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后面有一个场景,派对上的女孩对拒绝化妆的男主说:我不会喜欢你,因为你太平凡。男主于是抠下假眼狂欢,女孩一边叫来朋友围观,一边露出不屑的表情,转而对男主说,我依然不喜欢你,因为你太卑微了。
所以,女孩到底在做“作”什么?这让人疑问,我们到底怎样才能融入这个世界,怎样才能达到"别人们"的标准。首先这个标准就是,什么是怪人?影片里出现的大都是世俗中的"怪人",他们都有着和其他人不同之处,一个独眼侠,一个胖妞,一个长相丑陋的双性恋,一个隐藏的阳痿患者,这些不同潜伏在生活里,让他们内心痛苦,被欺凌,无法融入周围的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男主和女主,两个内心孤独的人相爱了,他们发现彼此的闪光点,在他们两个人的世界里,他们变得既平凡又独特,不再需要被外界的标准衡量。可这份美好被女主的成功减肥打破了,女主开始收到其他男人的关注,她的世界开始趋于"正常",不再是和男主独处的小世界了。男主的内心世界平衡被打破,他甚至强迫女主吃高热量,希望她回到肥胖的状态,做那个和他一起对抗世界的女孩。无疑,两个人的关系从美好走向了黯淡,在两个人宿舍门口的互相谩骂就看得出,他们不认为彼此能够被主流所接纳。这种不自信表现在,外表变得正常的两人,在遇到不同问题时依然表现的格格不入(拒绝称体重以及为摘下假眼证明自己的独特)。
前两者是外表的怪,后两者则是内心的怪。然后说说,男主的双性恋朋友和女主的暗恋者。这两个人没有表面的缺陷,内心却有巨大的缺失。一个因为性取向和长相而极大的不自信,一个无法遵循自己的内心做事。他们都笼罩在世俗标准的阴影下,不敢表达出真实的自我。双性恋不敢向喜欢的男人面对面表白,甚至反过来骂别人臭基佬来掩盖自己的身份;阳痿男明明喜欢女主,却偏要装作走肾不走心的样子把女主带到cattle party。这种憋在心里的与众不同更加孤独,他们必须鼓起勇气,冲破世俗的观念,接纳真实的自我,才有机会有底气爱别人,被人爱。
我们常常渴望变得与众不同,却担心不被理解;也有人希望变得合群,却担心变得过于平凡;最终人人都渴望被爱,却忍不住在某一刻用曾经受到最恶毒的言语互相伤害。这是无法避开的矛盾,在这个孤独星球里,每一个人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怪人,他们抱着不同的价值观彼此打量,然后寻找战友,抱团取暖。所以,不要试图去迎合这个世界,而是永远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文/杨时旸)
说来也奇怪,好像每个人在读书时代的青春期里都会或多或少遇到过几个“怪人”,性格古怪的或者外表奇怪的,和周遭格格不入的他们总是被孤立、被冷落、被嘲笑,而更严重的,或许会成为被霸凌的对象。那些人在度过艰难的青春期后,终究被人淡忘,很少有人愿意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似乎这些“怪人”被定义在怪人的设定里就已经足够,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去理解他们。青春期独特的心理机制,同伴压力和成长拔节时的内心痛楚合谋将这些人变成了一座座孤岛。
《一些怪人》总会让人们想起自己曾经认识的那些人,一个肥胖的女孩,一个独眼少年,一个深度近视的gay,在孤立之中成为了彼此仅存的朋友。他们一起成长,扶助,争吵,分离,对抗和拥抱。它让人们想起很多有着相同情绪的片子,比如《处子之山》和《不凡之路》。这是一个大张旗鼓称颂颜值的时代,颜值是道德,是正义,是生产力,而这个故事努力穿透那些丑陋和脂肪构筑起的厚墙,希望让人们看到那些躲闪的眼神背后炽热的魂魄。
