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法式幽默轻喜剧!自动驾驶汽车识别不出人脸只得拆除后窗,无人机耗尽电量只能咣叽落地等待人工充电,游行示威也能一键下单请人代劳……而你永远猜不到「阿尔弗雷德」竟然是两个猴子玩偶的名字
55岁的主角通过社会援助进入互联网公司工作,企图弄明白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字母缩写,尝试使用新词融入年轻人的饭局,周旋于隐藏婚姻与生育的谎言,为了不被丁克主义老板开除,与同样假装没有孩子的同事互相掩护。
故事的最后,主角们决定「出柜」-----承认自己有孩子。在公司会议上,纷纷拿出孩子玩偶摆在自己面前,单身的同事们也将自己儿时的玩具放在桌上表示共同抗议。与此同时,一直信仰「没有孩子才能享受生活」的老板也从女友的电话中得知自己即将成为爸爸的消息。
你说人类多可笑,发明了高科技却总是弄巧成拙陷入低效的泥潭,采用了零工和分包式的灵活用工却难以打破对服务提供方的束缚,过度追求享乐却忘记了自身也需要家庭与情感的支持。
人类也多可爱,老板从教条中脱出而展露人性,解放他人也解放自己;单身人士冒着被开除的风险依然与已婚人士站在一起,不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成为某种少数;成年人的世界不只有中年危机,也流露着宜人的忧伤与温情。
多好,希望这样的轻喜剧再多一点。
社会越来越卷,00后整顿职场,996福报论甚嚣尘上……
不敢生育、不敢休息成为了打工人的共识,工作与生活平衡更成了一种奢望。
面对节奏飞快的生活,我们究竟该如何是好?
入围第7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喜剧电影《反卷奶爸》(又名:两个阿尔弗雷德),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电影《反卷奶爸》将视线放在并不太遥远的未来社会。
自动驾驶已经全面普及,无人机送货也不再是难事,社会已经步入后工业时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人们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挑选工作。
这样的生活并非天方夜谭,目前,各国都对自动驾驶技术十分感兴趣,社会上早就出现了“斜杠青年”的说法,而在邻国日本,已经有年轻人开始将自己的空闲时间进行买卖,工作内容完全由顾客指定。
故事的主人公是55岁的亚历山大,在这样的社会中,从传统行业印刷厂失业了。
而同时,妻子也刚好“离他而去”。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亚历山大向待遇优厚的初创科技公司——盒子公司投简历。
当一个格格不入的中年人加入科技竞争中,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结果?
永不下班零生育
撕下科技公司的完美面具
《反卷奶爸》英文片名French Tech,本意为法国科创公司。
标榜尖端、创新的科技公司用高大上的外壳将自己尽数包装,但它们的内核究竟几何?
《反卷奶爸》用丰富的细节告诉我们:滥用的科技不仅没有丰富人们的生活,反倒让人沦为一具空壳。
亚历山大早晨将孩子送到日托所,之后匆匆奔向“盒子公司”面试现场。
楼下各式的英文字母让他找不到北,用缩写表示更“酷”的态度,几乎成为当下公司取名心照不宣的事实。
为了让自己更加贴近专业形象,对科技一窍不通,甚至连智能手表都没摸过的亚历山大临时抱佛脚,学了一套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的“互联网黑话”。
他自夸可以随时“重新启动”,马上就可以在工作中被“重置”,下载所有必要的“更新”。
联想到深度串联,势能积累,高频触达,是不是“内味儿十足”?
接待他的老板更不甘示弱,转述的工作职责比数学书上的概念还难懂。
讽刺的是,亚历山大的专业性并没有发挥什么用处,他最终是因为家乡小城里的人脉,成功拿下了offer。
成为这家公司的一名“兄弟”后,等待亚历山大的是24x7永不下班的工作和一条禁止生育的铁律,原因是因为有孩子分心,员工就肯定会失败。
如果发现员工有孩子,该员工会被立即开除。
公司还有一套专用的“黑话系统”,如果手机闪起“国王蛋糕”,意味着哪怕是晚上9点,你也得来公司和同事们团建蹦迪。
团建拼车上,同事们“社恐”发作,极力避免目光接触。
有着当下最时兴的开放式工作空间,正能量标语随处可见,但员工却在其中犹如行尸走肉——这间公司不仅名为“盒子”,更如“盒子”框住了人的天性。
为保工作,亚历山大必须先藏好孩子,再搞定合同。
亚历山大同好哥们阿钦轮流带娃,各种急中生智为电影带来了密集笑点。
