
【三丁目】的真情依旧在,然而我观影的耐心比起前两部却丧失了不少,最近发生太多不正常的事勾起了我太多的诉说欲望,在表达的时候是无法一起同时用心地欣赏电影的,所以对不起了。……开头略有嫌弃,比前两部还戏剧夸张的生活细节虽把我被逗笑到,但感觉还是过于矫情了。然后,结尾有幸福的结局就好。
被击中数次,森山真的很会演。后面几个阿姨的评价:“64年人家什么都有了,我们这边还内斗呢。”“日本人就是傻乎乎的,不过傻得挺可爱的”。
感动依旧
平庸 昏昏欲睡
太喜欢了!真希望这个系列能10年20年地拍下去。
喜欢这一集里所有的对应,怪婆婆的戏份也被加重了。那么多年过去,大家的信念一直没有丢失,并且为了新的幸福未来在奋斗。
拍到第三部已经很难有更多惊喜了,就好像看电视剧,前面的氛围和各种设定延续下去就好了,对那个时代的整体回忆、团结一心与守望相助等等等老套路。细节有不少有趣的小段子,整体仍冗长平庸。
作家的家属都是这种别扭性格么?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之1964 》依然打动人。稍少一些前两部的自然略多些许煽情,人物群像毫不逊色,宏大历史转折背后庶民人情味,朴素真切励志,还是能直击人心。一个国家从战后废墟中重建信任和希望奔向发达,算是一部平民史诗三部曲。街景会变人会老去,不变是东京塔和这条街上永远美好的夕照。
走向新时代,啊走向新时代,我们唱的最风光,可丢了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通过小人物的家常里短来反映出一代人的乐观心态一直是这个系列的主题,第三部的故事略显刻意,电影整体也偏长,不过温暖人心的精神没有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