《一些怪人》的前半场写出了一段极度戏剧性的爱情,独眼的男孩和肥胖的女孩,两个被旁人厌弃的人,决定拥抱彼此。他们的相恋到底是情感的吸引,还是一种绝望的放弃之后孱弱的互相解救?换句话说,那场猝不及防的爱情,作为旁观者,该不该为他们感到欣慰,如果那爱情同样应该被尊重和祝福,那为什么总会让人在心底泛起一丝本能的同情和酸楚?这成为了一切的基础,一场说不清的感情,除了爱意还混杂着某些况味暧昧的杂质。那些杂质成为了后来引发崩塌的元凶。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段在堆积感情,那么后半段则更加凶狠地拷问了人性中潜藏的复杂内容以及人心在不同的环境下分泌出的恶毒和良善。
这故事的巧妙在于一直在写主角与所处环境相悖的际遇——在自己丑陋和冷遇的时刻遭遇了爱情,而在自身变好的途中,感情却分崩离析。
减肥卓有成效的女孩和安装了义眼的男孩重逢之后,难道不应该展开一段更美妙的情感吗?但一切却急转直下。男孩儿拼命让女孩吃下那些高热量的食物,企图让她变回肥胖。这种扭曲的情感,外人很难理解,但是如果站在他的立场,就能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孤独和绝望。这个男孩儿被自己的残障封印在了原地,他知道自己不可能被普通的女孩青睐,胖女孩之于他更像是孤独深渊中唯一的救赎。他宁愿留住一个残破的陪伴者,也不愿意只能看着一个完美的背影弃他而去。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切,同情还是谴责?或许最终只剩一声叹息。那个男孩儿的行为有多扭曲,他的孤独就有多深邃。他们一路上都拼命奔向更好的可能性,以为这样就可以从命运手中夺回一城,但最终却仍然被命运反噬。他们向命运负隅顽抗,最终还是潦草收场。
女孩爆发的那场戏,让人们看尽了一切难以言传的情绪,她发泄式的大喊,“我减肥成功之后,你还是个残废。”她一次次喷吐着“残废”这个字眼,那是一个被政治正确、礼貌和教养屏蔽的词汇,人们平日避之不及,但现在,女孩倾吐得痛快,她确实在伤害男孩儿,但其实也是在确认自己,确认自己变瘦的决心,确认自己脱离出“怪人”圈子的决心。这些被排斥的年轻人,只能用对彼此的伤害,来作为一种自我巩固的力量,助推自己冲向前方,更令人心酸的是,他们其实在平日的生活里都是被侮辱和被伤害的角色,而他们在彼此依偎抱团取暖之后,最终却只能给对方带去更精准更深重的伤害。其实,不只是男孩在用扭曲的方式抵抗孤独,女孩逃脱命运的方式也更决绝,她一边在抵抗独眼男孩儿的拉拽,一边在靠近一个帅气的男生,即便她最终知道,自己不过是一场怪癖party上的玩偶,她也没有逃离。她只不过从一场猎杀逃窜到了另一场猎杀。
《一些怪人》的结尾看起来像是导演终于忍不住释放出了一点善良和暖意,但值得玩味的是,那次互相依靠的前提仍然是一次特殊的境遇和环境,而他们注定会再度回到一种普通的情境中,那时,这些“怪人”,到底如何对待彼此,又如何对待自己。他们到底能不能逃脱命运的圈禁。
这世界上,总有些混蛋,专挑软柿子捏。伊恩·麦卡利斯特·麦当劳的《一些怪人》(又译《有些怪胎》2017),独眼龙马特(托马斯·曼饰)就总是被顽劣捣蛋的同学欺负,动不动就扒掉他的右眼罩,搞得他好狼狈。看着马特蹲在地上到处寻找眼罩,就让人心酸。
马特右眼失明,非但不是错,且应引发同情才对。如果说有错,那错就错在动辄欺凌弱者的这些没教养的家伙。当然,校园似乎不来点霸凌,青春片就没法拍下去。因而,片名《一些怪人》在片中并非贬意,只是为了制造一个逗乐的噱头。美国的校园电影,总是以喜感搞怪著称。
如此孱弱的马特,幸而还有一个好同学埃尔麦,一个地道的话唠,一个毫不讳言自己的“同志”爱好,他所迷恋的是篮球场上的帅哥贾斯汀。但每次他这样说,都让马特声明我有“恐同症”,别跟我叨叨这个。回到家的马特,还要照顾姐姐的小宝宝。父母早亡,姐姐离婚,这个家只有姐弟俩,加一个小宝宝。
