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应该是鲍嘉造型最不帅,最邋遢的,我甚至好几次都不愿意看他那脏兮兮,胡子拉碴的扮相,哈哈。还有那时不时的哈哈大笑,油腻的帽子一摘,甚至还略带羞涩尴尬的表情,OMG,这哪还是鲍嘉啊。
想想我自认为他最帅造型的《马耳他之鹰》,还有那闻名于世的《卡萨布兰卡》的里克,简直是判若两人。这个号称是银幕硬汉,被认为是最有个人风格的演员,在这部电影也完全找不到他自己的影子了吧? 可他却因为这部电影捧回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小金人,而且是唯一的一座。 所以想在这部电影吐槽鲍嘉演谁都像是自己的,怕是找不到证据了。 而撑起我看这部电影的动力,便是亨弗莱·鲍嘉和凯瑟琳·赫本了。
非洲女王号?
起先还不知道电影内容的我,一直被这霸气的名字所蒙骗。可开看之后不但被鲍嘉的造型惊诧到,还被这艘船吓到。就是一艘小破船啊,和什么女王八竿子打不着,却被无知的我想象成了一艘巨轮。当然就是因为这是一艘破船才会在过程之中发生那么曲折惊险、妙趣横生的故事。
凯瑟琳·赫本是鲍嘉选来和他合作的。因为之前两人一直没有机会能合作。 在我看来,她并不算是传统意义当中的美女,五官没有那么柔和,甚至显得倔强不易让人接近,却绝对是最有性格的,就好像这部电影中的角色一样,有真正意义上的坚韧品格,不会轻易屈服。
电影是非洲取景的,全剧组驻扎在非洲,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抗争,想到只喝酒不喝水的鲍嘉,简直。影片开头便是非洲茂密的丛林,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蚂蟥,想到就令我后背发凉。 有人吐槽电影俗套毫无新意。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爱情、冒险、探索兼有喜剧色彩的电影,再加上鲍嘉和赫本的诚挚演出,难道还不够好吗?至少当年的观众和奥斯卡都还很买账。
故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因为纳粹的侵扰,两个貌似应该没有任何交集的人,结伴穿过没人能够活着通过的乌兰加河以及沿途发生的冒险曲折故事。 鲍嘉的表演自然是可圈可点,奉献了不少笑容和搞笑表演。 可看完影片之后,赫本饰演的罗斯更能引起我女性身份的共鸣。罗斯是个果敢、说到做到、绝不屈服又具有冒险精神的女性。冒险精神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是少见,难能可贵的,因为两性之中,男性是更具有冒险精神的。
而电影中的罗斯,以她的倔强和坚韧促使着这场不可能完成的冒险一直不断往前行。她说服查尔斯通过乌兰加河并不是一时冲动,并不是不知道一路上会有多少艰难险阻,而是即使是这样又如何,她可以勇敢面对,可以找到解决一切困难的办法,不会坐以待毙,不会束手无策,只会迎难而上。
而在罗斯与查尔斯爱情的较量之中,她其实始终还是处于上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本身就是一场较量,而且这场较量不应该是不平衡的,一旦不平衡就要分道扬镳。
而他们两人的这场较量就是势均力敌的,是一个相互影响,又彼此发现的过程。因为这场冒险之旅让他们发现彼此都不是外表之上的那样,而是可以引起灵魂共鸣的。 影片令我印象深刻的搞笑片段之一是,查尔斯惹毛了罗斯,于是罗斯淡定地将他心爱的酒一瓶瓶倒进了河水里,任凭他如何求饶都不为所动。得出的结论是,女人不能随便惹,哈哈。
亨弗莱•鲍嘉的出场是如此的平凡无奇,一个有点邋遢胡子拉碴的船长。话说他也号称是银幕硬汉来着,可是这部电影里我们看见的他絮叨,腼腆,却也懂得体贴女性,一张布满胡茬的脸实在不像个英雄,而不过是个开船的烧煤工。 是他选择了赫本来演这个电影的。的确,美国最伟大的女演员里,英格丽•褒曼,奥黛丽•赫本,还有他的妻子劳伦•白考尔他都合作过。但是与凯瑟琳•赫本还没有合作过,导演听从了他的要求,就此也给鲍嘉带来了唯一的一个小金人。 无疑凯瑟琳•赫本是鲍嘉所欣赏的那一类女性,个性强,有主见,勇敢,女人的外表下跳动着的是一颗男人般不屈强韧的心。白考尔也是这样的女人,20岁初上银幕与鲍嘉合作《江湖侠侣》,少年老成,举止做派都很老练,散发着一种有点中性的女性魅惑气息,后者却是历尽沧桑,不苟言笑。他们奇特地取得了某种平衡。 在《非洲女王号》里,已经和白考尔有了幸福家庭的鲍嘉不再扮酷,眼神里也不再有深邃的忧郁,他成为一个平凡无奇的人,无爱无恨,正像这大地上顽强生长的小草般平易,却有着不屈的生命力。 赫本就是这样一个男人需要的女人。虽然看起来一本正经,但是她向往正义,并且勇于实践,她不坐享其成,而是和男人一道披荆斩棘,创出一个天地。 我们不知道亚当与夏娃是什么模样,但是这样两个20世纪的亚当与夏娃,坐在一艘诺亚方舟上,演出了一个现实版的创世纪。 