而一个意外的产生,让打工人们强强联合,爆发出势不可挡的小宇宙……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劳动异化”的观点,人劳动本身是为了取得生产所得的物品,但在资本家的驱使下,劳动的目的成为了追逐金钱。
在《反卷奶爸》中,这种异化借助我们最熟悉的手机、互联网表达,既切合“反卷”的社会热点,又将现代科技盲目乐观、盲目进步的特性黑了个体无完肤。
同《黑镜》内核相承
科技之力本应归还于人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反卷奶爸》被选为当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活动闭幕片,足以见得这部法式喜剧四两拨千斤的魔力。
不合理制度对劳动者的剥削、技术对人的奴役,这样的例子在片中比比皆是。
有了手机,公司可以时时对员工发号施令,算法可以利用奖赏机制让网约车司机疲劳接单,快递小哥被困在永远送不完的快递之中……
寻回人性的温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则是电影呼唤的主题。
本片为导演布鲁诺·波达里德斯和主演德尼·波达利德斯两兄弟继《黑衣女子的香气》《奶奶的葬礼》后再次合作。
布鲁诺·波达里德斯曾提名2012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国际艺术院线协会奖。
他具备一双慧眼,最擅长在日常中提炼选题,而将鸡毛蒜皮的每一天拍得轻盈而温情,则是法式喜剧的拿手事。
“我不想满足于悲观的观察。我更喜欢在一边编台词。我不是在恐吓观众,而是在强调一些奇怪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生活——我们都是受害者和同谋”。
在对科技警示和反思上,《反卷奶爸》与大热剧集《黑镜》可谓殊途同归。
而片中诸如无人机乱战、新时代“拾荒者”为计件无人机大打出手等场面,又有一抹无厘头的搞笑。
观众们完全可以将《反卷奶爸》视作一部喜剧版《黑镜》,在辛辣讽刺这方面,法国电影从不甘人后。
“当你纹丝不动时,你感觉不到枷锁”,电影中的结局是一种理想化的妥协。
在生活中,这样的妥协或许不能常常满足,但其中蕴含的觉醒精神却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正如《华氏451》中所写的那样:
“不要指望可以在某件事、某个人、某台机器或者某个图书馆中寻求解脱,要自己解救自己,如果你沉溺了,至少在死的时候,你知道自己正在游向岸边”。
两个名为“阿尔弗雷德”的猴娃娃 从天而降的蓝色塑料“宇宙飞船” 问题儿戏流程草率的面试与聘用 报时音古怪互贴宛如打啵的手机 无人驾驶汽车和普遍的视频会议 教授踢踏舞以替代支付开锁费用 只显示头像游走似幽灵的机器人 透过望远镜头从海中浮现的潜艇 ...... 先锋科技、数字枷锁对人性和社会的改变,对家庭和生活的历练。脑洞大开、戏剧玩闹的未来世界里,上层和社畜与21世纪上半叶的我们好像也无二差?为投资和振兴做着餐桌上逢场作趣的guan员商人,为谋生不舍昼夜上下眼皮直打架的网约车司机,为提成业绩抢夺计件快递毫不斯文的打工人;相同的外包行业,相熟的公司文化,相仿的爱情困局,相似的谎言欺骗,相近的事业家庭两难全境地...... 除了透过幻想虚伪的荒诞乌托邦“回归”质朴纯真的童心与正直,导演(i.e.阿尔钦博托)借助那几件T恤也传达了许许多多,eg.revolution, parade...... 末了,埃梅里克在员工默契表演中“自愿”打破盒子公司“No Child”文化传统,那场依旧混乱不堪、笑料百出的“无人机大赛”也算接了地气,阿尔钦博托面对再次降临于身前方的“飞船”熟视无睹,反倒开心地跳起了粗犷舞步,在巷道里极富魅力地闲庭信步...... 至少此刻,一切趋于最好的状态...... FIN
当好日子结束时,哪怕打零工,日子也得继续。发达国家中产已经这样颇久了,可能很久也会轮到我们。
为了工作不得不隐瞒有子女情况的员工们,最后给老板公开摊牌的方式很妙!时间赶的也巧,老板也刚把一个同事的肚子搞大。
出差(差不多分居)的老婆,托儿所门口认识的好基友,公司团队的漂亮女同事,家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40/50人员 阿尔弗雷德不得不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分饰俩角。
真太有意思了。配乐大赞。杭州2022法国新片展