其实,影片带给我们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世界上,若横挑鼻子竖挑眼,每个人都有其怪异之处,因为每个人的先天基因与后天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个人的常态,就有可能在另一个循规蹈矩的人眼里,成了非常态。各花入各眼的非常态,五光十色,便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像“文革”那样的清一色也就没什么劲头了。
影片节奏相当平缓,其真实情境的构建,与罗德岛本杰明·弗兰克高中气氛相契合。影片的宣传海报很是夸张逗比,色块浓厚,五彩斑斓,艺术感十足。虽然片中男女有不快,但影片整体极为喜感,并不阴晦,哪怕闹得鸡飞狗跳,也会制造点戏谑之味。比如,生无可恋的马特,在生物课上解剖生猪,就被胖妞吉尔(马琳·爱尔兰饰)逗乐了。这是突然被电击的感觉。
如此,独眼龙马特就这样爱上了120公斤的胖妞吉尔,将会有怎样的下场。他们遭遇嘲弄是小菜一碟,更大的考验来自于他们的内心。影片从他俩认识、相交到恋爱,直至高中毕业后上大学这一年,呈现了这对恋人波折起伏的情感旅程。玩的就是心跳。这正应着时下流行语“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心宽体胖,一胖二白。唐朝就是以胖为美,贵妃醉酒,百媚凝脂,倾城倾国。胖女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可爱的。这可能与中国几千年的贫困有点儿关系,长期的营养不良,菜色一片,如此饥肠辘辘下,总是会宽容胖子的。大家对于胖妞更是艳羡三分。但这三十多年,日子渐好,无论男女,胖子渐多,可谓人多势众,对于胖子的歧视也随之增多。这是要引起我们警惕的地方,不能什么都学着美国佬(据说美国三亿多人,就有一亿多胖子)。
影片制造了一种冷幽默。在人物关系安排上,也有亮点。吉尔的明朗又大大咧咧,给生性胆小的马特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显眼的,还有她的唇钉,染过的绿头发。让马特没想到的是,吉尔是埃尔默的小姨,也就是说吉尔是埃尔默母亲的妹妹。什么乱七八糟的。为了避开埃尔默这个碎嘴子,吉尔机灵地说,我跟马特早约好了去海边玩。甩开了埃尔默,一切变得海阔天空又神清气爽。
其实,他们去了垃圾场,去了辽阔的荒野。马特还带她来到了家里,见到了有点儿愕然的姐姐。最主要的是开心果带他进入了一个卿卿我我的秘密天地。之前,马特还自卑过,每当胖妞送他回家,他故意提前下来,慢慢走向豪宅,其实他住的只是平房,这样的好面子,终因他落下手机而露馅。胖妞心胸宽广,她从不计较,她只认可爱情的方向。
没想到的是,临近毕业时,马特被埃尔默有关“爱上帅哥贾斯汀”的口无遮拦,彻底愤怒了,猛地喝斥“你爱上了一个恐同的混蛋!”,随之懵了的埃尔默回骂他“你爱上了一个臭娘们,你知道吗,她在三千里之外,曾经被40多岁的男人搞过。”二人吵架不说,还把胖妞给扯了进来,且是他的小姨呵。的确,吉尔跟马特说毕业后,将去老家上大学。
马特回家跟姐姐说,将跟胖妞一起去加州。你去啊,住哪儿,钱呢。一句话就把马特打蔫了。胖妞走了,马特只好去餐厅打工。他俩交往半年后,马特打工攒了些银子,便决定去见三千里之外的吉尔。临飞前,埃尔默送他到机场,让他转达对吉尔的问候,并代为道歉。好吧,原谅你这口无遮拦的臭小子。
落机后,让马特完全没想到的是,这吉尔从里到外完全的变了,唇钉没了,绿头发变回了金发,着装也变正经了。在他眼中,她不怪了,回归了正常这一路,这不是他喜欢的样子。正如他说的,他就是喜欢她的胖,她的一切。二人有了心理距离。何况还有中年男人主动跟她套近乎,叙旧情,更不要说罗德岛的帕崔克·基弗也在她同一所大学。
关键是,这个帕崔克,一个地道的高富帅,他一直痴迷吉尔,从中学到大学,完全是踩着她的步点来的。但她浑然不知。这一夜,吉尔受到了女同学背后叽叽喳喳的刺激,马特从餐厅学到了身手,就想显一把,却被吉尔以不健康不由打翻了,什么狗屁的无谷无乳的食品,二人吵翻了天。马特喝斥她再怎样减肥,你也成不了她们。她则斥骂他一个畸形怪。两个怪怪闹翻了。