没有信仰,只在航船里讨生活的鲍嘉,和一心做上帝仆人的牧师的妹妹,为了躲避德国人而被命运安排到了一艘非洲女王号上。两个人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随意,一个正经;一个平淡,一个热情。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呢?充满正义感的女主角想去炸沉德船,于是我们跟着他们这段向着目标行进的奇异旅程。 两个伟大的演员,加上一个好剧本,于是不需要旁的点缀,人物的从疏离到贴近,遭遇的一波三折,加上非洲大地的自然美景和生物百态,交织在一起,令观众的心情也跟着跌宕起伏,时而紧张,时而莞尔,时而开朗,而没有一丝沉闷之感,完成了一段旅程,也是人生的一个象征。 “非洲女王号”是个挺唬人的名字,可它不过是一条小木船,可以运点货,坐不了几个人,跟女王哪里搭得上边。就像这一回,粉墨登场要担当俊男靓女才能担负得了的爱情片主角的,是这么两个平凡的没法再平凡的人。 据说电影试映结束时不被看好,有人觉得鲍嘉太老,而赫本太丑。没想到上映后却反响不俗,并且获奖,票房大好。鲍嘉穿着沾满煤灰的衬衫,脖颈间总是系着一条皱巴巴的小围巾,与之相反,赫本却干瘪而严肃,总是穿着一件将脖子围得严严实实的整洁长裙。赫本的第一个镜头是在教唱歌,据说在非洲摄制组深受痢疾、肠胃炎之苦,拍这段戏时,弹琴的赫本一旁放着一个桶,她每隔十分钟就要吐一次,难怪电影中的她是如此的虚弱不堪,不要说吸引男人了,就是吸引观众都很有难度。这更加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就在这一样一条河上,摆明了只有两个人航行到底,又是这样两个看上去从来没机会做主角的男女,这样的电影会好看吗。 结果证明,他们之间的相爱是这样的自然而然,他们遇到的故事总是不断变换着场景,虽然不过是一条河,可是这条河也是大自然神奇的造物,它的四周还有更多造物的神奇,千姿百态的动物与植物,令这一对恋人的爱情有了自然的见证,而又与自然是这样和谐,他们要与自然抗争,也在自然的美景下相爱,他们的故事有点离奇,可是又让人愿意相信。这正是人与自然合奏出的一首歌。 谁能忘记赫本的笑呢。那场戏里,鲍嘉在做鬼脸打手势跟河马逗趣,学他们的叫声,后来岸边又出现了猴子,鲍嘉又缩头缩脑地学猴子,弯着腰一扭一摆,滑稽极了,而赫本则笑的前仰后合,谁看了她的笑都没法不跟着一道乐,更不要说鲍嘉的表演是那样的充满童趣。 而鲍嘉从河里除水草爬到船上,看到他身上爬了不少水蛭时,赫本眼里的恐惧是震动心扉的,这可能就是伟大演员的魅力,这种表演已不仅是表演,而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足以触动你的心灵,那时你面对的是一个赤裸裸的灵魂。 两个伟大演员诚挚的演出,令这部戏如此有价值,而在事隔50年之后再看,它的小人物的主题,它的与困难抗争的人的精神,甚至如冒险大片的跌宕起伏的剧情,仍然是有意义的,也许它的摄制与今天的技术相比过于粗糙简陋,但它所带给观众的震撼是丝毫不逊色的,远胜于那些仅靠炫技而实则空洞的所谓大片。 这电影里讲了两个高贵的灵魂,怎样不屈的抗争、怎样发现彼此的故事。回到本初,回到仅仅两个人的坦诚相对,这样的亚当与夏娃,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宝贵的。
由上世纪最伟大男演员和最伟大女演员在巅峰期尾巴联手奉上的作品。 在看之前,我只知道它是一部冒险片,没想到看下来才发现还是部爱情片,同时夹带了宣扬宗教和爱国主义的私货(当人类走至绝境时,是上帝创造出了一条生路&飘扬着残破英国国旗的小破船撞向英美电影中的经典反派德意志战舰)。 以前我总觉得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配对。看了这部影片以后,观念发生了一些改变:如果这世上只剩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那他们一定会在一起的。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纠结,就是因为选择太多,挑花了眼。老天爷随便指定一个人,到最后一辈子也就一样过了。 本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叙事节奏的把握,张弛有度,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两位主演的演技自然是没话说的,炉火纯青,驾轻就熟。 交响配乐恢弘大气、起伏有致,好评。 特效跟86版《西游记》差不多,拼图痕迹明显,可对一部51年出品的电影还能苛求多少呢?派拉蒙的上色修复做得真良心,品质超出想象。 跟《卡萨布兰卡》比,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冲突,而非人与人的冲突,情感线也简单,所以受欢迎程度稍低一些。 依然算得上一部值得收藏的历史级佳作!