BJIFF2021#低成本高科技小元素+法式幽默+社会发展与家庭议题。故事站在现实的基础上想象未来的互联网时代,飞船式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线上会议,智能手表等填满了生活日常。故事以“不允许员工有孩子的公司”为高效能社会发展的特定代表物,所有的戏剧元素都围绕一场奶爸求职的谎言而展开。这个看似与日常无差的未来社会,实际上已经开始贴近乌托邦的状态,比如人们靠网络获取工作信息,交换技能来代替钱款交易等,都是大胆且可爱的想法,结尾处理略有些理想化了,毕竟是法式小喜剧,图一乐也能尽兴。导演在片子里饰演的角色宛若“及时雨”,天下好基友称号非他莫属吧。
用更为荒诞与异想的笔调来触及中年危机或者职场故事,没有姿态与自负,抑或沦陷于其中的挣扎拉扯,所以显得更为真切与温暖;Denis Podalydès实在太讨喜,完成了一场充满魅力的演出。
#BJIFF 05# 真是太好笑了 法式幽默贯穿全片 男主部分桥段像憨豆先生,一本正经装傻 笑点往往来自以下几个对立:科技VS古董 正直VS虚伪 奶爸VS孩子 此外,对视频会议、无人机、无人汽车的嘲讽也恰到好处 当然,片子最厉害的点还是轻巧撕掉成年人职场伪装的外衣,露出中年人事业家庭难以两全的真挚脆弱一面,得以引起共鸣。
笑点不少 Game of Drones有点东西
三星半的法国轻松喜剧。温和地嘲弄了当下的互联网企业、以及靠互联网促成交易的供求及第三方服务困境。零工、众/分包式的用工方式,在有充足福利保障下的社会不失为一种补充,但其对服务提供方的无形束缚仍然难以打破,譬如气喘吁吁的快递员、睁不开眼的司机,还有为了抢计件而大打出手的主角。不允许养孩子的互联网公司就更不必说。结局是理想化的,将老板从资本中脱出而展露人性,解放别人,也解放他自己的生活,然而现实中的老板早已深为资本 (食髓知味的风险投资、置身其中的恶魔投资人,「风险投资」冠冕堂皇,无非「投机」) 所异化,断不会大发慈悲,网开一面。加满四星在于盎撒飞行器角斗,在我看来是将技术文化化的温情一笔,把技术还给人。
无人驾驶却要手动开门,无人机没电只能人工回收,人们在无穷无尽的视频会议中联络感情,每张面板之后的世界都成了秘密,与之共舞的只有眼前的机器人。通过放大现代科技融入生活所制造的反差荒诞感,调侃先进发明设计背后的笨拙与突兀,在轻松与夸张的语境下,润物无声地嵌入智能科技对人与人情感关系的阻隔。一个强调绝对职业化属性的社会无疑将制造出无数关于家庭的秘密,大家周旋于隐藏婚姻与生育信息的谎言中,妙趣横生的狼狈背后是家庭与事业、人性与制度被人为对立的底层逻辑与发展痼疾,人可以理所当然成为一颗永无休止的螺丝钉,却不可以成为他孩子的爸爸。一部中规中矩、无功无过的法国喜剧,精神内核保守,不乏泛泛而谈的温情,但显然导演对毛绒玩具所代表的家庭回归是悲观的,毕竟主张认知革新的抗议游行都已经在外包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笑死,我的生活太需要法国喜剧片来调节了!不得不想到我国的职场环境,但幸好我不用面对这些:P
是可以模仿的那种好片
#11th BJIFF# 第十五场。
@当代MOMA百老汇 法国影展
科技时代的社畜
#BJIFF2021# 非常普通常规的法式喜剧,笑点并不多,如果不是电影节看的话可能只有两颗星了。展现了男性在独自抚养孩子时面临的处境,以及如何平衡职场与家庭的一系列尴尬,同时也有关于AI以及科技对于人与人关系发展的阻碍,有一些对于法国社会现状的讽刺,互联网公司、抗议、内卷等等,整体新意不大,倒也还算轻松。这部是有被国内买了吗?看了个内嵌字幕的,翻译的有点硬。
#11th BJIFF# 前入选Cannes 2020片单(推测是out of competition)。之前没抱太大期望结果真的非常厉害,虽说还是个传统戏剧的地址,但是创意还真是非常新(和男主之前参演过的《删除历史 》一定要连起来看),内里可阐释的东西太多了。数字鸿沟这个点不是以批判的方式展开而是建构了一系列极度荒诞的场景(无人驾驶汽车,视频会,替身机器人,无人机等等),对互联网公司的吐槽真的妙趣横生(除了片中那个公司之外还有导演兼男二的零工工作),片中最棒的部分大概还是建立在“利益共同体”上的“革命”,虽说有点鼓吹生育的主旋律之嫌,但也算是一种“数字时代的抵抗”嘛。片子整体价值还是偏保守(上街游行都外包了……)。无人机大乱斗好评!
没想到还是个科幻片,对后现代的焦虑表现得不错,人物感情相对单薄
笑点都很应时,是我一直期待的互联网时代喜剧。回应当下普遍的数字困境,快节奏社畜生活间又有法式糊弄。没有很high,但是心情慢慢地轻盈起来了。(再有因为是新片所以特别有必要给好评!强烈推荐,有机会请一定要看。
北影节第八部,苦逼打工人的今日快乐源泉来自这部片,挺开心的,配乐仿佛一直在迪厅,不图意义深刻,开心足矣。
又是谈恋爱生孩子那些破事儿,翻译挺烂的,好笑的地方也很少,最后强行把所有单身的女女男男凑一对,编剧真是好省事。
9.20 以为无人机是什么外星人梗。需要包容,还有成长,未达成共识前只能忍痛和对抗,表面平静的对立。尽管有所缓和,生活也已支离破碎,并不是什么美好的结局。
好看!法国人的小情趣!只不过前半段真的看得我太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