马特只得如胖妞所说滚回你的罗德岛。这让帕崔克有空子可钻。只是二人约会后,正要爱爱,帕崔克却被自己的不勃,搞得沮丧至极,吉尔跟帅哥也就及早拜拜了。9个月后,发生这么一件事,埃尔默邀请帅哥,也就是他心目中的“男神”贾斯汀,参加一场化妆舞会,帅哥一来就感觉不对劲,就马上撤了。
没想到,这个埃尔默,就是不识相,跟着他去了帅哥家,说起某人爱上了班上的帅哥,听着听着,帅哥就睡着了。没想到,埃尔默竟情不自禁地玩起狗舔舔,猛地醒来的帅哥,就抄起棒子,狠狠地给了埃尔默来了一闷棍,是死是活不知道。如此情形下,马特来到了医院探视,被凶巴巴的前台女人喝令,让他靠在一边等待。等着等着,就看到了胖妞也来了,可能是刚从机场赶来的吧。
马特一看,胖妞减肥,还真是减了不少,只是有点儿无精打采。他鼓足勇气走过去,故意坐在她身边。她说离我远点。我不吱声,可以吗。那你就别说话。这小子胆儿也大了起来,居然慢慢靠在她肩膀上。难道他不怕她给一棒子。幸好,她也歪着头,跟他靠在了一起。相爱的一对怪胎,曲里拐弯,迂回折腾之后,还是总会交汇在一起。
2017、8、15
归根到底大家都是孤独的,以为找到和自己类似的人就会不孤独了。但是当对方变好,而自己却没有的时候唯有想方设法的让对方变回那个和自己一样丑陋的人。我觉得,matt根本不喜欢jill,他只是喜欢那个能衬托的自己不那么丑陋的胖女孩。这样他俩在matt眼里才是相称的,当jill变好了以后也不是怕jill被人抢走,只是怕没有了jill的衬托,需要独自一人面对残酷的现实。matt真是可悲而自私。
印象深刻的片段是两人许久未见,有些积蓄的男主对女主说来的路上一直在想 要请她吃饭给他买好吃的 可是来了之后女主却是节食而不愿意碰高脂食品 一直到矛盾爆发争吵那一段 。有些人始终站在过去看眼前的你,并且希望你和他一样站在过去。现实中,与曾经爱的人脱离了同一频道可能就再也回不到过去。
人与人之间最值得欢喜之事,莫过于找到“同类”。
也许是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也许是三观一致,也许是有相似的理想和目标,也许......正在遭遇相似的经历,有着相似的感受。
这种感受或许是美妙的,也或许是糟糕的。
Matt和Jill就是这样。
Matt是一个独眼男孩,儿时由于调皮失去一只眼睛,在学校的日常就是被戏弄,被戏弄,还是被戏弄。
Jill是一个200多斤的胖女孩,尽管一直默默无闻地活着,但她的日常仍然是被嘲笑,被嘲笑,还是被嘲笑。
他们都同样不被人喜欢,同样都是别人哗众取宠的对象。
同样都很孤独。
某一天,两个孤独的人相遇了。
他们的世界仿佛完全变了似的。
不仅摆脱了孤独,而且还收获了爱情。
他们就是来自电影《一些怪人》。
一些怪人
Some Freaks
导演:伊恩·麦卡利斯特·麦克唐纳
编剧:伊恩·麦卡利斯特·麦克唐纳
制片地区:美国
主演:托马斯·曼,马琳·爱尔兰 ,莉莉·梅·哈灵顿 ,拉奇兰·布坎南,伊利·亨利
片长:97分钟
看这海报小清新的画风,再大胆猜测这剧情走向,应该就是一部两个怪人互相依靠互相取暖的治愈片吧。
那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真的不治愈。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确是互相温暖的对象。
互相欣赏对方身上的优点,互相倾诉各自的心事,再也不用在意周围异样的眼光,仿佛全世界只有他们自己最重要。
当人们以为就算是处于异地恋的他们都可以一直甜下去的时候,再次见面的他们,仿佛有些一样了。
异地恋人们的见面是什么感觉?
见面前的每一分一秒都值得期待,脑袋里早就上演了一百种拥抱的方式,早就想好了要给对方的惊喜,巴不得见到以后就再也不分开。
嗯,他们的确一直在期待,也的确要给对方一个惊喜。
Matt的惊喜是:
装上了能让自己的帅气充分发挥出来的“假眼”。
Jill的惊喜是:
从一个200斤的大胖子成功蜕变成一个丰腴迷人的微胖女孩。
爱你,就是要让你看到我最帅气的样子。
爱你,就是要为你坚持瘦身,减去身上的赘肉,成为更好的人。
这种逻辑,没毛病吧?