不喜欢
这孤男寡女如狼似虎的
两颗巨星大碰撞,AFI百年影星男演员女演员分别的头位,Humphrey Bogart + Katharine Hepburn,当然还有非洲!
小时候CCTV6,故事独特蛮 当时感觉太长了。。最后被判死刑的那一刻风回路转!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挺吸引人的
经典,里面的服装看起来很有质感和时代特征。
如果我是Charlie,早把这女的扔进水里了 :D看到二十多分钟的时候才认出彩色的、蓄须的 Mr. Bogart。。。
除了一些技术和时代原因,本片故事转折点很多,故事跌宕起伏,节奏也很好。冒险爱情片。角色设置也相对新颖:一个胆小自私的莽汉和一个充满探险精神、想象力和献身情怀的老淑女。意识形态突出,前提不够牢靠算是缺点,女主人公的性格也过于完美了点
为了抵抗德国人,两人同乘一艘破旧的游艇--“非洲皇后号”,沿河顺流而下。途中,这对个性迥然不同的中年男女不仅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而且还勇敢地击沉了一艘德国战舰
重看感观大为改善,利用情节发展推动角色个人蜕变和相互关系发展的水平不亚于刘别谦怀尔德;而且作为第一批去外景地实拍的好莱坞电影之一,本片幕后故事更有趣:天天想着怎么去打大象的休斯敦,几乎全体病倒的剧组,以及拍摄期间不喝水只喝酒结果啥事没有的鲍嘉。
故事很吸引人
1.既是一部惊险刺激、毫无冷场的冒险电影,又是层层推进、剧作精巧的爱情喜剧,还融合了主旋律为国捐躯的战争片元素。2.“美国百年最佳男女演员”亨弗莱·鲍嘉与凯瑟琳·赫本唯一一次合作,两人的性格戏里戏外各自对照,也真有部分本色出演的感觉,但鲍嘉可以戒掉酒精与装酷,让喜剧感溢出银幕,还偶有怯懦惊惧焦虑不安,也确乎拓宽了戏路。3.剧组去非洲实景拍摄的坎坷历程也值得大书特书,所幸如今看来仍不乏真实感。一路上险象环生,鲍嘉恨透了非洲严酷的环境,而赫本却对那片土地与自然颇有好感,差点百毒不侵的白考尔则成了不时生病的剧组成员的保姆。4.环境空间与事件驱动情感的叙事范本:夜半豪雨,酒入河流,躲避子弹,涉过急流,假扮动物,坠入瀑布,自造零件,黄蜂群攻,水蛭吸血,搁浅挪船,成也大雨、败也大雨。5.神迹般的收尾。(8.5/10)
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曾经遇到过的最大的冒险。
很老的片子了,挺好看
重温《非洲女王号》,就一男一女一条船,John Huston也拍得这么好看,故事跌宕有力,人的个性拍得透彻,亦没有一片风景是脱离剧情。凯瑟琳·赫本演技惊人。当然还有鲍嘉。
不喜欢
约翰休斯顿的镜头永远那么没有美感
很老的片子了个人感觉还可以
前面很精彩,后面的剧情就有些拖沓了
银色经典,遥远得已没有剩下。