Jill感觉很好,但是Matt却开始有小情绪。
他俩去餐厅吃饭,Matt想用自己辛苦打工赚来的钱为心爱的女孩点上一大桌好吃的,而Jill却只点了一份沙拉;
他俩漫步在大学的校园里,Matt只想好好享受与女友独处的时光,却发现女友竟成了男生们百分百回头的对象;
Matt精心准备了一份特别的“大餐”等着女友,却遭到女友的抗拒,两人不欢而散......
互相温暖一下子变成互相唾弃。
曾经为对方小心翼翼护在心口上的脆弱,一下子却成了拿在手上攻击对方的利器。
为什么会这样?
曾经的惺惺相惜都是骗人的吗?
不,只是Matt的心态出了问题。
准确来说,Matt打从一开始就不是用端正的心态对待Jill,对待这一份感情。
在他们还未相爱前,Matt也跟任何其他男生一样,打心眼里嘲笑Jill的肥胖。
Jill也怨恨过Matt。
只是她太容易心软,当Matt带着楚楚可怜的目光来祈求她的原谅时,Jill一下子就选择了原谅。
他俩之所以相爱,纯粹因为都是孤独的“怪人”,一个独眼,一个胖。
既然都是孤独的个体,不如凑成一对相互抚慰。
Matt是这样想的。
但Jill不是。
她心里很明白,她的胖给自己造成了很多困扰,一定也会给Matt造成困扰,所以她下决心一定要有所改变,努力改变成正常的样子。
于是她真的在改变。
她坚持锻炼,控制饮食,努力社交,努力融入正常人的圈子。
当她的一切努力带来了一些成效时,她以为Matt也会为她高兴。
Matt会吗?
他不会。
因为当他发现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怪人”不再和他一样“怪”的时候,他是恼怒的,甚至是失控的。
说好的一起做“怪人”,怎么可以违反约定?
胖,可以变瘦,但眼睛不可能再变回光明。
当同类不再处于相同的境遇,心灵当然不会再相通。
所以,一切都是Matt的错吗?
并不是。
Matt是有错,他错在不该自私地想把Jill拉回“怪人”的圈子里。
而影片最后的蒙太奇画面告诉我们,他们想要努力摆脱“怪人”、努力融进正常人的圈子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徒劳无功的。
Jill以为自己的改变真的可以受到正常人的尊重,殊不知所谓的“尊重”只不过是一场笑话;
Matt以为自己的“与众不同”真的可以得到尊重,其实,也不过是一次变相的“戏谑”罢了。
别人的圈子,挤不进去就别挤了,何必硬要热脸贴冷屁股,给自己添堵呢?
谁都有缺点,谁都不是完美的人,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是最正常的那个?
所谓“怪人”,不过是社会大多数人固有的标签化定义罢了。
你跟我们都不一样,你就是“怪人”;
你总是独来独往,不合群,你就是“怪人”。
错不在个人,而是所有个人连起来的整个社会。
这种错,不是光靠个人力量就可以消除的。
得靠每一个个人,得靠全社会。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自己遭到祸害呢?
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做一个合适的人。
青春,花样作 (zuo)正常吗?正常。摆脱不了欺负人的环境 ,从而怨恨世界……正常吗?正常。我们每个人都“很怪”,可是又不想别人踩住,来攻击我们。。。 因为同情、因为可理解、因为可沟通,所以走在一起 很轻松。可是当从狭窄处 涌出,面对河流汇聚的时候,却不经意 就散了关系……………… 我也可以奔跑的时候,不希望你拉后腿!所以恼羞成怒 ,相互碾压、耍狠\\//然后让我去“疯”!让我 完全“自我”一回,然后慢慢地……我和你都回来了,回到 同一个地方……因为 疯 是学不会的…… 本质上的,一样的东西,这时才会露出来 好像…那是灵魂。
大概最初只是寻求温暖,一起 又收获了快乐,然后怕被限制 选择了抛弃……我这样想去“疯” ,想去适应世界,去适应生存的优等链!而不惜牺牲着自我!而最后慢慢发现,好像没用。。。好像不开心。。。好像追不到。。。而且 好像我这样…不爱你,是因为 我不爱这样的 我自己。。。。。。
表意不明
身体残缺的独眼龙,被世俗审美所不容纳的胖子,性取向少数派的gay,以及活在帅哥面具下的阳痿者,四种边缘人不同的孤独困境,相互温暖却又自我挣扎,想要融入才发现根本不可能,看清自己与自己和解。愈看愈发喜欢,摄影也很棒,片尾曲是女主唱的,叫《something warmer》。
故事底子不错,观赏度其实也可以。后面部分弄的很拧巴,新导演普遍的缺点,总想搞点深刻的东西,结果弄的很刻意。
所有人都想得太多看得太少了额,想也是瞎想,更别提交流这回事,然而要自称怪胎还未够班啊。片尾曲居然还真的是女主自己写自己唱的,倒是没想到。导演小旁友so gay。
怪人还是应该和怪人在一起,一起怪,一起丧,一起美。
这电影太丧了,怪人拼命想融入普通人的社会却依旧看起来像个笑话。我并不觉得这个电影是什么治愈类的喜剧片,怪人们的一番尝试不过是让他们更清楚自己的处境,不被社会接纳的怪人最终只能互相寻求慰藉罢了。
各自寻欢的日子,难以僭越各自知
75/100 聚焦“边缘群体”,但拒绝灌输心灵鸡汤,也不过分营造悲观气氛,戏剧张力十足、台词真诚可信,配乐也很出色。电影表面上谈改变,但实际上还是在讲渴望被爱的主题,男主Thomas Mann和女主Lily Mae Harrington对手戏非常精彩。导演很棒,推荐!
前半段簡直有些小驚艷,後半段flop了,三條線都不知該怎麼收尾的感覺。
看完之后太难过了. brutal but real. 我太能体会他们的心情了,weird af拼命fit in,但是事实就是你瘦下来frat boy也不会对你起生理反应(oh how hypocritic),你挖出假眼展现自己的"酷"也不会得到大家喜欢,semi-homophobic的sporty cutie也不会因为和你相谈甚欢就接受你的爱意。怪胎永远是怪胎,这是永远都改变不了的事实,self acceptance b4 self realization is what really matters. :')
Cyclops、胖妹、Queer、阳痿,怪人与怪人的社交友谊,你能感受到他们暖暖的情愫在发芽、在成长。直到其中一个想要摆脱怪人的属性,而另一个认识到自己却永远摆脱不了……男女主角的表演还不错,有几段配乐和蒙太奇剪得很耳目一新,6天6周6月,最后的镜头让我想起《迷失东京》,挺喜欢的片。#20th SIFF#
确实很怪
Some freaks just want to be loved, 想改变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时候希望别人也不改变,太肤浅鸟。像我这种本身就是freak的,也许更喜欢看到some freaks just being freaks的故事吧
有的人太胖,有的人太丑,有的人独眼,有的人跛脚,有的人走路很怪,也有的人性格过度内向,有的男生性格像女孩,有的人性格懦弱容易被欺……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正常
你当真以为生活会如愿反转吗?你夸耀自己的不普通其实是可悲,你以为的帅哥爱胖妹其实只是因为他想让自己感觉良好,你以为他也是gay迎来的是一棒子后的ICU。接受自己是个怪胎吧,正如接受这操蛋不如意的生活,要知道总有身边人视你如瑰宝,在你难过时给你一个拥抱。陌生人,祝你有个美丽的一天。
四个所谓怪胎,和一群所谓的正常人,就像那个女人说的可悲一样。认清自己,一定要变成那些所谓的正常人一样吗。人生啊,有一个怪胎朋友就够了不是吗。
怪人们在各种奇异的地方寻找认同和自我价值。但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寻找就会得到同样路径下的反馈。并不是找到同类就能令人宽慰,而应是与自己和解,之后再与世界相处。
怪人与怪人相互吸引,是因为彼此身上都散发着同样需要怜悯的气息。当其中一个怪人改变了,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你永远也无法成为她们!”这像是诅咒,其实更是残酷现实一种。尽管你努力去改变,面临的恐怕还是其他圈子的嘲笑和假模假样的善意。丧吗?很丧。不过你至少还拥有怪人的肩膀可以依靠。
这部片子里讲了四种怪胎,一种是男主Matt为代表的身体障碍者,一种是和女主Jill一样被社会标准审视的被观察者,一种是像男主的好基友Emory的LGBTQ群体,还剩下一种极其不明显的是灵肉矛盾的万人迷Patrick。如果你是个怪人,其实从头到尾都不会美,直到你认识到“你永远无法成为别人”的那一天。
前半部尚能让人感受到独立电影的别致和锐气,但下半部的故事如果称不上失控,至少也是过分松散和缺乏条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